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初中奧賽
1. 學初中化學奧賽有用嗎
有時間的話多學一些比較好
但如果為了中考的話
不太需要
如果你為了得專獎
自學的話幾乎不可屬能的
必須有老師培訓
當然
如果高中得個全國奧賽一等獎
會被名牌高中看重
那時就可以走一條奧賽之路了
當然
高考很容易
如果成功在高中得獎的話
不過總的來說是件很難的事
祝你好運
2. 初中化學奧賽題
他 的分子量是285 化學式是C17H19O3N 計算過程如下:每個分子中只含1個氮原子,而N的含專量是4.91%。由14除以4.91%得分子的屬式量是285,由285乘以71.58%得到含C為204,由204除以14得到C的原子個數是17,由285乘以6.67%到含H為19,從而得知H的原子個數是19,由285乘以(1-0.7158-0.0667-0.0491)得到含O為48,得知O的原子個數是48/16=3 綜上可得化學式是C17H19O3N 。。。。。。還算滿意嗎??
3. 初三化學奧數題
.要除去二氧化碳氣體中所含的少量氯化氫氣體,最好的方法是將混合氣通過( )內
A.碳酸氫鈉溶液容 B.碳酸鈉溶液
C.飽和石灰水 D.氫氧化鋇
2.除去氯化亞鐵晶體中混亂有的少量氯化銅和碳酸鈣,應選用的方法是面( )
A.加水溶解,過濾、蒸發濾液,析出晶體
B.加水溶解,加入適量的銷酸銀溶液,過濾、蒸發濾液,析出晶體
C.加水溶解,加入適量鐵粉,攪拌,過濾、蒸發濾液,析出晶體
D.加水溶解,加入適量燒鹼溶液,過濾、蒸發濾液,析出晶體3.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NaOH溶液後加熱既有氣體放出,又有沉澱生成的一組是()
A Ba2+ NO3- NH4+ CL- B CU2+ NO3- NH4+ AL3+ C K+ Ba2+ CL- HSO3- D Mg2+ NH4+ SO42- K+
4. 初中化學奧數
這里首先根據質量守恆定律來解答:
氧化物X中,m(R)=1.42g, m(O)=2.38-1.42=0.96g.
氧化物Y中,m(R)=1.42g, m(O)=3.66-1.42=2.24g.
既然是奧賽題,思維是需要一定的升華的,這里我們在初中要將自己的思維提升到的一個高度就是,要有更深的理解能力,我們要明白的一個地方是:相對原子質量也是一種質量,是反映一個原子的實際質量的一個代替量。相對原子質量的定義是原子的質量除以 C12的質量的1/12。
在一個化合物中,一種元素的質量等於這個元素的原子的質量乘以這種元素原子的個數。
在粗略比較中,可以用相對原子質量來代替原子的質量,進行簡化計算。
故元素的質量可粗略看成是原子的個數乘以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我們可以看到X和Y中,m(R)相等,則R原子的個數是相等的。那O原子的個數之比就等於他們的質量之比,為0.96/2.24=3 :7 這個反映在化學式上,就是化學式中O元素的下角標的系數之比。
所以只有C選項是符合題意的。
以上信息希望對LZ有幫助,如果有其他化學問題,我也會不吝惜自己的力量。
5. 請問一下初中全國化學競賽哪本奧賽書比較好
山西教育出版社《點擊金牌。初中化學奧林匹克競賽解題方法大全》藍皮做題的話:吉林攝影出版社《全國初中學生化學。。。競賽試題匯編》建議兩本一起用,全國一等獎不難做題很重要,做完之後基本什麼題型都見過了
6. 5道化學題目,初中的,奧賽的,題目答案解題過程。
中考化學輔導跟蹤練習(1)
1.下列物質的哪些用途與它的物理性質有關:①氬氣和氮氣作燈泡的保護氣②用鋁做炊具③用氧氣作助燃劑④用碳作燃料⑤用花崗岩鋪地面,以上說法正確的是( C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 D.②④⑤
2.如果在宇宙飛船上劃火柴,火焰會立即熄滅,這是由於( )
A.氧氣不夠 B.在失重情況下,空氣不對流
C.達不到著火點 D.宇宙飛船上溫度低
3.在地球上空10~50km的大氣層中,集結著大量的臭氧分子(O3),形成臭氧層,吸收了太陽光中絕大部分紫外線,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過量紫外線輻射的危害。但空調和冰箱中的製冷劑「氟里昂」(以M代表其化學式),逸散到大氣中可破壞臭氧層,其反應過程可簡示為:M + O3 MO + O2,MO + O M + O2.據此判斷「氟里昂」在破壞臭氧層的反應中是( )
