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歷史
北京的新課改教材使用按北京中軸線劃分為西片和東片。
---------------------------
歷史:西片用人教版,東片用嶽麓版。
地理:西片用中國地圖版,東片用人教版。
政治:全市統一用人教版。
歷史必修一至必修三沒有標題,內容上實質是歷史的政治、歷史的經濟、歷史的文化 各一本。
地理必修一至必修三也沒有標題,知識較為龐雜,不好概括。
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政治必修四:生活中的哲學。
---------------------------
選修課本僅知道必選內容。
歷史選修二: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
歷史選修一: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地理選修三:旅遊地理。
地理選修五:自然災害與防治。
政治選修三:國家和國際組織。
政治選修二:經濟學常識。
『貳』 請問北京高考 歷史 地理 政治考幾本是不是沒選的也要學3本必修那麼選的人選修學那些謝謝
我記得是三本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還有什麼忘了。政治是4本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經濟生活還一本忘了
『叄』 北京高考歷史選修內容
這個不同的學校規定是不同的。
『肆』 北京高考考歷史 中國有沒有參加過二戰
8年的抗日戰爭,中國遠征軍
『伍』 北京高考變革發生了哪些變化啊
2016年4月7日上午,北京市教委正式發布高考改革方案。2020年實施新高考改革方案,科目調整為「3+3」模式,即3門必考科目(語數外)+3門自選科目。自選科目不用參加高考統考,計算高考成績。
高考總分值為750分
統一高考科目:語文、數學、英語(精品課),每門科目滿分均為150分,總分450分;3門自選科目,每門科目的滿分均為100分。
備註:2017屆新高一新生開始實施選考,不再分文理。
高考英語改革大, 明年起聽力一年兩考
從2017年起,聽力考試可以考兩次啦!分值不變,一年兩考,最高成績計入高考英語總分,為你的英語增加勝利的機會!
高等院校要求提前公布選考科目要求
根據最新高考改革方案,高等院校可以根據各自的培養需求,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自選科目中,對考生的選考科目范圍提出要求,但要求科目最多不能超過3門,必須提前向社會公布。考生滿足選考科目其中任何1門,即視為符合報考條件。
未來北京高考本科不分一二三批了
2017年本科二批將與本科三批合並為本科二批,待條件成熟後,本科一批與本科二批將合並為「本科普通批」。
2017年起13個科目納入高中學業水平考試
13門科目包括:語文、數學、外語(課程)、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體育與健康、藝術、信息技術、通用技術。
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設合格性和等級性考試。高中學生在完成必修學習的基礎上,可根據自身特長和興趣,選擇其中3門參加相應的等級性考試。上述6門的合格性和等級性考試由全市統一命題、統一組織考試、統一評卷,以確保考試安全有序、成績真實可信。
2017年高考少數民族加分范圍調整
從2017年高考起,少數民族考生加分范圍調整為「從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在高中教育階段轉學到本市的少數民族考生」,加分分值為5分,僅適用於北京市屬高校招生錄取。
2017年高考考綱新變
作為考生,要想決勝高考戰場,抓住考綱是關鍵,只有吃透了「考官」的想法,才能有的放矢,抓住每一分。
溫馨提示:2017高考考綱為教育部修訂的全國性高考考綱,供參考。
語 文
古今中外文章事,一朝匯聚成乾坤!
作為最能展示學生文學素養的科目,語文一直是北京市改革的重點。同時,隨著「漢語熱」的不斷發展,語文已然成為高考制勝的重要一環。在2017年高考改革的大綱中,語文學科注重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全方位考查學生的古代文化常識,考查學生對於文學、實用類文本信息的獲取能力。
數 學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
作為文科生的「命門」,理科生的「奪分點」,數學始終佔有重要的地位,無論你喜歡與否,數學就在那裡,等著你!
