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湘江歷史

湘江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2 15:55:45

❶ 關於湘江的歷史哪些

湘江,湖南人民的母親河,千百年來,奔騰不息。本源自湖南省永州市海拔近2000米的九嶷山腳,卻由於秦代靈渠的修築,兩千年來一直被誤認為源自廣西自治區靈川縣海拔僅1200米的海洋山,而其真正源頭為人們忽視。2006年11期中國地名雜志發表《湘江的真正源頭在哪裡》一文,對湘江源頭問題進行研究,澄清了這一流傳2000年的錯誤觀念。
湘江水系地處長江之南,南嶺以北,東以羅霄山脈與贛江水系分界,西隔衡山山脈與資水毗鄰。湘江主要支流瀟水、舂陵水、耒水、洣水、淥水和瀏陽河由東岸匯入幹流,支流祁水、蒸水、涓水、漣水、溈水從西岸匯入。湘江流域大都為起伏不平的丘陵與河谷平原和盆地,下游地區長沙以下的沖積平原范圍較大,與資江、沅江、澧水的河口平原連成一片,成為全省最大的濱湖平原。
湘江流域的海拔高度上下游相差不大,但起伏不平,加速了雨水的集流。各支流的上游多曲行於山地之中,表現著山溪河流的特徵。湘江在永州以上稱為上游,水流湍急,河水有時穿切岩層而過,形成峽谷,流域內石灰岩分布很廣,岩洞較多,地下水對河水的補給量較大。湘江在永州至衡陽之間為中游,沿岸丘陵起伏,盆地錯落其間,亦有峽谷。湘江在衡山以下為下游,地勢平坦,河水平穩,沿河沙洲斷續可見。湘江河口散布著大小不等的湖泊,大都是昔日洞庭湖的遺跡。

❷ 湘江有著怎樣的歷史流經湖南哪些地方

湘江作為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是湖南人民的母親河,也是長江的主要支流之一,湘江全長為817公里,流經與湖南的永州、衡陽、株洲、湘潭以及長沙,然後經過湘陰縣之後流入洞庭湖最後流入長江,湘江的流域面積約92300平方公里,這么多年以來,一直都奔流不息。

湘江的存在與長江和黃河的地位一樣重要,因為湘江的存在在古代的時候讓人們免去了翻山越嶺的辛苦,讓貨物直接可以從水上運輸,也大大的減少的人力和物力,甚至在秦始皇時期的時候,秦軍在前方打仗,在物資緊缺的時候,湘江作為運輸要道也為秦軍後方的補給發揮了很大的重要,所以,湘江也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統一。

❸ 湘江的介紹

湘江,古稱湘水,亦名雁門水,上源為尋烏縣的羅塘河,屬長江流域鄱陽湖水系,贛江上游貢江段支流(也稱貢江源頭之一)。相傳唐朝八仙之一韓湘子游居羊角漢仙岩修煉成仙,後人便稱此地為湘鄉,此水為湘水。發源於贛閩交界、武夷山脈筆架山南麓的尋烏縣羅珊鄉天湖下,流經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會昌縣,會昌縣城東北注入貢江。河長103.4公里,流域面積2049.3平方公里。流域主要在會昌縣境內,支流眾多,水量豐富。上游水力資源豐富,建有眾多水電設施。中下游曾是會昌縣的主要航道,沿岸場鎮遍布,歷史上經濟較為發達。

❹ 湘江的傳說故事

娥皇、女英傳說

娥皇、女英,相傳為是中國古代華夏神話傳說中帝堯的兩個女兒,姐妹同嫁帝舜為妻。舜繼堯位,娥皇、女英為其妃。

後來舜至南方巡視,死於蒼梧。二妃往尋,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抱竹痛哭,淚染青竹,淚盡而死,因稱「瀟湘竹」或「湘妃竹」。自秦漢起,湘江之神湘君與湘夫人的愛情神話,被演變成舜與娥皇、女英的傳說。後世因此又稱二女為「湘夫人」。

