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題材畫

歷史題材畫

發布時間: 2021-08-07 04:07:11

什麼叫大型歷史

歷史畫(historical painting),以歷史事件為題材的繪畫。西方美術史中「歷史內畫」的概念已不僅容僅指那些以歷史事件為題材的繪畫作品,還包括宗教和神話故事。畫家在表現上,一般都呈現理想化、典型化的方法。因此,歷史畫的意義,與其說在於對史實的忠實記錄,不如說在於對事件的重大歷史意義和宏偉場面情節的追求。美術的認識作用和教育作用,可以說在歷史畫中表現得最為突出。歷史畫的起源,在西方可追溯至古代的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14世紀,歷史畫在文藝復興時代的義大利廣泛流行。至19世紀初期,歷史畫被新古典主義和學院派奉為最正統、最高貴的繪畫題材。在印象主義興起後,歷史畫的正統地位迅速崩潰。中國的歷史畫始於漢代,現存漢墓壁畫及畫像石和畫像磚上都有表現,至唐代尤其獲得重視。宋代以後,歷史畫隨著水墨山水畫和花鳥畫的興盛而式微。至20世紀,歷史畫又有新的發展,董希文的《開國大典》就是其一。

② 有哪些著名的歷史畫

年畫畫面線條單純、色彩鮮明、氣氛熱烈愉快,如春牛圖、歲朝圖、嘉穗圖、戲嬰圖、合家歡、看花燈,胖娃娃等,並有以神仙、歷史故事、戲劇人物作題材的。頗多作為門畫張貼之用,夾雜著「神祇護宅」的觀念,如「神荼郁壘」、「天官」、「秦瓊敬德」等,體裁(或形式)有門畫(獨幅和對開)四屏條和橫豎的單開獨幅等。宋代已有關於年畫的記載,目前見到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畫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清代中期,尤見盛行。建國後,年畫在傳統的基絀上推陳出新,豐富多彩,更為人民群眾所喜愛。 年畫藝術,是中國民間藝術的先河,同時也是中國社會的歷史、生活、信仰和風俗的反映。每逢過農歷新年時買兩張年畫貼在大門上,差不多每家都是如此,由大門到廳房,都貼滿了各種花花綠綠、象徵吉祥富貴的年畫,新春之所以充滿歡樂熱鬧的氣氛,年畫在這裡面起著一定的作用。大抵比較富厚人家,在廳房總喜歡懸掛老壽星、紫微星、福、祿、壽等。至與梅蘭竹菊等花鳥圖,自然亦在歡迎之列。年畫起源於古代的門神畫,而門神畫早在堯舜時期就出現。據東漢《獨斷》記載,漢代民間已有門上貼的「神荼」、「郁壘」升像。現存最早的年畫是宋版的《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綠珠,習稱《四美圖》。 另一說:始於唐代。沿至宋代才普遍流行,但仍以張貼門神為多,故年畫可以包括門神在內。 明初年間,日本人曾在甘肅發現兩種宋朝的年畫:一幅就是《四美圖》,都作高客長袖的宮裝;另一幅是灶王爺和關聖帝君。兩幅畫上都蓋有「平陽姬家雕郎」的店鋪字樣,足見在宋時人物年畫已具規模。 由於朱元璋提倡過新年要貼春聯,這樣發展下來,年畫也就特別發達起來。今日被保存下來的,還有明萬曆年間最流行的彩色套印的木刻福綠壽三星圖、天官賜福圖等,刻工頗精緻,迄今仍為民間所師法。還有實用的歷畫,如:春牛、灶馬、芒神等;更有歷史故事的「孟母教子」、「岳飛****挑小梁王」。「牛郎織女」,「白蛇傳」等。至於三國演義、水滸等古典文學名著,也被採用作年畫題材。及至明末崇禎間,天津楊柳青的年畫極為馳名,圖畫內容也愈見豐富。 清代人才輩出,年畫的題材更加廣泛,除了人物、花卉、山水等藝術作品外,還有「老鼠嫁女」、「王婆罵雞」等諷喻畫,以及用歇後語構成的連環圖畫,予人以一種幽默感。印製方面亦有各種各樣,有木板、有石印、有膠版、有國畫、有水彩、有圖案、有單線平塗。有炭彩、有仿古、有創作,甚至有翻印西洋畫的,例如姑蘇年畫中之「西洋之劇場」就是。

