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

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

發布時間: 2021-08-02 13:30:28

Ⅰ 中國森林工業科學研究機構屬於什麼

按轄屬關系分林業部直屬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屬兩種類型。

林業部直屬的森林工業科學研究機構

共有5個,即設在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的木材工業研究所、林業經濟研究所、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以及部屬林業機械公司的林業部北京林業機械研究所和林業部哈爾濱林業機械研究所。

木材工業研究所

主要從事木材的合理利用、綜合利用和節約利用的應用與開發研究,並開展與應用相關的基礎研究,是中國木材研究的中心。「六五」期間(1981~1985年)已取得51項科研成果,其中有17項獲得各種獎勵,如:「硬質纖維板廢水循環回用技術」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長網封閉回用技術」已在30多家工廠使用,部分解決了廢水污染問題,效益顯著。

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

主要研究林產品資源的化學加工利用,輕工、化工等行業用精細化工產品的試制和山區資源開發。該所已取得科研成果116項,推廣63項占科研成果的54%。其中「橡碗栲膠生產新工藝」、「松針粉飼料加工工藝及設備的研究」、「糠醛連續精製技術」、「醋酸乙烯二元三元共聚乳液膠和接觸型乳液膠粘劑」等都已在生產中取得了較好效果。

林業經濟研究所

研究任務是以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探索社會主義經濟規律在林業生產中的應用,研究林業發展戰略、林業經營管理以及森林資源的培育、開發、利用和流通等方面的技術經濟問題。森林工業方面主要研究成果有「伐區作業綜合小工隊」、「林價及木材理論價格的研究」、「國有林區林業企業經濟責任制」、「我國林業綜合發展的研究」、「刨花板市場的調查和預測」等。

林業部北京林業機械研究所

主要任務是以人造板和制材為中心的木材加工與木材綜合利用工業的設備與工藝的開發應用研究及設計,主要成果及轉讓項目有BG 232轉子式刨花乾燥機、年產1.5萬立方米刨花板無墊板裝卸機及同時閉合熱壓機組、4R小徑木新型旋切機、單板刨切機等。

林業部哈爾濱林業機械研究所

主要任務是:林業生產機械化及林機產品的應用開發;研究林業機械化的技術政策和工藝技術;參與制訂全國林業機械化和林機科研的規劃工作;負責全國林業機械標准化的有關技術工作;林機產品的檢驗認證及質量監督;負責全國林機科技情報等工作。已取得多項科研成果,如苗圃築床機、開溝大苗植樹機、原木裝載機、移動式木材削片機、木片運輸車等,分別獲得了國家級、全國科學大會和部級獎勵。在生產中推廣並發揮重大作用的成果有手扳葫蘆、7噸和15噸汽車原條掛車、龍門起重機等。

省(自治區、直轄市)一級的森林工業科學研究機構 ①黑龍江省林產工業研究所:研究制材、木材綜合利用工藝與設備;②黑龍江省木材采運研究所:研究森林采運工藝與機械;③湖南省林業工業研究所:以研究林機、木材綜合利用為主;④四川省林機研究設計所:主要從事林業機械的研究設計;⑤北京市木材工業研究所:以研究人造板的應用和傢具為主,並承擔有關的技術咨詢服務;⑥上海市木材工業研究所:主要研究人造板的工藝、設備及二次加工。此外山西、內蒙古、吉林、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省(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所(院)等都分別設有林機、林化、木工等研究室,從事林業機械的研究設計、林副特產品的化學加工利用及木材的綜合利用。

