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王君
『壹』 粒度、碳酸鹽和磁化率及其分布參數的環境指示意義
沉積物顆粒粒徑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沉積水動力狀況,前人在這方面已做了許多研究。現在,粒度分析的側重點由反映不同的沉積環境和沉積相發展到現今的反映環境的演變過程。湖水水動力條件是控制沉積物粒度分布的主要因素,細粒和粗粒沉積物分別代表了不同的水動力條件。對於封閉的內陸湖泊,其沉積物強烈地受到湖區氣候與環境的影響。在主要由冰川融水補給的湖泊中,當氣候變暖時,冰融水增多,導致湖面上升,湖岸碎屑物需要更長的搬運距離才能到達沉積中心點,此時水動力條件往往減弱,造成沉積物以細粒為主,而當降水量增多造成湖面上升時,也同樣會導致粒度的變細。反之,當氣候變冷時,冰融水減少,導致湖泊退縮,湖面下降,湖岸碎屑物較容易到達沉積中心點,在較強的水動力條件下,使得沉積物較粗,同樣當降水量的減少足以造成湖面下降時,粒度也會變粗(王君波等,2001)。另一方面,短時期內降水的變化也以不同的方式影響沉積物粒度的特徵,即當湖面較低而且比較穩定時,降水量大的階段,入湖水流搬運能力較強,導致更多的粗顆粒進入湖中,而降水量較少則導致入湖碎屑以細粒為主。不同沉積環境和沉積機制形成的沉積物一般具有不同的粒度分布,沉積物的粒度特徵一直是區別沉積類型、分析沉積作用、恢復沉積環境最基本的方法,受到國內外學者的普遍重視。沉積物的粒度指標和粒度曲線在恢復古環境、全球和區域的環境變化、現代沉積環境的動力狀況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Celina,1997;劉耕年等,1997;Giancarlo et al.,1999;陳敬安等,1999;An et al.,2000,2005;Digerfeldt et al.,2000;Williams et al.,2001),有的學者還應用於構造運動研究等方面(王亞東等,2005)。
平均粒徑可以在總體上反映水動力的平均搬運能量,但平均粒徑也有局限性,它掩蓋了更為復雜的變化(Johnson,1994;Ding et al.,2000;Lu et al.,2001),基於此,本書採用了其他不同粒徑的沉積物特徵來分析湖泊水動力條件。除了粒徑這個指標外其他判定沉積環境的指標還有粒徑的標准偏差(σ)、偏度系數(SK)、峰態(KG)和C-M圖。其中標准偏差(σ)反映沉積物顆粒的分選程度,標准偏差數值越大,表示其分選程度越差,反映了較強的水動力條件;偏度系數(SK)用來表示頻率曲線的對稱性,即與正態分布曲線相比時,頻率曲線主峰的位置,反映沉積物中粗細顆粒佔有的比例;峰態(KG)是用來說明與正態頻率曲線相比時,曲線的尖銳或鈍圓程度,反映了顆粒粒徑分布的集中程度(成都地質學院陝北隊,1976)。C-M圖是一種綜合性的成因圖解,可以用其判斷沉積物的沉積環境(Passega,1957,1964)。
碳酸鹽類礦物是湖泊沉積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來源以湖泊周圍地區岩石風化剝蝕為主,因此其含量的變化受制於湖區的氣候特徵和湖水量變化。當蒸發量遠遠大於降水量時,湖水中的Ca2+出現過飽和狀態,碳酸鹽開始結晶沉澱;而當入湖水量增大時,湖水淡化,湖泊沉積物中碳酸鹽含量降低,所以湖泊沉積物中碳酸鹽含量的高低分別指示了湖水的咸化和淡化,間接地反映了氣候的干濕變化(盧演儔,1981;譚紅兵等,2003)。另外,碳酸鹽沉積含量的變化還與源區內該時期碳酸鹽總的溶蝕量有關,即要有充足的降雨量,保證碳酸鹽在源區內的大量溶蝕。
磁化率作為表徵物質磁學特徵的物理量,能夠判斷樣品記載的環境變化信息,分析古氣候變化規律及其細節,推斷樣品形成過程的環境條件,為古環境研究提供可靠的磁學證據。近年來的研究認為:樣品的磁化率相對較高,相應的沉積物粒度較細,表明樣品是在相對暖濕的環境下形成的;反之,樣品的磁化率相對較低,相應的沉積物粒度較粗,表明樣品是在相對乾冷的環境下形成(Collinson et al.,1986;Yu et al.,1990;王建等,1996;An et al.,1997;胡守雲等,1998;張普綱等,2003)。但是由於物源較近,磁化率往往與碎屑沉積物中粗砂的含量成正相關關系,磁性礦物主要存在於粒度較粗的粗砂及中砂粒級沉積物中。在這種情況下,沉積物磁化率較高反映粒度較粗,代表當時水動力條件較強,環境較為濕潤;而較低的磁化率應該表示當時較為乾旱的條件(楊建強等,2004)。
『貳』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王君
