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滑板歷史

滑板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2 18:10:29

① 誰能講講滑板

暈死,樓上的都說些什麼哦,Ctrl+v不要錢啊?!
這要看你朋友玩滑板玩到哪個階段了
區專業的滑板店,要是你朋友是新手或者沒學多久或者技術剛起步,那就送他mortal(400RMB)這是新手極選,或者給他配一塊,用justice的板面,mini或者bonce的軸,venture的橋,輪子你隨便了不要買太硬的要不上街耍帥不方便- -!,這樣算下來不僅麻煩而且價格都是八九百了,不要考慮boiling,要不你朋友會哭的,如果你要給他買好點的就gift,balck knight,價格也是八九百去了
topracer,simple也是四百左右,個人感覺性能比不上mortal

② 滑板是哪一年引進中國的呀

50年代末60年代初有沖浪運動演變而來的滑板運動,在而今以成為世界三大極限運動之首,是地球上最酷的運動。隨著滑板運動的開展,其技術直追其始祖沖浪運動。蓋范特發明了豚跳,使滑板界更加註重高技術的表演,常生了諸如霍克和卡巴拉咯等明星。一些商家發現了商機,推出了一系列的滑板產品,如著名的VANS,adidas的貝殼頭系列等,而相關音樂也達到了鼎盛,其語言,技巧,服飾和音樂,構成了獨具特色的滑板文化,在美國滑板運動的發燒友多達450萬之多!由於這項運動太過於驚險刺激,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中期,滑板運動受到政府的嚴令禁止,在美國曾一度淪為地下項目,一直到80年代中期,滑板才最終被政府解禁,使這項運動重見天日。
80年代末,由於美國電影《危險之至》在中國各大城市的上映,滑板運動的魅力也深深迷住了廣大的中國青少年。但當時中國的很多城市沒有賣滑板的,大部分孩子的夢想都被扼殺在搖籃之中了。當時家裡只有在台灣或美國有親戚的才能買到寄回大陸,可想而知當時孩子們拿到滑板後的喜悅心情。他們把從電視里錄下來的視頻反復播放,然後很多孩子一起在空地上練習,當然他們只能圍著那僅有的一張滑板。
1991年,北京體育大學的孫虎等人在金超體育用品公司的贊助下組建了體育大學滑板隊,後改名為祥雲滑板隊,北京公主墳一代的鮑沁勇等人也自發組建三腳貓滑板隊,但是由於接觸不到真正的滑板文化,當時的動作也僅限於滑行。1992年前後一位叫高原的中國留學生回國,在秦皇島開辦了Powell滑板的中國分公司,把美國最新的各種滑板錄像帶,雜志,海報以及Powell的產品帶到中國。Powell讓中國的第一批滑板愛好者知道了什麼是OLLIE,知道了美國白骨滑板隊,還知道了滑板的許多奧秘。當年大家都會每年花20元錢訂閱每月一期由Powell公司印刷的《翱驪通訊錄》,這成為了當時中國滑手們聯系的唯一紐帶,大家只能通過寫信相互交流技術增進友誼。這幾頁僅僅是用4A紙列印的小冊子,成為了中國滑板史上的重要里程碑。1993年的一期上寫過這么一段話:為了來中國,我們說服這些世界滑手們的將他們的出場費降到只有毛阿敏們的幾分之一,但是偌大的中國就是沒有人肯出資主辦,看來,我們還是走在了時間的前面。朋友們,希望你們多和大公司的老闆們和大官們的少爺小姐們交朋友,引導他們喜歡上滑板,爭取把白骨隊請來。
1994年,Powell公司如願以償在秦皇島舉辦滑板比賽,並邀請了美國滑板界的領軍人物STEVE CABALLERO和DANNYWAINRIGHI親臨現場表演,當年幾乎吸引了中國所有的滑板愛好者。比賽中涌現了北京的趙勁松,青島的袁飛,蘭州的賀藝,南京的王松元等等眾多高手。趙勁松是當時首都師范大學的體育老師,再加上首屆滑板比賽的冠軍的殊榮,他的出現使滑板運動在北京突飛猛進的發展開來。肥大的牛仔褲,戲袍一樣的汗衫,掛塊橡膠皮的球鞋,這成為了當時最專業的滑板服飾。而這些愛好者們也不再寂寞,通過滑板他們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滑板儼然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
2000年前後,全國出現了更多專業的滑板賽事,也有更多的世界級滑手來華表演。這時,大陸涌現了像北京鮑沁勇的TOUR,上海韓敏捷的FLY,青島袁飛的鳥窩,南京王松元的SPACE以及徐州趙竹松的XIPI STREET等等一批專業的滑板商店,他們的出現培養了一批非常優秀的滑手。北京的許瑩,南京的馬雲翔,上海的謝文凱,滁州的王飛等等都在國內的比賽中多次拿獎。尤其是鄭州的車霖,更是一舉奪得了亞洲室內運動會滑板項目的冠軍,徹底改寫了中國滑板技術落後的歷史
這些是我幾年來玩滑板收集的資料,你可以參考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希望你的滑板技術更上一層樓。

