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化學
⑴ 高中化學!!!
題目說的是AgCl和AgNO2的飽和溶液!
根據Ksp(AgCl)=c(Ag+)·c(Cl-),可知AgCl飽和溶液中,c(Cl-) = [Ksp(AgCl)]^1/2 = 1.34×10^-5 mol/L。
根據Ksp(AgNO2)=c(Ag+)·c(NO2-),可知AgNO2飽和溶液中,c(NO2-) = [Ksp(AgNO2)]^1/2 = 1.41×10^-4 mol/L。
兩溶液等體積混合後,Cl-和NO2-的濃度減半。c(Cl-) = 6.7×10^-6 mol/L,c(NO2-) = 7.1×10^-5mol/L。
然後加入足量的AgNO3(注意是足量!意思是該沉澱的都沉澱完全了。),當然是AgNO2多了。
⑵ 高中化學。。。
第一個選擇題,「不能發生水解反應」說明物質中不含有酯基、鹵素基團、蛋白質或氨基酸的肽鍵、還有二塘或多糖;「不能能與新制Cu(OH)2反應」說明物質不能含有醛基。A項葡萄糖不能水解,但是葡萄糖含有醛基,可以與新制Cu(OH)2反應,故排除;B項,纖維素是多糖,可以水解,排除;C項乙醇符合題目條件;D項,油脂是甘油與脂肪酸反應形成的,在在化學上屬於酯類物質,含有酯基,所以能發生水解反應,排除。
第二個選擇題,「使溴水褪色」隱含了兩個條件,一個是與溴水發生化學反應,使其褪色,如加成反應;第二個是物理變化,如萃取,有機溶劑使溴更好地溶解其中,而有機溶劑本身不與水相溶,即有分層現象。A、B兩項都屬於有機溶劑,能與溴發生萃取,使溴水褪色;C項,乙醇隨能更好的溶解溴,但乙醇本身能以水混溶,所以不能使溴水褪色;D項,丙烯是含有碳碳雙鍵的氣體,通入溴水中會與溴水發生加成反應,生成無色的1,2—二溴丙烷,使溴水褪色。
第三個選擇題,①檢驗自來水中的Cl離子,應該使用含有Ag離子的溶液,常用AgNO3,因為Ag離子與Cl離子發生反應,生成AgCl白色沉澱,現象明顯;②區別食醋與小蘇打應食醋;③證明雞蛋殼是碳酸鹽用食醋;④檢驗白酒中有水應該用白色的無水硫酸銅,無水硫酸銅遇到水會生成藍色的CuSO4 5H2O(五水合硫酸銅),現象明顯。所以選擇D
第一個填空,原因是蔗糖分子中不含有醛基,所以不能與銀氨溶液發生銀鏡反應;
第二個填空,加入的稀硫酸過量,與銀氨溶液反應。(解析:蔗糖水解生成果糖與葡萄糖,葡萄糖含有醛基,可以發生銀鏡反應。但無明顯變化,可以推測是稀硫酸加入過量,與銀氨溶液反應了)
第三個填空,現象時有一層光亮的銀鏡生成在試管底部。
第四個填空,原因:NaOH中和掉硫酸,使溶液形成鹼性環境。蔗糖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含有醛基,與銀氨溶液發生銀鏡反應。
寫得比較多,希望你能夠明白!望採納,祝你好運!
⑶ 高中化學!
反應物用量的改變與轉化率
一.若反應物只有一種時,如aA(g)=bB(g)+cC(g)
增加A的量:(1)若a=b+c,則A的轉化率不變
(2)若a>b+c,則A的轉化率增大
(3)若a<b+c,則A的轉化率減小
二.若反應物不止一種時,如aA(g)+bB(g)=cC(g)+dD(g)
1.若增加A的量,A 的轉化率減小,B的轉化率增加
2.若按原比例同倍數增加反應物A和B的量
(1)若a+b=c+d,則A,B的轉化率都不變
(2)若a+b>c+d,則A,B的轉化率都增大
化學反應速率
1. 定義: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濃度的減少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加來表示反應進行快慢的物理量。
2. 表達式:v(i)=△c(i)/ △t
3. 單位:mol·L-1·s-1或mol·L-1·min-1
4. 對某一具體化學反應,用不同物質表示的同一反應速率,數值之比等於方程式中系數之比。
如:aA+bB=dD+eE,
v(A):v(B):v(D):v(E)=a:b:d:e。
5. 判斷反應進行的快慢時,需做到兩個統一,即:統一物質和單位。
(二)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對於反應:H2O2+2HI=2H2O+I2,實驗測定其速率公式為v=kc(H2O2)c(I2);其中k為速率常數,表示單位濃度下的反應速率。