Ⅱ 中國林科院南京林產化工研究所在南京林業大學哪個

南門
靠近鎖金村小學的那個。

Ⅲ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的機構設置

(一)、林業研究所:簡稱林業所,屬非營利性科研機構,成立於1953年,是中國成立最早、科技力量最雄厚的綜合性林業研究機構。1978年以來,榮獲3項國家級特、一等獎,在中國林業科研院所績效考核中名列第一。
(二)、亞熱帶林業研究所:簡稱亞林所,屬非營利性科研機構,成立於1964年,是面向中國亞熱帶地區,融科學研究、科技推廣和人才培養為一體的綜合性林業科研機構,位於浙江省富陽市。
(三)、熱帶林業研究所:簡稱熱林所,屬非營利性科研機構,是面向中國熱帶和南亞熱帶地區的區域性林業研究機構,成立於1962年。主要從事熱帶樹種優良無性系、熱帶林生態環境研究、高產林培育和棕櫚藤研究開發等。
(四)、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簡稱森環森保所,屬非營利性科研機構,是中國唯一的專門從事森林生態系統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及森林病蟲害的發生機理與防治技術等研究的科研機構,成立於1998年。
(五)、資源信息研究所:簡稱資源所,屬非營利性科研機構,建立於1984年。主要從事森林資源調查、資源環境災害的監測及其相關技術和現代化管理科學的研究。
(六)、資源昆蟲研究所:簡稱資昆所,成立於1955年,屬非營利性科研機構,是中國林業系統唯一的資源昆蟲研究中心和特種生物資源研究開發中心,位於雲南省昆明市,主要開展以資源昆蟲為主的特色生物資源的培育研究與開發利用,以及長江中上游流域植被恢復、生態環境整治研究及應用。
(七)、木材工業研究所:簡稱木工所,成立於1957年,是中國最大的木材工業科研與開發中心,同時也是國際林業研究組織聯盟團體的會員單位。主要從事木材學研究及木材材性鑒定工作;木材乾燥技術、木材防腐及阻燃技術研究,研製開發系列木材乾燥機,承擔古建築保護工程;各類人造板、人造薄木以及其它單板型復合材料工藝學研究和工程化研究;木材加工領域多種膠粘劑的開發研究及配套生產技術;承接中小型人造板及木製品生產廠全套設計及非標設備設計;承接木材加工行業市場調研及資詢。
(八)、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簡稱林化所,主要從事木質和非木質林產品化學加工與利用的研究和開發,在制漿造紙、松脂化學加工、非木質林業資源開發、木材熱解、木材水解、生物質能源、木工膠粘劑、工程設計與設備及環境保護工程等領域擁有雄厚的技術實力和科研設施保障。
(九)、林業科技信息研究所:簡稱科信所,建立於1964年,主要承擔向林科院、國家林業局及國家綜合性管理部門提供各種信息、情報分析和決策依據的任務,是國內唯一的全國性專職林業情報機構,是中國最大的林業科技信息資源收集、處理和咨詢服務中心,設在該所的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圖書館,藏書40萬卷,訂閱700多種外文期刊和500多種中文期刊,出版11種中英文林業科技期刊,建有20餘個林業資料庫,並同世界上40多個國家的150多個文獻機構保持著業務交換關系,是亞洲最大的林業專業圖書館,是中國林業系統唯一的國家一級科技查新咨詢單位,是全國林業科技文獻中心、情報檢索中心和情報研究中心。
(十)、熱帶林業實驗中心:簡稱熱林中心,成立於1979年。主要承擔中國熱帶、南亞熱帶林業科學研究、成果推廣、生產經營示範等任務。中心位於廣西憑祥市,與越南毗鄰,經營面積2萬公頃,森林蓄積量136萬立方米,是中國熱帶地區最大的科學試驗示範和森林種質資源保存基地。
(十一)、亞熱帶林業實驗中心:簡稱亞林中心,成立於1979年,是中國林科院設在亞熱帶地區的集科研、示範、開發、經營為一體的綜合示範基地,地處江西中部分宜縣。中心下轄5個實驗林場、1個樹木園。現有職工1200餘人,科技人員256人,高級研究人員32人。中心主要任務是開展林業科學研究的中間實驗、組裝科技成果、示範推廣林業新技術。
(十二)、沙漠林業實驗中心:簡稱沙林中心,成立於1979年,是中國十一處農林牧業現代化綜合科學實驗基地之一,地處烏蘭布和沙漠東北部,在內蒙古磴口縣境內。主要從事研究解決乾旱區林業建設中有關科學技術問題。中心建立以來,應用和推廣國內外先進技術和成果,採用科學的生產、管理方法,以林為主,林農結合,多種經營,綜合開發,逐步成為全方位開放的面向「三北」地區林業建設的社會、生態、經濟綜合效益顯著的荒漠化治理科學實驗示範基地和沙漠地區森林種質資源保存基地。
(十三)、華北林業實驗中心:簡稱華林中心,成立於1963年,是中國林科院直屬的一個永久性科研實驗基地。主要從事開展華北乾旱石質山區的綠化造林技術,摸索總結水土流失規律及綜合治理措施,經營管理技術的系統研究和林業科研成果的中試基地。
(十四)、國家林業局泡桐研究開發中心:建立於1984年,簡稱泡桐中心,1998年加掛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牌子,中心在鄭州市,是中國唯一的以泡桐研究開發為主的專門機構。
(十五)、國家林業局桉樹研究開發中心:簡稱桉樹中心,成立於1992年,是中國唯一以桉樹研究為主的專門機構,位於美麗的南海之濱城市湛江。主要從事並組織協調全國的桉樹研究及推廣工作。
(十六)、國家林業局竹子研究開發中心:簡稱竹子中心,是1984年經原國家科委批准建立,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現有高級職稱人員14人,45周歲以下青年科研骨幹35人。科研涉及森林培育、木材加工、土壤學、遺傳學、生態學、細胞生物學、微生物學等18個專業學科領域。竹子中心作為「中國竹業對外交流中心」廣泛開展國內外竹業技術經濟交流,承擔國內外竹類技術培訓業務。
(十七)、國家林業局北京林業機械研究所:建立於1959年。現有人員33人,科技人員佔80%。主要從事木材加工機械(人造板設備、傢具機械和電子技術應用等)的研究設計、產品開發、成果轉化、標准化和信息技術研究等業務工作。
(十八)、國家林業局哈爾濱林業機械研究所:成立於1958年,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是中國林業行業規模最大的從事林業機械新技術研究設計、推廣應用的科研機構。 黑龍江分院(黑龍江省林業科學院)、華北林業研究所(山西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和中國林科院大熊貓研究中心(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均為經國家林業局批准,人、財、物相對獨立,科研與推廣統一協調的聯合共建單位。
黑龍江分院面向東北、內蒙古林區,下設林業、林產工業、木材采運、森林保護、野生動物、林副特產6個研究所和包括豐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內的5個實驗基地。
華北林業研究所立足山西、面向華北、輻射西北,在造林營林、林木良種、森林保護,特別是經濟林方面具有較強的實力。
中國林科院大熊貓研究中心以四川大熊貓原生棲息地的卧龍自然保護區為基地,開展大熊貓保護和繁殖研究。人工飼養種群佔全世界圈養總數的50%。

