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題電學
㈠ 電學物理題
選B
分析題干正點電荷從M到N是克服電場力做功,則M必為-,而N比為+,根據電場線油+指-,所以N點電勢高於M,所以A錯.
因為由M到N是克服電場力做功,所以能量是動能轉化成電能,所以動能是逐漸減小的,所以在M點的動能大於在N點的動能,所以B對.
場強大小=K*Q/R的平方,而這里沒有提到M和N的各自的Q為多大,所以是各自的場強也是不能確定的,所以C不正確
加速度大小=F/M,在這里,點電荷受力是相等的,即F相等,而M必然也相等的,所以加速度也是相等的,所以D錯.
不是單選不單選的問題
㈡ 初中物理電學經典習題100題匯總(含詳細答案)
初中物理經典錯題集
㈢ 物理題(電學題)
1原子由原子核與核外電子構成。
2電子轉移
3摩擦起電的原因:
①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
當兩個物體互相摩擦時,哪個物體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弱,它就容易失去電子,使跟它相摩擦的物體得到電子,
②物體失去電子帶正電,得到電子帶負電。
4可以自由移動的電子 自由移動的電子
5正極 用電器 負極
6和上面一樣 正極 用電器 負極
7控制電路通斷
8單刀單擲開關,單刀雙擲開關,雙刀雙擲開關,雙刀雙擲開關,雙刀單擲開關,空氣開關,聲控開關,光控開關
9你就從正極或者負極開始畫好了,看見有分開的路就分開,反正就是你自己平時多看看題目就行了
10中階段對混聯電路不作要求,只研究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如果是簡單的串聯電路:對照電路圖,從電源正極開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把電路元件逐個順次連接,直到電源負極即可;如果是並聯電路:對照電路圖,先把需要並聯的元件先連接好,然後把並聯部分看作一個元件,再按串聯電路的連接方法進行連接;如果電路中有電壓表,可先將其放一邊,待將其它元件連接好後,再按電壓表的連接方法進行連接。需要注意的是: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正負接線柱必須連接正確。
11自己多做題領悟出來
㈣ 物理題(電學)
方法:用三個電阻以串聯的形式接在電路中,電壓表只測R1兩端電壓得到的值為U』(不會超過3V)則電路中的電流可由歐姆定律I=U』/20,而此時三個電阻的總電壓就是電源電壓U=(U』/20)X(20+120+140)=14U』
㈤ 物理試題 電學 30道
1.已知R1和R2的電阻之比為3:5,而加在R1、R2兩端的電壓之比為2:1,通過他們的電流之比為_________________
2.兩個完全相同的電阻,它們串聯的總電阻是並聯總電阻的_________倍?
3.定值電阻R1、R2和滑動變阻器R串聯,R1、R2兩端分壓分別為U1和U2,當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變大時U1變小,則U1:U2____________(變大、變小、不變)
4.有三隻電阻,R1=10歐姆,R2=5歐姆,R3=1歐姆怎樣把它們連接起來,它們的值最小?
A 全部串聯 B全部並聯 C R1與R2並聯再與R3串聯 D R1與R3並聯再與R2串聯
5.有一個功率為100KW的電力用戶,所需電壓為400V,如果不用變壓器而直接輸電,輸電線路電阻消耗的功率為62.5KW,要讓損失減到100W,輸電電壓應提高到多少伏?
6.將三根電阻絲並聯在某一電路間,若R1:R2:R3=1:2:3,則三根電阻絲消耗的功率比為多少?
7.1A約是下列哪個的的電流值?
A.收音機中的電流 B.手電筒中的電流
C.家用電冰箱的電流 D.雷擊電流
8.R1 R2以某種方法連接
R1的電功率12W R2的電功率為P2
若將它們以另一種方法連接起來接入原電路中
此時 R1的電功率108W R2的電功率P2'
求P2 P2'的值
9.如果說:一個物體帶正電荷,那麼,是說這個物體僅僅帶有正電荷,還是它的正電荷的數量比負電荷的數量多呢?
