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膠價格歷史
① 天然橡膠的歷史
1492年遠在哥侖布發現美洲大陸以前,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當地居民已開始利用。
1736年直到1736年,法國才在世界上首次報道有關橡膠的產地、採集膠乳的方法和橡膠在南美洲當地的利用情況,使歐洲人開始認識天然橡膠,並進一步研究其利用價值。
1839年此後又經過了100多年,直到1839年美國人固特異(C.Goodyear)發現了在橡膠中加入硫黃和鹼式碳酸鉛,經加熱後制出的橡膠製品遇熱或在陽光下曝曬時,才不再像以往那樣易於變軟和發粘,而且能保持良好的彈性,從而發明了橡膠硫化,至此天然橡膠才真正被確認其特殊的使用價值,成為一種其重要的工業原料。
1888年英國人鄧錄普(J.B.Dunlop)發明了充氣輪胎,促使汽車輪胎工業飛躍地發展,因而導致耗膠量急劇上升。
1876年英國人威克姆(H.Wickham)從巴西馬遜河口採集橡膠種子,運回英國皇家植物園播種,並在錫蘭(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試種,均取得成功。此即為巴西橡膠樹在遠東落戶的開端。從此,栽培橡膠業發展非常迅速。1997年世界天然橡膠產量已高達624.7萬噸。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農墾科技工作者通過科學實踐,打破了國外近百年來所謂15°以北是巴西橡膠樹種植「禁區」的定論,成功地在北緯18°以北至北緯24°的廣大地區種植巴西橡膠樹,並獲得較高的產量。1996年天然膠產量已達到42萬噸,成為世界第五大天然膠生產國。 國務院辦公廳於2007年印發了《關於促進我國天然橡膠產業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07]10號),進一步明確了'天然橡膠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和工業原料'的戰略定位,肯定了我國天然橡膠產業所做出的重大貢獻,指出了當前我國天然橡膠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提出了今後發展我國天然橡膠產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和具體措施。
《意見》明確提出到2015年,我國國內天然橡膠年生產能力要達到80萬噸以上,境外生產加工能力達到60萬噸以上的目標。《意見》為我國天然橡膠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明確了前進的方向、創造了良好的環境、開辟了廣闊的工作空間,這是新時期指導我國天然橡膠產業發展的一部劃時代的綱領性文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橡膠樹原產於巴西亞馬遜河流域馬拉岳西部地區,現已布及亞洲、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種植面積較大的國家有: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中國、印度、越南、奈及利亞、巴西、斯里蘭卡、賴比瑞亞等。我國植膠區主要分布於海南、廣東、廣西、福建、雲南,此外台灣也可種植,其中海南為主要植膠區。
常綠喬木,有乳狀汁液。直根系,三出復葉,革質全緣。花單性,雌雄同株,圓錐花序。果實為蒴果,種子橢圓形。巴西橡膠樹有較大的變異性和適應性。適於年平均溫度26~27℃,而且沒有15℃以下絕對最低溫度;年降雨量2500mm以上,分布均勻;年平均相對濕度80%以上;土層深1m以上,表層20~30cm含有機質3%以上,土壤pH5~6,土壤質地以壤質土最好,地下水位1.5~2m以上;海拔高度一般300 m以下,無大風的地區種植。
天然橡膠采自植物的汁液,雖然世界上有2000多種植物可生產天然橡膠,但大規模推廣種植的主要是巴西橡膠樹。采獲的天然橡膠主要成分是順式聚異戊二烯,具有彈性大、定伸強度高、抗撕裂性和耐磨性良好、易於與其它材料粘合等特點,廣泛用於輪胎、膠帶等橡膠製品的生產。巴西橡膠樹喜高溫、高濕、靜風、沃土,主要種植在東南亞等低緯度地區。受自然條件制約,我國僅海南、廣東、雲南等地氣候條件可以種植,可用面積約1500萬畝,已種植1400萬畝左右,年產量在60萬噸左右。 L A T E X T E S T R E P O R T
天 然 膠 乳 檢 測 報 告
Subject : The quality test report of natural rubber latex 60% DRC H.A.
