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期末
1. 初二上生物期末復習資料
生物中考復習提綱
七年級上冊
第1單元 探索生命的奧秘
第1章 周圍的生物世界
一、我們周圍的生物
⒈有生命的物體叫做生物。
⒉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二、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生態因素 非生物因素:陽光、空氣、水、土壤、溫度等;
(直接影響生物) 生物因素:影像某種生物生活的同種或其他種類的生物。
第2章 探索生命
一、探索生命的器具
⒈放大倍數越大,物象體積越大,細胞數目越少。
反光鏡 凹面鏡:光線弱時用
平面鏡:光線強時用
⒉使用:取出→安放鏡頭→對光(白亮的視野)→放置→調焦(先用粗准焦螺旋下降,注視物鏡與標本間距離;後用粗准焦螺旋上升,注視目鏡;最後調細准焦螺旋。)→觀察
⒊製作臨時玻片標本:→滴(植物:清水;人:生理鹽水)→取(薄而透明)→浸→展→蓋→染(後吸)→看
二、探索生命的方法
⒈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實驗、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⒉所有的實驗都有變數,在對照實驗中,除了實驗變數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第2單元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第3章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植物和動物細胞結構和功能
⒈相同點:細胞膜(控制細胞物質進出)、細胞質、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傳遞遺傳信息)、線粒體(呼吸作用場所)
⒉不同點:細胞壁、液泡、葉綠體(光合作用場所)
第4章 生物體的組成
一、細胞的分裂和分化
⒈生物體通過細胞的不斷分裂和體積增大而由小長大。
⒉動物、植物組織
動物組織:上皮組織(保護、吸收)、肌肉組織(運動)、結締組織(營養、連接、支持和保護)、神經組織(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傳導興奮)
植物組織:保護組織、輸導組織、分生組織、基本組織
二、多細胞生物體的組成
植物體的細胞層次:細胞→組織→器官→個體
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
第3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5章 綠色植物的一生
一、植物種子的萌發
⒈ 種皮(保護)
種子結構 子葉(貯存營養)
胚 胚芽—→莖和葉
胚軸—→連接根和莖的部分
胚根—→根
⒉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
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種子萌發的外接條件:足夠的水、充足的空氣和適宜的溫度。
⒊種子萌發條件實際應用
⑴將大米播到地里,長不出幼苗的原因是胚已被破壞。
⑵浸沒在水中的小麥種子不萌發,原因是缺乏空氣。
二、植物根的生長
⒈根尖的結構
成熟區—→吸收水、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根 伸長區—→使根尖伸長
尖 分生區—→分裂產生新細胞
根冠——→保護
⒉根的生長一方面是由於分生區細胞的分裂,增加細胞的數量;另一方面是由於伸長區細胞的伸長,增大了細胞體積。
一、 植物的開花和結果
⒈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因為它們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關。
⒉花生「麻屋子(果皮)」、「紅帳子(種皮)」、「白胖子(胚)」。
⒊果實:小麥子粒、玉米子粒、葵花籽;
種子:豆類、西瓜子、杏仁、芝麻。
第6章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機物和氧氣
場所 葉綠體 線粒體
條件 光 活細胞
產物 有機物(主要是澱粉)和氧氣 二氧化碳和水
物質轉化 二氧化碳和水—→有機物和氧氣 有機物—→二氧化碳和水
能量轉化 固定光能轉變成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 釋放能量
反應式 光
二氧化碳+水——→有機物+氧氣
葉綠體 活細胞
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釋放能量
二、 實驗探究
⒈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
實驗步驟:①暗處理(將葉片內原有澱粉運走或耗盡)
②部分遮光(實驗變數:光)
③照光
④取下紙片
⑤酒精脫色(去除葉綠素)
⑥滴加碘液
實驗現象:遮光部分不變藍呈灰白;未遮光部分變藍
實驗原理:澱粉遇碘液變藍
實驗結論: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
⒉植物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
實驗要點:用黑色塑料袋裝蔬菜是防止新鮮蔬菜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實驗原理:二氧化碳能夠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應用
