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高一歷史大題

高一歷史大題

發布時間: 2021-08-12 13:18:48

⑴ 高中歷史答題技巧及方法

高中歷史題都是根據高考導向而出的。一般都是出一段材料,閱讀材料,然後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這就需要首先要讀懂材料,然後看看所問的問題,看看與過去所學過的知識怎樣應用上。一定要理解題意。做好這種題的前提是要對教材的掌握程度和會對知識的靈活運用。

⑵ 有關高一歷史簡答題

南京條約

(Nanjing tiaoyue)中國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強迫清政府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失敗,於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派欽差大臣耆英、伊裡布與英國全權代表璞鼎查在南京江面的英國軍艦「皋華麗」號上會談,按照英方提出的條件,簽訂了這項條約。條約共13款,主要內容為:①割讓香港島;②賠償鴉片煙價600萬元(銀元)、商欠300萬元、軍費1200萬元;③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英國可以派駐領事等官;④英商「應納進口、出口貨稅,餉費,均宜秉公議定則例」;⑤廢除公行制度,准許英商與華商自由貿易。1843年7月22日、10月8日,耆英在廣東與璞鼎查繼續談判,先後簽訂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即《通商附粘善後條款》),作為《南京條約》的補充。《五口通商章程》共15款,附有《海關稅則》。主要內容:①承認英國享有領事裁判權;②商定海關稅率值百抽五。這個章程後來又成為《虎門條約》的一部分。《虎門條約》共16款,附有《小船定例》3款。主要內容:①英國取得片面的最惠國待遇(即今後任何國家和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在中國取得侵略權益時,英國均可分享);②英國人可以在五口租地建屋。《南京條約》及其附件,給中國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它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和關稅、司法等主權,初步規定了西方列強掠奪和奴役中國的惡劣制度。從此,中國的門戶被打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中英南京條約》,又稱《江寧條約》,是英國政府與中國清政府在公元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於南京簽署的一個條約。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的結果。

背景
--------------------------------------------------------------------------------
1842年7月,英艦百餘艘,官兵約九千人,自吳淞口溯長江西上。進攻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叉點的鎮江。意圖截斷南北交通,阻止漕運。駐守鎮江的一千五百八旗兵與英軍展開激烈巷戰,死傷慘重,全城遭受焚掠,一片廢墟。道光皇帝遂決定接受英國的條件議和。對岸的揚州紳商,惶恐萬狀,給了英軍五十萬元,作為不佔領的交換條件。8月4日,英國軍艦駛抵六朝古都南京的下關,於是雙方正式簽定《南京條約》。

經過
--------------------------------------------------------------------------------
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英國代表璞鼎查,清廷代表欽差大臣耆英在南京江面上的英國「漢華麗」戰艦上簽署了南京條約。

隨後,法國和美國強迫清政府分別與之簽定《中法黃埔條約》和《中美望廈條約》。

真確文本現存於台灣外交部,另一份文本則由英國政府保存。

內容
--------------------------------------------------------------------------------
《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是:

把香港島割讓(文本上用「給予」字眼)大英;

賠償英國2100萬元「商欠和戰爭賠款」;

增開廈門、福州、寧波、上海,連同原有的廣州,共計開放五處通商口岸 ;

兩國平等往來。

廢除公行制度,可自由選擇商人交易。

影響
--------------------------------------------------------------------------------

政治:喪失主權
--------------------------------------------------------------------------------
南京條約本身是否不平等條約還有爭議。但在其後續訂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843年7月22日)和通商附黏善後條款(虎門條約,1843年10月8日)中,英國人相繼取得了協定關稅、治外法權(領事裁判權,中外人民訴訟各按本國法律管理)、劃定租界、片面的最惠國待遇(利益均沾)、軍艦停泊口岸等特權,則明顯是不折不扣的不平等條約,損害中國主權達百年之久。
當時清朝政府輕易的放棄這些主權,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因為不了解國際法,並不認識這些條款損害國家主權的嚴重性,反以為有許多便利,不失為一種較公道的解決辦法。如認為劃定租界,可便於防範外人,對中國人的擾亂可以較少;而協定關稅使得中國稅收實際上比較以往還有所增加,得到了實利。

經濟:五口通商
--------------------------------------------------------------------------------