Ⅳ 中國林科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怎麼樣啊,值不值得讀啊

中國林科院和中國社科院,中國科學院是一個檔次。有N個分所。其本上是放羊似教育,學生動手實驗機會比較多畢業後找工作也比較容易。

Ⅳ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的技術領域

以國家林產化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依託的中國林科院林產化工研究所南京科技回開發總公司答,以單寧酸深加工、膠粘劑、專用活性炭產品、環氧樹脂與固化劑產品為龍頭,2005年實現銷售收入7800萬元。
林產化工設計所具有乙級工程設計資格,是林業系統唯一的一傢具有I—Ill類壓力容器設計資格的單位,還具有工程咨詢乙級資格和環保專項工程乙級設計資格。

Ⅵ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的發展目標

1. 科研目標
2010年前爭取國家及行業重大攻關及其它縱橫向科研項目60~70項,國際合作項目8~10項,鑒定(驗收)科研成果30~40項,其中國際先進水平的佔50%以上,爭取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1~2項,爭取授權專利15~20項,發表學術論文250餘篇,其中SCI和EI收錄論文50篇以上。
2. 產業目標
發揮科技優勢,發展壯大現有的單寧酸深加工、活性炭等支柱產業,加快發展膠粘劑、環氧樹脂及固化劑產業,積極扶持松香、松節油產品,植物資源利用產品及其它精細化學品的研究開發,到2010年形成五個年銷售收入超千萬的支柱產業,年銷售收入達到2億元以上,年利潤超過2000萬元,年出口創匯600萬美元。
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建立新的運行機制(包括分配製度、人才制度),努力向集團化、規模化和國際化方向發展,並積極創造條件向上市企業目標邁進。
3. 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目標
(1)圍繞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按照行業發展的特點及產業化的要求調整學科設置,積極扶持國家及行業發展急需的重點學科的建設。建成以林產化學加工學科為主體,積極向生物質能源、生物質材料、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農業生物資源與環境及制漿造紙工程等方面拓展的學科體系。在現有學位授予點的基礎上,到2010年,新增碩士點2個。
(2)培養造就一支優秀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和具有現代科技知識的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同時創造條件吸引海外的科技人員來所工作;
(3)做好碩士、博士點及博士後流動站的工作。2010年前培養博士後10人,博士30人,碩士60人,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隊;
(4)結合林業新技術研究所林產化學研究室的建設,穩住一批科技骨幹,進行林產化工及其相關技術領域的基礎、應用基礎和高新技術創新研究。
4. 條件建設目標
(1)強化重點實驗室建設。積極爭取上級支持,更新儀器設備、圖書館設施,編輯、出版雜志,擴大知名度,提高影響力,為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創造條件。
(2)爭取「林業生物質產業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國家林業局生物質能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立項與建設,使之成為林產化工行業科技成果的孵化中心和我所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基地。
(3)積極爭取建設完成研究生公寓和引進人才的專家公寓,為培養、留住和引進高層次人才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

Ⅶ 中國林科院林產化工研究所南京科技開發總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國林科院林產化工研究所南京科技開發總公司成立於1994年04月11日,主要經營范圍為許可經營項目:無一般經營項目:化學工程技術服務、咨詢服務等。
法定代表人:劉軍利
成立時間:1994-04-11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20100000016079
企業類型:全民所有制
公司地址:南京化學工業園區園區北路1號