⒈植物光合作用影響因素:光照、溫度、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
增加二氧化碳濃度的方法:增加有機肥,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產生二氧化碳等。
⒉植物呼吸作用影響因素:溫度、氧氣和植物細胞的含水量;
減弱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消耗的方法:降低溫度、減少氧氣和植物細胞的含水量。
七年級下冊
第4單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8章 人的生殖和發育
人的生長發育和青春期
⒈女生性發育比男生早兩年。
⒉青春期的發育特點
生殖器官的生長發育
青春期 性發育 第二性徵的發育
發育 形態功能發育:身高和體重迅速增加等
第9章 人的食物來自環境
一、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
⒈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水和無機鹽。
⒉既是人體的組成物質,又是人體內的供能物質是蛋白質、糖類、脂肪。
⒊人體維生素和無機鹽的缺乏症
種類 缺乏症 種類 缺乏症
維生素A 夜盲症 鈣 佝僂病、骨質疏鬆症
維生素B 腳氣病 鐵 貧血症
維生素C 壞血病 碘 地方性甲狀腺腫
維生素D 佝僂病、骨質疏鬆症
二、人體的消化與吸收
⒈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
口腔
咽——既是食物通道,又是空氣通道
食道
消化道 胃——最膨大的氣管
消 小腸——最長的器官
化 大腸
系 肛門
統 唾液腺
胃腺——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
消化腺 腸腺
胰腺
肝臟——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膽汁(將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無消化作用)
⒉食物的消化
⑴消化酶:有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類有機物。
⑵食物在消化道內的消化
唾液澱粉酶 酶
澱粉(從口腔開始)————→麥芽糖—→葡萄糖
酶
蛋白質(從胃開始)—→氨基酸
膽汁 酶
脂肪(在小腸內進行)——→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⒊小腸結構與吸收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小腸是消化道中最長的一段;小腸內表面有皺襞和絨毛,許多小腸絨毛密布在皺襞上,增大了小腸的內表面積;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絨毛壁、毛細血管壁和毛細淋巴管壁都很薄,都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
三、膳食指南與食品安全
⒈青少年飲食:足夠量的糖類(維持生命活動)、適量的蛋白質(生長發育)、
一定量的無機鹽、維生素和纖維素。
⒉早中晚三餐熱能:30%、40%、30%。
第10章 人體內的物質運輸和能量供給
一、 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⒈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成分——水等
血漿 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等
血液 紅細胞:數目最多,雙凹圓餅狀;內有含鐵蛋白質的血紅蛋白
(結締組織) 血細胞 白細胞:體型最大,數目最少,有細胞核,吞噬病菌
血小板:體型最小,止血,加速血液凝固
⒉解讀血常規化驗單
血小板 偏少 異常出血
紅細胞 偏少 貧血
血紅蛋白 偏少 缺鐵性貧血
白細胞 偏多 有炎症
二、 心臟的結構
左心房——肺靜脈 左心室——主動脈
右心房——上下腔靜脈 右心室——肺靜脈
(左心室的心壁最厚)
三、 呼吸系統的組成
呼吸道:鼻腔、咽、候、氣管、支氣管
肺(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氣體交換的場所)
四、 人體體溫
一定限度內的發熱是身體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禦反應。體溫過高或長期發熱,人體的生理功能就會紊亂,甚至會危及生命。
第11章 人體內的廢物排入環境
一、 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
泌 腎(主要的)——形成尿液
尿 輸尿管——輸送尿液
系 膀胱——暫時貯存尿液
統 尿道——排出尿液
二、尿液的形成
⒈ 濾過作用 重吸收作用
血液———→原液(原尿)————→尿液
腎小球 腎小囊 腎小管
⒉尿檢分析
正常尿液中不含:血細胞(血尿) 腎小球病變
蛋白質
葡萄糖——糖尿病
第12章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一、 激素調節
⒈人體主要內分泌腺:垂體、甲狀腺、胸腺、腎上腺、胰島和性腺。
激素名稱 分泌不足症狀 分泌過多症狀
甲狀腺激素 呆小症、地方性甲狀腺腫 甲亢
胰島素 糖尿病 低血糖
生長激素(垂體分泌) 侏儒症 巨人症
⒉
二、神經調節
⒈ 周圍神經系統 腦
神經系統 脊髓
中樞神經系統
⒉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
