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的歷史
❶ 南非歷史簡單簡介快點!
南非最早的居民為科桑人,約西元1000年後,許多班圖部落自北方遷移至此。於15世紀末葡萄牙人抵達好望角。1652年荷蘭移民定居。英國人則於1795年到此地。1814年英國人並吞好望角。1836年布爾人向東北方大遷徙,跨橘河前去納塔耳,並於1839年建立第一個布爾人共和國。1846年英國人兼並納塔耳,但對布爾人所建的德蘭士瓦共和國(建於1852年)及奧蘭治自由邦(建於1854年)給予承認。然而,南非分別於1866年及1886年發現鑽石及黃金後,又引起英國人與布爾人間的對立。兩次南非戰爭於1880年-1881年及1899年-1902年進行。1910年德蘭士瓦、納塔耳、奧蘭治自由邦及開普省實行聯合,成立南非聯邦,列為英帝國的一個自治領。1931-1961年成為大英國協內的一主權國家。1961年成為獨立共和國。波札那與賴索托於1966年獨立,1968年史瓦濟蘭獨立。南非奉行種族隔離政策的政府於1976年、1966年、1979年及1981年分別准許四個班圖斯坦,也就是川斯凱、波布那、文達及西斯凱獨立,但皆未得到國際上承認,在1990年代班圖斯坦回歸南非。納米比亞1990年3月21日從南非統治下獨立。
1948年,南非的種族歧見日益嚴重,「南非種族隔離」成為南非的政策,黑非洲人不能和白人交往,他們的生活都受到歧視。1960年代,南非內部出現反對種族隔離政策的沖突,導致國際對南非的制裁。1994年4月南非議會通過第一部臨時憲法,規定所有南非人都有權利得到法律的平等保護,種族隔離政策從法律上廢除。南非於2010年6月起舉行了世界盛事2010年世界盃足球賽,吸引大量遊客前往,但南非的治安問題一直備受關注。由於警察辦事效率低下,99%的案件沒有去調查。在約翰尼斯堡,很多警察參與搶劫的事件屢有發生。
❷ 南非歷史的介紹
南非共和國位於非洲最南端,東、南、西三面為印度洋和大西洋所環抱,西北與納米比亞為鄰,東北與莫三比克、史瓦濟蘭接壤,北與波札那、辛巴威交界,賴索托在其東部境內。面積1222161平方公里。人口3180 萬(1984),其中黑人佔72.3%,白種人佔15.8%,混血種人占 9%。全國80%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官方語言為英語和南非荷蘭語。首都比勒陀利亞。
❸ 講下南非的歷史
1488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亞斯首次到達好望角。165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開普地區
建立第一個殖民地。1795年英國佔領開普殖民地。1814年根據維也納條約開普地區成
為英國殖民地。荷裔布爾人被迫「大遷徒」,於1852年和1854年先後建立「奧蘭治自
由邦」和「德蘭士瓦共和國」。1867年和1886年南非發現鑽石和黃金後,歐洲移民蜂
擁而至。1899年英、荷殖民者為爭奪對南非的控制權,爆發了「英布戰爭」。1902年
英殖民者打敗布爾人,吞並了「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不久英國准
許其成立自治政府。1910年5月英國將開普省、納塔爾省、奧蘭治自由邦和德蘭士瓦
省4個屬地合並組成「南非聯邦」,成為英國的自治領地。1948年國民黨開始執政並
統治南非至今。國民黨執政後,實行種族隔離政策。1934年6月南非獲得獨立,為英
邦成員國。1961年5月31日,南非退出英聯邦,成立南非共和國。南非是目前世界上
唯一推行種族隔離制度的國家。南非政府為實施某種族隔離制度,已建立了10個「黑
人家園」(即班圖斯坦),佔全國總面積的13%。迄今為止,特蘭斯凱、博普塔茨瓦納、
文達和西斯凱4個「黑人家園」已先後於1976年、1977年、1979年和1981年取得「獨
立國家」稱號,但在國際上未得到任何國家承認。
❹ 非洲的詳細歷史
