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建拆除
1. 歷史建築拆除復原就能挽回嗎
6月日,有媒體曝光了上海靜安區巨鹿路上一處優秀歷史保護建築被完全拆毀,改建為一處貌似現代風格建築的消息。記者了解到,靜安區已經介入調查,並要求業主對建築進行復建。
這處被拆毀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位於巨鹿路888號內,目前這里大門緊閉,院牆有一人多高,內部建築被全部用綠色網罩包裹得密不透風,從馬路上看不到裡面的情況。但有媒體曝光,原來的歷史保護建築已經被拆得面目全非,基本盪然無存,業主還在原址上蓋了鋼筋混凝土的貌似現代風格建築。
日前,媒體對巨鹿路888號優秀歷史建築違規拆除一事進行相關報道,靜安區委、區政府目前已明確分管副區長牽頭相關部門組成專項工作小組,研究部署相關工作。
據了解,巨鹿路888號是上海第三批優秀歷史建築,保護類別為「四類」(即建築主要立面不得改變,內部允許改變)。該房屋系私人產權房,按規定可以正常交易過戶,並於2015年2月完成交易過戶登記,程序合法。同時,該房屋在辦理產權轉移登記時,區房管局與購買人簽署了《優秀歷史建築保護要求承諾書》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要求告知書》。《承諾書》中明確:受讓人在使用和日常養護中要愛護優秀歷史建築,不得擅自改動建築的外部立面、內部空間及其裝飾,不得擅自改變建築的使用功能。但房屋業主在未辦理任何手續的情況下,對房屋主體進行拆除重建。
對此事,靜安區已開展查處工作,具體情況如下:
經調查,今年3月31日,「12345」市民熱線接報稱該處有違搭。靜安寺街道城管中隊獲悉後上門查勘,當時房屋並未遭到破壞,也無違搭。5月18日,區房管局收到電話投訴,次日即上門調查,並發現房屋內部結構被拆除,隨即要求立即停工,但施工方拒不配合。經多次聯系,區房管局於6月2日下午聯繫到業主的委託代理人王女士。6月5日,區房管局立案,6月6日發出《責令改正通知書》並先後三次約談王女士,要求停止一切違法施工行為。王女士現已承認違法事實和行為,願意配合委託有資質的單位,盡快恢復房屋原貌。
根據以上調查情況,靜安區專項工作小組將抓緊推進下一步相關工作:一是盡全力恢復原狀。區內富有歷史建築修繕經驗的單位全面接管,全面調閱原始圖紙,努力追尋已拆除的原始材料。根據房屋部分尚在的牆體,已組織專家對建築開展復建可行性和操作性的論證,並在市有關部門指導下開展修復方案設計工作。二是依法嚴肅處理。市、區相關部門聯手嚴格依照《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等相關規定,查明事實真相,對相關違法行為進行嚴肅處理。具體處理情況第一時間向社會和媒體公布。三是舉一反三,吸取教訓。區相關部門要吸取教訓,舉一反三,嚴格加強對歷史建築的管理,依託當前正在開展的優秀歷史建築「一幢一冊」建檔工作,落實最嚴格的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機制,接受社會和媒體的監督。
靜安區新聞辦
2017年6月8日
追問
上海優秀歷史保護建築被拆毀:是誰在讓巨鹿路哭泣?
一棟明文規定的歷史保護建築,在光天化日下被拆個精光,而監管部門前後半年毫不知曉。這樣的事發生在上海,不斷強調保護歷史建築、保留城市文脈、構築人文之城的上海,教人瞠目結舌。
若不是近日媒體披露,巨鹿路888號的「改造工程」或許還將緊鑼密鼓下去,直至一座嶄新的時髦的鋼結構的或許屬於「後現代」或者什麼風格的建築正式亮相,成為成片歷史保護建築中一道「別樣的風景」。
而它的「前身」,已經存留近一個世紀並本應持續保留下去的出自鄔達克之手的老洋房,則只能「永遠地」留在一些有心人的記憶里,並因其肉身消失而被更多人忘記。
這就是一棟老建築以8000萬元價格轉手賣出之後的下場。業主的任性毀了一段城市記憶,至於其是完全無知,還是有意為之,我們還不知曉。能確定的是,在這起個案中,針對歷史保護建築的諸多法律法規、制度規范,均被熟視無睹,如同廢紙。
對老建築懷有感情的市民,把這件事寫到了微信公號里,起了個標題叫「巨鹿路在哭泣」。誠哉斯言。而我們所知道的是,並不止巨鹿路會「哭泣」。
這些年,類似事件並不是孤案。像巨鹿路這棟老洋房一樣,近年也有不止一處掛牌或不掛牌的老建築被公然「誤拆」,待到人們驚覺要保護,已經為時已晚。
上海並不是一座善於遺忘的城市。恰恰相反,上海正在努力成為一座倍加珍惜歷史記憶的城市,不然也不會將舊區改造中的「拆、改、留」方針改成「留、改、拆」,也不會把「建築是可以閱讀的」寫進城市綱領性質的黨代會報告。這些年,亦有大批來自方方面面的有識之士為歷史建築保護奔走呼告,傾注心血。只可惜,整座城市的努力付出,有時候依然難敵個別人士的肆意妄為。
從這個意義上說,不只是巨鹿路在哭泣。為這座百年建築的遭毀,整座城市都在哭泣。
而哭泣過後,我們又能夠做什麼?
僅僅譴責業主,或是指著資本罵「任性」,已經無濟於事。作為一起違法行為的當事人,這位業主所應受到的不只是譴責,還有法律的懲處。但人們不無擔心的是,既有的法律制裁方式,或許並不足以達到懲戒的目的——根據目前的行政處罰,業主可被處以建築重置價三至五倍罰款,並責令恢復原狀。但誰都知道,錢很多時候並不是問題,而一棟拆得幾乎不留只磚片瓦的歷史建築,還能「恢復」什麼原狀?
監管者的失責,亦應被嚴肅追問。歷史建築的交易、改造,程序並不簡易,也都有法可依;既然要嚴格保護,自然需要密切關注、嚴格監管。但長達半年時間,所在地的管理部門和執法部門對大規模的違法施工行為竟毫無察覺,存在於基層的管理真空,及其背後暴露出的「文化無意識」,無疑更教人痛心。
上海要採取最嚴格措施保護歷史建築、延續城市文脈——這一條,是上海業已明確的方針,亦是整座城市大部分人的共識。但有了共識,還需真正落實。無論對各層級的管理者,還是城市的參與者來說,將共識變為現實,都是需要小心翼翼、切實努力的事,不然稍不留神,就可能抱憾終身。
這棟被拆的老洋房,便是一個慘痛的教訓。事已至此,它不能被輕輕放過,人們需要通過公正、公開、嚴肅的追責處理,看到捍衛城市人文和法治尊嚴的決心;更需要通過由此展開的延伸努力,去彌補潛在的隱患和漏洞——法治是否健全、措施是否有力、監管者的思想意識和行動意志還有沒有短板,這些都需要細加追問,勤加改進。
而一切努力,是為了不要有下一次悲劇,再不要有悲劇。
上海不能再「哭泣」。
2. 建國至今有哪些被拆掉的著名建築
北京慶壽寺雙塔,生於1257-1258年間,卒於1955年,800多年歷史,修西長安街時消失。
建築的靈魂、最核心的因素
是歷史載體,
這些建築的歷史意義
遠遠超過建築本身。
如今,這些「立體的歷史」
只能在照片中回憶......
(根據《歷史講壇》編輯整理)
來源:「北京城市建設研究發展促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