⒊人類特有的條件反射:能對抽象的語言、文字等信息發生反應。
八年級上冊
第5單元 生物的生殖、發育與遺傳
第14章 生物的生殖與發育
一、 生物的無性生殖
⒈無性生殖是一類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生物常見的無性生殖:出芽(芽體)生殖、營養生殖、分裂生殖和孢子生殖等。
⒉營養生殖
⑴植物依靠營養器官根、莖、葉進行的無性生殖,又叫做營養生殖。
營養生殖(嫁接)的優點:能夠保持植物親本的優良性狀,加快植物生殖的速度。
⑵嫁接: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體叫做砧木。
嫁接時,必須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
⑶扦插:馬鈴薯、葡萄、月季、秋海棠等。
嫁接 芽接:有桃、山楂、蘋果等;
枝接:柑、橘等。
壓條:夾竹桃、桂花等。
⒊植物組織培養
植物組織培養是將植物的器官、組織或細胞等,在無菌的條件下,培養在含有多種營養物質和植物激素的培養基上,使它逐漸發育成完整的植物體的技術。
植物組織培養的優點:能在短時間內生產出大批植物,並防止植物病毒的侵害。
二、 植物的有性生殖
⒈植物的有性生殖一般是指由親代產生生殖細胞,通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成為受精卵,進而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植物有性生殖的優點:能綜合雙親的優良性狀,提高後代的生活力。
⒉植物的傳粉
自花傳粉:同一朵花的雄蕊花葯中的花粉傳給雌蕊,如,水稻等;
異花傳粉:一朵花的雄蕊花葯中的花粉傳給另一朵花的雌蕊。
⒊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開花→傳粉→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⒋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受精
胚珠 卵細胞—→受精卵—→胚 種子
子房 珠被—→種皮 果實
子房壁———————————→果皮
果實種子的多少與每個子房中的胚珠的多少有關。
三、 昆蟲的生殖與發育
⒈家蠶的生殖與發育
⑴家蠶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要經過四次蛻皮和四眠;
要經過四個時期:受精卵→幼蟲→蛹→成蟲。
⑵完全變態發育:幼蟲和成蟲時期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有明顯的差異。如蚊、蠅、蜜蜂等。
⒉蝗蟲的生殖與發育
⑴蝗蟲的幼蟲經過五次蛻皮;要經歷三個發育時期:受精卵→幼蟲→成蟲。
⑵不完全變態發育:幼蟲和成蟲的形態結構非常相似,生活習性也幾乎一致。如蟋蟀、蟑螂、螻蛄等。
⑶滅蝗蟲、菜粉蝶等昆蟲的最佳時期是幼蟲時期。
⒊昆蟲的生殖和發育特點:有性生殖、體內受精,變態發育。
四、 兩棲類的生殖與發育
⒈兩棲類的生殖和發育特點:有性生殖、體外受精,變態發育。
⒉蛙的發育過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蝌蚪這一發育時期相當於昆蟲的幼蟲期。
⒊蝌蚪的呼吸:外鰓→內鰓→肺;先後肢後前肢。
⒋兩棲類的生殖、發育過程不能完全擺脫水的束縛,因而它們的生活范圍受到一定的限制。
五、 鳥類的生殖與發育
⒈鳥類的生殖發育特點:有性生殖、體內受精,先體內發育後體外發育;多數具有築巢、求偶、交配、產卵等行為,提高了後代的成活率。
⒉鳥類的發育過程:受精卵→胚胎→雛鳥。
⒊早成鳥:雞、鴨、鵝、大雁等;
晚成鳥:家鴿、燕子、麻雀等。
第15章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一、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⒈細胞核是遺傳信息的中心
⑴遺傳和變異是生命的基本特徵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現象。
⑵遺傳:生物親代與子代之間、子代個體之間相似的現象,也可說是生物性狀由親代傳給子代的現象。
⑶細胞核是遺傳信息的中心和信息庫。
⒉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
⑴染色體
每一種生物的體細胞內,染色體數目一定,一般成對出現。
染色體數目的恆定對生物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非常重要。人的體細胞中多了或少了一條染色體,可能導致嚴重的遺傳病。例如,當一個嬰兒的體細胞中的第13對染色體多了一條,即有47條染色體就會導致先天性裂唇。 DNA
染色體主要是有蛋白質和DNA組成的,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⑵DNA與基因
DNA分子是雙螺旋結構的,上面具有特定遺傳效應的片段叫做基因。
二、 人的形狀和遺傳 染色體 ⒈遺傳性狀:可以遺傳的生物體的形態特徵和生理特徵。
相對性狀:一種生物的統一形狀的不同表現類型。
⒉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是最基本的遺傳信息單位。
顯性基因是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隱性基因是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隱性基因在顯性基因存在時所決定的性狀表現不出來。
三、 人的性別決定
⒈性染色體和常染色體
人的體細胞中共有23對染色體,,其中常染色體22對,性染色體1對。
