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雙城市歷史

雙城市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2 10:41:39

⑴ 黑龍江省哈爾濱雙城堡的來歷是什麼

雙城,又稱雙城堡,是東北歷史名城,滿族發祥地之一,有「南有遼陽府,北有雙城堡」之說。「白山黑水帝業興,金源右翼古雙城」。八百年前,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曾在淶流河(拉林河)畔煮酒談兵,境內至今尚存金代達禾、布達兩座古城遺址。

清初屬寧古塔昴幫章京。康熙元年(1662年)屬寧古塔將軍營。康熙十五年(1676年)為寧古塔副都統衙門所轄。雍正三年(1725年)為阿拉楚喀副都統衙門屬地。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設雙城堡協領衙門,為雙城設治之始。道光十一年(1831年)天德興燒鍋,在西大街道南開業,伙計30餘名,年產高粱酒100萬斤。

咸豐元年(1851年)裁協領,設副都統銜總管。光緒八年(1882年)設雙城市廳,置理事撫民通判,兼管拉林,旗(滿族人)、民(漢族人)分治。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歸吉林省濱江道管轄。宣統元年(1909年)設雙城府。

2014年06月10日,雙城撤市變區 並入哈市城區版圖。2015年5月10日哈爾濱市雙城區正式掛牌揭幕。

⑵ 黑龍江省哈爾濱的歷史文化

一、哈爾濱(東經125°42′―130°10′、北緯44°04′―46°40′),黑龍江省省會,中國東北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市總面積約為5.384萬平方公里,轄9個市轄區、7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其中市轄區面積10198平方公里。2014年戶籍總人口994萬人。

哈爾濱地處東北亞中心地帶,被譽為歐亞大陸橋的明珠,是第一條歐亞大陸橋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樞紐,也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熱點旅遊城市和國際冰雪文化名城。是國家戰略定位的「沿邊開發開放中心城市」、「東北亞區域中心城市」 及「對俄合作中心城市」 。有「冰城」、「天鵝項下的珍珠」、」丁香城「以及「東方莫斯科」、「東方小巴黎」之美稱,還有「文化之都」、「音樂之都」、「冰城夏都」的美譽。

二、哈爾濱歷史:

1、哈爾濱的歷史源遠流長,是一座從來沒有過城牆的城市。早在22000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這里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大約5000年前,哈爾濱地區進入新石器時代。大約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爾濱進入青銅時代,屬於黑龍江地區最早的古代文明國家——白金寶文化的分布區域。

2、哈爾濱是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爾濱阿城區)建都。19世紀末,哈爾濱已出現村屯數十個,居民約3萬人,交通、貿易、人口等經濟因素開始膨脹,為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3、1896年至1903年,隨著中東鐵路建設,工商業及人口開始在哈爾濱一帶聚集。中東鐵路建成時,哈爾濱已經形成近代城市的雛形。20世紀初,哈爾濱就已成為國際性商埠,先後有33個國家的16萬余僑民聚集這里,19個國家在此設領事館。 與此同時,中國民族資本也有了較大發展,建立起哈爾濱在當時的北滿經濟中心和國際都市地位。

4、哈爾濱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較早、工人和學生運動比較活躍的城市。1923年,哈爾濱成立東北地區第一個黨組織。1927年,在哈爾濱召開了東北地區第一次黨代會,並成立滿洲臨時省委。哈爾濱成為黨領導東北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和後來抗日斗爭的指揮中心。

5、1932年,哈爾濱淪為日偽統治。哈爾濱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先後涌現出趙尚志、楊靖宇、李兆麟、趙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1945年,哈爾濱從日偽統治下解放,人口70餘萬。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正式建立人民政權,成為全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6、新中國成立後,哈爾濱發展國民經濟,在「一五」時期,哈爾濱是國家重點建設城市之一,前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建設工程,有13項設在哈爾濱,成為國家重要工業基地,並迅速由一個消費城市轉變為新興工業城市。1958年至1965年,哈爾濱經歷了「大躍進」和經濟調整的曲折發展過程。「文化大革命」期間,哈爾濱的國民經濟遭到嚴重挫折,社會秩序受到嚴重破壞。

7、1996年,國務院批准松花江地區與哈爾濱市合並組成新的哈爾濱市。哈爾濱市轄七區十二縣(市),行政區劃面積5.3萬平方公里。

⑶ 黑龍江省雙城市有哪些歷史建築

還有雙城市兆麟中學初中部 也就是雙城人民說的小兆中
現在裡面有一棟教學樓已經列為文物了,有100年了。
還有雙城的東門西門 東門叫承旭門 西門叫承恩門吧 我忘了
現在城門就剩下這2個了

