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試卷初中

歷史試卷初中

發布時間: 2021-08-02 14:38:19

『壹』 上海市初中歷史往年考試題

2007年上海中考歷史試卷
考生注意:
1.考試時間120分鍾,試卷滿分150分2.本考試設試卷和答題紙兩部分,試卷包括試題與答題要求,所有答題必須塗(選擇題)或寫(非選擇題)在答題紙上;做在試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題前,務必在答題紙上填寫准考證號和姓名,並將核對後的條形碼貼在指定位置上。
4.答題紙與試卷在試題編號上是一一對應的,答題時應特別注意,不能錯位。
5.試卷分為「分叉部分」和「共同部分」。「分叉部分」分為A、B兩組,兩組試題分值相同。考生可以任選一組應答,但不可以交叉答題,若考生交叉答題,一律以A組計分。「共同部分」為所有考生必須應答的試題。
分叉部分
A組(適合使用「一期」課改教材的考生)
一、選擇題(共30分,每小題2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
1.(2007上海歷史)學者考證,歷史上的商族屢屢遷徙,最後一次遷徙後,定都二百多年,創造了輝煌的文明成果。這次遷徙的組織者是
A.商湯 B.武丁
C.盤庚 D.商紂
2.(2007上海歷史)商鞅變法功不可沒,但他本人卻被貴族誣告謀反,慘遭殺害。在商鞅變法的措施中,直接損害貴族利益的是
A.重農抑商 B.統一度量衡
C.遷都咸陽 D.按軍功授爵
3.(2007上海歷史)一位歷史研究者想要編寫《昭君出塞》一書,涉及長安民俗生活的情景,他可以利用的素材是
A.吃葡萄、喝肉羹 B.蓋棉被、穿綢衣
C.放鞭炮、聽說書 D.抽卷煙、烤甘薯
4.(2007上海歷史)隋王朝國祚短促,但在制度建設上卻多有建樹,既有繼承發展,又有開拓創新。其中,由隋開創並為唐所繼承的制度有
A.府兵制、三省六部制 B.府兵制、科舉制
C三省六部制、科舉制 D.科舉制、均田制
5.(2007上海歷史)據《明史•外國傳》載:「崇禎時,歷法益疏舛,禮部尚書徐光啟請令其徒羅雅谷、湯若望等,以彼國新法相參較,開局纂修。」文中的「其」是指曾與徐光啟長期合作的
A.白晉 B.利瑪竇
C.南懷仁 D.巴多明
6.(2007上海歷史)右圖為「中國科普博覽——古代科技館網站」的首頁,頁面設置了十一項鏈接。如果再添加一個新的網頁鏈接,最合適的是
A.渾天儀 B.翻車
C.趙州橋 D.數學
7.(2007上海歷史)慈禧曾說:「我本來執定不同洋人破臉的,中間一段時期,因洋人欺負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動氣。雖是沒攔阻他們,始終總沒叫他們十分盡意的胡鬧。……我若由他們盡意的鬧,難道一個使館有攻不下來的道理?」慈禧所稱的「他們」是指
A.頑固派 B.洋務派
C.太平軍 D.義和團
8.(2007上海歷史)「新禮服興,翎頂補服滅;剪發興,辮子滅;愛國帽興,瓜皮帽滅;天足興,纖足滅;陽歷興,陰歷滅;鞠躬禮興,跪拜禮滅……」這首民謠反映了某個重大歷史事件引起的社會風貌的變化。這一事件是
A.戊戌變法 B. 洋務運動
C.辛亥革命 D.護法運動
9.(2007上海歷史)1915年底,梁啟超在《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中表示:「在現行國體之下,而思以言論鼓吹他種國體,則無論何時皆反對之。」該文要維護的「國體」是
A.開明君主制 B.君主制
C.君主立憲制 D.共和制
10.(2007上海歷史)針對黨內「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問,毛澤東撰寫《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等著述,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毛澤東所說的紅色政權,最先建立的是
A.中央革命根據地 B.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C.川陝革命根據地 D.川陝甘革命根據地
11.(2007上海歷史)有網友看了左側這幅政治漫畫後,表達了不同的看法,其中符合史實的是
A.英法設計,美國造橋
B.美國設計,英法造橋
C.國會設計,總統造橋
D.總統設計,國會造橋
12.(2007上海歷史)被歷史學家稱為法國無產階級在「19世紀的最後一次革命,19世紀法國革命史詩的頂點和終點」的是
A.巴黎公社革命 B.二月革命
C.里昂工人起義 D.六月起義
13.(2007上海歷史)1918年,德國歷史學家斯賓格勒在目睹當時的狀況後,出版了《西方的沒落》這本名著。就當時的歷史而言,這個「西方」是指
A. 美洲 B.歐洲
C.德國 D.英國
14.(2007上海歷史)艾森豪威爾總統曾回憶,他熬過三年戰爭歲月靠的是每晚睡四個小時,每天喝20杯咖啡,吸四包駱駝牌香煙,偶爾加一個三明治。那場戰爭是指
A.第一次世界大戰 B.獨立戰爭
C.第二次世界大戰 D.南北戰爭
15.(2007上海歷史)這張攝於1993年的照片震驚了世界,它向世人揭示了非洲依然存在的狀況。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第三世界一直在為改變這種狀況而努力,這種努力是
