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上的三國

歷史上的三國

發布時間: 2021-08-14 04:32:30

歷史上的三國時期

陳壽的《三國志》是正史,推薦一看。《三國演義》是小說,取材於三國志。關於武將以一敵千,大戰幾十回合,這類都是小說,增加情節用的。樓主試想,武將的武器都是百來斤,而且身披重甲,大打幾十回合,還不累死啊

Ⅱ 歷史上三國時期

據史書記載曹操與呂布在濮陽相持了百餘日,因為糧盡,雙方各自罷兵。撤退到乘氏縣的呂布因為部隊極度缺糧,被當地的地主武裝李進所破。
李進少時聰穎,勤奮好學,博覽經史。初為郡功曹,累遷騎都尉。任武陵太守,在任九年,政績顯著。可見李進也不是尋常人,是一個很有政績的退休官吏。
真實的打仗,很少有單挑出現,按照記載李進也不是純粹的武將,只是一個很有頭腦的官吏,推測論武力當然不是呂布的對手。
呂布武力三國第一,只是小說的演繹,不必當真。
要是真說小說的話,三國最厲害的應該是武術名家童淵。童淵本來只收徒兩人,一人是「宛城侯」張綉,另一人是西川的大都督張任。兩人均學了他的「百鳥朝凰槍」,並且闖下了極高的名望。童淵晚年隱居深山,後經趙雲求拜,收了趙雲為關門弟子,誰也不知道。趙雲藝成下山後,結合「百鳥朝鳳槍法」與「落馬金錢槍法」研襲成「七探蛇盤槍法」。
張綉:封「宛城侯」,人稱「北地槍王」,使一桿虎頭金槍。張綉是武術名家童淵的大弟子,但是與趙雲並不相識。戰宛城時由胡車兒偷走典韋的雙戟,然後得以槍挑典韋。他的「百鳥朝凰槍」威震天下,與趙雲大戰三百回合,被趙雲的七探蛇盤槍殺死。從此趙雲成了真正的槍王。
西川的大都督張任,以伏龍鳳雛的能力都在他手下吃了敗仗,可見此人厲害。事實上龐統自幼就有江南冠冕之稱,在江湖上的名氣遠在諸葛亮之上。

Ⅲ 歷史上真實的三國人物

新聞 網頁 貼吧 知道 MP3 圖片
幫助

網路知道 > 藝術/文學 > 中國文學
用戶信息
您好:ccce_1997
助理 二級 ( 192 )
• 我的提問 • 個人中心
• 我的回答 • 退出

同類熱點問題
• 關於鬼穀子的問題...
• 形容毫不妥協地並且極端頑強地堅持下去
• "秋"打頭的古詩有哪些(李白)?
• "金瓶梅"分別代表哪個幾個人?
• 《狼圖騰》的圖騰到底指的是什麼
更多>>

您想在自己的網站上展示
網路「知道」上的問答嗎?
來獲取免費代碼吧!
--------------------------------------------------------------------------------
如要投訴或提出意見建議,請到網路知道投訴吧反饋。

訂閱該問題

待解決
歷史上真實的三國人物??????
懸賞分:100 - 離問題結束還有 12 天 2 小時
真實的劉備 呂布是什麼樣的??
劉備吃了劉安妻子的肉嗎??????
劉備的妻子有幾個??他和孫尚香到底是怎麼回事?劉禪不是她的兒子,孫尚香走時為什麼要帶走他?
全部要是真實的!!小說的或誇張的就不要回答了!!
問題很多,辛苦大家了!!!
問題補充:劉備把他兒子扔到地上的事是真事嗎?
拜託大家我問什麼回答什麼。。。。。
最好是白話文,能看懂的!!
提問者:匿名

答復 共 9 條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到底有什麼區別,其實答案很簡單,一個是正史,一個是小說

