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科隆歷史

科隆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1 12:50:22

『壹』 德意志的科隆的興起和發展

科隆不僅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獨具魅力的古老教堂建築而聞名於世,同時它還是著名的展覽會名城,許多消費行業的國際性博覽會在此舉行,其中主要有國際食品博覽會、國際圖像博覽會、國際傢具博覽會等。如此眾多的展覽會每年都要吸引大批國內外客商的到來,它以成為科隆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窗口。
科隆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紀。那時羅馬帝國正稱雄歐洲,皇帝奧古斯都派駙馬阿格里帕揮師北進,抵達萊茵河邊,與河東為數眾多的日耳曼部落隔河對峙。阿格里帕招募盟友烏比爾部落到河西來建起軍營要塞,共同防守新開拓的邊地。這是公元前38年的事。又過了幾十年,營寨四周漸成街市。這時,阿格里帕的外孫女,出生於此地的阿格里皮娜登上了皇後寶座。她懇請皇帝把自己的故鄉升格設市。公元50年,克勞鍬一世下詔,授予此地羅馬城市的權力,並定為名為科隆尼亞·克勞狄·阿拉·阿格里皮內西姆。這市名雖長,卻道出了城市的歷史淵源。科隆尼亞意為羅馬人的拓居地,克勞狄是皇帝名,阿拉是烏比爾沖淡落的祭壇,阿格里皮內西姆則是皇後名加詞尾變化而來。天長日久,這冗長的市名遂簡化為科隆。羅馬時代是科隆歷史上的第一個興盛時期,這里商賈雲集,街市繁盛,城垣高磊,至今猶存的羅馬塔(Romerturm),就是那時城垣的一部分。
中世紀是科隆的又一個盛世。公元795年,查理大帝定科隆為大主教駐地。此後,城池經幾度擴建,到12世紀時,今日科隆內城的規模就已經奠定。半圓形的城垣總長6公里,開有12座城門,現存3座,從中仍可窺見中古科隆城的雄偉氣勢。那時科隆有居民4萬人,是德意志首屈一指的大城,人口甚至超過當時的巴黎和倫敦。科隆的興盛得益於優越的地理位置。它地處南北水路和東西大道的要沖,又是朝聖要道。舟楫車馬都從這里經過,八方貨物也在這里集散。科隆當時還有一個特權,即:所有途經科隆的貨物,都必須首先在該市展銷3天,才能繼續轉運。這對於科隆的商業,無疑是一大促進。隨著經濟勢力的增強,科隆的富商和手工業行會奪回了城市管理權,大主教逃往波恩,不再是科隆的統治者。科隆成為帝國自由市和漢薩同盟的重要城邦。
鐵與蒸汽機的時代為科隆帶來了第三個興盛時期。1815年,科隆被並入普魯士。1839年,鐵路修到科隆,與河運聯成一氣。隨著魯爾煤田的開發和鐵路的延伸,科隆一躍而成近代的工商業都市。1876年,發明家奧托在科隆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四沖程內燃機,轟動了各國工業界。從1917年到1933年,阿登納擔任科隆市長。在他的推動下,科隆建起了內外環綠化帶和博鑒會場設施,城市面貌大為改觀。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科隆遭到猛烈轟炸,全城幾乎被夷為平地。戰後,科隆在廢墟上重建,這座歷盡滄桑的萊茵古城,如同灰燼中飛出的金鳳凰,又成為一個興旺發達的現代化大城市。