③ 滑板發展史求解

其實網路都可以==
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的太平洋彼岸,善於發明創造的愛迪生的後裔們把古老神州人們的幻想或多或少地變成了現實。五十年代初美國西海岸是弄潮兒們大試身手的地方。他們使用普通木頭和價格昂貴的輕木製成的沖浪板在風口浪尖上尋找樂趣。到五十年代中期,模壓聚氨酯泡沫和玻璃纖維取代了木製沖浪板。這些新型沖浪板的機動性和耐用性使得沖浪運動在五十年代末大為流行。
滑板運動是沖浪運動在陸地上的延伸。前者受地理和氣候條件的限制,而後者則有更大的自由度。陽光明媚的南加州海灘社區的居民們很快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塊滑板。
在今天看來,那是相當古樸的一項發明:一塊50*50CM的木板固定在輪滑的鐵輪子上。即使這樣一個簡單的運動器械,因為它能提供沖浪給人帶來的同樣心理感受,也引起了人們的足夠興趣。
但是,這種第一代滑板由於其本身的落後性(板太笨重,無彈性,轉向機構不靈敏,輪子太滑等),滑板運動並未得到像今天這樣的普及,這種最早的滑板可以在滑板錄像節目《禁止》(Ba

滑板(15張)
n This)中看到。
第2代的滑板誕生於1962年。這是由橡木多層板壓制而成的15*60厘米的板面、輪滑轉向橋和塑料輪子組成的。和第一代滑板相比,這種滑板無疑是技術上的一個飛躍。但是,這種滑板的塑料輪的性能依然很不理想。他的過小的附著摩擦力使滑板急轉彎時失控;而他的低彈性則是滑板遇到即使微小的障礙物也會嘎然而止,把滑手摔下來。同時,他的耐磨性也太差。盡管如此,這種滑板仍然受到滑手們的普遍歡迎。畢竟,和前一代滑板相比,它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進化,相對寬大的板面使滑手們更容易站立和操縱。中國國內銷售的滑板大多數屬於這種第二代產品。
1973年,一個叫弗蘭克·納斯沃西的滑板愛好者第一次把聚氨酯輪子安上他的滑板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他隨即開始把這種叫「卡迪拉克」牌的輪子賣給他的滑板朋友們。這種柔韌的輪子不僅耐磨,而且可以使滑板安全穩當的急轉彎,輕而易舉的碾過地上的小障礙物。第三代滑板就這樣發明了。由於滑板從沖浪衍生的原因,七十年代初的滑板文化基本上是帶有沖浪印記的文化。滑板愛好者和滑板公園的建設者們一開始建造了不少模擬沖浪的地形。後來,他們終於意識到,由於滑板比沖浪板的阻力小,重量輕,可以建立不同於沖浪而更適合滑板的地形以取得更大的速度、機動性和自我表現能力。
加州Santa Monica 的「West wind」滑板隊把廢棄的鑰匙孔型泳池作為練習垂直表面滑板的場地,一時間在加州形成了尋找泳池熱。從這時起,滑板運動與沖浪運動不僅是從器材、場地,也從人員上,徹底分離出來,成為突起的一支異軍。這支新軍不涉足沖浪,一心鑽研滑板,並開始形成自己的語言、技巧、衣飾風格和音樂愛好。形成了新生的、以城市為主導的滑板次生文化。
七十年代中期是第三代滑板飛速發展的時期。預感到一種新型的體育運動就要應運而生,無數個由滑板和沖浪愛好者建立的小型滑板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開始在技術質量上展開全面的競爭。聚氨酯輪子的潛力被充分挖掘出來。不斷改進的聚氨酯輪子使滑板附著摩擦力加強,速度增加,甚至可以滑上垂直表面