標題 : 高氨濃縮天然乳膠質量檢測報告
Items
項目 Test result
實測結果 International standard
國際標准
Total solid content總固含量 61.53 61.5 min
Dry Rubber Content干膠含量 60.19 60 min
Non rubber solid非橡膠固體含量 1.49 2.0 max
Ammonia content (on total weight)氨含量 0.74 0.6 min
Ammonia content (on water PH.)水溶氨含量 1.92 3.0 max
PH of latex酸鹼值 10.58 11.0 max
KOH number氫氧化鉀含量 0.48 1.0 max
V. F. A. 揮發脂肪酸值 0.014 0.03max
Mechanical Stablity Time(S) 機械穩定率(秒) 860 650 min
Magnesium Content (on solids),PPM鎂含量 32.5 80 PPM
Color of latex乳膠顏色 White白 White 白
All tests are performe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I.S.O. 2004 – 1979 (E) Specification
Tested by SGS International Inspecting Co., Ltd. Bangkok branch
由SGS國際商檢機構曼谷分公司檢驗
② 現在橡膠價格
現在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簽訂協議,進口他們的橡膠,已經三年了,不知道簽了多少年,反正不會這么快結束,每天有三萬多干膠從東南亞運入中國,而西雙版納的橡膠日產不過兩萬多噸,自己想為什麼會跌,有兩種可能橡膠回升,一是停止進口東南亞橡膠或者到協議到期不再進口,像菲律賓一樣,鬧一下,然後就不買菲律賓橡膠了,二是打戰,橡膠屬於軍備物資,肯定漲價,請耐心等待,個人覺得不過16年協議到期價格肯定回升,升到干膠30一斤,慢慢等吧,別著急出手橡膠,現在房地產市場過於透明難賺錢,又沒那麼多地讓自己投資理財,股市波動大中國故事衰退,唉.
③ 誰是橡膠價格暴跌的罪魁禍首
註:上圖中跌幅為橡膠每日價格較2017年2月13日跌幅情況;「線性」為趨勢線。
最主要的橡膠產品中天然橡膠、丁苯橡膠和順丁橡膠自2017年2月中旬下跌至今,跌幅分別達到40%、50%、52%,長時間持續大幅走跌造成市場恐慌情緒蔓延,究竟誰是橡膠價格暴跌的罪魁禍首?
隆眾資訊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2016年第四季度市場游資大量增資增倉大宗商品,推動滬膠在內的大宗商品集體暴漲,而隨著暴漲帶動風險增加,市場游資陸續撤資,滬膠走勢重回基本面主導。
2)2017年1月份泰國發生嚴重洪災,市場普遍認為泰國將減產35-40萬噸左右,進一步推漲滬膠,但是隨後統計數據顯示僅減產15-20萬噸左右,實際減產數量大幅低於預期,減產炒作落下帷幕。
3)泰國橡膠管理局自2017年1月中旬開始陸續低價拋儲20萬噸左右,增加停割期供應量,對膠價形成打壓。3月末開始國內雲南產區試開割,4月中下旬基本全面開割,目前泰國北部和中部也進入開割季,市場供應非常充足。
4)下游需求低迷造成社會庫存壓力巨大,供需矛盾激化成為膠價持續大幅回落主推因素。
由於下游需求低迷是春節後膠價持續大幅回落主推因素,隆眾資訊在此著重展開進行分析,而由下圖中需求佔比來看,輪胎對天然橡膠、丁苯橡膠、順丁橡膠需求量70%,因此我們著重了解一下輪胎市場對橡膠需求為什麼如此之差。
據隆眾資訊分析,輪胎企業對橡膠需求低迷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春節前橡膠價格持續大漲推升輪胎企業原料備貨積極性,輪胎企業普遍儲存兩個月左右原料庫存,春節後隨著膠價快速大幅回落,部分輪胎企業採用少量購進低價原料,對沖高價原料造成的高成本,導致高價原料消化速度緩慢,拉低對橡膠原料整體需求。另一方面是春節後輪胎銷售情況欠佳,庫存高位拖累開工低位,拉低對橡膠需求。