當其它條件不變時,增大反應物的濃度,可以提高化學反應速率;減小反應物的濃度,可以降低化學反應速率。此規律只適用於氣體反應或溶液中的反應。對於純固體或純液體物質,一般情況下其濃度常視為常數,因此改變它們的量不會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但固體物質的表面積的大小會影響化學反應速率。一般來講,固體的顆粒越細,表面積就越大,反應速率就越高。例如:鋁粉和鋁條分別與鹽酸反應時,鋁粉的反應速率明顯高於鋁條,因此塊狀固體物質可以通過研細以增大表面積來提高反應速率。
說明:任何反應的速率公式只能由實驗測定,不能根據方程式任意寫。
(三)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 經驗規律:當其它條件不變時,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常數增大,反應速率提高。反應速率常數與溫度的關系由阿倫尼烏斯經驗公式表示:k=Ae-Ea/RT
其中,k為速率常數;e為自然對數的底;A為指前因子;Ea為活化能,單位是J.mol-1或KJ.mol-1;R為摩爾氣體常量;T為熱力學溫度。顯然,對一個反應來說,溫度越高,速率常數越大,速率越大。
2. 活化能Ea:不同的反應有不同的活化能。反應活化能是活化分子平均能量與普通反應物分子平均能量的差值。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適用於任何反應,即不論反應物質的狀態及反應的熱效應如何,升高溫度,反應速率都提高。無論放熱反應還是吸熱反應,雖然溫度升高.反應速率都提高,但是提高的倍數是不同的:吸熱反應提高的倍數多,放熱反應提高的倍數少。
范特霍夫根據實驗事實總結出一條近似規律:溫度每升高10K,反應速率通常提高到原來的2-4倍,但是有些反應只有在一定溫度范圍內升溫才能提高反應速率。
(四)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對於有氣體參加的化學反應,若其它條件不變,壓強的變化實質上是氣體濃度的變化。因此增大壓強,反應速率提高;減小壓強,反應速率降低。如果參加反應的物質是固體、液體或者溶液,壓強的改變對它們的濃度幾乎無影響,可以認為反應速率不變。對於氣體參加的可逆反應,增大壓強,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都提高;減小壓強,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都降低。
(五)催化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催化劑是指能提高反應速率而在反應前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的物質。催化劑參與反應,改變反應歷程,降低反應的活化能,從而提高化學反應速率。催化劑能同等倍數地改變正逆反應速率,但不能影響化學平衡的移動,即催化劑雖然能提高反應速率但不能改變化學反應的平衡常數,不能改變平衡轉化率。催化劑具有選擇性,即它只對某一反應或某類反應起催化作用。
【典型例題】
例1. 對於反應4NH3(g)+5O2(g)4NO(g)+6H2O(g),下列用不同物質表示的反應速率,最快的是( )
A. v(NH3)=0.2mol·L-1·s-1 B. v(O2)=14.4mol·L-1·min-1
C. v(H2O)=0.25mol·L-1·s-1 D. v(NO)=9mol·L-1·min-1
解析:將B.D.C三個選項所表達的速率都換算成用NH3的速率表示,且單位都統一成mol·L-1·s-1 。B.C.D表示的速率分別為v(NH3)=0.192mol·L-1·s-1 ,v(NH3)=
0.167mol·L-1·s-1 ,v(NH3)=0.15mol·L-1·s-1 。
答案:A
點評:比較同一反應的速率時,應做到「物質和單位都統一」。
例2. 對於某一可逆反應,使用催化劑的作用在於( )
A. 提高反應物的平衡轉化率 B. 同等程度改變正、逆反應速率
C. 增大正反應速率,減小逆反應速率 D. 改變平衡混合物的組成
解析:根據催化劑的作用原理可知:催化劑不能改變平衡轉化率,不能影響化學平衡的移動。能同等倍數地改變正逆反應速率。值得注意的是,催化劑不是只提高正反應速率,而是同時、同等程度的提高正,逆反應速率。
答案:B
點評:本題考查催化劑的作用,注意正確理解其對「正、逆反應的等效性」。