④ 單板滑雪的起源

單板滑雪源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美國,其產生與沖浪運動有關。

舍曼-波潘1965年把兩個滑雪板綁在一起,偶然中就創造了兩腳踩踏在一整塊板上的新「滑雪板」,單板滑雪又稱冬季的沖浪運動,單板滑雪選手用一個滑雪板而不是一雙滑雪板,利用身體和雙腳來控制方向。

進入80年代,滑板滑雪開始風靡美國,之後又傳到歐洲。1983年舉行了首屆世界錦標賽,1990年成立國際滑板滑雪聯合會(FIS),1994年國際滑聯(FIS)將滑板滑雪定為冬奧會正式項目,1998年日本長野冬奧會首次舉行了滑板滑雪比賽。



(4)滑板歷史擴展閱讀:

技巧

1、直線下滑

直線下滑訓練對速度的感覺及板上平衡的感覺,重心放在前腿,手臂向前指或探,腰背 要直,抬一點下巴,膝蓋略彎,這樣就可以保持很好的平衡穩定性。

2、正面左右滑行

正面面向下坡,重心放前腿,手指指向前進方向,要變向時身體及指向手臂向身後上坡方向轉(此時體會肩部轉動帶動上體轉動的感覺),同時將重心移到後退,此時後退變前腿,換另外一條指向臂,重復。重心轉移時,身體及手臂有一種開門的感覺。