外需方面,春節過後美國商務部裁定我國輸美卡客車輪胎不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推動輪胎出口情況環比好轉,2017年3月份輪胎出口45.84萬噸,環比大漲47.76%,4月份輪胎出口46.46萬噸,環比3月份小漲1.36%,但是1-4月份累計出口較去年同期依舊存在1.84個百分點的跌幅,整體出口方面未形成有力支撐或者拖累。
內需方面,國內樓市政策收緊,基礎設施刺激不及預期,大環境對輪胎需求無支撐,「限載」刺激重卡銷量同環比暴漲利好逐漸消化,小排量汽車購置稅優惠政策春節前提前消化今年上半年需求,今年上半年乘用車銷量環比大幅回落。除此之外,國內下游經銷商春節前輪胎價格快速上漲時期大量備貨,春節後隨著原料價格持續大幅走跌,輪胎經銷商高價銷售困難,庫存快速積壓,隨著時間推移進而造成輪胎企業成品庫存不斷提升,據隆眾了解目前輪胎企業成品庫存量普遍達到1個半月以上。
在輪胎外需無明顯支撐或者拖累,內需非常低迷的情況下,國內輪胎企業成品庫存高位施壓輪胎開工,市場整體開工情況在理論產銷旺季出現回落,進一步拉低對橡膠原料需求,打壓膠價持續下行,並且對最起碼3個月之內橡膠價格打壓作用持續存在。
④ 為什麼2012年橡膠價格一直下跌
因為10年漲的太猛,11年沒緩過來,今年繼續跌。關鍵是供需問題,下游橡膠使用企業(如輪胎廠)產品銷售整體不如前,他們的產品庫存積壓現象比較普遍,還有就是橡膠貿易商手裡有很多積壓的橡膠原料庫存。供應面基本沒變,但是需求大幅下降。所以價格必須得跌
⑤ 中國橡膠發展歷史
世界橡膠工業百年發展史:大體劃分為形成時期、發展時期、繁榮時期及穩定發展時期四個階段。 形成時期 早在11世紀,南美洲人民即已開始利用野生天然橡膠。1736年法國人C.孔達米納參加法國科學院赴南美考察隊,觀察到三葉橡膠樹流出的膠乳可固化為具有彈性的物質。後來,亞馬孫河流域的野生三葉橡膠樹的膠樣被寄回巴黎,開始引起了歐洲人的注意。1823年C.麥金托什在英國建立了第一家防水膠布工廠。
在同一時期,英國人T.漢考克發現橡膠通過兩個轉動滾筒的縫隙反復加工,可以降低彈性,提高塑性。這一發現奠定了橡膠加工的基礎。他被公認為世界橡膠工業的先驅。1839年美國人C.固特異發現橡膠與硫磺共熱可以大大增加橡膠的彈性,不再受熱發粘,從而使橡膠具備良好的使用性能。
橡膠硫化方法的發現對推動橡膠的應用起了關鍵的作用。19世紀中葉,橡膠工業已開始形成。它已能生產膠布、膠鞋、膠管、膠板及一些日用品等。 發展時期 19世紀末期,汽車及汽車輪胎的出現推動了橡膠工業的蓬勃發展。1845年英國人R.W.湯姆森首次提出了充氣輪胎專利。1888年英國人J.B.鄧錄普製造出第一條充氣自行車胎。1895年第一條充氣汽車輪胎問世。不久,汽車輪胎開始了商品生產。為了改進輪胎及其他橡膠製品的使用性能,1893年J.F.帕爾默將簾布(見簾子線)用於自行車胎。1900年簾布開始在汽車輪胎上應用。1906年,美國人G.厄諾拉格用苯胺作硫化促進劑。1912年S.C.莫特發現了炭黑的補強效果。不久,防老劑也應用於橡膠加工。1916年F.H.班伯里提出了橡膠密煉機(見塑煉)專利,橡膠加工機械相應得到了完善和發展。橡膠加工技術在這一時期中有了很大的進步。 隨著橡膠工業的迅速發展,原用野生的天然橡膠在性能和產量方面已不能滿足需要,19世紀中後期開始了天然橡膠的人工栽培。到20世紀20~30年代人工栽培的天然橡膠已經逐步取代野生橡膠,成為天然橡膠的主要來源。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天然橡膠供不應求,德國開始了甲基橡膠的小批量生產,主要用於製造硬質橡膠製品。這種合成橡膠質次價高,戰後即停止了生產。30年代開始了合成橡膠商品化的生產,聚丁二烯橡膠(即丁鈉橡膠)、氯丁橡膠、丁苯橡膠、 丁腈橡膠、丁基橡膠等相繼投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對戰略物資的需求,合成橡膠及與戰爭相關的橡膠製品如汽車輪胎、飛機輪胎、各種軍車用輪胎的生產均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繁榮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發達國家中的汽車等工業蓬勃興起,推動了世界橡膠工業的大發展。