女性 男性
體細胞 22對+XX或44條+XX 22對+XY或44條+XY
生殖細胞 22條+X 22條+X或22條+Y
⒉性別決定的方式
性別決定和受精卵攜帶的性染色體有關;對人類來說,子代的性別主要決定於精子。
魚類、兩棲類和所有的哺乳類動物的性別決定方式和人基本一樣;但鳥類與人的性別決定方式不一樣。
四、 遺傳病和優生優育
⒈遺傳病:由遺傳物質發生改變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常見的遺傳病有白化病、血友病、色盲、先天性愚型、先天性聾啞等。
⒉優生優育包括禁止近親結婚、提倡遺傳咨詢和產前診斷等。遺傳咨詢的目的是避免遺傳病患兒的出生。
五、 生物的變異
⒈變異:生物體親代與子代以及子代個體之間的差異。
⒉變異對生物的生存和發展的意義
可遺傳變異是由遺傳物質發生變化而引起的,單純由環境引起的變異是不可遺傳變異。
生物的變異有利於生物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第6單元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第16章 動物的運動
一、 動物運動方式的多樣性
⒈動物和植物的主要區別之一是動物能夠通過運動,主動地、有目的地迅速改變其空間位置。陸生動物中的鳥類和昆蟲能夠飛行和滑翔。
⒉動物通過運動主動地適應環境,提高了生存能力。生物通過運動還能迅速遷移到更為適宜的棲息地和生殖場所,從而有利於自身的生存和繁殖。
二、 動物運動的能量來源
⒈動物的運動器官或結構
草履蟲依靠纖毛的擺動在水中運動,變形蟲依靠偽足運動。
螞蟻等昆蟲的足分節,依靠足部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使分節的足產生運動。運動時,一般是以一側的前足、後足和另一側的中足為一組,進行交替運動。
⒉脊椎動物的運動系統
脊椎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骨連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組成。其中,骨和骨連接構成骨骼,因而也可說成「脊椎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骼和骨骼肌組成。」
骨骼(骨和骨連接)是動物形體的基礎,為肌肉提供了附著點。
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
人和脊椎動物的肌肉收縮和舒張都是在神經系統的調節下完成的。
⒊動物運動的能量來源
消化吸收 呼吸作用 釋放能量
食物———→細胞———→ATP———→肌肉
第17章 動物的行為
一、 動物行為的主要類型
覓食行為:如蜘蛛織網等;
防禦行為:對維持個體生存和種族繁衍十分重要;
生殖行為:能夠是動物的子代數量增加,有利於種群的繁衍;
社群行為:指同種生物個體之間除生殖以外的各種聯系的行為;
其他行為:某些鳥類的遷徙行為,某些魚類周期性、定向性的洄遊行為等。
二、 動物行為的生理基礎
⒈先天性行為: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遺傳物質所控制的行為,也稱為本能行為。
⒉後天性行為:不是生來就有的,是動物在成長過程中,通過積累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
後天性行為主要與神經系統中的大腦皮層有關,大腦皮層越發達,學習能力就越強。
⒊動物行為的生理基礎
動物的行為的產生是動物對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應。
動物的行為主要受神經系統(神經)和內分泌系統(激素)的調控。
動物越高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越強,適應各種生活環境的能力也越強。
第7單元 健康的生活
第18章 疾病與免疫
一、 傳染病
⒈常見的傳染病
傳染病:指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夠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
傳染病的特徵: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
病原體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
傳染病類型 病原體 常見的傳染病
呼吸道傳染病 細菌 肺結核、腮腺炎、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
消化道傳染病 寄生蟲 甲型肝炎、細菌性痢疾、蟯蟲病
血液傳染病 病毒 乙型肝炎、瘧疾、絲蟲病
體表傳染病 真菌 血吸蟲病、狂犬病、破傷風、淋病
⒉傳染病的傳播和預防
⑴傳染病傳播的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傳染源:能夠傳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
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後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
易感人群:對傳染病缺乏抵抗能力而容易感染的人群。
⑵預防傳染病的重要措施: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控制傳染源:對傳染病病人應盡量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如對傳染病人進行隔離。
