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小故事300字

歷史小故事300字

發布時間: 2021-08-02 17:34:29

『壹』 有誰知道中國歷史小故事(300字的)

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表示願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藺相如到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說: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過我勸說方才答應。趙王齋戒5天,然後才讓我捧璧前來,以示對秦國威嚴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禮儀簡慢,毫無交割城邑的誠意,現在若大王一定要搶走寶玉,我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是假意應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應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應允。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秦昭王齋戒完畢,舉行交換儀式時,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趙之事告訴秦昭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進攻韓國,佔領了野王(今河南沁陽)。截斷了上黨郡(治所在今山西長治)和韓都的聯系,上黨形勢危急。上黨的韓軍將領不願意投降秦國,打發使者帶著地圖把上黨獻給趙國。

趙孝成王(趙惠文王的兒子)派軍隊接收了上黨。過了兩年,秦國又派王齕(音hé)圍住上黨。

趙孝成王聽到消息,連忙派廉頗率領二十多萬大軍去救上黨。他們才到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上黨已經被秦軍攻佔了。

王齕還想向長平進攻。廉頗連忙守住陣地,叫兵士們修築堡壘,深挖壕溝,跟遠來的秦軍對峙,准備作長期抵抗的打算。

王齕幾次三番向趙軍挑戰,廉頗說什麼也不跟他們交戰。王齕想不出什麼法子,只好派人回報秦昭襄王,說:「廉頗是個富有經驗的老將,不輕易出來交戰。我軍老遠到這兒,長期下去,就怕糧草接濟不上,怎麼好呢?」

秦昭襄王請范雎出主意。范雎說:「要打敗趙國,必須先叫趙國把廉頗調回去。」

秦昭襄王說:「這哪兒辦得到呢?」

范雎說:「讓我來想辦法。」

過了幾天,趙孝成王聽到左右紛紛議論,說:「秦國就是怕讓年輕力強的趙括帶兵;廉頗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們所說的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小時愛學兵法,談起用兵的道理來,頭頭是道,自以為天下無敵,連他父親也不在他眼裡。

趙王聽信了左右的議論,立刻把趙括找來,問他能不能打退秦軍。趙括說:「要是秦國派白起來,我還得考慮對付一下。如今來的是王齕,他不過是廉頗的對手。要是換上我,打敗他不在話下。」
趙王聽了很高興,就拜趙括為大將,去接替廉頗。

藺相如對趙王說:「趙括只懂得讀父親的兵書,不會臨陣應變,不能派他做大將。」可是趙王對藺相如的勸告聽不進去。

趙括的母親也向趙王上了一道奏章,請求趙王別派他兒子去。趙王把她召了來,問她什麼理由。趙母說:「他父親臨終的時候再三囑咐我說,『趙括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兒戲似的,談起兵法來,就眼空四海,目中無人。將來大王不用他還好,如果用他為大將的話,只怕趙軍斷送在他手裡。』所以我請求大王千萬別讓他當大將。」

趙王說:「我已經決定了,你就別管吧。」

公元前260年,趙括領兵二十萬到了長平,請廉頗驗過兵符。廉頗辦了移交,回邯鄲去了。

趙括統率著四十萬大車,聲勢十分浩大。他把廉頗規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廢除,下了命令說:「秦國再來挑戰,必須迎頭打回去。敵人打敗了,就得追下去,非殺得他們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邊范雎得到趙括替換廉頗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間計成功,就秘密派白起為上將軍,去指揮秦軍。白起一到長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幾陣敗仗。趙括不知是計,拚命追趕。白起把趙軍引到預先埋伏好的地區,派出精兵二萬五千人,切斷趙軍的後路;另派五千騎兵,直沖趙軍大營,把四十萬趙軍切成兩段。趙括這才知道秦軍的厲害,只好築起營壘堅守,等待救兵。秦國又發兵把趙國救兵和運糧的道路切斷了。

趙括的軍隊,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連天,無心作戰。趙括帶兵想沖出重圍,秦軍萬箭齊發,把趙括射死了。趙軍聽到主將被殺,也紛紛扔了武器投降。四十萬趙軍,就在紙上談兵的主帥趙括手裡全部覆沒了。

