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長江ppt
Ⅰ 高中地理(長江)
長江水系南北對稱分布的特點,對長江流水量可以起到調劑的作用。
Ⅱ 長江的地理特點和歷史
1、長江(the Changjiang River; the Yangtze River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幹流全長6397公里(以沱沱河為源),一般稱6300公里。流域總面積一百八十餘萬平方公里,年平均入海水量約九千六百餘億立方米。流域介於北緯24°30′~35°45′,東經90°33′~112°25′,面積180餘萬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5。居世界第3位。古時簡稱江,六朝以後才有大江和長江之稱。
2、長江的上源沱沱河出自青海省西南邊境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雪山,與長江南源當曲會合後稱通天河;南流到玉樹縣巴塘河口以下至四川省宜賓市間稱金沙江;宜賓以下始稱長江,揚州以下舊稱揚子江,在上海稱黃埔江。長江流經西藏、四川、重慶、雲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市區,在上海市注入東海。有雅礱江、岷江、沱江、嘉陵江、烏江、湘江、漢江、贛江、青弋江和黃浦江等支流。在江蘇省鎮江市同京杭大運河相交。
3、長江在湖北省宜昌市以上為上游,水急灘多;宜昌至江西省湖口間為中游,曲流發達,多湖泊(鄱陽、洞庭兩湖最大);湖口以下為下游,江寬,江口有沖積而成的崇明島。長江水量和水利資源豐富,盛水期,萬噸輪可通武漢,小輪可上溯宜昌。
4、 長江流域是中國人口密集經濟最繁榮的地區,沿江重要城市有重慶、武漢、南京、上海。
5、 長江可供開發的水能總量達二億千瓦,是中國水能最富集的河流。長江幹流通航里程達二千八百多公里,素有「黃金水道」之稱。
6、 長江在重慶奉節以下至湖北宜昌為雄偉險峻的三峽江段(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就位於西陵峽中段的三斗坪。
Ⅲ 高中地理需要了解的關於長江的知識
長江,亞洲、中國第一長河,全長6397千米。它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專東雪山,是世界第三長河,屬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與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長江流域從西到東約3,219公里,由北至南966公里余。長江流經:青藏高原-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東海。發源於中國西部,完全或部分流經包括西藏自治區在內的13省區。長江幹流所經省級行政區總共有11個,從西至東依次為青海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區、雲南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和上海市。最後由上海市的崇明縣流入東海。其支流流域還包括甘肅、貴州、陝西、廣西、河南、浙江等省的部分地區。江在重慶奉節以下至湖北宜昌為雄偉險峻的三峽江段(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就位於西陵峽中段的三斗坪。除此之外,還有葛州壩水電站,丹江口水電站等一系列水利工程
Ⅳ 長江的地理和歷史知識
長江(the Changjiang River)(changjiang)中國第一長河,全長6,300公里(3915英里);它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是世界第三長河,僅次於尼羅河與亞馬遜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2001年,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在專家劉少創主持下,利用衛星遙感影像測量計算,測量結果精確到了小數點後。測出長江長度6211.31公里。其課題小組利用近40幅覆蓋長江幹流的衛星影像,衛星影像是由美國地球資源衛星拍攝,解析度達到30米。計算方式以沿河道的中心線,對長江正向量測了三遍,又反向量測了三遍,經計算機多次運算和幾何糾正後得出結果。這次研究,以當曲作為長江源頭測算的,具體為當曲源頭位置東經94度35分54秒,北緯32度43分54秒,海拔5042米算起。當曲 (由源頭至囊極巴隴)360.8公里、沱沱河357.6公里、通天河787.7公里、金沙江2322.2公里、宜賓以下2740.6公里,我們一般稱 6300公里或6370千米。流域總面積180餘萬平方公里,年平均入海水量約9600餘億立方米。流域介於北緯24°30′~35°45′,東經90°33′~112°25′,面積180餘萬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5。它源遠流長,與黃河一起,成為中華民族的搖籃,孕育了華夏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被譽為「母親河」。
[長江流域圖(帶政區)]
長江流域圖(帶政區)
長江流域從西到東約3,219公里(2,000英里),由北至南966公里(600英里)余。發源於中國西部,完全或部分流經包括西藏自治區在內的13省區。長江流域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最密集之地在華中和華東毗連長江兩岸及其支流的平原,流域西部高原地區人口最為稀少。3/4以上的流程穿越山區。有雅礱江、岷江、嘉陵江、沱江、烏江、湘江、漢江、贛江、青弋江、黃浦江等重要支流。其中漢江最長,幹流以北的是雅礱江、岷江、嘉陵江和漢江。幹流以南的是烏江、湘江、沅江贛江和黃浦江。
