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核物理學家

核物理學家

發布時間: 2021-08-01 13:42:43

A. 錢三強作為我國核物理學家,他都有哪些事跡及成就

早年經歷

1913年10月16日,出生於浙江紹興,少年時代即隨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讀於蔡元培任校長的孔德中學

1929年,在父親的支持下考入了北京大學理科預科,同時還聽本科的課程。吳有訓教授的近代物理學、薩本棟教授的電磁學吸引著錢三強。

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預科。

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經吳有訓教授的推薦,到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著名的物理學家嚴濟慈所長的手下作助理員,從事分子光譜方面的研究工作。

赴法留學

1937年9月,在嚴濟慈的引薦下,到巴黎大學鐳學研究所居里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導師是伊萊納·約里奧—居里夫人,並跟隨化學師葛勤黛夫人做釙的放射源研究,還在約里奧先生主持的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學研究所學習。

1939年錢三強完成了博士論文——《α粒子與質子的碰撞》。

1940年,獲法國國家博士學位。

1946年春,錢三強與他的同行合作,經過反復實驗,終於發現了鈾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這一發現不僅反映了鈾核特點,而且使人類能進一步探討核裂變的普遍性。導師約里奧驕傲地說:「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的實驗室的第一個重要的工作。」

1946年底,榮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

1947年升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導師,並獲法蘭西榮譽軍團軍官勛章。

回國任教

1948年,回國後歷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後為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長、所長,中國科學院學術秘書處秘書長,二機部(核工業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兼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名譽主席,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特邀顧問等。

從新中國建立起,錢三強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業的開創。他在中國科學院擔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後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長、所長,並於1954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5年,中央決定發展本國核力量後,他又成為規劃的制定人,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1956年,錢三強帶領40多名科學工作者在蘇聯實習考察。剛從美國回國的錢學森,也來到蘇聯和錢三強一同考察。

1956年11月16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成立主管原子能工業的第三機械工業部(1958年2月11日改為二機部),宋任窮任部長,錢三強與劉傑、袁成隆、劉偉、雷榮天等被任命為副部長。他是副部長之中唯一的科學家。聶帥曾經對錢三強說過:「搞原子能,你是行家,就請你提建議,我們大家商討決定。」

1958年,他參加了蘇聯援助的原子反應堆的建設,並匯聚了一大批核科學家(包括他的夫人何澤慧),他還將鄧稼先等優秀人才推薦到研製核武器的隊伍中。

1959年6月26日,蘇聯共產黨中央來信,拒絕提供原子彈的有關資料及教學模型。8月23日,蘇聯又單方面終止了兩國簽定的新技術協定,撤走了全部專家,在蘇聯專家撤走後,周光召在國外召集數十名海外專家、學子,聯名請求回國參戰。他們歸國後先後參與主持了理論的研究與實驗研究工作。

1964年,在他51歲生日之際,所研製出的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7年氫彈又爆炸成功。西方媒體推測,法國國家博士錢三強是中國的核彈之父。

1980年7月24日,錢三強教授在中南海以《科學技術發展的簡況》為題講課。

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9歲。

(1)核物理學家擴展閱讀:

錢三強(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核物理學家。原籍浙江湖州,生於浙江紹興, 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中國「兩彈一星」元勛,中國科學院院士。

1913年的中秋時節,正在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和北京大學擔任國文教授的錢玄同,接到了家鄉傳來的兒子出生的喜訊。異常喜悅的錢玄同,給兒子取名叫「秉穹」,意思是「掌握蒼穹」。不難看出,這位父親對兒子寄予了怎樣的厚望!