Ⅷ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怎麼樣

xuvxuv(站內聯系TA)個人認為最好實地考察下poog502(站內聯系TA)林科院是林業系統的老大,課題很多,申請課題較容易,也有院長基金(60W)比一般的國家基金給的資金都多的多。工資待遇不同的所差別較大,博士畢業工資在4k以上。zmg1997(站內聯系TA)北林和南林的畢業生多,主要是林產品化學加工,就是樹脂和植物提取物以及改性等等。剛進去工資不高,但是年終獎金高的,不同課題組差別很大。工作地點和環境都不錯,附近房價也高的。

Ⅸ 林產化學工業是什麼

以森林植物及其副特產品為主要原料,借化學或生物化學的方法加工成各種產品的工業。它與森林采運、木材工業等部門構成森林工業。林產化學工業對充分合理利用森林資源、發展多種經營、提高木材綜合利用率起著重要作用。

發展歷史

森林化學產品從簡單的利用發展到近代的工業生產有著悠久的歷史。人類約在1萬年前對樹木泌出物已有利用。造紙的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3000~前2500年,埃及人將生長在尼羅河的紙莎草髓心壓製成一種書寫材料。但真正紙的製造,世人公認約在公元105年為中國人所發明。這項技術於12世紀傳到歐洲,14世紀末製造技術得到改進,直至17世紀發展成為一項工業。18世紀初美國建立了世界第一座紙廠。初期造紙的原料主要為破布。由於造紙原料的缺乏,1841年機械法木漿造紙發明以來,各種造紙方法不斷出現,到20世紀已發展成為現代化大規模生產的工業部門。

松脂製品,英文稱「Naval stores」,與「海軍補給品」一詞相同。此名起源於早期從木材提取出狀如焦油瀝青的物質作為木製船捻縫以及塗於繩索防水作維護之用。後來發現從松樹可獲得量大質佳的松香、松節油及由它衍生出來的各種產品而發展成為一項工業。松脂製品工業最早在北歐林區出現,於1608年傳至美國東部及東南部,19世紀初已成為當時大宗商品之一。1857年法國在採集和生產技術方面作了改進,於1909年實現商業化。俄羅斯采脂始於1780年,1922~1923年(蘇聯時期)開始採用化學刺激法而使產量大增。20世紀初期瑞典開始以針葉樹材為原料用硫酸鹽法制漿時回收松節油和松香,隨後世界各國以該法造紙回收松脂製品的技術不斷改進而發展成為高技術的化學工業之一。

利用植物單寧鞣皮,從古埃及的墳墓中證實,已有4490年的歷史。而用於鞣革的栲膠工業是隨著製革工業的興起才發展起來的。1803年已有槲樹皮液體栲膠的生產,繼有塊狀栲膠及粉狀栲膠的出現。主要的生產國家有阿根廷、南非、蘇聯、巴拉圭、德國、法國、巴西等。主要品種有166136木、栗木、黑荊樹皮及橡碗、訶子等栲膠。

木材幹餾也起源於古埃及。通過干餾不僅製得木炭,還可回收流體木焦油和木醋液。後者可用以保存屍體。早期的木材幹餾主要用以取得木炭。使用針葉樹材幹餾時還可得到木焦油和松油。隨著染料中間體和有機合成工業的發展,對木精和醋酸需求量增加,世界各國,特別是美國與匈牙利都在積極發展木材幹餾工業。後來這些產品可以從其他途徑取得而使該工業受到影響。活性炭是木材熱解中的重要產品。20世紀初問世以來,因其吸附及脫色性能都優於當時製糖工業常用的骨炭而需求量大增。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用作防毒面具吸附劑而稱著於世,成為一種用途廣泛的吸附劑。之後製造方法不斷改進,新用途陸續發現,當今仍在發展中。

木材水解,本世紀初在德國即進行工業試驗。1910年美國開始建立以木屑為原料用稀硫酸水解的方法生產酒精的工廠,因得率低而關閉。在此期間德國用類似方法生產酒精,並發現用40%濃鹽酸在常溫下很易使纖維素溶解,而逐步發展成為濃鹽酸水解製取結晶葡萄糖的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蘇聯、美國均對稀硫酸水解法進行了深入的開發研究並相繼建廠投產。主要產品是酒精,還可生產飼料酵母、木糖醇、糠醛等。日本在50~60年代又進行過各種水解方法的研究,由於木材價格上漲而中斷。自本世紀中葉,木材水解這一工業已逐步過渡到以植物原料為主的水解工業。