雖然數學更多的是理性思維與邏輯思維的綜合,但在大的趨勢下,增加數學文化成為了數學科目與眾不同的閃光點。
外 語
聽說讀寫背,樣樣俱全;眼耳口手腦,個個需用。
全球化不斷深入的今天,懂外語、說外語已經成為一個人提升自己的重要方式,當別人還在對陌生的語言苦惱時,掌握一門或多門外語的你一定可以脫穎而出。在2017年英語科目,試題類型及分數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聽力變化參考上方改革詳情。
歷 史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讀史使人明智,歷史作為開拓學生視野的一門學科,融匯了古往今來的各種知識,能夠對歷史的發展脈絡及相關史實有一定的理解,對我們展望未來有很大的幫助。為了適應時代的變化,北京歷史學科的考試選考模塊刪去「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探索歷史的奧秘」 和「世界文化遺產薈萃」。
地 理
東南西北八方通,天圓地方四面達。
地理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實用的特點,在該科目不斷變化的過程中,高考中選考模塊刪去「自然災害與防治」。
政 治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政治,從來都不簡單。在國際社會千變萬化下,我們是否能抓住時代的脈搏,積極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了解政治是我們必不可少的一課!明年高考中將著重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作用。
物 理
透過現象看本質。
1.進一步細化對「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和「實驗能力」的考查要求,增加例題進行闡釋,明確能力考查的具體要求。
2.優化考試內容。現行考試大綱規定的4個選考模塊分別為選修2-2、3-3、3-4和3-5。修訂後的考試大綱刪去選修2-2的內容,將選修3-5的內容列為必考,其餘2個選考模塊的內容和范圍都不變,考生從中任選1個模塊作答。
化 學
物極必反,格物致知;物以類聚,變化莫測。
1.現行考試大綱規定的4個選考模塊分別為「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物質結構與性質」和「有機化學基礎」,要求學生從4個選考模塊中選擇1個模塊作答。
2.修訂後的考試大綱刪去「化學與生活」和「化學與技術」兩個模塊。考生從「物質結構與性質」和「有機化學基礎」模塊中任選1個模塊作答。
生 物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1.對能力要求的一些表述進行了調整。例如,將「關注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和意義的生物學新進展以及生物科學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調整成「關注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與生命科學相關的突出成就及熱點問題。」
2.在考試大綱中刪去選修1中「植物組織培養」的內容;考試說明選修1中增加「某種微生物數量的測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應用」;選修3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術」調整成「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術(含PCR)」。
『陸』 求高考用的歷史時間表
1840--1842年 鴉片戰爭
1856---年1860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1900年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1844年 中關《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簽訂
1858年 中俄《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中英《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簽訂
1860年 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簽訂
1895年 中日《馬關條約》簽訂
1901年 《辛丑條約》簽訂
19世紀40—50年代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
19世紀60—70年代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
19世紀60—90年代 洋務運動
1851—1864年 太平天國運動
1898—1900年 義和團運動
1898年 戊戌變法
1905年 中國同盟會成立
1911年 黃花崗起義
1911年lO月10日 武昌起義
1912年(民國元年) 中華民國成立 清帝退位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護國運動開始
1916年 袁世凱恢復帝制失敗
1915年 新文化運動開始
1919年5月4日 五四愛國運動爆發
1921年7月23日 中共一大,標志中共成立
1922年7月 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綱領
1923年 中共三大,制定革命統一戰線策略
1945年 中共七大,確定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1949年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工作重心由鄉村轉城市
1956年 中共八大,成功探索社會主義建設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
1982年 中共十二大,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1987年 中共十三大,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
1992年 中共十四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7年 中共十五大,確定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
1924年 國民黨一大、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實現,革命統一戰線形成
1936年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1937年9月 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1925年 孫中山逝世 五卅慘案、五卅反帝愛國運動爆發
1926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
1927年4月12日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1927年7月15日 汪精衛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國民革命失敗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義
1927年9月 秋收起義
1927年8月7日 八七會議
1935年1月 遵義會議
1935年 中共中央發表八一宣言
1935年底 中共召開瓦窯堡會議
1937年秋 中共召開洛川會議
1931—1933年 粉碎國民黨四次反革命「圍剿」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央紅軍長征
1942年 中國共產黨開始整風
1957年 中國共產黨進行整風,反右派斗爭開始
1945年8月—10月10日 重慶談判 雙十協定簽字
1949年4月 北平談判
1946年初 重慶政治協商會議召開
1949年9月 北平中國人民政協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幕
1946年6月 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人民解放戰爭開始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軍開始全國規模的反攻
1948—1949年 遼沈、淮海、平津戰役勝利結束
1949年4月 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國民政府覆亡
1931年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1952年 土地改革運動
1950—1953年 抗關援朝戰爭
1950年 鎮壓反革命運動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
1954年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頒布
1956年 我國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標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
1957年 反右派斗爭嚴重擴大化
1958年 「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9年 「反右傾」斗爭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
1967年 二月抗爭
1976年 四五運動
1973年 周恩來主持中央工作,國民經濟復甦
1975年 鄧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國民經濟迅速回升
1971年9月13日 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
1976年10月 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文革」結束
1971年10月 聯合國恢復我國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中日關系開始正常化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 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14—17世紀 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17—18世紀 歐洲啟蒙運動