在小秉穹出生9個月後,錢玄同就把他和媽媽接到了北平。小秉穹果然是按照父親的期望成長。他自幼喜歡讀書,讀不明白就問,四五歲時學會了很多道理和知識。一轉眼,錢秉穹6歲了,他進入北京大學的子弟學校--孔德學校讀書。由於錢秉穹在父親身邊接受了良好的啟蒙教育,因此,孔德學校允許他直接讀二年級。

孔德學校是一所注重科學和實踐的新式學校,創辦者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學校除抓德、智、體三育外,還強調美育與勞動,對音樂、圖畫、勞作課十分重視。學校的師資力量較強、陣容整齊,老師們的水平足以勝任更高年級的教學工作。

在這樣良好的學習環境里,錢秉穹奮發上進,學習十分刻苦。雖然他是跳級生,但是學習成績一直位居前列。他熱愛體育,還是運動場上的一名健將。他還結交了兩個非常要好的夥伴,小兄弟之間他排行老三。一次,一個體質不如錢秉穹的同學給他寫信,信中自稱「大弱」,而稱他為「三強」。這封孩子們之間互稱綽號的調皮信,恰巧被錢秉穹的父親看見了。

他突發奇想:「既然我們提倡新文化,反對復古,主張中國文字朝著大眾化、平民化的方向發展,為何在為子女起名的問題上囿於形式?」於是,錢玄同決定,給錢秉穹改名為「錢三強」,取意「德、智、體都進步」。

經典語錄

1、青少年時期學校老師教給的系統知識,對人的一生來講是很重要的,但只是你的全部知識的很小的一部分。知識主要還是靠工作和生活中自己抓來。

2、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有祖國。

3、古往今來,能成就事業,對人類有作為的,無一不是腳踏實地攀登的結果。

4、光明的中國,讓我的生命為你燃燒吧。

5、科學不是為了個人榮譽,不是為了私利,而是為人類謀幸福。

6、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7、知識,主要是靠主動「抓」出來的,不是靠「教」出來的。

8、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作,不弛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度作塌實的工夫。以此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度作事,則功業可就。

B. 世界上最有成就的女核子物理學家是誰

吳健雄是世界上研究核子物理學的首席女物理學家,她獲得了許多國家頒予的崇高獎譽,同時有十多個榮譽博士學位集於她一身。

吳健雄於1913年生於江蘇省瀏河縣,是一名華裔美籍科學家。父親是一位中學校長。1936年,吳健雄畢業於南京國立中央大學,獲理學士學位。同年,她留學美國,在美國加州大學深造,1940年,獲博士學位。此後,她在美國史密斯學院和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任教。

1956年前,華裔美籍物理學家李政道(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和楊振寧(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對當時的所謂K介子的原子粒子發生了懷疑,認為在這種「弱互相作用」中,自然力可能不是對稱的,這是對物理學的基礎「宇稱守恆定律」表示異議。但是,他倆的發現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驗證。

吳健雄博士大膽地提出了一個測驗,她將放射性鈷60置於強力磁場之中,將原子排列成一個方向並使之超冷,將無規則的熱運動減至最少,再觀察它的電子散布在什麼地方。結果,她發現鈷放射出來的無數電子,大多數是射向一個方向,和每個原子核旋轉的方向相反。吳健雄的發現震驚了科學界,因為這揭示出力並不是永遠對稱的。這樣,她驗證了李政道、楊振寧兩博士有關推翻「宇稱守恆定律」的理論。這個結果使李、楊二博士獲得了諾貝爾獎。

吳健雄在驗證宇稱理論之前,已是國際聞名的第一流的實驗物理學家了。她曾將核子物理學上一種非常微妙的技術應用到生物學上去;她曾在哥倫比亞大學一座建築物的地下室中,安裝了一副新式冷凍機,將原子和原子核「超冷」到絕對零度上一度的百分之一以內。她又是對居間能量核子物理學進行研究的少數幾位科學家之一。此外,吳健雄還從事加倍「貝他」衰變實驗,擬設法測出比一萬億億年更長的放射性物質的壽命。