③ 革命歷史畫

革命歷史畫泛指革命題材的歷史畫,是圍繞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1919年五四運動至新中國成立)這一階段無產階級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過程中所發生的重大革命歷史事件和重大革命事件中的人物形象而創作的作品。革命歷史畫屬於歷史畫范疇,既有對真實革命事件的真實描繪,又存在著在真實社會現象和革命事件的基礎上,為服務於革命宣傳和教育而進行的藝術化再創作。革命歷史畫是作者帶著對革命的忠貞和信念,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不同形式來藝術的表現革命的歷史,是革命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結合。
一九二六年,毛澤東在廣州舉辦第六期農民運動講習所時,就正式開設了「革命畫」課程。以此要把革命的美術與一切為剝削階級服務的舊美術劃清界線,指明美術要服從服務於無產階級革命斗爭,要在美術工作中貫徹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當時興盛的革命畫創作成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的武器」。
新中國成立以後,為了表現革命年代的艱苦歲月和豐功偉績,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革命歷史教育以及重新反思歷史。 黨和政府非常關注歷史題材繪畫尤其是革命歷史畫的創作。許多畫家都積極投入到圖繪革命歷史的工作中去。1950年1月17日,南京率先成立了革命歷史畫創作委員會。5月,中央美院完成了文化部下達的繪製革命歷史畫的任務。 五六十年代,文化部、中國革命博物館先後組織畫家進行了兩次革命歷史畫創作。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三十周年紀念美術展覽和第三屆全國美展中也產生了很多重要的作品。如徐悲鴻的《人民慰問紅軍》、馮法祀的《越過甲金山》、羅工柳的《地道戰》、高虹的《毛主席在陝北》、艾中信的《紅軍過雪山》、王盛烈的《八女投江》、羅工柳的《毛澤東同志在井岡山上》、詹建俊的《毛澤東同志在全國農民運動講習所》、侯一民的《劉少奇同志和安源礦工》、靳尚誼的《毛澤東在十二月會議上》、鮑加和張法根的《淮海大捷》等都是其間創作的革命歷史畫代表作品。
革命歷史畫是時代的產物,在回顧革命歷史、激發群眾革命鬥志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它又是中國美術發展史的一個組成部分,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和精神財富。

④ 有哪些著名的歷史畫

《自由引導人民》
首先,這是一幅浪漫主義作品,是一幅偉大的油畫。
在明確藝術手法之前,應當知道,這副畫的主題是法國大革命中的「七月革命」的一個寫照。
「七月革命」推翻了復辟的代表君主專制的波旁王朝,建立了代表金融資產階級的「七月王朝」,建立了君主立憲制。但是新的統治者卻對於中小資產階級甚為排擠。
這副油畫所描繪的,就是在「七月革命」中,一名少女舉起代表自由的三色旗,疾呼「自由平等」的畫面。此畫具有浪漫主義風格中典型的特點——色彩的運用。可以看到,油畫中色彩對比強烈,大片地渲染出革命中激進緊張的氣氛。另外,主體人物十分突出,與周圍的人和景組成了「三角形」構圖。此時的革命少女,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革命者,而是被神聖化為推翻君主專制的符號。她手中高舉的三色旗,更成為畫面中所有人目光的聚焦。
那麼,筆者認為,有一樣是值得主義的。法國大革命中,巴黎市民一次次將革命推向高潮,而市民們多數為中小資產階級,因此,這副畫中的主人公也應當屬於這個階層。作者德拉克洛瓦之所以傾注了那麼豐富的情感,不僅僅是為了歌頌大革命,也許也暗含著對新當權的君主立憲的不滿。
最後,還有一個構圖值得深思。三色旗並沒有畫完整,在藍灰色的天空下,大概是預示著革命的道路依然漫長。

