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光源的歷史

光源的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2 19:34:36

⑴ 照明燈的發展史

最早實用的電燈是白熾燈,但早在白熾燈誕生之前,英國人漢弗萊·戴維用2000節電池和兩根炭棒製成了弧光燈,但這種弧光燈亮度太強產熱太多又不耐用,一般場所根本無法使用。

1854年,移民美國的德國鍾表匠亨利·戈貝爾用一根放在真空玻璃瓶里的碳化竹絲,製成了首個有實際效用的電燈,持續亮了400個小時,不過他並沒及時申請專利。

1860年,英國人約瑟夫·斯旺也製成了碳絲電燈,但他未能獲得使碳絲保持長時間工作的良好真空環境。

1878年,英國的真空技術發展到合乎需要的程度,他才發明真空下用碳絲通電的燈泡,並且獲得英國專利。斯旺自己的屋子是英國用電照明的第一所私人住宅。

1874年,加拿大的兩名電氣技師申請了一項電燈專利: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氮氣,以通電的碳桿發光,但他們沒有足夠財力繼續完善這項發明,

在1875年把專利賣給了愛迪生。愛迪生購入專利後嘗試改良燈絲,終於在1880年製造出能持續亮1200個小時的碳化竹絲燈。

不過,美國專利局判愛迪生的碳絲白熾燈發明落於人後,專利無效。打了多年的官司後,亨利·戈培爾贏得專利,最後愛迪生從戈培爾貧困的遺孀手上買下專利。

在英國,斯旺控告愛迪生侵犯專利,後來他們在法庭之外和解,於1883年在英國建立一家聯合公司。斯旺後來把他的股權及專利都賣給了愛迪生。

20世紀初,碳化燈絲被鎢絲取代,鎢絲白熾燈沿用至今。

1938年,熒光燈誕生。1998年白光LED燈誕生。

(1)光源的歷史擴展閱讀:

最初電燈的發明者不是愛迪生,愛迪生是改進了電燈。早在1801年,英國一位名叫漢弗里·戴維的化學家就在實驗室中用鉑絲通電發光;

1810年,他又發明了用兩根通電碳棒之間發生的電弧而照明的「電燭」,這算是是電燈的最早雛形。另一位英國電技工程師約瑟夫·斯旺經過近30年的研究,於1878年12月製成了以碳絲通電發光的真空燈泡。

當年有關斯旺的電燈泡的報道給了愛迪生以很大啟發。1879年10月,愛迪生終於成功製成了以碳化纖維作為燈絲的白熾燈泡,稱之為「碳化棉絲白熾燈」,隨後大量投產,並成立公司設立發電站和輸電網等相應基礎設施,很快使電燈在美國被普遍使用。

期間,他不斷改進技術,最終確定以鎢絲作為燈絲,稱之為「鎢絲燈」,並定型使用至今,愛迪生也由此成為公認的電燈發明者。

參考資料:

電燈--網路

⑵ 關於光源的發展史

思路分析]
如下
[解題過程]
造光源有著漫長的發展史。據考古資料,在距今約70萬至20萬年前,版舊石器時代的北京猿人已經權開始將火用於生活之中,穴居的原始人就靠著篝火照明,隨後逐漸學會了使用火把。在我國的史書記載中,燈具見於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周禮》中也有專司取火或照明的官職,在戰國時期則出現了成型的油燈,隨後又發明了蠟燭。1878年美國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發明了現代的電燈(白熾燈),並迅速在世界范圍內得以廣泛使用,20世紀初電燈傳入我國。20世紀30年代管狀日光燈問世,很快被廣泛採用,成為又一種重要的照明光源。20世紀70年代年荷蘭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緊湊型熒光燈(即節能燈),現在也逐漸得到了廣泛使用。