1972年,吳健雄受委擔任哥倫比亞大學米徹爾·普賓物理學講座教授。1973年,榮任美國物理學會的第一位女性會長。1975年,美國總統福特在白宮給她頒授了科學、數學和工程學最高獎譽——國家科學勛章。1978年,她榮獲了由許多國家的世界著名科學家組成的一個國際評判委員會評選的沃爾夫基金獎首次獎金。

C. 美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是誰

1、牛頓

艾薩克·牛頓是英格蘭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自然哲學家。主要貢獻是他在1687年發表的論文《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里的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

2、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是美籍德裔猶太人,舉世聞名的物理學家,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相對論、「質能關系」、激光的提出者,「決定論量子力學詮釋」的捍衛者。

3、麥克斯韋

麥克斯韋(James Clerk Maxwell,1831.06.13-1879.11.5)——19世紀偉大的英國物理學家、數學家。麥克斯韋主要從事電磁理論、分子物理學、統計物理學、光學、力學、彈性理論方面的研究,他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這種理論預見後來得到了充分的實驗驗證。

4、玻爾

尼爾斯·亨利克·戴維·玻爾是丹麥物理學家。玻爾是哥本哈根學派的創始人,哥本哈根大學科學碩士和博士,丹麥皇家科學院院士,曾獲丹麥皇家科學文學院金質獎章,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和劍橋大學名譽博士學位,榮獲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5、溫伯格

史蒂文·溫伯格生於紐約,美國物理學家,1979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研究過粒子物理中的許多課題,包括量子場論的高能行為,他還發展了導出量子場論的方法,這些方法成為後來他的著作《場的量子理論》的第一章,並且著手寫《引力與宇宙學》。這兩本書,特別是後者,是在各自領域最有影響力的教材之一。

6、卡文迪許

亨利·卡文迪許是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他首次對氫氣的性質進行了細致的研究,證明了水並非單質,預言了空氣中稀有氣體的存在。