陳壽《三國志》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有很多不同只處~~~演義版本畢竟是小說,加了不少個人修改,大家,應該知道《三國志》是我們中國真正的三國時代的故事,不過陳壽《三國志》的文言文看了也夠嗆~~以下說點我所發現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幾點沖突,挺有意思的。。。
關於 桃園三結義——《三國志》上沒有關於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義的記載,只是說他們恩若兄弟;
三英戰呂布——公孫瓚沒有參加討董聯盟,所以劉、關、張三人也未曾參加,也就不會有虎牢關三英戰呂布;
關於關羽的英雄事跡:
溫酒斬華雄——此乃江東猛虎孫堅所為; 徐州誅車胄——此乃劉備所為; 斬顏良,誅文丑——斬顏良確有其事,誅文丑的卻是曹操所為。過五關,斬六將——關羽離開曹操後,直接從許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劉備,並未發生過五關,斬六將之事; 古城斬蔡陽——此亦乃劉備所為; 華容放曹——在華容道攔截曹操的是劉備,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戰長沙——劉備南征荊南四郡,四郡守望風而降,黃忠便隨長沙太守韓玄同降,關羽並未和黃忠發生戰斗。單刀赴會——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實乃魯肅單刀會關羽,「單刀」乃軍士之佩刀;水淹七軍——此乃天災人禍,非人謀; 刮骨療傷——此時華佗已經死了兩年,因此並非華佗所為,似乎只是一般的軍醫所為; 麥城凜然拒降——孫權使人勸降,關羽詐降,在城頭虛插旌旗,從別門撤退,被呂蒙算到,半路截殺之。至於,追命呂蒙,玉泉顯聖等,不用說也知道是子虛烏有,亂搞封建迷信。。不多說。綜觀《三國演義》關羽之壯舉,也就斬顏良是史實,其他均為移花接木或虛構。
諸葛亮 用兵如神——歷史上的諸葛亮善於內政治理,用兵並非其所長,可通過下面事實說明;
火燒博望坡——此乃劉備所為,發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諸葛亮才出山。草船借箭——此乃孫堅、孫權父子所為,分別發生在跨江擊劉表和濡須之戰; 借東風——冬至時日,多有東南風,此乃曹操之天災,非人為; 赤壁之戰——只有智激孫權是史實,其它諸如舌戰群儒、智激周瑜、群英會、苦肉計、連環計等均為虛構; 三氣周瑜——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搞後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至於周瑜病逝後,蜀國弔唁的代表是龐統,而不是諸葛亮; 征漢中——征漢中時的前線總指揮是劉備,諸葛亮留守成都搞後勤工作; 七擒孟獲——歷史上確有諸葛亮南征之事,也確有孟獲其人。但七擒孟獲《三國志》上沒有記載。孟獲後在蜀國任御史中丞,是文官並非武將; 六齣祁山——諸葛亮只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空城計——當時諸葛亮駐今陝西安康縣,司馬懿屯今河南南陽,如此之遙遠,何談空城計? 《後出師表》——乃後人之做,並非諸葛亮所作; 木牛流馬——其實,木牛就是獨輪車,流馬就是今天很常見的四輪小拉車。一說木牛是四輪車,流馬是一種頭部比較尖的船; 死諸葛嚇跑活仲達——確有此事,但並非諸葛亮遺計,而是司馬懿心虛; 綜觀《三國演義》諸葛亮之事跡,僅三顧茅廬是史實,其他均為移花接木或虛構。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否定諸葛亮的豐功偉績,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鞭打督郵——此乃劉備所為,非張飛; 猛張飛——張飛是世家子弟,不但擅長書畫,而且喜歡結交文士,也是文武雙全的帥才。
徐庶進曹營——曹操南征,劉備和諸葛亮、徐庶等南逃,亂軍中,徐母被俘,於是徐庶告別劉備,進曹營。可見並無曹操偽書之計和徐庶『走馬薦諸葛』之事。
張松獻地圖——劉備入蜀,拉攏法正與張松,並詢問蜀中的兵馬糧錢等情況,於是張松繪制了《西蜀地形圖》;而並非鳳雛死前獻地圖。
關於馬騰——馬騰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馬,不但沒有參加討董聯盟,而且還幫助董卓鎮守長安。至於馬騰之死,並非馬騰謀誅曹操被殺,馬超起兵報仇,而是馬超起兵反曹,所以馬騰被殺。可見是羅貫中為了藉此描寫曹操之奸雄之見。
另外還有些人物,也很不妥,關羽的兒子——關平是關羽的親生長子;關興是文官,年輕的時候就死了;關索乃虛構人物;關羽還有一女,相傳叫銀屏,嫁與李恢之子。順便說一下張苞,他還為成年就夭折了; 赤兔馬和周倉——赤兔馬確為呂布所騎,但呂布戰敗後,不知去向;((還有就是演義中聲稱騎赤兔馬的人多半都不能駕之,均被落馬,唯有呂布和關羽兩英雄能用,為何呂布手下侯成在出賣呂布後能騎上???這不很矛盾?))周倉在《三國志》中沒有記載,似乎是個虛構的人物。
從年齡上,幾個主要人物的年齡,失實上從大到小的排列是,曹操→呂布→趙雲→關羽→劉備→張飛→魯肅→周瑜→諸葛亮→孫權→陸遜,趙雲至少比劉備大二歲,赤壁之戰那一年,趙雲已經五十上下了;張昭比孫堅小一歲;關羽比劉備還要大一歲
在從武器上說說:青龍偃月刀——關羽的兵刃是長矛,其實呂布的兵刃也是長矛,張飛的兵刃並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
回答者: 27zhong - 同進士出身 六級 3-19 20:44

--------------------------------------------------------------------------------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到底有什麼區別,其實答案很簡單,一個是正史,一個是小說

