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情感的歷史

情感的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2 10:40:59

㈠ 情感世界的歷史典故

漢朝王粲作《柳抄賦》:「枝扶襲疏而覃布,莖森梢以奮揚。人情感於舊物,心惆悵以增慮。」南朝宋 傅亮 《為宋公求加贈劉前軍表》:「金蘭之分,義深情感,是以獻其乃懷,布之朝聽。」
晉人陸雲《與陸典書書》:「且念親各爾分析,情感復結,悲嘆而已。」 唐白居易《庭槐》詩:「人生有情感,遇物牽所思。」魏巍《東方》第六部第二章:「但是這種情感也以對英雄的景仰居多。」

㈡ 情感是如何發生的

在人類的進化歷程中,內在的情感一次又一次反復出現,直至被烙印在神經系統里,成為先天性的、自主性的情緒反應傾向,這再次證實了情感的存在價值。

在一次強烈地震後,人們在清理一棟建築物的廢墟時發現了一對母子,母親已死去,而那不滿周歲的孩子竟還活著。

許多人都為之驚異,那棟建築物塌陷後,樓內無一人倖免,那個孩子能生存下來幾乎是一個奇跡。

但隨後人們發現,那位母親在死時呈現出弓著腰的姿勢,雙手支撐在地板上,她用自己的身軀,竭盡全力抵擋住垮壓下來的重物,為孩子留下了一點呼吸的空間,也為他留下了一條生路。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母親在生命的最後關頭,沒忘記用愛為親情作出最後的注釋,是愛這種強烈的情感,激起她非凡的勇氣。

這一感人的故事證實,無私的愛在人們生活中是多麼重要,人們從中看到了情感的目的性及其巨大的能量。愛這種偉大的情感,演變成強大的力量,促使那位母親去拯救自己的孩子,並壓倒了自己求生的本能。

以理智的眼光看,自我犧牲是非理性的,但對情感而言,這是唯一的選擇。

情感在人們生活中如此重要,那麼,什麼是情感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要、態度和觀念等,情感就是指人在這些因素的支配下,對事物的切身體驗和反應。

情感與人的需要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當人的需要得到滿足時,他就會產生滿意、愉快、興奮等積極的情感;而當人的需要不能得到滿足時,他則會產生失意、憂傷、恐懼等消極情感。

科學家通過對人的大腦的研究揭示了情感來自何處,以及人們為何需要情感的秘密。

研究發現:情感來自於一個被稱之為大腦邊緣系統的部位,它與情緒、精神、記憶等高級神經活動有關。

生活中常會出現一些這樣的現象:恐懼使血液流向大腿肌肉,從而使人更易於奔跑;厭惡使臉部肌肉向上皺起,同時關閉鼻孔,從而阻擋難聞氣味的進入;驚訝使眉毛上揚,從而擴大眼睛視野,以獲取更多的信息,等等,這些都是人類原始的情緒的沉澱。在人類的大腦反應中,依然存在著原始的情感。

人的情感有著很強的指向性,即情感的傾向性。例如,有的人會厭惡和抵觸危害社會的行為,而有的人則無動於衷;有的人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而有的人則會產生不滿。

如何引導人的情感傾向性呢?人的情感傾向性是由其需要決定的。需要得到了滿足就產生肯定性情感,需要得不到滿足就產生否定性情感。

僅僅追求感官需要的人,其情感傾向必然低下、卑微;一切以滿足個人需要為准則的人,其情感傾向必然自私狹隘。情感的傾向性直接影響人們在面臨重大抉擇時的態度和傾向,能集中表現出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情感的穩固性即情感的穩固程度和變化情況,它與情感的深度密切相關。淺薄的情感是變化無常的、短暫的,而深厚的情感則是穩固的、持久的。

變化無常是情感不穩固的主要表現。情感不穩固的人,情緒變化非常快,一種情緒很容易被另一種情緒所取代,人們通常用「喜怒無常」「愛鬧情緒」等詞語來形容這種人。

情感的不穩固還表現在情感強度的急劇變化上。這類人往往在開始時情緒高漲,但很快就會冷卻下來,人們通常用「轉瞬即逝」「三分鍾熱度」來形容他們。

情感的穩固性是衡量一個人的性格成熟與否的標志之一,穩固的情感是獲取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條件,更是取得工作成績和人生成功的重要條件。

情感能對人的生活產生作用,這就是情感的效能。

情感效能高的人,能夠把各種情感都化為動力。愉快、樂觀的情感可以促使其積極工作,即使情感處於悲傷階段,也能化悲痛為力量。

情感效能低的人,雖然其情感體驗在某些時候也會很強烈,但這種情感僅僅停留在體驗上,不能付諸行動。他們在愉快、樂觀等積極性情感中盡情陶醉,行動一再被延遲、停止甚至放棄,而在面臨悲傷、抑鬱的情感時,就更不能自拔。