非洲歷史悠久,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19世紀以來,考古學者在非洲陸續發現了許多上古人類化石,其中1974年在肯亞與衣索比亞交界地區發現的距今320萬年前的女性猿人化石,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走出熱帶森林、開始直立行走的女人的遺骸。一些人類學者利用遺傳學技術對人類的基因進行研究,認為全世界的民族共同起源於4-20萬年前的一個非洲原始部落。他們認為:400-600萬年前從猿分化出來的原始人類大都沒有留下後代,只有非洲的一個部落生存下來,在10萬前,這個部落開始走出非洲,遷到西亞,然後從西亞遷到世界各地,6萬年前進入亞洲內地,4-6萬年到達大洋洲,3.5萬年前到達歐洲,最後在3.5萬前跨越白令海峽抵達美洲。這些遷徙到世界各地的非洲部落的後裔最終形成了現代人類。
非洲是最早跨入文明社會的地區之一。公元前5000年,尼羅河下游的古埃及居民就掌握了穀物栽培、修建水利工程的技術。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人又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公元前3200年,古埃及出現了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在此後近3000年的時間里,古埃及人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建築了古代七大奇跡之一的金字塔。許多古埃及的國王(法老)東征西討,擴大古埃及的疆域,最盛時的埃及疆土,南到蘇丹,西到利比亞,北至小亞細亞,東及兩河上游。擴張的同時,古埃及文化也向四周傳播。埃及的象形文字傳入古希臘,衍變為希臘字母。希臘字母後來又衍變為現代西方拉丁文。強大的古埃及存在了近3000年,在此期間,埃及多次向外擴張,也受到四周強大民族的多次入侵。公元前525年,波斯人征服了埃及。從此,埃及失去了獨立的地位,相繼被馬其頓人、羅馬人、阿拉伯人、奧斯曼土耳其人長期統治。
位於尼羅河上游的蘇丹是古埃及擴張的主要對象之一。當時,埃及人把蘇丹稱為努比亞。這一地區在公元前2000年就建立了國家。埃及的入侵給當地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公元前8世紀,蘇丹人爆發了規模宏大的反抗運動,趕跑了埃及人,建立了庫斯王國。公元前751年,庫斯王國征服了埃及,建立了埃及第25王朝。庫斯人在埃及的統治持續了88年。後來,庫斯王國遷都麥羅埃,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庫斯王國地處西亞、北非與非洲的交通要道,成為非洲東北部的一個重要的貿易中心。庫斯人掌握了冶鐵技術,是地中海以南最大的冶鐵中心。他們和埃及人一樣,曾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公元前350年,新興的阿克蘇姆王國征服了庫斯王國。
阿克蘇姆王國位於衣索比亞北部,建國於公元前。公元1世紀,阿克蘇姆王國開始向外擴張。到公元4世紀,阿克蘇姆相繼征服了衣索比亞南部、庫斯王國和阿拉伯半島南部的一些王國,達到了鼎盛時期。國家經濟得到了空前發展,並創造了現在仍然在使用的衣索比亞文字。阿克蘇姆的強盛局面持續了幾個世紀。公元570年,波斯人將阿克蘇姆人趕出了阿拉伯半島,隨後,阿拉伯人切斷了阿克蘇姆的海上貿易通道。公元7世紀,強大的游牧民族的入侵使阿克蘇姆王國遭到了滅頂之災。衣索比亞人逐漸退居中央高原,一直保持獨立的地位。
衣索比亞以南為東非地區。北起索馬里半島,南至南非北部沿海的非洲東部沿海是非洲大陸和外界進行貿易交流的重要地區。從7世紀末開始,善於經商的阿拉伯人開始遷到東非沿海的各個城市居住。在長期的交往當中,阿拉伯人和當地非洲人通婚,產生了一個新的民族——斯瓦希里人。斯瓦希里人吸收了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及東亞、東南亞文化,在當地文化的基礎之上,創造了具有鮮明商業城邦文明特徵的斯瓦希里文化。13-15世紀,斯瓦希里文明達到了鼎盛時期。中國明朝初年,鄭和下西洋時,就曾多次到達非洲東海岸,與斯瓦希里人進行貿易。
在東非內陸地區,維多利亞湖的周圍,曾經出現過強大的王國,如布尼奧羅王國、布干達王國。它們都有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是中央集權的國家。到19世紀,隨著內部矛盾的加劇和西方帝國主義的入侵,這些大大小小的王國都退出了歷史舞台。
❺ 南非的歷史簡介,英文的
South African history
In Portuguese navigator tiago 1488 led the first fleet cape.