『貳』 科隆的故事背景

●傳說
諸神的黃昏:「愛浮倫特利亞」大地的誕生和「愛浮倫特利亞」的五個大陸的形成在 AFONONTRIA 大陸誕生前,宇宙間只是一片混沌。 直到 」 光 」 從混沌中孕育而生,不斷吸收周圍能量開創起萬物; 」 黑暗 」 則被壓迫至世界陰影,沈澱凝聚為一無名的破壞地獄。自此, 」 光 」 和 」 黑暗 」 二者成為宇宙間無常的輪徊定律- 」 破壞 」 與 」 生成 」 。直到有一天, 「 力 」 的出現;其堅強意志拒決承認」當下定律」為常規,思慮者一個更可理解的因果關系。
「 力 」 的出現使得原本二分的宇宙,更加糾葛。五大勢力遂漸形成,其代表神:
PureGood-PureEvil-ChaoticGood-ChaoticEvil-Balance
年年縱連相攻無止。由於五大神均源於混沌二元,擁有強大的神力;任一方失衡,均足以帶來整個宇宙的毀滅。是以多年來,諸神間小心意意,維持著微妙平衡。 一日,諸神間的爭執又再次暴發;爭執是如此熱熾,一發不可收拾。直到最後一刻,他們才意識到宇宙在他們的摧殘下,崩潰在即。諸神於是協議將身體化作大陸,來支撐崩壞在即的宇宙- AFONONTRIA 的五塊大陸因而形成。當五大神身體化作物質以支撐大陸,其神性的靈魂無處可去;諸神便將其收封在五個靈石內,散藏於大陸中。諸神的漫天力量不再;其「收封靈石」相較下,只同火炬一般。唯諸神的特質,深深影響者其後在大陸上居住的生命。這五大陸分別為: Alland(Corum), Robentier, Morron, Darthted, Evia。Evia 和 Robentier 是遼浦?兀??Darthted 和 Morron 是極惡之地。而在這四塊大陸之間,則是 CORUM。CORUM 一開始被稱為精靈之地 (Alland) ,後來才成為人類種族的土地。
●歷史
一世紀(誕生) 「阿爾蘭得」大陸 :龍的年代
諸神黃昏歲月後,第一個在「阿爾蘭得」大陸定居的種族並非「人類」,而是「精靈」 和「侏儒」(來自「精靈家園」大陸)。
當時龍橫行在整個「阿爾蘭得」大陸。相較於其它種族,人類的力量是如此的微少和單薄;但人類的弱點並沒有為其帶來種族的滅亡,反而為其帶來新的結局。由於天生力量的薄弱,人類不得不尋求混亂及秩序的調合。且由於個體在先天上的不足,人類只得依靠團體共同行動,並將其所知傳承給下一代。其凝聚和傳承力量的特性,使得人類在最後統治了「阿爾蘭得」大陸。
龍的種族幾乎被完全消滅,而「精靈」和「侏儒」也遭人類驅逐,離開了「阿爾蘭得」大陸。其後,和平的人類在了解到統治「愛浮倫特利亞」大地的五顆水晶就散落在「阿爾蘭得」大陸中後,血腥邪惡的爭奪自此開始。
「阿爾蘭得」大陸也被付予一個新名——「科隆」(受詛咒的大地)
第二世紀(混亂)「科隆」人類的年代:戰爭 ( 參照「科隆戰記 III」)
不知過了多少年歲(爭戰的日子,使人感覺似乎特別久遠)。除了內部的爭戰外,「科隆」 大陸的 14 州邦也不斷受到來自「魔族」和「不死生物」的騷擾與攻擊,十足一個戰爭漩渦。
同時代,精靈崛起於「魔族之地」大陸;並被「魔族」所衷心接受。他們用與生具有的強大魔力,封印了無數的危險而創造了一個詳和的家園(也因此精靈被稱作「大陸的靈魂」)。 強大的封印造就了一個新世界,但也給予精靈們生生世世維護封印的重責;一但封印損壞,煉獄將接踵而至。
第三世紀:(世界末日)一個全新的世界
在「愛浮倫特利亞」大地漫長歷史中,「不死生物」從未站上主要的舞台;漫長的潛伏,似乎預告者一個不尋常的開始。
顯然地,黑暗精靈們擁有一顆自「諸神末日」(諸神力量被封印的那個日子)即巳消失不見的「封印靈石」。「馬東熔爐」(一個只能靠聖石作為動力的魔法大煉爐),巳悄悄的在「亡靈大陸」大陸升起熊熊烈火,帶給整個「愛浮倫特利亞」大地一串串的災難。這貪婪魔法大煉爐的無止境運用,大大削弱了昔日封印和聖殿的力量;使得一些自遠古即被封存的地牢,接連被喚醒。
AFONONTRIA 大地的命運依存在其它四顆深藏於眾多地牢中的聖石。未來,取決在聖石擁有者的手中;一個新世界或一個末日 …… 。

『叄』 科隆的事情

李長瀟的科隆技術(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以其無可比擬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已經被全國越來越多的地區所接受、採用。最近,該項技術(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經北京權威資產評估機構評估,無形資產達16億元。這項科隆技術(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可以使一片葉變成一片林,同時對現代生物技術中植物試管快繁和人類歷史上已應用了兩千多年的常規育苗技術具有雙重重大突破;它用許多植物的一葉、一芽、莖尖,直接接種在大田沙床上,只需4至11天就可獲得再生的完整植株,長出發達的根系,每30至60天就可繁殖一代,並且不受季節的限制,比試管內快繁的系數還高,而一次性投資卻只相當於組織培養技術的幾十分之一,克服了植物組培試管快繁和常規育苗術的全部缺點。科隆技術經過十八年的研究、試驗、開發、生產、推廣,它已成為一項完整、成熟的技術。在全國已建成大規模快繁基地,累計推廣種植面積已有25萬多畝,創社會經濟效益200多億元。自1997年以來,國家科委(現科技部)成果辦三次向全國推廣此項技術,全國各地許多專家學者前來參觀學習。由這種「植物克隆術」(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所帶來的「綠色革命」正在興起。現在,該技術(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開發成功的植物品種已由1995年的20多種發展到現今650多種。一些開發難度很大、甚至連組織培養和常規育苗都不適於繁殖的植物,該項「克隆術」也能迎刃而解。

通過科隆技術(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在獨創的簡易條件下,無論南方北方、不同緯度、不同土壤、不同氣候,一年四季(包括極端溫度:低溫-35度和高溫42度)都可用此法連續快繁,多數品種均可達6--12代。該技術育苗較少受季節影響,一年365天均可接種繁殖。實現每代在原種植物基數上按幾何級數高效增殖。一年中任何一天都可用此快繁技術啟動生產。極大的拓展了技術應用的時間和空間。通過植物克隆手段,在很短的時間內克隆出與母體完全相同的植物,且不含任何病毒,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具有發展發芽早,生根時間短,繁殖速度快,不受地理環境,氣候條件限制,均可實現周年克隆快繁生產。