⑷ 雙城市崗子峪悠久歷史簡介

自舜始,經夏、商,至周時,雙城為肅慎故地。
兩漢、三國、晉時,屬扶余國。 南北朝,初為勿吉,末期,屬勿吉伯咄部。
隋代,仍屬伯咄靺鞨。
唐代,初屬伯咄靺鞨。唐聖歷元年,698年之後,為渤海國鄭頡府屬地。
遼代,初屬東京遭濱江州之烏薩扎部。公元十世紀渤海國滅亡後,居其故地之女貞族興起,分生、熟女真 遠眺雙城部。生女真居長白山至松花江流域,雙城境為生女真完顏部地。
金代,屬上京路會寧府肇州屬境。
元代,屬遼陽行省開元路境。據《經世大典》、《析津志》載:元在東北所設之驛站,"第四鋪站"。和"斡術火站",經考證即今雙城市西南大半拉子古城和今拉林鎮附近之雙城子古城,前屬雙城。
明代,初屬奴爾干都司所轄之納鄰河衛,即拉林河衛,後為女真四部之一的扈倫部屬下的烏拉部故地。《明一統志》載·永樂四年,1406年置納鄰河衛,衛所在今五常市拉林附近,拉林原屬雙城。
清代,初屬寧古塔昂邦章京。
康熙元年,1662年,昂邦章京升駐寧古塔將軍,管轄今黑龍江省所屬的廣大地區,雙城地區歸其所屬。
康熙十五年,1676年將軍駐所遷吉林烏喇,今吉林市,寧古塔城置副都統鎮守。雙城地區屬寧古塔副都統衙門所轄,統於寧古塔將軍。
雍正三年,1725年設阿勒楚喀副都統,今阿城,雙城境遂為其所轄,仍統於寧古塔將軍衙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寧古塔將軍改稱吉林將軍。雙城境隸屬吉林將軍屬下之阿勒楚喀副都統。
折疊設治後
嘉慶十九年,1814年,設雙城堡委協領衙門,為雙城設治之始。
咸豐元年,1851年,裁協領,改設副都統銜總管,設總管署。
光緒八年,1882年,裁總管,復設協領。同年設雙城廳,置理事撫民通判,兼轄拉林,旗、民分治。此時 期,仍屬阿勒楚喀副都統衙門。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建吉林行省由巡撫衙門直轄。翌年增設濱江道,屬濱江道。
宣統元年,1909年,升廳為府,翌年濱江道改西北路道,雙城屬西北路道。
民國2年,1918年,改為市。翌年6月,西北路道改為濱江道,轄市仍舊。
民國17年,1923年廢道,由省直轄,為一等市。
民國21年,1932年1月31日,日本侵略軍佔領雙城市,成立了偽雙城市公署。
偽滿康德元年,1934年10月,劃歸偽濱江省管轄。
1945年11月27日,雙城市民主政府成立,隸松江省哈南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
1954年8月1日,黑龍江省與松江省合並為黑龍江省,市人民委員會由省直轄。
1958年8月16日,黑龍江省設置松花江專區。專署駐哈爾濱市。雙城市歸松花江專員公署直轄。
1959年5月,劃歸哈爾濱市管轄。
1965年8月,又重屬松花江地區行署管轄。
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縣級雙城市。
1996年11月歸哈爾濱市管轄。
2014年5月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縣級雙城市,設立哈爾濱市雙城區。
2015年5月10日,哈爾濱市雙城區正式掛牌成立。