The Dutchman fan in the lead in the fleet baker, establish table bay
The cape of colonies, became the first settled in South Africa's white.
In 1795 British colonial occupation of the cape.
1835-1840 to escape from British rule, Boolean is in the Netherlands
As to the northern European immigrants early seed "transfer".
1838 Boolean surrounded with any Zulu NaDaEr area in the river, "blood
"The zulus defeat
1867 found near the kimberley diamond mine, prompting diamond mining rapidly.
In 1880-1881 English and YingBu first world war.
In 1886 George harrison is found in Johannesburg, large-scale gold
Veins, sparking mass "the gold rush".
1899 to 1902 second YingBu war erupted, the victory.
In 1910, South Africa federal established. The cape colonies, NaDaEr colonies, Germany
The genus streptobacillus and orange ZiYouBang into unity British dominion.
South 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 in 1912, the natives in 1923 was renamed in South Africa
Continent people's national assembly, referred to as anc.
In 1948, the kuomintang headed on malan white won the election, began to introce more
For severe policy of apartheid.
1960 emancipation of the pass a law of motion by suppression,
ShaPei massacre occurred Wells. Such organization was banned. Anc
In 1961, South Africa, South African republic from the commonwealth. Anc and functional
The big start armed struggle.
In 1962, nelson mandela was anc leaders in 1964, and GeWen after
Mr Mbeki (South African President thabo mbeki's father who was sentenced to) etc
Life in prison, held in LuoBenDao.
In 1989, South Africa's President, and DeKeLeKe succeeded in February announced to cancel the party
Nelson mandela, release.
In 1991 DeKeLeKe announced the abolition of the resial segregation laws. Democracy."
South African conference "began negotiations. Constitutional system came
1993 South Africa constitutional system came through a historical breakthrough talks, South Africa
When the constitution.
In 1994, the first national elections held in South Africa, nelson mandela, winning the anc
RenNaFei history to the first black President.
In 1996, the first part of the new constitution of racism. DeKeLeKe lead
The kuomintang government of national unity, from the DeKeLeKe in September
Quit politics.
On January 1, 1998, South Africa and China's official diplomatic relations.
In 1999, the second national elections held, as Mr Mbeki anc
South African President nelson mandela, the black official retirement.