科隆技術(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是生物工程技術中的高科技手段,在很短的時間內由植物0.3-1.0厘米長的微小外植體(外植體包括莖尖、根、莖、葉、花器官或一個細胞等材料)繁殖出比常規繁殖多幾百倍,甚至千萬倍與母體遺傳性狀相同而更健康的小植株,其標准可達到大田生產種苗的要求。因此,植物克隆將是未來生物工程中應用最廣泛,最有效的技術和方法,在園藝農林、葯用植物等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
科隆技術(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十大特點
(一)、技術的先進性
科隆技術(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與植物組培試管快繁和傳統育苗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先進性:
1、用一葉一芽植物外植體為繁殖單位材料(0。3-1厘米長),直接接種在大田沙床或營養袋中,一次成苗直至供應生產,不需任何移動,成活率高。
2、無論南方北方.不同緯度不同土壤.不同氣候,一年四季都可用此法連續快繁,從第二代起多數品種均可達6―12代。一年中365天任何時間都可用此快繁技術啟動生產,拓展了技術應用的時間和空間。
3、科隆技術(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操作快已推廣。經過一段時間培訓合格的普通勞動力每天(8小時)可接種3000--5000個單位材料。長期推廣實踐證明:一是對生產技術人員素質要求不高,技術培訓期短、適應性極廣,易於推廣;二是個人操作速度比組織培養快繁和常規育苗均快,如組織管理得當,在其他條件滿足的情況下,每天每個基地可快速接種20萬--100萬個單位繁殖材料,技術易於大面積推廣,這是試管快繁技術所不可比擬的。
4、經過有計劃培訓一段的普通人員即能參加快繁操作工作,接種速度極快(超過組培試管快繁接種速度好幾倍,從第二代起多數植物既超過了超過常規育苗操作速度,也超過了試管快繁的操作速度。極大地節約了人工開支和提高了勞動效率)。
5、經科隆技術(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發明人或發明人技術助理指導每個經過一段培訓合格的技術工人每月可生產管理2-10萬株苗木,每個骨幹加上一定數量的輔助工人每半年至少可生產30萬株幼苗,創經濟效益極高。新職工經強化培訓4個月後在技術助理的指導下可對單一植物品種進行大規模生產育苗工作。
6、多數植物利用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培養到第2代以後,4-11天即可獲得完整再生植株,再生植株率達90%以上,真正實現了高效快繁。有些科屬植物生根繁殖情況特殊,如雞毛松、雲杉、紅豆杉、油樟、岩桂、中國蘭草、牡丹等生根持續時間較長。但仍然比試管快繁和常育苗要快,綜合快繁效率要高。
7、多數植物從第二代後,每一再生植株每30-60天繁殖一代,每代增殖系數為2-15倍(在原種植物數量基數上按幾何級數高效增殖)。這一點比組織培養試管快繁的優點還突出。越到後面的代數,繁殖的種質資源材料越多,繁殖的速度越快。
8、科隆技術(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步驟少,所用時間短,極大地節約了綜合生產成本和提高了人員的生產效率.從微型材料開始繁殖,可直接培育出在自然條件下生長的植株,不需任何移栽對多數植物僅需要15-60天的培育即可用於生產栽培,而且植株均表現開花結果早,豐產性好。(如西紅柿,4天開始生根,20天開花結果,枸杞當年在苗圃地就開花結果,脫毒薯一葉一芽材料從接種至40天就能分化出小薯,當年栽培可直接在大地收獲大脫毒薯。脫毒薯幼苗當年大田栽培產量可達3至4噸,不僅給農民每畝地可節省300斤種薯,而且可是農民每年都能種上原種種薯.切花月季不需移栽從接種一片葉起70天就開花,花大而艷,開花周期比其它方法培育要長。針葉樹種如紅豆杉、北美紅杉、川西雲杉、日本落葉松等一般上山定植需4個月的時間。第一代一般20-40天開始生根,第二代後生根時間約縮短三分之一的時間。而針葉樹種有許多植物組織培養難度很大,基本上不能大規模生產。常規扦插又存在著生根慢、成活率低。致使這些品種的苗木一直在用種子繁殖,後代性狀變異非常大。
9、此法培養的成熟種苗,純度高、無病蟲、根系發達完整、根長25厘米以上,根數在3-6根,成熟芽飽滿,莖高20-60厘米,定植生產大田成活率90%以上。針葉樹種5厘米-15厘米,上山定植一般成活率高達95%以上。
10、在植物生長季節中直接接種培養在營養袋中的綠苗純度高,無病蟲,生長3-5片葉以上,腋芽飽滿,發枝能力強,根系發達,煉苗質量高,定植生產大田成活率達95%以上