⑸ 介紹一下哈爾濱雙城的情況啊~

雙城,位於黑龍江省省會哈爾濱市西南30公里處的松嫩平原上,是黑龍江省的南大門。拉林河、松花江象兩條玉帶環繞著千里沃野,全市幅員面積3112平方公里,轄9鎮15鄉1個社區246個行政村,總人口80萬。其中,非農業人口20萬。
雙城,又稱雙城堡,是東北歷史名城,滿族發祥地之一,有「南有遼陽府,北有雙城堡」之說。「白山黑水帝業興,金源右翼古雙城」。八百年前,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曾在淶流河(拉林河)畔煮酒談兵,境內至今尚存金代達禾、布達兩座古城遺址。
雙城,交通發達,京哈、拉濱兩條鐵路和同三、京哈、哈前、哈大四條公路穿境而過,距哈爾濱國際機場僅30公里,松花江主航道通過我市永勝、臨江兩個鄉,並且在臨江鄉的三家村設有船站,水、陸、空交通便捷,區位優越。
雙城,是全國聞名的糧食生產大縣。2005年糧豆薯總產達到35.2億斤,連續13年位居全省前列,連續5年列全國百個產糧大縣前10名。以奶牛、生豬、蛋雞為主的畜牧業實現了較快發展, 奶牛存欄達到22萬頭,家禽飼養量1800萬只,肉牛飼養量40萬頭,生豬飼養量100萬頭,年奶產量居全國第一位。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榮獲省農村經濟工作綜合先進縣,農業產業化工作先進縣,畜牧業生產先進縣。
雙城,是全國食品工業百強縣之一。世界五百強企業瑞士雀巢公司於1990年在我市投資建廠,經過三次增資擴建,總投資由原來的7900萬元增加到7.26億元。日處理鮮奶能力達到1500噸。產品形成兩大系列29個品種、72種包裝形式。現正在進行四期擴建,建成後日處理鮮奶可達到2000噸。新勝蛋禽批發市場是國家農業部批準的定點市場,日交易鮮蛋800噸,規模居全國同類市場第二位,鮮蛋遠銷廣州、福州、上海、北京等國內大城市和港澳地區,並打入了俄羅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外市場。杭州娃哈哈、台灣旺旺、南京雨潤、北京匯源果汁、江蘇菊花味精、山東富榮集團等一大批高附加值、高科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的食品工業企業先後在我市投資建廠,形成了糧食、乳品、禽蛋、肉製品四大產業鏈條,大農業——大畜牧業——大加工業——大市場的產業化格局已經形成。被國家評為食品工業強縣之星、縣域食品經濟發展示範縣。
雙城,城市建設日新月異。自1998年以來,共籌措城市建設資金21.5億元,鋪築白色路面190條,113.5萬平方米,新增樓房面積110 萬平方米,新增排水管線36公里,供水管線40公里。完成了老城區街巷路白色路面鋪築,地下排水網建設,新城區四橫八縱路網建設和職教、醫療、客運、農貿、商貿、黨政辦公、廣場文化七大中心建設,使城市品位和功能有了較大提高。城區面積由6.25平方公里擴大到16.9平方公里,一座現代化中等規模哈爾濱衛星城市的框架基本形成。
2005年,雙城市生產總值實現145億元,比「九五」末期翻了一番,年均增長14.8%。人均GDP達到17900元(約2150美元),年均增長15.5%。「十五」末期財政收入突破6億元,是「九五」末期的2.3倍,年均增長了18.6%。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質量效益明顯提高。三次產業比重達到30.3:35.9:33.8,第二產業產值比「九五」末期提高了9.1個百分點,首次超過第一產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雙城連續五年名列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前十名,連續三年被國家評為食品工業強縣之星和縣域食品經濟發展示範縣,進入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成為全省經濟發展速度和經濟實力增長最快的縣市之一。
歷史沿革
雙城市是黑龍江省設置較早的市(縣)份。早在距今三至四萬年前的舊石器時期,雙城就有人類活動。先秦時期,這里分布著肅慎等先民。公元前2000多年,肅慎向帝舜貢獻矢、石。兩漢稱扶余。南、北朝初期稱勿吉,後期屬勿吉伯咄部。隋代屬伯咄,唐代聖歷元年(公元698年)後伯咄為渤海國鄭頡府屬地。遼初屬東京道濱江州烏薩扎部。公元十世紀渤海國滅亡,其地為生女真完顏部。金代屬上京會寧府肇州地,元代屬遼陽行省開元路境,明初為奴爾干都司所轄之納鄰河衛(拉林河衛)。後屬女真四部之一的扈倫部屬下的烏拉部。清初屬寧古塔昴幫章京。康熙元年(1662年)屬寧古塔將軍營。康熙十五年(1676年)為寧古塔副都統衙門所轄。雍正三年(1725年)為阿拉楚喀副都統衙門屬地。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設雙城堡協領衙門,為雙城設治之始。咸豐元年(1851年)裁協領,設副都統銜總管。光緒八年(1882年)設雙城市廳,置理事撫民通判,兼管拉林,旗(滿族人)、民(漢族人)分治。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歸吉林省濱江道管轄。宣統元年(1909年)設雙城府。民國二年(1913年)為雙城縣。民國十七年廢濱江道,由吉林省直轄,為一等縣。1932年日寇入侵,立偽雙城縣公署,歸濱江省管。1945年11月27日光復,成立雙城縣民主政府,隸屬松江省哈南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4年黑龍江省與松江省合並,雙城為黑龍江省協轄。1958年8月1日設松花江專署,雙城縣歸其管轄。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撤設市(縣級),1996年11月歸哈爾濱市管轄。
地理位置
雙城市位於黑龍江省西南部,處在省會哈爾濱市區西南30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25°41′126°42′,北緯45°08′45°43′。東、東南與阿城、五常接壤;南、西以拉林河為界,與吉林省的榆樹、扶余為鄰;西北、北隔松花江與肇源、肇東相望;東北緊靠哈爾濱市區。
雙城市位於松嫩平原中部。東西長85公里,南北寬65公里,全境總面積3112.3平方公里,核4668432.7畝,其中土地面積4343035.7畝,佔全境面積的93%;水域面積325397畝,占總面積的7%。
國民經濟
工業概況:
近年來,雙城市把招商引資作為振興工業經濟的主體措施,實施大項目牽動戰略,瞄準世界五百強和國際國內知名企業,重點引進對我市經濟牽動力強、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大項目,推進了招商引資的戰略升級。三年間投入資金1.17億元用於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共引進1000萬元的大項目169個,實際到位資金9.39億元。形成了以雀巢、娃哈哈、旺旺、匯源、菊花、雨潤為代表的食品產業;以哈博、鑫岳為代表的紡織產業;以三環、華威、中強為代表的機電電子產業;以臨江油田、承旭化工為代表的石化產業:以隆泰利、沛奇隆為代表的葯品保健品產業;以鼎鑫、多多、建恆物流為代表的包裝運輸服務產業;以吉田、榮耀、四季春為代表的飼料產業等工業產業群體,初步形成了以食品、紡織、機電、飼料為重點的現代工業發展格局。