❻ 南非的歷史
最早的土著居民是桑人、科伊人及後來南遷的班圖人。1652年荷蘭人開始入侵,對當地黑人發動多次殖民戰爭。19世紀初英國開始入侵,1806年奪占「開普殖民地」,荷裔布爾人被迫向內地遷徒,並於1852年和1854年先後建立了「奧蘭治自由邦」和「德蘭土瓦共和國」。1867年和1886年南非發現鑽石和黃金後,大批歐洲移民蜂擁而至。英國人通過「英布戰爭」(1899~1902),吞並了奧蘭治自由邦和德蘭士瓦共和國。1910年5月英國將開普省、德蘭士瓦省、納塔爾省和奧蘭治自由邦合並成南非聯邦,成為英國的自治領地。1961年5月31日,南非退出英聯邦,成立了南非共和國。南非白人當局長期在國內以立法和行政手段推行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政策,先後頒布了幾百種種族主
義法律和法令。1948年國民黨執政後,全面推行種族隔離制度,鎮壓南非人民的反抗斗爭,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和制裁。1989年,德克勒克出任國民黨領袖和總統後,推行政治改革,取消對黑人解放組織的禁令並釋放曼德拉等人。1991年,非國大、南非政府、國民黨等19方就政治解決南非問題舉行多黨談判,並於1993年就政治過渡安排達成協議。1994年4~5月,南非舉行了首次由各種族參加的大選,南非舉行首次不分種族大選,非國大與南非共產黨、南非工會大會組成三方聯盟並以62.65%的多數獲勝,曼德拉出任南非首任黑人總統,非國大、國民黨、因卡塔自由黨組成民族團結政府。這標志著種族隔離制度的結束和民主、平等新南非的誕生。1994年6月23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南非在聯大的席位。1996年12月,南非總統曼德拉簽署新憲法,
為今後建立種族平等的新型國家體制奠定了法律基礎。
政治
1993年11月18日,南非多黨談判通過臨時憲法草案,於1994年4月27日正式生效。這是南非歷史上第一部體現種族平等的憲法。1996年5月8日,制憲議會通過新憲法草案,草案經修改後於10月7日正式通過,並於12月4日經憲法法院批准。12月10日,曼德拉總統簽署政令批准新憲法,新憲法於1997年開始分階段實施。新憲法保留了臨時憲法中權利法案、三權分立系統、聯邦制政府管理體制和現行司法體系的重大制憲原則和內容。對臨時憲法的主要修改是,1999年大選後,將各政黨按比例分享權力改為大選中的多數黨單獨執政。新憲法規定,不分種族、性別、宗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司法機構由憲法法院、最高法院、高級法院、地方法院及國家檢察總局和各級檢察機關組成。憲法法院為解釋憲法的最高司法機構;最高法院為除憲法事務外的最高司法機構;國家檢察總局向司法部長負責,檢察機關對應每個高等法院設置;各級檢察機關向各級法院提起公訴。立法機構由國民議會和地方議院組成。議會分為國民議會和省級事務全國委員會,國民議會共設400個議席,200個席位通過全國大選產生,另200個席位由省級選舉產生。政府分為中央、省和地方三級,任期5年,實行總統內閣制,總統由選民選舉產生,內閣首相兼任副總統,由總統任命國民議會多數黨領袖產生,對總統負責,其他不超過27名部長亦由總統任命。總統任期不得超過兩任。
以非國大為主體的民族團結政府奉行和解、穩定、發展的政策,妥善處理種族矛盾,全面推行社會變革,實施「重建與發展計劃」、「提高黑人經濟實力」戰略和「肯定行動」,努力提高黑人政治、經濟和社會地位,實現由白人政權向多種族聯合政權的平穩過渡。1996年,國民黨退出民族團結政府,非國大領導的三方聯盟基本實現單獨執政。非國大繼續奉行種族和解政
策,努力保持社會穩定,不斷提高黑人社會地位和生活水平,連續贏得1999年和2004年大選。2007年,非國大提出建設「發展型國家」的理念,強調加快經濟發展,妥善解決貧困、犯罪等社會問題。 2008年,南非政局發生重大變化。9月21日,總統塔博·姆貝基(Thabo Mbeki)宣布辭職。9月25日,國民議會選舉非國大副領袖卡萊馬·莫特蘭蒂(Kgalema Mothlante)為新總統。11月,部分前內閣和地方高官脫離非國大,另成立人民大會黨。2009年4月22日,南非舉行第四次民主選舉。非國大以65.9%的得票率再次贏得國民議會選舉勝利, 並在除西開普省以外的八省