紫膠蟲及其寄主植物和紫膠的使用,在公元前15~前10世紀印度梵文《吠陀經》等古籍中已有記載。這種印度紫膠蟲在公元前80年用於生產有色物質稱紫膠染料,而作為更有價值的樹脂直到16世紀才被人們所認識。自1869年苯胺染料發明以來紫膠染料工業宣告結束。這種粗製的紫膠經過加工或精製可製成紫膠片,用它製成的塗料、絕緣材料、粘結劑等均具有特殊的優良性能。到20世紀50年代前後紫膠發展成為重要的天然樹脂工業之一。在世界范圍內,各國林化生產各有側重。英國、加拿大和北歐一些國家以木材制漿造紙為主,同時生產浮油松香、木素磺酸鹽、香草素、酒精、飼料酵母等。日本除制漿造紙外,並有松香、松節油的再加工,木炭、活性炭及香蕈生產。蘇聯除制漿造紙外,在木材水解、木材熱解及松脂加工方面佔有重要地位。

中國從商代(公元前16~前11世紀)冶銅遺址中發現過殘遺木炭。早在西漢時代已經用植物纖維造紙,東漢蔡倫總結西漢用麻質纖維造紙的經驗,採用樹皮、麻頭、破布等為原料,用石灰漚制,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紙張質量。這種當時稱為「蔡侯紙」的發明,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造紙業到唐朝進入極盛時代並逐漸傳到國外。隨著近代造紙技術的發展,造紙原料從草本纖維轉用木材纖維,清代末期開始建立機制紙工廠。1000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中有松脂作為葯物的記載。在林副特產品如五倍子,自古就以葯用著稱,有斂肺、止血、化痰等療效;白蠟蟲的放養和蠟的加工,自元代即有記載;公元3世紀已知道利用紫膠作塗料、火漆和葯用。中國在木炭、桐油、茶油、松脂等利用方面從古代的簡單採集,手工式作坊式的生產,逐步發展到具有現代化水平和建立一定規模的松香加工廠、栲膠廠、水解廠和干餾廠。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中國的林化事業發展很快,到80年代末已經建成以樹木提取為主體,包括植物水解(見植物原料水解)與木材熱解等門類組成的林化工業體系。

生產內容

樹木的干、枝、根、皮、葉、花、果,木材加工剩餘物(板皮、木屑、碎片),林木受傷後流出的分泌物、寄生昆蟲作用的形成物、樹木以外的森林植物等,都可作為林產化學加工用的原料。

木材制漿造紙

是林產化學工業中歷史較長、產量最大、產值最高的產業門類。許多國家已獨立組成生產體系。世界紙和紙板總產量1988年為22632.9萬噸,紙漿產量為16055.1萬噸。紙漿產量中90%以上由木材製造。世界每年紙與紙板人均耗量為40餘千克。中國造紙工業80年代初以來發展較快,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機械紙及紙板的產量1980年為535萬噸,1985年為911.15萬噸,1988年為1264.5萬噸,品種達500多種。木材在造紙纖維原料中所佔比重不大,約佔20%,竹材佔8%,非木、竹材佔70%以上。以木材為原料的較大紙廠有佳木斯、廣州、南平和青州等造紙廠。以草類漿為原料的有民豐、華豐、岳陽等造紙廠。中國的紙廠中,小規模佔多數,污染比較嚴重,今後隨著對制漿紙方法的改進,將逐步減輕污染,提高漿的得率和質量,增加以木材造紙的比重。

樹木提取物加工

木材的非細胞壁物質(內含物),存在於細胞壁間和細胞腔內,分子量較低。用水、水蒸氣或有機溶劑提取出加工的產品,如栲膠、單寧酸、樟腦、木本精油以及林木受傷後流出的分泌物,如松香、橡膠乳汁經提煉加工後所得的產物,統稱樹木提取物(見木材提取物)。

松香、松節油

是重要的林化產品之一。有三個來源:一是從松樹立木采脂得到的松脂通過蒸餾分離出的非揮發性部分稱脂松香,揮發性部分稱脂松節油;二是從富含樹脂的松根(即明子)經有機溶劑浸提取得的產品稱木松香、木松節油;三是從松木硫酸鹽法制漿的浮油中製得的稱浮油松香,用該法回收的松節油副產物稱硫酸鹽松節油。中國脂松香和脂松節油的比重占各類松香、松節油總量90%以上。采脂用的樹種,中國以馬尾松為主,美國為濕地松和長葉松,蘇聯為歐洲赤松和西伯利亞松。世界的松香20世紀80年代以來年產量約110萬噸,其中中國30餘萬噸,居世界首位。

