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精煉設備
魯花獨創的5S純物理壓榨工藝科技含量高,通過了國家科技成果鑒定,具備五大優勢.5S結論為:1、生產中避免了化學溶劑對油品的污染,使食用油品質的安全性得到可靠保障;2、該工藝採用獨特培炒工藝,解決了花生制油的生香和留香問題;3、採用集成高新技術,解決了成品油中酸價超標問題;4、該工藝廢除了浸出油採用的溶劑、鹼、超高溫精煉等影響成品油質量的不利做法,從而保存了成品油中的天然營養;5、該工藝採用黃麴黴素分離技術,完全去除油品中的黃麴黴素
⑵ 精煉植物油是什麼
榨油機壓榨或浸出設備浸出後的油叫毛油或者原油;
毛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脂肪酸酯的混合物(俗稱中性油)。除中性油外,毛油中還含有非甘油酯物質(統稱雜質),其種類、性質、狀態,大致可分為機械雜質、脂溶性雜質和水溶性雜質等三大類。是不能直接使用的,精煉的目的是清除植物油中所含固體雜質、游離脂肪酸、磷脂、膠質、蠟、色素、異味等
食用油精煉設備根據工作原理分為間歇式精煉設備、半連續精煉設備和全連續精煉設備。
食用油精煉設備分類:
間歇式精煉設備:精煉過程是步驟批次進行的,產能相對有限;適合小型油廠;
半連續設備:精煉過程中部分流程如脫膠工段、脫酸工段,脫色工段是分批次進行的,需要等待;而脫臭工段是連續性進行的不需要等待,適合中型油廠;
全連續精煉設備:精煉過程是全連續的,自動化程度高,產能高,人工成本低,適合中大型油廠
食用油精煉設備設備工藝流程:
毛油→鹼煉脫膠→脫色→過濾→脫臭→過濾→成品油;
1.水化脫膠
利用磷脂等膠體雜質的親水性,在原油中邊攪拌邊加入一定量的水或電解質稀溶液,使原油中的膠體雜質吸水、溶脹、團聚、分離的脫膠方法。在水化脫膠過程中,除了蛋白質、黏液和微量金屬離子與磷脂結合外,磷脂是能凝結沉澱的主要物質。
2.鹼煉脫酸
各種未精煉的原油都含有一定量的游離脂肪酸。從油脂中去除游離脂肪酸的過程稱為脫酸。脫酸方法包括鹼煉、蒸餾、溶劑萃取和酯化。鹼性精煉和蒸汽蒸餾(物理精煉)在工業生產中應用廣泛。
3.吸附脫色
油吸附脫色,是利用一些物質(如漂白土、活性白土、活性炭等。)對色素有很強的選擇性吸附作用,在一定條件下吸附油脂中的色素等雜質,從而達到脫色的目的。油經吸附劑處理後,不僅能改善油的色澤,去除膠質,還能有效去除一些微量金屬離子和一些能引起加氫催化劑中毒的物質,從而為油的進一步精製(加氫和脫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4.高溫脫臭
是利用油脂和甘油三酯中有氣味物質揮發的差異,在高溫高真空下通過水蒸氣蒸餾去除有異常氣味物質的工藝過程。水蒸氣蒸餾除臭(也稱汽提法)的原理是水蒸氣通過含有臭味成分的油脂,汽液表面接觸,水蒸氣被揮發性臭味成分飽和,按其分壓比逸出,從而達到去除臭味成分的目的。
經過上述「工藝」精煉後的植物油就叫精煉油。
⑶ 計算機網路
國宴,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似乎遙不可及。按照一般邏輯,宴請各國元首的必定是饕餮大餐,不過事實真是這樣嗎?昨天,筆者有幸采訪到11月12日亞運歡迎午宴的總策劃——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龍偉彥副總經理,他將為大家揭開國宴神秘的面紗。