⑶ 光源的發展史

一、 概論
光源的發展史:
照明的最佳光源是太陽光。太陽以可見的光譜提供光線,千百年來,人們的眼睛已經熟悉了這種光譜。現在人類已經開始重視對日光源的應用,一些創新的技術如側窗、天窗、光柵板和光線管道等,可將日光引入大樓內部,作為主要的照明光源。
人工光源分物理光源與電光源
物理光源主要是從人工取火開始,人工取火是一件意義十分重大的發明。恩格斯說:「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還是超過了蒸汽機,因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同動物界分開」(《馬恩選集》第3卷154頁)。從這兒可以看出照明對人類的文明的意義有多麼重大。
鑽木取火是最古老的取火方法,據說是在上古時期,西方荒遠的地方有一個遂明國,終年暗無天日,唯一靠一棵大樹閃閃發光照明全國。後來一個聰明的人發現,是一些形狀象鶚的長腳爪、黑脊背、白肚子的大鳥在啄樹干,一啄的頃間便放射出燦爛的火光。這人反復思緒,就用樹支試鑽,不一會就發熱冒煙而後起火,從此,真正的火就產生了,遂明國也變成了光明的國度。人們為了感謝這位鑽木取火的發明者,就稱他為「燧人」。
1879年,愛迪生最先成功發明的是白熾燈。現代的白熾燈是將電流通過一小圈鎢絲,使鎢絲受熱而發亮。白熾燈是照明領域最成功的產品。目前在幾乎所有家用照明應用中佔主導地位。然而由於白熾燈只能將約二十分之一的電能轉化為光能,它的效率很低。
托馬斯愛迪生為了設計這種新發明以替代舊有的煤沒燈以及汽燈,他和他的同事們試用了上千種不同質料的燈絲,同時也把原設計做了上千次的個性在1879年的一次實驗中,他們終於獲得了成功。他們在一個抽掉了空氣的燈光中放入一段碳化的棉線做燈絲,結蛤灑泡連續發光13小後燈絲才被燒斷。現代燈泡使用的是更為耐久的用鎢做的燈

燈具的發展史:
遠古時代,世人沒有燈具,沒有火種。而黑夜從來不是人類的朋友,它桎梏著先民們原本低級的生存活動,也為野獸的肆虐和侵襲製造了可乘之機……這一切,因火的使用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火,結束了「茹毛飲血」的時代,驅散了蟲豸和野獸,也消減著人們內心深處的恐懼和憂患;同時,人類漸漸地有意識地固定火源,而這些用來固定火源的輔助設備經過不斷改進和演變,也就出現了專用照明的物事——燈具。
人類社會自鑽木取火以來,經歷了製造和使用動物油燈、植物油燈、煤油燈到白熾燈、日光燈的漫長歷史過程。
燈具所要完成的工作是將光源發出的光線經燈具控光器件後按預定的要求分配到需要的方向中去。一般控光方式後有反射式,透射式和反射——透射式。現代燈具的三大構件為電光源、燈罩和管架。燈罩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它不僅能夠提高光量的利用率、保護光源和視力,而且作為一種裝飾品,創造著現代高度的審美情趣。
燈具造型追求藝術性與科學性的有機結合 ,燈具造型除了功能合理外,還應有美化環境、裝飾建築、創造氣氛的作用 。燈具造型設計既要彩現代科學技術成果,還要體現文化特色,要把科學性和藝術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而不能片面追求科學性(功能性)或藝術性。
特別是當今流行的 "建築化" 照明,把發光器件 (光源)和建築構件(頂棚、梁、柱牆和 地面等)及室內設施(寫字台、傢具、吊扇等)融為一體,有僅使用權照明燈具的內涵不斷深化與擴展,而且形式多種多樣,讓人耳目一新。

照明燈具的設計技術水平正不斷提高。燈具設計軟體,即CAD將逐步推廣並普及化。在理論上,應用場論來設計燈具的[L]=[S]X[O]方程可望求解。按場論概念分析,燈具改變光源的光分布,用[S]表示光源的光場,[O] 為燈具光學系統的光場,[L]為燈具的光分布的光場。
未來燈具的 光學設計、熱學設計、安全設計、機械與工藝設計的科學化程度將大大提高,可用正行或逆行光路法和FIELD法計算配光技術;溫度場分布、熱流模型和氣流分布等研究成果及技術,特別是燈具系統化設計的理論和技術 。將得到推廣和應用。
當今的燈具不僅要有最 佳的內在質量,而且還要簡潔、明快、美觀大方和安全經濟,以滿足人們生活、生產和文化娛樂的要求 ,為人們提供一個最佳的視覺光照環境。

