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歷史
❶ 汶川歷史上發生過地震嗎
汶川,古屬茂州,建國初期屬茂汶縣(也就是現在的茂縣、理縣和汶川),是個以漢族和羌族人口為主的地方。這一帶是地震高發區。據記載,僅明清以來,茂州境內發生的強烈地震就不下二十次(其中震源在汶川縣的就有1480年、1510年、1607年、1657年四次),而7.5級以上地震,最近的一次發生在1933年。
1933年8月26日下午2時的茂州大地震的震中位置在茂縣北部的疊溪鎮,因此也稱「疊溪地震」。其強度7.5級,烈度10級,破壞范圍包括茂縣、理縣、汶川、黑水,就連成都也受到了影響。
❷ 汶川縣在古代歷史上住的是什麼名族
自漢代以來所設汶江、綿虒(sī)、汶山、汶川等建置皆以境內岷江得名,據《元和郡縣志》載:汶川縣「因縣西汶水為名」。古「汶」、「岷」通用,故岷江亦讀作汶江。
古屬冉毿(sān)部年(公元前111年)以冉毿地置汶山郡,轄綿虒等5縣,綿虒為郡、縣舊址在今威州鎮姜維城。東漢曾改綿虒縣為綿虒道,西晉改綿虒縣為汶川縣。東晉後汶川郡僑遷都安(今都江堰市),廢綿虒縣。肖梁於綿虒縣地置汶川縣,西魏時省。北周天和三年(568年)復置汶川縣,縣治仍在姜維城,直到明代宣德年間過治寒水驛(今汶川縣綿池鄉政府所在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2年遷汶川縣治於威州。1958年曾撤汶川縣與茂縣、理縣合並成立茂汶羌族自治縣。1963年復置。1990年底汶川縣行政建置為3鎮、14鄉。
汶川因縣西汶水(現岷江)得名,西漢時為綿虒縣,西晉改為汶山縣,並為汶山郡治,北周始名汶川縣,距今已有一千四百餘年歷史。1952年縣城由綿虒遷威州;1958年茂縣、汶川縣、理縣合並成立「茂汶羌族自治縣」;1962年恢復汶川縣至今。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汶川縣常住總人口100771人,其中:威州鎮34460人,綿虒鎮7845人,映秀鎮2468人,卧龍鎮2421人,水磨鎮12574人,漩口鎮13597人,龍溪鄉3724人,克枯鄉3078人,雁門鄉7504人,草坡鄉3826人,銀杏鄉2302人,耿達鄉2857人,三江鄉4115人。
2013年,省政府(川府民政[2013]1號)批復同意撤銷三江鄉,設立三江鎮,鎮政府駐街村,轄原三江鄉所屬行政區域;省政府(川府民政[2013]26號)批復同意撤銷耿達鄉,設立耿達鎮,鎮政府駐耿達村,轄原耿達鄉所屬行政區域。2014年,省政府(川府民政[2014]9號)批復同意撤銷草坡鄉,將草坡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綿虒鎮管轄。汶川縣是藏、羌、回、漢各族人民相交匯融合的地帶,有羌族27154人,占總人口的28.27%,主要居住在縣北部的威州、綿池地區;藏族13837人,占總人口的14.4%,多聚居在氓江以西地帶;漢族53978人,占總人口的56.2%,主要分布在南部漩口、映秀地區;回族916人,占總人口的0.95%,其他民族169人散居集鎮。
❸ 汶川地區發生地震的歷史記錄
從大的方面來說,汶川處於中國一個大地震帶——南北地震帶上。
中國地震局的專家認為,因為中國東部和西部的地質分布、地殼厚度、地殼運動速度差別很大,而這次地震發生在東部和西部變化差別最大的這個帶上,即南北地震帶——包括從寧夏經甘肅東部、四川西部直至雲南,都為地震密集帶。
宏觀的解釋是,「印度洋板塊由南向北碰撞歐亞板塊,碰撞的地區拱起青藏高原。」中國科技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院倪四道教授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說,「青藏高原在隆升的同時,也同時向東北方向移動,擠壓四川盆地向東北走滑,而汶川地震就發生在青藏高原的東南上。」