(4)湘江歷史擴展閱讀:

湘江,長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是湖南省最大河流。湘江,其源頭有4種說法:一是傳統的正源(俗稱東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白石鄉的石梯,河源為海洋河,北流至興安縣分水塘與靈渠匯合稱湘江。

二是南源,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川縣海洋鄉龍門界;三是廣西興安縣南部白石鄉境內海洋山脈的近峰嶺,河源稱上桂河(白石河),往東流至西波江口稱湘江。四是湖南省永州市藍山縣紫良瑤族鄉藍山國家森林公園的野狗嶺,河源為瀟水,在永州市的萍島匯合廣西來水稱湘江。

❺ 湖南湘江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 ps:詳細介紹!有追加!

湘江,湖南最大河流,為長江主要支流之一。發源於廣西東北部興安、靈川、灌陽、全州等縣境內的海洋山,上游稱海洋河,在湖南省永州市區與瀟水匯合,開始稱湘江,向東流經永州、衡陽、株洲、湘潭、長沙,至湘陰縣入洞庭湖後歸長江。全長817公里,流域面積92,300平方公里。上游水急灘多,中下游水量豐富,水流平穩。干支流大部可通航,舊時是兩湖與兩廣的重要交通運輸線路。
相關文獻
漢 東方朔《七諫·哀命》:「測 汨羅之 湘水 兮,知時固而不反。」
唐 杜甫《建都十二韻》:「永負 漢 庭哭,遙憐 湘水 魂。」
魯迅《湘靈歌》:「昔聞 湘水 碧如染,今聞 湘水 胭脂痕。」

湘江溯源
湘江,湖南人民的母親河,千百年來,奔騰不息。本源自湖南省永州市海拔近2000米的九嶷山腳,卻由於秦代靈渠的修築,兩千年來一直被誤認為源自廣西自治區靈川縣海拔僅1200米的海陽山,而其真正源頭為人們忽視。2006年11期中國地名雜志發表《湘江的真正源頭在哪裡》一文,對湘江源頭問題進行研究,澄清了這一流傳2000年的錯誤觀念。