1943年鋼絲簾布輪胎問世,1948年,法國米什林公司試製成功子午線輪胎。同年,無內胎輪胎也問世。1953年有規立構合成橡膠研製成功。1956年,有規立構合成橡膠開始在輪胎中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部分天然橡膠使用。1965年,熱塑性橡膠開始應用於膠鞋及膠粘劑。1970年,首批澆注輪胎(用聚氨酯橡膠)誕生。1972年,芳綸簾子線開始投產。這一系列重大的技術突破,為橡膠工業的大發展提供了原料和技術基礎。70年代初期,橡膠加工及橡膠合成的生產技術達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從橡膠的耗量看,1950年世界耗膠量為2.3Mt,1973年達到了10.89Mt。1950年世界輪胎總產量為1.4億套,而1973年猛增到6.5億套。其他各類橡膠製品的生產量在 70年代初期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這是世界橡膠工業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 穩定發展時期 70年代中期,石油漲價,嚴重沖擊汽車工業及石油化學工業,橡膠工業隨之出現了危機,不景氣的局面一直持續到80年代初期。世界耗膠量1979年為13.0Mt,1982年下降到11.6Mt,1982年以後開始緩慢回升。世界橡膠工業開始進入了較為緩慢的增長時期。橡膠企業的主要注意力由擴大產量轉移到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及技術水平,努力開發新產品、新技術。隨著世界范圍內新技術革命的興起,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大大提高了橡膠生產的技術水平。橡膠製品的電子計算機輔助設計促進了橡膠應用技術從技藝向科學的過渡。輪胎澆注工藝突破了原有的輪胎製造技術。熱塑性橡膠的廣泛應用促進了傳統橡膠工藝的根本性變革。
⑥ 橡膠的發展歷史
Hancock 漢考克1826年發明了用機械使天然橡膠獲得塑性的方法。
天然橡膠發現很早,考古發掘表明,遠在11世紀,南美洲人民就已使用橡膠球做游戲和祭品。1493年,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第二次航行探險到美洲時,看到印第安人手拿一種黑色的球在玩,球落在地上彈的很高,它是由從樹中取出的乳汁製成的。此後,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征服黑西哥和南美洲的過程中,將橡膠知識陸續帶到了歐洲。
進入18 世紀,法國連續派遣科學考察隊奔赴南美洲。1736 年法國科學家康達明(Charles de Condamine)參加了南美洲科學考察隊,從秘魯將一些橡膠製品及記載橡膠樹的有關資料帶回法國,出版了《南美洲內地旅行紀略》。該書詳述了橡膠樹的產地、當地居民採集膠乳的方法和利用橡膠製成壺和鞋的過程,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1768年,法國人麥加(P. J. Macquer)發現可用溶劑軟化橡膠,製成醫療用品和軟管。1828年英國人馬琴托士(C. Mackintosh)用膠乳製成防雨布,但製品熱天發粘,冷天變脆,質量很差。
天然橡膠的工業研究和應用始於19世紀初。1819年蘇格蘭化學家馬金托希發現橡膠能被煤焦油溶解,此後人們開始把橡膠用煤焦油、松節油等溶解,製造防水布。從此,世界上第一個橡膠工廠於1820年在英國哥拉斯格(GLASGOW)建立。為使橡膠便於加工,1826年漢考克(Hancock)發明了用機械使天然橡膠獲得塑性的方法。1839年美國人固特異(Charles Goodyear)發明了橡膠的硫化法,解決了生膠變粘發脆問題,使橡膠具有較高的彈性和韌性,橡膠才真正進入工業實用階段。因此,天然橡膠才成為重要的工業原料,橡膠的需要量亦隨之急劇上升。