全市現有非公有制各類企業17548戶,其中集體企業866戶,聯營企業13戶,公司110戶,股份合作企業2戶,私營企業309戶,個體工商戶16248戶,從業人員38150人。2005年,全市工業總產值實現133.6億元,同比增長23.4%。
農業概況:
雙城市屬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帶。近年來,緊緊圍繞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這一核心,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為重點,突出發展重點產業和優勢項目,推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全面快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雙城市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已穩定在30億斤左右,糧豆薯總產連續多年居全省之首,2005年,全市糧食產量達到35.2億斤,總產、單產均創歷史新高。畜產品總量達73萬噸,其中鮮奶產量60萬噸,成為全國鮮奶產量第一大縣。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重要進展。以雀巢、娃哈哈、旺旺、匯源、菊花味精、南京雨潤等國內外知名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為龍頭,牽動全市糧食、乳製品、禽蛋、肉製品等四個產業鏈條迅速發展壯大。目前全市已有75%農戶進入產業化經營體系,農民收入的65%以上來自產業化經營。畜牧業保持持續旺盛發展勢頭。2005年底,全市奶牛存欄達到22萬頭,家禽飼養量1800萬只,肉牛飼養量40萬頭,生豬飼養量100萬頭,全市已建成畜牧業專業村61個,建設牧業小區33個,畜牧業規模經營比重達到30%。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農民收入大幅增長。2005年,全市農業總產值實現72億元,增加值4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450元,比上年增長8%、10.8%、18%。
財源建設:
雙城市堅持從市情出發,圍繞打造經濟強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工作目標,依託農業基礎優勢,深入實施產業化、工業化、城市化戰略,把縣域經濟發展定位於「根植於種植業,拓寬於畜牧業,深化於加工業,升華於建設綠色食品城和中等規模哈爾濱衛星城」,通過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聯動、工農結合,實現了縣域經濟的良性互動、循環發展。目前,雙城市已經形成了以工業經濟為主導,農業經濟為基礎,民營經濟及第三產業為補充的較為合理的財源建設結構,實現財源建設快速、穩定、可持續發展。2005年,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6億元,國內生產總值實現147億元,財政收入實現60358萬元。
金融、保險業:
金融業穩定健康運行,2005年底,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29527萬元,比上年增長19.5%。其中,企業存款額46285萬元,增長21.8%。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83242萬元,增長13.5%。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217998萬元,其中,短期貸款176255萬元,中長期貸款34145萬元,增長8.5%;個人中長期消費貸款10149萬元,增長5.8%。保險事業穩步發展,2005年底全市有各類保險機構7家,全年保費收入5377萬元,比上年增長36.1%。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684萬元;人壽險保費收入4051萬元,增長68.5%。支付各類賠款885萬元,比上年增長20.4%。其中,財產險賠付金額449萬元;人壽險賠付金額280萬元,增長33.3%。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全面穩步發展。2005年底全市共有各類普通教育學校436所。其中,完全中學7所,高中5所,初中36所,小學313所,幼兒學校75所,職業中學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普通中學在校生47953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0803人,初中在校生37150人,職業中學在校生940人,特殊學校在校生78人,小學在校生52089人,幼兒在校生8246人。全市各類學校教職工總數7069人。其中,普通中學專任教師2682人,小學專任教師2975人,幼兒園專任教師174人。全市幼兒入園率73%;兒童入學率達100%;鞏固率99.8%;初中入學率99.5;鞏固率98.2%;高中入學率43%。高考升學率78.6%。
科技市場活躍,科技創新能力加強。全市各企事業專業技術人員9980人,初級職稱人員5714人,中級職稱人員3677人,高級職稱人員313人。全市各類研究所11個,自然科學學會30個,農業科技與服務單位30個。科技計劃項目28項。其中,科技攻關項目14項,星火項目5項,科技成果推廣項目5項。全年全市共舉辦科技培訓班248期,送科技下鄉46次,電視講座30次。專利30件。
文化事業日益繁榮。2005年底全市共有專業文藝演出團體7個,劇場影劇院3個,電影放映單位28個,文化館(站)28個,圖書館1個,藏書8.0萬冊,展覽館1個,電視台廣播電台,有線電視台各1座,衛星接收站5座,微波站1座,電視人口覆蓋率100,有線電視用戶14000戶,鄉鎮廣播放大站24個,村級廣播室246個。
體育事業蓬勃向上。全市各類體育場館5個,體育設施12個,專項訓練人員工13個,舉辦各類競賽15次,參加人數3947人,全市有18個全民健身活動場所,配置各類健身器材342件。經常性鍛煉人數達30.8萬人,佔全市人口的38.1%。
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2005年底全市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07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9個,門診部,所(含個體門診部)374個,衛生防疫站1所,結核防治所1所,婦幼保健站1個,疾病控制中心1所,衛校1所。共有衛生床位1762張,專業醫療衛生技術人員2437人,衛生防疫人員43人。嬰兒死亡率9‰,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1.5‰,產婦住院分娩比例99%。