3、正向推板

用以控制速度 與正確站姿關系密切。膝蓋彎,腰背直,抬頭向前看,重心在兩腿間,腳尖抬減速,腳 尖松前進,腳跟用力,慢慢點剎,柔和些。


⑤ 滑板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滑板運動介紹 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末的太平洋彼岸,善於發明創造的愛迪生的後裔們把古老神州人們的幻想或多或少地變成了現實。五十年代初美國西海岸是弄潮兒們大試身手的地方。他們使用普通木頭和價格昂貴的輕木製成的沖浪板在風口浪尖上尋找樂趣。到五十年代中期,模壓聚氨酯泡沫和玻璃纖維取代了木製沖浪板。這些新型沖浪板的機動性和耐用性使得沖浪運動在五十年代末大為流行。 滑板運動是沖浪運動在陸地上的延伸。前者受地理和氣候條件的限制,而後者則有更大的自由度。陽光明媚的南加州海灘社區的居民們很快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塊滑板。 在今天看來,那是相當古樸的一項發明:一塊50*50CM的木板固定在輪滑的鐵輪子上.即使這樣一個簡單的運動器械,因為它能提供沖浪給人帶來的同樣心理感受,也引起了人們的足夠興趣。 但是,這種第一代滑板由於其本身的落後性(板太笨重,無彈性,轉向機構不靈敏,輪子太滑等),滑板運動並未得到像今天這樣的普及,這種最早的滑板可以在滑板錄像節目《禁止》(Ban This)中看到。 第2代的滑板誕生於1962年。這是由橡木多層板壓制而成的15*60厘米的板面、輪滑轉向橋和塑料輪子組成的。和第一代滑板相比,這種滑板無疑是技術上的一個飛躍。但是,這種滑板的塑料輪的性能依然很不理想。他的過小的附著摩擦力使滑板急轉彎時失控;而他的低彈性則是滑板遇到即使微小的障礙物也會嘎然而止,把滑手摔下來。同時,他的耐磨性也太差。盡管如此,這種滑板仍然受到滑手們的普遍歡迎。畢竟,和前一代滑板相比,它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進化,相對寬大的板面使滑手們更容易站立和操縱。中國國內現在銷售的滑板大多數屬於這種第二代產品。 1973年,一個叫弗蘭克?納斯沃西的滑板愛好者第一次把聚氨酯輪子安上他的滑板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他隨即開始把這種叫「卡迪拉克」牌的輪子賣給他的滑板朋友們。這種柔韌的輪子不僅耐磨,而且可以使滑板安全穩當的急轉彎,輕而易舉的碾過地上的小障礙物。第三代滑板就這樣發明了。由於滑板從沖浪衍生的原因,七十年代初的滑板文化基本上是帶有沖浪印記的文化。滑板愛好者和滑板公園的建設者們一開始建造了不少模擬沖浪的地形。後來,他們終於意識到,由於滑板比沖浪板的阻力小,重量輕,可以建立不同於沖浪而更適合滑板的地形以取得更大的速度、機動性和自我表現能力。 加州Santa Monica 的「West wind」滑板隊把廢棄的鑰匙孔型泳池作為練習垂直表面滑板的場地,一時間在加州形成了尋找泳池熱。從這時起,滑板運動與沖浪運動不僅是從器材、場地,也從人員上,徹底分離出來,成為突起的一支異軍。這支新軍不涉足沖浪,一心鑽研滑板,並開始形成自己的語言、技巧、衣飾風格和音樂愛好。形成了新生的、以城市為主導的滑板次生文化。 七十年代中期是第三代滑板飛速發展的時期。預感到一種新型的體育運動就要應運而生,無數個由滑板和沖浪愛好者建立的小型滑板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開始在技術質量上展開全面的競爭。聚氨酯輪子的潛力被充分挖掘出來。不斷改進的聚氨酯輪子使滑板附著摩擦力加強,速度增加,甚至可以滑上垂直表面。 此外,對滑板材料的研究開發也達到了窮及一切的地步。硬塑、鋁合金、玻璃纖維,甚至高科技的碳素復合材料都被用來試制滑板。最終,抗沖擊性能好,重量輕的加拿大糖楓擔負起了新一代滑板材料的歷史使命。 另外,由Powell公司發明的跨越大障礙物的聚氨酯輪子和斯蒂文森專利的凹型滑板尾部使第三代滑板更上一層樓。 80年代末,由於滑板運動本身的發展和滑手們對滑板技巧要求的提高,以及為了適應U型池(vert ramp)雙向滑行的需要,一種與前三代滑板形狀完全不同的兩頭翹起、形狀對稱的滑板出現了,這就是第四代滑板。目前只有滑手們使用的都是第四代滑板。第四代滑板改用硬岩楓重量更輕,彈性更好.滑板輪硬度高,彈性好,更適合高速滑行.由於重量平衡,第四代滑板更適合各種翻轉動作。 九十年代初,滑板運動走入了一個低谷時期。由於正處於滑板換代的時期,滑板從一頭改為兩頭,因而出現了許多前一代滑板不可能完成的動作。這個時期是滑板運動的技巧性動作(technical tricks)時代。滑手們發明了很多新的動作。同時為了使滑板更容易翻轉,滑板板面變得很窄,輪子變得很小。這個時期一塊典型的滑板寬度只有7英寸,而輪子直徑只有39mm左右。這樣的滑板雖然更易於做出復雜的動作,但是較小的輪子卻妨礙了它的滑行性能。 滑板項目英文名稱-SKATBOARDING 滑板項目可謂是極限運動的鼻祖,許多的極限運動項目均由滑板項目延伸而來。 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沖浪運動演變而成的滑板運動,在而今已成為地球上最「酷」的運動。滑板的技巧主要包括:THE AERIAL(在滑桿上)、THE INVERT(在U台上)、THE OLLIE(帶板起跳),這些技術可說是除了翻板之外最重要的滑板動作。世界上兩個重要的滑板國際組織:國際滑板商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KATEBOARD COMPANIES,IASC)J及世界盃滑板賽(WORLD CUP SKATEBOARDING,WCS)。 滑板X動作名詞解釋 Ollie: 國人俗稱"帶板兒跳",是指以腳踩滑板尾部使滑板與玩家一起騰空躍起並一起平穩著地,而整個動作中手不抓板。滑板運動中最經典的動作之一,由滑板玩家Alan Gelfend創造並自此命名。 50-50: 還是一個很難直譯的傢伙,就是以滑板的兩個橋軸擦滑竿Double Alex Grind,正好在滑板中間,所以是50對50。 Smith grind: 後軸與板底同時刺滑坡面或障礙物,一個更是無法直譯傢伙! 360 Kick-flip: 國名"大亂",騰空360度翻板,滑板在腳下急速地翻了一圈,看的眼花繚亂,故名"大亂";不知某天哪位高手能將板翻720或更多,是不是就該叫"巨亂"或"賊亂"。 Mctwist: 坡面上的540度轉,以其首創玩家"Mike McGill"命名。取個什麼中國名,大家想想吧! Nosegrind: 刺板頭,滑板基本動作之一。 Kick turn: 腳睬板尾使板頭抬起做的調頭,滑板基本動作之一。 Shove it: 板轉180度,俗稱"倒板兒",滑板基本動作之一。
麻煩採納,謝謝!