在19世紀80年代西方國家的第二次產業革命過程中,1888年英國醫生鄧錄普(Dunlop)發明了充氣輪胎。隨著橡膠用途的開發,英國政府考慮到巴西野生橡膠樹生產的橡膠終究不能滿足工業的需要,決定在遠東建立人工栽培橡膠樹的基地。1876年英國人魏克漢(H. A. Wickham)把橡膠樹的種子和幼苗從巴西運回倫敦皇家植物園邱園(Kew Garden)繁殖,然後將培育的橡膠苗運往錫蘭(即現在的斯里蘭卡)、馬來亞、印度尼西亞等地種植均獲成功,至此完成了將野生的橡膠樹變成人工栽培種植的十分艱難的工作。
此後,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擴種建立膠園。1887年,新加坡植物園主任芮德勒(H. N. Ridley)發明了不傷橡膠樹形成層組織的在原割口上重復切割的連續割膠法,糾正了橡膠樹原產地用斧頭砍樹取膠因而傷樹、不能持久產膠的舊方法,使橡膠樹能幾十年連續割膠。
1904年,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土司刀印生由日本返國,途經新加坡(馬來西亞的一個州,1965年8月9日獨立)時,購買膠苗8000多株,帶回國種植於北緯24度50分、海拔960米的雲南省盈江縣新城鳳凰山東南坡,從此開始了中國的橡膠種植歷史。
世界橡膠工業百年發展史:大體劃分為形成時期、發展時期、繁榮時期及穩定發展時期四個階段。
形成時期 早在11世紀,南美洲人民即已開始利用野生天然橡膠。1736年法國人C.孔達米納參加法國科學院赴南美考察隊,觀察到三葉橡膠樹流出的膠乳可固化為具有彈性的物質。後來,亞馬孫河流域的野生三葉橡膠樹的膠樣被寄回巴黎,開始引起了歐洲人的注意。1823年C.麥金托什在英國建立了第一家防水膠布工廠。在同一時期,英國人T.漢考克發現橡膠通過兩個轉動滾筒的縫隙反復加工,可以降低彈性,提高塑性。這一發現奠定了橡膠加工的基礎。他被公認為世界橡膠工業的先驅。1839年美國人C.固特異發現橡膠與硫磺共熱可以大大增加橡膠的彈性,不再受熱發粘,從而使橡膠具備良好的使用性能。橡膠硫化方法的發現對推動橡膠的應用起了關鍵的作用。19世紀中葉,橡膠工業已開始形成。它已能生產膠布、膠鞋、膠管、膠板及一些日用品等。
發展時期 19世紀末期,汽車及汽車輪胎的出現推動了橡膠工業的蓬勃發展。1845年英國人R.W.湯姆森首次提出了充氣輪胎專利。1888年英國人J.B.鄧錄普製造出第一條充氣自行車胎。1895年第一條充氣汽車輪胎問世。不久,汽車輪胎開始了商品生產。為了改進輪胎及其他橡膠製品的使用性能,1893年J.F.帕爾默將簾布(見簾子線)用於自行車胎。1900年簾布開始在汽車輪胎上應用。1906年,美國人G.厄諾拉格用苯胺作硫化促進劑。1912年S.C.莫特發現了炭黑的補強效果。不久,防老劑也應用於橡膠加工。1916年F.H.班伯里提出了橡膠密煉機(見塑煉)專利,橡膠加工機械相應得到了完善和發展。橡膠加工技術在這一時期中有了很大的進步。
隨著橡膠工業的迅速發展,原用野生的天然橡膠在性能和產量方面已不能滿足需要,19世紀中後期開始了天然橡膠的人工栽培。到20世紀20~30年代人工栽培的天然橡膠已經逐步取代野生橡膠,成為天然橡膠的主要來源。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天然橡膠供不應求,德國開始了甲基橡膠的小批量生產,主要用於製造硬質橡膠製品。這種合成橡膠質次價高,戰後即停止了生產。30年代開始了合成橡膠商品化的生產,聚丁二烯橡膠(即丁鈉橡膠)、氯丁橡膠、丁苯橡膠、 丁腈橡膠、丁基橡膠等相繼投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對戰略物資的需求,合成橡膠及與戰爭相關的橡膠製品如汽車輪胎、飛機輪胎、各種軍車用輪胎的生產均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繁榮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發達國家中的汽車等工業蓬勃興起,推動了世界橡膠工業的大發展。