以往室內照明燈具的藝術化實例甚多 ,並給人美的享受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工廠和道路照明功能性很強的燈具 ,近年來也悄悄地發生變化,國際上近年來推出的藝術路燈和工礦燈,不僅功能合理,而且具有很高藝術觀賞價值。
光的傳播

當光線到達一表面,其中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還有一部分透射過去。反射面可以像鏡子一樣光滑,或者像塗漆的表面一樣將入射光散射。吸收光通常被轉化成熱量。沒有被反射或吸收的部分則透過表面。

光源與燈具的光學設計應用以上光線傳播的方式來創造想要得到的效果。

⑷ 光學的歷史是什麼

一、早期光學

1.古代光學:基本上停留在幾何光學的研究和總結上。

公元前5世紀《墨經》、北宋時期沈括的《夢溪筆談》都有記載。

古希臘歐幾里德(Euclid,約公元前330-275) 研究光的反射。

托勒密 (C.Ptolemaeus,希,約公元100-170) 研究光的折射。

2.中世紀: 阿勒哈增(965-1038)(阿拉伯人)著《光學》。

二、折射定律的建立

荷蘭人斯涅耳最早提出折射定律,由法國數學家費馬(1601-1665)提出費馬原理,予以確定,使幾何光學理論很快發展。


三、光學儀器的研製
1、1299年,發明了眼鏡,義大利人阿瑪蒂製造了眼鏡。

2、1608年,荷蘭人李普塞製成第一台望遠鏡,伽利略改進成放大32倍的望遠鏡。

3、幾乎與望遠鏡同時,荷蘭人發現製造了顯微鏡。

四、牛頓對光的色散的研究

1666-1704年間,牛頓用色散原理解釋了天界神秘而瑰麗的彩虹。

⑸ 光的歷史起源

659655724724734734765734731

⑹ 人類光源的發展史

很早以前很多科學家都已經在研究亞特蘭提斯古文明。例如公元1973年在西班牙的外海發現其遺跡,另一個在夏威夷大島有人成立一個單位,專門收集在全世界教科書以外遺落的古文明。公元1970百慕達巴哈馬外海床上發現金字塔,有很多圓頂屋、長方形建築、金屬的雕像、女神手上的水晶柱也是金字塔狀,後來科學家研究後,發現它是「水晶能量的增幅器」。1960年接近玻利維亞的比里尼海島,找到27000年前的遺跡,居然根玻利維亞某處考古的建築物相當,證明當時的文明已經延伸到南美洲上。 摩洛哥外海5、60英尺下也發現,1957美國一位動物學家范倫坦博士在巴拿馬外海也發現大理石的雕像。另外大西洋的海床上鋪有氧化鎂的路面,從佛羅里達道延伸到南卡羅希納,類似有街道、建築物、廟宇石柱、雕像、輪石狀等等。就是著名的 " 比米尼壁 " 。位於海面以下5公尺左右,長達540公尺的矮 牆,突出海底約90公分。在大西洋10,000多英尺下,發現金字塔,裡面有11個房間,頂端視水晶頂。公元1981年有一位科學家在加拿利群島發現神秘的遺跡,1977年發現海底下有一個巨大的金字塔,很微妙的是,金字塔的周圍海域是黑色的,可是在金字塔頂端的海水部分卻呈現是白色的,然後把水分開,周圍的水是綠色的,在空中也發現它的水紋,進到海底也一樣,金字塔頂端絕對有非比尋常的能量。1958、1969年陸陸續續不斷有很多發現,在在證明亞特蘭提斯出現在全世界各地。有大理石所做的城堡,中有凹槽、圓柱。希臘的特洛伊城從前也不認為它存在,後來才證明曾經存在。這就說明有很多失落的文明,等待我們去發現。