陳壽《三國志》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有很多不同只處~~~演義版本畢竟是小說,加了不少個人修改,大家,應該知道《三國志》是我們中國真正的三國時代的故事,不過陳壽《三國志》的文言文看了也夠嗆~~以下說點我所發現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幾點沖突,挺有意思的。。。
關於 桃園三結義——《三國志》上沒有關於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義的記載,只是說他們恩若兄弟;
三英戰呂布——公孫瓚沒有參加討董聯盟,所以劉、關、張三人也未曾參加,也就不會有虎牢關三英戰呂布;
關於關羽的英雄事跡:
溫酒斬華雄——此乃江東猛虎孫堅所為; 徐州誅車胄——此乃劉備所為; 斬顏良,誅文丑——斬顏良確有其事,誅文丑的卻是曹操所為。過五關,斬六將——關羽離開曹操後,直接從許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劉備,並未發生過五關,斬六將之事; 古城斬蔡陽——此亦乃劉備所為; 華容放曹——在華容道攔截曹操的是劉備,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戰長沙——劉備南征荊南四郡,四郡守望風而降,黃忠便隨長沙太守韓玄同降,關羽並未和黃忠發生戰斗。單刀赴會——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實乃魯肅單刀會關羽,「單刀」乃軍士之佩刀;水淹七軍——此乃天災人禍,非人謀; 刮骨療傷——此時華佗已經死了兩年,因此並非華佗所為,似乎只是一般的軍醫所為; 麥城凜然拒降——孫權使人勸降,關羽詐降,在城頭虛插旌旗,從別門撤退,被呂蒙算到,半路截殺之。至於,追命呂蒙,玉泉顯聖等,不用說也知道是子虛烏有,亂搞封建迷信。。不多說。綜觀《三國演義》關羽之壯舉,也就斬顏良是史實,其他均為移花接木或虛構。
諸葛亮 用兵如神——歷史上的諸葛亮善於內政治理,用兵並非其所長,可通過下面事實說明;
火燒博望坡——此乃劉備所為,發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諸葛亮才出山。草船借箭——此乃孫堅、孫權父子所為,分別發生在跨江擊劉表和濡須之戰; 借東風——冬至時日,多有東南風,此乃曹操之天災,非人為; 赤壁之戰——只有智激孫權是史實,其它諸如舌戰群儒、智激周瑜、群英會、苦肉計、連環計等均為虛構; 三氣周瑜——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搞後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至於周瑜病逝後,蜀國弔唁的代表是龐統,而不是諸葛亮; 征漢中——征漢中時的前線總指揮是劉備,諸葛亮留守成都搞後勤工作; 七擒孟獲——歷史上確有諸葛亮南征之事,也確有孟獲其人。但七擒孟獲《三國志》上沒有記載。孟獲後在蜀國任御史中丞,是文官並非武將; 六齣祁山——諸葛亮只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空城計——當時諸葛亮駐今陝西安康縣,司馬懿屯今河南南陽,如此之遙遠,何談空城計? 《後出師表》——乃後人之做,並非諸葛亮所作; 木牛流馬——其實,木牛就是獨輪車,流馬就是今天很常見的四輪小拉車。一說木牛是四輪車,流馬是一種頭部比較尖的船; 死諸葛嚇跑活仲達——確有此事,但並非諸葛亮遺計,而是司馬懿心虛; 綜觀《三國演義》諸葛亮之事跡,僅三顧茅廬是史實,其他均為移花接木或虛構。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否定諸葛亮的豐功偉績,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鞭打督郵——此乃劉備所為,非張飛; 猛張飛——張飛是世家子弟,不但擅長書畫,而且喜歡結交文士,也是文武雙全的帥才。
徐庶進曹營——曹操南征,劉備和諸葛亮、徐庶等南逃,亂軍中,徐母被俘,於是徐庶告別劉備,進曹營。可見並無曹操偽書之計和徐庶『走馬薦諸葛』之事。
張松獻地圖——劉備入蜀,拉攏法正與張松,並詢問蜀中的兵馬糧錢等情況,於是張松繪制了《西蜀地形圖》;而並非鳳雛死前獻地圖。
關於馬騰——馬騰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馬,不但沒有參加討董聯盟,而且還幫助董卓鎮守長安。至於馬騰之死,並非馬騰謀誅曹操被殺,馬超起兵報仇,而是馬超起兵反曹,所以馬騰被殺。可見是羅貫中為了藉此描寫曹操之奸雄之見。
另外還有些人物,也很不妥,關羽的兒子——關平是關羽的親生長子;關興是文官,年輕的時候就死了;關索乃虛構人物;關羽還有一女,相傳叫銀屏,嫁與李恢之子。順便說一下張苞,他還為成年就夭折了; 赤兔馬和周倉——赤兔馬確為呂布所騎,但呂布戰敗後,不知去向;((還有就是演義中聲稱騎赤兔馬的人多半都不能駕之,均被落馬,唯有呂布和關羽兩英雄能用,為何呂布手下侯成在出賣呂布後能騎上???這不很矛盾?))周倉在《三國志》中沒有記載,似乎是個虛構的人物。
從年齡上,幾個主要人物的年齡,失實上從大到小的排列是,曹操→呂布→趙雲→關羽→劉備→張飛→魯肅→周瑜→諸葛亮→孫權→陸遜,趙雲至少比劉備大二歲,赤壁之戰那一年,趙雲已經五十上下了;張昭比孫堅小一歲;關羽比劉備還要大一歲
在從武器上說說:青龍偃月刀——關羽的兵刃是長矛,其實呂布的兵刃也是長矛,張飛的兵刃並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
回答者:a不懂a - 魔法學徒 一級 3-19 20:47