昨天,廣州亞運正式拉開了帷幕。作為廣州亞運會的序曲, 12日中午在白雲國際會議中心,各國貴賓們品嘗了精緻可口的「亞運第一宴」。據龍偉彥介紹,此次午宴從菜單設計到餐桌裝飾,從人員培訓到南京會場布置,都是嶺南集團旗下各單位的業務精英共同探討和研究的成果。午宴以粵菜為主,融合了西方飲食元素。實惠而不鋪張的 「四菜一湯」,選用樸素的食材,創意的料理手法,精心烹制而成,受到來賓們的一致好評。
大紅燈籠中國結盡顯中國風
說到國宴,不得不提國宴廳以及現場布置。龍偉彥在帶大家逐一探秘國宴菜式之前,為我們介紹了亞運午宴廳——東方廳及現場主題裝飾的創意來源。
東方廳總面積1800平方米 ,是白雲國際會議中心最大的宴會廳, 其設計瑰麗堂皇,是廣州僅有的24米凈高宴會廳,全場無一立柱,可盛納千人,大氣恢宏,使其入選為國宴廳。對於現場布置的構思,龍偉彥解釋:「從業二十多年,我曾策劃過眾多主題宴會,但國宴和其它大型宴會大不相同,它展現的是一個國家的形象,所以,國宴廳的布置必須莊重典雅、美觀大方,切忌過多的裝飾。」根據這個原則,國宴策劃團隊決定以中國風和亞運風兩大元素為裝飾基調,選用蘭花、中國結和紅燈籠裝飾宴會廳,用亞運吉祥物果雕、剪紙、魚形吊飾等裝飾餐桌,簡單而隆重,為整個午宴增光添色。
魔鬼訓練只為服務「零失誤」
龍偉彥介紹說:「國宴的精髓不僅體現於簡單精緻的菜餚、大氣典雅的宴會廳布置,更體現在無可挑剔的專業服務品質。」為了做到亞運國宴接待零失誤,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通過參考人民大會堂、釣魚台國賓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接待國宴的經驗,建立和完善了其獨具嶺南特色、亞運風格的國宴服務標准,並制訂強化培訓計劃,從9月開始,每天對相關服務人員進行不低於6小時的「魔鬼」訓練,他們必須對每一個動作,按照固定標准重復練習上百次,以求達到動作整齊統一。
國宴當天,這些年輕的小姑娘、小夥子們在現場幾近完美的表現,就是對他們兩個多月以來辛勤付出的回報,他們手勢標准、動作劃一,從掀冷盤銀蓋到轉身換列,都干凈利落,面帶微笑卻一絲不苟。龍偉彥表示,大家之所以如此用心,是因為都希望為亞運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辦好此次精彩、成功、難忘的亞運盛會。
四菜一湯分量仍舊十足
據龍偉彥介紹,這次挑選國宴的素材是十分講究的,除了好味道,還有許多要求。「首先我們要做的是國際口味,所以要挑選國內貴賓和國外貴賓都能吃的食材。例如有些貴賓因為宗教和信仰的原因是不吃豬肉的。另外,既然是國宴,就要注意國體。挑選食材的時候,還要考慮到菜式做出來的賣相。」龍偉彥說。
雖然國宴標准只有4菜一湯,而且口味比較清談,不過卻分量十足。「連湯水,每份國宴食物有1千克左右的分量。吃進2斤食物,普通人肯定能夠填飽肚子。而且在上正菜之前,我們還會提供小菜和麵包。」龍偉彥非常有信心貴賓們能夠一飽口福。
國宴菜單
錦綉海鮮盤:以煙三文魚、明蝦、帶子組成精美冷盤,作為餐前開胃小菜,選用最新鮮、無污染的海鮮,健康營養、鮮嫩可口。
嶺南養生湯:精選野菌、水鴨、花膠,配以用山泉水和鮮雞熬成的雞汁,清燉而成一味潤而不燥的滋補養生湯。野菌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水鴨溫中益氣、補而不燥;花膠滋陰固腎,可助人體迅速消除疲勞。此湯,不但味美鮮甜,更向世界展示了廣東廚師根據季節和人體狀態,對食材運用得道的深厚功力。
黑椒雪花牛:選用頂級雪花牛肉烹制,進餐前淋上秘制黑椒汁,外酥內嫩、香辣微甘,風味獨特。廚師們在傳統黑椒汁中,加入花椒、八角、鮑汁、蚝油等中式香料及醬汁,為這道西餐牛排融入了中式元素。雪花牛入口鮮嫩多汁、口感醇厚,特製黑椒汁香味濃郁、溫中開胃,兩者相得益彰,將世界之大同集於此菜,意喻和平融洽。