切斷傳播途徑:如保護水源、消毒餐具,以及加強個人衛生等。
保護易感人群:如通過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和採用預防接種。
二、 威脅健康的主要疾病
⒈心血管疾病:由心臟和血管的病變引起的疾病。
⑴冠狀動脈
冠狀動脈給心臟的肌肉運來氧氣和養料,同時運走代謝廢物,最終流入右心房。
⑵冠心病
冠心病:冠狀動脈發生病變,導致心臟的肌肉缺血的病變。如心絞痛(心臟肌肉暫時性缺血而胸悶、心前區疼痛)、心肌梗死(冠狀動脈被凝血堵塞,血液不流通)。
冠心病成因:高脂肪飲食、缺乏運動、吸煙等。
患心絞痛的病人的急救葯物: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
⒉癌症
癌變發生部位:除了頭發、指(趾)甲外的所有組織、器官。
我國排在第一位的惡性腫瘤是胃癌。城市中排在第一位的惡性腫瘤是肺癌;農村中排在第一位的惡性腫瘤是胃癌;青少年和兒童中排在第一位的惡性腫瘤是白血病。治療白血病的最好方法是骨髓移植。
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 物理致癌因子:如X射線、電離輻射;
化學致癌因子:如亞硝酸鹽、黃麴黴毒素;
病毒致癌因子:乙型肝炎病毒、皰疹病毒。
治療癌症的方法:外科療法、化學療法、放射療法和基因療法(新的治療方法)
三、 免疫
⒈人體的免疫功能
免疫防線 名稱 功能
第一道防線 皮膚和粘膜 阻擋病原體侵入,分泌殺菌物質
第二道防線 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 溶解、殺滅和吞噬侵入人體的病原體
第三道防線 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 產生抗體;識別和吞噬病原體
第一、二兩道防線是生來就有的,它們不是針對某種特定的病原體,不具有選擇性或特異性,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禦作用,是非特異性免疫;第三道防線是特異性免疫。
⒉人體的免疫器官主要有脾、扁桃體和淋巴結等;免疫細胞主要是淋巴細胞。
⒊抗體和抗原
抗體:某種病原體侵入人體,受到刺激的淋巴細胞產生抵抗這種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
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
⒋計劃免疫:有計劃進行的預防接種。
「四苗免疫」:接種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三聯疫苗和麻疹疫苗,以預防和控制結核病、脊髓灰質炎、百日咳、白喉、破傷風和麻疹。
4月25日是「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
第19章 珍愛生命
一、 遠離煙酒
⒈酒中含有酒精(乙醇);酗酒會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過度興奮或麻痹抑制,引起酒精中毒(俗稱「醉酒」)。
⒉香煙中含有尼古丁等致癌物質;長期大量吸煙能引發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癌等呼吸道疾病。
⒊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的5月31日確定為「世界無煙日」。《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也要求中學生「不吸煙、不喝酒」。
二、 拒絕毒品
⒈某些醫療葯物(杜冷丁等)被濫用時,也會成為毒品。
⒉目前我國重點監控、查禁的毒品是海洛因。
⒊注射毒品可能感染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⒋吸毒成癮的原因:吸毒後,外來的嗎啡肽進入人體,減少並抑制了人腦中類嗎啡肽的分泌,最終使類嗎啡肽完全停止分泌。
三、 關注健康
健康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四個方面。
2. 初二上生物期末復習題(有答案)
第17章生物圈中的動物測試題一、選擇(60)1.在下列生物中屬於分解者的是()A兔子B蘑菇C蝗蟲D蚯蚓2.食物鏈開始的生物一般是()A直接以植物為食的動物B能進行光合作用的植物C間接以植物為食的動物D把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物質的細菌和真菌3.下列各項屬於食物鏈的是()A鳥蛇鼠植物B陽光草兔狐C植物鼠蛇鷹D田鼠蛇鷹4.下列屬於生產者的是()A蘑菇B真菌C紫菜D工人5.下列植物的果實和種子依靠動物傳播的是()A蒲公英B榆樹C蒼耳D虞美人6.生活在長江中下游的珍稀哺乳動物是()A揚子鱷B白鰭豚C大熊貓D大鯢7.下列成語中,說明生物能影響環境的是()A風聲鶴唳,草木皆兵B螳螂捕蟬,黃雀在後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D千里之堤,漬於蟻穴8.主要分布在呂梁山脈和河北西北部山地的動物是()A褐馬雞B大熊貓C揚子鱷D扭角羚9.我國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動物是( )A鯨B海象C海獅D白鰭豚10.為保護大熊貓,我國建立的自然保護區是()A卧龍、王郎自然保護區B洋縣保護區C青海湖鳥島自然保護區D神龍架自然保護區11.我國已經滅絕的野生動物有()A大熊貓、人參B野馬、白鰭豚C野駱駝、野羊D新疆虎、野馬12.就地保護的主要措施是()A易地保護B建立自然保護區C將瀕危物種遷出原地D將動物領回家13.生物圈中已知動物約有()多萬種A150B160C170D18014.