『肆』 科隆集團的發展歷程

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剛剛吹拂牧野大地的時候,科隆集團的前身還在「東關大街」,叫做「絕緣器材廠」、「電風扇總廠」,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作坊式的街道小廠。雖然進行著多方面的嘗試,但一直還沒有找到自己的發展之路。
生產過微風扇,探索過醫療器械,甚至嘗試過做傢具。路漫漫……這一艱苦的探索整整持續了將近十年……
1993年,借企業改制的東風,電風扇總廠的改制工作列入重要改革日程,並被列為河南省第一批股份制改造試點企業。12月28日,新鄉科隆電器股份公司正式成立。這是科隆集團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科隆走向輝煌的新起點。
1994年,程清豐同志提出「科隆興科技,科技興科隆」的新理念。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按照國際「蒙特利爾」和國家CFC替代計劃,公司全面展開了R134a即無氟蒸發器、冷凝器的研究和應用。與此同時,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中心實驗室建成並投入使用,為兩器的研製、開發、測試等提供了最為優越的條件。
1995年,科隆公司生產的冰箱、冰櫃用無氟、高效兩器在全國獨家通過了國家級簽定。產品獲國家級新產品殊榮。1996年,投資達6000萬元的兩器技術改造項目列入國家「九五」規劃。1997年,公司在同行業中,率先通過ISO9001質量保證體系認證,這一認證標志著公司全面的企業管理和質量管理都跨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技術進步給產品帶來了高技術含量、優越的性能和客戶的高度滿意。產品除了在新飛安家落戶外,又躋身海爾、科龍、美菱、榮事達等大牌行列,並且,一鼓作氣,又飛越國界,打進了伊萊克斯、三星、三洋、松下、馨寶,法國白朗,美國惠而浦,美國通用電器,以色列依萊特,義大利聖尼得堡等超一流的國際隊伍。
2000年底,科隆公司已初步實現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科技低含量到高新技術的變革。銷售收入突破億元大關,達到1.1億元。產品生產能力已經突破800萬台能力,成為國內最大、全球也數一數二的龍頭企業。實現了科隆集團發展歷程中的第一次跨越。
在這一階段發展過程中,程清豐董事長、總經理提出的「高科技、高起點、大科研、大市場」的發展戰略逐步得到體現。同時,企業也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點的價值理念觀。「團結、奉獻、拼搏、高效」的企業精神成為科隆員工的價值標准。「用戶滿意是科隆人的唯一追求」這一市場理念被廣大職工作為工作的座右銘。「不聽你說,不瞧你做,只看結果」的幹部考核標准被廣泛認同。「科隆靠我發展,我靠科隆生活。」員工主人翁理念深入人心。企業管理模式也不斷推陳出新,如「548」生產管理模式,「108」質量控制管理模式,末位淘汰制,管理體系制度,現場管理中的「雙推」管理模式等等,不斷完善,並在管理過程中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初步形成了具有科隆特點的企業文化。
「一個好的企業,必須站在全球的角度觀察市場、制定戰略」。「我們不能妄自尊大,思想一定要放開,樹立國際化概念。」這是董事長、總經理程清豐同志2001年在公司辦公會上對全體高層管理幹部提出的要求。同時提出:「我們要繼續加大技改投入,把(兩器)規模再做大,自動化程度再提高,競爭能力再提高,鞏固市場佔有率的第一位優勢。」為了確保公司總的戰略的有效實施。他還明確提出了「四個統一」的管理模式,即:統一思想、統一認識、統一計劃、統一落實的管理模式,並明確指出這一模式五年內不能變。在上述思想指導下,科隆人精神抖擻地跨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沒有人才,科隆就不能發展。人才是公司發展的動力。」程清豐同志經常這樣提醒大家。從2001年開始,引進人才和選拔人才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從大專院校引進,從國營企業挖,從社會上招聘。與科研院校和大專院校聯合等各種渠道引才。人才的引進為大規模進行技術改造,推進技術進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產業多元化很快實現。
2001年,經過5年考察論證的項目——高性能球型氫氧化鎳項目正式上馬,並被列入國家「863」重點支持計劃項目。當年12月產品一次試車成功,實現了產業化。產品質量很快穩定提高,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2002年被列為國家「雙高一優」計劃。
高性能球形氫氧化鎳(球鎳)是製造高效大容量鎳氫電池的核心材料,球鎳的優劣決定了所生產的鎳氫電池的質量。沒有好的球鎳,就沒有好的鎳氫電池。
目前,電池(電瓶)行業正面臨著一場重大的變革,絕大部分「傳統電池」因不符合環保要求將被淘汰,如鎳鎘電池等等。例如,歐盟規定,從2005年元月1日起,對進口鎳鎘電池要徵收環保稅,以限制非環保型電池的使用。
與此同時,由於各方面的發展,社會對電池的需求量卻與日俱增。於是,新興環保型電池取代傳統電池的「更新浪潮」便在全球范圍內迅速展開。
在鎳氫電池系列中,市場真正需求的是高性能、大容量的產品,而製造這種高性能的電池必須由核心材料「高性能球鎳」的質量作為保證。科隆公司的產品就是這種高性能的球鎳。
