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淳二模物理答案
A. 求東北2017高考二模理綜試卷和答案,(哈師大附中高考二模理綜試題)急急急!!!在線等
是這個嗎
B. 2017年貴陽市理綜二模卷
1、2017年普通高考模擬復試制卷各省份是沒有統一的,不同的省份、學校會命制不一樣的試卷,你需要的答案在網上是無法查詢到的。2、教育部沒有制定統一高考的模擬試卷,各省份及地區會在高考前進行三次模擬考試,但試卷是不一樣的。
C. 高淳監獄二監區2017下半年的會見日,求告知
高淳監獄二監區2017年下半年會見日安排:
7月4日,8月3日,9月4日;
10月10日,11月3日,12月4日。
祝改造順利。
D. (2013高淳縣二模)一小燈泡上標明額定電壓為4V,額定功率看不清楚.小明和同學們用電阻箱、電流表、開
(1)由實驗數據知,當電路電流為I=0.5A時,電阻箱接入電路的電阻為R=20Ω,電阻箱兩端電壓為UR=IR=0.5A×20Ω=10V;
燈泡兩端電壓為UL=U-UR=12V-10V=2V,
所以燈泡的電阻為RL=
UL |
I |
2V |
0.5A |
(2)燈泡正常發光時,電阻箱兩端電壓為U′R=U-U額=12V-4V=8V;
因為U=IR,也就是8V=IR,查表知,此時通過電阻箱的電流為0.8A
所以燈泡的額定功率為P額=U額I額=0.8A×4V=3.2W;
(3)由上面的計算知,在電流為0.5A時,燈泡電阻為4Ω,由於燈絲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隨電路電流的減小而減小,倒數第二組數據中,燈泡電阻應該小於4Ω,而電路電流I=0.34A時,燈泡電阻大於4Ω,所以是此電流值錯誤.
(4)A 既然能完成上面的第一小題,所以此實驗可完成;
B 燈泡亮度決定於實際功率,改變電阻箱接入電路的電阻,燈泡兩端電壓發生改變,亮度相應改變,所以此實驗可完成;
C 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需要保持電阻一定,而燈泡電阻隨電流大小發生改變,所以此實驗無法完成;
D 在現有器材中,只要改變電流表的位置,就能探究串聯電路電流的特點,所以此實驗可完成.
故選C.
故答案為:(1)10;4;(2)3.2;(3)0.34;(4)C.
E. (2006高淳縣二模)天然氣水合物是一種在高壓低溫條件下由水和天然氣形成的冰態物,主要分布在海底和陸
(1)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天然氣是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有爆炸的危險,所以(2)可以有效地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3)因為是一種清潔能源,泄露不具有危險性.是不合適的說法.
(2)因為在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CO和CH4分別在充分燃燒,消耗氧氣較多的是甲烷,所以管道煤氣用戶改用天然氣時,如果進燃氣管的直徑不變,則進空氣管的直徑與原來相比應增大.
(3)天然氣的密度小於空氣的密度,泄漏後會很快上升到室內的上方,接觸報警器,因此報警器應安裝在房間內牆上方的位置(A處).
(4)根據題中信息「天然氣水合物中,水分子形成一種空間籠狀結構,CH4和少量的N2、CO2等分子填入籠內的空隙中,無固定的化學計量關系」可知,天然氣水合物中由水、甲烷、氮氣、二氧化碳等組成,為一種混合物.
(5)根據題中信息「天然氣水合物是一種在高壓低溫條件下由水和天然氣形成的冰態物,主要分布在海底和陸地凍土帶沉積物中」可知,天然氣水合物的形成條件是高壓、低溫,如要釋放出甲烷,則需相反的條件,即①減小壓強;②升高溫度.
故答案為:(1)②③;天然氣燃燒也放出二氧化碳,天然氣有可燃性易燃易爆.(2)增大;(3)A;因為天然氣密度比空氣密度小;(4)混合物;(5)①減壓;②升溫.
F. (2010高淳縣二模)磁場看不見、摸不著,在探究「通電螺線管磁場」的實驗中,為了研究通電螺線管周圍的
(1)小鐵屑磁化後,就變成了一個小磁針,因此實驗中用到了小鐵屑來代替小磁針顯示螺線管回周圍磁答場的分布情況.
(2)根據圖示的實驗現象可以發現螺線管的磁場分布與條形磁體的形狀相類似.
(3)A、通過測100張紙的厚度來測1張紙的厚度,是累積法,不合題意;
B、人們通過研究墨水的擴散現象認識分子的運動情況,是轉換法,符合題意;
C、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關系時,控制電阻(電壓)不變,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關系,採用的是控制變數法,不符合題意;
D、學習電壓時,我們可以通過對比水壓來認識它,採用的是對比法,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鐵粉;條形磁體;B.
G. 走向成功英語二模卷2017答案誰有
第一題:
(7)2017高淳二模物理答案擴展閱讀
這部分內容主要考察的是邏輯主語的知識點:
動詞在一個整句中充當某一個成分——謂語動詞、主語、謂語的賓語、修飾成分(定語、狀語和補語)時,表達一個動作的概念,描述一個具有一定動機和目的並指向一定客體的運動系統。動作系統不是孤立的,即不存在沒有源頭的動作,對於每個動作,都有對應的主體(發出者)。
動詞代表的動作系統中的主體,即施動者,稱作這個動詞的邏輯主語。同樣地,動詞代表動作系統中的客體,即受動者,稱作這個動詞的邏輯賓語。語法主語即在一個句子,在語法上作主語部分。邏輯主語不同於語法主語,但兩者並不對立。
邏輯主語代表著動作系統的發出者,語法主語則決定了謂語動詞的時態語態。語法主語在語法結構上和主語構成主謂結構,但在邏輯上它們可以是謂語動詞動作系統的受動者,也可以是謂語動詞動作系統的施動者。當語法主語和謂語動詞是主動關系時,語法主語即是邏輯主語;當語法主語和謂語動詞是被動關系時,語法主語是謂語動詞的邏輯賓語。
觀察下列句子:
Our child planted a tree.(我們的孩子植了棵樹。)
A tree was planted by our child.(一棵樹被我們孩子植了。)
兩個表達中,植樹這個動作都是由「our child」發出的,故謂語部分動詞的邏輯主語都是「our child」。但他們的語法主語不同:第一句是「Our child」,而第二句是「A tree」。
在表述中,有時強調動作本身,常常把邏輯主語變位作其他成分(介詞賓語等)或者省略,構成「祈使句」、「被動句」等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