1843年至1844年,新開的四個條約口岸:廈門、上海、寧波、福州相繼開埠。廈門、福州、寧波因地理的限制,商務並不繁盛。只有扼長江口的上海最接近主要出口物資絲綢和茶葉的產地,又位於江、浙富庶之區,同時是國內南北海運的中間站,原在廣州的英美商人及其僱傭的買辦(多為廣東人或寧波人)蜂擁而至,開設洋行。1853年起,上海開始壓倒廣州,成為全國最大貿易港口。英美法三國相繼沿黃浦江設立租界,並不斷擴展,形成上海公共租界和上海法租界。後來上海公共租界的中心道路為紀念南京條約開放上海而被命名為南京路。至於割讓的香港,本為海盜出沒的荒島漁村。英國人在此鑿山填海,大事興建,成為英國在遠東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樞,一度還是鴉片和苦力的集散地。

傳教與文化
--------------------------------------------------------------------------------
鴉片戰爭時,在中國約有三十萬的地下天主教徒。基督教(新教)沒有公開傳教,只有20名英美傳教士在澳門進行一些准備工作,如翻譯聖經,編寫字典。1846年,道光皇帝明詔弛禁天主教,歸還原有教堂,天主教於是轉而公開活動。耶穌會負責江蘇、安徽和直隸東南部的傳教工作。遣使會負責直隸的大部分和浙江、江西。多明我會則專門負責福建。來自英美德三國十餘個基督教(新教)差會也紛紛在五口設立教堂、學校、醫院。其中美國歸正會在廈門興建了基督教(新教)在中國的第一所教堂新街堂,美北長老會的嘉約翰在廣州接辦中國第一所西醫院博濟醫院

⑶ 高中·歷史,答題格式

一、書寫到位。

要求用楷體或行楷體書寫文字,不要用草體書寫,一筆一劃、減少連筆、工整清晰,自然爽心悅目;用筆、用墨也很重要,高考要求用0.5mm黑色簽字筆,因此平時做題訓練盡量靠近高考要求,不要用鉛筆、亮度太低的藍黑墨水、藍黑色圓珠筆也少用;歷史客觀題目前都採用塗卡答題,我們在訓練中應選用合格的2B鉛筆塗卡,這樣能很好地掌握這種鉛筆的特性,以免上考場出現折斷鉛筆芯,塗得太輕、太重等不利現象;考試書寫中千萬不能出現錯誤字,否則會大煞風景,影響閱卷者對你的印象。

二、格式到位。

文科書寫的規格式樣是統一的,語文考試中作文格式應運用到歷史學科作答中來。答題應分段,每個自然段起筆必須空兩格,一行書寫不盡的文字轉行應該頂格繼續書寫,不能象做豆腐一樣,四四方方一大塊,不知頭緒;每段字里行間要均勻大方,標點符號也要准確清晰,不能從頭至尾只用「圓點」符號;同時,另一個極端也是錯誤的:有些同學將一道題的答案沒頭沒腦地分成八段、十段文字,「豆腐塊」變成了「面條」,這顯然是邏輯混亂的表現。

三、層次到位。

層次是說話、作文內容的次序,層次到位是正確分段的前提保證。每個歷史問題的解答總有主要線索,有的按時間劃分若干階段,有的按地點劃分幾個地域,有的按社會結構分為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層面,有的須要按因果關系進行從因素到結論進行論證。我們應該找准適合題目的主要線索,依據線索,整理出第一層次的若干方面,這些方面有幾個,就應用幾個並列自然段去闡述。一般來說,在第一層次(或每個自然段)內部,只需要將知識要點化就行了,不必再細化第三、第四層次為更多的自然段了。

四、語言到位。

例如說鴉片戰爭就是特指第一次鴉片戰爭,不能理解為兩次鴉片戰爭。所以,歷史學科考試答題,不能自造歷史名詞,也不能用口頭語言,文學語言,甚至修辭手法。要充分尊重歷史學科語言的嚴肅性和科學性,採用教材中的標准概念、歷史老師講解時的正確觀點來闡述史實,分析史料,評價人物。同時,文字要簡潔,語言要精練。

⑷ 高一歷史大題有什麼答題方法或者技巧嗎

歷史復習策略與重點
在掌握住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為了提高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必要在第二輪復習期間進行關於歷史知識的整合、遷移和運用的訓練,大體上有以下幾個方面:

1.總結重要的歷史專題

(1)中國古代政治軍事史: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中國古代選官制度,中國古代賦稅制度,重要兵制,重大戰事。

(2)中國古代經濟史:古代生產技術的進步,江南經濟開發,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貨幣發展。