⑥ 滑板最早是如何誕生和發展起來的

其實滑板運動就是沖浪運動在陸地上的一種延伸,由沖浪運動演變而來的,人們對於滑板的一種發展其實就是對於大海征服的那樣子的一個心理,但是在海上去進行的話有充滿著危險,所以說他們只能夠在陸地上進行這樣的一個運動。

⑦ 求一個關於滑板的PPT,關於滑板歷史,背景要貼切滑板主題,排版整潔!我要進行一個4分鍾的演講. 謝

文庫里這篇是介紹滑板的,但是歷史介紹的不多,
http://wenku..com/view/f7f188a16bec0975f465e2ed.html,
你可以再到網路中滑板的詞條下內,找一些關於歷史的介紹容修訂到這篇文檔中,
http://ke..com/subview/11268/6986068.htm

⑧ 滑板運動的起源是什麼時期

滑板運動的起源

滑板是沖浪運動在陸地上的延伸。前者受地理和氣候的限制,而後者則有更大的自由度。

20世紀五十年代中、後期,美國南加州海灘社區的居民們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塊滑板,一塊50×10×50公分的木版固定在輪滑的鐵輪子上。然而,這樣一個簡單的運動器械,卻因為它能給人們帶來和沖浪相同的感受,開始受人矚目。

第二代滑板誕生於1962年,由橡木多層板壓制而成的板面、輪滑轉向橋和塑料輪子組成。與第一代滑板相比,這種滑板無疑是技術上的一個飛躍。但是,這種滑板的塑料輪的性能依然不理想。它的過小的附著摩擦力使滑板轉彎時失控;而它的低彈性則使滑板遇到即使微小的障礙物也會嘎然而止,把滑手摔下來。同時,它的耐磨性也太差。盡管如此,這種滑板仍然受到滑手們的普遍歡迎。畢竟,和前一代滑板相比,它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進化,相對寬大的板面使滑手們更容易站立和操縱。

1973年,一個叫弗蘭克的滑板愛好者首次將聚氨酯輪子安在他的滑板上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種柔韌的輪子不僅耐磨,而且可以使滑板安全穩當地急轉彎,輕易而舉地碾過地上的小障礙。這就是第三代滑板。七十年代中期,是滑板飛速發展的時期,聚氨酯的潛力被大大地發揮出來。各種材料的踏板、轉向橋如雨後春筍般涌現。而全美各地星羅棋布的滑板公司也向人們揭示著一個新的運動的到來。

由於滑板是沖浪運動的衍生,七十年代的滑板文化帶著沖浪的印記,滑板愛好者修建的滑板公園都是在模擬沖浪的地形。直到美國加州聖塔莫尼克的「西風」滑板隊摒棄了沖浪道具,首次把鑰匙孔游泳池作為練習垂直表面滑板的場地,並在全美掀起了「泳池滑板熱」,至此,滑板運動開始從沖浪中,不僅是從器材、場地,也從人員上徹底分離出來,並形成了自己的語言、技巧、服飾風格和音樂愛好。

八十年代末,由於滑板運動本身的發展和滑手們對滑板技巧要求的提高,以及為了適應U型池雙向滑行的需要,一種與前三代滑板形狀完全不同的兩頭翹起、形狀對稱的滑板出現了,這就是滑板。目前只有滑手們使用的都是滑板。滑板改用硬岩楓重量更輕,彈性更好、滑板輪硬度高,彈性好,更適合高速滑行。由於重量平衡,滑板更適合各種翻轉動作。