情感與健康狀況和認知水平也有密切的關系。

人的健康狀況良好與否,直接影響到人的情感的好壞,過度疲勞、傷痛、疾病等,都能對人的情感產生不良影響,尤其是得了重病,人的情感變化往往到了令人無法接受的程度。例如,營養學家確認,人體缺乏維生素B2,會導致生活情趣降低,情緒逐漸惡化,甚至使人產生自殺傾向。

情感占據著人類精神世界的核心地位。社會生物學家為此就指出,人們在危急時刻的情感高於理性,發揮著主導作用。的確,當人們面臨挫折、失敗和危險的時候,僅靠理智是不足以解決問題的,它還需要情感來作為引導。

人類內在的情感,伴隨著人類悠遠的進化歷程,默默地一次又一次地反復出現,直至被烙印在神經系統里,成為先天性的、自主性的情緒反應傾向。這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再次印證了人類情感的存在價值。

情感的力量是不可小覷的,在任何時候,人們都不應忽視情感的力量。當年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時候,年老的船長留在輪船上,平靜地面對死亡,他的行動感動了許多人,使得那些人在大災難和即將來臨的死亡面前,也表現得異常鎮靜,這充分地體現了情感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

㈢ 女朋友說以前的情感歷史沒什麼感覺!請大家幫忙解答一下!

她說沒復什麼感覺,估計只是不想制跟你舊事重提,怕你傷心,人非草木,男婚女嫁的年紀,誰不是在全心投入,希望有一個心儀的人了卻餘生。其實你也不必太在意,誰還沒有過往。
你也不必迷茫,也不必胡亂猜疑,總想與她前男友比個高低。男人最重要的是有一個寬廣的心胸,包容她的一切,能為她遮擋風雨,成為她的依靠。
你心中不要計較太多,否則會讓她反感,你也不要提她前男友的往事,讓她加深他的印記。如果喜歡她就把自己的所有都沒有保留的在她面前真實的展現,讓她知道你就是你,你是獨一無二的,無可替代的。
希望能幫到迷茫的你。

㈣ 鄧麗君一生感情歷史

鄧麗君是一個多情的奇女子,像其他女子一樣對愛情也抱著玫瑰色的期待,她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理想的愛情,卻一生情路坎坷。正如鄧麗君過去接受媒體訪問時所說,她有很多次刻骨銘心的感情,而且每一次都很投入,「愛情多一點也不怕」。鄧麗君處在演藝圈的花花世界裡,再加上她性格溫和,因此從藝多年來難免有不少緋聞,由於鄧麗君為人溫和而娛樂圈中也不乏有大膽的追求者,著名藝人高凌風和張菲就曾經為了追鄧麗君互相「較勁」,但目前大致為鄧麗君及其家人承認的有六段感情。其中她與成龍的一段感情糾葛,最為人津津樂道。

十八歲的戀情

鄧麗君的初戀在十八歲,對象是馬來西亞萬字票王林水成的侄兒林振發,他比鄧麗君年長八歲。1971年,兩人因朋友的介紹而認識。林對她體貼入微,在鄧麗君登台期間,林振發每天包下前三排座位,請親友到場捧場,這種熱烈的追求方式,很快贏得她的芳心。林家雖是名門望族,但家人都很支持林振發與鄧麗君交往,竭誠招待她。而鄧媽媽也認為林振發老實、可靠,因此兩人的感情突飛猛進,一度達到論及婚嫁的階段。

1973年,鄧麗君將事業重心轉往日本,而林振發則繼續留在新加坡拓展業務,兩人聚少離多,婚事也就擱下了。未料於幾年後,林振發突然傳出心臟病猝發逝於新加坡。鄧麗君在他的葬禮上,「傷心地哭倒在墓碑前,久久不能自已」。

在認識林振發的同時,鄧麗君與商界人士朱堅也保持著朋友關系。1972年6月16日,原本打算去探望鄧麗君的朱堅所搭乘的班機在越南上空爆炸,鄧麗君接獲噩耗後整整哭了三天三夜,一個星期無法登台。

在日本唯一的緋聞

但在轉戰日本歌壇期間,鄧麗君僅與日本紅歌星森進一傳出短暫戀情,而且時間不過兩三個月。當時媒體報道,分手的原因與文化差異有關,因為森進一的日本大男人觀念讓鄧麗君很不能接受,尤其是森進一希望她結婚後退出歌壇,專心當家庭主婦的說法,讓當時一心尋求歌唱事業更上一層樓的鄧麗君斷然斬斷情絲。