因為花裡面有像葉子一樣的葉綠素的紅色素,另外。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還需要用物理學原理來解釋。太陽光經過三棱鏡或水滴的折射,會分成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這七種顏色的光波長短不同,紅光波長,紫光波短。酸性的花青素會把紅色的長光波反射出來,送到我們的眼簾,我們便感覺到是鮮艷的紅花。同樣,中性的花青素反射紫色的光波,鹼性的花青素反射藍色的光波,胡蘿卜素有不同的成分,便分別反射黃色光波或橙色光波。白花不含色素,但組織裡面含有空氣,會把光波全部反射出來。有的花瓣,表面有較多的細微而排列整齊的玻璃球似的突起,看起來好像絲絨,能夠像金剛石那樣強烈地反射光線,色彩就更為鮮艷,如某些月季花就是
『叄』 蘇軾的詩有什麼急急急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於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
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歸人猶自念庭闈,今我何以慰寂寞。登
高回首坡壠隔,惟見烏帽出復沒。苦寒念爾衣裳薄,獨騎瘦馬踏殘月。路人行歌
居人樂,僮僕怪我苦凄惻。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寒燈相對記疇昔,
夜雨何時聽蕭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嘗有夜雨對床之言,故
雲爾。)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往歲,
馬死於二陵,騎驢至澠池。)
【次韻和劉京兆石林亭之作石本唐苑中物散流民間劉購得之】
都城日荒廢,往事不可還。惟余故苑石,漂散向人間。公來始購蓄,不憚道
里艱。盡從塵埃中,來對冰雪顏。瘦骨拔凜凜,蒼根漱潺潺。唐人惟奇章,好石
古莫攀。盡令屬牛氏,刻鑿紛班班。嗟此本何常,聚散實循環。人失亦人得,要
不出區寰。君看劉李末,不能保河關。況此百株石,鴻毛於泰山。但當對石飲,
萬事付等閑。
【壬寅二月有詔令郡吏分往屬縣減決囚禁十三日受命出府至寶雞虢���四
清潭百尺皎無泥,山木陰陰谷鳥啼。蜀客曾游明月峽,秦人今在武陵溪。獨
攀書室窺岩竇,還訪仙姝款石閨。猶有愛山心未至,不將雙腳踏飛梯。
【石鼻城】
平時戰國今無在,陌上征夫自不閑。北客初來試新險,蜀人從此送殘山。獨
穿暗月朦朧里,愁渡奔河蒼茫間。漸入西南風景變,道邊修竹水潺潺。
【�溪石】
墨突不暇黔,孔席未嘗暖。安知渭上叟,跪石留雙�。一朝嬰世故,辛苦平
多難。亦欲就安眠,旅人譏客懶。
【�塢】
衣中甲厚行何懼,塢里金多退足憑。畢竟英雄誰得似,臍脂自照不須燈。
【樓觀(秦始皇立老子廟於觀南,晉惠始修此觀。)】
門前古碣卧斜陽,閱世如流事可傷。長有游幽人悲晉惠,強修遺廟學秦皇。
丹砂久窖井水赤,白�誰燒廚灶香。聞道神仙亦相過,只疑田叟是庚桑。
【九月二十日微雪懷子由弟二首】
岐陽九月天微雪,已作蕭條歲暮心。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無事屋廬深。愁
腸別後能消酒,白發秋來已上簪。近買貂裘堪出塞,忽思乘傳問西琛。
江上同舟詩滿篋,鄭西分馬涕垂膺。未成報國慚書劍,豈不懷歸畏友朋。官
舍度秋驚歲晚,寺樓見雪與誰登。遙知讀《易》東窗下,車馬敲門定不應。
【病中聞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
病中聞汝免來商,旅雁何時更著行。遠別不知官爵好,思歸苦覺歲年長。著
書多暇真良計,從宦無功謾去鄉。惟有王城最堪隱,萬人如海一身藏。
近從章子聞渠說,苦道商人望汝來。說客有靈慚直道,逋翁久沒厭凡才。夷
音僅可通名姓,癭俗無由辨頸腮。答策不堪宜落此,上書求免亦何哉。(章子,
�也。)
辭官不出意誰知,敢向清時怨位卑。萬事悠悠付杯酒,流年冉冉入霜髭。策
曾忤世人嫌汝,《易》可忘憂家有師。此外知心更誰是,夢魂相覓苦參差。
【病中大雪數日未嘗起觀虢令趙薦以詩相屬戲用其韻答之】
經旬卧齋閣,終日親劑和。不知雪已深,但覺寒無奈。飄蕭窗紙鳴,堆壓檐
板墮(關中皆以板為檐)。風飆助凝冽,幃幔困軒簸。惟思近醇Ο,未敢窺璨
�差。何時反炎赫,卻欲躬臼磨。誰雲坐無氈,尚有裘充貨。西鄰歌吹發,促席
寒威挫。崩騰踏成徑,繚繞飛入座。人歡瓦先融,飲俊瓶屢卧。嗟余獨愁寂,空
室自困坷。欲為後日賞,恐被游塵ネ。寒更報新霽,皎月懸半破。有客獨苦吟,
清夜默自課。詩人例窮蹇,秀句出寒餓。何當暴雪霜,庶以躡郊賀。
【歲晚相與饋問為饋歲酒食相邀呼為別歲至除夜達旦不眠為守歲蜀之風俗如
是余官岐下歲暮思歸而不可得故為此三詩寄子由饋歲】
農功各已收,歲事得相佐。為歡恐無具,假物不論貨。山川隨出產,貧富稱
小大。�盤巨鯉橫,發籠雙兔卧。富人事華靡,彩綉光翻座。貧者愧不能,微摯
出舂磨。官居故人少,里巷佳節過。亦欲舉鄉風,獨倡無人和。
【別歲】
故人適千里,臨別尚遲遲。人行猶可復,歲行那可追。問歲安所之,遠在天
一涯。已逐東流水,赴海歸無時。東鄰酒初熟,西舍彘亦肥。且為一日歡,慰此
窮年悲。勿嗟舊歲別,行與新歲辭。去去勿回顧,還君老與衰。
【守歲】
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況欲系其尾,雖勤知
奈何。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坐久燈燼落,起看