九十年代初,滑板從一頭改為兩頭,因而出現了許多前一代滑板不可能完成的動作。這個時期是滑板運動的技巧性動作時代。滑手們發明了很多新的動作。同時為了使滑板更容易翻轉,滑板板面變得很窄,輪子變得很小。這個時期一塊典型的滑板寬度只有7英寸,而輪子直徑只有39毫米左右。這樣的滑板雖然更易於做出復雜的動作,但是較小的輪子卻妨礙了它的滑行性能。

不同時期的滑板,有不同的造型。一些玩家為了延續場地的玩法,便在自家的後院中以木板蓋起簡單的場地,即現在的U型板;而對於無法取得場地的玩家,則開始往街頭發展,因而創造出許多的街頭障礙玩法,現在大部份滑板的玩者,都是以街頭障礙的方式活動。

特別一提的是,街頭障礙的人口大量增加,使得滑板服裝亦隨之興起。到了今天滑板玩家已形成一個大民族,他們擁有自己的文化、語言、運動風格甚至音樂,而這一切正好完全符合青少年心中對於休閑運動的定義。

乍看之下,這項運動需要的裝備簡單,只要一塊板子,但其中可以變化的花式及技巧更是層出不窮,而滑板的其它零件像是板子的用料、輪子的尺寸、培林的好壞,亦是玩家講究的重點,不同部份所發揮的效果也不一樣。

現在國際上極限運動比賽常用的滑板屬於第四代滑板,板面普遍以五層、七層或九層楓木板微波冷壓製成,也有用鋁合金、碳纖維等材料所做成的。板面上粘上一層防滑層(俗稱「砂」),輪子一般採用聚胺酯為主要材料,用合金製成的滑板支架(又稱「轉向橋」)與板面相連。

滑板於20世紀70年代曾興盛一時,僅在加里福尼亞州就有300餘個公共或私營的滑板公園。現在,美國的極限公園(滑板、極限直排輪滑、特技單車)就已經超過了5000多家。

隨著滑板運動的開展,滑板技術直追其始祖沖浪運動。蓋范特發明了帶板跳,使滑板界更注重高技術的表演,產生了諸多滑板明星。由滑板商,著名公司組織的巡迴品牌推廣活動,給商家帶來巨大利益,已成為工業市場學的常用手法。滑板運動員的泥土感很重的衣著、懷舊球鞋一度成為世界潮流,而相關音樂也達到了鼎勝,其語言、技巧、服飾和音樂,構成了獨具特色的滑板文化。在美國滑板運動的發燒友多達450萬之眾!由於滑板運動太過驚險、刺激,在本世紀60年代,滑板運動受到政府嚴令禁止,曾一度淪為「地下項目」。一直到80年代中期,滑板項目才被政府公開解禁、重見天日,使得這項都市魔幻運動卷土重來。滑板天皇巨星TonyHawker和AndyMcDonald在許多年青人眼力無疑是和喬丹、桑普拉斯一樣的超級偶像。

滑板運動以滑行為特色,崇尚自由的運動方式,體驗與創造超重力的感受,給滑者帶來成功和創造的喜悅。滑板運動不同於傳統運動項目,不拘泥於固定的模式,需要滑者自由發揮想像力,在運動過程中創造,以創造力來運動,強調身心的自由,推崇與自然互相融合的運動理年。滑板運動富有超越身心極限的自我挑戰性、觀賞刺激性、高科技滲透性。人在運動中完善人性,回歸自然的本質重新被充分被強調,在繁華都市潛藏著一股回歸自然、融於自然、挑戰自我,達致天人合一思想境界的清流極限運動特色。在歐美各國及各發展中國家,參加極限運動已經成為都市青年最流行、最持久的時尚,參加極限動會已成為廣大都市青年夢寐以求的願望!

每年一度的世界極限運動會現已成為全球極限運動中水平最高、影響力最大的傳統盛會,同時也成為世界極限運動的最具權威的組織機構。近些年來,由於極限運動本身所具有的無與倫比的魅力及媒體強大的宣傳推廣,世界各地的極限運動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巴西在1998年舉行了首屆拉丁美洲極限運動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反映及經濟效益。