湘江上游
湘水出零陵始安縣陽海山。
東北過零陵縣東。又東北過洮陽縣東。
又東北過泉陵縣西。
又東北過重安縣東。又東北過酃縣西,承水從東南來注之。
衡山東南二面,臨映湘川,自長沙至此,沿湘七百里中,有九向九背,故漁者歌曰:帆隨湘轉,望衡九面。山上有飛泉下注,下映青林,直注山下,望之若幅練在山矣。湘水又東北逕湘南縣東,又歷湘西縣南,分湘南置也,衡陽郡治。魏甘露二年,吳孫亮分長沙西部立,治湘南。太守何承天徙治湘西矣。《十三州志》曰:華水出桂陽郴縣華山西,至湘南縣入湘。《地理志》曰:郴縣有耒水,出耒山西,至湘南西入湘。湘水又北逕麓山東,其山東臨湘川,西傍原隰,息心之士,多所萃焉。
又東北過陰山縣西,洣水從東南來注之。又北過醴陵縣西,漉水從東來注之。
《續漢書·五行志》曰:建安八年,長沙醴陵縣有大山,常鳴如牛呴聲,積數年。後豫章賊攻沒縣亭,殺掠吏民,因以為候。湘水又北逕建寧縣,西傍湘水,縣北有空泠峽,驚浪雷奔,濬同三峽。湘水又北逕建寧縣故城下,晉太始中立。
長沙境地
(以下漸漸進入長沙境地也。)
又北過臨湘縣西,瀏水從縣西北流注之。*
(以下寫昭山昭潭)
縣南有石潭山,湘水逕其西。山有石室、石床,臨對清流。湘水又北逕昭山(任案:今之昭山古已得名)西,山下有旋泉,深不可測,故言昭潭無底也。亦謂之曰湘州潭。
(以下正式進入今長沙市境)
湘水又北逕南津城西(即今南大橋之東南郊公園附近),西對橘洲(非今天的橘子洲,唐人詩亦有,兩邊楓作岸數處橘為洲。此橘洲估計已與河岸土地連成一片矣),或作吉字(王國維版本改),為南津洲尾。水西有橘洲子戍,故郭尚存(據長沙郊區地名錄有一個土城的遺址在)。
湘水又北,左會瓦官(地方誌家考之為靳江)水口,湘浦也。
又逕船官(任案:船官,後代史家考證均認為即今南湖港,今僅存南湖路)西,湘州商舟之所次也。
北對長沙郡(此郡移到長沙城外,因長沙那時的城極小,估計南只到坡子街,因此有人認為此長沙新郡城或在今祝威岡,或在今學院街一帶,有的亦認有在大椿橋市電力局宿舍或妙高峰附近),郡在水東,州城南,舊治在城中(舊治在太平街賈誼故居東,可能即今五一廣場平和堂甘長順百天百貨王府井等附近),後乃移此。
湘水左逕麓山東,上有故城,山北有白露水口,湘浦也。
又右逕臨湘縣故城(任案:臨湘故城有人認為在坡子街以北五一廣場紫荊街以南地區。)西,縣治湘水(任案:疑有誤),濱臨川側,(任案:此處似只能如此句豆,有所不解,梁小進兄的點豆則為:「又右逕臨湘縣故城西縣治,湘水濱臨川側),故即名焉。王莽改號撫睦(原文陸,誤),故楚南境之地也。
秦滅楚,立長沙郡,即青陽之地也。秦始皇二十六年令曰:荊王獻青陽以西。《漢書·鄒陽傳》曰:越水長沙,還舟青陽。《注》張晏曰:青陽,地名也。蘇林曰:青陽,長沙縣也。
漢高祖五年,以封吳芮為長沙王,是城即芮築也。(考古發現已證明長沙城非始築於吳芮。另吳芮即位時間極短,不可能修城。)
漢景帝二年,封唐姬子發為王(即定王劉發),都此,王莽之鎮蠻郡也。於《禹貢》則荊州之域。
晉懷帝以永嘉元年,分荊州湘中諸郡,立湘州,治此。
城之內。郡廨(當是舊郡署,可能在今春天百貨附近、王府井百貨附近)西有陶侃廟,雲舊是賈誼宅地(任案:今太平街有賈誼故居),中有一井,是誼所鑿,極小而深,上斂下大,其狀似壺。傍有一腳石床,纔容一人坐,形制甚古。流俗相承,雲誼宿所坐床。又有大柑樹,亦雲誼所植也。
城之西北有故市(任案:藩城堤附近或以南得水利之便),北對臨湘縣之新治(潮宗街中山亭附近)。縣治西北有北津城(此北津城可能在今營盤西路口附近或以南,但肯定不是今天河西三汊磯之北津城,三汊磯之北津城為《水經注》提到的三石戍)。
縣北有吳芮冢(考古專家稱在河西,吳家墓皆在河西,但據文字似可認為在今六堆子、一醫院處或遠在留芳嶺),廣逾六十八丈,登臨寫目,為廛郭之佳憩也。郭頒《世語》雲:魏黃初末,吳人發芮冢,取木,於縣立孫堅廟,見芮屍,容貌衣服並如故。吳平後,預發冢人於壽春見南蠻校尉吳綱,曰:君形貌何類長沙王吳芮乎?但君微短耳。綱瞿然曰:是先祖也。自芮卒至冢發四百年,至見綱又四十餘年矣。
湘水左合誓口,又北得石槨口,並湘浦也。右合麻溪水口,湘浦也。湘水又北逕三石山(即今商學院北津城校區所在)東。山枕側湘川,北即三石水口也,湘浦也。水北有三石戍戍城(任案:即今之北津城所在)為二水之會也。
湘水又逕瀏口戍西,北對瀏水。
又北,溈水從西南來注之。
溈水同益陽縣馬頭山,東逕新陽縣南,晉太康元年改曰新康矣。溈水又東入臨湘縣,歷溈口戍,東南注湘水。湘水又北合斷口,又北則下營口,湘浦也。湘水之左岸有高口,水出益陽縣,西北逕高口戍南,又西北,上鼻水,自鼻洲上口,受湘西入焉。謂之上鼻浦。高水西北與下鼻浦合,水自鼻洲下口,首受湘川,西通高水,謂之下鼻口。高水又西北,右屈為陵子潭,東北流注湘為陵子口。湘水自高口戍東,又北,右會鼻洲,左合上鼻口,又北,左對下鼻口,又北,得陵子口,湘水右岸,銅官浦出焉。
湘水又北逕銅官山,西臨湘水,山土紫色,內含雲母,故亦謂之雲母山也。
又北過羅縣西,涢水從東來流注之。