地球曾經遭遇五次的大變動,所以很多建築物被泥土覆蓋。遠古時,最初,傳說是在柏拉圖的著作" 對話錄 "中 , 記錄著由柏拉圖的表弟柯里西亞斯所敘述的亞特蘭提斯的故事 。柯里西亞斯是蘇格拉底的門生 , 他曾在對話中三次強調亞特蘭提斯的真實性 。柯里西亞斯說 , 故事是由曾祖父卓彼講的 , 而卓彼則是從一位希臘詩人索倫(Solon約639~559BC)那兒聽到的 。 索倫是古希臘七聖人中最睿智的 , 索倫在一次埃及之旅時 , 從埃及老祭師處聽到亞特蘭提斯之說 。柏拉圖要我們相信,亞特蘭提斯的歷史確實存在,亞特蘭提斯消失在一場火山爆發的大地震及洪水之後 , 亞特蘭提斯在頃刻之間便永遠沉入了海底 。

埃及的祭司不止負責儀式、他們本身也是天文學家、數學家、行政官、以及古代科學秘密的守護者),柏拉圖在二千年前述說的這個島嶼,令許多人為之嚮往,另外,在希臘有很多歷史學家,將近20位寫過很多關於亞特蘭提斯的故事。在那個黃金年代,曾經有過大帝國存在,文明的初期(現今是寶瓶世紀),例如現在有很多是當時亞特蘭提斯的靈魂轉世,他們就不斷想復興,因為從前有過的失敗,所以有所謂的NEW AGE,是再度重整的意思,整編在出發,這一種故事可能只是一種寓言,它所要說明的道理就是本來正直善良繁榮安定的社會,一旦開始腐敗,觸怒上帝就會有這樣的後果。我們要記取亞特蘭提斯的教訓,不要科技發達而帶來毀滅,以免悲劇重演。

討論亞特蘭提斯文明也會提到穆大陸(Lumria,也是一個島),還有一個島在格陵蘭附近叫督樂,在北極也有過相當不錯的文明,當時也是綠草如茵,後來因為地軸改變,才變成冰天雪地,長期被覆蓋在冰下面,後來因為考古設備精良,發現曾經有熱帶地區的動植物存在,引起許多人的興趣,再配合地質學家再做更深的探索。督樂的一族本身的特質非常精良,智能非常高,也長的很美,德國人自認為是優秀的亞利安族,也是督樂的一族的後裔,智能高是因能應用宇宙的能量,心電感應的能力,(能以精神力量移動物體),壽命平均1000歲,基於這個理由,亞特蘭提斯、穆、督樂的一族這些優秀的品種,影響到納粹組織,本身雖然科技超前,智能超前,但又犯了亞特蘭提斯的盲點,所以第三帝國也不見了、滅亡了。

宇宙的能量知所能被這些人用,是來自於精神力,可從希臘之前的埃及這些族群為何能建立如此高的文明?發現大部分的知識都在祭司的手裡,祭司等於是魔術師、科學家、為了輔佐主政的人,站在高塔上做儀式,其奇跡是應用科學的方法,而一般百姓以為是神跡展現,而開始也嚮往主政,當領導人,因此當時的祭司者開始把know-how管理,不讓一般人涉略。但是一般人並不了解,以為他們有特異功能具有神格一般而尊崇。包括阿茲提克、馬雅、印加也智這些族的後裔。

除了Lemuria,(別名:Mu、Pan、Mar、Muror)還有一個是Lumania,考古學家也發現他們的石刻,此地區又比亞特蘭提斯文明早,這些石版是在西澳與林中的小廟中發現的,1960年發現,澳洲的沙漠中發現許多的金屬蟲,科家也無解。艾加凱西也曾用催眠的方式看過Lemuria,發現科技比現在世界更先進的國家,所有城市是建在地下,四周都有能量場保護,不會被毒蛇猛獸和野人攻擊。這一族比較和善,從來不想建立帝國,人口集中在Muskara城市,在別的大陸也建造地抵城市,不想改善原住民的生活。地下城都是用天然的穴洞,出入口都是透明的,這個文明是現在的一個印地安族叫做Hopi,也受其影響,夏威夷(看陽光的日子)、緬甸(叢林中的神廟)也有。Lemuria的板塊有5000英里*3000英里,類似伊甸園一樣,有640萬人口,在陸沉時,幾乎全部消失。太平洋的一些小島都是Lemuria的山峰。

....