⑨ 滑板的發源地到底是中國還是美國

1、滑板的發源地是美國。
2、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的太平洋彼岸,善於發明創造的愛迪生的後裔們把古老神州人們的幻想或多或少地變成了現實。五十年代初美國西海岸是弄潮兒們大試身手的地方。他們使用普通木頭和價格昂貴的輕木製成的沖浪板在風口浪尖上尋找樂趣。到五十年代中期,模壓聚氨酯泡沫和玻璃纖維取代了木製沖浪板。這些新型沖浪板的機動性和耐用性使得沖浪運動在五十年代末大為流行。
3、滑板Skateboard項目可謂是極限運動歷史的鼻祖,許多的極限運動項目均由滑板項目延伸而來。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沖浪運動演變而成的滑板運動,在而今已成為地球上最「酷」的運動。滑板的技巧主要包括:The AerialL(在滑桿上)、The Invert(在U台上)、The Ollie(帶板起跳),這些技術可說是除了翻板之外最重要的滑板動作。

⑩ 滑板的起源

滑板、 BMX車、IN---- Line直排輪、 FLATLAND平地花式、自行車攀爬. 單車越野、 野外攀岩、 山地速降、 極限漂流 、沙漠穿越 、 汽車越野 、 森林溯溪 等 極限運動是指人類在與自然的融合過程中,藉助於現代高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自我身心潛能,向自身挑戰的娛樂體育運動。它除了追求競技體育超越自我身理極限「更高、更快、更強」的精神外,更強調參與和勇敢精神,追求在跨越心理障礙時所獲得的愉悅感和成就感,同時,它還體現了人類返璞歸真、回歸自然、保護環境的美好願望,因此已被世界各國譽為「未來體育運動」。極限運動的項目許多都是近幾十年剛誕生的、方興未艾的體育項目,根據季節可分為夏季和冬季兩大類,運動領域涉及「海、陸、空」多維空間。夏季極限運動主要比賽和表演項目有:難度攀岩、速度攀岩、空中滑板、高山滑翔、滑水、激流皮劃艇、摩托艇、沖浪、水上摩托、笨豬跳、滑板(輪滑、小輪車)的U 台跳躍賽和街區障礙賽等運動 項目。由於極限運動有其「融入自然(自然、環境、生態、健康)、挑戰自我(積極、勇敢、愉悅、刺激)」的「天人合一」的特性,使得極限運動在歐美各國的風靡程度簡直可以用瘋狂、魔力來形容。以滑水和滑板為例,僅在美國,滑水愛好者目前就有110萬之名,職業滑水隊、表演隊更是星羅棋布, 已經成為許多城市重要的都市文化「大餐」;而滑板運動的發燒友更是多達450萬之眾。 幾種極限運動項目的起源 一、輪滑運動 說到年紀,輪滑可要算極限運動中的「老爺爺」了。輪滑運動時從滑冰運動過渡而來,據有關資料記載,十八世紀有位荷蘭的滑冰運動員,為了在不結冰的季節繼續進行訓練,嘗試把木線軸安在皮鞋下在平坦的地面上滑行,他的試驗在不斷失敗和改進後終於取得成功,創造了用輪子鞋「滑冰」的歷史,從此輪滑運動在歐洲誕生、興起並得到了較快的發展。 1860年,比利時有一位樂器製造工人約瑟夫默林,用手工製作了一雙輪滑鞋,但是當他把自己的傑作帶到英國倫敦的世界博覽會上,展示給熱情的倫敦觀眾時,卻出現了意外:他由於無法剎車而把一面大鏡子打破了,人也受傷。這件事被媒體爆炒之後,引起了人們的巨大的震動。因此,輪滑運動也被視為一項「危險的運動」而被冷落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第一雙真正意義上的輪滑鞋是由美國的詹姆斯·普利姆普頓於1863年發明的。他的發明推動了各國輪滑運動的發展,他也由此發了大財。 1866年,詹姆斯在紐約投資開辦了第一座室內輪滑場,並組織紐約輪滑運動協會,首次將輪滑運動正式列入體育運動的正式比賽項目。同時輪滑運動迅速傳到歐洲各國。因為其高技巧性和觀賞性,在經歷了長期的發展後,單排輪滑成為極限運動街頭賽的重要項目之一。無數的極限發燒友們為之瘋狂不已。 二、滑板運動 水上沖浪,風馳電掣,刺激、緊張、你有否經歷過?要知道,滑板可就是沖浪運動在陸地上的延伸。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中、後期,美國南加州海灘社區的居民們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塊滑板、一塊50*10*50CM的木板固定在輪滑的鐵輪子上。