『貳』 歷史小故事300字左右 3篇

樓主,你好!1.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 母親很窮, 沒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 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 白天, 深夜都認真讀書. 五年中, 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 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 往往把水澆在臉上. (范仲淹) 常常是白天苦讀, 什麼也不吃, 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 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 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2班超投筆從戎 班超為人有遠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 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 62 年(永平五年),哥哥班 固被徵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 錢來養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 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 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麼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 超說:"小子怎麼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呢!" 3祖逖聞雞起舞 當初,范陽人祖逖,年輕時就有大志向,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寢, 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就起床舞劍.渡江以後, 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咨祭酒. 祖逖住在京口, 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 對司馬睿說: "晉 朝的變亂,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亂,而是皇親宗室之間爭奪權力,自相殘殺, 這樣就使戎狄之人鑽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現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害後,大家都想著 自強奮發,大王您確實能夠派遣將領率兵出師,使像我一樣的人統領軍隊來光復中原,各地 的英雄豪傑, 一定會有聞風響應的人! "司馬睿一直沒有北伐的志向, 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後, 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 逖自己想辦法募集. 祖逖帶領自己私家的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 在江中敲打著船槳 說:"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復成功,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於是到淮陰駐扎, 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後繼續前進.

『叄』 中國歷史故事(300字左右,10篇)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肆』 歷史小故事300字左右

不平凡的橋——文天祥的傳說故事 ●劉文光 南宋末年,元兵南逼。宋皇從杭州敗移福州。景炎帝二年(即公元一二七七年)的春天。文天祥為了抗擊元兵,率師從閩西進軍漳州,所聞福州失守,宋帝敗逃海上,他只好西撤,翻越閩南與閩西交界的坂寮嶺,退到險要的倒嶺趕築營壘,沉著應急。元兵來勢兇猛,緊迫在後,文天祥的兵馬渡過下畲溪的木橋,仰望天空,說了聲「天助我!」立即,風起雲涌,電閃雷鳴,咆哮的山洪把元兵阻隔在崎嶇的對岸。 那拆掉的雖是木橋,卻系交通要道。文天祥考慮到戰後百姓過往的需要,特地為當地留下不少金銀,以備復建之用。當他帶兵馬要經過倒嶺下的梅子坑村,老百姓聞訊接應,紛紛主動把家裡的門板桌面都搬來鋪架臨時便橋。文天祥萬分感激,當場為此橋取名為「大義橋」,後人也有傳說為「待御橋」。 明朝萬曆十年(即公元一五八二年)間,在大畲溪建起了堅固的石拱橋,並在橋頭建立了壯觀的碑亭,以紀念信國公文天祥舉義駐師。樹立的三塊石碑,均有秀麗的碑文。 傳說後來當地著名的文人林希嚴(林泰)為了悼念「耿光垂北斗」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曾感慨滿懷地寫了《題國公橋》一詩: 當年丞相過橋東, 戰馬嘯嘯滿路風。 萬古人間留壯烈。 百年溪水泣英雄。 傷心荒澗碑猶在, 放目寒山事已空。 弔古不堪回首望, 冷煙萎草夕陽紅。 這首凄涼,悲壯的詩篇,表達了後人對文天祥的無限懷念和敬仰之情。

『伍』 歷史小故事300字

我國食品中的歷史故事
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青城中學杜建平
「餃子」的由來
東漢末年,名醫張仲景告老還鄉,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向窮人舍葯治傷。他的葯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葯材在鍋里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葯的病人。每人兩只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吃了一段時間爛耳朵就好了。張仲景舍葯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葯和治癒病人的日子。

油條

油條是很多人愛吃的早點食品。說起它的來歷,還和秦檜有關呢。 油條也稱油炸燴、油炸鬼。它是南宋時杭州百姓製作的早點食品。1142年,民族英雄岳飛被賣國賊秦檜和他的妻子王氏設計殺害於風波亭。京城臨安(今杭州市)百姓知道了這件事後,個個義憤填膺,對秦檜、王氏深惡痛絕。當時風波亭附近有一家專賣油炸食品的飲食店,店老闆正在油鍋旁炸食品,得知岳飛被秦檜夫婦害死的消息後,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從盆中抓起一塊面團,捏成一男一女兩個小人,並將它們背靠背粘在一起,丟進油鍋,口裡還連連喊道:「吃油炸秦檜啦!」他這么一喊,周圍的百姓個個心裡都明白他的意思了,便一擁而上,一邊動手幫著做,一邊幫著喊,還一邊吃。其他的飲食店見狀,也爭相效仿。當時,整個臨安城都做起「油炸檜」,並很快傳遍全國。「油炸檜」流傳到今天,許多地區已改稱「油條」,但仍然有地方叫「油炸燴」或「油炸鬼」。