碧綠燴東星:選用深海東星斑為原料,讓魚卷在純靜甘甜的泉水中蒸至僅熟,再以廣東馬壩米熬成的粥水打芡,淋上經多道工序精煉而成的秘制蒸魚醬油,不但最大限度地保持了食材的原味,更使魚肉鮮香嫩滑,極富廣東特色。東星斑污染少、含20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維生素,是為各國貴賓補充能量的佳品。
竹笙石榴球:這道菜為竹笙卷和石榴球拼盤,是大廚們擅長的新派粵菜。竹笙卷以各色健康雜菜釀於竹笙中,用清湯打芡,離子交換器,吃起來清新爽口,欲罷不能;石榴球則以牛肝菌和新鮮蟹肉為餡,用蛋奶皮包紮成一個精緻小巧的包裹,味道鮮美而百嘗不膩。貴賓們在品嘗各種肉類後,食用適量蔬菜,不但營養均衡,亦可消除飽滯感。
椰子燉蛋配鮮果:在傳統的法式焦糖布丁中加入椰絲,布丁甜蜜軟滑,透著濃郁的奶香,細細品嘗還有香脆椰絲滲於其中,口感豐富,配上各色新鮮時令水果,為這場歡迎午宴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點。
相關的主題文章:
南方泵業營收大增 性價比優勢打破國外壟斷
中國電動汽車產業 彎道超車還是虛假繁榮
傳統中式婚禮布置就要紅一點
英國豪邁收購美國 Alicat Scientific 公司
中俄工程機械合作前景廣闊
⑷ 大規模製造核桃油需要什麼主要設備
這個需要榨油設備,然後需要提煉,精煉,脫脂等等一系列的工序。
⑸ 關於科學與偽科學的物理論文怎麼寫
一、科技論文的含義
科學技術論文簡稱科技論文。它一般包括:報刊科技論文、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又分學士、碩士、博士論文。科技論文是在科學研究、科學實驗的基礎上,對自然科學和專業技術領域里的某些現象或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分析和闡述,揭示出這些現象和問題的本質及其規律性而撰寫成的文章。也就是說,凡是運用概念、判斷、推理、論證和反駁等邏輯思維手段,來分析和闡明自然科學原理、定律和各種問題的文章,均屬科技論文的范疇。科技論文主要用於科學技術研究及其成果的描述,是研究成果的體現。運用它們進行成果推廣、信息交流、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它們的發表標志著研究工作的水平,為社會所公認,載入人類知識寶庫,成為人們共享的精神財富。科技論文還是考核科技人員業績的重要標准。
二、科技論文的特點
1、學術性
學術性又稱理論性。科技論文是一種純學術性的文章。它要求運用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對自然科學領域新問題進行科學分析,嚴密論證,抽象概括。雖然它取材於某一研究項目,某一實驗,某一新產品研製等,但絕不是客觀事物的外觀形態和過程的描述,或者就事論事地進行敘述。而是經過提煉、加工,從理論上做出說明。可見,學術性是科技論文最基本的特徵。
2、創造性
衡量科技論文價值的根本標准就在於它的創造性。如果沒有新創造、新見解、新發現、新發明,就沒有必要寫論文。因為科學研究的目的就在於創造。作為科研成果的論文,它的任務即是進行學術交流,實現其科學價值。可見,廣大科技人員,如果只能繼承,沒有創造,人類的文明和歷史,就不會得到發展。
三、科技論文選題
科技論文選題是確定專攻方向,明確解決的主要問題。選題不能單憑個人興趣,或者一時熱情,而要從「四化」建設事業的實際出發,選擇那些有價值的,能促進科學技術發展,或在生產和建設上、人民生活中,需要迫切解決的有重大效益的課題。怎樣選擇呢?
