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學之父
㈠ 「近代化學之父」是誰
近代化學之父——拉瓦錫��法國化學家拉瓦錫(1743—1794)因為提出了燃燒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正確理論,把化學從當時燃素說的一片迷茫中拯救出來,被譽為近代化學之父。但是,他是政治上的保守派,在法國大革命中被送上斷頭台。��在拉瓦錫那個時代,人們認為物質燃燒是由於含有燃素。拉瓦錫不迷信權威,只相信試驗的結果。他收集到磷燃燒時冒出的全部白煙,稱出了它們的重量,證明煙重於原來的磷,他認為這是磷與空氣化合了。他又將裝有磷的盤子放在浮於水面的軟木架上,點燃磷後,迅速用玻璃罩把它罩上,罩內充滿了白濃煙。火熄滅了,水位上升1/5,這說明罩內1/5的空氣與磷化合了。他還用硫做了同樣的試驗,得出了相同的結論。於是,他推翻了燃素理論,並把支持燃燒的氣體叫做氧氣。��拉瓦錫在做燃燒試驗時,發現金屬在密封的玻璃器皿里燃燒時,盡管形成的金屬灰重於最初使用的金屬,但密閉器皿的重量在加熱前後沒有改變。根據實驗結果,他發現了質量守恆定律。��當時人們把氫氣叫做「可燃空氣」,但對它燃燒的生成物並不清楚。拉瓦錫經過多次試驗,證明了氫氣燃燒後生成水,水分解又可生成氫氣和氧氣。他把整個試驗放在一個大分析天平上反復進行,發現它們的總重量在反應前後是不變的,這證明質量守恆定律是普遍規律。��正當這位素有刻苦精神的拉瓦錫全力以赴投身到科學研究工作時,災難降臨到他的頭上。他被誣入獄,於1794年5月8日被送上斷頭台。拉瓦錫就這樣被冤死了。法國處死了自己偉大的兒子,世界失去了一位最傑出的科學家。著名數學家拉格朗日感慨地說:「砍掉他的腦袋只需要一剎那,可是,也許要等一個世紀,才能再出現像他這樣的一個腦袋。
㈡ 近代化學之父有幾個
近代化學之父有一個,是約翰·道爾頓。
約翰·道爾頓(John Dalton,1766年9月6日-1844年7月27日),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近代原子理論的提出者。他所提供的關鍵的學說,使化學領域自那時以來有了巨大的進展。
最先從事測定原子量工作,提出用相對比較的辦法求取各元素的原子量,並發表第一張原子量表,為後來測定元素原子量工作開辟了光輝前景。
此外,道爾頓在氣象學、物理學上的貢獻也十分突出。1801年還提出氣體分壓定律,即混合氣體的總壓力等於各組分氣體的分壓之和。他還測定水的密度和溫度變化關系和氣體熱膨脹系數相等等。
道爾頓一生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化學新時代是從原子論開始的,所以道爾頓應是近代化學之父。
(2)現代化學之父擴展閱讀
道爾頓的主要貢獻有:
1、創立原子論。1803年繼承古希臘樸素原子論和牛頓微粒說,提出原子論。
2、道爾頓提出了較系統的化學原子學說,引入了原子和原子量,並在容積分析方法上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
3、道爾頓建議用簡單的符號來代表元素和化合物的組成。
4、道爾頓是首位發現色盲現象的科學家。
5、1801年道爾頓將水蒸汽加入乾燥空氣中,發現混合氣體中某組分的壓強與其他組分壓強無關,且總壓強等於兩者壓強和,即道爾頓分壓定律。
㈢ 現代化學的奠基人都有誰
1、人們通常將英國科學家羅伯特.波義耳(RobertBoyle,1627—1691)視為現代化學的奠基人。波義耳是實驗以及科學方法的倡導者;最廣為人知的發現就是「波義耳定律」(恆溫下,氣體的體積與壓力成反比)。他還是英國皇家學會的創始人之一, 曾致力於研究吹散化學與煉金術間的迷霧;讓化學成為了純粹的科學。