⑺ 人造光源的進化史

你好樓主!
最早用火生光的人是北京人.最初,原始社會的人類就像野獸一樣,一群群地住在深深的洞穴中。他們採集植物的根莖和野果子,捕捉小動物,靠生吃這些東西過日子。那時候,原始人和大自然斗爭的本領還很小,他們常常挨餓,還要躲避猛獸的傷害。實在弄不到食物的時候,甚至還會發生人吃人的事情。原始人並不甘心過這樣的苦日子,他們認識著周圍的世界,增強自己改造自然的本領。生活也在改善著,不過實在慢得很,幾千年、幾萬年也看不出什麼大的變化。

可是,自從原始人發現了火,又學會使用火以後,他們生活的面貌就改變得比較快了。火對人類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這一點從許多古老的傳說中也能看出來。中國古代流傳著燧人氏鑽木取火,教人熟食的故事。希臘神話中也有一個給人類帶來光明的神,他叫普羅米修斯。

傳說,是普羅米修斯從主神宙斯那裡盜取了天火,送給人們以後,人類才學會了用火。普羅米修斯卻因此觸怒了宙斯。宙斯吩咐威力神和暴力神,用鐵鏈把他牢牢地鎖在高加索的懸崖絕壁上。每天,派一隻鷲鷹去啄食他的肝臟。可是,肝臟無論被吃掉多少,馬上又長了出來。普羅米修斯忍受著無休止的痛苦,始終不肯屈服。後來,力大無比的英雄海格立斯射死了鷲鷹,才把他解救出來。

這是一個神話。火當然不是普羅米修斯從天上偷下來的。自然界本來就存在著火。但是,在100多萬年以前,火還是一種使人類祖先感到害怕的自然現象。普羅米修斯為人類取火的神話,反映了古代人對於認識和掌握火的渴望,表現了他們對英雄無私無畏精神的崇敬。

人類是在和大自然的長期斗爭中,學會使用火的。

起初,原始人吃夠了火的苦頭。大火燒毀了他們生活的森林,害得他們四處奔逃。有不少人甚至葬身火海。但是,壞事也能變成好事。一場大火過後,原始人找到許多燒死的野獸。他們毫不費力地填飽了肚子,還有了一個重大發現:烤熟的肉比生肉好吃得多。火的余燼使人感到暖烘烘的,大家都捨不得離開它。火能取暖,這是人們對火的又一個認識。這樣,年紀大的人試著把火種引進山洞。他們慢慢懂得,把火種放到枯枝敗葉上,會燃起更大的火。丟進去的柴越多,火燒得越旺。火堆使陰冷的洞穴又暖又亮。更使原始人驚喜的是,有了火,和人類搶洞穴的野獸也不敢闖進來了。

人類就這樣逐漸學會了用火取暖、照明、燒烤食物和驅趕野獸。世界上最早使用火的人,是生活在大約170萬年前的中國元謀猿人。1965年,幾位年輕的地質工作者在雲南省北部元謀縣,發現了這種猿人的化石和他們燒剩下的大量的炭屑。原始人在使用火的時候,也逐漸學會了保存火種。5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已經具有管理火和保存火種的能力。

人類製造火,大約是從舊石器時代中期開始的。在打制石器的時候,石頭相互撞擊,經常會發出火花。一次、兩次、千百次,也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偶然,有人用黃鐵礦或赤鐵礦打擊燧石,迸出的火花落在乾燥的樹葉堆上竟然點著了它。人們受到了啟發,找來同樣的石塊,一次又一次地試驗,終於學會了用撞擊法取火。到了舊石器時代的末期,人們又發現了摩擦取火,用兩塊木頭相互摩擦,發出火來。這就使火的使用更加方便和廣泛了。人類在征服自然的過程中,把神話變成了現實,他們不必再像普羅米修斯那樣歷盡艱辛、捨身盜火了。

火的製造是一個偉大的發明,恩格斯把這看做是「人類歷史的開端」。

有了火,就能經常吃到熟食,這不但增強了人類的體質,促進了人腦的發達,而且擴大了人類食物的來源。許多豆類,生吃有毒,熟食對人體有益。生魚很難下咽,用火燒熟就變成美味的食品。