A.爭取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B.倡導和平共處的萬隆精神
C.實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
D.建立多極化的世界格局
二、簡釋與問答題(共15分)
16.(2007上海歷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總括一州縣之賦役,量地計丁,丁銀畢輸於官。……凡額辦、派辦、京庫歲需與存留、供億諸費,以及土貢方物,悉並為一條,皆計畝征銀,折辦於官……」
材料二:17世紀初年杭州府錢塘縣賦稅51900.5T;1826年保寧府賦稅15232.6894664丁。
問題:(7分)
(1)材料一所敘述的賦役制度是什麼? (1分)
(2)材料一所敘述的賦役制度推行後產生了什麼影響? (3分)
(3)材料一與材料二中兩個「丁」的含義不同。根據材料情境推測這兩個「丁」的含義分別是什麼?(3分)
17.(2007上海歷史)16世紀,英國思想家莫爾僅僅為人類描繪了一個未來的理想社會——「Utopia'』 (烏托邦),20世紀中期以來,科學技術正推動我們實現一個「E--topia'』 (E——托邦)。
問題: (8分)
(1) 「E-—托邦」有什麼技術特徵? (2分)
(2)它是怎樣建立起來的?(3分)
(3)試對「E——托邦」作一評價。 (3分)
(其餘試題見共同部分)
B組(適合使用「二期」課改教材的考生)
一、選擇題(共30分,每小題2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
1.(2007上海歷史)商鞅一人多姓。史書上說:秦封於商,故號商君。衛之諸庶孽公子也,人稱衛鞅,姓公孫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來源於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親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2.(2007上海歷史)在舉行公民集會的那天,所有的男性公民紛紛湧向一個公共場所,在那裡選舉與罷免公職人員,並決定是否判處某個公民的死刑。這樣的場所應是
A.羅馬的元老院 B.雅典的廣場
C.美國的國會山 D.英國的法院
3.(2007上海歷史)羅馬帝國瓦解了,但羅馬人卻把他們的文明留給了歐洲人。這一文明包括
A.楔形文字、《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B.拉丁字母、《漢穆拉比法典》
C.拉丁字母、《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D.楔形文字、《漢穆拉比法典》
4.(2007上海歷史)我國歷代王朝為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轄,先後推行了各種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按照時序排列,以下選項正確的是
①行省制 ②州郡縣制 ③郡縣制 ④道州縣制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①③
5.(2007上海歷史)羅馬城內有架「聖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贖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間,又突然退了下來,旁人問其原因,他說:「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贖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禮儀。」這個人是
A.馬丁•路德 B.克倫威爾
C.亨利八世 D.加爾文
6.(2007上海歷史)右側是18世紀一位法國貴族肖恩公爵「最重要的中國藏品」目錄,從中可以推測
A.當時的清政府鼓勵海外貿易
B.中國已陷入落後挨打的狀況
C.其收藏受到中國文化熱影響
D.其藏品都是從中國掠奪而來
7.(2007上海歷史)美國歷史學家寫道:「想像一下,哥倫比亞麥德林可卡因壟斷集團成功發動一起對美國的軍事襲擊,迫使其允許可卡因合法化,還須支付巨額戰爭賠款——這幅場景當然荒謬絕倫,但類似的事件在19世紀的中國確曾發生過。」「類似的事件」是指
A.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B.甲午戰爭
C.中法戰爭 D.鴉片戰爭
8.(2007上海歷史)上海公共租界內的市民因不滿市容管理的混亂,決定向公共租界的市政管理當局遞交意見書。他們應該把意見書遞交給
A.工部局 B.巡捕房
C.公董局 D.上海道台
9.(2007上海歷史)1862年,清政府遇上一樁棘手的案子:丹麥的商船被普魯士公使乘坐的軍艦扣留於大沽,丹麥商人只好請求總理衙門主持公道。如果你是總理衙門的官員,可據以斷案的是
A.《戰爭開始公約》 B.《非戰公約》
C.《戰爭與和平法》 D.《日內瓦公約》
10.(2007上海歷史)左圖反映了20世紀初出現的一種新的工業生產組織方式,它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這一生產組織方式的創始人是
A.亞當•斯密 B.泰勒
C.比爾•蓋茨 D.洛克菲勒