A.催化劑 B.還原劑 C.氧化劑 D.穩定劑
4.食品腐敗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有氧氣存在而發生氧化反應。因此,吸收掉密封的食品包裝盒內的氧氣就可以延長食品的保質期。下列哪種物質適宜封入食品包裝盒中用來吸收掉盒內的氧氣,延長食品的保質期的是( )
A.紅磷 B.固體燒鹼 C.鐵粉 D.生石灰
5.將一嚴重銹蝕而部分變成銅綠[Cu2(OH)2CO3 ]的銅塊研磨成粉末,在空氣中充分灼燒成CuO,固體質量的變化情況可能是( )
A.增重30% B.增重10% C.不變 D.減輕30%
6.我國大力發展水力發電站建設,如葛洲壩,年發電量相當於每年燃燒3000萬噸煤的火力發電站了出的電量,水力發電和火力發電相比,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①減少CO2的排放有利於減輕溫室效應②減少SO2的排放有利於減少降酸雨③減少廢渣排放有利減少對土壤、水體污染④減輕白色污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7.19世紀末,英國科學家瑞利在對氣體密度(通常在混合氣體中,相對分子質量大的氣體的體積分數越大,則混合氣體的平均密度就越大)進行測定的工作中,發現以不同來源的N2進行測定時,會出現不能消除的微小誤差,從而導致了稀有氣體的發現。在實驗中,瑞利利用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系統(箭頭表示氣體流向),通過的氣體經過凈化處理的純氧氣或空氣。
(1)實驗中要保證Cu 絲始終保持紅熱,其中發生的化學反應可表示為:___________,2NH3 + 3CuO N2 + 3Cu + 3H2O 。倘若在實驗中觀察到銅絲變黑,可採用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在此反應過程中銅絲的作用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濃硫酸的作用是吸收多餘的氨氣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當通過的氣體為純氧時,測得氣體的密度為ρ1。
(3)在空氣的凈化過程中,為除去可能混有的H2S、CO2和水蒸氣,可將氣體先通過_____________,當凈化後的空氣通過上述反應系統,在這種情況下測得最終密度ρ2==1.256g·L-1。
(4)當空氣直接通過灼熱的Cu網,測得氣體的密度為ρ3。試ρ1、ρ2、ρ3比較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某同學做石蠟成分探究實驗:把點燃的一支蠟燭伸進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燃燒停止後,冷卻,可觀察到瓶壁上有水珠,由此說明蠟燭中一定含有 ____ 氫 元素,取出蠟燭,向瓶內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盪,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石灰水,由此說明蠟燭中一定含有 碳(C) 。你對此實驗的評價是: 沒有考慮蠟燭芯對實驗的影響或只能判斷蠟燭是否含C、H兩種元素或是否含氧元素無法判斷。
9.過氧化氫(H2O2)俗稱雙氧水,常溫下是一種無色液體,在加熱的條件下,它能分解生成氧和水。研究表明,將新制的5%的雙氧水溶液加熱到65℃時就有氧氣產生,加熱到80℃時就有較多氧氣生成。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用上述方法製得氧氣,用帶火星的木條直接在試管口檢驗,結果木條不能復燃。他經過思考分析了實驗現象不正確的原因,並對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結果得出了正確的結論。
(1)分析木條不能復燃的原因是什麼?
(2)對實驗裝置如何改進才能檢驗出有氧氣生成?(畫圖或文字說明均可)
10.通過實驗,怎樣證明二氧化錳在氯酸鉀受熱分解製取氧氣的過程中,其質量和化學性質不發生改變?