1、選擇本學科亟待解決的課題
各個自然學科領域之中,都有一些急待解決的課題。有些是關繫到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有的是該學科發展中的關鍵問題,有的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些,我們必須堅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方向,選擇這些急待需要解決的課題。
2、選擇本學科處於前沿位置的課題
凡是科學上的新發現、新發明,新創造,都有重大科學價值,必將對科學技術發展起推動作用。因此,選題要敢於創新,選擇那些在本學科的發展中,處於前沿位置,有重大科學價值的課題。經過苦心研究,取得獨創性成果,為人類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做出新貢獻。
3、選擇預想獲得理想效果的課題
選題一定要避免盲目性。選擇那些能發揮本人業務專長和利於展開的課題。或者選擇那些比較熟悉或感興趣的課題。這樣,可以發揮個人優勢。題目大小適中,又選准了突破口,就能獲得理想的效果。
4、選擇課題應注意可行性
選題時,要考慮到主客觀條件,一定是經過努力能夠實現的。具體講,表現在下述三個方面:
(1)科學原理上是可行的,絕不能違犯自然規律和科學原理。
(2)考慮研究者本身的知識水平,科研能力,不可貪大、甚至超過個人實際能力。
(3)考慮研究經費、實驗場所(地)、儀器、設備、檢測手段等條件上的可行性。不能不顧及條件,盲目上馬。初學寫作人員選題不宜過大,涉及范圍不宜過寬,否則,困難很大,不易完成,題目小點則容易寫作。只要寫作方法對頭,思路正確,題目雖小點則可以把論題寫深寫透,這樣的論文還是有較高價值的。
四、科技論文基本結構
隨著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科技論文大量發表,越來越要求論文作者以規范化、標准化的固定結構模式(即通用型格式)來表達他們的研究過程和成果。這種通用型結構形式,是經過長期實踐,人們總結出來的論文寫作的表達形式和規律。這種結構形式,是最明確、最易令人理解的表達科研成果的好形式。其通用型基本格式構成項目如下:
1、標題
科技論文標題選擇與確定問題,除了遵循前述的方法外,其標題應盡量少用副標題。同時,這種標題不能用藝術加工過的文學語言,更不得用口號式的標題。它最基本的要求是醒目、能鮮明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論題,以便引起讀者關注。科技論文標題還要避免使用符號和特殊術語,應該使用一般常用的通俗化的詞語,以使本學科專家或同行一看便知,而且外學科的人員和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群眾也能理解,這才有利於交流與傳播。
2、作者及其工作單位
該項主要體現論文作者的文責自負的精神,記錄了作者辛勤勞動及其對人類科學技術事業所做出的奉獻。因此,發表論文必簽署作者姓名。署名時,可用集體名稱,或用個人名義。個人署名只用真實姓名,切不可使用筆名,別名。並寫明工作單位和住址。以便聯系。
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研究工作趨於綜合化、社會化,需要較多人員參加研究,署名時,可按其貢獻大小,排序署名。只參加某部分,某一實驗及對研究工作給以支助的人,不再署名,可在致謝中寫明。
3、摘要
摘要又稱提要,一般論文的前面都有摘要。設立該項的目的是為了方便讀者概略了解論文的內容,以便確定是否閱讀全文、或其中一部分,同時也是為了方便科技信息人員編文摘和索引檢索工具。摘要是論文的基本思想的縮影,雖然放在前面,但它是在全文完稿後才撰寫的。有時,為了國際學術交流,還要把中文摘要譯成英文或其他文種。其摘要所撰寫內容大體如下:
(1)本課題研究范圍,目的以及在該學科中所佔的位置。
(2)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研究方法。
(3)主要成果及其實用價值。
(4)主要結論
文摘撰寫要求是:准確而高度概括論文的主要內容,一般不作評價。文字要求精煉、明白,用字嚴格推敲。文摘內容中一般不舉例證,不講過程,不做工作對比,不用圖、圖解、簡表、化學結構式等,只用標准科學命名,術語、慣用縮寫、符號。其字數一般不超過正文的5%近年來,為了便於製作索引和電子計算機檢索,要求在摘要之後提出本篇論文的關鍵詞(或主題詞),以供檢索之用。
4、引言
引言是一篇科技論文的開場白,它寫在正文之前。每篇論文引言,主要用以說明論文主題,總綱。常見的引言包括下述內容:
(1)課題的提出背景、性質范圍、研究目的及其重要性。
(2)前人研究經過、成果、問題及其評價。
(3)概述達到理想答案的方法。
引言一般不分段落,若論文內容較長、涉及面較廣,可按上述三個內容分成三個段落。引言里,作者不應表示謙意,也不能抬高自己、貶低別人,對論文評價,應讓讀者去作。
5、正文
正文是論文的主體,佔全篇幅的絕大部分。論文的創造性主要通過本部分表達出來,同時,也反映出論文的學術水平。寫好正文要有材料、內容,然後有概念、判斷、推理、最終形成觀點,也就是說,都應該按照邏輯思維規律來安排組織結構。這樣就能順理成章。正文一般由以下各部分構成:
(1)研究或實驗目的
研究(或實驗)目的,是正文的開篇。該部分要寫得簡明扼要,重點突出。實驗性強的論文,先寫為什麼要進行這個實驗,通過實驗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如果課題涉及面較廣,論文只寫其某一方面,文內則要寫清本文著重探索哪一方面的問題。並交待探索原因,效果或方法。有的論文,將此部分並入引言之中,正文部分再不復述。
(2)實驗材料(設備)和方法
科研課題從開始到成果的全過程,都要運用實驗材料、設備以及觀察方法。因此,應將選用的材料(包括原料、材料、樣品,添加物和試劑等)、設備和實驗(觀測)的方法,加以說明,以便他人據此重復驗證。說明時,如果採用通用材料,設備和通用方法,只需簡單提及。如果採用又有改進的特殊材料和實驗方法,就應較詳細的加以說明。如果文章在國外期刊上刊載,便於對外交流,就需要標明材料成分,對照外標號做相應的說明。
(3)實驗經過
實驗經過即實驗研究過程,或稱實驗操作程序(或步驟)等。該部分,主要說明制定研究方案和選擇技術的路線,以及具體操作步驟,主要說明試驗條件的變化因素及其考慮的依據。敘述時,不要羅列實驗過程,而只敘述主要的、關鍵的。並說明使用不同於一般實驗設備和操作方法,從而使研究成果的規律性更加鮮明。如果引用他人之法,標出參考文獻序號即可,不必詳述,如有改進,可將改進部分另加說明。敘述實驗經過,通常採用研究工作的邏輯順序,而不採用實驗先後時間順序,要抓主要環節,從復雜的事物中,理出脈絡,按其發展變化順序寫。並且注意所述實驗程序的連貫性,要從成功與失敗、正確與謬誤、可能性和局限性等方面,加以分析,達到嚴謹的科學性、邏輯性。
(4)實驗結果與分析(討論)
該部分是整篇論文的心臟部分。一切實驗成敗由此判斷,一切推理由此導出,一切議論由此引出。因此,應該充分表達,並且採用表格,圖解、照片等附件。這些附件,在論文中起到節省篇幅和幫助讀者理解的作用。本部分內容中,對實驗結果和具體判斷分析,要逐項探討。數據是表現結果的重要方式,其計量單位名稱、代號,必須採用統一的國際計量單位制的規定。文中要盡量壓縮眾所周知的議論,突出本研究的新發現
⑹ 金屬熱處理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少部分是物理反應。
大部分是化學反應。
比如說煉鋼:
當然是要「煉」,以改變生鐵中各種元素的含量,使產品符合想要的鋼的質量。鋼其實分好幾種,一般按照碳元素的含量分為高碳鋼,中碳鋼和低碳鋼。碳含量越高,鋼的硬度也越大,但韌性就降低了(用作刀的鋒刃),反之,碳元素含量越低,鋼越「純」,鋼的硬度就下降,但韌性明顯增強(用作刀身,彈簧等),一般含要再加入一些合金,如硅,錳,鎳,鎢等等,使鋼的組織結構發生變化,從而使鋼具有各種不同優越性能。所以煉鋼就是適當地降低生鐵的碳含量,除去大部分硫,磷等對港的特性有不良影響的雜質,調整鋼里合金元素到規定范圍之內。
煉鋼主要依靠的就是化學中的「氧化還原反應」,具體細節操作如下:
造渣:調整鋼、鐵生產中熔渣成分、鹼度和粘度及其反應能力的操作。目的是通過渣——金屬反應煉出具有所要求成分和溫度的金屬。例如氧氣頂吹轉爐造渣和吹氧操作是為了生成有足夠流動性和鹼度的熔渣,以便把硫、磷降到計劃鋼種的上限以下,並使吹氧時噴濺和溢渣的量減至最小。
出渣:電弧爐煉鋼時根據不同冶煉條件和目的在冶煉過程中所採取的放渣或扒渣操作。如用單渣法冶煉時,氧化末期須扒氧化渣;用雙渣法造還原渣時,原來的氧化渣必須徹底放出,以防回磷等。
熔池攪拌:向金屬熔池供應能量,使金屬液和熔渣產生運動,以改善冶金反應的動力學條件。熔池攪拌可藉助於氣體、機械、電磁感應等方法來實現。
電爐底吹:通過置於爐底的噴嘴將N2、Ar、CO2、CO、CH4、O2等氣體根據工藝要求吹入爐內熔池以達到加速熔化,促進冶金反應過程的目的。採用底吹工藝可縮短冶煉時間,降低電耗,改善脫磷、脫硫操作,提高鋼中殘錳量,提高金屬和合金收得率。並能使鋼水成分、溫度更均勻,從而改善鋼質量,降低成本,提高生產率。
熔化期:煉鋼的熔化期主要是對平爐和電爐煉鋼而言。電弧爐煉鋼從通電開始到爐料全部熔清為止、平爐煉鋼從兌完鐵水到爐料全部化完為止都稱熔化期。熔化期的任務是盡快將爐料熔化及升溫,並造好熔化期的爐渣。
氧化期和脫炭期:普通功率電弧爐煉鋼的氧化期,通常指爐料溶清、取樣分析到扒完氧化渣這一工藝階段。也有認為是從吹氧或加礦脫碳開始的。氧化期的主要任務是氧化鋼液中的碳、磷;去除氣體及夾雜物;使鋼液均勻加熱升溫。脫碳是氧化期的一項重要操作工藝。為了保證鋼的純凈度,要求脫碳量大於0.2%左右。隨著爐外精煉技術的發展,電弧爐的氧化精煉大多移到鋼包或精煉爐中進行。
精煉期:煉鋼過程通過造渣和其他方法把對鋼的質量有害的一些元素和化合物,經化學反應選入氣相或排、浮入渣中,使之從鋼液中排除的工藝操作期。
還原期:普通功率電弧爐煉鋼操作中,通常把氧化末期扒渣完畢到出鋼這段時間稱為還原期。其主要任務是造還原渣進行擴散、脫氧、脫硫、控制化學成分和調整溫度。目前高功率和超功率電弧爐煉鋼操作已取消還原期。
爐外精煉:將煉鋼爐(轉爐、電爐等)中初煉過的鋼液移到另一個容器中進行精煉的煉鋼過程,也叫二次冶金。煉鋼過程因此分為初煉和精煉兩步進行。初煉:爐料在氧化性氣氛的爐內進行熔化、脫磷、脫碳和主合金化。精煉:將初煉的鋼液在真空、惰性氣體或還原性氣氛的容器中進行脫氣、脫氧、脫硫,去除夾雜物和進行成分微調等。將煉鋼分兩步進行的好處是:可提高鋼的質量,縮短冶煉時間,簡化工藝過程並降低生產成本。爐外精煉的種類很多,大致可分為常壓下爐外精煉和真空下爐外精煉兩類。按處理方式的不同,又可分為鋼包處理型爐外精煉及鋼包精煉型爐外精煉等。
鋼液攪拌:爐外精煉過程中對鋼液進行的攪拌。它使鋼液成分和溫度均勻化,並能促進冶金反應。多數冶金反應過程是相界面反應,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擴散速度是這些反應的限制性環節。鋼液在靜止狀態下,其冶金反應速度很慢,如電爐中靜止的鋼液脫硫需30~60分鍾;而在爐精煉中採取攪拌鋼液的辦法脫硫只需3~5分鍾。鋼液在靜止狀態下,夾雜物靠上浮除去,排除速度較慢;攪拌鋼液時,夾雜物的除去速度按指數規律遞增,並與攪拌強度、類型和夾雜物的特性、濃度有關。
