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引力公式
F=GMm/R^2,G=6.67*10^(-11)N*m^2/kg^2
❷ 急啊~~~~物理萬有引力公式
高中這個公式沒有限制條件,只要是質點或均勻球體就行
R是兩個物體中心的距離,不一定是地球半徑
❸ 物理萬有引力相關公式
給你兩套總結,請選用:
一、萬有引力
1.開普勒第三定律:
T2/R3=K(=4π2/GM){R:軌道半徑,T:周期,K:常量(與行星質量無關,取決於中心天體的質量)}
2.萬有引力定律:
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3.天體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R:天體半徑(m),M:天體質量(kg)}
4.衛星繞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ω=(GM/r3)1/2;
T=2π(r3/GM)1/2
{M:中心天體質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
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
V2=11.2km/s;
V3=16.7km/s
6.地球同步衛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徑}
注:
(1)天體運動所需的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F向=F萬;
(2)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體的質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衛星只能運行於赤道上空,運行周期和地球自轉周期相同;
(4)衛星軌道半徑變小時,勢能變小、動能變大、速度變大、周期變小(一同三反);
(5)地球衛星的最大環繞速度和最小發射速度均為7.9km/s。
二、萬有引力
13.開普勒第一定律的內容是所有的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在橢圓軌道的一個焦點上。
第三定律的內容是所有行星的半長軸三次方跟公轉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即
14.
地球質量為M,半徑為R,萬有引力常量為G,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g,則其間存在的一個常用的關系是
。(類比其他星球也適用)
15.
第一宇宙速度(近地衛星的環繞速度)的表達式
,大小為
,它是發射衛星的最小速度,也是地球衛星的最大環繞速度。隨著衛星的高度h的增加,v減小,
減小,a減小,T增加。
16.
第二宇宙速度(脫離速度)
,這是使物體脫離地球引力束縛的最小發射速度。
17.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這是使物體脫離太陽引力束縛的最小發射速度。
18.
對於太空中的雙星,其軌道半徑與自身的質量成反比,其環繞速度與自身的質量的質量成反比。
這樣可以么?
❹ 物理萬有引力公式!!!!!!!急急急!!!
f=GMm/(r^2) G為引力常量,約等於6.67*10^-11
❺ 微積分,大學物理,求解,這里引力公式,是什麼各個式子中量都對應什麼
牛頓萬有引力公式:
F=GMm/r²
dF=GM(ρdV)/r²
這只是絕對值公式,理論上還有一個力的方向問題,如果要分解到某個方向上,則需要乘一個cosθ,比如分解到x方向上,cosθ=(x-ξ)/r,相乘就得到了dFx的公式。
量的對應:r=√[ (x-ξ)²+(y-η)²+(z-ζ)²]
(5)物理引力公式擴展閱讀:
萬有引力的推理依據
伽利略在1632年實際上已經提出離心力和向心力的初步想法。布里阿德在1645年提出了引力平方比關系的思想.牛頓在1665~1666年的手稿中,用自己的方式證明了離心力定律,但向心力這個詞可能首先出現在《論運動》的第一個手稿中。
一般人認為離心力定律是惠更斯在1673年發表的《擺鍾》一書中提出來的。根據1684年8月~10月的《論回轉物體的運動》一文手稿中,牛頓很可能在這個手稿中第一次提出向心力及其定義。
萬有引力與相作用的物體的質量乘積成正比,是發現引力平方反比定律過渡到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必要階段.·牛頓從1665年至1685年,花了整整20年的時間,才沿著離心力—向心力—重力—萬有引力概念的演化順序,終於提出「萬有引力」這個概念和詞彙。
·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第三卷中寫道:「最後,如果由實驗和天文學觀測,普遍顯示出地球周圍的一切天體被地球重力所吸引,並且其重力與它們各自含有的物質之量成比例,則月球同樣按照物質之量被地球重力所吸引。
另一方面,它顯示出,我們的海洋被月球重力所吸引;並且一切行星相互被重力所吸引,彗星同樣被太陽的重力所吸引。
牛頓在1665~1666年間只用離心力定律和開普勒第三定律,因而只能證明圓軌道上的而不是橢圓軌道上的引力平方反比關系。在1679年,他知道運用開普勒第二定律,但是在證明方法上沒有突破,仍停留在1665~1666年的水平。