北斗斜。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
【和子由踏青】
春風陌上驚微塵,遊人初樂歲華新。人閑正好路旁飲,麥短未怕游車輪。城
中居人厭城郭,喧闐曉出空四鄰。歌鼓驚山草木動,簞瓢散野烏鳶馴。何人聚眾
稱道人,遮道賣符色怒�。宜蠶使汝繭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麇。路人未必信此語,
強為買服禳新春。道人得錢徑沽酒,醉倒自謂吾符神。
【和子由蠶市】
蜀人衣食常苦艱,蜀人游樂不知還。千人耕種萬人食,一年辛苦一春閑。閑
時尚以蠶為市,共忘辛苦逐欣歡。去年霜降斫秋荻,今年箔積如連山。破瓢為輪
土為釜,爭買不翅金與紈。憶昔與子皆童[A061],年年廢書走市觀。市人爭誇斗
巧智,野人喑啞遭欺謾。詩來使我感舊事,不悲去國悲流年。
【和子由苦寒見寄】
人生不滿百,一別費三年。三年吾有幾,棄擲理無還。長恐別離中,摧我鬢
與顏。念昔喜著書,別來不成篇。細思平時樂,乃謂憂所緣。吾從天下士,莫如
與子歡。羨子久不出,讀書虱生氈。丈夫重出處,不退要當前。西羌解讎隙,猛
士憂塞ヂ。廟謀雖不戰,虜意久欺天。山西良家子,錦緣貂裘鮮。千金買戰馬,
百寶妝刀環。何時逐汝去,與虜試周旋。
【和子由論書】
吾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謂不學可。貌妍容有顰,璧美何
妨橢。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好之每自譏,不謂子亦頗。書成輒棄去,謬被
旁人裹。體勢本闊略,結束入細麽。子詩亦見推,語重未敢荷。邇來又學射,力
薄愁官笥。(官箭十二把,吾能十一把箭耳。)多好竟無成,不精安用夥。何當
盡屏去,萬事付懶惰。吾聞古書法,守駿莫如跛。世俗筆苦驕,眾中強嵬�我。
鍾張忽已遠,此語與時左。
【記所見開元寺吳道子畫佛滅度以答子由】
西方真人誰所見,衣被七寶從雙狻。當時修道頗辛苦,柏生兩肘烏巢肩。初
如��隱山玉,漸如濯濯出水蓮。道成一旦就空滅,奔會四海悲人天。翔禽哀響
動林谷,獸鬼躑躅淚迸泉。龐眉深目彼誰子,繞床彈指性自圓。隱如寒月墮清晝,
空有孤光留故躔。春遊古寺拂塵壁,遺像久此霾香煙。畫師不復寫名姓,皆雲道
子口所傳。縱橫固已蔑孫鄧,有如巨鱷吞小鮮。來詩所誇孰與此,安得攜掛其旁
觀。
【和子由寒食】
寒食今年二月晦,樹林深翠已生煙。繞城駿馬誰能借,到處名園意盡便。但
掛酒壺那計盞,偶題詩句不須編。忽聞啼貝�驚羈旅,江上何人治廢田。
【和劉長安題薛周逸老亭周最善飲酒未七十而致仕】
近聞薛公子,早退驚常流。買園招野鶴,鑿井動潛虯。自言酒中趣,一斗勝
涼州。翻然拂衣去,親愛挽不留。隱居亦何樂,素志庶可求。所亡嗟無幾,所得
不啻酬。青春為君好,白日為君悠。山鳥奏琴築,野花弄閑幽。雖辭功與名,其
樂實素侯。至今清夜夢,尚驚冠壓頭。誰能載美酒,往以大白浮。之子雖不識,
因公可與游。
【中隱堂詩(並敘)】
岐山宰王君紳,其祖故蜀人也,避亂來長安,而遂家焉。其居第園有名長安
城中,號中隱堂者是也。予之長安,王君以書戒其子弟邀予游,且乞詩甚勤,因
為作此五篇。
去蜀初逃難,游秦遂不歸。園荒喬木老,堂在昔人非。鑿石清泉激,開門野
鶴飛。退居吾久念,長恐此心違。
徑轉如修蟒,坡垂似伏鰲。樹從何代有,人與此堂高。好古嗟生晚,偷閑厭
久勞。王孫早歸隱,塵土污君袍。
二月驚梅晚,幽香此地無。依依慰遠客,皎皎似吳姝。不恨故園隔,空嗟芳
歲徂。春深桃杏亂,笑汝益羈孤。
翠石如鸚鵡,何年別海�Й。貢隨南使遠,載壓渭舟偏。已伴喬松老,那知
故國遷。金人解辭漢,汝獨不潸然。
都城更幾姓,到處有殘碑。古隧埋蝌蚪,崩崖露伏龜。安排壯亭榭,收拾費
金貲。岣嶁何須到,韓公浪自悲。
【鳳翔八觀(並敘)】
《鳳翔八觀》詩,記可觀者八也。昔司馬子長登會稽,探禹穴,不遠千里;
而李太白亦以七澤之觀至荊州。二子蓋悲世悼俗,自傷不見古人,而欲一觀其遺
跡,故其勤如此。鳳翔當秦、蜀之交,士大夫之所朝夕往來此八觀者,又皆跬步
可至,而好事者有不能遍觀焉,故作詩以告欲觀而不知者。
【石鼓】
冬十二月歲辛丑,我初從政見魯叟。舊聞石鼓今見之,文字鬱律蛟蛇走。細
觀初以指畫肚,欲讀嗟如箝在口。韓公好古生已遲,我今況又百年後。強尋偏旁
推點畫,時得一二遺八九。我車既攻馬亦同,其魚維�與貫之柳。(其詞雲:我
車既攻,我馬既同。又雲:其魚維何,維�與維鯉。何以貫之,維楊與柳。惟此
六句可讀,余多不可通。)古器縱橫猶識鼎,眾星錯落僅名斗。模糊半已似瘢胝,
詰曲猶能辨跟肘。娟娟缺月隱雲霧,濯濯嘉禾秀稂莠。漂流百戰偶然存,獨立千
載誰與友。上追軒頡相唯諾,下揖冰斯同っ[A13D]。憶昔周宣歌《鴻雁》,當時
籀史變蝌蚪。厭亂人方思聖賢,中興天為生耆�。東征徐虜闞�虎,北伏犬戎隨
指嗾。象胥雜沓貢狼鹿,方召聯翩賜圭卣。遂因鼓鼙思將帥,豈為考擊煩矇瞍。
何人作頌比《嵩高》,萬古斯文齊岣嶁。勛勞至大不矜伐,文武未遠猶忠厚。欲
尋年歲無甲乙,豈有名字記誰某。自從周衰更七國,竟使秦人有九有。掃除詩書
誦法律,投棄俎豆陳鞭�丑。當年何人佐祖龍,上蔡公子牽黃狗。登山刻石頌功