火的使用幫助人們更密切地合作。原始人成群結隊外出打獵,有時候會遇見非常兇猛或數量很多的野獸,一群人很難對付。火就成為一種求援的信號。火光、濃煙把更多的人召喚來參加圍獵。這種用火作信號的聯絡辦法,人類曾經長期採用。中國古代,在萬里長城上修築了烽火台,每座相隔一定距離。發現敵人入侵,一台燃起火把,鄰近的一些台上也跟著立即舉火報警。這樣,就可以很快告訴全線士兵作好准備。直到現代,人們在遇到危難的時候,還常常用火作為一種報警、求救的方法。

最重要的是,有了火,金屬的發現和冶煉成為可能了。人類最先學會了煉銅,用銅製造工具。後來,人們無意中把銅礦和錫礦一塊兒冶煉,得到了一種更堅硬的合金,這就是青銅。在發現金屬鐵以前,青銅成了人類用來做工具和武器的最好材料。人們廣泛使用青銅的時期,叫做青銅時代。

銅礦、錫礦比較稀少,所以青銅器也不能大量製造。鐵礦差不多到處都有,可是冶煉它需要很高的溫度。所以人們先發明了煉銅,然後才學會了煉鐵。

學會製造青銅器和鐵器以後,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和石器時代根本不能相比了。特別是鐵器的使用,很快改變了人類生產的面貌,推進了古代社會的進步。所以恩格斯把古代民族所經歷的鐵器時代稱為「英雄時代」。

由石器時代過渡到青銅器和鐵器時代,火的發明和使用是關鍵。從這里我們可以體會到,火的發明對人類的發展有著多麼大的功勞啊!

⑻ 人工光源的發展過程

一、 概論
光源的發展史:
照明的最佳光源是太陽光。太陽以可見的光譜提供光線,千百年來,人們的眼睛已經熟悉了這種光譜。現在人類已經開始重視對日光源的應用,一些創新的技術如側窗、天窗、光柵板和光線管道等,可將日光引入大樓內部,作為主要的照明光源。
人工光源分物理光源與電光源
物理光源主要是從人工取火開始,人工取火是一件意義十分重大的發明。恩格斯說:「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還是超過了蒸汽機,因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同動物界分開」(《馬恩選集》第3卷154頁)。從這兒可以看出照明對人類的文明的意義有多麼重大。
鑽木取火是最古老的取火方法,據說是在上古時期,西方荒遠的地方有一個遂明國,終年暗無天日,唯一靠一棵大樹閃閃發光照明全國。後來一個聰明的人發現,是一些形狀象鶚的長腳爪、黑脊背、白肚子的大鳥在啄樹干,一啄的頃間便放射出燦爛的火光。這人反復思緒,就用樹支試鑽,不一會就發熱冒煙而後起火,從此,真正的火就產生了,遂明國也變成了光明的國度。人們為了感謝這位鑽木取火的發明者,就稱他為「燧人」。
1879年,愛迪生最先成功發明的是白熾燈。現代的白熾燈是將電流通過一小圈鎢絲,使鎢絲受熱而發亮。白熾燈是照明領域最成功的產品。目前在幾乎所有家用照明應用中佔主導地位。然而由於白熾燈只能將約二十分之一的電能轉化為光能,它的效率很低。
托馬斯愛迪生為了設計這種新發明以替代舊有的煤沒燈以及汽燈,他和他的同事們試用了上千種不同質料的燈絲,同時也把原設計做了上千次的個性在1879年的一次實驗中,他們終於獲得了成功。他們在一個抽掉了空氣的燈光中放入一段碳化的棉線做燈絲,結蛤灑泡連續發光13小後燈絲才被燒斷。現代燈泡使用的是更為耐久的用鎢做的燈