科隆公司的高性能球鎳打破了鎳氫電池材料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被中國電源行業協會認定為「替代進口」產品,不僅為國內諸多名牌電池廠家擇為首選,還大量出口,產品供不應求。
2002年,科隆公司的高性能球鎳首家將鎳氫電池的容量由原來的AA1300mAh提高到了AA2400mAh,將全世界鎳氫電池的檔次提高了一個級別,引起了全球業界的強烈震動。到2003年底,許多外國球鎳廠商在中國科隆的沖擊下已徹底退出中國市場,科隆的產品已經開始引領世界鎳氫電池製造的新方向。
在國內,科隆公司已經占據了高端鎳氫電池球鎳材料配套份額的壟斷地位;在國外,日本三洋、松下等大牌廠家以及韓國、俄羅斯的廠家都已開始採用科隆公司的高性能球鎳。
我們不能不稍稍回顧一下,2000年以前,國內鎳氫電池生產所需的高性能球鎳全部依賴進口,國內市場被日本田中、關西、住友和美國OMG所壟斷。當時每噸高性能球鎳售價摺合人民幣高達20~25萬元,並且需用外匯購買,還要提前三個月(或半年)預付款,供貨還很不及時。
僅僅兩三年後,科隆公司的高性能球鎳便徹底打破了這種局面,優良的品質與合理的性價比立刻使眾多廠家紛紛採用科隆公司的產品而大大縮減了其它材料廠商的球鎳采購量。2003年底,美國OMG、日本關西、太平洋等徹底退出了中國市場,田中的產量也大幅度縮減。市場形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2004年,新飛集團向該項目投資2000萬元,組建了新飛—科隆電源有限公司。為該產品進一步騰飛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也實現了科隆集團發展歷程中的第二次跨越。
也是在2001年底,程清豐同志盯上了新型氣墊帶式輸送機項目。這是一種將氣墊船、氣墊車的工作原理巧妙地移植到輸送機(傳送帶)上的新型產品。輸送機廣泛用於礦山、港口、電力、水泥、石化、冶金、糧食等國民經濟各部門,是目前主要的裝卸、轉運設備。隨著社會的發展,對輸送作業的要求越來越高。比如,遠洋貨輪每在深水碼頭多停留一個小時,就要多付出大約數十萬美元的租金。於是,如何加快輸送速度、提高裝卸效率便成了目前輸送業的一個重大課題。
傳統托輥式帶式輸送機(俗稱傳送帶)摩擦力大、磨損快、雜訊污染嚴重、壽命短、輸送效率低,單機輸送量小,重載無法啟動...,越來越不符合現代化高速輸送作業的要求,成了提高作業效率的嚴重障礙。
氣墊帶式輸送機採用高科技專利技術,使輸送帶靠空壓原理與基托箱體微距離漲開,變直接硬摩擦為懸浮狀間接軟摩擦,從而大大降低了摩擦系數,減小了各種阻力,使大噸位、重負荷啟動變為現實,使輸送機的性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
氣墊輸送機具有運載噸位大、輸送能力強 、重載起動特性好、性能可靠、節能效果顯著、摩擦弱、壽命長、雜訊污染小及維護費用低等優點,不僅大大提高了傳輸速度和輸送效率,而且符合環保節能的高標准要求,是現代化貨運大噸位轉運、大噸位裝卸作業的最佳設備選擇。是傳統托輥式輸送機的更新換代產品。
經過考察、論證,程清豐同志果斷拍板,毫不猶豫地上馬了。先是租用廠地,開發區科隆高科技工業園建成後,又搬遷到新址。搬遷後生產條件大大改善,生產能力迅速提高。2002年底為焦作萬方鋁業公司製做的第一條氣墊式輸送機生產線在該公司安裝調試成功。
新型氣墊輸送機還屬新產品,本產品剛一投放市場便引起轟動,倍受歡迎的程度遠遠超出原來的預料。目前洽談訂單的用戶遍及全國各地,市場狀況非常火爆!
2003年六月份,為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在市委連書記和市政府吳市長的親自關注下,一個長期虧損的國營企業——新鄉石油化工機械廠以租賃的形式轉給科隆公司。公司注入500萬資金,又引入科隆的管理機制,只派了兩個人,在半年時間內扭虧為盈。這一國有企業改革模式的運作成功,為國企改革提供了一個典範。
冰箱(櫃)用兩器規模繼續擴大,競爭能力大幅提高
2001年10月,年產360萬台吹脹生產線建成並投產。
2002年底,投資1000多萬元的空調蒸發器、冷凝器生產線投產。2003年2月又建成一條同樣規模的生產線。
在新產品開發方面,科隆公司顯示出了強大的實力。新產品層出不窮。技術人員遵照程清豐同志「新產品一定要做精品」;「研究所對新產品不能說『不』」 的要求,密切與市場溝通。2003年11月份,僅僅一個月的時間,科隆為海爾開發的產品就達到100餘種。世界上冰箱(櫃)用蒸發器、冷凝器,我們沒有不能做的。用戶想什麼樣的產品,我們就能開發什麼樣的產品。
為進一步貼近市場、貼近用戶,從2001年開始,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青島豐隆電器有限公司在青島高新技術開發區建成。該公司的建成使科隆公司與海爾、澳柯瑪等客戶的市場距離變為零距離,2004年該公司銷售收入將達到1.3億元。而後滁州科隆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廣東中山科德隆製冷有限公司也先後投產。海爾、澳柯瑪滿意了,廣東科龍高興了,西門子的領導們笑了。
2001年,為了應對兩器市場的激烈競爭,降成本、搶市場、增效益,9月份啟動精密鍍銅鋼管項目。12月份投產,產品部分滿足自需。而後又上馬2條單、雙層鍍銅鋼管生產線。年產能力達到8000噸。2004年又上馬了熱鍍鋅精密鋼管生產線。產品除自足外,也走向市場。
特別是2003年12月26日,年產360萬台絲管式蒸發器生產線在市開發區科隆高科園的建成,標志著科隆真正成為全球最大最具實力的冰箱(櫃)用蒸發器、冷凝器開發、生產基地。
2003年12月28日,公司召開了規模空前的慶祝大會。全國各地的朋友雲集於科隆高科技工業園,大會開的非常成功。
幾年來,「科隆」集團的銷售收入每年以35--50%的速度穩定增長,遙遙領先於同行業其它競爭對手。科隆集團步入了一個更加興旺發達的嶄新階段。