烈,後者無繼前無偶。皆雲皇帝巡四國,烹滅強暴救黔首。六經既已委灰塵,此
鼓亦當遭擊剖。傳聞九鼎淪泗上,欲使萬夫沉水取。暴君縱欲窮人力,神物義不
污秦垢。是時石鼓何處避,無乃天公令鬼守。興亡百變物自閑,富貴一朝名不朽。
細思物理坐嘆息,人生安得如汝壽。
【詛楚文】
碑獲於開元寺土下,今在太守便廳。秦穆公葬於雍橐泉祈年觀下,今墓在開
元寺之東南數十步,則寺豈祈年之故基耶?淮南王遷於蜀,至雍,道病卒,則雍
非長安,此乃古雍也。
崢嶸開元寺,彷彿祈年觀。舊築掃成空,古碑埋不爛。詛書雖可讀,字法嗟
久換。詞雲秦嗣王,敢使祝用瓚。先君穆公世,與楚約相捍。質之於巫咸,萬葉
期不叛。今其後嗣王,乃敢構多難。刳胎殺無罪,親族遭圉絆。計其所稱訴,何
啻桀紂亂。吾聞古秦俗,面詐背不汗。豈惟公子邛,社鬼亦遭謾。遼哉千載後,
發我一笑粲。
【維摩像唐楊惠之塑在天柱寺】
昔者子輿病且死,其友子祀往問之。�並�鮮鑒井自嘆息,造物將安以我為。
今觀古塑維摩像,病骨磊嵬如枯龜。乃知至人外生死,此身變化浮雲隨。世人豈
不碩且好,身雖未病心已疲。此叟神完中有恃,談笑可卻千熊羆。當其在時或問
法,俯首無言心自知。至今遺像兀不語,與昔未死無增虧。田翁里婦那肯顧,時
有野鼠銜其髭。見之使人每自失,誰能與結無言師。
【東湖】
吾家蜀江上,江水綠如藍。爾來走塵土,意思殊不堪。況當岐山下,風物尤
可慚。有山禿如赭,有水濁如泔。不謂郡城東,數步見湖潭。入門便清奧,�如
夢西南。泉源從高來,隨流走涵涵。東去觸重阜,盡為湖所貪。但見蒼石螭,開
口吐清甘。借汝腹中過,胡為目眈眈。新荷弄晚涼,輕棹極幽探。飄搖忘遠近,
偃息遺佩�。深有龜與魚,淺有螺與蚶。曝晴復戲雨,戢戢多於蠶。浮沉無停餌,
倏忽遽滿籃。絲緡雖強致,瑣細安足戡。聞昔周道興,翠鳳棲孤嵐。飛鳴飲此水,
照影弄毿毿。
【真興寺閣】
山川與城郭,漠漠同一形。市人與鴉鵲,浩浩同一聲。此閣幾何高,何人之
所營。側身送落日,引手攀飛星。當年王中令,斫木南山�。寫真留閣下,鐵面
眼有棱。身強八九尺,與閣兩崢嶸。古人雖暴恣,作事今世驚。登者尚呀喘,作
者何以勝。曷不觀此閣,其人勇且英。
【李氏園(李茂貞園也,今為王氏所有。)】
朝游北城東,回首見修竹。下有朱門家,破牆圍古屋。舉鞭叩其戶,幽響答
空谷。入門所見夥,十步九移目。異花兼四方,野鳥喧百族。其西引溪水,活活
轉牆曲。東注入深林,林深窗戶綠。水光兼竹凈,時有獨立鵠。林中百尺松,歲
久蒼鱗蹙。豈惟此地少,意恐關中獨。小橋過南浦,夾道多喬木。隱如城百雉,
挺若舟千斛。陰陰日光淡,黯黯秋氣蓄。盡東為方池,野雁雜家鶩。紅梨驚合抱,
映島孤雲馥。春光水溶漾,雪陣風翻撲。其北臨長溪,波聲卷平陸。北山卧可見,
蒼翠間磽禿。我時來周覽,問此誰所築。雲昔李將軍,負險乘衰叔。抽錢算間口,
但未榷羹粥。當時奪民田,失業安敢哭。誰家美園圃,籍沒不容贖。此亭破千家,
鬱郁城之麓。將軍竟何事,蟣虱生刀�蜀。何嘗載美酒,來此駐車谷。空使後世
人,聞名頸猶縮。(俗猶呼皇後園,蓋茂貞謂其妻也。)我今官正閑,屢至因休
沐。人生營居止,竟為何人卜。何當力一身,永與清景逐。
『肆』 請問誰有第26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廣東賽區的獲獎名單謝謝
第26屆全國物理競賽(廣東省賽區)獲獎名單公布
2009-09-28
今天公布了第26屆全國物理競賽(廣東省賽區)獲獎名單,深圳中學成為本次比賽的最大贏家,進省隊參加決賽的12個名額中佔8個,創下了新記錄。我校高三學生發揮失常,只有一位同學入選省隊。另外中山紀念中學有2人、珠海一中有1人進入省隊。希望他們能在決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為廣東省爭光。
一等獎
1 肖相如 深圳中學
2 陳煒藝 深圳中學
3 黃越飛 深圳中學
4 萬佳鳴 深圳中學
5 戴曉亮 深圳中學
6 區少鋒 中山紀念中學
7 李博海 珠海市第一中學
8 羅宇霆 深圳中學
9 吳文熹 深圳中學
10 章弋嘉 深圳中學
11 張亮釗 中山紀念中學
12 王凱銘 華南師大附中
13 楊 駿 華南師大附中
14 劉效源 深大附中
15 高俊鴻 中山一中
16 魏凌宇 石門中學
17 劉思禕 深圳中學
18 陳家驥 中山紀念中學
19 周超 深圳中學
20 許家森 深圳中學
21 鄧佳迪 華南師大附中
22 馮宗才 華南師大附中
23 馮子寧 深圳中學
24 黃子健 華南師大附中
25 潘偉燊 華南師大附中
26 孫漢星 中山紀念中學
27 趙思琦 深圳中學
28 王宗傑 深圳中學
29 梁達堯 佛山市第一中學
30 黃小銳 寶安中學
31 方正 深圳中學
32 沈榆昌 深圳中學
33 金柏宏 深圳中學
34 賀立賓 中山紀念中學
35 謝曉楠 華南師大附中
36 黃逸軒 深圳中學
37 皮皓仁 中山紀念中學
38 祝緒成 華南師大附中
39 蔡泓志 中山紀念中學
40 王寧遠 深圳中學
41 沈 浩 佛山市第一中學
二等獎
42 李星河 華南師大附中
43 潘柏林 華南師大附中
44 黃東明 廣東實驗中學
45 鄭彬彬 普寧二中
46 葉翠嬋 中山紀念中學
47 徐敏傑 深圳中學
48 陳佩章 華南師大附中
49 王遠韜 湛江一中
50 鄭偉健 肇慶加美學校