計劃生育工作得到加強。2005年底,全市總人口808829人。其中,男性人口410449人,女性人口398380人,農業人口627259人,城鎮人口181570人。全市人口出生率12.3%,人口死亡率6.1%,人口自然增長率6.2%。
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2005年底全市企業離退休人員9980個,共發放養老金4900萬元,發放率達到100%,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征繳率達到100%。全市地稅部門共征繳養老保險基金1978萬元,增長8.1%。全年安置下崗失業人員513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1.2萬名城鎮居民納入最低生活保障,5200名農民納入農村低保。全年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9694人,參保率為65%。
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業快速增長。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業實現增加值132233萬元,比上年增長24.9%。全年完成客貨運輸總量11074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28%。其中,鐵路客貨運周轉量392萬噸公里,增長25.2%;公路客貨運周轉量10682萬噸公里,增長24.4%。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0032萬元,比上年增長18.6%。
通訊業迅猛發展。2005年底全市電話裝機總戶數128791戶,比上年增長24.7%。其中,市話用戶53869戶,農話用戶74922戶,行動電話用戶145872戶,分別比上年增長9.3%,38.8%和24.8%。全市電話普及率為46.7%,行動電話普及率18部/百人。
自然資源
1、土地資源
耕地總面積3374946畝,其中灌溉水田面積86140.2 畝,旱田3273878.4畝,菜田14927.4畝。牧草地264492.7畝,其中天然草地260429.9畝,人工草地4062.8畝。未利用土地總面積690007畝,其中荒草地47249.7畝,鹽鹼地1128畝,沼澤地7004.8畝,沙地1770.8畝,其它未利用土地11148.7畝。
2、礦產資源
雙城市屬資源貧乏區,已探明和開採的礦產資源有五種:石油分布在臨江、水泉、杏山、萬龍等鄉鎮,在白堊地層1200一1500米之間,儲有工業價值的原油。天然氣分布在永勝鄉至哈爾濱市太平區之間。據石油勘測部門探明儲油麵積1500平方公里,儲量達3700萬噸,按每年開采50萬噸計算,可開采70年,前景十分可觀。目前已打井194眼,年開采量達10萬噸。石英砂(建設用砂)主要分布在拉林河流域,年開采量在500萬立方米左右,是雙城市建築市場的主要建築材料。磚瓦用粘土分布較廣,已探明儲量為785.4萬立方米,保有儲量為565.2萬立方米,是紅磚生產的主要原料。礦泉水是省內不可多得的礦產資源,分布在公正鄉、五家鎮、農豐鎮,儲量豐富。
3、水利資源
雙城市三面靠水,松花江位於北部,流經四個鄉鎮,流程全長 65公里,拉林河圍繞南、西邊境,流經七個鄉鎮,沿我市流程全長135公里。雙城市水資源由兩部分組成,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資源一部分為境內地面徑流量,另一部分為過境的江河水。地下水資源比較豐富,全市可開採的地下水資源總量為1.83億立方米,年開采量為0.3億立方米,占可開采量的16.4%。
4、旅遊資源
雙城市旅遊資源豐富,雙城鎮內有一條旅遊熱線:雙城堡火車站一第四野戰軍指揮部舊址一觀音寺一承旭門樓一承恩門樓一魁星樓一七寶佛塔道源禪寺。農村有農豐鎮花果山度假村、蘭棱鎮休閑旅遊度假區。待開發旅遊景點有雙城鎮的魁星樓公園、金城鄉的金兀術御妹金兀魯御花園及農豐鎮的龍母廟。雙城市的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商服等網點檔次高,條件好,為各方遊人提供了方便舒適的條件,可供休閑、娛樂、購物和住宿。
基礎設施
松花江雙城段全長65公里,有防洪標准20年一遇的防洪堤45公里。拉林河雙城段全長135公里,有防洪標准30年一遇的防洪堤65.54公里。有主幹渠全長199公里,主要支渠54條,全長332公里的友誼灌區和一座中型的石人溝水庫,仁利、大有兩座小型水庫。全市現有機電井總數為8651眼,小井7847眼。城市供水廠兩座,日生產能力6500噸,排水管線達65公里,排水泵站8座。
1998年以來,以建設哈爾濱中等規模衛星城為目標,加快了「一區一園」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面積由4.4平方公里擴大到18平方公里,開發區共鋪築白色路面4條5.4公里,鋪設排水管線5.3公里,通訊光纜4.6公里,安裝輸電線路8.7公里,完成了區內道路、排水、路燈、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五通一平」。新興工業項目園新鋪築白色水泥路面8000延長米,排水管線4公里。通過市場化運作,完成了站前廣場、護城河、承旭農貿市場、金街地下、新城區供熱管網等工程改造;完成了民俗文化步行街和醫療救助、疾病控制、龍升購物、幼兒教育等幾大中心重點工程建設。全市共鋪築通鄉公路310公里,白色路面里程居全省縣(市)之首。村鎮建設磚瓦化住宅100多萬平方米;村鎮新築裝高級路面26.9萬平方米,長度25公里;自來水普及率已達到52.1%;農村住房磚瓦化率達到75.6%以上。
人文景觀
主要的人文景觀有承旭門、魁星樓、觀音寺、雙城堡火車站、承旭公園、希望廣場、民俗文化步行街。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前線指揮部設在雙城,「四野」的將領們在這里指揮了著名的新開嶺、三下江南和四保臨江戰役。大型歷史巨片《大決戰》、電視連續劇《羅榮桓元帥》曾在這里拍攝。
風土人情
雙城市有滿族、朝鮮、回、蒙古、達斡爾、錫伯等15個少數民族,其中以滿族人口最多。雙城自開墾以來,地靈人傑,人才輩出。有托雲布、豐紳將軍為清朝主要將領。科舉時代有進士、舉人共29人,秀才191人。1900年義和團運動時,有義士文子珍,率雙城堡人民開展了偉大的愛國主義運動,火燒西大街天主教堂,並在火車站阻擊沙俄運兵列車。近代以來出現過莫德惠、蔡運升、翟文選、於琛徵等著
名人物。解放戰爭中,「四野」前線指揮部就設在這里,林彪、羅榮桓、劉亞樓、程子華等將領在此指揮遼沈和平津戰役。新中國成立以來雙城更是人才輩出,如著名作曲家付庚辰、作家劉子成等