--------------------------------------------------------------------------------

基本都是真的
回答者:饕餮魍魎 - 魔法師 四級 3-20 08:23

--------------------------------------------------------------------------------

說的好,有見解.我喜歡
回答者:JASON4622 - 試用期 一級 3-20 10:51

--------------------------------------------------------------------------------

《三國演義》

中國長篇歷史演義小說 。共120回 。元末明初羅貫中撰。又名《三國志通俗演義》、《三國志演義》。《三國演義 》是眾多的無名作者和文人作家集體創作的成果,它的成書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流傳演變過程。小說所依據的史料主要是晉代陳壽的《三國志》和南朝宋時裴松之的注。羅貫中在長期民間傳說、說話藝術和元雜劇中三國戲的基礎上,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再創造而成這樣一部宏傳的長篇巨著。
《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的歷史為基本內容,通過藝術的想像和集中,概括了比三國時期遠為豐富的社會歷史內容。小說從漢靈帝建寧二年(169 )寫到晉武帝太康元年( 280 )晉滅吳統一全國為止的100多年的史事 , 其間著重描寫了大約半個世紀魏、蜀、吳三國的紛爭和興衰過程。《三國演義 》是一部以描寫封建統治集團之間的斗爭為內容的長篇小說 ,它對封建社會的歷史面貌(不局限於三國時期)和封建統治階級的本質特徵都有比較細致的描繪,生動地揭示了封建統治階級各政治集團之間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丑惡關系。小說著力塑造的曹操形象具有很高的典型意義,在他身上作者概括進了歷史上剝削階級代表人物自私、殘忍、虛偽、奸詐等基本特徵。《三國演義》描寫不同統治集團之間的關系,以軍事斗爭為主。它長於描寫戰爭,側重於表現每次戰爭的特定條件、環境、雙方力量的對比,以及戰略戰術的運用等決定戰爭勝負的諸種因素,尤其注重於戰爭指導者主觀指導正確與否對戰爭勝負的決定意義。《三國演義》通過不同人物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愛憎感情、道德觀念和理想願望。書中所表現的德治仁政、聖君賢相的社會理想,也符合長期戰亂中人民渴望過安定生活的要求。小說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戰亂中人民群眾所遭受的深重苦難 。「尊劉抑曹」是《三國演義》的基本思想傾向,其中既包含了封建正統思想,也曲折地反映了在整個成書過程中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民族思想。小說還表現了忠、孝、節、義等封建倫理觀念及迷信思想。

《三國演義》插圖(清初刻本)

《三國演義》在藝術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情節曲折生動,引人入勝;塑造了曹操、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趙雲等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藝術結構既宏偉而又嚴密;小說的語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具有獨特的風格。它是歷史演義小說的典範。
現存《三國演義 》的最早版本是明嘉靖元年( 1522 )刊印的《三國志通俗演義》 ,24卷240則 。明末題為「李卓吾批點」的《三國演義》,並240則為120回。清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進一步修訂《三國演義》,在思想內容、情節、回目、文字各方面都作了加工潤飾,並附評語,成為近代最通行的版本。

《三國志》

記述中國古代魏、蜀、吳三國歷史的史書。基本屬於紀傳體。晉陳壽撰,南朝宋裴松之注。共65卷。在古代紀傳體正史中,與《史記》、《漢書》和《後漢書》並稱為前四史。

《三國志》書影(宋刻遞修本)