中國的松香再加工始於20世紀70年代初期。產品有聚合松香、歧化松香、馬來松香、氫化松香、松香胺、松香酯(見松香脂和改性松香)等。松香經過改性可改善其原有性能,進一步擴大松香的使用范圍和提高它的使用價值。松節油的主要組分是α-蒎烯和β-蒎烯。用松節油可製得合成樟腦、冰片、松油浮選劑、萜烯樹脂、松油醇、芳樟醇和從松節油的重油部分生產異長葉酮等。中國的松脂加工廠中多採用蒸汽法,部分工廠已實現生產連續化和部分工序自動化。70年代初廣東省蕉嶺縣松香廠首先改造為連續化生產的工廠。梧州松脂廠是規模最大的連續化生產的工廠,松香年生產能力達6萬噸,松香、松節油系列產品近20種。較大的工廠還有德慶林產化工廠、信宜松香廠、岑溪松香廠、武平林產化工廠等。

栲膠與單寧酸

由富含單寧的木材、樹皮、果殼、五倍子經加工製成的各種產品。用作鞣皮劑、木材膠粘劑、磺胺增效劑等。世界年需栲膠量約30萬噸,來源於南非聯邦、阿根廷、巴西、義大利生產的黑荊樹、167137木、栗木三類栲膠。這些國家資源較集中,生產規模多在萬噸以上。具有原料基地化、生產大型化等特點。中國以利用楊梅、橡碗、落葉松多種森林資源或野生資源生產栲膠,年產量4萬噸以上;生產規模較小;利用五倍子作原料生產單寧酸、桔酸等。上述產品用於製革、化工、冶金、石油制葯、印染、飲料、食品等部門或行業。中國生產規模較大、技術條件好的栲膠工廠有內蒙古牙克石,廣西百色、武鳴等廠。原貴州遵義第二化工廠、湖北竹山林化廠生產單寧酸為主,同時生產桔酸、焦棓酸、苯甲醛等精細產品。

植物原料水解

植物原料(包括木材)中的纖維素、半纖維素在催化劑作用下水解生成單糖,進一步可轉換成酒精、飼料酵母、糠醛、木糖等產品。蘇聯水解工業最發達,採用稀硫酸滲濾法生產酒精,利用富含半纖維素的植物原料生產飼料酵母和糠醛等。中國在20世紀50年代利用木材開始建立木材水解廠,生產酒精與酵母,或利用農、林剩餘物建立糠醛廠。糠醛年產量約4萬噸。

木材熱解

薪炭材、木屑、果殼或木質材料在隔絕空氣或通入少量空氣條件下,使之分解而製得各種熱解產物。木材熱解領域中木炭的燒制歷史最為悠久。中國迄今在林區和農村仍大量生產,年收購量達50萬噸以上。木炭除用作生活和工業燃料外,還可用作冶金的還原劑,金屬精製時的覆蓋劑、滲碳劑等。經活化後製得具有吸附力強的活性炭,用作飲水、廢水處理、空氣凈化、烴回收等方面的吸附劑。中國活性炭年產量由20世紀50年代1000噸左右到80年代末達到4萬噸以上。

木材幹餾

根據原料不同有以下幾種:①闊葉樹材幹餾,主要產品為木炭、醋酸、甲醇、木焦油、雜酚油;②根材幹餾,產品有松炭、松焦油、干餾松節油和松油;③樺皮干餾,產品為樺皮焦油等。

木材氣化

木材在高溫下部分燃燒並轉變為可燃性氣體的熱解過程。生成的氣體含一氧化碳、氫、甲烷等,可作為燃料合成原料。

木材處理與化學改性

木材經過防腐、防蟲、防火處理以達到提高木材質量、延長使用壽命的目的。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日益重視木材防護。枕木經過防腐、防蟲處理比未處理的提高使用年限3~5倍。美國僅木材防腐一項約佔加工鋸材的40%左右,相對地每年少採伐4600萬立方米的木材。中國年防腐材僅70萬立方米,急待大力加強。防腐處理後的木材主要用作枕木、坑木。木材經過化學改性可增強抗水性和機械強度,改善木材表面性狀及耐燃、耐腐性能等。在中國習慣把木材處理和化學改性列入木材工業范疇。

其他

中國有放養的紫膠蟲、白蠟蟲(見白蠟)、棓蚜蟲(見五倍子)等,在適生環境和條件下,可以從中取得經濟價值較高、數量較大的林特產品。昆明紫膠廠規模較大。廣州龍眼洞林場紫膠廠除生產脫色膠外還回收食用色素。

科學研究和教育

為適應林化工業發展,50年代中國東北、華東、西南以及北京設置有林產化學研究室。1960年在南京建立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根據各地區資源特點在四川、廣東、廣西、浙江、福建等省(自治區)林業研究所相繼設置了林化研究室。高等院校和規模較大的林化工廠也設有林化研究機構或課題組。中央建立了林產工業設計院,承擔建廠設計任務。