11.(2007上海歷史)20世紀初,人們把信天主教稱作「吃洋教」;30年代,租界市民被外國巡捕踢了一腳,自嘲為「吃了一記洋火腿」;抗戰時期的重慶有「前方吃緊、後方緊吃」的民諺;其他還有「吃閉門羹」、「吃香」、「吃葯」等等。這些與「吃」有關的大眾語匯本質上反映了
A.中國人向來注重字詞的精煉和語法的准確
B.「吃」在中國是一個非常流行和時髦的詞彙
C.中西飲食文化處於不斷的交融與沖突之中
D.「吃」對中國人的文化心理產生了深刻影響
12.(2007上海歷史)1948年7月,某國率先向世人宣布:它已經向國民提供了「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福利。這個國家是
A.英國 B.法國
C.美國 D.德國

13.(2007上海歷史)右側是一幅政治漫畫,畫中的法國人和德國人正在討論,最後達成的共識是
A.我們太小,實在無奈
B.他們相爭,我們得利
C.趕快聯合,求得生存
D.各奔東西,爭取自保

14.(2007上海歷史)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隨後,安理會687號決議授權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所有成員國,在1991年1月15之後,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促使伊拉克撤出科威特。從中可以看出聯合國的重要作用是
A.和平解決爭端 B.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
C.維持國際均勢 D.重建戰後國際新秩序
15.(2007上海歷史)常熟凌巷村「將集體土地按人口分口糧田,按勞力分責任田,分戶經營,農民可以長期使用,但不能買賣、出租等,經營所得『交足國家的,留夠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這一土地經營方式為
A.互助組 B.高級合作社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聯產承包
二、簡釋與問答題(共15分)
16.(2007上海歷史)閱讀案例,回答問題:
案例一:漢文帝的車駕至中渭橋時,突然從橋下竄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馬嚇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這人交給廷尉張釋之治罪。經審訊查明,此人在橋下躲避皇上車駕,誤以為車駕已過,急著回家,沒想到驚嚇了御馬。張釋之認為此人是偶然過失,只是違反了「清道令」,判以罰金後釋放。
案例二:漢武帝推行幣制,主管財政的官員顏異表示反對,武帝不悅。後來,有人在顏異面前批評朝政,顏異未加反駁,只是冷笑一聲。廷尉張湯彈劾道:身為九卿重臣,不公開表示意見,而是在肚子里誹謗皇帝,這叫「腹誹」,屬「大不敬」!顏異因此下獄,死在監獄里。
問題:(7分)
(1)從以上案例來看,漢朝廷尉的職責是什麼? (1分)
(2)張釋之和張湯對冒犯皇帝的行為判決輕重懸殊,排除其他因素,在立法指導思想上有什麼不同?(3分)
(3)案例一如果發生在唐朝,是否會維持原判?為什麼?(3分)
17.(2007上海歷史)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在雅爾塔舉行會議。會議公報宣稱:我們堅定不移的宗旨是消滅德意志軍國主義和納粹主義,保證德國從此永遠不能破壞世界和平。
問題:(8分)
(1)「軍國主義和納粹主義」的本質是什麼? (2分)
(2)能夠「消滅德意志軍國主義和納粹主義」的措施有哪些? (4分)
(3)你如何評價這些措施? (2分)
(其餘試題見共同部分)
共同部分
一、選擇題(共30分,每小題2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
18.(2007上海歷史)一項考古統計表明,我國新石器時代稻穀遺存120餘處,其中長江流域90餘處,黃河流域12處,另有閩、浙、台數處。炭化粟粒、粟殼遺存40餘處,分布於山東、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區。據此可以推斷
①我國已由採集進入種植的時代 ②我國的原始農業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間糧食品種已有交流 ④我國北方種植糧食早於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19.(2007上海歷史)當代歷史學家開始關注「憂憤」這一情感因素對於歷史發展進程的影響。如果你要選擇「憂憤之死」這一主題進行研究,合適的人物是
A.鄧世昌 B.林肯
C.拿破崙 D.屈原
20.(2007上海歷史)2007年2月,印度天竺那爛陀舉行了玄奘紀念堂落成典禮,中印兩國領導人應邀出席。印度舉行這一盛大慶典是因為
A.玄奘長期生活於天竺那爛陀 B.天竺那爛陀是佛教的誕生地
C.唐代高僧玄奘曾去該地取經 D.玄奘促進了中印文化的交流
21.(2007上海歷史)下列選項中符合《資治通鑒》的寫作年代、編纂體例和選材原則的是
A.漢武帝生平集中於單篇 B.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收人其中
C.唐太宗事跡按時間敘述 D.成吉思汗西征路線詳細記載
22.(2007上海歷史)為了穩定邊疆,完成國家統一,清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是
A.收復台灣 B.平定準噶爾貴族叛亂
C.平定三藩之亂 D.頒布《欽定西藏章程》
23.(2007上海歷史)右側是份售書廣告,其中有可能在洋務運動中成為暢銷書的是
A.①⑤
B.②④
C.③⑤
D.①③