10.電源電壓為15V保持不變,燈泡上只標有「6V'字樣,變阻器R1
的最大阻值為36歐姆,閉合開關S後,滑片置於中點時,小燈泡恰好正常發光,根據以上數據,計算出個電學物理量。
註:電源,開關S,滑動變阻器R1,燈泡L都是串聯的。
「PZ220—25」和「PZ220—40」的甲、乙兩燈泡串聯後接在220伏的電路中,則甲燈比乙燈 。(填「亮」或「暗」),若通過兩燈的總電量為20庫,則電流通過兩燈共做功是 多少焦。
答案:⒈ ∵R1:R2=3:5 U1:U2=2:1 I=U/R ∴I1:I2=6:5
⒉ 設R=1Ω R串=2Ω R並= R×R/(R+R)=0.5Ω
∴R串:R並=2:1
⒊ U1:U2 U1↓ U1:U2↓
⒋ 電路並聯時電阻最小 總電功率最大
⒌我沒看懂
⒍ ∵並聯 ∴電壓相等 P=U的平方/R
∵R1:R2:R3=1:2:3 ∵電壓相等
∴P1:P2:P3=3:2:1
⒎ 這個不太清楚 ABD都不對 應該是C
⒏ ∵電功率變大了 ∴第一次串聯第二次並聯
P=U方/R R1電阻不變 則U串R1:U並R1=1:3
(因為是U平方 所以 1:9要開方)
所以R2電阻是R1兩倍 ∵P=I方R 串聯I等
R1:R2=1:2 P1:P2=1:2 ∴P2=24W
串聯U等 P=U方/R R1:R2=1:2 P1:P2=2:1
∵P1=108W ∴P2'=54W
⒐ 一般都是帶正電荷多 好像還沒有不帶負電荷的
⒑ 滑片在中點時電阻一半18Ω ∵正常發光時電阻18Ω
燈泡額定電壓是6V 因為都是串連 所以
R小燈泡:R滑=6:(15-6)=2:3
R滑=18Ω R小燈泡=18乘3分之2=12Ω 正常發光時
R縂=30Ω U縂=15V I縂=U/R=15/30=0.5A
下面是動態電路和故障分析。
電壓表有示數,而燈泡不亮,電流表無示數,則是燈泡斷路。
電壓表無示數,電流表示數過大,則燈泡短路。
燈泡太暗,則可能是滑動變阻器同接下接線柱。
其實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
總的來說,故障無非就是短路,斷路,測量儀器的使用錯誤,分析時可以逐個判斷故障,較復雜的電路分成幾個簡單的電路來看,最重要的就是用假設法,假設這個地方有了故障,會發生什麼情況,看看跟題目中給的條件一不一樣
另外也要多練些題,做得多了,自然熟了,做題時,還要總結規律、方法
電路動態分析和電路故障分析專題
如果看不到試題中的圖,請下載附件試題
http://www.bfjjw.com/shijuan/543.html
電路動態分析題和電路故障分析題是初中學生物理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難點,其原因是這兩類題目對學生有較高的能力要求。進行電路故障分析,要以電路動態分析能力作為基礎,而電路故障分析又是電路動態分析的載體,因此我們將這兩類分析題整合成一個專題進行復習有利於提高復習的效率。在編排順序中,我們以電路動態分析作為主線,而將電路故障作為電路動態變化的一個原因。
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的變化引起電路中電學物理量的變化
2.並聯電路中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的變化引起的變化
二、電鍵的斷開或閉合引起電路中電學物理量的變化
2.並聯電路中電鍵的斷開或閉合引起的變化
三、電路的故障引起電路中電學物理量的變化及故障原因分析。
其實題目做的多少無所謂,關鍵是知識點的掌握。把老師上課的題目弄懂就夠了。
我自己就是老師,你可以相信我的話,試一試,會有進步的。
㈥ 物理電學題
設電源的電壓為u,則U1=U2=U3。列如下的方程:
U/3十U/6十0.5A=2.5A。
解得:U=4V。即電源的電壓為4v。
U1=4V。
R3=4v/0.5=8歐姆。
I2=4Ⅴ/6歐姆=2/3A。
㈦ 初中物理題(電學)
1,當只閉合S2時,電路為R2R3串聯;當3個開關閉合時候,R3被短路,R1R2並聯,因為R1R2並聯的總電阻小於R2R3串聯,所以三個開關閉合時電流表變化了1.95A應該是R2R3串聯的基礎上增加了1.95A;此時的電流為I=2.25A。只斷開S1時,電路只串聯了R2,電流I2=0.45A,所以並聯時R1電流I1=I-I2=1.8A,電源電壓U=I1R1=9V
2.R2=U/I2=20Ω, R3=U/I1 -R2=10Ω
3、第一次的總電阻為30Ω ,第二次的總電阻為4Ω ,第三次的總電阻為20Ω 。總電功率之比與總電阻成反比,所以P:P1:P2=2:15:3
㈧ 初中物理題(電學)
1.靜電,吸附(摩擦生電原理)
2.18(根據公式Q=It=0.3A*60s=18c)
3.100倍(可以肯定的是導體的電阻變大,因為導體被拉長10倍,橫截面積同樣縮小了10倍,所以電阻變為10*10=100倍)
4.先用直流穩壓電源連接兩根導線,然後用連接電流表.因為導線一長電阻就變大了,同樣電流表也有了讀數,這樣就可以求出來了.
把直流穩壓電源的電壓除以電流表的讀數就是兩根導線的電阻R(根據公式R=U/I),然後在除以2,就是一根導線的電阻. 想要再求"損壞處離甲端的距離",只要把"一根導線的電阻"除以"電話線每單位長度導線的電阻為r", 就是要求的距離.
希望你能看的懂!
㈨ 物理題,電學
1、正常發光時:R=U/I=2.5V/0.3A=8.33歐 解釋:燈泡正常發光時,溫度較高。不發光時,溫度較低。為一般的導體,溫度越高,電阻越大。所以,燈絲不發光時的電阻當然要小於正常發光的電阻。 2、根據I=U/R,得U=IR=0.45A×6.3歐=2.835V 即:使得這種指示燈正常發光,應該加2.935V的電壓 3、根據I=U/R,得U=IR=0.15A×10歐=1.5V 當只接電流表時:I'=U/R'=1.5V/0.02歐=75A 出現的現象:此時電路中電流很大很大,遠遠超過電流表的量程。會燒毀電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