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沙洋的歷史

沙洋的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10 22:46:59

『壹』 未來的家鄉沙洋600字一篇

沙洋,我的家鄉,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江南小鎮,每當人們提到它,我的腦海里便浮出一條河流——漢江。
都說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那麼漢江就是沙洋的母親河了,她從古至今一直不離不棄地陪伴著沙洋渡過了一道又一道艱難險阻。沙洋人民啊,祖祖輩輩喝著她的「乳汁」,生生不息地繁衍、成長、壯大;現在,沙洋人民在她身邊建造碼頭,修建水利工程,讓她造福於當地人民。波光粼粼的漢江水啊,一望無際的漢江水,每當我看見你,便會牽動我的情思……
有江河自然就有湖泊,沙洋人提到湖泊,腦海里首先出現的定然就是踏平湖,它位於沙洋城區中心的最繁華地帶,白天,讓我們有一種鬧中取靜,靜中含鬧的感覺;夜晚,霓虹燈四射,湖水倒映著燈光和月光,水波粼粼,美不勝收。經過一天打拚的人們,此時漫步在令人陶醉的湖光美景中,怎不心曠神怡呢?踏平湖,你牽動我的情思……
由江河湖泊,我自然也就想到防洪大堤。沙洋的防洪大堤人們親切地稱她啞巴堤。如今的啞巴堤似乎早已不僅是為了防洪的功用,她儼然成為沙洋百姓的旅遊勝地:春天,人們可以站在大堤上,欣賞一片生機勃勃的綠色,在堤上打幾個滾,在草坪上安閑地躺一會兒,享受日光浴,好不舒暢呀;夏天,夜晚,堤壩上更是熱鬧非凡,乘涼的乘涼,唱歌的唱歌,跳舞的盡情地跳舞,好不熱鬧;秋天,小孩子們在丫巴堤上放風箏,玩游戲,大人們散散步,愉悅愉悅身心;冬天裡,雪一下,啞巴堤上白茫茫的一片,人們在堤上開心地滑雪,堆雪人,打雪仗,其樂融融!美麗的啞巴堤呀,你牽動我的情思……
沙洋,你牽動我的情思;沙洋的景物,牽動我的情思;沙洋的土地,我的家鄉,你時時刻刻都牽動我的情思!

『貳』 "沙洋文化'是什麼

沙洋 是一個地方的地名
沙洋文化 是那個地方的文化 具體也說不清 就象你問別人中國文化是什麼一樣 這是個籠統的說法 不知你看懂了沒有

『叄』 漢江大橋的沙洋

沙洋漢江大橋俗稱沙洋大橋,位於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東部。
沙洋大橋跨越漢江,是漢宜公路的組成部分。東連武漢、西達宜昌。此橋乃湖北特大公路橋梁之一,共四十二孔,長1818.5米,寬十二米,主橋長792.7米,上部為為預應力連續箱梁,最大跨徑111米下部為深水沉井基礎,全橋共澆築混凝土四萬余方,投資3259萬元。
沙洋大橋由交通部和湖北省交通廳合資修建,交通部公路規劃設計院設計,由交通部第二工程局第一工程處施工。1981年7月1日全面開工,於1985年7月1日建成通車。
沙洋大橋的修建,改變了江漢平原的交通,改善了鄂西與漢江中下游地區的聯系,促進了物資運輸以及湖北省經濟和社會發展,對戰備也具有重要意義。過去途徑沙洋輪渡的車輛,一般情況下,需要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如果遇到節假日或者大汛水災,過江需要的時間就無法預測。
沙洋大橋的修建,促進了漢江兩岸的城鎮化建設。過去大橋東端,沿路沒有一戶居民,而且熱鬧異常,逐漸形成集市。甚至有人把其稱為繁榮開放的「小香港」。大橋的西端,是新興的沙洋縣城,過去曾有人說,你在沙洋走一天,不知道哪裡是沙洋的正街。說的是沙洋沒有一條像樣的馬路和街道。而今的沙洋城區,漢津大道、平湖大道、洪嶺大道,交通路、荷花中路、長林路、北環路、沙馬路等擴建、興建的大街縱橫交錯,構建出一座新興園林城市。
沙洋大橋的修建,給江漢平原的人民進行了一次破除迷信、相信和依靠科學、人定勝天的科普知識教育。由於漢江沙洋段全是流動泥沙,地質復雜,據說1942年日軍攻佔沙洋,佔領宜昌後,為了長驅直入四川和重慶,保障軍需,計劃在沙洋建橋,多次進行過勘探。但因地質復雜,而放棄了建橋方案。因此,在民間流傳著沙洋不能建橋的傳說。困難是客觀存在的,但再大的困難也難不倒科學,難不倒建設者們。因此有人說,大橋的建成,是湖北、也是全國交通史上物質文明、政治文明與精神文明三豐收的大喜事。
1985年7月1日,長達1818、5米的漢江公路大橋被裝扮的分外妖嬈。清晨,荊門、鍾祥、天門一市兩縣的3萬多群眾潮水般湧向大橋兩端,通車典禮儀式在大橋西端沙洋鎮上舉行。交通部副部長王展義和省市有關領導郭振乾、謝威等出席了大橋竣工典禮儀式。大橋西端現場人堆人,沙洋鎮的大街小巷,好幾個商家鋪店的店門被擠破,人們歡呼雀躍,人們翹首相望,等待著「通車」的那一刻。
上午9時左右,副省長郭振乾、交通部副部長王展義講話。10時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進先為通車剪綵。隨後,近80輛檢閱車、40輛彩車滿載著喜慶人們、敲鑼打鼓、鳴炮奏樂,駛上大橋沙洋人民盼望已久的沙洋漢江公路大橋勝利通車。
沙洋大橋通車後的第二年,給沙洋帶來了巨變。經國務院批准沙洋建立市轄縣級行政區。1998年又撤區設縣。便利的交通條件,為沙洋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好機遇。沙洋因漢江而興,大橋因經濟發展而建,也將為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作貢獻。正是:
滔滔漢江水,源遠流長,滋潤萬物,見證歷史,沙洋歷滄桑,八大重鎮譽荊楚;
巍巍沙洋橋,跨東經濟,譜寫新篇,古鎮換新顏,興工富縣繪藍圖。