鋼包喂絲:通過喂絲機向鋼包內喂入用鐵皮包裹的脫氧、脫硫及微調成分的粉劑,如Ca-Si粉、或直接喂入鋁線、碳線等對鋼水進行深脫硫、鈣處理以及微調鋼中碳和鋁等成分的方法。它還具有清潔鋼水、改善非金屬夾雜物形態的功能。
鋼包處理:鋼包處理型爐外精煉的簡稱。其特點是精煉時間短(約10~30分鍾),精煉任務單一,沒有補償鋼水溫度降低的加熱裝置,工藝操作簡單,設備投資少。它有鋼水脫氣、脫硫、成分控制和改變夾雜物形態等裝置。如真空循環脫氣法(RH、DH),鋼包真空吹氬法(Gazid),鋼包噴粉處理法(IJ、TN、SL)等均屬此類。
鋼包精煉:鋼包精煉型爐外精煉的簡稱。其特點是比鋼包處理的精煉時間長(約60~180分鍾),具有多種精煉功能,有補償鋼水溫度降低的加熱裝置,適於各類高合金鋼和特殊性能鋼種(如超純鋼種)的精煉。真空吹氧脫碳法(VOD)、真空電弧加熱脫氣法(VAD)、鋼包精煉法(ASEA-SKF)、封閉式吹氬成分微調法(CAS)等,均屬此類;與此類似的還有氬氧脫碳法(AOD)。
惰性氣體處理:向鋼液中吹入惰性氣體,這種氣體本身不參與冶金反應,但從鋼水中上升的每個小氣泡都相當於一個「小真空室」(氣泡中H2、N2、CO的分壓接近於零),具有「氣洗」作用。爐外精煉法生產不銹鋼的原理,就是應用不同的CO分壓下碳鉻和溫度之間的平衡關系。用惰性氣體加氧進行精煉脫碳,可以降低碳氧反應中CO分壓,在較低溫度的條件下,碳含量降低而鉻不被氧化。
預合金化:向鋼液加入一種或幾種合金元素,使其達到成品鋼成分規格要求的操作過程稱為合金化。多數情況下脫氧和合金化是同時進行的,加入鋼中的脫氧劑一部分消耗於鋼的脫氧,轉化為脫氧產物排出;另一部則為鋼水所吸收,起合金化作用。在脫氧操作未全部完成前,與脫氧劑同時加入的合金被鋼水吸收所起到的合金化作用稱為預合金化。
成分控制:保證成品鋼成分全部符合標准要求的操作。成分控制貫穿於從配料到出鋼的各個環節,但重點是合金化時對合金元素成分的控制。對優質鋼往往要求把成分精確地控制在一個狹窄的范圍內;一般在不影響鋼性能的前提下,按中、下限控制。
增硅:吹煉終點時,鋼液中含硅量極低。為達到各鋼號對硅含量的要求,必須以合金料形式加入一定量的硅。它除了用作脫氧劑消耗部分外,還使鋼液中的硅增加。增硅量要經過准確計算,不可超過吹煉鋼種所允許的范圍。
終點控制:氧氣轉爐煉鋼吹煉終點(吹氧結束)時使金屬的化學成分和溫度同時達到計劃鋼種出鋼要求而進行的控制。終點控制有增碳法和拉碳法兩種方法。
出鋼:鋼液的溫度和成分達到所煉鋼種的規定要求時將鋼水放出的操作。出鋼時要注意防止熔渣流入鋼包。用於調整鋼水溫度、成分和脫氧用的添加劑在出鋼過程中加入鋼包或出鋼流中。
⑺ 白土中的土腥味,用活性炭去除比例是多少,處理物理壓榨大豆油
大豆油在壓榨精煉的過程中必須要經過脫酸脫水脫色處理,才可以達到清澈、純凈、安全的標准,目前國內在大豆油脫色過程中使用的脫色吸附劑主要是活性白土。
經過多家使用活性白土的大豆油生產廠家研究發現:採用物理吸附真空脫色工藝的脫色效果較好,這種工藝中活性白土的添加量在3-5%之間,脫色溫度控制在90℃左右,脫色時間應不小於30分鍾為宜。
由於氣候等原因有時會導致大豆在未成熟之前收割,這樣的大豆稱為青豆。因青豆內含有葉綠素,榨出的油顏色上與成熟大豆的有所不同,裡面會有青綠色,這時用活性白土就很難達到理想的脫色效果了。
經過試驗,在給含有葉綠素的大豆油脫色時可以適量的添加活性炭,活性炭與活性白土比例為1:10,如果葉綠素的脫色效果仍不理想,可以適當增加活性炭的添加比例。
同時請注意,經過脫色工藝後,常會有大量的白土和活性炭帶入到下一道工序,影響品質,所以如果在後面的工藝中將白土和活性炭過濾出來,也是非常關鍵的工序,這些雜質經常非常細小,普通的過濾袋無法達到效果,濾芯成本又比較高。
希望以上信息能幫到你。
⑻ 棕櫚油物理精煉和化學精煉分別有什麼好處 詳細點!
你是說對身體的好處還是對於是否能降低成本的好處?