例3. 化學反應速率公式是由實驗測定的。例如H2+Cl2=2HCl的速率公式可表示為:v=kcm(H2)vn(Cl2),式中k為反應速率常數,m和n的數值可以用下表的數據推算出:
c(H2)mol/L
c(Cl2)mol/L
v/mol/L·s
1.0
1.0
1.0k
2.0
1.0
2.0k
2.0
4.0
4.0k
由此推知,m和n的正確的值為( )
A. m=1 n=1 B. m=1/2 n=1/2 C. m=1/2 n=1 D. m=1 n=1/2
解析:解答本題要根據題給信息:v=kcm(H2)vn(Cl2),選擇表中某一反應物濃度相同時的速率關系,利用數學知識推導計算:
若選擇c(Cl2)=1.0mol/L的兩種情況,代入數據則有;
1.0k=k·1.0m·1.0n ①
2.0k=k·2.0m·1.0n ②
由①/②可得:1/2=(1/2)m m=1
若選擇c(H2)=2.0mol/L的兩種情況,代入數據則有;
2.0k=k·2.0m·1.0n ③
4.0k=k·2.0m·4.0n ④
由③/④可得:1/2=(1/4)n n=1/2
答案:D
點評:對速率公式的應用首先要明確公式中各部分的含義,其次要注意藉助相關數學知識解答。
例4. 下列條件一定能使反應速率加快的是( )
①增加反應物的物質的量 ②升高溫度 ③縮小反應容器的體積 ④同時增加反應物和生成物 ⑤加入MnO2
A. 全部 B. ①②⑤ C. ② D. ②③
解析:改變反應速率的條件很多,但如果增加固體或液體物質的用量,不會增加其濃度,故此種情況不能加快反應速率;而縮小反應容器的體積,對有氣體參加的反應才能加快速率;而升高溫度能增大任何反應的速率常數,故能加快反應速率。
答案:C
點評:本題考查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要掌握影響實質。
⑷ 高中(高一)化學
我當初學的時候不覺得難啊,就是聽聽課就行了,建議你早讀時讀十分鍾化學,只要用心,什麼方程式啊物質推斷啊一切就搞定了。
⑸ 高中化學。
高一化學:開始接觸 摩爾。這個時候後許多同學不理解這個知識點,然而開始的時候,摩爾就成為拉分點。到了第二章膠體的時候,背誦的東西就開始多了。善於記憶的同學,特別是女生,會在這里拿到很高的分數。高一最難之一的氧化還原反應及其附帶的電離方程式,相繼而來。在這里主要需要掌握氧化還原劑,氧化還原反應及氧化還原產物,為後面的電化學打下基礎。電離方程式的難點在於:強電解質與弱電解質的記憶,在溶液中與熔融狀態下各物質情況,保證在電離方程式中拆分與不拆分的決定。後面開始就是元素的描述了,大部分都是記憶的東西。其中N最為重要,而後是S,C,鹵素,Si等。在N元素中的計算主要掌握的技巧是電子守恆。必修二開始就是元素周期表,掌握其規律(各個元素的金屬性,非金屬性,原子半徑大小的遞變規律等)。值得注意的規律就是相同元素原子半徑與離子半徑與其它元素的大小比較。在這一個知識點里,只會接觸到主族元素,副族元素不會接觸,除非信息題。而後就是電化學中的基礎,原電池基礎。掌握點是負極失去電子,正極得到電子,金屬活動順序表決定放電順序等。值得注意的是,必須有電子得失才能構成原電池,非氧化還原反應是不能構成原電池的。 再者就是燃料電池。燃料電池的重點就是氫氣與氧氣產生水的反應。由於反應條件不同(電解質溶液有酸鹼之分),會有不同的反應,但是產物一樣。到最後就是有機物。有機物里又是記憶的東西。您會學到甲烷,乙烯,醇,酯化反應等。其中甲烷只要是取代反應,乙烯主要是加成反應,醇很多,消去,氧化,酯化等。酯化反應要記憶的是整個實驗過程。其中的催化劑起的作用,和燒杯中碳酸鈉的四個作用。而後就不知道您學校要開選修幾了。大部分學校開的是選修4和5。選修5主要講的是有機物,比必修2講的要詳細很多,種類也很多。一開始是脂肪烴(甲烷乙烯等)而後是苯。這裡面的重中之重是掌握各種有機物與氧氣的燃燒計算下一章講的是醇,分,醛,羧酸,鹵代烴。全都是記憶的東西。其中醛的斐林反應,銀鏡反應較為重要。而後就是有機推斷,是整本書最難的,將您所學的所有有機物知識都運用上就好啦!拉分點之一。下一章講的是營養有機物:糖,脂肪,蛋白質,核酸。全靠記憶。 選修四主要是無機物第一張講的是化學反應與能量的關系。重點是記憶吸熱反應與放熱反應的例子和Q與H的符號問題。然後是化學平衡,高中最難的東西。烈夏特列原理的掌握(向減弱這種變化的方向移動,記住是減弱,而不是彌補)。在相同體積和相同壓強下氣體的可逆反應的區別。最後是等效反應的應用。而後是PH,弱電解質,水解。