『肆』 沙洋的春節習俗

春節習俗主要有:祭灶神,觀社火,中國結,掃塵,貼春聯等,具體介紹如下:

春節風俗習慣:祭灶神
祭灶,是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傳說到了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一年的善惡,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百姓供上紅燭、糖瓜,以隆重的禮節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農村很多地區還沿襲這種風俗。

春節風俗習慣:觀社火
除了廟會,民間自演自娛的社火也是歷史悠久的年節娛樂活動。社火源於古老的土地神與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傳說中的火神。在以農業文化著稱的中國,土地是人們的立足之本,它為人類的生存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火,是人們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類生存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遠古人們憑著原始思維認為火也有「靈」,並視之為具有特殊含義的神物加以崇拜,於是形成了尚火觀念。古老的土地與火的崇拜,產生了祭祀社與火的風俗。隨著社會的發展,祭祀社火的儀式逐漸成為規模盛大,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民間娛樂活動。

春節風俗習慣:中國結
中國結又稱盤長結,每一個結都是從頭到尾用一根紅繩編結而成。中國結發源於遠古時期,當時還沒有文字,人們為了記住某些事情,在一根繩上盤上不同的結以示記憶,這就是「結繩記事」。當時,人們用這種方法除了記住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事情之外,還是年輕人用於表達愛情的物品。作為一種裝飾藝術品,中國結給人以純朴、吉祥的印象。它內含濃郁的民族鄉土氣息,外形又很雅緻,既體現遠古時代的神秘,又體現中國人的靈秀。因此,它很快成為人們在春節期間室內懸掛,或互相贈送的物件。優美的造型、古色古香的韻味給傳統佳節增添祥和、吉利的氣氛。

春節風俗習慣:掃塵
「二十四,掃塵日」。迎新首先要除舊。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民間素有的傳統習俗。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乾乾凈凈迎接新年。其實,人們藉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願。

春節風俗習慣:貼春聯
貼春聯這種春節期間的活動從宋代開始盛行,每到過年時家家有貼春聯的習俗。
春聯,俗稱「門對」,又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稱春聯。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史料記載,有一年過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伍』 湖北荊州的歷史