D. 誰是我國核物理學家.急!!!!!!!!!!!!!!!!!!!!!!!!!!!!

1.錢三強 (1913-1992)
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中共黨員,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後赴法國巴黎大學居里實驗室和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
學實驗室從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獲博士學位,1946年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
學獎金。1948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北平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長,中國科
學院近代物理所(後改為原子能所)所長、計劃局局長、副秘書長,二機部副部長、中國
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特邀顧問。19
92年逝世。
中國原子能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50年代領導建成中國第一個重水型原子反應
堆和第一台迴旋加速器,以及一批重要儀器設備。使我國的堆物理、堆工程技術、釺化學
放射生物學、放射性同位素制備、高能加速器技術、受控熱核聚變等科研工作,都先後開
展起來。在蘇聯政府停止對中國的技術援助後,一方面迅速選調一批優秀核科技專家去二
機部,直接負責原子彈研製中各個環節的攻堅任務,一方面會同中國科學院有關領導人,
組織聯合攻關。使許多關鍵技術得到及時解決,為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研製成功作出重
要貢獻。早在1960年,即在原子能所組織中子物理理論與實驗兩個研究組開展氫彈的預研
工作,為氫彈研製作了理論准備,促成了中國在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後僅兩年零八個月,就
研製成了氫彈。
5.鄧稼先 (1924-1986)
安徽省懷寧縣人,1924年生,男,中共黨員,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45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後在北京大學任教。1948年10月縛美國普渡大學
物理系留學,1950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歷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
、副研究員,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長、院長,國防科工委科技
委副主任,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職。中共第12屆中央委員。1986年逝世。
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
礎理論研究,對原子彈的物理過程進行了大量模擬計算和分析,邁出了中國獨立研究核武
器的第一步。領導完成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
驗成功後,立即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
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87年和19
89年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6.王淦昌 (1907-1998)
江蘇省常熟縣人, 1907年生,男,中共黨員,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30年赴德國柏林大學留學,1934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同年回國。曾任山東大學、浙江大學教授。1950年5月以後,歷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
究所研究員、副所長,蘇聯杜布納聯合核子研究所副所長,二機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長、第
九研究院副院長,二機部副部長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中國科學
技術協會第2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核學會第一屆理事長,第
3、4、5、6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1998年逝世。
核武器研製的主要科學技術領導人之一,核武器研究實驗工作的開拓者。在從事核武
器研製期間,指導並參加了中國原子彈、氫彈研製工作。他是原子彈冷試驗技術委員會主
任委員,指導了中國第一次地下核試驗,領導並具體組織了中國第二、三次地下核試驗。
主持指導的爆轟物理試驗、炸葯工藝、近區核爆炸探測、抗電磁干擾、抗核加固技術和激
光模擬核爆炸試驗等方面都取得重要成果。1964年他與蘇聯著名科學家巴索夫同時獨立地
提出激光慣性約束核聚變的新概念。他是中國慣性約束核聚變研究的奠基者。積極促成建
立了高功率激光物理聯合實驗室並一直指導慣性約束核聚變的研究。積極指導原子能研究
所開展電子束泵浦氟化氫激光器等的研究。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
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7.彭桓武 (1915- )
湖北省麻城市人,1915年生,男,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5年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1938年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從事固體物理、量子場論
等理論研究,獲哲學博士和科學博士學位。1945年與N•玻恩共同獲得英國愛丁堡皇家學會
的麥克杜加耳——布列茲班獎。1948年被選為皇家愛爾蘭科學院院士。1947年回國,歷任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二機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長、第九研究院副院
長等職。
領導並參加原子彈、氫彈的原理突破和戰略核武器的理論研究、設計工作.在中子物理
、輻射流體力學、凝聚態物理、爆轟物理等多種學科領域取得了對實踐有重要指導意義的
一系列理論成果,並為中國核事業培養了一批優秀瞬擰?972年調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
研究所副所長,1978—1983年任理論物理所所長。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
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12.周光召 (1929- )
周光召院士1929年5月生於湖南省長沙市,195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87年至1997年任
中國科學院院長,現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科技領導小組成員。
周光召教授先後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中國國際
交流協會副會長,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紀中方委員,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
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副會長,海峽兩岸人才交流協會名譽主席,國際粒子和場學會委員,
國際純粹和應用物理學會副主席,太平洋科學協會主席兼理事會主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顧問委員會委員;被聘兼任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2000年亞洲基金會名譽顧問,中國科學
院特邀顧問等職。
周光召教授在理論物理的各主要領域都有過傑出的創造性成果,使他在國際物理學界
享有盛譽。因其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的研製成功作出了重大貢獻,於1964年獲國家
自然科學一等獎;因在量子場論的研究中有重大突破,1987年年獲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
果獎一等獎。周光召教授還被美國紐約市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加拿大麥吉
爾大學四所世界知名大學授予榮譽博士;1993年被義大利政府授予「義大利共和國爵士勛
章」,1994年被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授予「中國傑出科學家」獎,1996年經國際小行星命名
委員會審議通過,將國際編號為3462號的小行星命名為「周光召星」。他目前是美國科學
院、俄羅斯科學院、歐洲科學院、第三世界科學院、捷克科學院、保加利亞科學院、蒙古
科學院、法語區工程師科學院、羅馬尼亞科學院、韓國翰林院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科學院
院士,是目前中國擔任外籍院士頭銜最多者。
19.朱光亞(1924- )
湖北省武漢市人,1924年生,男,中共黨員,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
程院院士。
1945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1946年赴美國密執安大學從事實驗核物理研究工
作,
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後於1950年春回國。歷任北京大學、東北人民大學(現吉林大學)副教
授、教授,二機部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員、研究室副主任,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長、核武器研
究院副院長,國防科委副主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主任,第4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席,中國工程院首任院長、黨組書記。第8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中共第9屆、
第10屆中央候補委員,11至14屆中央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現任第9屆全國
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
1957年從事核反應堆的研究工作,領導設計、建成輕水零功率裝置並開展了堆物理試
驗,跨出了中國自行設計、建造核反應堆的第一步。他是中國核武器研製的科學技術領導
人,負責並領導中國原子彈、氫彈的研製工作。1962年主持編寫的《原子彈裝置科研、設
計、製造與試驗計劃綱要及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對爭取在兩年內實現第一次原子彈爆
炸試驗的目標起了重要作用。參與組織領導中國歷次原子彈、氫彈的試驗,為「兩彈」技
術突破及其武器化工作作出了重大貢獻。70年代以來參與組織秦山核電站籌建和放射性同
位素應用開發研究,80年代後參與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的制定與實施、國防科技發展
戰略研究工作。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22.於敏 (1926- )
河北省寧河縣人,1926年生,男,中共黨員,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49年在北京大學物理系攻讀研究生並兼任助教。1951年起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
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從事核理論研究工作。1960年底開始從事核武器理論研究
。1965年調入二機部第九研究院,歷任理論部副主任、理論研究所副所長、所長、研究院
副院長、院科技委副主任、院高級科學顧問等職。
在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熱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礎問題,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
完整的設想,起了關鍵作用。後長期領導並參加核武器的理論研究、設計,解決了大量關
鍵性的理論問題。從70年代起,在倡導、推動若干高科技項目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1987年和1989年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
獎,1985年榮獲「五一勞動獎章」,1987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92年獲光華獎特
等獎。