《三國志》成書年代不能確定。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 》,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國無史,由其自采資料。《三國志》以曹魏為正統,魏志列在全書之首,稱曹操、曹丕、曹睿為帝。吳、蜀君主即位,都記明魏的年號,以明正朔所在。東吳只有孫權稱主,孫亮等都稱名。這是因為晉朝受禪於魏,晉的史家尊重本朝的合法性,就必須以魏為正統。孫吳為晉所滅,孫晧乃晉之降臣,因而如此處理。蜀漢劉備 父子稱先主、後主,不同於孫吳,多少反映陳壽對於蜀漢的故國之思。
前人責難陳壽,說他向丁儀、丁廙的兒子乞米不得,因此不給丁氏兄弟立傳;因有憾於諸葛亮,所以說他將略非長,無應敵之才。實際這些責備缺乏根據。丁氏兄弟附見於王粲傳,而諸葛亮傳中充分肯定了他的功績,還收錄了亮集目錄,為全書特例。說諸葛亮將略非其所長,當時其他人已有類似評論,而且也是公允的。但《三國志》對於晉朝皇室的敘述時有曲筆,對於魏晉禪代之際司馬氏的所作所為,尤其顯然加以粉飾,多所回護。
三國時期在政治、經濟、軍事上有關系的人物,以及在學術思想、文學、藝術、科學技術上有貢獻的人,書中都記錄下來,此外也記載了國內少數民族以及鄰國的歷史。《魏志·倭人傳》就是日本古代歷史的重要史料。《三國志》沒有關於典章制度等方面的志,是一個缺陷。陳壽對於史料的取捨選擇,比較審慎謹嚴,文字也以簡潔見長。
裴松之於劉宋初官中書侍郎,奉命作《三國志注》,元嘉六年(429)奏上。他在《上三國志注表》中說 ,陳壽的書「銓敘可觀,事多審正」,但又指出它「失在於略,時有所脫漏」。所以裴注不僅解釋地理名物等,更主要的在於補充原書記載的遺漏和糾正錯誤。同一事幾家記述不同的,他都收錄進來,以備參考。對於史事和人物,裴注有所評論;對於陳壽議論的不當,裴注也加以批評。裴注搜羅廣博,引書首尾完整,不加剪裁割裂。所引用的書達140餘種,其中90%以上是今天已經亡佚的。對於三國時代歷史的研究,裴注的重要性不下於陳壽本書。
歷代研究《三國志》及裴注者很多。民國時,盧弼匯集歷代學者對《三國志》正文和裴注所作的注釋、版本校勘和考證,並將本人的注釋和按語統一編纂為《 三國志集解 》,可供讀《三國志》時參考。
回答者:jingle_rex - 助理 二級 3-20 12:30

--------------------------------------------------------------------------------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到底有什麼區別,其實答案很簡單,一個是正史,一個是小說