1943年鋼絲簾布輪胎問世,1948年,法國米什林公司試製成功子午線輪胎。同年,無內胎輪胎也問世。1953年有規立構合成橡膠研製成功。1956年,有規立構合成橡膠開始在輪胎中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部分天然橡膠使用。1965年,熱塑性橡膠開始應用於膠鞋及膠粘劑。1970年,首批澆注輪胎(用聚氨酯橡膠)誕生。1972年,芳綸簾子線開始投產。這一系列重大的技術突破,為橡膠工業的大發展提供了原料和技術基礎。70年代初期,橡膠加工及橡膠合成的生產技術達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從橡膠的耗量看,1950年世界耗膠量為2.3Mt,1973年達到了10.89Mt。1950年世界輪胎總產量為1.4億套,而1973年猛增到6.5億套。其他各類橡膠製品的生產量在 70年代初期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這是世界橡膠工業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
穩定發展時期 70年代中期,石油漲價,嚴重沖擊汽車工業及石油化學工業,橡膠工業隨之出現了危機,不景氣的局面一直持續到80年代初期。世界耗膠量1979年為13.0Mt,1982年下降到11.6Mt,1982年以後開始緩慢回升。世界橡膠工業開始進入了較為緩慢的增長時期。橡膠企業的主要注意力由擴大產量轉移到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及技術水平,努力開發新產品、新技術。隨著世界范圍內新技術革命的興起,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大大提高了橡膠生產的技術水平。橡膠製品的電子計算機輔助設計促進了橡膠應用技術從技藝向科學的過渡。輪胎澆注工藝突破了原有的輪胎製造技術。熱塑性橡膠的廣泛應用促進了傳統橡膠工藝的根本性變革。
⑦ 清朝時期的橡膠股災是如何成為壓垮清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橡膠在清末被稱為“橡皮”,橡皮公司就是經營橡樹植業的公司。“橡皮股票風潮”觸發了近代歷史上第一次金融危機。
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帶來橡膠的需求量急劇增加。1908年美國的進口量約5700萬美元,到了1909年有7000萬美元左右;對應的英國進口量從84萬英鎊到141萬英鎊左右,到1910年達到價格的巔峰。
(四川保路運動)
清朝財政匱乏、民間資本短缺,雖然晚清政改革使社會有了向好發展的苗頭,但是,本質上損害了民間商人的利益,擾亂了社會正常秩序,促使了革命的發生。
清的滅亡不是社會革命、民族革命、文化革命,而是財政匱乏,損害了民間資本主義的利益。
⑧ 國內橡膠的價格會回升嗎
橡膠行業是一個有160年悠久歷史的傳統產業,它是指以橡膠加工或直接服務於橡膠加工為職業特點的工業門類。因此,橡膠行業屬於一個龐大的體系。
橡膠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之一。它不僅為人們提供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日用、醫用等輕工橡膠產品,而且向採掘、交通、建築、機械、電子等重工業和新興產業提供各種橡膠制生產設備或橡膠部件。可見,橡膠行業的產品種類繁多,後向產業十分廣闊。
近幾年來,橡膠行業得到不少發展,已有細分行業穩中有升,新生橡膠細分行業則飛速發展,但同時,橡膠行業也還存在環境、資源、災害、創新等問題。
⑨ 橡膠的發展歷史是什麼
Hancock 漢考克1826年發明了用機械使天然橡膠獲得塑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