二者選其一

『陸』 求15個歷史小故事(300字)

四面楚歌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 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禁地了嗎? 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虞姬自刎於項羽的馬前,項羽英雄末路,帶了僅剩兵卒至烏江,最終自刎於江邊。

霸王別姬
楚漢相爭,諸侯多叛楚歸漢。漢王聽從張良等人的計策,與諸侯會合擊楚。當時楚王屯兵垓下,兵少食盡,被漢王軍隊重重包圍。霸王項羽夜不能寐,忽聽四面楚歌同時響起,原來此為張良的計謀。他知道項羽軍士都是楚地人,於是便命漢軍高唱楚歌,以動搖楚軍軍心。項羽聽後大驚,嘆道:「難道漢王已經得到楚地?怎麼他軍中楚人這么多?」於是起床,在帳中飲酒。霸王有寵姬虞姬和烏騅駿馬,乃慷慨悲歌,他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和歌而舞,霸王見此情況,自知將敗,泣淚數行。左右見霸王別姬也都凄然淚下,莫能仰視。

『柒』 歷史人物的小故事(300字左右)

1、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

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陳蕃願掃除天下

陳藩十五歲的時候,曾經獨自住在一處,庭院以及屋舍十分雜亂。他父親同城的朋友薛勤來拜訪他,對他說:「小夥子你為什麼不整理打掃房間來迎接客人?」

陳藩說:「大丈夫處理事情,應當以掃除天下的壞事為己任。不能在乎一間屋子的事情。」薛勤認為他有讓世道澄清的志向,與眾不同。

3、班超投筆從戎

班超為人有遠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徵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

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麼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

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子怎麼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呢!」

4、宗愨乘風破浪

宗愨,字元干,是南陽涅陽人。他的叔父宗炳,學問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愨小的時候,宗炳問他長大後志向是什麼?他回答:「希望駕著大風刮散綿延萬里的巨浪。」(宗炳說:「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貴,也必然會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愨的哥哥宗泌結婚,結婚的當晚就遭到強盜打劫。

當時宗愨才14歲,卻挺身而出與強盜打鬥,把十幾個強盜打得四下潰散,根本進不了正屋。當時天下太平,有點名望的人都認為習文考取功名是正業。宗炳因為學問高,大家都喜歡跟著他讀儒家經典。而宗愨因為任性而且愛好武藝,因此不被同鄉稱贊。

5、祖逖聞雞起舞

當初,范陽人祖逖,年輕時就有大志向,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寢,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就起床舞劍。渡江以後,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咨祭酒。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朝的變亂,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亂,而是皇親宗室之間爭奪權力,自相殘殺,這樣就使戎狄之人鑽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現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害後,大家都想著自強奮發。

大王您確實能夠派遣將領率兵出師,使像我一樣的人統領軍隊來光復中原,各地的英雄豪傑,一定會有聞風響應的人!」司馬睿一直沒有北伐的志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後,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募集。

祖逖帶領自己私家的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著船槳說:「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復成功,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於是到淮陰駐扎,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後繼續前進。

『捌』 歷史小故事,要300字的

1、四面楚歌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 的項羽部隊。

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

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禁地了嗎? 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

唱完,直掉眼淚,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虞姬自刎於項羽的馬前,項羽英雄末路,帶了僅剩兵卒至烏江,最終自刎於江邊。

2、霸王別姬

楚漢相爭,諸侯多叛楚歸漢。漢王聽從張良等人的計策,與諸侯會合擊楚。當時楚王屯兵垓下,兵少食盡,被漢王軍隊重重包圍。霸王項羽夜不能寐,忽聽四面楚歌同時響起,原來此為張良的計謀。他知道項羽軍士都是楚地人,於是便命漢軍高唱楚歌,以動搖楚軍軍心。

項羽聽後大驚,嘆道:「難道漢王已經得到楚地?怎麼他軍中楚人這么多?」於是起床,在帳中飲酒。霸王有寵姬虞姬和烏騅駿馬,乃慷慨悲歌,他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和歌而舞,霸王見此情況,自知將敗,泣淚數行。左右見霸王別姬也都凄然淚下,莫能仰視。

3、班超投筆從戎

班超為人有遠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徵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

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麼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

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子怎麼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呢!」