陳壽《三國志》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有很多不同只處~~~演義版本畢竟是小說,加了不少個人修改,大家,應該知道《三國志》是我們中國真正的三國時代的故事,不過陳壽《三國志》的文言文看了也夠嗆~~以下說點我所發現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幾點沖突,挺有意思的。。。
關於 桃園三結義——《三國志》上沒有關於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義的記載,只是說他們恩若兄弟;
三英戰呂布——公孫瓚沒有參加討董聯盟,所以劉、關、張三人也未曾參加,也就不會有虎牢關三英戰呂布;
關於關羽的英雄事跡:
溫酒斬華雄——此乃江東猛虎孫堅所為; 徐州誅車胄——此乃劉備所為; 斬顏良,誅文丑——斬顏良確有其事,誅文丑的卻是曹操所為。過五關,斬六將——關羽離開曹操後,直接從許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劉備,並未發生過五關,斬六將之事; 古城斬蔡陽——此亦乃劉備所為; 華容放曹——在華容道攔截曹操的是劉備,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戰長沙——劉備南征荊南四郡,四郡守望風而降,黃忠便隨長沙太守韓玄同降,關羽並未和黃忠發生戰斗。單刀赴會——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實乃魯肅單刀會關羽,「單刀」乃軍士之佩刀;水淹七軍——此乃天災人禍,非人謀; 刮骨療傷——此時華佗已經死了兩年,因此並非華佗所為,似乎只是一般的軍醫所為; 麥城凜然拒降——孫權使人勸降,關羽詐降,在城頭虛插旌旗,從別門撤退,被呂蒙算到,半路截殺之。至於,追命呂蒙,玉泉顯聖等,不用說也知道是子虛烏有,亂搞封建迷信。。不多說。綜觀《三國演義》關羽之壯舉,也就斬顏良是史實,其他均為移花接木或虛構。
諸葛亮 用兵如神——歷史上的諸葛亮善於內政治理,用兵並非其所長,可通過下面事實說明;
火燒博望坡——此乃劉備所為,發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諸葛亮才出山。草船借箭——此乃孫堅、孫權父子所為,分別發生在跨江擊劉表和濡須之戰; 借東風——冬至時日,多有東南風,此乃曹操之天災,非人為; 赤壁之戰——只有智激孫權是史實,其它諸如舌戰群儒、智激周瑜、群英會、苦肉計、連環計等均為虛構; 三氣周瑜——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搞後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至於周瑜病逝後,蜀國弔唁的代表是龐統,而不是諸葛亮; 征漢中——征漢中時的前線總指揮是劉備,諸葛亮留守成都搞後勤工作; 七擒孟獲——歷史上確有諸葛亮南征之事,也確有孟獲其人。但七擒孟獲《三國志》上沒有記載。孟獲後在蜀國任御史中丞,是文官並非武將; 六齣祁山——諸葛亮只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空城計——當時諸葛亮駐今陝西安康縣,司馬懿屯今河南南陽,如此之遙遠,何談空城計? 《後出師表》——乃後人之做,並非諸葛亮所作; 木牛流馬——其實,木牛就是獨輪車,流馬就是今天很常見的四輪小拉車。一說木牛是四輪車,流馬是一種頭部比較尖的船; 死諸葛嚇跑活仲達——確有此事,但並非諸葛亮遺計,而是司馬懿心虛; 綜觀《三國演義》諸葛亮之事跡,僅三顧茅廬是史實,其他均為移花接木或虛構。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否定諸葛亮的豐功偉績,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鞭打督郵——此乃劉備所為,非張飛; 猛張飛——張飛是世家子弟,不但擅長書畫,而且喜歡結交文士,也是文武雙全的帥才。
徐庶進曹營——曹操南征,劉備和諸葛亮、徐庶等南逃,亂軍中,徐母被俘,於是徐庶告別劉備,進曹營。可見並無曹操偽書之計和徐庶『走馬薦諸葛』之事。
張松獻地圖——劉備入蜀,拉攏法正與張松,並詢問蜀中的兵馬糧錢等情況,於是張松繪制了《西蜀地形圖》;而並非鳳雛死前獻地圖。
關於馬騰——馬騰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馬,不但沒有參加討董聯盟,而且還幫助董卓鎮守長安。至於馬騰之死,並非馬騰謀誅曹操被殺,馬超起兵報仇,而是馬超起兵反曹,所以馬騰被殺。可見是羅貫中為了藉此描寫曹操之奸雄之見。
另外還有些人物,也很不妥,關羽的兒子——關平是關羽的親生長子;關興是文官,年輕的時候就死了;關索乃虛構人物;關羽還有一女,相傳叫銀屏,嫁與李恢之子。順便說一下張苞,他還為成年就夭折了; 赤兔馬和周倉——赤兔馬確為呂布所騎,但呂布戰敗後,不知去向;((還有就是演義中聲稱騎赤兔馬的人多半都不能駕之,均被落馬,唯有呂布和關羽兩英雄能用,為何呂布手下侯成在出賣呂布後能騎上???這不很矛盾?))周倉在《三國志》中沒有記載,似乎是個虛構的人物。
從年齡上,幾個主要人物的年齡,失實上從大到小的排列是,曹操→呂布→趙雲→關羽→劉備→張飛→魯肅→周瑜→諸葛亮→孫權→陸遜,趙雲至少比劉備大二歲,赤壁之戰那一年,趙雲已經五十上下了;張昭比孫堅小一歲;關羽比劉備還要大一歲
在從武器上說說:青龍偃月刀——關羽的兵刃是長矛,其實呂布的兵刃也是長矛,張飛的兵刃並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
回答者: 27zhong - 同進士出身 六級 3-19 20:44

--------------------------------------------------------------------------------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到底有什麼區別,其實答案很簡單,一個是正史,一個是小說

陳壽《三國志》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有很多不同只處~~~演義版本畢竟是小說,加了不少個人修改,大家,應該知道《三國志》是我們中國真正的三國時代的故事,不過陳壽《三國志》的文言文看了也夠嗆~~以下說點我所發現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幾點沖突,挺有意思的。。。
關於 桃園三結義——《三國志》上沒有關於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義的記載,只是說他們恩若兄弟;
三英戰呂布——公孫瓚沒有參加討董聯盟,所以劉、關、張三人也未曾參加,也就不會有虎牢關三英戰呂布;
關於關羽的英雄事跡:
溫酒斬華雄——此乃江東猛虎孫堅所為; 徐州誅車胄——此乃劉備所為; 斬顏良,誅文丑——斬顏良確有其事,誅文丑的卻是曹操所為。過五關,斬六將——關羽離開曹操後,直接從許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劉備,並未發生過五關,斬六將之事; 古城斬蔡陽——此亦乃劉備所為; 華容放曹——在華容道攔截曹操的是劉備,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戰長沙——劉備南征荊南四郡,四郡守望風而降,黃忠便隨長沙太守韓玄同降,關羽並未和黃忠發生戰斗。單刀赴會——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實乃魯肅單刀會關羽,「單刀」乃軍士之佩刀;水淹七軍——此乃天災人禍,非人謀; 刮骨療傷——此時華佗已經死了兩年,因此並非華佗所為,似乎只是一般的軍醫所為; 麥城凜然拒降——孫權使人勸降,關羽詐降,在城頭虛插旌旗,從別門撤退,被呂蒙算到,半路截殺之。至於,追命呂蒙,玉泉顯聖等,不用說也知道是子虛烏有,亂搞封建迷信。。不多說。綜觀《三國演義》關羽之壯舉,也就斬顏良是史實,其他均為移花接木或虛構。
諸葛亮 用兵如神——歷史上的諸葛亮善於內政治理,用兵並非其所長,可通過下面事實說明;
火燒博望坡——此乃劉備所為,發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諸葛亮才出山。草船借箭——此乃孫堅、孫權父子所為,分別發生在跨江擊劉表和濡須之戰; 借東風——冬至時日,多有東南風,此乃曹操之天災,非人為; 赤壁之戰——只有智激孫權是史實,其它諸如舌戰群儒、智激周瑜、群英會、苦肉計、連環計等均為虛構; 三氣周瑜——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搞後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至於