「最佳男主角」之戀

1978年3月,一名影迷在羅馬看見剛與蕭芳芳離婚的著名演員秦祥林與鄧麗君攜手享受「羅馬假期」,而據當時的媒體報道,在結束羅馬假期後,又轉往美國見了秦祥林的父親、哥哥和弟弟。於是秦祥林和鄧麗君相愛的傳言不脛而走。之後,秦祥林公開承認戀情:「開始時,是我追鄧麗君。」秦祥林說,他喜歡鄧麗君的純真,以及認真工作的態度。他稱贊鄧麗君做人處世有原則、有見解。先前之所以不公開,主要是鄧不希望私生活變成新聞,他怕對方不高興,所以否認。而一直在日本發展的鄧麗君對此很低調且不肯承認,對於共游羅馬她也以「巧合」一筆帶過。

與成龍從情人變成朋友

成功「打」進好萊塢的當今知名動作片明星成龍,在與台灣電影明星林鳳嬌結婚前,與鄧麗君也有一段感情糾葛。

1979年底,在洛杉磯拍戲的成龍到海灘偷閑,卻沒想到遇到了正在游學的鄧麗君。他鄉遇故知使得兩人經常約會見面並很快地跨越友誼,發展成兩人的浪漫關系。後來幾周,仍在美國拍戲的成龍經常利用工作之餘與鄧麗君約會,然而兩人在密切的交往中,卻漸漸發現彼此的差異,並產生沖突。

成龍曾在英文自傳中提出,「她溫柔、聰明,有幽默感又美麗,她在服裝和食品上的鑒賞力令人羨慕……她是典雅的化身,我卻是個粗魯男孩,一心想做個真正的男子漢,說話沒有分寸,能走路時卻要跑;她總是穿著得體的名牌服裝,我卻穿著短褲和T恤就上街;她舉止得體,禮貌周全,我對權威不屑一顧,常當著飯店經理和服務員的面做鬼臉,把腳放在桌子上。」兩人最直接的沖突是,「她希望和我一個人在一起,而我在公共場合時,不願沒有我那幫小兄弟跟班。我年輕、富有,被名聲慣壞了。我愛她,但我更愛自己,沒有哪一顆心可以做一仆二主的事。」這是成龍對於兩人關系交惡的詮釋。由於無法忍受成龍的大男子主義,鄧麗君提出了分手。

在與鄧麗君分手後,成龍一度封閉自己,直到碰到了《小城故事》的女主角林鳳嬌,成龍之後曾表示自己之所以會選擇林鳳嬌的原因是:林鳳嬌個性好靜,成家班的兄弟都很喜歡她,林鳳嬌與自己的小兄弟的互動也很好。當成龍決定與之辦理結婚手續後,林鳳嬌隨即退出了演藝圈。而成龍則在此之後與鄧麗君變成了好朋友。

回憶起鄧麗君,成龍至今仍唏噓不已:「我覺得心裡好辛酸,如果不是因為自己當年的任性,可能不會錯過那麼多的真情。現在我知道錯了,我對不起她。」

唯一一次的談婚論嫁

成龍之後,鄧麗君與「馬來西亞糖王」郭孔丞相識。郭孔丞是香格里拉集團董事長,也是香格里拉大酒店執行董事,可說是名門望族之後。鄧麗君與郭孔丞是在1981年10月28日晚上秘密訂婚。由於鄧麗君是名歌星,而郭家是相當守舊的華人家庭,郭孔丞的祖母向來對藝人有偏見,她還提出三個條件:一是要鄧麗君將過去的歷史交待清楚;二是嫁入郭家之後,立即退出演藝圈;三是斷絕與娛樂圈朋友的來往。而鄧麗君是個自主性與自尊心都很強的女孩,老奶奶的要求無疑是在侮辱她的工作。1982年,鄧麗君決定退婚,與郭孔丞就此分手。最後一任法國情人

之後旅居法國的鄧麗君在1990年找到了歸宿。那就是鄧麗君最後的情人——比她小十五歲的法國攝影師保羅。與鄧麗君相識時只不過二十三四歲的保羅個性任性、有點孩子氣,但鄧麗君十分照顧他,意見不合時也讓他三分。鄧麗君曾經告訴好友,之所以選擇與保羅交往,是因為保羅以前從來不知道她是大明星,讓她沒有心理壓力。