⑹ 哈爾候雙城區的歷史為何叫雙城

據《吉林外記》卷2載:「雙城堡,舊名雙城子。拉林多歡站西北二十里有土城基二,相去甚內近。」
意思是說,容拉林西北有倆相互很近的土城。
據《雙城縣志》所載,「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雙城堡設委協領衙門。轄境以中屯(今雙城鎮)為中心,東西130餘里,南北70餘里。擇地置旗建屯,每旗設立五屯,計40旗屯,疆域輪廓初步形成。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分設左、右二屯,並在左、右二屯各設旗營子40個,續開此處閑荒」。
光緒八年(1882年)經吉林將軍銘安奏准設雙城廳,設理事撫民通判。
詳情請搜索「雙城縣志」。

⑺ 哈爾濱的歷史誰知道哈爾濱到現在有多少年的歷史

中東鐵路1897年開始建設之前,哈拉濱就是個村子,鐵路運行之後,各國領事館在這里落成,僑民遷入,1905年中央政府設治機構,哈爾濱這才有了正式的行政狀態,也就是說,哈爾濱的城市歷史應該從1905年算起,現今是2019年,哈爾濱的城市歷史114年了。作為一個受本地文化西化影響的哈爾濱人,我愛這座城市的風貌文化,厭倦它市民工資水平全國倒數貧富懸殊的狀況,不知道它什麼時候真的發展富裕起來。