『伍』 科隆歷史上的著名球星

1980年—1983年雷納·邦霍夫、1981年—1984年克勞斯·費舍爾、1973年-1981年迪特·穆勒、1984年—1990年托馬斯·哈斯勒、1983年—1996年博多·伊爾格納、1978年—1986年,1987年—1993年皮埃爾·利特巴爾斯基、2007年—2011年尤瑟夫·穆罕默德、1962年—1977年沃爾夫岡·奧弗拉特、2003年—2006年,2009年—2012年盧卡斯·波多爾斯基、1972年—1987年哈拉爾德·舒馬赫、1993年—1998年托尼·波爾斯特、1978年—1980年伯恩德·舒斯特爾、1979年—1982年,1986年—1988年托尼·沃科克、1977年—1980年奧寺康彥

『陸』 科隆戰爭的介紹

科隆戰爭(1583至1588年)的科隆,一個歷史的教會公國的神聖羅馬帝國摧毀了選民,在現今的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德國

『柒』 科隆的基本簡介

科隆橫跨萊茵河兩岸,人口100.7萬(2009年),面積405平方公里,是德國第四大城市。
一譯「科倫」。公元前38年建為古羅馬要塞。曾是漢薩同盟主要成員。因位居歐洲東西和南北交通要沖,中世紀時經濟已頗發達。十九世紀中葉後,隨魯爾煤田開發和鐵路修築,發展更迅速。巨大水陸交通樞紐,重要的河港。科隆-波恩航空站位於東南郊,市內有通往布魯塞爾、波恩等地的直升飛機場。工業有軍工、冶金、機械、化學、制葯、煉油、紡織、食品等部門。全國重要褐煤產地之一,建有大火電站。全國金融中心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遭嚴重破壞。多古跡,如著名科隆大教堂(圓頂上的兩塔尖高達161米)、羅馬時代地下廣場等。馬克思和恩格斯曾在此創辦《新萊茵報》。
科隆還是一個以羅馬式教堂和哥特式大教堂聞名於世的城市。屹立在萊茵河邊的科隆大教堂高157.31米,它有兩座哥特式尖塔,北塔高157.38米,南塔高157.31米。科隆大教堂是世界上目前最高的雙塔教堂,它已成為科隆市的象徵和遊客們嚮往的名勝之地。站在高高的塔頂極目遠望,萊茵河猶如一條白色的鍛帶從旁飄過。
科隆大教堂的正式名字叫聖·彼德大教堂,始建於1248年,直到1880年才最後竣工。科隆大教堂包括五個殿堂和一個饒聖壇而建的帶有三個偏堂的迴廊。聖壇還保持著初建時的模樣,這個聖壇是中世紀德國教堂中最大的聖壇,聖壇上的十字架也是歐洲大型雕塑中最古老、最著名的珍品。聖壇的兩則還排列著有104個座位的坐椅。在科隆,這座巨石建築物不僅是人們參觀游覽的必去之地,同時它也是人們歇息、遊玩的地方。教堂內靜謐、幽暗的氣氛同教堂外五彩繽紛、人聲鼎沸的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教堂前的廣場還是人們舉行各種慶祝活動的場所,每年的5-9月,每逢周末人們都要在此舉行民俗慶典活動,場面十分熱鬧。 是科隆的又一個盛世。公元795年,查理大帝定科隆為大主教駐地。此後,城池經幾度擴建,到12世紀時,今日科隆內城的規模就已經奠定。半圓形的城垣總長6公里,開有12座城門,現存3座,從中仍可窺見中古科隆城的雄偉氣勢。那時科隆有居民4萬人,是德意志首屈一指的大城,人口甚至超過當時的巴黎和倫敦。科隆的興盛得益於優越的地理位置。它地處南北水路和東西大道的要沖,又是朝聖要道。舟楫車馬都從這里經過,八方貨物也在這里集散。科隆當時還有一個特權,即:所有途經科隆的貨物,都必須首先在該市展銷3天,才能繼續轉運。這對於科隆的商業,無疑是一大促進。隨著經濟勢力的增強,科隆的富商和手工業行會奪回了城市管理權,大主教逃往波恩,不再是科隆的統治者。科隆成為帝國自由市和漢薩同盟的重要城邦。
鐵與蒸汽機的時代為科隆帶來了第三個興盛時期。1815年,科隆被並入普魯士。1839年,鐵路修到科隆,與河運聯成一氣。隨著魯爾煤田的開發和鐵路的延伸,科隆一躍而成近代的工商業都市。1876年,發明家奧托在科隆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四沖程內燃機,轟動了各國工業界。從1917年到1933年,阿登納擔任科隆市長。在他的推動下,科隆建起了內外環綠化帶和博鑒會場設施,城市面貌大為改觀。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科隆遭到猛烈轟炸,全城幾乎被夷為平地。戰後,科隆在廢墟上重建,這座歷盡滄桑的萊茵古城,如同灰燼中飛出的金鳳凰,又成為一個興旺發達的現代化大城市。
科隆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城市,它建城於羅馬時代,當時的名字為「克勞蒂亞·阿格里皮娜的殖民地」(Colonia Claudia Ara Agrippinensium),這個名字來自於羅馬皇後小阿格里皮娜,她是在萊茵河畔誕生的。公元50年當時的居民點被提升為城市,成為羅馬帝國下日爾曼尼亞省的省會。公元80年通過建造艾費爾溝渠科隆獲得了羅馬最早的溝渠之一。今天科隆的名字是從羅馬名字中的Colonia簡化過來的。從313年開始可以證明當地有一位主教。
進入中世紀後科隆保持了它的重要地位。455年弗朗克人攻佔科隆。至6世紀科隆是一個獨立的法蘭克王國的首都。後來它被並入克洛維一世的法蘭克帝國,但是在當地保持了很大的自主權。市內長時間有羅馬人與法蘭克人同居。從6世紀到8世紀市內不同民族的人融合同化。法蘭克人接受了羅馬人的文化比如建築和玻璃製造業。墨洛溫王朝末期科隆是德國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最晚從加洛林王朝開始科隆的主教和大主教成為神聖羅馬帝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薩克森王朝統治時期科隆對神聖羅馬帝國與拜占庭帝國之間的和解起了重要作用,當時有一段時間奧托二世的皇後提奧法努在科隆出任帝國執政,她本人是希臘人。10世紀里在科隆有多個修道院成立,市內建築了許多新的教堂。此後科隆在一系列很有作為的大主教的領導下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思想中心。1164年大主教萊納爾德·馮·達瑟爾將東方三博士的遺骨從米蘭移到科隆,使得科隆成為一個重要得朝聖地。在中世紀中期科隆是德國最大的城市,科隆的城牆多次擴展。1225年建成的城牆有16個城門,比當時同時由腓力二世建造的巴黎城牆還要大。從12世紀開始科隆與耶路撒冷、君士坦丁堡和羅馬市一起被並稱為聖城,它當時的正式拉丁語名稱為Sancta Colonia Dei Gratia Romanae Ecclesiae Fidelis Filia(上帝授予的神聖的科隆,羅馬教廷忠實的女兒)。當時市民決定建造一座絕無僅有的大教堂來存放聖跡。1248年科隆大教堂奠基。
1259年科隆獲得了物品待售權。科隆市民對所有在萊茵河上運輸的貨物享受首購權利。這為科隆帶來了巨大的財富。1288年科隆大主教與市內的市民貴族之間的斗爭以市民獲勝暫時告終。大主教的軍隊在戰場上被戰敗,科隆不再屬於大主教的領地,大主教被迫遷往波恩,只有在舉辦神事時才有權入市。科隆成為漢薩同盟的成員城市。不過科隆一直到1475年才正式成為自由城市。
1582年科隆大主教蓋布哈爾德·馮·瓦爾德堡退出羅馬天主教並與一個新教修女結婚後被教皇額我略十三世革除教籍。恩斯特·馮·巴伐利亞被設立為科隆大主教。此舉防止了在七選帝侯中新教貴族成為多數。這個事件導致了從1583年至1588年的科隆戰爭。道依茨、波恩和諾伊斯被毀。
在三十年戰爭中科隆沒有遭到破壞,科隆市民花錢來避免軍隊圍攻或者佔領。通過製造和出賣武器科隆還依靠戰爭大賺了一場。
法國大革命後法國軍隊於1794年入駐科隆。「聖城科隆」的歷史便結束了。整個萊茵河左岸地區完全被並入法國,法軍進入城市時許多科隆市民將他們當作解放者歡迎他們。至此為止被歧視的猶太人和新教徒獲得了平等的權利。雖然法國統治時期當地的稅務非常高,但是科隆人還是非常忠實拿破崙·波拿巴。拿破崙曾於1804年訪問科隆。1815年科隆和萊茵蘭被劃分給普魯士。通過當地銀行家的努力科隆成為普魯士繼柏林後最重要的城市。
1848年,馬克思與恩格斯在科隆創辦《新萊茵報》,1849年2月7日和8日,科倫陪審法庭分別以「侮辱當局」和「煽動叛亂」的罪名兩次傳訊並審判馬克思、恩格斯等人。1849年5月,馬克思被普魯士當局驅逐出境,前往巴黎。
1880年在普魯士國王的幫助下大教堂終於正式建成(整個建造時間為632年)。實際上科隆大教堂太大了,它不斷地需要維護,因此它也被稱為「永久工地」。19世紀末科隆的要塞擴展,老的城牆被拆除,城市得到擴展,此外也開始合並周邊的村鎮。今天中世紀的城牆只有少數地方被保留作為紀念。
1945年的科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科隆受到英國和美國地毯式轟炸,市內90%的建築被毀,市民數目從80萬降低到40萬。從1945年1月至3月在科隆1800名德國和外國的反抗組織人士被納粹屠殺(戰末罪行)。
1945年4月4日美國第82空降師的波格下士在德國科隆街頭正在看一個警告標語;後方的豹式戰車由於劇烈燒毀的關系,所有的扭力棒均已失去效用。直到1959年科隆的居民數才恢復到戰前的水平。通過合並周邊村鎮科隆的人口於1975年超過了一百萬,但是1976年又降低於這個數目了。 花露水在法語中就是「科隆之水」的意思。拿破崙時代,駐科隆的法國兵回故鄉時,據說就是拿「科隆之水」送給妻子和戀人的。參觀完大教堂後來到廣場上,朝四面一望就能看到掛著4711招牌的商店。4711表示的是第一家出售花露水的店鋪。原店鋪在戰爭中被燒毀,現見到的是後來重建的。
在科隆想感受購物的樂趣,則必去「步行者天堂」的霍耶街(Hohe Straße)。那裡禁止車輛通行,因而您可以盡情地逛街。出了大教堂筆直向左走就是了。百貨商店、科隆香水專賣店、禮品商店、餐館等排滿街道兩側,非常熱鬧。