倪四道說,這次地震具體的發生機制是擠壓,「一開始主要是擠壓,到地震快結束時可能還有走滑的能量釋放。」倪四道說,這次汶川地震發生在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川西龍門山的中心,位於汶川-茂汶大斷裂帶上。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二七說,四川盆地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地塊。從歷史記錄來看,盡管龍門山主體沒有發生過大地震,但它北邊的松潘在上個世紀初曾經發生過強震。因此,雖然龍門山地區看上去構造活動性不強,但是可能是處在應力的蓄積過程中,蓄積到了一定程度,地殼就會破裂,從而發生地震。
不過王二七也說,目前我們對這一地震發生的機制還不清楚,不知道是由地殼的擠壓、伸展還是水平走滑造成的。
而從小的方面說,汶川又在四川龍門山地震帶上。龍門山是新的西藏隆起板塊和原來的老的雲南、四川板塊交錯的地方,從這個角度講,這個地方是個地震多發區。
根據1999年9月中國地震局監測預報司預報管理處整編的《中國強地震目錄》,四川地區共有18次7級以上地震,其中1800年以來發生過8次7級以上地震。1973在四川的爐霍發生了7.6級地震,之後三年發生了四川松潘——平武7.2級地震。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陳學忠研究員曾在2002年對四川省7級以上地震危險性做過分析:「四川地區很長時間內沒有發生強烈地震了,用業內的話說叫缺震,就是強震缺失,按照歷史的經驗,缺的時間越長,將來發生(強震)的可能性越大。這是一種定性的估計」。
這種背景下,陳學忠研究了四川地區的地震危險性,發現從歷史經驗性上看,以前四川地區7級以上強震發生之前幾年,周圍都有一個接近8級左右的大震發生,根據這種現象,然後往後推,昆侖山2001年已經發生了8.1級地震,如果這種規律延續的話,幾年之後四川地區就會發生這種地震。
❹ 四川汶川在中國歷史上是什麼的
大禹故里。汶川等建置皆以境內岷江得名。
據《元和郡縣志》載:汶川縣「因縣西汶水為名」。古「汶」、「岷」通用,故岷江亦讀作汶江。
❺ 汶川博物館的發展歷史
汶川博物館位於四川省汶川縣,於2009年11月1日開工,2010年3月20日竣工。139天的精心建造讓這擁有羌紅色彩、羌碉形態的博物館成為了縣城地標。從此,汶川結束了沒有博物館的歷史,六千年的羌族文化將在這里得到集中展示和傳承。博物館佔地7949.8平方米,總建築面積9071平方米,總投資約6460萬元。博物館是廣東省在汶川縣援建的最大的文化項目。發展歷史
❻ 求汶川歷史。。。 簡介。。。
汶(wèn)川縣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邊緣,居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南部,東鄰彭州市、都江堰市,南靠崇州市、大邑縣,西接寶興、小金縣,西北和東北分別與理縣、茂縣相連,縣域東西寬84公里,南北長105公里,總面積8820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達48%。縣城威州鎮位於縣境北部岷江與雜谷腦河交會處,海拔1325米,周圍有茶坪山脈、邛崍山脈等眾多山體圍繞,距省城成都146公里、州府馬爾康246公里,國道213、317線穿城而過。
自1963年恢復建縣至今,全縣轄6鎮8鄉,總人口11178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0057人;羌族人口29839人,占總人口的26.69%,是我國四個羌族聚居縣之一。岷江縱貫縣境西部地區,長達88公里,主要有雜谷腦、魚子溪、草坡等河流,流域面積1429平方公里。全縣水能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達348萬千瓦,可開發量170萬千瓦,現已開發100萬千瓦,開發潛力巨大。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2年遷汶川縣治於威州。1958年曾撤汶川縣與茂縣、理縣合並成立茂汶羌族自治縣。1963年復置。1990年底全縣行政建置為3鎮、14鄉。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0秒左右,汶川縣發生8.0級大地震,
風土人情:
這里的羌文化在以前沒有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所以目前基本保持了自己原有的風俗。這里還沿襲著千百年來羌家小伙與姑娘談戀愛對唱山歌的習俗,每年羌族節日期間,寨子內,小伙姑娘們不僅深情對歌,還和村裡人一道圍著火塘跳鍋庄舞,吃著大塊肉,喝著自製的米酒,咂酒,吹著羌笛、嗩吶、口弦琴,打著羊皮鼓,通宵達旦,其熱鬧的場面充滿了濃郁的西部羌民族特色。
這里稱女人為包帕子的,女人一般在家織布、做飯、養牲畜。稱男人為頂帕子的,意思是頂大事的。農閑時節的羌寨,男人們外出攬活去了,女人們搬出針線筐,曬台上、門檻上就坐滿了綉女。羌民生活在山中,離雲很近,雨過更是雲煙升騰,雲給了他們靈感,他們將雲綉在鞋上(還有袖口、衣襟、褲管、頭帕),將雲踏在了腳下,每一步都走在雲中,過著雲上的日子。就連寨子里已經不穿傳統服裝的男人們,也無一例外穿著雲雲鞋,艷麗精緻的雲雲鞋在男人們的藍黑漢服下面非常打眼,給英武的羌家漢子平添兒女柔情。
羌族的服飾,多以自產的火麻經加工後紡線織成,俗稱「麻布衫」,或以牛羊毛吊線後織成,俗稱「毪衫」,亦有布衫,以青色為多。腰間男束腰帶,女束花圍腰,外著無袖羊皮褂子,穿草鞋或「雲雲鞋」(羌綉布鞋)。由於現在受外面世界的影響,現在蘿卜寨里的一些羌族年輕人,平時也著漢裝了。
羌族的挑花、刺綉工藝精湛,早在明清時,就已普遍盛行。蘿卜寨的羌族婦女,從小就受到挑花和刺綉工藝的訓練,常在耕種勞動之餘,從事紡線、織麻、挑花、刺綉等活動。她們挑花和刺綉,一不打樣,二不劃線,全憑自己的構思,自由動用五色絲線和棉線,信手挑綉出富有羌族特色的圖案,如色彩絢麗的幾何花紋、栩栩如生的各種花卉和動物等。
❼ 四川汶川在中國歷史上地震是什麼的
歷史上關於汶川地震的記錄 中國古人很早就開始了對地震的記載。《竹書紀年》寫道:「夏帝發七年泰山震。」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記載,距今已有3800多年了。在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我國已開始詳細描述地震。《春秋》、《國語》和《左傳》等先秦古籍中都有關於地震的記述,保存了不少古老地震的記錄。從漢代開始,地震就作為災異記入各斷代史的「五行志」中了。宋元以後地方誌發達起來,地震也被作為災異記入志中,地震史料大大增加。除了這些官修的正史、方誌外,許多私人寫的筆記、雜錄、小說和詩文集中也有地震的記載,而且往往附有生動的描述。此外,碑文中也有歷史地震的記載。 筆者粗略地查閱了一下,在四川汶川縣地區有關地震災害的歷史記錄大致有這些:南宋孝宗乾道四年十二月壬子,北川發生了4.6級地震,烈度6度,史書記載:「石泉軍(今北川縣)屋瓦盡落。地震三日,有聲如雷。」《明孝宗實錄》弘治三年正月辛酉:「四川汶川縣地震,有聲如雷。」《明孝宗實錄》弘治九年十月丙子:「四川汶川縣及威州俱地震有聲。」《明孝宗實錄》弘治十四年二月辛卯:「四川汶川縣初八日地震,至日,復震,俱有聲如雷。」《明孝宗實錄》弘治十四年閏七月壬辰:「四川汶川縣地震,有聲如雷。」《明孝宗實錄》弘治十四年十二月丙辰:「四川小河疊溪守御千戶所,及歲茂、汶川等州地再震,有聲如雷。」《明孝宗實錄》弘治十七年正月丙子:「四川威州及汶川縣,地震有聲如雷。」《明武宗實錄》正德元年十月壬申:「茂州、汶川縣地震。」《明武宗實錄》正德九年冬十月乙卯:「四川茂州及汶川縣地震。」《明神宗實錄》萬曆三十五年七月乙卯:「松潘、茂州、汶川等處地震數日。」 清順治十四年三月八日,汶川發生6級地震,烈度6度。有關書中記載房屋城垣多傾。山崩石裂,江水皆沸。壓死男婦無數。自三月三日地震有聲,晝夜不間,到四月初九地震乃止。 清乾隆十三年正月二十五日,汶川、灌縣發生5.5級地震,烈度6度。有關書中記載汶川縣境內橋梁、道路多損壞。 1933年8月25日,四川茂縣以北60公里的疊溪鎮發生震級為7.5級的大地震,震中烈度10度,震源深度為6.1千米。據史料記載,地震發生時,地吐黃霧,城郭無存;城中心部分在劇震發生的幾分鍾內幾乎筆直地墜落,呈單條階梯狀地震的下滑距離達500至600米,疊溪鎮從此不復存在。 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之間發生7.2級地震。地震屬震群型,主震之後又發生22日6.7級地震和23日7.2級地震。這次地震有感范圍較大,西至甘肅高台,南至昆明,北至呼和浩特,東至長沙,最大半徑1150千米。震後連降暴雨,造成山崩、塌石、泥石流等,致使農田、道路、河床等破壞嚴重,通訊中斷。地震發生在人煙稀少的山區,加之震前已有預報,採取了人員撤離的措施,因此,人員傷亡僅為800餘人,其中輕傷600餘人。 來源:老來樂