E. 西方西方物理核物理學之父的是誰

核物理學之父的是------盧瑟福
歐內斯特·盧瑟福(1871年8月30日-1937年10月19日),新版西蘭著名物理學權家,知名為原子核物理學之父。學術界公認他為繼法拉第之後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
盧瑟福首先提出放射性半衰期的概念,證實放射性涉及從一個元素到另一個元素的嬗變。他又將放射性物質按照貫穿能力分類為α射線與β射線,並且證實前者就是氦離子。因為"對元素蛻變以及放射化學的研究",他榮獲1908年諾貝爾化學獎。
盧瑟福領導團隊成功地證實在原子的中心有個原子核,創建了盧瑟福模型(行星模型)。他最先成功地在氮與α粒子的核反應里將原子分裂,他又在同實驗里發現了質子,並且為質子命名。第104號元素為紀念他而命名為"爐"。

F. 伊西多拉比是什麼著名的核物理學家

自己算吧 等答案出來了 你的題早就算完了 要養成獨立做題的好習慣 祝你成功

G. 二戰日本的核物理學家有哪些

當時,日本的核物理學家有仁科芳雄、西川正治、二階義男、菊池正士、嗟峨根遼吉、鈴木辰三郎等。

仁科芳雄(1890年12月6日-1951年1月10日)是一位日本物理學家,也是日本近代物理的奠基人,被稱為日本物理之父。他曾是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指導過許多著名日本物理學家,包括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湯川秀樹與朝永振一郎。 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領導日本核研究計劃。

仁科芳雄主任研究員繼續作為開發責任者,並將該項研究按照「仁科」的諧音,定名為「NI號研究」作為暗號。此項研究一直持續到「二戰」結束前兩個月的1945年6月,不過,因為鈾濃縮的失敗以及缺乏天然鈾原料,並未成功。

朝永振一郎(1906—1979年),日本理論物理學家,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朝永振一郎,1906年3月31日生於日本東京。1929年畢業於京都大學理學部物理學科。隨後在玉城嘉七郎研究室任臨時見習研究生。3年之後,赴東京理化研究所,在仁科芳雄研究室當研究員。1937年留學德國,在W.K.海森伯的領導下研究原子核理論和量子理論。1939年底,回國接受東京帝國大學的理學博士學位。1941年,任東京文理科大學物理學教授,提出量子場論的超多時理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研究雷達技術中磁控管的理論,發表了《分割陽極磁電管理論》的論文。戰後繼續研究和發展他的超多時理論和介子耦合理論,同時參與《理論物理進展》的創辦工作

