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考研網
1、多讀歷史方面的書籍。全面回顧歷史知識點。
2、就試卷內容而言,近三年來,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內容趨於平衡。2007年和2008年,歷史試題以政治、經濟內容為主,思想文化內容約占總分的10%。
3、2009年,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內容基本趨於平衡,思想文化內容占總分20%以上。因此,學生在復習時一定要全面復習,不能忽視對思想文化內容的復習。
4、歷史研究生考試試題是關於基本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因此復習過程中應注重掌握基本知識,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要加強對基礎知識的認識,必須對知識點進行全面分析,如改革運動,要從背景、時間、過程、結果、性質、意義、影響、評價等方面把握。只有對知識點進行如此全面的分析,才能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還需要對知識點進行綜合分析。加強基礎知識。
6、整理和總結知識點,無論是學科班的考生,還是交叉考試歷史的考生,在復習的過程中,都必須對自己的知識點進行組織和總結。咨詢書籍可以作為參考。
7、不要買一本咨詢書,一勞永逸地背誦。自主整理和總結知識點的過程,也是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的過程。只有整理、總結,才能回答所看到的問題,在考場上獲得高分。
8、以教科書為基礎,在備考過程中,我們必須多讀參考教材。我們要在通讀和精讀的基礎上,全面理解和掌握教科書中的知識點。
9、自2007年歷史改為全國統考以來,教育部考試中心一直沒有指定參考教材。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的教材是很好的參考教材。
10、注意知識點之間的縱向和橫向聯系,首先,要注意知識點之間的縱向聯系,即從時間推移的角度考察歷史事件的過程和因果關系,探索歷史的發展趨勢。
11、也就是說,發展相關知識點。例如,中國古代稅收制度的演變,皇權與權力的紛爭,國際關系制度的演變,工業革命等等。
12、近三年來,考試加強了這方面的考查。2007年的史料分析考察了唐代以來科舉制度的演變。2009年,它考察了19世紀後建立全球民族國家的四次浪潮。因此,在復習的過程中,有必要對知識點的發展有一個清晰的思路。
13、其次,要注意知識點之間的橫向聯系,即通過空間擴展,把一個歷史現象與其他地區的相似或相反現象同時類比分析,或者把一個歷史現象有機地聯系起來,綜合起來。與同時期的其他相關歷史現象。
14、好的。例如,20世紀60年代的中國和60年代的日本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曾遭到西方列強的侵略,60年代出現了改革,通過這種橫向比較,加深了對知識點的認識,把握了宏觀的歷史觀。2007年,我們考察了第一世界。戰爭對中國的影響。
15、運用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分析歷史問題,在復習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總結歷史發展規律。
(1)歷史學考研網擴展閱讀:
1、參考教材中國通史:
《中國古代史》,(上冊),晁福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中國古代史》,(下冊),寧欣,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中國近代史》,鄭師渠,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中國現代史》,王檜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何沁,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世界通史:
《世界上古史》,周啟迪,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世界中古史》,孔祥民,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世界近代史》,劉宗緒,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世界現代史》,張建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歷史學統考
㈡ 歷史學考研,哪個學校好考一些
1、歷史學考研,偏遠地方特別是二區的學校如西北師范大學、廣西師范大學等學校好考一些。
2、一般來說考研難度和學校的名氣和地理位置相關。
3、建議先確定省份,然後去研招網看看有哪些招生單位,再選擇名氣小特別是地理位置偏遠地方的學校,通常都是達到國家線即可被錄取。
㈢ 有人從網上買過歷史學考研網的視頻嗎這個機構靠譜嗎
考研復習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復習課程多,時間跨度長,因此,考研復習必須有一個整體的規劃。總的復習進度劃分為起步、強化和沖刺三個階段。
(1)起步階段(第一輪復習)
首輪復習的目的是全面夯實基礎。英語、數學復習都具有基礎性和長期性的特點,而專業課內容龐雜,因此它們的第一輪復習都安排在起步期。政治復習可以暫緩,等新大綱出版後再進入首輪復習。除夕那天,我們每個小朋友早早穿上了新衣服,顯得精神煥發,奶奶誇我真帥氣,媽媽准備了一桌美味可口的年夜飯,有我最愛吃的紅燒肉,大龍蝦,小炒魚……我們一家人坐在大圓桌四周,大家互相敬酒,互相祝福,我端起酒杯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祝爸爸媽媽工作勝利,萬事如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祝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他們還給了我好多壓歲錢,我的心樂開了花,感謝他們給了我一個幸福的家。