❻ 歷史上紅軍過湘江,過程是怎樣的

國民黨派出飛機對紅軍進行轟炸,恰逢天氣下暴雨,共產黨紅軍不懼艱險,冒著槍林彈雨頑強抵抗,最終甩過敵軍追擊。

❼ 列舉兩個關於湘江的歷史人物

唐太宗、孫權。
三國時期。三國時期湘江流域屬南荊州,一度長沙、桂陽二郡屬孫吳,武陵、零陵二郡歸劉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取荊州,武陵、零陵二郡亦轉歸於吳。至此,湘江流域乃至湖南全境均為孫吳所有。孫吳在湖南境內共置八郡,其中湘江流域所設長沙、衡陽、衡東、零陵、桂陽五郡。
唐宋時期。貞觀十年(636年),唐太宗依山河形勢將天下分為十道,湘江流域位於江南西道之境,包括潭州長沙郡、衡州衡陽郡、岳州巴陵郡、郴州桂陽郡、永州零陵郡及道州江華郡。廣德二年(764年),置湖南觀察使,駐衡州,「湖南」之名由此始,仍轄潭、衡、邵、永、道5州,湘江流域為其所轄。宋初,地方行政管理沿襲唐制,仍實行道、州郡、縣三級制,太宗至道三年(997年)改道為路,湘江流域隸屬於荊湖南路和荊湖北路,其中潭、衡、永、郴、道隸荊湖南路,岳州隸荊湖北路。
湘江,長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湘江,其源頭有4種說法:一是傳統的正源(俗稱東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白石鄉的石梯,河源為海洋河,北流至興安縣分水塘與靈渠匯合稱湘江;二是南源,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川縣海洋鄉龍門界;三是廣西興安縣南部白石鄉境內海洋山脈的近峰嶺,河源稱上桂河(白石河),往東流至西波江口稱湘江;四是湖南省永州市藍山縣紫良瑤族鄉藍山國家森林公園的野狗嶺,河源為瀟水,在永州市的萍島匯合廣西來水稱湘江。學界較流行的說法是白石河源。流經湖南省永州市、衡陽市、株洲市、湘潭市、長沙市,至岳陽市的湘陰縣注入長江水系的洞庭湖。如海洋河為源,湘江幹流全長844公里, 流域面積94660平方公里

❽ 湘江的歷史有哪些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紅軍長征途中,在廣西北部湘江地區突破國民黨軍第4道封鎖線的戰役。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與國民黨軍苦戰五晝夜、

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但是,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部隊指戰員和中央機關人員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至3萬餘人。

(8)湘江歷史擴展閱讀

1933年9月25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反對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的戰役開始。從1933年9月25日至10月間,蔣介石調集約100萬兵力,採取「堡壘主義」新戰略,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大規模「圍剿」。

這時,王明「左」傾機會主義在紅軍中占據了統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澤東的正確建議,用陣地戰代替游擊戰和運動戰,用所謂「正規」戰爭代替人民戰爭,使紅軍完全陷於被動地位。