荊州以三國時期的荊州城而得名。1949年7月成立荊州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治江陵縣荊州鎮。同月,析江陵之沙市建市,屬省轄市。1955年,沙市市劃歸荊州專署管轄。1979年,沙市市復為省轄市。1983年劃出荊門縣改荊門市,為省轄市。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荊州地區、沙市市,合並設立荊沙市,潛江、仙桃、天門三市劃出為省直管縣。1996年更名為荊州市,將京山縣、鍾祥縣劃出歸荊門市管轄。
荊州市區荊州專區、荊州地區
1949年設荊州專區,專署駐江陵縣(荊州)。京山、鍾祥、公安、松滋、江陵等8縣。 1951年原沔陽專區所屬沔陽(駐仙桃鎮)、監利、石首3縣劃入荊州專區。轄11縣。 1952年由沔陽縣析置洪湖縣,駐洪湖。荊州專區轄12縣。1953年由公安、松滋、石首3縣析置荊江縣,駐斗湖堤。荊州專區轄13縣。
1955年撤銷荊江縣,並入公安縣。公安縣遷駐原荊江縣址陡湖堤,原公安縣城關改名為南平鎮。荊州專區轄12縣。
1958年原由省直轄的沙市市劃歸荊州專署領導,洪湖縣遷駐新堤鎮。
1960年以江陵縣的沙洋鎮設立沙洋市,由荊州專署領導。轄2市、12縣。
1961年撤銷沙洋市,改設為沙洋鎮,劃歸荊門縣領導。荊州專區轄1市、12縣。 1970年荊州專區改稱荊州地區,地區駐江陵縣。轄沙市市及江陵、荊門、鍾祥、京山、監利、石首(駐綉林鎮)、天門、潛江、沔陽(駐仙桃鎮)、洪湖(駐新堤鎮)、公安(駐陡市鎮,即原陡湖堤鎮)、松滋(駐新江口鎮)等12縣。
1979年由荊門縣的城關鎮及附近地區設立荊門市,由荊州地區領導。荊州地區轄1市、12縣。沙市市改由省直轄。
沙市區(原沙市市) 本江陵縣沙市鎮,1949年設沙市市,由省直轄。1958年沙市市交由荊州專署領導。1979年沙市市改由省直轄。合並後為荊州市沙市區
沔陽專區 1949年設沔陽專區,專署駐沔陽縣。轄沔陽(駐仙桃鎮)、漢川、漢陽(駐蔡甸鎮)、嘉魚、蒲圻、監利、石首等7縣及新堤辦事處。
1950年撤銷新堤辦事處,改設新堤鎮,歸沔陽縣領導。
1951年沔陽專署駐沔陽縣新堤鎮。同年,撤銷沔陽專區,將沔陽、監利、石首3縣劃歸荊州專區;漢川、漢陽2縣劃歸孝感專區;嘉魚、蒲圻2縣劃歸大冶專區。(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沿革》(1949-1979)史為樂編)
1986年5月2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石首縣,設立石首市(縣級)。
1987年7月31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7]130號)撤銷洪湖縣,設立洪湖市(縣級),以原洪湖縣的行政區域為洪湖市的行政區域。
1994年9月29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4]99號):(1)撤銷荊州地區、沙市市、江陵縣,設立荊沙市(地級),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沙市區北京路。(2)荊沙市新設沙市區、荊州區和江陵區。沙市區轄原沙市市的解放路、崇文路、中山路、勝利路、朝陽路5個街道辦事處和立新、關沮、聯合、羅場4個鄉,區人民政府駐北京路;荊州區轄原江陵縣的荊州、川店、馬山、李埠、彌市5個鎮和紀南、八嶺山2個,區人民政府駐荊州鎮;江陵區轄原江陵縣的郝穴、觀音壋、岑河、資市、灘橋、熊河、白馬寺、沙崗、普濟9個鎮和馬家寨、秦市2個鄉,區人民政府駐郝穴鎮。(3)荊沙市轄原荊州地區的松滋縣、公安縣、監利縣、京山縣和新設的沙市區、荊州區、江陵區。原荊州地區的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由省直轄。鍾祥市、京山縣劃歸荊門市管轄。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1995年12月29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5]86號)撤銷松滋縣,設立松滋市。
1996年11月20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6]99號)將荊沙市更名為荊州市。
1996年12月2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6]111號)將荊州市管轄的京山縣劃歸荊門市管轄和將荊州市代管的鍾祥市劃歸荊門市代管。
1998年7月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荊州市江陵區,設立江陵縣。縣人民政府駐郝穴鎮。

『陸』 沙洋監獄的簡介

沙洋監獄,又稱湖北沙洋監獄管理局(原名為沙洋農場)創建於1952年8月13日,是一座關押、管教各類犯人、監督其參加生產勞動、改過自新的特殊農場。地跨荊門、潛江、天門、鍾祥、京山5縣市,南北58.8公里、東西36公里,總面積2100平方公里。其總部設在沙洋城區。1995年8月改稱為沙洋監獄,是全國第二大監獄,下轄13個監獄。同時設有內部醫院--沙洋監獄局總醫院。