24.(2007上海歷史)《馬關條約》中規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國製造一切貨物,其於內地運送稅、內地稅、鈔課、雜派……即照日本臣民運入中國之貨物一體辦理,自應享優例豁除。」從中可以看出導致中國近代以來民族工業舉步維艱的一個因素是
A.外資工業在中國的興起 B.民族工業沒有技術優勢
C.民族工業沒有資本優勢 D.外資工業享有免稅特權
25.(2007上海歷史)20世紀初期,中國曾「以俄為師」。這里的「俄」通常是指
①沙俄 ②蘇俄 ③蘇聯 ④獨聯體 ⑤俄羅斯
A.①② B.②⑤
C.②③ D.③④
26.(2007上海歷史)1940年12月30日,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個廣播電台——延安新華廣播電台第一次正式播音。當天可能播出的新聞是
A.百團大戰的最新戰況 B.法西斯德國無條件投降
C.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D. 日本偷襲美國的珍珠港
27.(2007上海歷史)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萬人冒雨集會,副市長興奮地宣告:「我國資本主義最集中的城市,開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了!這一偉大勝利是我們人民的勝利。」他如此激動是因為上海完成了
A.工商業改造 B.統購統銷
C.「一五」計劃 D.土地改革
28.(2007上海歷史)隨著歷史的變遷,許多概念的內涵發生了變化。例如「革命」,最早界定為改朝換代,近代以來則多指政治體制變革。下列選項對應上述概念內涵的是
A.湯武革命/「光榮革命」 B. 「光榮革命」/工業革命
C.湯武革命/「文化大革命」 D.工業革命/「文化大革命」
29.(2007上海歷史)「《網路全書》的讀者群並不是由資本家構成的,而是1789年中瓦解得最快的各個部門。他們來自於高等法院和大法官裁判所,來自波旁王朝的官僚機構、軍隊和教會。一種進步的意識形態竟然滲透了社會結構中最為陳舊和銹蝕的部分,這看起來似乎有些荒謬,但大革命正是從悖論中開始的。」這段話表明,作者認為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是
A.人民攻佔巴士底獄 B.特權階級的自我崩潰
C.資產階級要求革命 D.國王召開了三級會議
30.(2007上海歷史)1874年,日本人將「Science」翻譯成為「科學」,後於1915年引人中國。與這一概念傳播相關的事件是
A.洋務運動/明治維新 B.明治維新/新文化運動
C.洋務運動/戊戌變法 D.戊戌變法╱新文化運動
31.(2007上海歷史)列寧晚年在總結十月革命經驗時說:「毫無出路的處境十倍地增強了工農的力量,使我們能夠用與西歐其他一切國家不同的辦法來創造發展文明的根本條件。」這一「不同的辦法」是
A.進行全面的改革 B.實行新經濟政策
C.優先發展重工業 D.建立蘇維埃政權

32.(2007上海歷史)右圖為歐盟駐華使團設計的一張題為「祝歐盟生日快樂」的賀卡。這一設計的寓意是
A.今年正逢歐盟成立50周年大慶
B.招財進寶是民間祈福的一種習俗
C.用中國民俗表達對歐盟繁榮的期盼
D.歐盟的生日恰好是中國農歷金豬年

二、簡釋與問答題(共45分)
33.(2007上海歷史)歷史學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釋、歷史敘述和歷史評價。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孟子,名軻,鄒人,是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再傳弟子。他認為人生來就有仁、義、禮、智四端,即對他人苦難的同情,對不義之事的羞辱,辭讓的心情及辨別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發展為「仁政」,特別強調「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即主張民貴君輕;又說「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認為社會上一切不仁不義不正行為的根源在於君主。這種帶有民主色彩的見解,為後世儒家所不及,也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思想遺產。
問題:(6分)
(1)文中哪些屬於史料? (抄在答題紙上)(2分)
(2)文中哪些屬於史料解釋? (抄在答題紙上)(2分)
(3)文中哪些屬於歷史評價? (抄在答題紙上)(2分)
34.(2007上海歷史)美國的邊界經過兩百多年的擴展,形成了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廣闊版圖。在擴展有形邊疆的同時,美國還在全世界進行著政治、經濟等無形邊疆的擴展。對於美國這種有形與無形的擴展,歷史學家常常會追問:美國的「邊疆」到底在哪裡?
問題:(12分)
(1)美國是如何擴展其「邊疆」的? (9分)
(2)這種擴展的影響是什麼? (3分)
35.(2007上海歷史)觀察下列圖表,回答問題。