林產化學加工的研究,除木材制漿造紙外主要分三大類:①樹木提取物加工,重點為松香、松節油和栲膠;②木材化學加工,通過水解或熱解的方法取得酒精、酵母、糠醛、木炭、活性炭、木煤氣等;③對林特產資源進行開拓性的化學利用。松脂的採集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施用硫酸黑膏和亞硫酸造紙過程中的酒精醪液作為化學采脂法的刺激劑,提高了松脂質量和勞動生產率。松脂的加工技術對原有直接火滴水法進行了技術改造。蒸汽蒸餾法逐步向連續化發展,使生產效率提高1倍以上,質量明顯改進。從60年代至今研究了多種松香再加工產品及用松節油制備合成樟腦、合成冰片、萜烯樹脂等。熱解方面對制木炭燒炭窯的窯型作了改進。提出了各種型式的連續炭化活化爐、流態化活化爐以生產不同類型的活性炭,提高生產能力和改進質量。水解方面,50年代和60年代對稀酸常壓法、中壓法、濃硫酸大酸比法、小酸比法、振動磨法、酶水解法都作過大量試驗,濃硫酸法中一些已達到中試規模。

1956年南京林學院首先建立林產化學與工程專業,1959年擴建為系。東北林學院、北京林學院(上述三院現改名為林業大學)、中南林學院、福建林學院相繼設置相應的專業。南京林學院1964年在林化系中設立制漿造紙專業。南京林業大學和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獲林產化學加工碩士學位與博士學位授予權,東北林業大學有碩士學位授予權。

展望

森林不僅在調節氣候、保持水土、保護生物基因等方面具有優越的生態功能,也是人類從森林再生資源取得化學產品和能量的來源。它可以利用伐區和木材廠的「廢料」以及農、林「剩餘物」加工成種類繁多的產品;樹木的內含物可採取各種方法與方式加以利用。還可以對木材和各種林產品進行化學改性或化學處理,以提高產品的使用價值和擴大用途。根據世界的經濟發展和中國實際情況,今後林產化學工業的發展趨向主要為:①建立速生優質原料基地,進一步穩定和發展林化生產。中國的林化產品如松香、栲膠絕大多數是利用原有森林資源。因資源分散,規格不一,收集困難,原料與產品的質與量得不到保證,進一步發展受到限制。只有實現原料的良種化、基地化,既有利於改進目的樹的品質,又便於管理和採集,才是促進林化工業現代化和取得高效益的主要途徑。②加強林化產品的深度加工和開發。現有的林化產品品種單一,初制產品多,改性產品少。除提高原有的產品質量擴大其使用范圍外,對初制產品的再加工逐步向精細化延伸,使林化工業向更高一級階段發展。木炭、木煤氣、酒精是生物質能的來源,活性炭用於廢水處理和防治空氣污染,酵母、葡萄糖等對日益增長的世界人口和畜牧業的需求將取得應有的發展。③重視科學研究和科學技術人材的培養。林化產品種類繁多,均屬天然有機化合物,成分復雜。進一步開發利用,將遇到對產品的成分、結構、性質和分離技術等問題。為適應林產化學工業的發展,需要有化學家、生物學家、化學工程學家、木材學家、遺傳學家、生理學家、林學家的跨學科的合作;還應開展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究,加強應用技術的基礎研究,並培養一支適應新形勢的、多層次的科學技術隊伍。