❽ 汶川縣的歷史沿革
在四川汶川縣地區有關地震災害的歷史記錄大致有這些:南宋孝宗乾道四年十二月壬子,北川發生了4.6級地震,烈度6度,史書記載:「石泉軍(今北川縣)屋瓦盡落。地震三日,有聲如雷。」《明孝宗實錄》弘治三年正月辛酉:「四川汶川縣地震,有聲如雷。」《明孝宗實錄》弘治九年十月丙子:「四川汶川縣及威州俱地震有聲。」《明孝宗實錄》弘治十四年二月辛卯:「四川汶川縣初八日地震,至日,復震,俱有聲如雷。」《明孝宗實錄》弘治十四年閏七月壬辰:「四川汶川縣地震,有聲如雷。」《明孝宗實錄》弘治十四年十二月丙辰:「四川小河疊溪守御千戶所,及歲茂、汶川等州地再震,有聲如雷。」《明孝宗實錄》弘治十七年正月丙子:「四川威州及汶川縣,地震有聲如雷。」《明武宗實錄》正德元年十月壬申:「茂州、汶川縣地震。」《明武宗實錄》正德九年冬十月乙卯:「四川茂州及汶川縣地震。」《明神宗實錄》萬曆三十五年七月乙卯:「松潘、茂州、汶川等處地震數日。」 清順治十四年三月八日,汶川發生6級地震,烈度6度。有關書中記載房屋城垣多傾。山崩石裂,江水皆沸。壓死男婦無數。自三月三日地震有聲,晝夜不間,到四月初九地震乃止。 清乾隆十三年正月二十五日,汶川、灌縣發生5.5級地震,烈度6度。有關書中記載汶川縣境內橋梁、道路多損壞。 1933年8月25日,四川茂縣以北60公里的疊溪鎮發生震級為7.5級的大地震,震中烈度10度,震源深度為6.1千米。據史料記載,地震發生時,地吐黃霧,城郭無存;城中心部分在劇震發生的幾分鍾內幾乎筆直地墜落,呈單條階梯狀地震的下滑距離達500至600米,疊溪鎮從此不復存在。 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之間發生7.2級地震。地震屬震群型,主震之後又發生22日6.7級地震和23日7.2級地震。這次地震有感范圍較大,西至甘肅高台,南至昆明,北至呼和浩特,東至長沙,最大半徑1150千米。震後連降暴雨,造成山崩、塌石、泥石流等,致使農田、道路、河床等破壞嚴重,通訊中斷。地震發生在人煙稀少的山區,加之震前已有預報,採取了人員撤離的措施,因此,人員傷亡僅為800餘人,其中輕傷600餘人。 來源:老來樂
❾ 汶川大地震到現在已有多少年歷史
5·12汶川地震,發生於北京時間(UTC+8)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時28分04秒,震中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鎮與漩口鎮交界處。根據中國地震局的數據,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級達8.0Ms、矩震級達8.3Mw(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矩震級為7.9Mw),地震烈度達到11度。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及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北至遼寧,東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門、泰國、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5·12汶川地震嚴重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千米,其中,極重災區共10個縣(市),較重災區共41個縣(市),一般災區共186個縣(市)。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時,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汶川大地震距今8年。
❿ 汶川大地震在新中國歷史上是什麼的
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