51 陳俊龍 深圳中學
52 卓靖煒 廣東北江中學
53 李毅 深圳中學
54 關豪亮 中山紀念中學
55 馮彥斌 華南師大附中
56 胡德強 華南師大附中
57 廖偉勤 華南師大附中
58 陳凌川 湛江一中
59 陳典騰 華南師大附中
60 陳秋文 湛江二中
61 王 敏 中山紀念中學
62 鄔啟坤 華南師大附中
63 黎嘉信 石門中學
64 李懷宇 華南師大附中
65 聶一曉 華南師大附中
66 崔海濤 石門中學
67 周鎏宇 佛山市第一中學
68 林文聰 石門中學
69 羅肖雨滔 廣東北江中學
70 杜旭浩 廣州市第二中學
71 孟汀陽 華南師大附中
72 蔡耀偉 肇慶加美學校
73 余慧亨 中山紀念中學
74 方偉亮 惠東高級中學
75 張天皓 深圳中學
76 方益銘 中山大學附屬中學
77 姜國威 華南師大附中
78 曾海鵬 寶安中學
79 時宏宇 執信中學
80 羅 帆 華南師大附中
81 黃川匯 寶安中學
82 陳光輝 新會一中
83 李劍鵬 佛山市第一中學
84 於笑 執信中學
85 郭冠星 執信中學
86 李啟凡 佛山市第一中學
87 劉文璐 深圳中學
88 崔業昌 石門中學
89 陳嘉麟 珠海市第一中學
90 王宇杭 澄海中學
91 黃志揚 羅定中學
92 曾宇嘉 珠海市第一中學
93 翁菡 深圳中學
94 李明陽 華南師大附中
95 張子健 台山市第一中學
96 王培敏 湛江一中
97 成智科 中山紀念中學
98 姜逢欣 深圳中學
99 江宇寧 廣東北江中學
100 文學良 懷集縣第一中學
101 陳海鵬 湛江一中
102 蕭子豪 中山紀念中學
103 姚泉舟 信宜中學
104 鍾可圳 寶安中學
105 王成祖 國華紀念中學
106 黃琨 廣州市第二中學
107 林卓沛 新會一中
108 馮思源 石門中學
109 魏金霖 深圳中學
110 黃曉鵬 潮陽實驗學校
111 王君陶 華南師大附中
112 苗 維 華南師大附中
113 朱逸衡 廣東廣雅中學
114 胡驍龍 鶴山市第一中學
115 李健誠 佛山市第一中學
116 石宇 廣東實驗中學
117 高思明 中山紀念中學
118 劉嘉俊 肇慶中學
119 黃錦章 吳川一中
120 徐瑞琦 石門中學
121 王俊 石門中學
122 陳斯銘 佛山市第一中學
123 陳偉鏗 華南師大附中
124 張傑全 石門中學
125 呂嘉琪 廣東實驗中學
126 江福強 水寨中學
127 葉瑞麟 市一中
128 劉俊宏 深圳中學
129 吳俊豪 松山湖學校
130 陳彥旭 中山紀念中學
131 陳華騰 興寧市第一中學
132 方子君 華南師大附中
133 曾廣彪 東華高級
134 潘海清 湛江一中
135 陳智陽 茂名市一中
136 李康聰 化州市第一中學
137 黃達明 華南師大附中
138 黃權隆 華南師大附中
139 趙國胤 珠海市實驗中學
140 黃 元 華南師大附中
141 王坤銘 松山湖學校
142 梁志艷 高州中學
143 黎立喜 湛江一中
144 李夏禹 深圳中學
145 張藝獻 中山紀念中學
146 鄭學琛 茂名市一中
147 簡海立 廣東仲元中學
148 吳志鋒 中山紀念中學
149 王曼琳 華南師大附中
150 杜展斌 順德一中
151 湯啟煥 中山紀念中學
152 余彥臻 深圳實驗學校高中部
153 陳志堯 國華紀念中學
154 丁煥宇 高州中學
155 葉華寶 寶安中學
156 徐泳鈞 松山湖學校
157 黃達安 石門中學
158 鄧穎 中山市華僑中學
159 周洲 珠海市實驗中學
160 林 督 湛江一中
161 陳丹傑 中山紀念中學
162 周傑輝 珠海市第一中學
163 李俊求 中山紀念中學
164 吳家傑 石門中學
165 黃健 化州市第一中學
166 莫嘉梁 東華高級
167 江偉鑫 曲江中學
168 陳旭東 華南師大附中
169 陳楚琪 中山紀念中學
170 劉權煥 中山紀念中學
171 梁志偉 中山紀念中學
172 陳泳毫 新世界中英文學校
173 衛 星 中山紀念中學
174 宋駟鵬 中山紀念中學
175 蘇力強 中山紀念中學
176 崔凱強 珠海市實驗中學
177 劉繼沐 聿懷中學
178 李傑 化州市第一中學
179 梁昭德 中山紀念中學
180 周澤楷 汕頭市潮陽第一中學
181 余維達 中山紀念中學
『伍』 有那些姓劉的科學家
劉承釗、劉崇樂、劉思職、劉有成、劉建康、劉東生、劉光鼎、劉恢先、劉盛綱、劉敦楨、劉仙洲、劉元方、劉新垣、劉寶(王君)劉廣均、劉永坦、劉應明、劉昌明、劉振興、劉瑞玉、劉若庄、劉以訓、劉高聯、劉頌豪、劉寶鏞、劉允怡、劉嘉麒、劉伯溫
華裔科學家劉宗正
中國雙星計劃首席科學家劉震興院士
科學家劉甫翼
我國著名玉米科學家、華中農業大學劉紀麟教授
已故的劉子華博士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研究所劉芝華
現代著名社會科學家劉泮溪
國家級的科學家劉元凱
中國科學家劉少創
中國科學家劉華傑
美籍華裔科學家劉一農
華裔科學家劉德喜
首席科學家劉功勤
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科學家劉偉
『陸』 蘇東坡有那些詩啊急求!!!!!!!!!!!!!!!!!