吃完晚飯,我們一家人一起到院子里放煙花,我一手拿點燃的線香,和爸爸一起點燃著煙花的導火線,頓時只聽到一聲「嗖——」煙花飛上天空炸開了,有的綻放出五彩繽紛的花朵,有的拼寫成各式各樣的美麗的圖案,還有的像一個個漂亮的降落傘,絢麗多彩的煙花照亮了天空,我們興高采烈地喊著,歡笑著…
㈣ 歷史學考研科目有哪些
歷史學學碩的考試科目為歷史學、英語1、政治,這三門科目。
如果你是統考的話,就會這樣考歷史學,通史(中國古代史30%、中國近代史20%、世界古代史20%、世界近代史30%),一共300分,答題時間3個小時。20道選擇題,每題2分;8道名詞解釋,每題10分;2道材料分析,每題30分;4道簡答題,每題30分。時間會足夠的,不用擔心;英語、政治。
如果你不是統考的話,也是考這三門科目,英語和政治是公共課,必須考的內容。但是歷史的參考書和考試比例就根據各自報考的學校的要求購買和復習。
歷史學專碩的考試科目為333綜合教育、英語2、政治這三門,若報考的學校對專業課有要求,就根據其要求購買參考書。
報考學校的要求可以進報考學校的研究生招生網,裡面有詳細的參考書目。
拓展資料:
歷史學統考是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歷史學專業基礎綜合考試是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歷史學科的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統一入學考試科目。其目的是廣泛的考察學生的知識面,解決之前歷史專業考生知識結構單一的狀況,增強歷史學科各專業的通融性,以為今後歷史研究打下基礎,同時也為歷史研究生選拔提供更為公平、有效的測試方式。
參考教材
中國通史:
《中國古代史》(上冊) 晁福林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中國古代史》(下冊) 寧欣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中國近代史》 鄭師渠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中國現代史》 王檜林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 何沁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通史:
《世界上古史》 周啟迪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世界中古史》 孔祥民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世界近代史》 劉宗緒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世界現代史》 張建華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歷史學統考_鏈接_網路
㈤ 歷史學考研有哪些學校可以報考,要注意什麼
凡是招收歷史學專業研究生的學校都能報考。不過要注意:部屬重點大學是單獨劃定分數線。全國劃定的分數線根據地區分為A、B、C三類,發達地區分數線高,而欠發達地區分數線較低。一般來說,重點大學競爭較激烈,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報考。
㈥ 求歷史學考研的視頻
建議去貼吧,注意年限,最好是當年的;
㈦ 哪有歷史學考研的視頻
網路 所搜 爾雅
,裡面有各大學的歷史學本科課程視頻
都是免費的
考研的專業課輔導視頻 目前網上都沒有
只能花錢報班
㈧ 歷史學考研怎麼樣
歷史學考研歷年真題
鏈接:
提取碼:igam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㈨ 歷史學考研就業前景如何
博仁抄考研通過對北京師大大學和人民大學04、05級歷史畢業就業情況分析,近幾年歷史學專業就業情況都比較理想。主要的工種如下:
1、中小學校: 小學教育 初中 歷史與社會教師 高中 歷史教師
2、大專院校黨校電大;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毛澤東思想概論教師 歷史系教師
3、博物館:從事歷史研究,博物館管理其他
4、旅遊:導游主要是歷史文化旅遊
5、檔案管或單位公司檔案工作。
6、圖書館;從事圖書相關工作
7、編輯:文字編輯
8、政府部門:教育局,政策研究,黨史研究室,其他人文崗位 包括革命紀念館,歷史文化遺址管理保護等。文化有關工作,以及地方誌工作,宗教民族相關工作
9、文物部門;如考古,文物管理,文物堅定拍賣
10、各報紙新聞單位
11、進社會科學院系統從事專職的歷史研究
12、高等學校學生輔導員高校管理工作
㈩ 歷史專業考研
隨著07年出台的歷史學的考研改革,歷史學也慢慢的被重視起來,尤其是重點院校的歷史學專業也成為了學子投報的熱點。然而目前不是很多同學對歷史學有清晰的認識。海文信息中心為了方便廣大學子的報考,為歷史學作出了較為全面的分析。
歷史學專業大致可以分為:史學理論及史學史,歷史學歷史地理學,歷史文獻學 ,中國古代史, 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考古學及博物館學等專業。
然而歷史學研究方向也十分廣闊,大致可分為:中國古代學術思想史,易學文化,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上古史,明清史,中國古代民族史,中外關系史,中華典籍與文化,專題文獻,文物考古學,博物館學等