(3)中國古代民族關系史:歷代各少數民族的演變,中央對周邊地區的管轄,民族融合的發展,少數民族的重要制度。

(4)中國古代對外關系史:中國古代各個朝代與周邊國家的位置關系,交通路線,友好交往的史實,相互間科技文化的影響。

(5)中國古代文化史:中國古代科技史,中國古代思想史(儒家思想發展史),科舉制度發展史,文學藝術發展史,政治經濟背景對文化發展的影響。

將教材上的知識依據一些專題重新組織起來,最好不要做成流水賬的樣子,高考不會出那樣低水平的問題,應該根據歷史發展的內在特點,找到發展的重大階段和規律性的東西。

也可以把中國近現代史分為屈辱史、抗爭史、探索史,將世界近現代史部分分為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國際關系、國際共產主義史等專題。

2.把握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徵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會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來,這些階段性呈現給我們一個一個重要的歷史橫斷面,這些橫斷面既是我們認識歷史的重要依據,相應的也就會成為考查我們歷史知識和對歷史現象認識的重要切入點。與考查歷史發展的線索相比,考查一個歷史橫斷面在命題上自由度更大,也就是說命題者在這種命題思路下有更多的思考和選擇的餘地,同時,多數這類題目的難度也要高於依據歷史線索形成的題目。

這一階段的復習主要是要求我們正確劃分歷史階段,然後根據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現代史、世界近代現代史的不同特點來確定應該從哪幾個領域分析其特徵。

中國古代史通常包括政治、經濟、民族關系、對外關系、文化五個方面。中國近代現代史的近代史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可以從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變化、中國人民的救國和革命斗爭三個方面來分析;建國以後部分主要從政治、經濟等方面分析。世界近代現代史部分主要是三條線索:資本主義發展史、殖民地問題和民族解放運動、社會主義運動;而其中的資本主義發展史涵蓋了世界近現代史的大部分內容,在每一個階段,可以根據情況涉及政治、經濟、國際關系、科技文化幾個方面。

3.把握熱點與歷史知識的有機聯系

一方面要聯系時政熱點,以史鑒今,古為今用,以歷史知識、觀點為基礎,使熱點和歷史知識之間建立有機聯系;另一方面應針對題型變化、能力要求提高的趨勢,在具備掌握歷史知識的基礎上,加強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可以通過剪報、閱讀、摘記、寫概要等方法擴大知識面,拓寬視野,開闊思路,提高文字表述能力。

⑸ 高一歷史簡答題

在元朝,社會等級地位的劃分:蒙古人高於色目人(除蒙古,漢人,南人之外的所有西北民族都算色目人),色目人又高於漢人和南人。而元朝以科舉選官,雖說一定程度上對漢人有了進入仕途的渠道,但為了保障蒙古人與色目人,漢族的考試偏難。這也導致蒙古人和色目人失去了對漢族文化的學習和認知。從歷史上來看,無疑是失敗的科舉制度

⑹ 高一歷史答題思路

1、先看問題設定的歷史時期
2、看材料的出處
3、看材料交代的主題是什麼(經濟的、政治的等)
4、先看問題,帶著問題看材料
5、根據材料的內容聯系教材所學 答題時盡量寫老師講過的知識點
6、適當補充