動物在生物圈中是()A生產者B消費者C分解者D合成有機物者15.以下內容不能表示生物多樣性的是()A生物種類的多樣性B生物基因的多樣性C生態系統的多樣性D環境的多樣性16.馬、牛、羊等動物從食性上看屬於()A植食動物B肉食動物雜食動物D食腐動物17.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具有嗜鹽特性的是()A大熊貓B褐馬雞C扭角羚D白鰭豚18.動物多樣性的基礎是()A細胞多樣性B生態系統多樣性C遺傳多樣性D動物數量多樣性19.造成野生動物滅絕的主要原因是()A同種生物的斗爭B天敵過多C外來物種的入侵D生存環境的破壞與改變20.下列動物不能幫助植物傳粉的是()A菜粉蝶B蜜蜂C蜂鳥D麻雀二、填空(14)1.通過建立食物網的活動,我們認識到動物是_______和_________重要的部分,動物不僅_______,而且能夠_______和_______環境。2.在一定的________內,各種生物之間有著復雜的_______與_______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3.保護動物多樣性需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個層次上,制定保護戰略和採取保護措施。4.動物的多樣性的保護措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判斷(5)1.由於動物能幫植物傳粉,傳播種子,因此,動物的數量越多對植物越有利。()2.草食性動物以植物作為食物,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如果草食性動物的數量越少,該生態系統就越穩定。()3.野生動物一旦滅絕,就無法再生出來。()4.某種動物數量過多時,也會對植物造成危害。()5.物種滅絕是一個自然過程,因此人類不需要為物種的延續做任何事情。( )四、連線(6)將下列動物與其作用連接起來蜣螂森林醫生啄木鳥傳播花粉青蛙可用來制葯蜜蜂莊稼保護者貓頭鷹大地清道夫蜈蚣捕鼠能手五、識圖填空(7) 兔鷹草狐鼠蛇1.此圖中的生產者是____________,消費者中草食性動物是_________________,肉食性動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2.此圖中食物鏈有_______條,它們相互連接構成了________________.3.此圖中最長的食物鏈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於人們圍捕狐狸,使野兔和老鼠的數量____________,導致植物退化。 六、談一談動物在生物圈中有什麼作用?(8) 第17章生物圈中的動物答案一、BBCCC,BDADA,DBABD,ACCDD二、1.食物網,食物鏈,適應,影響,改變2.自然區域,捕食,被食3.物種,遺傳物質,生態環境4.就地保護,易地保護,法制教育和管理三、××√√×四、蜣螂森林醫生啄木鳥傳播花粉青蛙可用來制葯蜜蜂莊稼保護者貓頭鷹大地清道夫蜈蚣捕鼠能手五、1..草,兔,鼠蛇鷹2..5,食物網3.草鼠蛇鷹4.增加,六,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動物在維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2.動物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3.動物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3. 初二生物上學期期末考試
八年級上學期生物期末考試
題號 一 二 三 總分
得分
一、選擇題 (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的答案,請將正確答案的字母代號填入括弧內,每題2分,共50分)
1.青蛙在冬眠時,體內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是通過( )
A.皮膚 B.肺 C.皮膚和肺 D.皮膚或肺
2.李東將鯽魚的胸鰭剪掉,再把鯽魚放入水中觀察,發現鯽魚仍可游泳,但行進路線異常,魚體失去了平衡而側翻,這說明胸鰭的作用主要是( )
A.保持身體平衡 B.產生前進動力
C.保持前進方向 D.控制魚體沉浮
3.宋代詞人辛棄疾在一首詞中寫到「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夏季青蛙高聲鳴叫的行為是( )
A.貯食行為 B.先天性行為 C.攻擊行為 D.防禦行為
4.下列關於動物行為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動物的行為都是後天性行為 B.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
C.親鳥育雛屬於先天性行為 D.大象能「吹口琴」是後天學習的結果
5.動物通過呼吸作用將體內的一部分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這體現了動物在自然界中的哪項作用( )
A.維持生態平衡 B.促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
C.幫助植物傳 D.幫助植物傳播種子
6.一種生物從另一種生物的遺體或其他有機物中吸收營養,來維持自身生命活動的營養方式叫( )
A.自養 B.捕食 C.寄生 D.腐生
7.酸牛奶不僅口感好,而且營養價值高。這是因為在牛奶中加入了( )
A.乳酸菌 B.醋酸菌 C.酵母菌 D.黃麴黴
8.倘若自然界的細菌、真菌等突然消失,則將會出現( )
A.動植物大量繁殖 B.人類沒有傳染病
C.植物沒有病蟲害 D.動植物的遺體殘骸堆積如山