Ⅹ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的歷任所長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
樊建平
男 漢族, 1920年1月生,河北武強人,中共黨員。
1938年參加革命,曾任林業部木材公司人事科長,秘書處副處長,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所造林室副主任;1960年起任林化所長,黨總支書記,黨的核心小組組長。
全復 男 漢族,1960年3月前在中國林科院工作,1960年3月至1965年12月任林化所副所長,總支副書記,1965年12月調雲南省昆明市工作。
張平 男 漢族,1924年1月生,中共黨員。
1966年4月前南京林學院工作,1966年4月來所工作任總支副書記,1979年3月調江蘇省科委工作。
吳毅 男 漢族,1923年7月生,江蘇揚中人,中共黨員,正局級待遇。
1941年10月參加新四軍,1949年5月東北林業總局,1953年9月林業部,1956年10月河北大學學習,1960年9月北京林學院,1963年6月東北林學院,1978年6月至1983年5月任黨委書記。
賀近格 男 漢族,1919年8月生,河南鞏縣人,中共黨員,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國家級津貼和早期回國專家。江蘇省第五,六,七屆人大代表。
1945年2月中央大學農業化學系畢業,1948年2月派往澳大利亞進修木材化學。1950年10月回國在中央農墾部工作,1960年來林化所工作,任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1978年12月至1984年5月任所長。
王定選 男 漢族,1932年11月生,湘南漢壽人,中共黨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津貼和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江蘇省勞動模範。
1962年初德國德累斯頓技術大學化學系畢業,同年6月來所工作,1978年12月任副所長,1984年5月至1990年1月任所長。
張宗和 男 漢族,1940年11月生,河北豐潤人,中共黨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津貼和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勞動模範。
1964年8月東北林學院林產化工專業畢業來所工作,1980年6月至1987年4月任副所長,1990年1月至1993年3月任所長。
王超 男 漢族,1926年1月生,河南新安人,中共黨員,局級待遇。
1945年3月杭大太岳分校,晉冀魯預軍政大學,1947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任職,1957年11月水利部農田水利局,1962年農業出版社,1970年11月白龍江林管局,1979年4月中國林科院亞林所,1981年6月至1984年12月任所黨委副書記。
蔣振先 男 漢族,1929年7月生,江蘇江陰人,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
1952年8月江蘇省句容林校畢業,1958年8月北京農業大學農經系畢業留校工作,1970年8月中國農林科學院大寨服務隊工作,1994年2月來所,1983年5月至1990年3月任所黨委書記。
鍾運猷 男 漢族,1941年3月生,廣西欽州人,中共黨員,研究員。
1963年8月華南農學院林化專業畢業在林業部林產工業設計院工作,1970年12月黑龍江省林業設計院,1976年4月農林部設計院,1978年4月來所工作。1984年4月至1987年4月任副所長。
李宗來 男 漢族,1940年7月生,江蘇連雲港人,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
1960年6月南京林校畢業,1965年7月南京林學院林化系畢業到雲南省林業廳工作,1972年9月到廣西南寧農林局,1978年5月來所工作。1987年4月至1993年3月任副所長。
王咸華 男 漢族,1939年9月生,江蘇阜寧人,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
1964年8月南京大學化學專業畢業到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所工作,1982年8月來所工作,1987年4月至1990年4月任副所長,1990年6月調廣西河池地區工作。
黃國興 男 漢族,1933年8月生,浙江渚暨人,中共黨員,工程師。
1951年4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9年10月中國林科院人事處﹑林機所工作,1961年9月來所工作,1987年4月至1990年年4月任副所長。
吳在嵩 男 漢族,1935年7月生,江蘇揚州人,中共黨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家級政府津貼。
1961年民主德國德累斯頓技術大學化學系畢業後到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院工作,1984年8月來所,1990年3月至1994年4月任所黨委書記。
沈兆邦 男 漢族,1939年1月生,江蘇太倉人,中共黨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部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家級津貼。
1961年7月蘇聯列寧格勒森工學院化學系畢業來所工作,1982年至1984年前往瑞典,英國進修,1990年4月任副所長,1993年3月至2000年12月任所長。1997年4月至2000年12月任所黨委書記。
陸德興 男 漢族,1938年5月生,上海人,中共黨員,副局級。
1962年8月南京林學院林學系畢業到中國林科院林研所,1969年10月四機部410職工醫院,1974年11月林化所,1985年1月南京能源工程學院,東南大學,1992年4月來所工作至1996年12月任副所長,1994年4月至1997年4月任所黨委書記。
孫先玉 男 漢族,1957年1月生,山東膠縣人,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
1975年8月黑龍江省大海林林場,1982年7月東北林學院林化專業畢業到林化所工作,1993年3月至1996年12月任副所長。
儲富祥 男 漢族,1963年9月生,江蘇宜興人,中共黨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家級津貼,首次國家「百千萬」人才人員。
1983年7月畢業於南京大學化學系考入中國林科院碩士研究生,1986年8月碩士畢業留所工作,1991年8月博士研究生畢業。1996年12月任副所長,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任所長。2004年2月調至林科院任副院長。

熱點內容
北京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8 19:38:24 瀏覽:58
我印象最深的一個老師 發布:2025-07-08 19:00:24 瀏覽:284
七年級上冊英語期末 發布:2025-07-08 18:59:48 瀏覽:141
陽西教育 發布:2025-07-08 18:31:56 瀏覽:479
王瑞娜老師 發布:2025-07-08 18:31:53 瀏覽:456
莘縣教師考試 發布:2025-07-08 17:50:59 瀏覽:944
赤峰教師資格證報名 發布:2025-07-08 17:50:19 瀏覽:969
老師在講課擴句 發布:2025-07-08 17:30:09 瀏覽:125
辦公傢具有哪些 發布:2025-07-08 17:23:21 瀏覽:765
教師節彩鉛 發布:2025-07-08 16:20:39 瀏覽: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