『捌』 科隆香水的歷史淵源

公元1690年,義大利理發師費彌尼在獲得300多年前(1370年)的「匈牙利水」配方的基礎上,增用了義大利的苦橙花油、香檸檬油、甜橙油等,創造了一種甚受歡迎的盥洗用水,並傳給他的後代法麗娜。後來法麗娜遷居德國科隆,於1709年開始在市場推出這種香水,廣受歡迎。這種香水被定名為「科隆水」,中文譯名又叫「古龍水」。
歐洲的男士們特別喜歡古龍水的香氣,他們喜歡在洗澡後往身上噴灑這種清新爽快價格又不太高的「香水」,因此早期的古龍水被看作是「男用香水」,是不加定香劑的,所以不能留香。
在中國一直有一個誤解就是認為男人用的香水叫古龍水。(事實上在後期中國是開發了以幾款中文 古龍 兩個字命名的男香)這個其中可以追溯兩條鏈一條是由拿破崙和古龍香水的情結說起,他本人比較愛用古龍水,所以男士推崇用古龍水是由例子,榜樣可循。第二點就是中國的文化講究含蓄,所以中國人選的香水味道不能太濃,太濃了就過於張揚。所以含香精量倒數第二的古龍水就成了中國最初那批接受香水文化的人的首選。