詩詞大庫——蘇軾詩詞(全)
http://poem.8dou.net/html/poemt/151.shtml
『柒』 蘇軾的詩有哪些
傳世名篇
刑賞忠厚之至論
【題解】
本文系蘇軾分析刑與賞如何才能達到忠厚之極的一篇策論。作者圍繞儒家經典中的一「疑」字,論證忠厚之至不全在於刑與賞,而在於用「君子長者之道」治理天下。此文以詳切的說理,使經典之旨與作者之論相得益彰。
【原文】
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之際,何其愛民之深,憂民之切,而待天下之以君子長者之道也!有一善,從而賞之,又從而詠歌嗟嘆之。,所以樂其始,而勉其終。有一不善,從而罰之,又從而哀矜懲創之,所以棄其舊,而開其新。故其吁俞之聲,歡忻慘戚,見於虞、夏、商、周之書。
成、康既沒,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猶命其臣呂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憂而不傷,威而不怒,茲愛而能斷,惻然有哀憐無辜之心,故孔子猶有取焉。《傳》曰:「賞疑從與,所以廣恩也;罰疑從去,所以謹刑也。
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四岳曰「鯀可用!」堯曰:「不可!鯀方命圯族。」既而曰:「試之!」何堯之不聽皋陶之殺人,而從四岳之用鯀也?然則聖人之意,蓋亦可見矣。《書》曰:「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嗚呼!盡之矣!
可以賞,可以無賞,黨之過乎仁;過乎仁,不失為君子;過乎義,則流而入於忍人。故仁可過也,義不可過也。古者賞不以爵祿,刑不以刀鋸。賞之以爵祿,是賞之道行於爵祿之所加,而不行於爵祿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鋸,是刑之威施於刀鋸之所及,而不施於刀鋸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勝賞,而爵祿不足以勸也;知天下之惡不勝刑,而刀鋸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則舉而歸之於仁,以君子長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歸於君子長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詩》曰:「君子如祉,亂庶遄已。君子如怒,亂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亂,豈有異術哉?時其喜怒,而無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義,立法貴嚴,而責人貴寬。因其褒貶之義,以制賞罰,亦忠厚之至也。
石鍾山記
【題解】
此文作於宋神元豐七年(1084),記游石鍾山情況及由探討此山名稱來歷引起感想。是年三月作者奉詔由黃州移貶汝州(今河南臨汝),六月乘舟赴任;時其子蘇邁同舟赴任饒州德興(今屬江西),因同游石鍾山,並作此記。石鍾山在湖口縣鄱陽湖東岸,分上鍾山、下鍾山。
【原文】
《水經》雲:「彭蠡之口,有石鍾山焉。」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鍾。」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鍾、專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於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枹止響騰,余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鍾名,何哉?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鍾者。寺僧使小童持斧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硡硡然,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雲霄間。又有若老人欬且笑於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噌吰如鍾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獻子之歌鍾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文,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前赤壁賦
【題解】
亦作《赤壁賦》,見《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元豐二年(1079),蘇軾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被貶到黃州(今湖北省黃岡)任團練副使。三年後,其二游黃州城外的赤壁(亦名赤鼻磯),聯想周瑜大破曹操的赤壁(今湖北省薄圻),一時興之所至,寫下一詞兩賦。後人習慣稱前賦為《赤壁賦》或《前赤壁賦》,後賦為《後赤壁賦》。
【原文】
王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涉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
答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北非曹際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曹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教戰守策
【題解】
本文選自《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原題是《教戰守》。作者蘇軾針對腐敗的宋王朝面臨來自遼、夏的嚴重威脅,指出「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的危險性,從而論述教民戰守的意義,並提出具體措施。
【原文】
夫當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於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此其患不見於今,而將見於他日。今不為之計,其後將有所不可救者。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雖平,不敢忘戰。秋冬之隙,致民田獵以講武,教之以進退坐作之方,使其耳目習於鍾鼓旌旗之間而不亂,使其心志安於斬刈殺伐之際而不懾。是以雖有盜賊之變,而民不至於驚潰。及至後世,用迂儒之議,以去兵為王者之盛節;天下既定,則卷甲而藏之。數十年之後,甲兵頓弊,而人民日以安於佚樂,卒有盜賊之警,則相與恐懼訛言,不戰而走。開元、天寶之際,天下豈不大治?惟其民安於太平之樂,豢於游戲酒食之間,則其心勇氣,消耗鈍眊,痿蹶而不復振,是以區區之祿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獸奔鳥竄、乞為囚虜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蓋嘗試論之:天下之勢,譬如一身。王公路丙所以養其身者,豈不至哉?而其平居常苦於多疾。至於農夫小民,終歲勤苦而未嘗告病。此其故何也?夫風雨霜露之變,此疾之所由生也。農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窮冬暴露,其筋骨之所沖犯,肌膚之所浸漬,輕霜露而狎風雨,是故寒暑不能為之毒;今王公貴人處於重屋之下,出則乘輿,風則襲裘,雨則御蓋,凡所以慮患之具,莫不備至,畏之太甚而養之太過,小不如意,則寒暑入之是故善養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勞,步趨動作,使其四體狃於寒暑之變;然後可以剛健強力,涉險而不傷。夫民亦然。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驕惰脆弱,如婦人,孺子,不出於閨門。論戰斗之事,則縮頸而股慄;聞盜賊之名,則掩耳而不願聽,而士大夫亦未嘗言兵,以為生事擾民,漸不可長。此不亦畏之太甚而養之太過歟?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見四方之無事,則以為變故無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國家所以奉西、北之虜者,歲以百萬計。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無厭,此其勢必至於戰。戰者,必然之勢也,不先於我,則先於彼;不出於西,則出於北。所不可知者,有遲速遠近,而要以不能免也。天下苟不免於用兵,而用之不以漸,使民於安樂無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則其為患必有不測。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此臣所謂大患也。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講習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陣之節;役民之司盜者,授以擊刺之術。每歲終則聚於郡府,如古都試之法,有勝負,有賞罰,而行之既久,則又以軍法從事。然議者必以為無故而動民,又撓以軍法,則民將不安;而臣以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樹未能去兵,則其一旦將以不教之民而驅之戰。夫無故而動民,雖有小恐,然孰與夫一旦之危哉?