問題:(8分)
(1)英、德、日、中四國人均GDP呈現何種趨勢? (2分)
(2)自1700年至1913年英、德、日三國人均GDP變化的主要原因
是什麼? (3分)
(3)與1913年相比,1950年德國和日本的人均GDP為何增加不多? (1分)
(4)近代以來中國的人均GDP持續落後於英、德、日三國,原因是什麼? (2分)
36.(2007上海歷史)閱讀下列反映英國工業革命時期工人階級狀況的材料,回答問題。
第一條: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時間不能少於十二小時。
第二條:每天早晨機器開動十分鍾後,工廠大門即行關閉,任何織工均不得入廠。
第三條:在其他時間內,織工在機器運轉時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織機數目每台每小時罰款三便士;織工未經監工允許擅自離開車間者也罰款三便士。
第九條: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輪子、窗戶等如有損壞,由織工賠償。
第十一條:任何在廠里的工人一經發現和別人談話、吹口哨、唱歌或縫補衣服者,罰款六便士……
問題:你認為當時工人階級的狀況如何? (9分)
37.(2007上海歷史)最近,國外一位學者提出了
「21世紀始於中國的1978年」的觀點,某中學歷史學習小組借用這句話設計了右側這張主題演講的圖片。
問題:(10分)
(1)1978年中國發生了什麼重大事件?(1分)
(2)為什麼中國的1978年會被視為21世紀開始的標志?(6分)
(3)你如何評價圖片所體現的主題?(3分)

三、材料分析論證題(共30分)
38. (2007上海歷史)
「1860年代的誕生」
從中外歷史的進程來看,19世紀60年代具有重要的地位。那是一個風起雲涌的時代,「資本主義」、「工人階級」、「工程師」、「民族」、「自強」等詞彙的出現和頻繁使用就是最好的證明。
面對那個時代,每個人都在思考,其中一位政治家這樣寫道:
如果你們走在時代觀念之前,這些觀念就會緊隨並支持你們
如果你們走在時代觀念之後,它們便會拉著你們向前
如果你們逆著時代觀念而行,它們就將推翻你們
試以「1860年代的誕生」為題,撰寫一篇歷史小論文。
要求:
1.在撰寫小論文之前,先簡略敘述19世紀60年代所發生的重要史實。(6分)
2.以「1860年代的誕生」為題,撰寫一篇歷史小論文。可選擇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不同角度,也可圍繞某一中心、某一事件等展開論述。(24分)
注意:
1.論文須圍繞主題展開
2.論點應由材料支持
3.論述要層次分明
4.敘述要清晰連貫
5.文字要通順流暢

『貳』 求2018年上海市初中學生學業考試歷史試卷(只要閉卷部分)

答: 2018年上海市初中學生學業考試歷史試卷,網路搜索一下
祝心想事成
開心快樂。

『叄』 初三歷史試卷哪套好

初三歷史就開卷了,只要上課認真聽課,認真記筆記就行了.
中考歷史70分,而且很簡單,不用擔心.

『肆』 2013年上海市初中學生學業考試歷史試卷

2013年上海市初中學生學業考試

歷史試卷答案要點和評分說明



閉卷部分(共40分)

一(共10分)

1
.依次為:
C A E B D
(每空1分)

2.(1)× (2)√ (3)√ (4)√ (5)√(每小題1分)

二(共13分)
1.DA B C(1分)
(順序不能顛倒)

2.自北向南依次為:
C A B D
(每框1分)

3.(1)否(1分)
該照片只能說明圓明園被焚毀;該照片攝制年代不詳;該照片中
沒有出現英法聯軍(任答一條即可,1分)
(2)是(1分)
材料二、三都是參與劫掠、焚毀圓明園的軍官的回憶;作為侵略
者自陳暴行當是可信的(任答一條即可,1分)
(3)中方(1分)
作為受害者的控訴是有力的證據(1分)
第三方(1分)
作為第三方親歷者的記述是有說服力的(1分)

三(共9分)
1.B(1分) 2. A(1分) 3. D(1分)
4.蒸汽(1分)
電氣(1分)
5.DNA
雙螺旋結構被發現(寫基因工程也可,1分)

美(1分)

6
.黃色炸葯(寫安全烈性炸葯、炸葯、達那馬特均可,1分)

原子彈(1分)

四(共8分)
1.B(2分) 2.C(2分) 3.B(2分) 4.答「有」(1分)
丘吉爾在二戰時期對蘇聯的態度是同情支持;在冷戰前夕的態
度是憎恨仇視(1分)
或答「無」(1分)
丘吉爾一貫反對蘇聯(1分)



能從表象和實質兩方面分析,
既看到丘吉爾的態度變化,
又能指出其一貫的反共立
場,可加
2
分,即得
4
分。

本大題最高得分不超過
8
分。

學業考試(
2013
)歷史試卷

答案


2
頁共
2




開卷部分(共
60
分)

一(共
10
分)

1

C

2
分)
2


1

D

2

C
(每小題
2
分)

3
.否(
1
分)

無法證明這些金幣是當時傳入;無法證明這些金幣由拜占庭人直接帶
入(任答一條即可,
1
分)