在棕櫚油分提版之後,此時為毛棕櫚油,那權么咱們就需要精煉,把雜質去除。
精煉分化學精煉和物理精煉
化學精煉:就是利用強鹼中和大部分游離脂肪酸並以皂腳的形式除去,又稱為鹼煉工藝。
物理精煉:是在高溫及真空條件下將油脂進行游離脂肪酸的蒸汽蒸餾處理。
物理精煉法具有以下優點:提高生產能力和精煉率,降低生產成本,縮短加工時間並可以直接回收高純度的蒸餾脂肪酸。同時,物理精煉法還可以減少廢水、廢氣問題。無需化學精煉後的再處理由於皂腳裂解而產生的廢水及廢氣。
近些年,隨著物理精煉法工藝與設備的不斷完善,使得物理精煉法的優點日益明顯,目前馬來西亞絕大多數精煉廠採用物理精煉法進行毛棕櫚油的精煉。
但是對於大豆油的精煉而言,化學精煉法卻是一種最佳的精煉工藝。
⑼ 食用油為什麼要精煉
毛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脂肪酸酯的混合物(俗稱中性油)。除中性油外,毛油中還含有非甘油酯物質(統稱雜質),其種類、性質、狀態,大致可分為機械雜質、脂溶性雜質和水溶性雜質等三大類。是不能直接使用的,精煉的目的是清除植物油中所含固體雜質、游離脂肪酸、磷脂、膠質、蠟、色素、異味等
食用油精煉設備根據工作原理分為間歇式精煉設備、半連續精煉設備和全連續精煉設備。
食用油精煉設備分類:
間歇式精煉設備:精煉過程是步驟批次進行的,產能相對有限;適合小型油廠;
半連續設備:精煉過程中部分流程如脫膠工段、脫酸工段,脫色工段是分批次進行的,需要等待;而脫臭工段是連續性進行的不需要等待,適合中型油廠;
全連續精煉設備:精煉過程是全連續的,自動化程度高,產能高,人工成本低,適合中大型油廠
食用油精煉設備設備工藝流程:
毛油→鹼煉脫膠→脫色→過濾→脫臭→過濾→成品油;
⑽ 物理壓榨和壓榨的區別
物理壓榨就是壓榨的其中的一個部分。
壓榨是靠物理壓力將油脂直接從油料中分離出來,全過程無任何化學添加劑,保證產品安全、衛生、無污染,天然營養不受破壞。
物理壓榨分為分為熱榨和冷榨。
熱榨是原料破碎後經過熱處理,可以鈍化酶的活性,同時也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保證果汁的質量。此工藝主要適用於核果類和漿果類水果的榨汁。此外,製造紅葡萄果汁時,為提高色素浸出率,一般採用熱榨 。
冷榨是相對於熱榨而言的,冷榨是指原料破碎後,不進行熱處理作業,在常溫或低於常溫的條件下榨汁。如仁果類的蘋果,一般採用冷榨。冷榨有助於保持水果的自然顏色,提高產品的穩定性。
採用冷榨技術制油,就是力求避免對油料的過加熱和過多的化學處理,使得成品油和餅粕的品質得到相應提高,如油的滋味、外觀等,保持油的純天然特性,避免高溫加工油脂時產生有害物質,又盡可能保留油中的生理活性物質,如維生素E、r亞麻酸等,油脂加工後的餅粕蛋白也可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據報道,經冷榨所得的油僅含微量的磷和游離脂肪酸,具有色淺、滋味特別柔和、氣味清香等較好的品質特性。由於冷榨油中的磷和游離脂肪酸含量低,毛油基本上已具備了脫膠或中和後油的品質,無需精煉即可食用。
(10)物理精煉設備擴展閱讀:
壓榨取油為藉助機械力的作用,將油脂從油料中擠壓出來的取油方法。按壓榨取油的深度以及壓榨時榨料所受壓力的大小,壓榨油可分為一次壓榨和浸出取油配合的預榨。
壓榨取油與其他取油方法相比具有工藝簡單,配套設備少,對油料品種適應強,生產靈活,油品質量好、色澤淺、風味純正等優點。但壓榨後餅殘油量高,動力消耗大,零件易損耗。這種方法可以用於從可可豆、椰子、花生、棕櫚仁、大豆、菜籽等種籽或果仁中榨取油脂。
另外,壓榨的另一個重要用途就是用來製取果汁,如蘋果、柑橘、番茄汁等。榨汁的方式有:
1、螺旋榨汁飢,其特點是結構簡單、故障少、生產效率高、價格低。缺點是出汁率低,汁易氧化,製取的汁液中混合物含量高,一般適用於加工未成熟的果蔬,常用於葡萄、番茄和漿果類的水果的榨汁。
2、帶式榨汁機,其特點是節約佔地面積,出汁率高,渣中含水量低,但設備成本高。由於是敞開式作業,汁液易氧化,可適用於葡萄、蘋果、漿果類水果的榨汁,榨葡萄、蘋果時的出汁率在70%左右。
3、旋轉分割式榨汁機,柑橘類水果的油脂層、海綿層、脈絡組織和種子中含有一些使果汁發苦的物質,所以不能採用破碎壓榨取汁的方法,一般採用錐形榨汁機提汁即布朗提汁法,另一種是FMC公司的整果榨汁法。
4、裹包式榨汁,主要用於製取果蔬汁,一般是將果蔬漿用合成纖維布包裹起來,層層堆碼,加壓使汁液流出。這種方式造價低廉,操作方便,出汁率高,但效率低,勞動強度大,易使汁漿氧化。目前此種方法適用於蘋果、梨、菠蘿及漿果的榨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