⑻ 雙城變強歷史

雙城,位於黑龍江省省會哈爾濱市西南30公里處的松嫩平原上,是黑龍江省的南大門。拉林河、松花江象兩條玉帶環繞著千里沃野,全市幅員面積3112平方公里,轄9鎮15鄉1個社區246個行政村,總人口81349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2204人。
雙城,又稱雙城堡,是東北歷史名城,滿族發祥地之一,有「南有遼陽府,北有雙城堡」之說。「白山黑水帝業興,金源右翼古雙城」。八百年前,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曾在淶流河(拉林河)畔煮酒談兵,境內至今尚存金代達禾、布達兩座古城遺址。
雙城,交通發達,京哈、拉濱兩條鐵路和同三、京哈、哈前、哈大四條公路穿境而過,距哈爾濱國際機場僅30公里,松花江主航道通過該市永勝、臨江兩個鄉,並且在臨江鄉的三家村設有船站,水、陸、空交通便捷,區位優越。
雙城,是全國聞名的糧食生產大縣。2007年糧豆薯總產達到35.2億斤,連續13年位居全省前列,連續5年列全國百個產糧大縣前10名。以奶牛、生豬、蛋雞為主的畜牧業實現了較快發展, 奶牛存欄達到270599頭,家禽飼養量1030萬只,肉牛飼養量205998頭,生豬飼養量361134頭,年奶產量居全國第一位。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榮獲省農村經濟工作綜合先進縣,農業產業化工作先進縣,畜牧業生產先進縣。
雙城,是全國食品工業百強縣之一。世界五百強企業瑞士雀巢公司於1990年在該市投資建廠,經過三次增資擴建,總投資由原來的7900萬元增加到7.26億元。日處理鮮奶能力達到1500噸。產品形成兩大系列29個品種、72種包裝形式。現正在進行四期擴建,建成後日處理鮮奶可達到2000噸。新勝蛋禽批發市場是國家農業部批準的定點市場,日交易鮮蛋800噸,規模居全國同類市場第二位,鮮蛋遠銷廣州、福州、上海、北京等國內大城市和港澳地區,並打入了俄羅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外市場。杭州娃哈哈、台灣旺旺、南京雨潤、北京匯源果汁、江蘇菊花味精、山東富榮集團等一大批高附加值、高科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的食品工業企業先後在該市投資建廠,形成了糧食、乳品、禽蛋、肉製品四大產業鏈條,大農業——大畜牧業——大加工業——大市場的產業化格局已經形成。被國家評為食品工業強縣之星、縣域食品經濟發展示範縣。
雙城,城市建設日新月異。自1998年以來,共籌措城市建設資金21.5億元,鋪築白色路面190條,113.5萬平方米,新增樓房面積110 萬平方米,新增排水管線36公里,供水管線40公里。完成了老城區街巷路白色路面鋪築,地下排水網建設,新城區四橫八縱路網建設和職教、醫療、客運、農貿、商貿、黨政辦公、廣場文化七大中心建設,使城市品位和功能有了較大提高。城區面積由6.25平方公里擴大到16.9平方公里,一座現代化中等規模哈爾濱衛星城市的框架基本形成。
2007年,雙城市生產總值實現171.4億元,比「九五」末期翻了一番,年均增長14.8%。人均GDP達到17900元(約2150美元),年均增長15.5%。「十五」末期財政收入突破6億元,是「九五」末期的2.3倍,年均增長了18.6%。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質量效益明顯提高。三次產業比重達到31.7:32.6:35.7,第二產業產值比「九五」末期提高了9.1個百分點,首次超過第一產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雙城連續五年名列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前十名,連續三年被國家評為食品工業強縣之星和縣域食品經濟發展示範縣,進入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成為全省經濟發展速度和經濟實力增長最快的縣市之一。

雙城市是黑龍江省設置較早的市(縣)份。早在距今三至四萬年前的舊石器時期,雙城就有人類活動。先秦時期,雙城這里分布著肅慎等先民。公元前2000多年,肅慎向帝舜貢獻矢、石。兩漢稱扶余。南、北朝初期稱勿吉,後期屬勿吉伯咄部。隋代屬伯咄,唐代聖歷元年(公元698年)後伯咄為渤海國鄭頡府屬地。遼初屬東京道濱江州烏薩扎部。公元十世紀渤海國滅亡,其地為生女真完顏部。金代屬上京會寧府肇州地,元代屬遼陽行省開元路境,明初為奴爾干都司所轄之納鄰河衛(拉林河衛)。後屬女真四部之一的扈倫部屬下的烏拉部。清初屬寧古塔昴幫章京。康熙元年(1662年)屬寧古塔將軍營。康熙十五年(1676年)為寧古塔副都統衙門所轄。雍正三年(1725年)為阿拉楚喀副都統衙門屬地。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設雙城堡協領衙門,為雙城設治之始。咸豐元年(1851年)裁協領,設副都統銜總管。光緒八年(1882年)設雙城市廳,置理事撫民通判,兼管拉林,旗(滿族人)、民(漢族人)分治。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歸吉林省濱江道管轄。宣統元年(1909年)設雙城府。民國二年(1913年)為雙城縣。民國十七年廢濱江道,由吉林省直轄,為一等縣。1932年日寇入侵,立偽雙城縣公署,歸濱江省管。1945年11月27日光復,成立雙城縣民主政府,隸屬松江省哈南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4年黑龍江省與松江省合並,雙城為黑龍江省協轄。1958年8月1日設松花江專署,雙城縣歸其管轄。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撤設市(縣級),1996年11月歸哈爾濱市管轄。