『柒』 沙洋社區的歷史

舟山群島開發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和出土文物考證,屬河姆渡第二文化層年代,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島上開荒辟野,捕捉海物,生息繁衍,開始從事漁鹽生產。
春秋時,舟山屬越,稱「甬東」(甬江之東),又喻稱「海中洲」。唐開元二十六年(738)置縣,以境內有翁山而命名為「翁山縣」。至大歷六年(771),因袁晁率起義軍占翁山而被撤廢縣治。北宋熙寧六年(1073)再次設縣,更名「昌國縣」。元初升縣為州。明洪武二年(1369),改州為縣;洪武二十年廢昌國縣。至清初,先後兩度遷民。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再次設縣,更名「定海縣」,道光時升為「定海直隸廳」。辛亥革命後,恢復定海縣建制。民國三十八年(1949)分設定海、翁州兩縣。
1950年5月17日舟山群島解放,成立定海縣人民政府,屬寧波專區管轄。1953年3月經政務院批准,定海縣轄區分為定海、普陀、岱山3縣,從江蘇省劃入嵊泗縣,成立舟山專區。1954年又將原屬寧波專區的象山縣劃入。1958年象山縣劃歸台州專區。1959年撤定海、普陀、岱山、嵊泗縣,合並成立舟山縣。1960年11月,嵊泗人民公社劃歸上海市。1962年5月撤銷舟山縣,重新設立舟山專區,下轄定海、普陀、岱山、大衢、嵊泗5縣。1964年撤銷大衢縣,其轄區分別劃歸岱山、嵊泗2縣。1967年3月起舟山專區改稱舟山地區。1987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舟山地區和定海、普陀2縣,成立舟山市,轄2區(定海區、普陀區)2縣(岱山縣、嵊泗縣),實行以市領導區、縣新體制。

『捌』 荊門沙洋包括哪幾個鎮

截至2019年8月27日,沙洋縣下轄沙洋鎮、五里鋪鎮、十里鋪鎮、紀山鎮、拾回橋鎮、後港鎮、毛李鎮、官當鎮、李市鎮、馬良鎮、高陽鎮、沈集鎮、曾集鎮等13個鎮。

1、沙洋鎮是沙洋縣政府所在地,是沙洋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位於江漢平原中部,東臨漢江,隔江與鍾祥、天門相望。

2、五里鋪鎮位於沙洋縣城區西部,荊沙鐵路,襄荊高速公路穿越鎮境,古為驛站,是襄荊陸上要道,與鄰驛相距五里故名,是沙洋縣重點建設的新型口子鎮。

3、十里鋪鎮位於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鎮政府駐十里鋪,轄1個居委會,面積162平方千米。農業以盛產優質大米、油料、水產品、禽蛋、風干雞等農副產品而著稱。

4、紀山鎮位於沙洋縣西南部,荊門市最南端,緊靠三國名城 --荊州,207國道、荊沙鐵路和襄荊高速公路橫貫全境,素有「荊門南大門」之稱,是荊門市聯南拓西的窗口。

5、拾回橋鎮位於沙洋縣,鎮政府駐拾回橋,面積142.86平方千米(2017年)。拾回橋鎮為全省楚天明星鄉鎮之一。

『玖』 誰知道沙洋監獄的設置的背景,歷史及相關詳細資料

1950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鎮壓反革命活動的指示》,為適應「鎮反」斗爭形勢,政務院決定將監獄管理由司法部移轉歸公安部領導。(1949年10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司法部,1959年,司法行政機關被撤銷,直至文革結束後,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重新設立司法部。1983年7月,中央決定,監獄管理工作由公安部移交給司法部。)

1951年5月,公安部召開了全國第三次公安會議,會議決議指出:「大批應判徒刑的犯人,是一個很大的勞動力,為了改造他們,為了解決監獄困難,為了不讓判處徒刑的反革命分子坐吃閑飯,必須立即著手組織勞動改造的工作。」會議通過了《關於組織全國犯人勞動改造的決議》,勞動改造罪犯工作迅速在全國展開。
到了1952年初,整個湖北省還沒有一所全省統一管理的監獄,各縣市的罪犯判刑後就在當地公安機關羈押勞改,一時間拘留所內人滿為患。
1952年8月,當38歲的趙覺支隊長帶領近三千名犯人在漢江碼頭登陸上岸,抵達沙洋後,組織上立即指示,這批幹部和犯人,到潛江縣多寶區的下羅漢寺(後來,該地域劃撥到了湖北天門)開荒。
從此拉響了沙洋農場的建設序幕。

『拾』 歷史上沙洋管轄過團林嗎

不知道不清楚

熱點內容
幼兒教師德能勤績個人總結 發布:2025-07-20 11:03:41 瀏覽:869
一年級班主任心得體會 發布:2025-07-20 10:31:03 瀏覽:210
我的師德師風觀 發布:2025-07-20 04:56:00 瀏覽:677
江蘇教師與13歲 發布:2025-07-20 02:03:48 瀏覽:935
軍魂老師 發布:2025-07-20 00:40:21 瀏覽:665
雪教學實錄 發布:2025-07-19 23:16:59 瀏覽:929
2017安徽中考語文試卷及答案 發布:2025-07-19 22:04:16 瀏覽:737
蘋果平板哪個好 發布:2025-07-19 21:30:33 瀏覽:339
少兒美術分班名稱 發布:2025-07-19 19:44:27 瀏覽:870
2016應用統計暑期學校 發布:2025-07-19 18:49:42 瀏覽: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