歷史學前十名院校排名
1、南京大學
2、北京大學
3、北京師范大學
4、復旦大學
5、南開大學
6、四川大學
7、東北師范大學
8、華中師范大學
9、山東大學
10、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細分:
1、晚清史:研究對象包括整個清朝歷史,以晚清為重點。清朝是由滿族建立的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它的統治,在時間上跨越了學術界一般意義上的古代和近代,這就決定了它在繼承歷代王朝大量遺產的同時,又帶有不同於前代的許多特徵。了解今日之中國,必須探尋它在近代的足跡,探尋近代的足跡,不能不追溯清朝的歷程。這正是清朝史有別於任何王朝史的關鍵所在,也是國內外學術界始終重視清朝史研究的基本原因。以往國內清史研究,或側重前期,或側重後期,在研究重點和成果方面缺乏應有的銜接,有鑒於此,本專業將把清代歷史作為一個整體加以研究。
2、中華民國史:所謂中華民國史,也就是1912-1949年的中國歷史,這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直接相連的一個歷史時期。其內容包括這一段歷史中的各個方面,著重研究這一時期產生的新問題及其發展變化過程,如政治上的國共斗爭、中央與地方權利關系、爭取民主政治和民族獨立的進程;經濟上的資本主義化、工業化、全球化狀況;思想文化上的多元化問題;社會結構的改變和重構問題。從整體和全球的視野對民國的整個歷史和重要問題進行考察和研究。
3、中國近代政治史:側重研究1912-1949年中華民國政治史,尤其關注下列專題:民國政治制度的表達與實踐;政黨的組織形態與政治運作;政黨的社會動員與社會控制;帝治、紳治與黨治、軍治的遞嬗演變;中國革命的政治與社會學分析;政治轉型與社會分析;政治權力在地方與基層的運作形態。
4、中國近代社會經濟史:借鑒經濟學、社會學、民俗學、人類學等相關學科的研究方法,以多重視角進行跨學科、跨領域的整合性研究,研究對象以近代中國的經濟變遷為主,探索社會變遷、社會結構、社會制度、社會群體、社會生活等社會史范疇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研究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規律,在具體研究上,主要側重區域社會經濟史和比較研究。
5、中國近代社會文化史:本學科研究方向是有關中國近代社會生活、風俗、教育、宗教、大眾文化、報刊影視、民眾觀念、社會思潮、社會心理等社會文化史內容。主要研究在中國近代一百餘年間,伴隨著社會的劇烈變動,在政治經濟變革及社會近代化轉型的背景下,民眾社會生活和文化觀念諸方面的變化,以及與精英文化的互動關系,從中探索中國走上獨特近代化道路的社會基礎和文化根源。
6、中國近代思想史:從思想史的角度來看,近代中國是中西思想、文化碰撞、沖突、影響、融合的時代。在這種背景下,近代中國思想界異常活躍,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新思想、新思潮,彼此爭論,互相激盪。因此,中國近代思想史的研究對象包括近代哲學、社會思想、經濟思想、政治思想及各種學術思想。但作為歷史學的思想史研究,與哲學研究的重要不同之處在於更注重思想與社會之間的聯系和互動。在具體研究上,側重以宏觀視野進行具體的人物思想或某一思想研究。
7、中國近代社會史:借鑒社會學、文化人類學、民俗學等相關學科的研究方法,採用有別於傳統史學的研究範式,以自下而上的視角和注重總體史研究的特徵(即跨學科、跨領域的整合性研究),來研究近代中國社會,其研究對象既包括社會變遷、社會結構、社會制度、社會群體、社會生活等一般意義上的社會史課題,也包括從社會史的角度來研究以往屬於政治史、經濟史乃至思想文化史等研究范疇的課題。在具體研究上,主要側重以總體史、綜合史的視野,來從事區域社會史研究或個案研究。
8、近代中外關系史:主要研究近代中葡關系史。近代中葡關系史與古代中葡關系史不同,與一般意義上的近代中外關系史亦有所區別,主要原因就是,自16世紀中葉至20世紀末,澳門這個中國歷史上的「特區」的存在。因此,研究近代中葡關系,首先必須了解古代中葡關系及澳門歷史,掌握近代中西關系的發展和演變,明確區分澳門與香港之間存在的不同性質,甚至要比較熟悉葡萄牙與巴西、印度、馬來西亞等,曾經遭受葡萄牙殖民統治的國家之間關系的歷史。因此,在研究近代中葡關系史的過程中,要把近代中葡關系史作為中外關系史研究中一個比較特殊的課題進行研究。
9、清史:以清代政治制度、中外關系為切入點,研究清史,研究中國封建社會晚期的特點及其向近代社會轉變過程的遇到的問題。政治制度包括:法規政令、國家機構、官制吏治、滿漢關系等等;中外關系包括與周邊國家、西方國家的關系(國家交往及民間貿易)等等。在具體研究上,要把握歷史發展的趨勢,注重經濟關系變化的重要作用,重視檔案資料、契約文書,從事個案研究。
10、金元史: 金、元時期(12—14世紀)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這長達兩個多世紀的歷史階段,為中國歷史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它不僅結束了幾個政權長期並立的局面,建立起多民族的統一國家,加強了各民族的多方面的聯系,而且基本奠定了中華民族的版圖。因而,對這一時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族關系等方面的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金、元史研究已成為一門世界性的學問。一方面,與它相關的資料,除中國(包括漢文、蒙文、女真文、藏文、維吾爾文等)之外,還遺存有大量域外的波斯文、阿拉伯文、俄文、法文、義大利文等資料;另一方面,長期以來,世界各國學者對它不斷關注和研究。因此,金、元史的研究一直在國際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