9.下列屬於我國特產的珍稀哺乳動物的一組是( )
A.大熊貓、白鰭豚、大鯢 B.大熊貓、白鰭豚、金絲猴
C.金絲猴、丹頂鶴、白鰭豚 D.藏羚羊、揚子鱷、白鰭豚
10. 下面措施中,哪一種對保持生態環境最有利? ( )
A.把大片沼澤地開墾為農田 B.在菜地中噴灑農葯以殺死菜青蟲
C.把工業廢水排入發生「赤潮」的海域,讓有毒藻類死亡
D.在田間施放性引誘劑,干擾雌雄害蟲之間的通訊
11.當你遇到受傷無法飛行的鳥時,你認為最好應當 ( )
A.把它抓住賣給餐館供客人食用 B.把它帶回家中養著觀賞
C.立即把它放回大自然 D.給它治療、飼養,待傷好後放歸大自然
12.下列動物屬於軟體動物的一組是( )
A.海龜、河蟹 B.河蚌、田螺 C.海蜇、蚯蚓 D.水蛭、沙蠶
13.大多數鳥類體內具有氣囊,氣囊在鳥飛行時所起的作用不包括( )
A.輔助肺完成雙重呼吸 B.減輕體重,增加浮力
C.散失熱量,降低體溫 D.保溫保暖,使體溫恆定
14.在做觀察蚯蚓實驗時,下列哪種操作可以使蚯蚓處於正常的生活狀態( )
A.環境中空氣流通好,使蚯蚓體表乾燥 B.將蚯蚓的體表塗上凡士林,使體表保持濕潤
C.將蚯蚓放入水中,避免體表乾燥 D.經常用浸過水的棉球輕擦蚯蚓體表
15.鳥類在飛行時,需要大量氧氣,鳥類在呼吸時進行氣體交換的器官是( )
A.肺 B.氣囊 C.肺和氣囊 D.氣管
16.在發霉的橘子皮上,肉眼能看見的是一個個的( )
A.孢子印 B.孢子 C.芽孢 D.菌落
17.下列屬於社會行為的是( )
A.海葵和寄居蟹在一起生活
B.在一片草地上生活的許多昆蟲
C.一隻蚜蟲被天敵咬傷後,能釋放信息激素,使同種其他個體盡快逃避
D.生活在草原上的草、昆蟲、青蛙、蛇和鷹等
18.下列各項中,哪項不是造成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 )
A.環境污染 B.濫砍亂伐 C.動物的爭斗行為 D.濫捕亂殺
19.鯨生活在海洋中,但它是用肺呼吸,而且是胎生、哺乳的,所以它應該屬於( )
A.魚類 B.兩棲類 C.鳥類 D.哺乳類
20. 假設你手上此刻有100個細菌,細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繁殖一代計算,在沒有洗手的情況下,4小時後你手上的細菌數目是多少個 ( )
A、12 800 B、25 600 C、51 200 D、無法計算
21.枯草桿菌可以使水果腐爛,酵母菌使腐爛的水果發出酒味,這些微生物都是靠吸收水果中的什麼來維持生命。( )
A、水分 B、無機物 C、有機物 D、維生素
22.右圖所示的是某些鳥的足,具備①②這種足的鳥類分別適合生活在( )
A.草原生態系統和森林生態系統 B.森林生態系統和濕地生態系統
C.農田生態系統和湖泊生態系統 D.河流生態系統和草原生態系統
23. 下列不屬於科技仿生學內容的是 ( )
A.飛行員身上的「抗荷服」 B.冷光燈
C.悉尼歌劇院的薄殼建築 D.天文館的球形建築
24、下列對生物反應器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
A.生物反應器可以生產人類所需要的任何物質
B.生物反應器可以節省建設廠房和購買儀器設備的費用
C.生物反應器可以減少復雜的生產程序和環境污染
D.目前,「乳房生物反應器」是人們認為動物中最理想的一種生物反應器
25.下列不屬於動物的信息交流方式的有 ( )
A.蜜蜂舞蹈動作 B.孔雀開屏 C.烏賊受威脅釋放墨汁 D.人類的表情
二、填充題(除特殊註明外,每空1分,共30分)
26.(3分)細菌和真菌的生活方式有三種:腐生、寄生和共生。人類有一種病叫足癬,是由於真菌_________在人體表面而使人患病;牛的胃腸中有專門幫助分解草料中纖維素的細菌,而牛又為該細菌提供了生存的場所和食物,它們彼此依賴共同生活。細菌與牛的關系在生物學上稱為_______________;細菌和真菌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的過程叫_________。
27.(5分)生物的種類不同,生活的環境不一樣,呼吸方式也不相同。如:蝗蟲用氣管呼吸;鯽魚用_______呼吸;海龜用_______呼吸;鳥類用肺進行呼吸,用 _______ 輔助呼吸;青蛙用______進行呼吸,用 _______ 輔助呼吸。
28. (4分)取一條活的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觀察:
(1)用手觸摸蚯蚓身體腹部,感覺 。用放大鏡觀察,可以看到腹部有許多小突起—— 。
(2)蚯蚓在玻璃上運動比在紙上運動的速度要 。
(3)在實驗的過程中,應經常用浸水的濕棉花球,輕輕地檫蚯蚓體表,這是因為蚯蚓是靠 呼吸的。
29.(4分)夏天臟衣服易發霉,食物易變質,原因是它們具備細菌、真菌生活必須的條件:一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蒸熟的饅頭松軟多孔,是因為和面時加入了酵母菌,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麵粉發酵產生的_________氣體遇熱膨脹的緣故。
30. (4分)請仔細閱讀下面的短文,完成有關問題:
小蝗蟲到池塘邊玩耍,遇見鯽魚正在無聊地吐泡泡。鯽魚開腔道:「旱鴨子,你敢把頭沒在水中一個鍾頭嗎?」小蝗蟲滿不在乎地說:「敢!但你敢到岸上呆一個鍾頭嗎?」鯽魚想了想說:「敢!」心裡卻想:「等輪到我時,你早已憋死啦。」
青蛙跑來作證,於是小蝗蟲將頭深深浸入水中,一個小時後,小蝗蟲安然無恙地抬起頭,鯽魚頓時傻了眼。
青蛙催促道:「鯽魚先生請便吧。」鯽魚不得已,跳到岸上,不一會兒便死去了。
(1)鯽魚失敗的原因是:它不知道蝗蟲呼吸時,氣體出入身體的門戶著生在____________部位;蝗蟲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___。