4

B

2
分)

二(共
12
分)

1

C

2
分)
2

A

2
分)

3


1
)√


2
)√(
3
)√


4
)×


5
)×(每小題
1
分)

4
.任答三條即可,每條
1


詩:李白《哭晁卿衡》
;白居易《琵琶行》„„

畫:
《西藏大昭寺文成公主入藏壁畫》

《步輦圖》

《禮賓圖》

《打馬球壁畫》„„

三(共
12
分)

1

1945

2
分)

2
.重返聯合國徹底打破了中國長期被孤立、被封鎖的局面;中國重返聯合國後可以在
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大的積極作用;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
(任答兩條即可,每條
2
分)

3
.美國阻撓中國重返聯合國,說明中美之間矛盾依然存在,但基辛格為尼克松訪華作
准備,預示著兩國關系開始出現轉機。

2
分)

4

表明中國重返聯合國是在毛主席英明領導下取得的;
肯定中國重返聯合國主要得力
於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的支持和幫助;預示中國重返聯合國後,將壯大亞非拉國家的力量。
(任答兩條即可,每條
2
分)

四(共
26
分)

1

A

2
分)
2

D

2
分)
3

A

2
分)

4
.盧梭倡導「天賦人權」

「主權在民」思想,反對專制束縛和宗教迷信。他的思想猶
如一把火炬,啟迪民智,照亮了法國未來前進的方向,引領人們追求自由、民主、人權的
理想。

4
分)

5
.本小題評分可從下列四個方面考慮,但切忌將這些方面割裂開來作評判。



列舉:列出符合題意的人物給
2
分。



理由:從貢獻及影響兩方面加以說明。
「貢獻」

「影響」各
5
分,共
10
分。



邏輯及表達:邏輯合理,文字通順,條理清晰,共
4
分。



特色: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不簡單抄錄教科書等,可加
2
分。

本小題最高得分不超過
16
分。

『伍』 七年級初中歷史期中試卷

1.火的使用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最早知道人工取火的是( )。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半坡人
2.下面這些對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確的是( )。
A.一個北京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頭野獸
B.大家很高興,馬上鑽木取火燒烤捕到的野獸
C.並將吃剩下的野獸肉放入陶罐內,待明天食用
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著一堆大火以驅趕野獸和照明
3.隨著適應、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類學會了種植莊稼,開始了原始農耕生活。其中以水稻為主要種植作物的是( )。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半坡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 D.山頂洞人
4.下列現象出現的先後順序是( )。
①使用骨針縫衣 ②使用天然火 ③種植水稻 ④製造色彩艷麗的彩陶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5.我們說自己是「炎黃子孫」,是因為( )。
A.中國人善於想像 B.中華民族的團結友愛傳統
C.中華民族的銳意進取精神 D.華夏族是由黃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6.領導人們治理洪水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是( )。
A.炎帝 B.黃帝 C.舜 D.禹
7.夏朝建立於約公元前2070年,這一年屬於( )。
A.21世紀70年代 B.公元前21世紀70年代
C.公元前20世紀70年代 D.20世紀70年代
8.長篇小說《封神演義》中的故事傳說大約發生在( )。
A.黃帝時 B.夏朝時 C.商末周初 D.春秋戰國
9.河南殷墟遺址被列為2006年第三十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我國的審議項目。你認為殷墟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最主要是因為它向人們展現了哪個王朝的社會風貌(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
10.《荀子》中「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是對哪個朝代的什麼制度的描述( )。
A.堯舜時禪讓制 B.夏朝的世襲制 C.西周的分封制 D.商朝的盤庚遷都
11.西周實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
A.鏟除商的殘余勢力 B.保衛鎬京
C.發展社會經濟 D.鞏固統治
12.《論語》雲:「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這則材料反映了什麼歷史事實( )。
A.晉文公稱霸 B.齊桓公稱霸 C.勾踐稱霸 D.楚莊王稱霸
13.戰國初期,分晉的三家是( )。
A.齊、楚、燕 B.韓、趙、魏 C.趙、魏、秦 D.燕、韓、趙
14.商鞅變法實行後的秦國,一個農民如果想獲得爵位,最好的辦法是( )。
A.多生產糧食布帛 B.去經商發財而得到政府的獎賞
C.去當兵在戰場上殺敵立功 D.大力開墾荒地而得到政府的獎賞
15.在戰國後期的秦國,一個農民如果想免除勞役和免受懲罰,最好的辦法應該是( )。
A.當兵立軍功 B.不隱瞞犯法行為
C.合法經商致富 D.大量生產糧食和布帛
16.商鞅變法措施中,對當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響的是( )。
A.允許土地私有 B.重農抑商 C.實行「連坐法」 D.推行縣制
17.今天漢字的淵源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大篆 D.小篆
18.觀察下圖,你認為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是( )。