經過一年苦戰,終未取得反「圍剿」的勝利。最後於1934年10月倉促命令中央領導機關和紅軍主力退出根據地。

1、四道封鎖

1934年11月,從中央蘇區向西進行戰略轉移的中央紅軍突破了國民黨軍的三道封鎖線,繼續西行,向湘桂邊境前進。蔣介石則拼湊第四道封鎖線,企圖將中央紅軍消滅於湘江以東。湘江戰役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爆發的。

發現紅軍從全灌興三角地帶西進企圖後,桂軍主力11月26日開始從恭城向北調動,湘軍11月27日進入全州城。11月27日下午,紅一軍團搶佔了全州以南、界首以北的所有湘江渡口。11月28日凌晨,桂軍在新圩向紅三軍團發起進攻,湘江戰役正式打響。

2、搶渡湘江

敵人利用寬闊的湘江構成了第四道封鎖線,紅軍前有湘江攔阻,左有廣西軍,右有河南軍,後有中央軍和廣東軍閥窮追不舍,處境萬分險惡。25日,中央軍委發布搶渡湘江的作戰命令,令中央紅軍分四路縱隊,迅速搶渡湘江,通過敵第四道封鎖線。

26日,紅1、3軍團主力迅速前進,先頭部隊紅2、4師各一部於27日在廣西的興安、全州間搶渡湘江,至當日晚,紅軍已控制了界首至屏山渡之間60華里長的湘江兩岸。此時,軍委縱隊距最近的湘江渡河點只有80多公里,如果輕裝急行軍,一天即可趕到。

可是,由於山路狹窄,加之後續部隊攜帶著從蘇區運出的大量物資,行動遲緩,每天只能走二三十公里,寶貴的機會白白地喪失了。

11月29日,敵人向正在渡江的紅軍發起了進攻。兩岸的紅軍戰士,為掩護黨中央安全過江,與優勢的敵軍展開了殊死決戰。紅軍的阻擊陣地上,炮彈和重磅炸彈的爆炸聲不絕於耳,許多來不及構築工事的戰士們被震昏了,耳鼻出血。

裝備單一的紅軍要用血肉之軀抵擋敵人飛機和重炮的狂轟濫炸,戰斗的殘酷可想而知。但「保衛中央縱隊安全渡江」的口號仍響徹在陣地上空。

3、血灑湘江

12月1日,戰斗達到了白熱化程度,敵人對我發動了全線進攻,企圖奪回渡口,殲我於半渡中。這是生死存亡的一戰,是意志的較量。狹路相逢勇者勝。紅軍將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彈打垮了敵軍整連、整營的一次次進攻,湘江兩岸灑下了無數紅軍將士的鮮血,渡口始終牢牢地掌握在紅軍手中。

至當日17時,我中央機關和紅軍大部隊終於拚死渡過了湘江。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我軍與優勢之敵苦戰5晝夜,終於撕開了敵重兵設防的4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

但紅軍也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5軍團和在長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國際師損失過半,8軍團損失更為慘重,34師被敵人重重包圍,全體指戰員浴血奮戰,直到彈盡糧絕,絕大部分同志壯烈犧牲。

4、戰斗結果

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紅軍突破了第四道封鎖線,也付出了巨大代價。渡過湘江後,中央紅軍和軍委兩縱隊,已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

引起了廣大幹部和戰士對王明軍事路線的懷疑和不滿到達了極點,紛紛要求改換領導。湘江戰役的失利也加速了毛澤東的復出,為後來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❾ 湘江的起源地在哪裡

長江支流湘江,是湖南省最大河流。


湘江幹流,經國家有關部門確認的源頭有四個

一是傳統的正源(俗稱東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白石鄉的石梯,河源為海洋河,

二是南源,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川縣海洋鄉龍門界。往北流至興安縣分水塘與靈渠匯合稱湘江,