『玖』 科隆戰爭概述的介紹

科隆戰爭(1583至1588年)的科隆,一個歷史的教會公國的神聖羅馬帝國摧毀了選民,在現今的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德國。發生在戰爭的背景下,在德國的新教 改革和隨後的反宗教改革,同時與荷蘭起義和法國的宗教戰爭也被稱為管家的戰爭或管家的劇變和偶爾的下水道戰爭,沖突檢測的教會保留的原則,已被包括在宗教和平的奧格斯堡(1555)。 這一原則排除在外,或「保留」,教會的神聖羅馬帝國的應用cuius區域選擇性,eius宗教信仰,或「的規則,他的宗教」,確定宗教的領土為主要手段的領土。它規定,而不是,如果轉換為新教教會的王子,他會辭職,從他的位置,而不 是強制轉換他的臣民在1582年12月,格布哈特,Truchsess馮Waldburg,科隆王子選民的轉換,以新教。教會保留的原則,要求他辭職。相反,他宣稱他的臣民的宗教奇偶校驗,並於1583年,艾格尼絲·馮·曼斯費爾德-艾斯勒本結婚,打算將其轉換成一個世俗的,王朝的公國的教會公國。在大教堂章的一個派別當選另一大主教,巴伐利。 最初的科隆大主教戰斗,部隊的部分領土的控制權。也有幾個貴族和計數領土與封建義務的選民在附近的荷蘭省境內舉行;威斯特伐利亞,列日和南部,或西班牙荷蘭。復雜性的分封和王朝封祿放大本地化的世仇,包括支持者的選民普法爾茨和荷蘭,蘇格蘭和新教的英語僱傭軍,和巴伐利亞州的天主教和羅馬教皇的僱傭軍。1586年,沖突進一步擴大,對天主教的西班牙軍隊和義大利傭兵,財政和外交支持法國和英國的伊麗莎白一世新教的亨利三世的直接參與。沖突正好與荷蘭起義,1568年至1648年,鼓勵叛逆荷蘭省和西班牙的參與。科隆戰爭造成的維特爾斯巴赫當局在西北部的德國領土上鞏固和下萊茵在一個天主教的復興。更重要的是,它也創下了先例外部干預在德國宗教和王朝的沖突。

『拾』 科隆大教堂的歷史有哪些歷史

科隆大教堂位於德國萊茵河畔擁有羅馬時代悠久歷史的科隆城。科隆市早在公元前50年就已是羅馬帝國的重要殖民地,其市名就是由殖民地時的名稱演變而來。在陽光明媚的日子,來到這座位於萊茵河中游的歷史古城,可感受到濃烈的宗教氣息。

科隆大教堂是科隆的驕傲,也是科隆的標志,它同時擁有建築史上三個之最——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最大的教堂、世界上最高的教堂、建築時間最長的教堂。它以輕盈,雅緻著稱於世,是中世紀歐洲哥特式建築藝術的代表作。教堂的整個格局給人一種渾厚凝重、超塵脫俗的意境,是科隆城內最負盛名的文化遺跡。

科隆大教堂始建於1248年,是在873年建的一座教堂遺址上改建的。在16世紀宗教改革運動期間,教堂工程一度停工。長達3個世紀的時間里,兩台中世紀的起重機高掛於第三層延伸部分高達60米的南尖塔,標志著工程的半途而廢。詩人歌德第一次參觀大教堂時大失所望。他覺得科隆大教堂像一個「創造到一半、遠未完成就凝固了的宇宙」。

19世紀早期,隨著浪漫派對中世紀的緬懷和謳歌,從中孕育出續建科隆大教堂的設想;而失落已久的繪在羊皮紙上的另一半大教堂西部正面設計圖重見天日,更是給主張完成此項工程的人們莫大的鼓舞。在普魯士君王威廉四世的推動下,1880年10月12日,這座歷時632年之久的建造工程終於得以完工。1880年10月15日,科隆大教堂舉行了盛大的竣工典禮。當時,它以其157米高的兩個塔樓榮膺世界最高建築物的美譽,是宗教建築史上最傑出的成就之一。

熱點內容
活性炭化學式 發布:2025-07-10 16:30:45 瀏覽:437
怎麼雙眼皮 發布:2025-07-10 14:11:37 瀏覽:591
教師師德演講稿集錦 發布:2025-07-10 13:52:59 瀏覽:701
英語培訓翻譯 發布:2025-07-10 10:05:31 瀏覽:823
2014暑期實踐 發布:2025-07-10 09:19:41 瀏覽:982
老師批改作業的圖片 發布:2025-07-10 07:56:40 瀏覽:819
蘭州市教育 發布:2025-07-10 04:28:12 瀏覽:486
常州一女教師與男 發布:2025-07-10 04:08:29 瀏覽:752
生物質熱電廠 發布:2025-07-10 03:37:47 瀏覽:304
歷史民權 發布:2025-07-10 03:34:51 瀏覽: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