⑤ 歷史題材繪畫和歷史畫的區別

一個是記錄一個是創作

⑥ 中國以歷史事件為題材的畫

比較有名的
步輦圖
步輦圖》是以貞觀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領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聯姻的歷史事件為題材,描繪唐太宗接見來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祿東贊的情景。
圖片http://imgsrc..com/ke/pic/item/a1ad16fa8621638459ee9015.jpg

戰爭的也有,好像清朝平叛就有繪畫記載,不過不大有名,只記得歷史書上有,不大好找啊

⑦ 西方關於歷史的繪畫

<拿破崙加冕>:這個是人都知道

<梅杜薩之筏>:1816年7月,法國政府派遣巡洋艦「梅杜薩號」,載著400多名官兵以及少數貴族前往聖·路易斯港。率領艦隊的是一名明顯缺乏實際能力的艦長,由於他指揮錯誤,在途經西非海岸的布朗海岬南面時不慎擱淺,造成了慘重的災禍。

<近衛軍行刑的早晨>:該畫描寫了17世紀俄國歷史上的一件真事:1698年正當彼得大帝出國訪問時,俄國發生了近衛軍兵變。彼得大帝得知後倉促回國,立即殘酷地鎮壓了這次兵變。畫面的背景是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的牆外和華西里伯拉仁諾大教堂的天球頂。身穿海藍色軍裝的彼得大帝騎在高頭大馬上,親自監督處決「謀反」的近衛軍。他的背後是整齊森嚴的行刑隊和一排絞刑架,他的右邊是一群外國使節和他的寵臣。占據畫面大部分前景的是動亂的人群,一些農民裝束的近衛軍家屬圍繞在六個即將臨刑的近衛軍身旁,他們悲痛地哭泣著。表現了寧死不屈的俄羅斯民族的堅強性格。

⑧ 60年代歷史畫有哪些著名作品

60年代革命歷史畫仍然繼續向前發展。畫家們以嚴肅的創作態度反映現實生活和過去的歷史。作品多以革命歷史題材和衛國戰爭題材為主,內容深沉嚴肅。代表作品有梅爾尼科夫的《姐妹》,科爾熱夫的三聯畫《共產黨人》,薩莫霍夫的《新的海洋》。薩維茨基的《游擊隊的聖母》,莫伊延克夫的《紅軍來了》和《通訊兵》等。

⑨ 歷史畫是以什麼為題材的繪畫

是以水墨為題材的,是國畫

⑩ 歷史畫是以什麼為題材的 繪畫

歷史畫(historical painting),以歷史事件為題材的繪畫。西方美術史中「歷史畫」的概念已不僅僅指那些以歷史事件為題材的繪畫作品,還包括宗教和神話故事。畫家在表現上,一般都呈現理想化、典型化的方法。因此,歷史畫的意義,與其說在於對史實的忠實記錄,不如說在於對事件的重大歷史意義和宏偉場面情節的追求。美術的認識作用和教育作用,可以說在歷史畫中表現得最為突出。歷史畫的起源,在西方可追溯至古代的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14世紀,歷史畫在文藝復興時代的義大利廣泛流行。至19世紀初期,歷史畫被新古典主義和學院派奉為最正統、最高貴的繪畫題材。在印象主義興起後,歷史畫的正統地位迅速崩潰。中國的歷史畫始於漢代,現存漢墓壁畫及畫像石和畫像磚上都有表現,至唐代尤其獲得重視。宋代以後,歷史畫隨著水墨山水畫和花鳥畫的興盛而式微。至20世紀,歷史畫又有新的發展,董希文的《開國大典》就是其一。

熱點內容
英語日記例文 發布:2025-07-08 14:54:10 瀏覽:973
全國卷英語2017年 發布:2025-07-08 14:44:12 瀏覽:921
與老師聊什麼 發布:2025-07-08 14:31:26 瀏覽:134
漣水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08 14:30:17 瀏覽:157
初中科學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08 14:24:10 瀏覽:100
教師不知道 發布:2025-07-08 14:09:07 瀏覽:788
教師曬禮物 發布:2025-07-08 13:58:41 瀏覽:17
羅森歷史 發布:2025-07-08 13:20:04 瀏覽:293
交大是哪裡 發布:2025-07-08 12:06:29 瀏覽:594
香港有哪些特產 發布:2025-07-08 12:04:51 瀏覽: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