三是廣西興安縣南部白石鄉境內海洋山脈的近峰嶺,河源稱上桂河,

四是湖南省永州市藍山縣紫良瑤族鄉藍山國家森林公園的野狗嶺,河源為瀟水。


湘江之源,舊時有二種說法,一說湘江發源於靈川縣的海洋山(古稱海陽山)。《水經注》記載:「湘水出零陵始安縣陽海山。」清錢邦芑的《湘水考》記載:「湘水,源出廣西桂林府興安縣海陽山,山居靈川、興安之界上,多奇峰絕壑,泉水之始出也,其流僅可濫觴。」二說湘江發源於唐公背嶺等處大山。唐兆民的《靈渠文獻粹編》記載:「歷史上著名的海陽山, 並不是指那位於海洋坪田疇間高不過20丈,周圍不到1里的龍母岩,而是指……逶迤於興安縣城西偏南的宋代稱柘山或稱鬱金山,今稱唐公背嶺、香爐界、東山及綿亘於興安、靈川界上的長崗嶺等處的山。山南有流經富田垌、毫溪田等地至太平堡,此即湘江源流,稱西波江。」

1985年,廣西水利電力廳與廣西水利學會組織對靈渠的考察,根據歷史資料、地形圖及實地考察成果,對湘、漓二水之源有了比較清楚的了解。確認湘江應源於興安縣南部白石鄉境內海洋山脈的近峰嶺,海拔899米。河源稱上桂河。

2011年,湖南省水利普查辦在開展河湖基本情況普查時,對湘江干支流關系進行核實、調查;受水利部水文局委託,南京水利科研院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對湘江蘋島以上干支流有關數據進行計算、復核。國務院水利普查辦和水利部認定,藍山縣至永州蘋島河段(瀟水)為湘江幹流,湘江源頭在藍山縣;廣西興安縣至永州蘋島河段(原湘江上游)為湘江支流。湘江幹流在最上游(藍山縣境內)稱大橋河,藍山縣往下游永州蘋島河段一般稱瀟水,永州蘋島以下稱為湘江。

❿ 湘江從以前到現在的變化

湘江是我們湖南的母親河,是長江支流之一。他集生活飲用水源.工業用水源.航運.灌溉等功能於一身。全長817公里,流域面積92300平方公里,流經五個大中城市。

原來的湘江,水清澈見底,魚蝦成群。人們在岸邊休息.娛樂,感覺空氣特別新鮮,不時聞到野花的香味,引來無數蜜蜂和蝴蝶,讓人們流連忘返,久久不願離去。

現在的湘江,人類賴以生存的水資源,與過去那種水清見底和水質純凈慢慢離我們遠去,那污染和乾涸的不僅是河水,而是生態無法平衡,人們的健康和生命直接受到威脅,我們都很痛惜。由於人們環境意識缺乏,水面上漂浮的垃圾,讓人熱淚盈眶,傷心滿懷。湘江有些河段,由於工廠生產不按規定排污,使得河水重金屬污染嚴重,其中以砷,汞等重金屬更為突出,礦物污染和化學污染也很嚴重,飲用水通過治水雖然達標,但是成本也要增加。特別是秋冬枯水季節,河床見底,整個河道垃圾廢物很多,嚴重污染河水和影響通航和防洪。

湘江,這條承載著悠久歷史與深厚文化的河流,是我們的是母親河、生命之河。保護湘江已成為全省的一個重要課題,將其打造成東方萊茵河,更是每一位湖湘兒女勢在必行的責任,保護母親河,更應該從保護湘江源頭做起。

熱點內容
交大是哪裡 發布:2025-07-08 12:06:29 瀏覽:594
香港有哪些特產 發布:2025-07-08 12:04:51 瀏覽:832
船用化學品 發布:2025-07-08 11:24:18 瀏覽:912
大老師惡心 發布:2025-07-08 08:52:35 瀏覽:959
日本歷史學 發布:2025-07-08 08:37:05 瀏覽:487
有什麼好歌 發布:2025-07-08 07:06:26 瀏覽:686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計劃 發布:2025-07-08 07:06:19 瀏覽:841
數學老師推薦信 發布:2025-07-08 04:44:51 瀏覽:167
mc另類壓聲教學 發布:2025-07-08 04:35:41 瀏覽:891
古代地理學巨著 發布:2025-07-08 04:35:00 瀏覽: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