4、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5、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玖』 求10個歷史小故事(只要300字左右)

探險家邱處機從漢朝、唐朝,直到宋代,絲綢之路有時暢通,有時阻塞,東亞與西歐之間的往來和了解很有限。後來,成吉思汗率領蒙古士兵,征服了中亞、西亞和東歐,建立了一個領土空前遼闊的蒙古帝國。蒙古帝國的建立對促進歐亞大陸人民的交往和了解,起了重要的作用。在這個時期中,有不少人在東西往來的探險與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有一個人,就是長春真人邱處機。邱處機本來是全真教主王重陽的徒弟,他聰明伶俐,很受王重陽的器重。後來,王重陽去世了,邱處機開始四處雲游傳教,他的名聲越來越大,傳到了成吉思汗的耳中。公元1220年的春天,成吉思汗在西征的過程中,途經邱處機的住所,他特地派人,請當時已經70多歲高齡的邱處機去傳教。於是,邱處機就帶了18個弟子,跟隨成吉思汗向西行。在1221年春,邱處機他們一行人,經過野狐嶺,就是今天的張家口西北部,進入了「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蒙古草原,後來又到了呼倫湖畔。最後,邱處機他們又往西,翻過了長松嶺,過石河等地。在阿不罕山,邱處機留下了他的9個弟子,讓他們建了一座新的道觀——棲霞觀。邱處機與剩下的人繼續上路,越過阿爾泰山和烏倫古河、伊犁河及錫爾河,到邪米思干城,就是今天的今撒馬爾罕城。公元1222年春天,他們又經過鐵門關,渡阿姆河,到達了成吉思汗的駐地。從此以後,邱處機時常和成吉思汗一道行軍,並常給成吉思汗講解道家的道理,奉勸成吉思汗少殺人,並告誡百姓要孝敬父母。成吉思汗基本都接受了他的意見。公元1223年春天,邱處機跟隨成吉思汗回到錫爾河以北、塔什干一帶,向成吉思汗告別回家鄉。直到公元1227年,邱處機去世。邱處機的一個弟子將這次西行的情況寫成了一本書,即《長春真人西遊記》,詳細地記錄了他們西遊的路線、行程,描述了他們所經各地的地勢和風土人情。

『拾』 中國歷史小故事200~300字

煮酒論英雄:一天,劉備正在澆菜,曹操派人請劉備,劉備只得膽戰心驚地一同前往入府見曹操。曹操不動聲色對劉備說,「在家做得大好事!」說者有意,聽者更有心,這句話將劉備嚇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轉口說,你學種菜,不容易,這才使劉備稍稍放心下來。曹操說,則才看見園內枝頭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前一件往事(即「望梅止渴」),今天見此梅,不可不賞,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會。劉備聽後心神方定。隨曹操來到小亭,只見已經擺好了各種酒器,盤內放置了青梅,於是就將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來了,二人對坐,開懷暢飲。酒至半酣,突然陰雲密布,大雨將至,曹操大談龍的品行,又將龍比作當世英雄,問劉備,請你說說當世英雄是誰,劉備裝作胸無大志的樣子,說了幾個人,都被曹操否定。 曹操此時正想打聽劉備的心裡活動,看他是否想稱雄於世,與是說:「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劉備問,誰能當英雄呢?曹操單刀直入地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兩個!劉備一聽,吃了一驚,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覺地掉下地下。正巧突然下大雨,雷聲大作,劉備靈機一動,從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說是因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此時才放心地說,大丈夫也怕雷嗎?劉備說,連聖人對迅雷烈風也會失態,我還能不怕嗎?劉備經過這樣的掩飾,使曹操認為自己是個胸無大志,膽小如鼠的庸人,曹操從此再也不疑劉備了。

熱點內容
大老師惡心 發布:2025-07-08 08:52:35 瀏覽:959
日本歷史學 發布:2025-07-08 08:37:05 瀏覽:487
有什麼好歌 發布:2025-07-08 07:06:26 瀏覽:686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計劃 發布:2025-07-08 07:06:19 瀏覽:841
數學老師推薦信 發布:2025-07-08 04:44:51 瀏覽:167
mc另類壓聲教學 發布:2025-07-08 04:35:41 瀏覽:891
古代地理學巨著 發布:2025-07-08 04:35:00 瀏覽:600
松鼠公開課教學設計 發布:2025-07-08 04:08:22 瀏覽:946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