燈具的發展史:
遠古時代,世人沒有燈具,沒有火種。而黑夜從來不是人類的朋友,它桎梏著先民們原本低級的生存活動,也為野獸的肆虐和侵襲製造了可乘之機……這一切,因火的使用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火,結束了「茹毛飲血」的時代,驅散了蟲豸和野獸,也消減著人們內心深處的恐懼和憂患;同時,人類漸漸地有意識地固定火源,而這些用來固定火源的輔助設備經過不斷改進和演變,也就出現了專用照明的物事——燈具。
人類社會自鑽木取火以來,經歷了製造和使用動物油燈、植物油燈、煤油燈到白熾燈、日光燈的漫長歷史過程。
燈具所要完成的工作是將光源發出的光線經燈具控光器件後按預定的要求分配到需要的方向中去。一般控光方式後有反射式,透射式和反射——透射式。現代燈具的三大構件為電光源、燈罩和管架。燈罩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它不僅能夠提高光量的利用率、保護光源和視力,而且作為一種裝飾品,創造著現代高度的審美情趣。
燈具造型追求藝術性與科學性的有機結合 ,燈具造型除了功能合理外,還應有美化環境、裝飾建築、創造氣氛的作用 。燈具造型設計既要彩現代科學技術成果,還要體現文化特色,要把科學性和藝術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而不能片面追求科學性(功能性)或藝術性。
特別是當今流行的 "建築化" 照明,把發光器件 (光源)和建築構件(頂棚、梁、柱牆和 地面等)及室內設施(寫字台、傢具、吊扇等)融為一體,有僅使用權照明燈具的內涵不斷深化與擴展,而且形式多種多樣,讓人耳目一新。

照明燈具的設計技術水平正不斷提高。燈具設計軟體,即CAD將逐步推廣並普及化。在理論上,應用場論來設計燈具的[L]=[S]X[O]方程可望求解。按場論概念分析,燈具改變光源的光分布,用[S]表示光源的光場,[O] 為燈具光學系統的光場,[L]為燈具的光分布的光場。
未來燈具的 光學設計、熱學設計、安全設計、機械與工藝設計的科學化程度將大大提高,可用正行或逆行光路法和FIELD法計算配光技術;溫度場分布、熱流模型和氣流分布等研究成果及技術,特別是燈具系統化設計的理論和技術 。將得到推廣和應用。
當今的燈具不僅要有最 佳的內在質量,而且還要簡潔、明快、美觀大方和安全經濟,以滿足人們生活、生產和文化娛樂的要求 ,為人們提供一個最佳的視覺光照環境。

以往室內照明燈具的藝術化實例甚多 ,並給人美的享受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工廠和道路照明功能性很強的燈具 ,近年來也悄悄地發生變化,國際上近年來推出的藝術路燈和工礦燈,不僅功能合理,而且具有很高藝術觀賞價值。
光的傳播

當光線到達一表面,其中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還有一部分透射過去。反射面可以像鏡子一樣光滑,或者像塗漆的表面一樣將入射光散射。吸收光通常被轉化成熱量。沒有被反射或吸收的部分則透過表面。

光源與燈具的光學設計應用以上光線傳播的方式來創造想要得到的效果

⑼ 光源的歷史起源

18世紀末,人類對電光源的開始研究。
19世紀初,英國的H.戴維發明碳弧燈。
1879年,美國的T.A.愛迪生發明了具有實用價值的碳絲白熾燈,使人類從漫長的火光照明進入電氣照明時代。1907年採用拉制的鎢絲作為白熾體。
1912年,美國的I.朗繆爾等人對充氣白熾燈進行研究,提高了白熾燈的發光效率並延長了壽命,擴大了白熾燈應用范圍。
20世紀30年代初,低壓鈉燈研製成功。
1938年,歐洲和美國研製出熒光燈,發光效率和壽命均為白熾燈的3倍以上,這是電光源技術的一大突破。
1940年代高壓汞燈進入實用階段。50年代末,體積和光衰極小的鹵鎢燈問世,改變了熱輻射光源技術進展滯緩的狀態,這是電光源技術的又一重大突破。60年代開發了金屬鹵化物燈和高壓鈉燈,其發光效率遠高於高壓汞燈。
1980年代出現了細管徑緊湊型節能熒光燈、小功率高壓鈉燈和小功率金屬鹵化物燈,使電光源進入了小型化、節能化和電子化的新時期。

熱點內容
有什麼好歌 發布:2025-07-08 07:06:26 瀏覽:686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計劃 發布:2025-07-08 07:06:19 瀏覽:841
數學老師推薦信 發布:2025-07-08 04:44:51 瀏覽:167
mc另類壓聲教學 發布:2025-07-08 04:35:41 瀏覽:891
古代地理學巨著 發布:2025-07-08 04:35:00 瀏覽:600
松鼠公開課教學設計 發布:2025-07-08 04:08:22 瀏覽:946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