只是到了1684年1月,哈雷、雷恩、胡克和牛頓都能夠證明圓軌道上的引力平方反比關系,都已經知道橢圓軌道上遵守引力平方反比關系,但是最後可能只有牛頓才根據開普勒第三定律、從離心力定律演化出的向心力定律和數學上的極限概念或微積分概念,才用幾何法證明了這個難題。
❻ 物理的萬有引力公式
萬有引力公式:
1.開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軌道半徑,T:周期,K:常量(與行星質量無關,取決於中心天體的質量)}
2.萬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3.天體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體半徑(m),M:天體質量(kg)}
4.衛星繞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體質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衛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徑}
注:
(1)天體運動所需的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F向=F萬;
(2)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體的質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衛星只能運行於赤道上空,運行周期和地球自轉周期相同;
(4)衛星軌道半徑變小時,勢能變小、動能變大、速度變大、周期變小(一同三反);
(5)地球衛星的最大環繞速度和最小發射速度均為7.9km/s。
❼ 物理萬有引力的基本公式是什麼呀
1.F萬=GMm/r²=mv/r(知v,r)
2.F萬=GMm/r²=m角速度²r(知角速度,r)
3.F萬=GMm/r²=m(2π/T)²r(知T.r)
4.F萬=GMm/r²=mg(近表面)
5.V=√GM/r²(√ 表示的是根號,符號不會打,將就看下吧)
6.角速度=√GM/r^3
7.T=2π√r^3/GM
8.黃金代換:GM=gr²
9.M=4π²r^3/GT²
10.ρ推導過程:
ρ=M/V=4π²r^3/GT²/4/3π*r=3π/GT²
大致上也是這些,根據題目代公式.
PS:
1.2.3.4僅適用與計算被環繞的中心天體的質量,無法計算圍繞中心天體做圓周運動的天體的質量.
❽ 物理萬有引力基本公式
F=GMm/r^2
F即力的大小,G為引力常量,M、m為兩物體的質量,r為兩物體之間的距離
❾ 高中物理,萬有引力公式。
^常用要有
GMm/r^2=mr(2π/t)^2=(mv^2)/r=(mv2π)/T
=mrw^2
密度=3g/4πRG(R為該星球的半徑)
mg=GMm/r^2
應用變式
求天體質量(以地球質量計算為例
①知回月球繞地球運動的周期T,半徑r
由GMm/r^2=mr(2π/t)^2
得,M=4(π^答2)(r^3)/GT^2
②知月球繞地球運動的線速度v和半徑r
由GMm/r^2=(mv^2)/r,
得M=(rv^2)/G
③知月球繞地球運動的限速的v和周期T
由GMm/r^2=(mv2π)/T
得M=(2πvr^2)/TG=(Tv^3)/2πG
④知地球的半徑r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由黃金代換(mg=GMm/r^2)知M=gr^2/G
❿ 萬有引力的公式
高中物理萬有引力公式
1.開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軌道半徑,T:周期,K:常量(與行星質量無關,取決於中心天體的質量)}
2.萬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3.天體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體半徑(m),M:天體質量(kg)}
4.衛星繞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體質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
=16.7km/s
6.地球同步衛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徑}
注:
(1)天體運動所需的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F向=F萬;
(2)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體的質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衛星只能運行於赤道上空,運行周期和地球自轉周期相同;
(4)衛星軌道半徑變小時,勢能變小、動能變大、速度變大、周期變小(一同三反);
(5)地球衛星的最大環繞速度和最小發射速度均為7.9k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