11.南京著名的風景點珍珠泉,水底有大量氣泡冒出,象串串珍珠,珍珠泉因此得名。某學生推測這種氣體可能是沼氣。查資料得知沼氣中含60%~70%的CH4,還含有CO2、N2和CO等。他想用實驗檢驗珍珠泉冒出氣體的組成,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取氣方法:將空的雪碧汽水塑料瓶裝滿水,倒放在泉水中,瓶口對准水底冒出的氣泡收集。
(1)這種集氣法叫__________.針對瓶口太小不便於收集的缺點,在不換瓶的情況下你的改進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圖乙所示,若用水將瓶中氣體排出,水龍頭應接_______導管(填A或B)
12.為了測定某氯酸鉀與二氧化錳混合物中氯酸鉀的質量分數,課外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取3.0g 混合樣品放入如圖所示的大試管中,充分加熱,直到反應完全,並用如圖所示裝置測量出生成氧氣的體積。試回答下列問題:
(1)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現有如下可供選擇的操作:①將導氣管放入盛滿水的量筒內;②給葯品加熱;③有連續氣泡產生時開始收集氣體;④取出導氣管;⑤反應完全後停止加熱(如圖,此時導管出口略高於液面);⑥冷卻至室溫;⑦調整量筒內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後讀出量筒內氣體體積數。
為了較准確地測量出生成的氧氣在常溫、常壓下的體積,正確的操作順序是(填序號)___________
(3)為了較准確地測量到氣體的體積,需要調整量筒內外液面高度,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4)在常溫常壓下共收集到氣體680mL(此時氧氣密度為1.41g·L-1),其質量為_______g,原混合物中氯酸鉀的質量分數約是________ 。
13.某班級探究小組的同學在學習了催化劑知識後,他們想研究氧化銅能否在氯酸鉀的受熱分解反應中起催化劑的作用,設計了以下的對比實驗和後續操作:
①任取兩份氯酸鉀,分別放入兩支相同的試管,在其中一份中加入經准確稱量的n克氧化銅粉末。
②將兩份氯酸鉀同時在相同條件下正確加熱,將放出的氣體通入水中,觀察放出氣體的快慢。
③停止加熱、冷卻,將原先混有氧化銅的反應後的混合物加水溶解,小心過濾,得濾出物,洗滌並乾燥。
④觀察濾出物的狀態和顏色。
⑤將濾出物和炭粉混合,在密閉容器中高溫加熱,將反應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並觀察現象。
(1)以上實驗步驟,有一步不夠嚴密,請問是哪一步?____________。
(2)要達到實驗目的,除改進不夠嚴密的實驗步驟外,還必須增加一個實驗步驟,這個實驗步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另一個實驗裝置和操作替換實驗⑤,也可達到實驗目的,請把右上圖中的儀器連接成一個符合實驗目的的實驗裝置,這個實驗裝置的介面連接順序是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氣流的方向從左往右)
14.實驗室常用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的方法製取氧氣。二氧化錳是一種黑色固體,在反應中起催化作用。
(1)若在此實驗中使用含木炭粉的二氧化錳作催化劑來製取氧氣,根據你所學的知識判斷,在實驗中可能發生的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去混合物中木炭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樣證明木炭粉已被除去?請簡要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860年,英國化學家法拉第在為少年兒童所作的化學講座中做了一個有趣的「母子火焰」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子火焰的可燃物是_____________,蠟燭能產生母子火焰這一現象是由組成蠟燭的物質的重要物理性質決定的,該物理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該實驗成功的關鍵是導氣管不宜太長,且導氣管的起端必須插在蠟燭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小明、小鵬和小芳三位同學在一起探究蠟燭燃燒,他們將短玻璃導管插入焰心,發現另一端也可以點燃。
⑴[提出問題]導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氣體,氣體成分可能會是什麼呢?
⑵[猜 想]小明認為:可能是蠟燭不完全燃燒時產生的CO。
小鵬認為:可能是蠟燭受熱後產生的蒸氣。
小芳認為:可能上述兩種情況都有。