重點是PH 值的計算,注意符號的問題,記憶各種溶液的混合(如PH相差大於2的強酸混合,強算強鹼溶液混合,稀釋溶液PH變化)。最後是滴定實驗,注意各種實驗錯而導致的誤差變化趨勢。水解,高中又是最難的,只要過了這座大山,就沒有難的啦。水解中最重點的是三個化學等式(電荷守恆,物料守恆,質子守恆)以及溶液中各離子或者各個粒子的濃度大小比較。最後一張是高中全部的電化學(原電池,電解池)。原電池在高一的時候有基礎,電解池是新接觸的。電解池中主要掌握的是陽極陰極。記憶陽極放電順序的陰極放電順序。陰極放電順序要注意H+的大小與ZN FE SN PB的大小的比較。 高中化學差不多就這樣,另外的選修6實驗化學,必須有高一必修一的無機元素做基礎。學校應該不會全部講完整本書,會選講。
⑹ 高中化學
13.A、B、C、D、E均含有同一元素,C與Y反應生成D,而D的相對分子質量比C的相對分子質量大16,恰好等於O的相對原子質量,則Y可能是O2。又因E是酸,D與Z反應生成E,則D可能是非金屬元素的氧化物,Z是H2O。B與O2反應生成C,則C可能是非金屬的低價氧化物,而B為非金屬的單質或其氣態氫化物。又知正鹽A與強酸或強鹼反應生成B,則B不可能為非金屬單質,而應是非金屬的氣態氫化物。
X是強酸時,說明A中含有無氧酸根即非金屬陰離子,常見的是S2-。其轉化過程是:
S2-
H2S
SO2
SO3
H2SO4。
X是強鹼時,說明A中含有NH4+。其轉化過程是:
NH4+
到NH3到
NO到
NO2到
HNO3。
答案:(1)A是(NH4)2S
Y是O2
Z是H2O
(2)E是HNO3
E是H2SO4
(3)NH4++OH-=NH3•H2O或NH4+
+
OH-
=====NH3↑+H2O
S2-+2H+=H2S↑
⑺ 高中化學怎麼學
高中化學怎麼輔導,高中化學輔導方法
高中化學知識和初中化學知識還是不一樣的,這兩者還有很大的差別,高中學習的難度明顯要大於初中的,高中化學該怎樣輔導?高中化學輔導的方法都有哪些?
化學實驗器材
在一個人嘗試給別人解決一些問題的時候,就是說出了全過程,要是他已經明白了,那最好.高中化學輔導方法也有很多,我也不能全部都給你們說出來.
⑻ 高中化學一個
其實自身歧化、歸中反應都說明不了任何問題的啦,強氧化劑制弱氧化劑這種就不同元素之間適用,同一元素的不同價態的化合物需要用一個其他的化合物做中間過渡才好。
類似A,C為同一元素不同價態的化合物,找出一個化合物B,A能氧化B而C不能,這樣就說明A氧化性強於C了。
還有就是,酸性環境和鹼性環境中的氧化性強弱關系往往是不一樣的,需要注意。
⑼ 高中化學
這種信息題,其實把握准信息,難度比較低。最難的是我常說的翻譯過程,很多時候你不是不會,而是根本讀不懂題。
那個NiMH並不是電池裡的成分化學式,只是一個型號,類型的意思。千萬別再這里迷惑了。
對於NiOOH這樣你沒見過的東西,用氫氧來標價。2個O-2,一個H+1,所以Ni在這里是+3價。根據充電反應方程可知,充電時,Ni失電子。這個比較好判斷。同時,將方程逆向看,就是放電反應。
再底下給的那個已知,是表示NiOOH這個羥基鎳化合物氧化性很強,會把NH3氧化成亞硝酸根。這個信息跟其它選項沒關系,只是用來判斷D項的。
D項說可以用KOH、氨水做電解質溶液。KOH沒錯,挺合適的,但是氨水不行。這個電池是氫氧化鎳,氫,羥基鎳化合物之間相互得失電子。
加入氨水,在放電的時候就有可能是NiOOH從NH3這里得電子,產生亞硝酸根。再充電的時候,亞硝酸根就未必能還原回去變成NH3了。這樣會導致Ni的損失,使電池性能下降。D錯。
C充電過程前面判斷過了,是鎳失電子,因此是水中的H被鎳還原,而不是被M還原。C錯。
B異種電荷相互吸引,OH-帶負電荷,要向帶有正電荷的陽極遷移。B錯。
A將充電方程反過來寫,就是放電過程。充電時Ni(OH)2失電子變為NiOOH,因此放電時就是NiOOH得電子變為Ni(OH)2,同時發現,從NiOOH變為Ni(OH)2,缺少材料H,這個好說,水裡去找。所以方程需要補個水。因為是得電子,所以e要寫在左邊。剩下的OH-用觀察法配平即可。A正確。
其實電池的名字就能給你很多提示,比方說:銅鋅原電池,銀鋅紐扣電池,鋅錳干電池,鋰離子電池。名字就很清楚的表明了「有效成分」對吧?
那麼這個鎳氫電池,根據名字,你也很容易想到,是鎳和氫之間發生得失電子,跟M沒什麼直接的關系,M是儲氫的,就是儲藏的意思。就是一個容器。容器要是都跟H發生反應了,那還要鎳幹嘛?直接用M做電池就完了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