H. 回國的核物理學家,誰在回國前被關在了美國 A,錢學森,B,鄧稼先

應該填A。
1950年9月,錢學森辭去工作,辦好了回國手續,買好了回國的飛機票,把行李交給了美國航空公司。然而,就在這時,他接到美國移民局的通知:不準回國!他被迫退掉飛機票。美國海關把他的行李打開檢查,硬說裡面藏著重要機密,說錢學森是間諜。其實,他的行李裡面裝的只是准備帶回國的教科書和筆記本。幾天後,錢學森突然被捕,被關在一個海島的拘留所里,受到無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看守人員每隔10分鍾就來開一次燈,使他無法休息。半個月時間,他的體重就下降了十幾公斤。
美國當局對錢學森的迫害,引起了美國科學界的公憤。不少美國朋友出面營救錢學森。他們募捐15000美元,把錢學森從拘留所里保釋出來。但是,美國聯邦調查局並沒有停止對他的迫害。他的行動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檢查,電話受到監聽。然而,錢學森沒有屈服,他不斷提出要求:我要離開美國,回到祖國去。
這樣,他堅持斗爭了5年。他的斗爭得到世界各國主持正義的人們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親切關懷。周恩來總理對錢學森十分關心,親自過問他的情況,並指示參加中美兩國大使級會晤的中國代表,在會晤中提出錢學森博士回國的問題。1955年,美國政府不得不同意錢學森回國。同年9月17日,錢學森登上了回國的輪船。10月8日,他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I. 二戰日本的核物理學家有哪些人

日本的核物理學家有仁科芳雄、西川正治、二階義男、菊池正士、嗟峨根遼吉、鈴木辰三郎等。
仁科芳雄(1890年12月6日-1951年1月10日)是一位日本物理學家,也是日本近代物理的奠基人,被稱為日本物理之父。他曾是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指導過許多著名日本物理學家,包括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湯川秀樹與朝永振一郎。 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領導日本核研究計劃。
仁科芳雄主任研究員繼續作為開發責任者,並將該項研究按照「仁科」的諧音,定名為「NI號研究」作為暗號。此項研究一直持續到「二戰」結束前兩個月的1945年6月,不過,因為鈾濃縮的失敗以及缺乏天然鈾原料,並未成功。
朝永振一郎(1906—1979年),日本理論物理學家,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朝永振一郎,1906年3月31日生於日本東京。1929年畢業於京都大學理學部物理學科。隨後在玉城嘉七郎研究室任臨時見習研究生。3年之後,赴東京理化研究所,在仁科芳雄研究室當研究員。1937年留學德國,在W.K.海森伯的領導下研究原子核理論和量子理論。1939年底,回國接受東京帝國大學的理學博士學位。1941年,任東京文理科大學物理學教授,提出量子場論的超多時理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研究雷達技術中磁控管的理論,發表了《分割陽極磁電管理論》的論文。戰後繼續研究和發展他的超多時理論和介子耦合理論,同時參與《理論物理進展》的創辦工作

熱點內容
活性炭化學式 發布:2025-07-10 16:30:45 瀏覽:437
怎麼雙眼皮 發布:2025-07-10 14:11:37 瀏覽:591
教師師德演講稿集錦 發布:2025-07-10 13:52:59 瀏覽:701
英語培訓翻譯 發布:2025-07-10 10:05:31 瀏覽:823
2014暑期實踐 發布:2025-07-10 09:19:41 瀏覽:982
老師批改作業的圖片 發布:2025-07-10 07:56:40 瀏覽:819
蘭州市教育 發布:2025-07-10 04:28:12 瀏覽:486
常州一女教師與男 發布:2025-07-10 04:08:29 瀏覽:752
生物質熱電廠 發布:2025-07-10 03:37:47 瀏覽:304
歷史民權 發布:2025-07-10 03:34:51 瀏覽: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