A B C D
19.下列哪一項是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主要原因( )。
A.私學的興盛 B.諸侯國的兼並戰爭
C社會的急劇變革 D.士人的解放
20.下列關於孔子思想主張的描述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仁」就是要愛人,理解體貼別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B.「禮」就是要求人們能夠約束自己,加強個人修養
C.主張以「德」教化人民,反對嚴酷的刑罰
D.主張實行「法治」,制定嚴酷的刑罰鎮壓人民的反抗
21.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學說或來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 )。
A.韓非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22.成都平原被稱為「天府之國」得益於水利工程( )。
A.治理黃河 B.興修靈渠 C.大禹治水 D.都江堰
23.最能代表兩千多年前我國的音樂文化已達到很高水平的是( )。
A.編鍾 B.銅鍾 C.古箏 D.笛子
24.某一法令於公元前15年2月1日頒布並開始執行,到公元30年1月31日廢止,這一制度一共實施了多少年?( )
A、43年 B.44年 C.45年 D.46年
25.下列事物出現的先後順序是( )。
①青銅器 ②陶器 ③石器 ④鐵器
A.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②①④③

二、連線搭配(每個一分,共10分)
26、 儒家 無為而治 27.問鼎中原 春秋首霸
法家 兼愛非攻 卧薪嘗膽 晉楚爭霸
道家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尊王攘夷 春秋戰國
墨家 用「刑罰」統治 百家爭鳴 孔子
兵家 以禮治國 因材施教 吳越爭霸

三、材料閱讀
28、閱讀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遺跡十分集中。灰燼堆積很厚,最厚處有6米。」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
(1)在材料一所述的險惡環境下,北京人只能過什麼樣的生活?(2分)

(2)材料二證明了什麼?它所證明的史實有什麼意義?(4分)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會生活的一個什麼重大變化?從什麼時代開始出現這種現象?(4分)

29.通大川,決壅塞,鑿龍門……疏三江五湖,注之東海,以利黔首。
——《呂氏春秋》
(1)文中所提到的事跡是何人所做?(2分)

(2)他所採取的方法是什麼?(2分)

(3)他最典型的故事是什麼?(2分)

(4)除了治水,大禹還有哪些重要事跡。(2分)

30、閱讀下列材料:10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
——《論語》
請回答:(10分)
(1)桓公在春秋時期最先稱霸,請問他是哪一國的國君?(2分)

(2)桓公為什麼能「霸諸侯,一匡天下」?(6分)

(3)什麼事件表明了桓公成為中原霸主?(2分)

31.閱讀下列材料:(12分)
公孫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各當時
而立法,因事而制禮。禮、法以時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湯、
武之王也 ,不循而興。殷、夏之滅也 ,不易禮而亡。
――《商君書•更法》
(1)文中的公孫鞅指的是誰?(1分)他在材料中闡述的主要觀點是什麼?(1分)他舉了哪些事例來說明自己的觀點?(1分)

(2)公孫鞅在誰的支持下進行了變法?(1分)他變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5分)

(3)他的變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3分)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D A A D D B C B C D B B
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D D A A C D A D A B C

二、連線搭配(每個一分,共10分)
26. 儒家 無為而治 27. 問鼎中原 春秋首霸
法家 兼愛非攻 卧薪嘗膽 晉楚爭霸
道家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尊王攘夷 春秋戰國
墨家 用「刑罰」統治 百家爭鳴 孔子
兵家 以禮治國 因材施教 吳越爭霸

三、材料閱讀
28.(1)群居生活。 (2分)
(2)北京人已知道用火,用火可以燒烤食物、照明、禦寒、驅趕野獸。火的使用,提高了人類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促進了體質的發展和腦的進化。 (4分)
(3)從使用自然到人工取火。 山頂洞人。(4分)
29.(1)大禹 (2分)
(2)築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結合的方法。(2分)
(3)三過家門而不入。(2分)
(4)大禹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朝,在塗山接受其它部落的朝貢,劃九州,築九鼎。(2分)

30.(1)齊國。(2分)
(2)任用管仲為相。(2分)發展經濟,改革內政。(2分)提出「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2分)
(3)葵丘會盟。(2分)

31.(1)商鞅。(1分)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主張變法)。(1分)
湯、武之王也,不循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1分)
(2)秦孝公;(1分)
措施:改革土地制度;重農抑商;獎勵軍功;遷都咸陽,推行縣制;嚴明法令。(5分)
(3)影響:是戰國時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會改革。通過改革,使秦國廢除了舊制度,建立了新制度,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秦軍的戰鬥力大大提高;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3分)