18世紀60年代 英國工業革命開始,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19世紀70年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20世紀四五十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
1765年 「珍妮紡紗機」發明,揭開工業革命序幕
1785年 瓦特的改良蒸汽機投入使用
1807年 富爾敦製成汽船
1814年 史蒂芬孫發明火車
1866年 西門子製成發電機
1867年 諾貝爾發明炸葯
19世紀70年代 貝爾發明電話
19世紀80年代 卡爾•本茨研製汽車
19世紀90年代 馬可尼試驗無線電報成功
17世紀後半期 牛頓力學體系確立,標志近代科學形成
19世紀30年代 法拉第證明了電磁感應現象,為電的時代創造條件
19世紀初 道爾頓原子論標志近代化學的開始
17世紀早期 哈維血液循環學說奠定近代生理學基礎
19世紀 細胞學說、進化論、能量守衡定律並稱三大發現
20世紀初 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奠定現代物理學基礎
1840年前後 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19世紀末20世紀初 美國工業產值躍居世界第一位,成為重工業為主導的工業國家
14—15世紀 新航路開辟,為世界市場形成創造條件
19世紀中後期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19世紀末20世紀初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完成向帝國主義過渡;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
1825年 英國爆發第一次經濟危機
1857年 資本主義爆發世界性經濟危機
1929—1933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3年初 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實行「新政」,開創國家干預經濟發展新模式
20世紀50—70年代初 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
20世紀60年代初 聯邦德國成為歐洲頭號資本主義大國
20世紀60年代末 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
1973年 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解體
1973年 資本主義世界引發戰後最嚴重經濟危機
1967年 歐洲共同體成立
20世紀七八十年代 亞洲新加坡、韓國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最快地區
1995年 世界貿易組織(WTO)正式成立
1997年 東南亞爆發金融危機
20世紀90年代 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形成
20世紀90年代 知識經濟首先在美國出現
1992年 里約熱內盧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可持續發展戰略形成
2001年12月11日 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640年—1688年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775—1783年 北美獨立戰爭
1789年7月—1794年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1810—1826年 拉丁關洲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運動
1861—1865年 美國內戰
1861年 俄國農奴制改革
1868年 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71年 德意志統一最終完成
1640年 查理一世被迫召開議會,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775年 來剋星頓槍聲,北美獨立戰爭開始
1789年7月14日 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開始
1804年 海地宣布獨立,拉丁美洲獨立運動開始
1688年 英國「光榮革命」,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確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
1783年 英國承認美國獨立,美國獨立戰爭結束
1794年 法國熱月政變,法國大革命結束
1689年 英國通過《權利法案》
1776年 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布獨立
1789年 法國發布《人權宣言》
1804年 拿破崙頒布《民法典》
1862年 美國通過《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1792年9月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
1799年 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
1804年 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
1882年 德、意、奧三國同盟正式建立
1907年 英、法、俄三國協約最後形成
1922年10月 墨索里尼在義大利上台,建立法西斯專政
1933年初 希特勒在德國上台,開始建立法西斯專政
1936年 廣田弘毅內閣上台,建立軍事法西斯專政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39年9月—1945年9月2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14年6月28日 薩拉熱窩刺殺事件
1938年9月 慕尼黑會議
1939年9月1日 德國閃擊波蘭,二戰爆發
1941年6月22日 德國閃擊蘇聯,蘇德戰爭爆發
1941年12月7日 日本突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2年初 《聯合國家宣言》簽署,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1943年11—12月 蘇、美、英舉行德黑蘭會議
1943年12月 中、美、英發表《開羅宣言》
1944年6月 美英軍隊在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1945年2月 蘇、美、英舉行雅爾塔會議
1945年7—8月 蘇、美、英舉行波茨坦會議
1942年6月 中途島戰役——太平洋戰場轉折
1942年7月—l943年2月 斯大林格勒戰役——二戰轉折
1942年10月 阿拉曼戰役——北非戰場轉折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變
1932年 偽滿洲國成立
1935年 華北事變
1937年7月7日 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開始
1937年8月13日 八一三事變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殺
1940年 汪精衛偽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3年9月 義大利投降,法西斯軸心集團開始瓦解
1945年5月8日 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歐洲戰場結束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9月2日 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二戰結束
1919年1—6月 巴黎和會,凡爾賽體系建立
1921年11月—1922年2月 華盛頓會議,華盛頓體系建立
二戰後—1991年底 雅爾塔體系
20世紀90年代以來 世界格局多極化發展
1920年 國際聯盟成立
1945年10月 聯合國建立
1949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
1955 華沙條約組織成立
1848年2月 《共產黨宣言》發表 馬克思主義誕生
1903年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 列寧主義誕生
1864年 第一國際在倫敦成立
1889年 第二國際在巴黎建立
1919年3月 共產國際在莫斯科成立
1871年3月—5月 巴黎公社
1917年11月7日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1935年 共產國際七大制定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策略
1925年 聯共(布)「十四大」--工業化方針
1927年 聯共(布)「十五大」--農業集體工業化方針
1936年 蘇聯新憲法頒布,標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蘇聯確立,標志斯大林創建的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形成
1956 蘇共「二十大」,波蘭波茲南事件,匈牙利事件
1968 蘇聯出兵佔領捷克斯洛伐克
20世紀80年代末 東歐劇變
1922年 蘇聯成立
1991年底 蘇聯解體
19世紀上半期 亞洲革命風暴
1848—1852 伊朗巴布教徒起義
1851—1864年 太平天國運動
1857—1859年 印度民族大起義
19世紀末20世紀初 亞洲的覺醒
1900年 義和團運動高潮
1911年 辛亥革命
1905—1908年 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柒』 北京新高考制度下,物理和歷史哪個更容易出高分
如果出高分的話還是歷史比較容易,考驗個人的記憶能力!而物理的話需要考驗一個人的理解能力,還是比較難的!謝謝,望採納!
『捌』 北京高考歷史和生物哪個比較好學
這個沒有什麼好學,看你對什麼感興趣了,理論上歷史偏文一點,生物偏理一點,這種看你對什麼能感興趣一點,什麼就好學,當年我就是對歷史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