該流域是中國巨大的糧倉,產糧幾乎佔全國的一半,其中水稻達總量的70%。此外,還種植其它許多作物,有棉花、小麥、大麥、玉蜀黍、豆等等。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和成都等人口百萬以上的大城市都在長江流域。
長江幹流所經省級行政區總共有11個,從西至東依次為青海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區、雲南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和上海市。其支流流域還包括甘肅、貴州、陝西、廣西、河南、浙江等省的部分地區。
長江的正源沱沱河出自青海省西南邊境唐古拉山脈的格拉丹東雪山,與長江南源當曲會合後稱通天河;通天河與長江北源楚瑪爾河匯流後,向東南流到玉樹縣巴塘河口。從此以下至四川省宜賓市間的長江幹流稱金沙江;宜賓以下始稱長江,揚州以下舊稱揚子江。在上海市注入東海。有雅礱江、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烏江、湘江、沅江、漢江、贛江、青弋江、黃浦江等支流以及滇池、草海、洪湖、洞庭湖、鄱陽湖、巢湖、太湖等重要湖泊。在江蘇省鎮江市同京杭大運河相交。
長江在四川省宜賓市和湖北省宜昌市之間為上游,水急灘多;宜昌至江西省湖口間為中游,曲流發達,多湖泊(鄱陽湖最大,洞庭湖次之);湖口以下為下游,江寬,江口有水流堆積而成的崇明島。長江水量和水利資源豐富,盛水期,萬噸輪可通武漢,小輪可上溯宜賓。長江流域是中國人口密集,經濟最繁榮的地區,沿江重要城市有重慶、武漢、南京和上海。
長江可供開發的水能總量達2億千瓦,是中國水能最富有的河流。主要水能資源集中在我國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交界處,因為此處地勢陡然下降,起伏較大,導致此處水流湍急。長江幹流通航里程達2800多公里,素有
[三峽大壩]
三峽大壩
「黃金水道」之稱。
長江在重慶奉節以下至湖北宜昌為雄偉險峻的三峽江段(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就位於西陵峽中段的三斗坪。除此之外,葛州壩水電站等一系列水利工程。
Ⅳ 七年級地理黃河、長江的知識
1
水土流失。地抄上河。堵塞。
2
由於中游水土嚴重,水力把沙土運到下游,在河面變寬水流變緩情況下,沙土沉積,逐漸堆高,堤壩也相應加高從而形成。
3
中游是農業區,工業區,用水量大,而且黃河在半乾旱區,蒸發大,降水少。
4
水土流失(黃土高原)。種樹植草。治沙。
希望能幫到你吧~
Ⅵ 八年級地理長江流域圖的重點。
分上游,中游,下游;上游主要是保護植被之類的,中游就是那兩個湖泊和三峽、湖泊的作用,三峽的的作用和利弊,下游就是入海口,以及洪水
Ⅶ 介紹長江(地理,歷史,文化)300
長江(the Changjiang River)(changjiang)中國第一長河,全長6,300公里(3915英里);它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是世界第三長河,僅次於尼羅河與亞馬遜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流域總面積180餘萬平方公里,年平均入海水量約9600餘億立方米。流域介於北緯24°30′~35°45′,東經90°33′~112°25′,面積180餘萬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5。
長江水系的幹流或支流流經區,在文化體繫上同屬中國南方文化體系。長江文化是一種以長江流域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占優勢以生產力發展水平為基礎的具有認同性、歸趨性的文化體系,是長江流域文化特性和文化集結的總和和集聚。從其生存空間來說,除傳統所謂的長江流域包括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上海七省二市外,還應包括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等省區,這不僅因為這些地區是長江水系的幹流或支流流經區,而且在文化體繫上也同出一轍,同屬中國南方文化的體系。因此,我們可以說,長江文化是一個時空交織的多層次、多維度的文化復合體。
Ⅷ 關於長江的知識點地理
長江 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幹流流經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四川省、雲南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上海市共11個省級行政區(八省二市一區),於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6387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長度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居世界第三位
Ⅸ 求教高中地理長江
(1)湖泊面積縮小;圍湖造田,泥沙淤積
(2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淤積,河床抬高,排水不暢,不利於防洪和河道整治;水旱災害頻繁;
(3)荊江 上游
(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