⑺ 高一歷史選擇題有哪些答題技巧

選擇題是一個極具考察學生能力,考察學生嚴謹思維的題,容不得學生半點疏忽.因此審題的過程顯得尤為重要,能否正確審題是做好選擇題的關鍵所在.可以說審題的過程就是做題的過程.
那麼該如何審題呢?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有哪些方法呢?這里筆者根據多年經驗,結合實踐,便不揣淺陋,淺談如何審題,希望能對大家做選擇題有所幫助.
1、領會主題引導材料:
不難發現,現在的選擇題,不管是單個的還是成組的,在呈現問題之前都有一個引導材料.也就是我們通常理解為的背景材料.很多同學都不是很關注這個引導材料,為了節省時間直接去看問題,這其實犯了一個大忌,更是一個不好的習慣,引導材料與選擇題構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有機整體,引導材料是對題目主旨的引導,讓學生通過理解引導材料確定答題范圍、思維和著手點.試題也是受引導材料所呈現的主題調控的.主題對駕馭材料和選擇答案有著極強的提示作用.所以要充分重視對引導材料的解讀,明確它的時限、范圍及所考查的主旨等.
2、仔細推敲題干;
仔細推敲題干就是弄明白題乾的內容,找出題干中的關鍵詞,弄清楚問題是什麼?一定要把問題看清楚,很多同學考試過後後悔不已,明明能做對的題,就是因為沒有仔細看題目中的問題,往往一個字詞沒有理解或者沒有在意,導致作出錯誤的選擇.推敲理解題干,主要注意主幹語、條件限定語,並且結合選項來理解,往往選項對題目的理解有很大的引導作用.
3、聯系知識;
選擇題主要是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再認再現、理解、運用.因此,在審題時,一定要聯系相關知識,一是為了對備選項進行篩選,二是為了更准確理解材料的意思.選擇題的立意來源於書本,但高於書本,這就是考察學生通過聯系知識、理解知識的能力.
4、限定時空范圍;
任何歷史事件都發生在一定的時空范圍內.條件限定語就是對選擇項在時間、程度、空間等方面的限定.因此需要根據限定語,注意提取隱性時間信息,明確時限.搞清歷史現象在歷史空間和階段的特徵,明確題目的時間范圍和空間.在歷史試題中強調時序概念的題目很多,因此時間概念的判斷在審題時至關重要.時間可以是具體的數字年代,如1992年或20世紀90年代,這是比較明確的時間概念;也可能是某個歷史時期,如抗日戰爭時期,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還可能是通過重大歷史事件來界定的,如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新航路開辟後,後兩種情況審題時需要向數字年代作一定的轉化,使時間概念更加明確.通過時間往往也能知道空間,通過空間也能獲得時間.
5、辨析備選項;
辨析備選項,就是審清備選項中哪些是干擾項.備選項的干擾性主要表現在:史實或觀點正確,但與題干時間不符;史實或觀點正確,但與題干不是同類知識(如題干要求選擇的是經濟方面的,但備選項是政治方面的);史實或觀點錯誤(張冠李戴、不符合實際、以偏賅全、絕對化);前面正確後面錯誤(不看完題絕對出錯);與題干基本符合,但不是最佳選項(需要進一步結合限制性條件並從多方面比較,確定最佳選項).
6、明確理論觀點;
選擇題大都滲透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如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觀點、階級斗爭觀點、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答題時應以這些理論觀點為指導,再進行論證和分析.
以上就是做選擇題的方法,當然有些選擇題並不完全需要這六個方面的思考,對於拿不準的題,最好從以上幾個步驟著手選出正確答案.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⑻ 高一必修一歷史簡答題 解答方法

1.一定要寫序號 有關鍵字 也就是老師常說的答案要點化
例如這個題問:上述兩則材料分別體現了什麼制度?就要寫成——
答:1)材料一體現了分封制 2)材料二體現了三省六部制
例二:材料從哪幾個方面體現了宋朝的發展?要寫——1)政治2)經濟3)思想文化 分角度作答
這樣條理清楚老師更容易給分
2.高一的歷史題要善於從材料中發掘答案 作答時也應注意結合材料 即史論結合
3.作答一定要看清分值 按所給分值判斷答題要點 例如 一道小題表明分值為四分 除非是那種列舉題 你能迅速判斷出四個小答案 一般都是一個要點兩分的。如果給六分 就是至少三個要點 這種判斷利於你整理答題的思路 不易丟分 這就是所說的按要點答題

簡答題不論是高一高二還是高三基本都是這個思路 一定要在腦海中形成答題的框架 省時又能得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⑼ 高一歷史史料題答題方法求推薦。

一手史料指的是文物史料,那個時代所遺留下來的物品;二手史料指的是,那個時代的人所遺留下來的文字。二者之間一手史料想回來說更可信一些,但也存在作假做舊的可能性,所以要學會甄別判斷是作者部分題的關鍵。如果感覺自己做大題總是沒有思路,建議去北京新東方中小學1對1學學思路,做題會感覺好很多。

⑽ 高一歷史問答題

「萬壽無疆,普天同慶」指慈禧六十歲生日耗費國力,大操大辦,奢侈荒淫; 「三軍敗績」之甲午戰爭中我國的慘敗,「割地求和」指李鴻章被逼無奈,在國運衰敗的情況下,不得不簽訂<<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島及澎湖列島給日本以換取和平這件事

說明了統治者或行政者應以國家利益為重,勤政自勉,勤儉治國,勵精圖治才是為政者的成功之路,也是國家的興旺之路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