今天一屯聚之兵,驕豪而多怨,陵壓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為天下之知戰者,惟我而已。如使平民皆習於兵,彼知有所故,則固已破其奸謀而折其驕氣,利害之際,豈不亦甚明歟?
惠崇春江晚景
【題解】
詩題「晚」一記「曉」。元豐八年(1085),作者在汴京見僧惠崇所畫《春江晚景》後,寫絕句二首,此其一。惠崇畫至今不存。
【原文】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高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題西林壁
【題解】
選自《東坡七集》。作者元豐七年(1084)由黃州貶所改遷汝州(今在河南臨汝)團練副使,道中游廬山西林寺,因題壁留詩。
【原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飲湖上初晴後雨(其二)
【題解】
詩作於熙寧六年(1073)春天杭州西湖上。作者以絕世的天才,宦遊物華天寶的杭州,為名山勝水所陶醉,揮筆寫下了許多描繪湖山美景的佳作。此詩是他杭州風景詩中傳誦最廣的絕唱之一。
【原文】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和子由澠池懷舊
【題解】
見《東坡七集》。嘉佑六年(1061),作者赴任陝西路過澠池(今屬河南)。其弟蘇轍送作者至鄭州,然後返回京城開封,但眷眷手足之情難遣,寫了首《懷澠池寄於瞻兄》寄贈。此詩為作者的和詩。
【原文】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今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樓醉書五絕(其一)
【題解】
詩作於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時蘇軾任杭州通判。原共五首,此第一首。望湖樓,五代時吳越王錢氏所建,又名看經樓、先德樓,在西湖邊。
【原文】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汲江煎茶
【題解】
《汲江煎茶》一詩中,作者蘇軾取材描寫了如何汲水、煎茶以及其他飲茶的日常生活瑣事,寫得詩意盎然,引人入境。
【原文】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水龍吟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題解】
選自《東坡先生全集》。章質夫作《水龍吟》楊花詞,蘇依韻和作此詞。全篇層層鋪敘,句句都是寄託之筆,且把楊花、思婦、「我」,這三種本來毫不相乾的形象加工錘煉成一個三位一體的全新的藝術形象。
【原文】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醋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繞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水調歌頭
【題解】
見《東坡先生全集》,題為「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此詞中作者田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自人及月,從古至今,表達了其對一切經受離別之苦的人的美好祝願。
【原文】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念奴嬌·赤壁懷古
【題解】
選自《東坡樂府》。蘇軾於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因有名的「烏台詩案」被捕下獄,經多方營救,最後貶至黃州團練副使。元豐五年(1082)七月至十月間,他兩次游歷黃州城西的赤壁(赤鼻磯),三詠赤壁,先後寫下《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三篇不朽的絕作。
【原文】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西江月(並序)
【題解】
這首詞作於元豐五年(1082)三月,當時蘇軾被貶放黃州,一場大病初癒,正值景色宜人、春意盎然的時節,與友人同游蘄水清泉寺,頓覺精神格外爽朗。於是便用生花妙筆,以明朗的色彩,描繪出秀麗無比的暮春景色,充滿春春活力。
【原文】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覺春曉亂山攢擁,流水鏘然,疑非塵世也,書此語橋住上。
照野(左氵右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眼芳草。
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敧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臨江仙·夜歸臨皋
【題解】
選自《東波先生全集》。該詞題為「夜歸臨皋」。全詞所敘作者蘇軾夜飲東坡雪堂、醉歸臨皋亭寓所之事,抒發了作者意欲獲得自由的情懷。
【原文】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定風波
【題解】
見《東坡先生全集》。此詞寫作者在風雨中吟嘯徐行從容自如的神態,反映其坦盪的胸襟及開朗的情緒,並隱含了其對待貶謫生活的態度。
【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賀新郎
【題解】
選自《東坡先生全集》。此詞系作者借美人遲暮寄託傷時感世、懷才不遇之情。全詞採用比興、襯映和烘雲托月的手法,寫得儲蓄、蘊藉,耐人尋味。
【原文】
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手弄生綃白團扇,扉手一時似玉。漸困倚、孤眠清熟。簾外誰來推綉戶?枉教人夢斷瑤台曲。又卻是,風敲竹。
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穠艷一枝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風驚綠。苦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
江城子·密州出獵
【題解】
此詞作於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作者蘇軾借出獵一事抒發了愛國豪情,表達了他熱望得到朝廷重用、為國效力以急切願望。
【原文】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題解】
此詞見《東坡先生全集》,作者以虛實相襯的手法寫出自己對去世十年的妻子正弗既真摯濃烈,又曲折多變的思念之情。乙卯,熙寧八年(1075),蘇軾時為密州(今山東省渚城縣)知州。