議會選舉中獲勝。反對黨民主聯盟取得西開普省議會選舉勝利。5月6日,國民議會選舉非國大領袖祖馬為南新總統。
【憲法】1994年臨時憲法是南非歷史上第一部體現種族平等的憲法。1996年,在臨時憲法基礎上起草的新憲法被正式批准,並於1997年開始分階段實施。憲法規定實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制度,中央、省級和地方政府相互依存,各行其權。憲法中的人權法案(Bill of Right)被稱為南非民主的基石,明確保障公民各項權利。修改憲法序言須國民議會四分之三議員和省務院中的六省通過;修改憲法其他條款須國民議會三分之二議員通過;如修憲部分涉及省務條款,須省務院中的六省通過。
【議會】實行兩院制,分為國民議會和全國省級事務委員會(簡稱省務院),任期均為5年。本屆議會由2009 年4月舉行的全國和 9省議會選舉產生。國民議會共設400個議席,其中200個席位根據全國選舉結果分配,另200個席位根據省級選舉結果分配。非國大獲264席,佔65.9%,民主聯盟67席,人民大會黨30席,因卡塔自由黨18席,獨立民主黨、聯合民主運動、新自由陣線各4席,其餘席位由非洲基督教民主黨等政黨佔有。國民議會議長馬克思·西蘇魯(Max Sisulu,非國大)。省務院共90名代表,每省10名代表,其中6名為常任代表,省長等4人為特別代表。省務院主席姆寧瓦?約翰尼斯?馬赫蘭古(Mninwa Johannes Mahlangu,非國大)。南非國民議會和省務院下設與政府各部門相對應的專門委員會、臨時委員會和兩院聯合委員會。
❼ 南非曾經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
南非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
南非在歷史上曾為英國殖民地。1910年成為英國的自治領。1961年5月31日宣布退出英聯邦,改名為南非共和國。在白人統治時期長期在國內以立法和行政手段推行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政策。
1994年4月27日舉行了首次不分種族的大選,產生了制憲議會和新政府,同年南非終止了種族隔離制度並通過保障黑人權利的法案,後再度加入英聯邦。
南非是非洲的第二大經濟體,國民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經濟相比其他非洲國家相對穩定。南非財經、法律、通訊、能源、交通業較為發達,擁有完備的硬體基礎設施和股票交易市場,黃金、鑽石生產量均佔世界首位。
(7)南非的歷史擴展閱讀:
在1814年,大不列顛出於戰略考慮,保留了位於好望角的前荷蘭殖民地,從此,英國殖民者才開始在南非定居。這片地區被稱作「開普殖民地」,很快來了大約幾千英國人定居,雖然人數上不及荷蘭人,但該地引入英國的法律和行事方式,所以他們能得到英國政府的支持。
在此後一段時期,布爾人的特權逐步被蠶食—所謂布爾人,他們就尤其感到不滿和激動。當英帝國在所有領土全面廢除奴隸制時,大約3.5萬名屬於布爾人名下的黑人獲得自由,據說賠償並不夠數,從而引發一場別樣的民憤。
確信英國不會放棄這項偏袒非洲土著的政策後,鑒於英政府受到的壓力,這是合乎邏輯的見解——布爾人於1835年大批離去。這場從北向南穿越奧蘭治河的「大遷移」從根本上確立了南非白人的自我歸屬意識。
❽ 南非歷史的早期歷史
南非是南方古猿化石的最早發現地。科伊桑人是南非最古老居民,長期過著漁獵和採集生活,他們繪制的洞穴壁畫和岩壁雕刻是人類原始藝術的瑰寶。公元3~7世紀班圖人移居德蘭士瓦和納塔爾。14~15世紀,班圖人已在高草原地區建立了比較穩定的農業居民區,其中一部分繼續向東南沿海移居。
殖民者的入侵與人民的斗爭 165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佔領開普半島。1657年荷蘭首批移民侵佔科伊人土地。18世紀初荷蘭殖民者(布爾人)侵佔科伊人和桑人的土地,科伊人一部分被趕到內陸,一部分在布爾人農場充當「僕役」,桑人在南非境內基本被消滅。