可能是經濟、年紀的問題,這段「姐弟戀」雖然長達五年,但鄧麗君始終低調處理這段感情,直到過世前,對男友保羅的存在從未鬆口,更不曾談過婚姻大事。在鄧麗君過世後,保羅只驚鴻一瞥地在靈堂前出現,隨即因為媒體包圍匆匆離去,後來有關他的負面報道不少,甚至鄧麗君的哥哥對保羅沒有好好照顧妹妹也有微詞

㈤ 情感激勵的歷史典故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孫敬懸梁苦讀)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蘇秦刺股苦學)
[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卧冰求鯉】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並不慈愛,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繼母朱氏時常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於冰上禱告,忽然間冰裂,從裂縫處躍出兩尾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
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立木為信】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 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一諾千金】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鑿壁借光】
匡衡年輕時十分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匡衡晚上想讀書的時候,常因沒有亮光而發愁。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就在牆壁上悄悄地鑿了一個小孔。讓隔壁人家的燭光透過來。就這樣,他經常學到深夜,後來成了西漢著名的學者,曾做過漢元帝的丞相。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境和條件)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堅強毅力,終於一舉成員。這就說明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和第一位的原因,外頭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匡衡鑿壁偷光)

㈥ 性情感的兩性關系的歷史演變

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在一定意義是就是兩性關系或婚姻關系的演變史。婚姻關系作為一種最基本的、最普遍、最深刻的社會關系,其發展也必然是一個從簡單到復雜、從低層次到高層次的進化過程,在總體上分為三個階段:
1、生理分工促成「多夫多妻」制的形成
最原始的社會關系是家庭關系,最原始的家庭關系是兩性之間的生理合作關系。生物從無性繁殖發展成為有性繁殖,實現了從體內的生理分工走向體外的生理分工的一次大飛躍,從而形成了兩性之間的生理合作關系。在低等的有性生物中,生物機體的組織結構和生物本能比較簡單,其發育成熟只需要較寬松的機體內環境和外環境,也只需要較短的時間,胎兒在母體內的停留時間和嬰兒的喂養時間都比較短,母親可以相對獨立地完成整個生殖活動,此時兩性之間的合作往往局限於簡單而短暫的純生殖意義上的性交活動,通常只發生在交配季節,且可以在幾乎所有異性之間進行。這種兩性關系是一種短暫的、不穩定的「多夫多妻」制。
2、勞動分工促成「多夫多妻」制向「一夫一妻」制的轉化
隨著生物的不斷進化,生物機體的組織結構和生物本能日趨復雜化,其發育和成長需要越來越苛刻的機體內環境和外環境,需要越來越長的孕育和培育時間,這就要求不斷延長胎兒在母體內的停留時間,並且不斷增長母親與父親對嬰兒的喂養和看護時間,需要兩性之間形成持久的、穩定的、合理的勞動分工來共同承擔生育、養育和培育後代的重擔,男女因此結為夫妻並組成穩定的家庭,其中,丈夫主要負責從外界獲取生活資料和擔負安全保護的責任,妻子則主要負責生育、養育和培育後代,並進行一些輔助性的家務勞動,婚姻關系逐漸從「多夫多妻」制轉化為「一夫一妻」制。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繼續發展,家庭手工業開始出現,家庭內部夫妻之間的勞動分工繼續擴大和深化,男女之間的利益相關性繼續增長,家庭的穩定性繼續加強,「一夫一妻」制越來越走向超穩定狀態。
3、職業分工促成「一夫一妻」制向「多夫多妻」制的轉化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新的生產領域不斷出現,家庭手工業的生產規模開始快速增長,需要吸收大量外來職員,各種各樣的家庭手工業在自由競爭過程中相互兼並、相互聯合,並進行資產和人員的重組,逐漸發展成為具有特定社會職能的社會組織,其人員組成、生產形式和管理方式逐漸脫離了家庭的色彩,人與人的主要合作關系不再建立在家庭內部夫妻之間的勞動分工基礎之上,而是建立在家庭外部人與人之間的職業分工基礎之上。具有不同社會職能的社會組織之間的分工與合作逐漸取代了男女之間的分工與合作,具有不同技術特長的個人之間的分工與合作逐漸取代了夫妻之間的分工與合作,這時男女之間的利益相關性逐漸削弱,家庭的穩定性逐漸下降,家庭的職能逐漸從生產領域和消費領域退出,具體表現為: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家庭、走出家鄉到外面打工,把越來越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用於影劇院、娛樂城、旅館、酒家等具有特定消費職能的場所,家庭對於子女的培養教育職能逐漸由各種全托、半托式的學校、幼兒園來幫助完成,家務勞動逐漸由各種職能的家政服務公司或鍾點工來幫助完成,住房公寓化趨勢迅速發展。男女之間利益相關性的下降,必然導致家庭穩定性的下降;經濟關系的開放必然推動著整個社會關系的開放,進而推動著兩性關系的開放,因此婚姻關系又將逐漸從「一夫一妻」制轉化為「多夫多妻」制。
4、生育分工促成「多夫多妻」制向「無夫無妻」制的轉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的壽命不斷延長,特別是隨著疾病(特別是癌症、心腦疾病等)醫療技術、營養保健技術、冷凍冬眠技術、基因修復技術、人體衰老延緩技術、情感機器人技術(即人機融合技術)等的發展,人的壽命將會大幅度地延長,社會對於人口數量和質量的控制將越來越嚴格,越來越多的人將逐漸被迫喪失或主動放棄人口生育的權力,人口生育和養育將會逐漸成為一種社會化生產的一部分,成為部分女人和男人的終身職業,從而形成新的社會分工——生育分工。此時,人類的婚姻關系將走向無性繁殖的「無夫無妻」制,具體表現為:一是,人的生殖系統逐漸退化,精子與卵子的生命力不斷下降,懷孕給婦女所帶來的痛苦越來越強烈,婦女的哺乳能力逐漸衰退,能夠並且願意自然順產的婦女越來越少;二是,隨著婦女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地位的上升,婦女的社會實踐活動不斷擴展,並不斷向男性壟斷的行業滲透,男女之間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上的能力差異不斷縮小,必然導致男女生理特徵上的差異不斷縮小,「奶油書生」和「大腳女人」不斷增多,即男性化的女性和女性化的男性越來越多,男女在性格和氣質上的差異性不斷縮小;三是,人的同性戀傾向在不斷發展;四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的壽命不斷延長,人口增長將受到越來越嚴格的控制,為確保人口的少生和優生,越來越多的人將被迫失去生育的權力,隨著社會競爭的不斷加劇和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婦女不願意為生育而失去工作和事業,不願意為生育而失去身材和容貌,從而主動放棄生育的權力,人口生育將可能成為部分女人和男人的終身職業;五是,基因工程、生物化學、克隆技術等生命科學的發展,最終將促使人的生殖系統完全退出歷史舞台。
總之,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結果是人的生殖系統將完全退出歷史舞台,人類的繁衍將必然會重新回到無性繁殖的「軌道」上來,到那時,「性」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純「娛樂節目」,而完全喪失和遠離生殖的原始意義。人類的婚姻關系最早來源於無性繁殖的「無夫無妻」制,最終又將走向無性繁殖的「無夫無妻」制。