Ⅳ 中國歷史上的三國是怎樣的

魏蜀吳

Ⅳ 三國的歷史事實

.桃園結義:正史並無寫到三人有結拜只提到情若兄弟(年齡:關羽>劉備>張飛)
2.溫酒斬華雄:實華雄死於江東猛虎孫堅刀下,《三國演義》反把孫堅寫成是華雄的手下敗將,這對孫堅太不公平了。
3.三英戰呂布∶呂布實被孫堅擊退(公孫瓚沒有參加討董聯盟,所以劉關張三也未曾參加,也就不會有虎牢關三英戰呂布。)
4.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只有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郵,袞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廣陵太守張超,長沙太守孫堅和曹操,只有這十三家.孔融當時正忙於對付黃巾賊,不可能分身去討董,陶謙當時只有貢獻一些金錢,並無參加戰役,馬騰當時尚未接受招安,怎可以參加討董行列,當時公孫瓚正要對付烏桓,亦不可能參加討董行列,至於張楊當時和劉備一樣,只是義勇軍,而劉備當時亦只是跟隨出征。
5.關公斬顏良,誅文丑:斬顏良確有其事,誅文丑的卻是曹操的部下所為。
6.張飛鞭督郵∶實乃劉備所為
7.徐州誅車胄古城斬蔡陽:此乃劉備所為。
8.土山約三事:那次戰役關羽是戰敗被擒,並非有「土山約三事」如此堂皇之事.
9.曹操獻刀殺董卓:曹操認為卓終必敗,不領董卓情~逃歸鄉里..曹操獻刀,不見正史虛構的
10.連環計∶載有貂蟬之人呂布與董卓爭奪一婢女而起並無指出是有人用計
11.關羽降曹∶無特別記載應為自願(在三演所編造的關羽投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保護二皇嫂」,但這是與史實不符的。根據史書記載∶劉備到徐州後,屯兵小沛,命關羽守下邳。劉備的夫人應該隨劉備住在小沛,而不是住在下邳。曹兵進攻小沛時,劉備戰敗逃走,夫人在小沛被俘,而不是隨關羽在下邳投降的。也就是說,關羽在投降時,身邊並沒有什麼「二皇嫂」。)
12.過五關斬六將∶此五關相距甚遠也無聯系虛構劇情(關羽離開曹操後,直接從許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劉備,並未發生過五關斬六將之事。)
13.被斬的六將∶三演說被斬的六將是孔秀孟坦韓福卞喜王植和秦琪,而這幾個人都不見史書記載,連名字也是虛構的。他們的出場只有一個任務,就是挨關老爺一刀。
14.孫堅之死∶孫堅死於硯山...由於單騎輕出,只帶幾名隨從遭黃祖設伏以落死及流矢射死
15.孫策之死∶實乃遭刺客暗算傷重不治(在攻打陳登的途中亦是單騎輕出,不過更誇張…只有自己一個人去打獵...無巧不巧被許貢的三名家客給盯上(許貢死於孫策之手)即使孫策驍勇,但臉上一箭,受創極深雖有黃蓋等人後來極力搶救但仍回天乏術)
16.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記載太少。。。無名過客而已
17.徐庶進曹營:曹操南征,劉備和諸葛亮徐庶等南逃,亂軍中,徐母被俘,於是徐庶告別劉備,進曹營
18.火燒博望坡:非諸葛實乃劉備手筆。發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諸葛亮才出山。
19.糜夫人傷重跳井自殺超雲推倒土牆蓋井∶正史記載..甘夫人和糜夫人在當陽皆安然無恙..故也沒有超雲推倒土牆蓋井的事情啦^^
20.長板坡七進七出∶趙雲護送家小撤退十分平淡(趙雲只是三義寫成實則戰功平平五虎將?苦果苦吧^)