18世紀70年代,布爾人殖民擴張到開普東區班圖族科薩人居住的菲什河地帶。布爾人強占牧場,奪走牲畜。科薩人奮起自衛,同殖民者進行了持續百年之久的戰爭,即卡弗爾戰爭。1779~1803年間為反擊布爾人侵佔土地,科薩人同布爾人進行了 3次戰爭。18、19世紀之交,納塔爾北部的祖魯人在恰卡領導下,兼並周圍許多氏族部落,建立祖魯王國。在奧蘭治河以北地區也產生了索託人、斯威士人和茨瓦納人建立的諸王國。
1795年和1806年英國兩度佔領開普殖民地,1814年英國的佔領得到維也納會議的確認。初期英國把開普作為海軍基地,1820年開始移民。科薩人為保衛土地,半個多世紀內進行了 6次反侵略戰爭。1853年,姆巴謝河、大凱河以西的土地全被英軍佔領。英國在新佔領地區最大限度剝奪非洲人土地,迫使失去土地的非洲人去充當歐洲人農場的僱工。英國在南非首創土著保留地制度。白人殖民者佔有90%土地,非洲人只保有10%土地。保留地里土壤貧瘠缺水,地少人多,大半非洲人被迫外出替白人工作。
英國的資本主義經濟政策同布爾人的奴隸佔有制經濟發生沖突,加上其他的政治、文化因素,導致1836年布爾人大遷徙。布爾人強佔了奧蘭治河以北班圖人大片土地,把非洲人趕出自己家園。非洲人對入侵的布爾殖民者進行了頑強的抵抗(見丁剛、莫謝希)。1843年,英國人從布爾人手中接管了納塔爾。布爾人大批離開納塔爾,集中到德蘭士瓦和奧蘭治兩地,建立了若干個小國,最後合並成南非共和國(德蘭士瓦)和奧蘭治自由邦。英國為了籠絡布爾人共同對付非洲人,分別於1852年和1854年承認這兩個布爾人共和國獨立。
❾ 南非歷史名人有哪些
納爾遜•曼德拉 (NELSON MANDELA)
最著名的南非之子——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 •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同時也是世界上具有傑出政治與民族調解才能的標志性人物。納爾遜•曼德拉因長期不懈地與實行種族隔離政策的政府進行斗爭而聞名。作為南非國民大會青年聯盟的共同創始人之一,他還於1952年建立了反抗運動組織,其基礎就是甘地所倡導的非暴力抵抗原則。1964年,他被白人政府判定終身監禁,並被流放到羅本島。
1990年獲釋後,納爾遜•曼德拉把精力投入到多黨談判中,並於1994年促成了民主選舉。同年5月,他成為了南非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直至今日,這位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仍然在為南非兒童和貧人而工作。
查理茲•塞隆 (CHARLIZE THERON)
南非近來最為轟動的事件就是查理茲•塞隆(Charlize Theron)憑借其在電影《女魔頭》中的卓越表演而榮獲了2004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同時她還被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之一。塞隆在南非長大,雖然現在居住在洛杉磯,但她仍然是最受歡迎南非形象大使。
大主教戴斯蒙德•圖圖 (DESMOND TUTU)
戴斯蒙德•圖圖(Desmond Tutu)是南非的另一位諾貝爾獎得主,他因在90年代末主持令人震撼的「真相與和解委員會」而聞名於世。
塔博•姆貝基總統 (THABO MBEKI)
在曼德拉之後的時代里,塔博•姆貝基總統(Thabo Mbeki)成為了非洲復興概念的撼衛者——盡管目前非洲的復興看起來還道路漫長。在經過最初的調解之後,他的政府把推行多項必要的改革作為了工作重點,例如減少貧困和建設新南非。
厄尼•埃爾斯 (ERNIE ELS)
因性格平和,厄尼•埃爾斯(Ernie Els)被人親切地稱為「老好人」(The Big Easy),在24歲時,他就贏得了1994年美國公開賽冠軍,從而給國際高爾夫球界帶來了一場風暴。自此之後,他便躋身於世界頂級高爾夫球手之列,共獲得35項國際比賽冠軍,其中包括2項美國公開賽冠軍和2002年英國公開賽冠軍。