⑶[設計實驗方案]請你幫他們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方案,來判斷哪一種分析是正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現象和結論]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確,現象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小鵬的猜想正確,現象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小芳的猜想正確,現象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如果用CnH2n+2表示蠟燭的主要成分,則其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麵粉加工廠的車間若懸浮著較多的麵粉粉塵,遇到明火就有發生爆炸的危險。這是因為麵粉粉塵與空氣充分接後,遇到明火急劇燃燒,在短時間內聚集大量的熱,使氣體的體積在有限空間內迅速膨脹,從而引起爆炸。下面是模擬粉塵爆炸的一個實驗:如圖所示,在無蓋小塑料筒里放入乾燥麵粉,點燃蠟燭,用塑料蓋蓋住金屬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氣,不久,便會聽到「砰」的一聲,爆炸的氣浪將金屬筒的塑料蓋掀起。試問:
(1)在上述實驗中,鼓入空氣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情況下,不會發生爆炸的是_________(填序號)。①金屬筒不加蓋時;②蠟燭沒有點燃時;③無蓋小塑料筒中裝的是乾燥煤粉時。
(3)麵粉廠為了避免爆炸事件發生,應採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種即可)(1)
18.人們長期在密不通風的房間里工作,感到頭昏氣悶。據此,需要探究我們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有什麼不同。請提出假設,並設計探究實驗的步驟。
初中化學競賽同步輔導(一)參考答案
1C 2B 3A 4C 5BC 6B
7 (1)2Cu + O2 2CuO ,減慢氧氣的流速或加熱液氨;催化劑和指示劑;吸收混合氣體中的水蒸氣(3)鹼石灰 (4)ρ1<ρ2<ρ3 8 水珠;氫;石灰水;碳;沒有考慮蠟燭芯對實驗的影響或只能判斷是否含C、H兩種元素或是否含氧元素無法判斷。9 (1)加熱到65℃以上時,水蒸氣與氧氣一起逸出,使木條不能復燃。(2)加上帶導管的膠塞,用排水法收集產生的氣體,再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10 准確稱取一定質量的二氧化錳和少量氯酸鉀混合後放入試管中,加熱,用帶火星的木條試驗,可知片刻後有大量氧氣放出,加熱到無氧氣放出後,再向試管中加入少量的氯酸鉀,繼續用帶火星的木條試驗,發現產生氧氣的速率仍很快,由此證明反應前後二氧化錳的化學性質不變;待反應結束,冷卻,在試管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後過濾,洗滌濾渣,烘乾,稱量,得知反應前後二氧化錳的質量不變。11 (1)排水法;將倒置漏斗插入瓶口內 (2)A 12(1)將導管出口浸入水槽的水中,手握住試管,有氣泡逸出,松開手後有少量水進入導管,表明裝置不漏氣。(2)①②③⑤⑥⑦④ (3)保證量筒內外氣壓相等。(4)0.96g;81.7% 13(1)第①步(2)精確稱量濾出物的質量(3)a;f;g;d(或e);e(或d);b(或c)。 14 (1)爆炸或劇烈燃燒(2)充分灼燒或在氧氣流中充分加熱(3)充分灼燒至無火星或質量不再減少。15 石蠟蒸氣;沸點較低,受熱易氣化為蒸氣;(1)導氣管太長,石蠟蒸氣冷凝,不能能從導管末端導出,(2)母火焰中心部分未與氧氣接觸燃燒,仍為石蠟蒸氣。16 (3)換一根長的導氣管,並用濕毛巾包住導管,然後再在導管的另一端做點火試驗,(4)導管口同樣能點燃,去掉毛巾,導管內壁看不到冷凝的固體。導管口不能點燃,去掉毛巾,導管內壁可看到冷凝的固體。導管口能點燃,但火焰較小,去掉毛巾,導管內壁能看到冷凝的固體。
(5)2CnH2n+2 +(3n+1)O2 2nCO2 + (2n+2)H2O
17 (1)使麵粉充滿金屬筒(2)①②(3)嚴禁煙火 18 (1)根據呼吸作用涉及的緩慢氧化反應,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可能在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的含量上有較大變化。(2)根據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的性質及驗證實驗,計劃設計如下步驟:①用排水法收集2瓶呼出的氣體,再取兩個空集氣瓶收集2瓶空氣。②向一瓶空氣和一瓶呼出的氣體中各滴入數滴澄清石灰水,振盪,觀察現象。③將燃著的小木條分別插入一瓶空氣和一瓶呼出的氣體中,觀察現象。④取兩塊乾燥的玻璃片,對其中一塊呼氣,觀察現象,並與另一塊放在空氣中的玻璃片對比。
7. 化學奧賽,各種名次的分數線
70過初賽,復賽省賽區一等獎(就是你說的全國一等獎)一般在90以上啦,01年例外,只要87
8. 化學奧賽書
初中化學中考·奧賽一本通/新課程新奧賽系列叢書
初中化學中考·奧賽實用題典(08年版)
有兩本的,解析寫在了下面這本!
9. 初三化學奧賽題
加點分吧,這么多題…………很麻煩的~~~詳細過程~~~~~ 寫出答案來 不然我們白算 謝謝~~~~
快啊 第一題我怎麼算得是1.8 2.4啊!!郁悶
10. 初中化學奧數題
x份CaCO3中,鈣與來氧的原子個數比是自Ca:O = 1:3
Y份CaO與2Y份CaSO4中鈣與氧的原子個數比是:Ca:O = 3Y:9Y = 1:3
Z份CaHPO4和Z份CaO2中鈣氧的原子個數比是:Ca:O = 2Z:6Z = 1:3
氯化鈉中不含鈣與不含氧,怎麼混合都不影響鈣與氧的原子個數比。
從上面可以看出,混合物中鈣與氧的原子個數比保持在Ca:O = 1:3
設混合物中含鈣質量分數為k,則:
m(Ca):m(O) = (40*1) :(16*3) = k:39%
得:k = 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