Ⅵ 歷史上三國

曹沖就是病死的,與曹丕無關。《三國志·魏書·武文世王公傳》記載:

太祖數對群臣稱述,有欲傳後意。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親為請命。及亡,哀甚。文帝寬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這段話翻譯過來的意思是:曹操數次對群臣說,想立曹沖為接班人,曹沖13歲時,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沖得了疾病,曹操親自為曹沖請命,但曹沖還是去世了,曹操很是傷心,曹丕安慰曹操,但曹操卻對曹丕說:曹沖去世,是我的不幸,卻是你們的大幸。

這話表明了兩個意思,一是曹操有立曹沖為接班人的想法,二是曹操認為曹沖去世對曹丕等人有利。

於是很多人就根據這段話開始斷章取義,認為是曹丕害死了曹沖,問題是曹丕真的害死了曹沖嗎?

由於現在很多三國題材的影視劇中,都安排了曹丕害死了曹沖的情節,通過荀彧之口說出給曹操,更加使得很多人認為就是曹丕害死了曹沖,這實在是冤枉曹丕了,電視劇不是歷史,要想了解歷史上曹沖的死因,就得分析歷史。

曹丕在當上皇帝後,也曾說過這樣的話,如果曹沖還活著的話,我也當不上皇帝,曹丕還說過,如果曹昂還活著的話,也當不上皇帝,這些話似乎能看出曹操當時對繼承的意思,但是,並不能說明曹丕就是害死曹沖的兇手。

首先,史書上明確記載了曹沖是病死的,是得了重病而死,如果曹沖之死與曹丕有關,以曹操的個性,是不可能放過曹丕的,史書的作者對當時歷史的了解肯定比現代人強,古人確定的話,我們不應懷疑,除非有新的證據證明。

其次,曹操只是有意傳位給曹沖,並不代表曹操就能一定傳位給曹沖 ,曹沖死的時候只有13歲,只是一個少年,將來長大會如何,並不好說,曹操喜歡曹沖的原因就是曹沖很聰明,而且很仁愛。

曹沖聰明是因為歷史上有名的曹沖稱象,就是曹沖因為聰明而想出的辦法,把象趕到船上,劃下水位線,然後再裝石頭,就能知道象有多重了。曹沖仁愛是因為史書記載了一個曹沖智救庫吏的故事,曹操的馬鞍在倉庫里被老鼠啃壞,負責管理倉庫官員就非常擔心被曹操所殺,但是曹沖憑借自已的聰明才智,救了庫吏一命。

Ⅶ 歷史上的三國都有哪三國

三國指的是:曹魏、蜀國、孫吳 三個國家。

1、蜀國,傑出人物:劉備、諸葛亮 等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263年為魏所滅。共歷二帝,四十三年。

2、曹魏,傑出人物:曹丕、司馬懿 等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被漢獻帝封為魏公,魏國始建。;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正式取代漢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陽,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曹魏滅亡。

3、孫吳,傑出人物:孫權、甘寧 等

公元222年,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天紀四年(280年)5月1日,孫吳亡於西晉,標志著中國漢末三國以來割據局面的徹底結束。

(7)歷史上的三國擴展閱讀:

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

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Ⅷ 歷史上真的有三國時期嗎

嗯,這種不輕易聽信「專家」「教授」而自己認真研究的態度是很不錯的(也許是這家「品」那家「說」都說的煞有介事以致大家連基本事實都開始懷疑了ORZ所以最好的方法還是自己找^0^)
建議你看看高中歷史教材中國古代史一冊……雖然很多人說編得不好
但也還算是權威- -|||(我們正在學)(《三國志》、《後漢書》、《資治通鑒》甚至《九州春秋》、《魏略》什麼的都有,就是不好找……)或者查網路的詞條。沒有啊?那你看下面好了。
關於三國:三國是中國的一個歷史時期。東漢末年,曹操統一中國北方並實際上以丞相的職位掌握東漢政權,取得「魏王」稱號,加九錫。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繼承其位,同年強迫東漢的末代皇帝獻帝劉協將皇位禪讓給他,建立了曹氏政權,國號「魏」,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政權正式滅亡,三國時代正式開始。221年,以益州為根據地的劉備自立為皇帝,國號「漢」,史稱「蜀漢」。同年,割據揚州、荊州、交州等地的孫權接受曹魏政權的冊封,開始稱「吳王」。229年,他正式稱帝建國,國號「吳」,史稱「東吳」。已經事實上控制曹魏政權的司馬家族於263年吞並蜀漢後,司馬炎於265年廢魏元帝自立,國號「晉」,史稱「西晉」。西晉於280年攻克江南的孫吳政權,正式統一中國,三國時代就此結束。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