2、法國化學家安托萬.洛朗.拉瓦錫(AntoineLaurentLavoisier, 1743—1794)是現代化學的另一位重要創始人。實際上:人們曾稱其為「現代化學 之父」。他對化學的貢獻極多,其中就包括揭穿燃素說——長期阻礙 人們追尋化學真理的絆腳石。他還為化學物質制定了現代術語,也是 首次在有機定量分析領域進行實驗的人。人們經常將其視為質量守恆定律的發現者或創始人。
3、約翰.道爾頓是一位英國化學家,他曾提出了物質原子學說。後來這一學說成了現代化學的基本理論。他還在現代化學領域的發展中扮演 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他於1803年提出了他的理論,即每種化學元素都是由該種元素的原子構成的,且所有原子的相對質量相同。
4、瑞典化學家瓊斯.雅可比. 貝采里烏斯。他發明了化學符號,確定了原子量,為原子學說做出了 貢獻,還發現了幾種新元素。1810—1816年期間,他對2000種化 合物的制備.提純.分析進行了詳細的闡釋。而後,他又確定了40種 元素的原子量。他簡化了化學符號,又提出了沿用至今的標記法一 帶有數字的字母,替代了前人所用的圖形符號。他還發現了鈰[1803 年與威廉.希辛格(WilhelmHisinger)共同發現].硒(1818年)、硅(1824年)以及釷( 1829年)。
㈣ 當代化學之父是
萊納斯·卡爾·鮑林(Linus Carl Pauling,1901年2月28日-1994年8月19日),美國著名化學家,量子化版學和結構生物學的先驅者之一。權1954年因在化學鍵方面的工作取得諾貝爾化學獎,1962年因反對核彈在地面測試的行動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成為獲得不同諾貝爾獎項的兩人之一。鮑林被認為是20世紀對化學科學影響最大的人之一,他所撰寫的《化學鍵的本質》被認為是化學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他所提出的許多概念:電負度、共振理論、價鍵理論、雜化軌道理論、蛋白質二級結構等概念和理論,如今已成為化學領域最基礎和最廣泛使用的觀念。
㈤ 現代化學之父
萊納斯·卡爾·鮑林(Linus Carl Pauling,1901年2月28日-1994年8月19日),美國著名化學家,量子化學和結構生物學的先驅者之一。1954年因在化學鍵方面的工作取得諾貝爾化學獎,1962年因反對核彈在地面測試的行動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成為獲得不同諾貝爾獎項的兩人之一。鮑林被認為是20世紀對化學科學影響最大的人之一,他所撰寫的《化學鍵的本質》被認為是化學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他所提出的許多概念:電負度、共振理論、價鍵理論、雜化軌道理論、蛋白質二級結構等概念和理論,如今已成為化學領域最基礎和最廣泛使用的觀念。
㈥ 中國近代化學之父是誰
約翰·道爾頓
約翰·道爾頓(John Dalton,1766-1844)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近代化學之父。1766年9月6日生於坎伯雷,1844年卒於曼徹斯特。父親是一位農民兼手工業者。幼年時家貧,無錢上學,加上又是一個色盲者,但他以驚人的毅力,自學成才。1778年在鄉村小學任教;1781年應表兄之邀到肯德爾鎮任中學教師,在哲學家高夫的幫助下自修拉丁文、法文、數學和自然哲學等並開始對自然觀察,記錄氣象數據,從此學問大有長進;1793年任曼徹斯特新學院數學和自然哲學教授;1796年任曼徹斯特文學和哲學會會員;1800年擔任該會的秘書;1817年升為該會會長;1816年選為法國科學院通訊院士;1822年選為皇家學會會員。1826年,英國政府將英國皇家學會的第一枚金質獎章授予了道爾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