弗雷德里克•威廉姆•德克勒克 (FW DE KLERK)
南非的最後一位白人總統——弗雷德里克•威廉姆•德克勒克(Frederick Willem de Klerk)由於他的貢獻,他與曼德拉一起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納丁•戈迪默 (NADINE GORDIMER)
納丁•戈迪默(Nadine Gordimer)被同行稱為「南非的文學巨人」,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南非人。
約翰•馬克斯韋爾•庫切 (JM COETZEE)
約翰•馬克斯韋爾•庫切(JM Coetzee)——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的作品大量地反映了南非人民的生活
阿索爾•富加德 (ATHOL FUGARD)
作為少數幾位享譽國際的南非本地作家之一,阿索爾•富加德(Athol Fugard)出版了大量有關南非平民日常生活的著作,他對南非貧民,特別是在種族隔離時代的人民的日常生活有著極其深刻的洞察。
休•麥塞克勒 (HUGH MASEKELA)
在於20世紀60年代自我放逐之後,休•麥塞克勒(Hugh Masekela)——一個偉大的爵士樂號手又返回了南非,並在南非音樂界繼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❿ 求關於南非歷史(20世紀初黑人白人之間矛盾沖突時期)的資料
南非的種族隔離(南非語:Apartheid)為1948年至1990年間在南非共和國實行的一種種族隔離制度,Apartheid是南非語引自荷蘭語的詞,區分隔離制度之意。這個制度對白人與非白人(包括黑人、印度人、馬來人、及其他混血門族)進行分隔並在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給予歧別待遇。1948年被以法律方式,直到1994年南非共和國因為長期的被國際輿論批判與貿易制裁而廢止。聯合國也認為「種族隔離是一種對人類的犯罪」。 種族隔離制度是以1913年的「原住民土地法」作為開端。由於廣泛的使用而被執政的南非國家黨(National Party)予以強化。接受差別待遇的黑人有2500萬人,印度人約有90萬人;但是白人只有近400萬人。南非共和國的政府說法是:「南非共和國是一個多種族國家,各民族的傳統文化與習俗皆有所不同,言語也有所差別。讓各民族各自發展,並不是種族隔離,而是各自發展。」但是明顯的白人掌握政治經濟的權力,有色人種成為廉價勞動力的來源;其中的黑人多在白人擁有的農場工作,但是只拿到白人十分之一的工資,而且工資通常無法養家;也有不少黑人失業。 種族隔離的法律分類以四種人為分類:白人、有色人種、印度人與黑人。其中的日本人與華人被視為與白人同等級。其內容包括如下: 原住民土地法與「家園政策」——1971年開始將居多數的黑人移居到南非共和國13%的邊陲地帶的十個「國」並給予自治權,目標是使其獨立;移居的這些「國」的黑人會失去南非共和國的公民身份。但是這些「國」中白人仍然居有政治經濟的優越地位。而且南非共和國從1976年到1981年扶植溫達、希斯凱、川斯凱與波布納等四個「國」獨立,但都沒有被國際所承認。 隔離設施法——公共場合的坐位與使用以白人與非白人作為差別。 集團地區法——以人種作為居住地區的限制; 混種婚姻禁止法——禁止人種不同的男女結婚; 背德法——對於戀愛行為的限制與懲罰; 其他在醫療、宗教、就職等方面都作出相當的限制。 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不但引發國內的反彈與抗爭,更引發國際社會的攻擊與經濟制裁;1989年戴克拉克擔任南非總統後,便釋放反對種族隔離政策而入獄的曼德拉,並且於1990年解除戒嚴;1991年南非共和國廢止人口登記法、原住民土地法與集團地區法,在法律上取消了種族隔離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