主要的人文景觀有承旭門、魁星樓、觀音寺、雙城堡火車站、承旭公園、希望廣場、民俗文化步行街。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前線指揮部設在雙城,「四野」的將領們在這里指揮了著名的新開嶺、三下江南和四保臨江戰役。大型歷史巨片《大決戰》、電視連續劇《羅榮桓元帥》曾在這里拍攝。
承旭門是雙城比較古老的一座門樓,清同治七年, 也就是公元1868年 , 時任雙城堡總管的雙福監督, 重修雙城堡城牆。增建起四座門樓,東有承旭門、西有承恩門、南有永和門 ,北有永治門 。歷經百餘年風雨滄桑, 至今僅存老百姓俗稱「東門」的承旭門一座。這座承旭門樓高11.5米,東西長8米,南北寬8.75米, 總建築面積70平方米。 基座平面呈長方型, 由青磚砌築, 中有一東西走向的拱形門洞, 為橫木過梁式, 向城外的一面起圓形券拱,上面約為一尺處為雙福總管親筆題寫的匾額。 楷書陰刻「承旭門」三個大字。意為面臨東方初開旭日之意。 匾上是女牆,在青磚基座上是一座木結構單檐歇山式樓閣, 面闊三間, 進深一間, 中間辟有小閣, 四周裝木雕花格扇,棟梁門飾有彩繪, 樓頂覆蓋綠色琉璃瓦。正脊兩端鴟吻高駐,垂脊和戧脊上蹲琉璃瑞獸,整座建築堪稱工藝精湛,雄關虎踞。但由於年久失修,承旭門樓也曾一度面目全非1979年, 雙城縣政府撥款進行修葺, 恢復了本來面目,後又定為雙城市級文保單位。 門樓下,左右各築起連接式鋼筋水泥結構護城河橋一座, 雙城市內的下水都要通過這里排出,從門樓的背面看有一通承旭門碑誌,詳細記載著修建門樓的經過。大門洞的南北牆有兩個小洞, 老百姓每逢初一、十五(平時也有人)到這里燒香, 為的是保佑自己出門辦事順利, 或家庭和睦平安。往門樓上看, 仍是畫棟雕梁, 飛檐斗拱,琉璃瓦閣, 面貌一新,翹首下懸掛著鑄鐵風鈴,清風徐來,鈴聲叮咚悅耳,遊人絡繹不絕。每天早、晚都有很多老人、兒童在這里散步鍛煉。承旭門為古堡雙城增色不少, 雙城市的市徽即以此為標志。

雙城市有滿族、朝鮮、回、蒙古、達斡爾、錫伯等15個少數民族,其中以滿族人口最多。雙城自開墾以來,地靈人傑,人才輩出。有托雲布、豐紳將軍為清朝主要將領。科舉時代有進士、舉人共29人,秀才191人。1900年義和團運動時,有義士文子珍,率雙城堡人民開展了偉大的愛國主義運動,火燒西大街天主教堂,並在火車站阻擊沙俄運兵列車。近代以來出現過莫德惠、蔡運升、翟文選、於琛徵等著名人物。解放戰爭中,「四野」前線指揮部就設在這里,林彪、羅榮桓、劉亞樓、程子華等將領在此指揮遼沈和平津戰役。新中國成立以來雙城更是人才輩出,如著名作曲家付庚辰、作家劉子成等。

熱點內容
新開的英語 發布:2025-07-09 01:27:47 瀏覽:276
物理實驗教師 發布:2025-07-09 00:46:01 瀏覽:21
怎麼刪除朋友圈 發布:2025-07-09 00:19:21 瀏覽:154
包鋼股份歷史 發布:2025-07-08 22:01:23 瀏覽:878
囚禁教師電影 發布:2025-07-08 20:48:26 瀏覽:962
化學鍵復習 發布:2025-07-08 20:42:29 瀏覽:831
北京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8 19:38:24 瀏覽:58
我印象最深的一個老師 發布:2025-07-08 19:00:24 瀏覽:284
七年級上冊英語期末 發布:2025-07-08 18:59:48 瀏覽:141
陽西教育 發布:2025-07-08 18:31:56 瀏覽: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