雖然這只是一個簡單的運動器材,卻因為它能給人們帶來和沖浪同樣的感受,因此漸漸開始受人矚目。 由於滑板是沖浪運動衍生而來,七十年代的滑板文化帶著沖浪的印記,滑板愛好者修建的滑板公園都是在模擬沖浪的地形。直到美國加州聖塔莫尼克的「西風」滑板隊擯棄了沖浪刀具,首次把鑰匙孔作為練習垂直表面滑板的場地,並在全美掀起了「泳池滑板熱」,至此,滑板運動開始從沖浪中分離出來,被愛好者們帶上街頭,並形成了自己的語言、技巧、服飾風格和音樂愛好,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Skateboard。 滑板動作詞典 Skate Action滑板姿勢:是指在滑行過程中人與滑板的相對姿態,包括Normal/正常姿勢(左腳在前的Regular姿勢與右腳在前Goofy的姿勢)、Fakie/倒滑姿勢(即以Regular姿勢向板尾方向滑行)、Switchstance(Switch)/反腳(即以與正常姿勢相反的姿勢(如你本來是左腳在前則換為右腳在前)做各種動作)、Mongo(即以前腳滑行而將後腳置於板上的一種滑行方式)。這可是玩滑板的基本功哦。 Ollie跳躍系列:在滑行過程中帶跳躍的動作,有時與翻(倒)板動作同時作出。主要有Ollie/豚跳(雙腳帶板起跳)、Nollie(基於Ollie的基礎上,將反腳姿勢與倒滑姿勢結合)、Frontside 180 Ollie/外跳轉(做Ollie後,在人與板上升過程中,帶板向身體背側轉體180 度後再落地)、Backside 180 Ollie/內跳轉、Frontside Ollie/180跳躍、外跳轉360、倒板360等。 另外滑板比賽中一定會看到的還有Flip翻板系列、Grind桿上系列、Slid滑行系列等等高難度動作,而且還在不斷地花樣翻新。玩的越來越刺激,看的越來越精彩,沒准哪天您也會忍不住加入這個行列呢。 三、特技單車BMX 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自行車的意義遠遠不是代步工具那麼簡單。BMX全名是BICYCLE MOTOCROSS(自行車越野),這是在70年代開始在美國興起的一種運動。第一輛BMX於1969年誕生於美國的南加州,它是在半夜裡,由一群熱愛刺激的戶外活動又不滿足現狀的孩子在自己家裡把破舊的自行車用手工加以改裝製造出來的,而最早的BMX車手就是半夜流離在街頭巷尾,騎著自行車狂奔的夜貓子。BMX車身輕巧靈活,既適合激烈的彈跳又能夠突破各種惡劣地形,很快地連孩子們的父母也都喜歡上這項劇烈而又深具挑戰性的運動。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美國小孩幾乎人手一部BMX。到了80年代中期,大多數年輕人深受滑板文化的影響,覺得只在泥地里比賽太過單一了,於是開始把BMX拿到滑板的場地里玩,而且玩的花式比滑板更多,跳得更高,更刺激了。隨著比賽的發展,這項運動越來越完善,開始出現職業車手和非常高級的特技單車。現代BMX的車身一般採用合金製成,可以承受從幾米高的地方摔下的沖力。而且一輛車只要換一些小的零件就可以做出不同的玩法,可以滿足不同性格的人的需要。

熱點內容
交大是哪裡 發布:2025-07-08 12:06:29 瀏覽:594
香港有哪些特產 發布:2025-07-08 12:04:51 瀏覽:832
船用化學品 發布:2025-07-08 11:24:18 瀏覽:912
大老師惡心 發布:2025-07-08 08:52:35 瀏覽:959
日本歷史學 發布:2025-07-08 08:37:05 瀏覽:487
有什麼好歌 發布:2025-07-08 07:06:26 瀏覽:686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計劃 發布:2025-07-08 07:06:19 瀏覽:841
數學老師推薦信 發布:2025-07-08 04:44:51 瀏覽:167
mc另類壓聲教學 發布:2025-07-08 04:35:41 瀏覽:891
古代地理學巨著 發布:2025-07-08 04:35:00 瀏覽: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