㈦ 情感是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高級社會性情感

幸福 :
xìnɡ fú
人類是一種能夠利用聰明智慧謀取幸福的動物。

人類對幸福的謀取,有精神的與物質的兩個方面。
人類謀取物質幸福的方式有四種形式:
(1)「損物」以致「益己」;
(2)「益物」以致「益己」;
(3)「損人」以致「益己」;
(4)「益人」以致「益己」。
人類謀求精神幸福的方式仍有四種形式:
(1)「益物」以致「損己」;
(2)「益物」以致「損物」;
(3)「益人」以致「損己」;
(4)「益人」以致「損人」。
什麼是幸福呢?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應該是幸福的。願望實現了,應該是幸福的。一個人在田裡勞動,滿頭大汗,可是他覺得很幸福,他就是幸福的;另一個人在花園里散步,可是他覺得自己很不幸福,他就是不幸福的。其實,你覺得你幸福你就是幸福的,幸福與不幸福都在你自己的心中

㈧ 誰知到一些比較有情感的歷史書,最好的寫的比較全的、、也不是小說

你好!
紅樓夢
算不算??
為什麼不看點勵志的
打字不易,採納哦!

㈨ 歷史的情感為什麼只有哀傷

因為你看到的只有哀傷。

熱點內容
新開的英語 發布:2025-07-09 01:27:47 瀏覽:276
物理實驗教師 發布:2025-07-09 00:46:01 瀏覽:21
怎麼刪除朋友圈 發布:2025-07-09 00:19:21 瀏覽:154
包鋼股份歷史 發布:2025-07-08 22:01:23 瀏覽:878
囚禁教師電影 發布:2025-07-08 20:48:26 瀏覽:962
化學鍵復習 發布:2025-07-08 20:42:29 瀏覽:831
北京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8 19:38:24 瀏覽:58
我印象最深的一個老師 發布:2025-07-08 19:00:24 瀏覽:284
七年級上冊英語期末 發布:2025-07-08 18:59:48 瀏覽:141
陽西教育 發布:2025-07-08 18:31:56 瀏覽: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