【原文】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蝶戀花
【題解】
此詞選自《東坡先生全集》。題為「春景」。該詞通過描寫遠方的晚春景色,感嘆春光易逝,佳人難見的情懷,曲折地表達了作者被貶謫時的復雜心情。
【原文】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里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浣溪沙
【題解】
自《東坡樂府》。此詞作於徐州,原作一組共五首,題下有小序雲:「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東二十里,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這五首詞都是寫農村的風土人情,宛若五幅農村風俗畫,生動自然,淺近貼切。
【原文】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捌』 劉鶚的生平資料
早年學醫的劉鶚,在揚州一度懸壺濟世,寫有「溫病條辨歌訣」和「要葯分劑補正」。「老殘游記」中那個搖串鈴走四方的郎中老殘,就是他自己的寫照。
劉鶚精通樂律,是廣陵琴派的傳人,曾為其琴師張瑞珊先生刊刻了「十一弦館琴譜」,還刻有「抱殘守缺齋手抄琴譜」(現存殘稿),並喜歡收藏古琴。他所藏的唐琴「九霄環佩」,琴面有黃庭堅題記,後來歸入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近世四大名琴之中。在繁忙實業之餘,劉鶚還熱衷於收藏古物碑帖,研究三代文字。他的「抱殘守缺齋珍藏碑帖」,「抱殘守缺齋中頭等碑帖」(殘頁),「抱殘守缺齋書畫碑帖目」,以及近人鮑鼎所輯的「抱殘守缺齋藏器目」,雖非他藏品的全部,也足見其收藏的廣博精深。
他早年即與羅振玉結識於淮安,延羅為西席,之後更是結為兒女親家。羅振玉和最早接觸甲骨文字的日本學者內藤湖南,接觸殷墟甲骨,便是得見劉鶚收藏。受羅振玉影響很大,後與羅結為姻親的王國維,與劉鶚四子劉大紳友情深厚,同隨羅振玉游學東瀛。所以可以這么說,「甲骨四堂''中的二堂,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劉鶚的影響。而劉鶚所刊刻研究三代文字的「鐵雲藏龜」,「鐵雲藏貨」,「鐵雲藏印」和「鐵雲藏陶」 ,更是其拓印,系統研究古文字及其演變過程的代表作。 山東巡撫張宮保,「愛才若渴」,搜羅奇才異能之士。表面上是個「禮賢下士」方面的大員,但事實上卻十分昏庸。他不辨屬吏的善惡賢愚,也判斷不出謀議的正確與錯誤。他的愛才美德,卻給山東百姓帶來了一系列的災難。「辦盜能吏」玉賢是他賞識的,剛弼也是他倚重的,更為嚴重的是他竟錯誤地採用史鈞甫的治河建議,廢濟陽以下民埝,退守大堤,致使兩岸十幾萬生靈遭受塗炭。
小說的突出處是揭露了過去文學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作者說「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吾人親目所見,不知凡幾矣」。「歷來小說皆揭贓官之惡,有揭清官之惡者,自《老殘游記》始」(第16回原評)。劉鶚筆下的「清官」,其實是一些「急於要做大官」而不惜殺民邀功,用人血染紅頂子的劊子手。
在小說中楔入的桃花山一段插話中,著重寫了隱居在荒山中的兩個奇人玙姑和黃龍子。通過兩人的言行宣揚了作者所信奉的太谷學說,同時對當時的革命運動,即所謂「北拳南革」,即北方的義和團和南方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進行了惡毒的詆毀和詛咒,攻擊他們都是「亂黨」。義和團來勢猛,他說「幾乎送了國家的性命」;革命黨起勢緩慢,他認為「莫說是皮膚小病,要知道渾身潰爛起來,也會致命的」;告誡人們不要「攪入他的黨里去」,表現了作者落後、反動的一面。 《老殘游記》自1903年誕生於刊報連載,隨即在清末八股舉士制度被廢棄後的小說大潮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從民間到一流學者兩方面的高度關注和贊譽。除廣為人知的胡適、林語堂在1925和1933年分別為新版《老殘游記》寫序推介之外,根據近年發現的、刊登於1905年9月22日《天津日日新聞》上的一則海報,另有當時「中國文界最上乘」之三君子,也對《老殘游記》表示推崇備至:「嚴幾道(復)先生雲:『中國近一百年內無此小說』。梁任公(啟超)出重價購其全稿,擬編入《新小說》印行。王君晉庵(國維)深通英文,曾譯心理、倫理、物理等學科教科書,能讀英國最深文理之書。讀《老殘游記》嘆曰:『不意中國亦有此人!可與英國最高小說平行。』此三君子者,皆中國文界最上乘也。其推崇如此,則此書之價值可想矣。」(轉引自《清末小說》2010年33期P.136,郭長海文)
《老殘游記》的藝術成就在晚清小說里是比較突出的。特別在語言運用方面更有其獨特成就。如在寫景方面能做到自然逼真,有鮮明的色彩。書中千佛山的景緻,桃花山的月夜,都明凈、清新。在寫王小玉唱大鼓時,作者更運用烘托手法和一連串生動而貼切的比喻,繪聲繪色的描摹出來,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所以魯迅稱贊它「敘景狀物,時有可觀」(《中國小說史略》)。
紅學權威、國學大師周汝昌曾專們寫論文紀念《老殘游記》發表90周年(「『遊方郎中』的足跡與心跡」,《文藝報》1993某期刊載),以極具說服力的舉例分析比較,將《老殘游記》取得的多方面文學成就置於同期《兒女英雄傳》、《啼笑姻緣》、《鏡花緣》、《海上花列傳》等多部名著之上,明確指出:「晚清以來,小說出版的多得不可勝數,除很少數幾部尚為人知人讀之外,皆歸湮滅,而獨《老殘》一記,光焰不磨,魅力長駐…。《老殘游記》絕不同於晚清出現的那種「譴責」、「暴露」的小說,它是一部內涵豐厚的綜合性作品......他從雪芹那裡接受的領悟的東西,是使《老殘游記》成為名著的重要因素之一端。在若干點上,劉氏又能有所發展…...」
在2010年10月11日周老與劉德隆先生(《劉鶚集》主編、劉鶚和《老殘游記》研究專家)的談話中(此錄音曾在2009年12月淮安《紀念劉鶚逝世100周年學術討論會》上做了部分播放),周汝昌更加明確了他對劉鶚和《老殘游記》的推崇:「 我和鐵雲先生,好像冥冥之中前世有文化因緣,不用這樣的話來解釋,我就不會說到底是什麼原因,那麼喜歡《老殘游記》,以及鐵雲先生的一切文化成就,和他的生平事跡…...我認為這是,不僅是有清一代的一位奇才…而是一位奇人!這個人,就是他的才、學、識、性靈、天賦、智慧,我無以名他的哪個精神境界的高度,學識的廣度、深度,我都沒有、找不著合適的、現成的詞語,來形容他......至於說通才、思想家、文藝的多方面的,那個遠遠超出普通人品格、等級,我從這個坐標來說,我平生所閱,我孤陋寡聞但是我好大膽說話:我平生所見、有清一代的奇才、異人,你們沒法框他的人,我最佩服的只有兩個人:前有曹雪芹,後有劉鐵雲!」
『玖』 安徽28屆物理競賽多少分能拿獎
60分左右進實驗,要拿三等獎的30來分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