文章來

蓮山課件 原文地址:http://www.5ykj.com/shti/cuyi/94502.htm

『陸』 2012年上海市初中學生學業考試 歷史試卷

一、選擇題:
1D 2C 3B 4B 5C 6B 7A 8C 9A 10D 11D 12A 13A 14C 15C 16B
17D 18D 19B 20B 21B 22D 23D 24A 25C
二、材料題:
26、(1)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求。
(2)黨的八大為社會主義建設開了個好頭,為將來的社會主義建設指明了方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黨的歷史上偉大的轉折點,從此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3)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路線
27、 (1)「大救星」是毛澤東。(2分)
(2)「老人」是鄧小平。(2分)
(3)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並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4分)
鄧小平領導中國人民在總結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找到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4分)
他們是我黨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領導人。(3分)
四、 問答題:
28、土地改革,解放了生產力,為農業生產的發展開辟了道路;農業合作化,進一步調動了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提高了農業生產力;人民公社化,挫傷了生產者的積極性;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的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29、思路一:針對「過時論」,結合我國文化教育和科學技術與世界發展的差距,進行反駁。
思路二:從「歷史使命感」角度出發,談中學生做為祖國明天的棟梁所肩負的責任,引發努力學習的動力。
思路三:從義勇軍進行曲的「歷史背景」角度談此歌在昨天和今天的意義。
總之,符合題意、言之有理,且積極向上的觀點均可給分。表達特別好的可以適當加分,但本小題總分不得超過12分。

『柒』 2009年上海市初中學生學業考試歷史試卷

2009年上海市初中學生學業考試
歷史試卷答案要點和評分說明
注意:下列屬於解釋性的回答,大意正確,均可酌情給分。
Ⅰ.閉卷部分(共40分)
一、(每空2分,共10分)
1.B 2.D 3.B 4.C 5.B
二、(每空2分,共12分)
1.A 2.獨立宣言 內燃機 3.C 4.哥倫布 5.浦東
三、(每空2分,共18分)
1.張騫 D A (如出發地填A,則最遠到達應填D)
2.佛 C 3.活字印刷術 指南針 4.C 漢代無「交子」
Ⅱ.開卷部分(共60分)
一、(每空2分,共16分)
1.(1)① A ② B (2)C
2.(1)特務(或廠衛) (2)軍機處
3.(1)江南製造局 (2)提倡國貨、移風易俗、民主(和)科學、以俄為師等
二、(每題2分,共10分)
1. A 2. B 3. C 4. B 5. C
三、(每空2分,共14分)
1.日本 中國人民的抗戰打擊和牽制了日軍(或日軍陷入太平洋戰爭的泥潭)
2.德國(如答義大利或法西斯國家也可)
英國、蘇聯、美國(任答2個即可,每個1分,共2分)
3.末日來臨(或腹背受敵、四面楚歌、難逃厄運、指日可待等) 理由略。
4.B
四、(共20分)
1.D(2分)
2.經濟大危機(2分) 羅斯福新政(2分)
3. C(2分)
4.本小題評分可從下列五個方面考慮(12分)
(1)舉例:每列出一個事件給1分,共3分。
(2)理由:每寫對一項給1分,共3分。
(3)標准:能從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多個視角提出選擇歷史事件的標准,每列出一個視角給1分,共3分。或即使是從一個或兩個視角提出選擇標准,只要言之成理,也可得3分。
(4)文字表述流暢,條理清晰,共3分。
(5)在滿足上述四項的基礎上,不簡單抄錄教科書,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可加2分,但本小題最高得分不超過12分。

『捌』 歷史試卷問題,答題的請按照初中2年級的歷史文化水平來回答。。謝了

第一問是:1895年至1901年,甲午戰爭失敗到《辛丑條約》簽訂。《馬關條約》後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八國聯軍侵華並打敗中國,強迫中國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1931年九一八事變至1945年日本投降。九一八事變開始日本帝國主義就妄圖滅亡中國,中國人民經過局部抗戰和八年的全面抗戰,終於打敗日本帝國主義。
第二問:原因是中國近代積貧積弱國力不斷衰落,落後便會挨打。
第三問:啟示就是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復興的脊樑和靈魂。(展開說太多,初中生寫這個就行)
教學主流和正確的觀點)

熱點內容
莘縣教師考試 發布:2025-07-08 17:50:59 瀏覽:944
赤峰教師資格證報名 發布:2025-07-08 17:50:19 瀏覽:969
老師在講課擴句 發布:2025-07-08 17:30:09 瀏覽:125
辦公傢具有哪些 發布:2025-07-08 17:23:21 瀏覽:765
教師節彩鉛 發布:2025-07-08 16:20:39 瀏覽:975
老師的始祖 發布:2025-07-08 16:07:30 瀏覽:585
幼兒園老師安全責任書 發布:2025-07-08 15:51:12 瀏覽:85
班主任推薦語 發布:2025-07-08 15:40:04 瀏覽:547
舞蹈老師小蕊 發布:2025-07-08 15:33:13 瀏覽:470
護膚老師菲菲 發布:2025-07-08 15:21:12 瀏覽: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