(2)岸上空氣中的氧氣含量比水中的溶氧量要高得多,鯽魚為啥還會憋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參與賭博的鯽魚換成青蛙,青蛙會死亡?__________。
31.(10分)下面是家庭釀酒的具體操作過程:
先將米煮熟,待冷卻至30 ℃時,加少許水和一定量的酒麴,與米飯混勻後置於瓷壇內(其他容器也可)。在中間挖一個洞,並且需將釀酒的器皿加蓋密封。若天氣寒冷,還需採取保溫措施,置於適當的地方保溫(28 ℃)12 h即成。
現請你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其發酵過程作一簡單的分析:
(1)先將米煮一煮的目的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酒麴前,需將煮熟的糯米冷卻到常溫,這是為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酒麴的目的是:首先將糯米中的澱粉分解成____________,然後,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將其分解成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酵母菌的營養類型是____________。
(4)在中間挖一個洞的目的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釀酒過程中,為什麼需將器皿密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天氣寒冷時,需要保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釀好的甜酒表面為什麼會有一層泡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識圖回答(除特殊標注外,每空1分,共計20分)
32.(5分)牙齒對動物的生存和生活具有重要意義,生活在南極的海豹在冰下游泳時,隔一段時間就要用牙齒咬破堅冰,浮出水面呼吸空氣,海豹牙齒的損壞即意味著死亡的來臨。人的牙齒損壞以後,不僅影響食物的消化,而且會引起疾病,給人帶來極大的痛苦。
如圖是某動物上、下頜骨及牙齒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與牙齒有關的問題。
(1)與該動物牙齒相比較,人的牙齒多了結構及其作用分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該動物牙齒的分化情況可以推斷:該動物最可能是___________食性動物,推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此圖可以推斷該動物消化管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3.(2分)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手會沾染上許多細菌。
假設:常洗手可以減少手指沾染的細菌數目,不洗手時手指會沾染有較多的細菌,影響身體健康。甲、乙兩同學利用盛有滅菌肉汁蛋白腖固體平面培養基的培養裝置,分別進行了細菌培養實驗。如圖所示:
你認為_______同學設計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4分)右圖是細菌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1)細菌的基因存在於字母 所指的結構中。
(2)這種細菌會運動是根據圖中字母 所代表的結構作出推斷的。
(3)當字母 所指的結構增厚時,細菌能夠形成休眠體 ,以抵抗不良環境。
35.(2分)甲乙兩同學根據不同的分類標准,對以下動物進行了簡單的分類,如下表所示:
甲
類別
動物名稱
乙
類別
動物名稱
1
燕子、野兔
1
燕子、青蛙、野兔、魚
2
蜜蜂、青蛙、蚯蚓、
蜘蛛、魚
2
蜜蜂、蚯蚓、蜘蛛
他們的分類依據分別是:甲: 乙: 。
36.(5分)如圖為六種動物形態圖(大小無比例關系),請據圖完成(1)~(3)題。
4. 跪求初二生物期末考試題
初二(下)生物期末測試題
(時間:60分鍾滿分:100分)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1.神經系統活動的基本方式是,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是,人和動物相比較,只有人類特有的高級神經活動是,調節人體生理活動的最高級中樞是。
2.當飛機降落時,乘務員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使張開,鼓膜內外氣壓保持平衡,以免震破鼓膜。
3.生殖是指成熟個體產生、繁殖的過程。發育是指從發育成胎兒,並長成個體的過程。
4.決定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上的小單位叫,它位於細胞核內的上。
5.當病原體進入人體後,刺激細胞,它就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叫。
6.環境中直接影響生物生活的因素叫,它可以分為兩類、。
7.生物進化最主要的證據是。生物進化的總趨勢是由、由、由。
二、選擇題(2×25=50分)
8.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
A.腦B.脊髓C.神經D.神經元
9.神經沖動在神經元中的傳導方向是()
A.樹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