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2物理題
① 初2物理題,
甲的速度=45/3=15 公里/小時
乙的速度=400/80=5米/秒=18公里/小時
所以乙的速度比甲大
跑步可以跑1000多公里/小時,超人啊~
② 初中初2物理計算題答案及過程
1、電流強度:I=Q電量/t
2、電阻:R=ρL/S
3、歐姆定律:I=U/R Q=I2Rt
Q=UIt=Pt=UQ電量=U2t/R I=I1=I2
R=R1+R2
U1/U2=R1/R2
P1/P2=R1/R2
I=I1+I2
U=U1=U2
1/R=1/R1+1/R2 [ R=R1R2/(R1+R2)]
I1/I2=R2/R1
P1/P2=R2/R1
I1/I2=U1/U2
1/P2=I12/I22
P1/P2=U12/U22
W=UIt=Pt=UQ
W=I2Rt=U2t/R
P=W/t=UI
P=I2R=U2/R
夠了吧?加分!
③ 初2物理試題30道
06年中考題匯編(透鏡及其應用)
一、選擇題:
(2006 河北)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先後把蠟燭放在a、b、c、d四點並分別調整光屏的位置,如圖2所示,探究後他總結出下列說法。其中正確的是(A )
A.照像機是利用蠟燭放在a點的成像特點製成的
B.放大鏡是利用蠟燭放在b點的成像特點製成的
C.幻燈機是利用蠟燭放在d點的成像特點製成的
D.蠟燭放在b點成的像比它放在c點成的像大
(2006 上海浦東)某同學做凸透鏡成像實驗,當光屏距離凸透鏡12厘米時,發現光屏上有一個清晰縮小的像,由此可以判斷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 B )
A. 5厘米 B. 10厘米 C. 15厘米 D. 20厘米。
(2006 江西)有三個焦距都是20cm的凸透鏡,小明利用它們做了一些簡易光學器材,第一個做成了簡易照相機,拍攝了牆上的一幅畫;第二個做成了一台投影儀,演示了一張幻燈片;第三個直接作放大鏡用,觀察了一隻小昆蟲.使用過程中,下列對應關系連線正確的是(C )
(2006 北京朝陽區)凸透鏡的焦距是12cm,將物體放在主軸上距透鏡中心7cm處,物體所成的像是(C )
A.倒立、縮小的實像
B.倒立、放大的實像
C.正立、放大的虛像
D.正立、等大的虛像
(2006 臨沂市)李明同學的媽媽發現李明自從上了初中以後,學習比原來更刻苦了,但也發現李明看書時眼睛與書的距離比正常情況越來越近了,請你在下列判斷及矯正措施中選出正確的一項向李明同學說明(B )
A.李明同學已患上近視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鏡製成的眼鏡
B.李明同學已患上近視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鏡製成的眼鏡
C.李明同學已患上遠視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鏡製成的眼鏡
D.李明同學已患上遠視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鏡製成的眼鏡
(2006 廈門)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 )
A、光具座上器材的排列次序是蠟燭、光屏、凸透鏡
B、虛像也能成在光屏上
C、成實像時,當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變大
D、實驗前要調整蠟燭、光屏和凸透鏡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在一條直線上
(2006 佛山) ( C )
(2006 廣州海珠)蠟燭放在離凸透鏡40cm的主光軸時,在透鏡另一側的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若把蠟燭在原來位置向遠離透鏡方向移動40cm,則所成清晰的像—定是( D )
A.虛像 B.放大的 C.正立的 D.縮小的
(2006 河北)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先後把蠟燭放在a、b、c、d四點並分別調整光屏的位置,如圖2所示,探究後他總結出下列說法。其中正確的是(A )
A.照像機是利用蠟燭放在a點的成像特點製成的
B.放大鏡是利用蠟燭放在b點的成像特點製成的
C.幻燈機是利用蠟燭放在d點的成像特點製成的
D.蠟燭放在b點成的像比它放在c點成的像大
(2006宜昌)物體通過凸透鏡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實像,下列哪個光學儀器應用了這種成像原理( C )
A.照相機 B.放大鏡 C.幻燈機 D.汽車後視鏡
(2006 衡陽)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機,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於一個凸透鏡。當人觀察物體時, 物體在視網膜上所成的像是(A )
A.倒立、縮小的實像 B.倒立、放大的實像
C.正立、放大的虛像 D.正立、放大的實像
(2006 株州)電視機的遙控器可以發射一種看不見的光,叫做紅外線,用它可以實現對電視機的控制。有時遙控器並沒有對准電視機的控制窗口,而是沿某一合適的方向對准牆壁按下按鈕,也可以控制電視機,這是利用了 ( A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線傳播 D.光速很大
(2006 太原)人的眼睛象一架照相機,物體射出的光經晶狀體折射後成像於視網膜上,視網膜上成的像是( B )
A.倒立、放大的實像 B.倒立、縮小的實像
C.正立、放大的虛像 D.正立、縮小的虛像
(2006 鎮江)常見的視力缺陷有近視和遠視.右圖是一位視力缺陷人員的眼球成像示意圖,他的視力缺陷類型及矯正視力需要配戴的透鏡種類是( A )
A.遠視眼,凸透鏡 B.遠視眼,凹透鏡
C.近視眼,凸透鏡 D.近視眼,凹透鏡
(2006 鎮江)一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將點燃的蠟燭從離凸透鏡50cm處移到15cm處的過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變化情況是( B )
A.像變大,像距變小 B.像變大,像距變大
C.像變小,像距變小 D.像變小,像距變大
(2006 徐州) 下列光學儀器中,不屬於凸透鏡應用的是( C )
A.放大鏡 B.近視眼鏡 C.照相機 D.顯微鏡
(2006 鹽城) 下列光路圖中,正確的是(A )
(2006 錦州)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
A.投影儀的鏡頭相當於一個凸透鏡
B.近視眼應配戴凸透鏡製成的眼鏡
C.藉助放大鏡看地圖時,放大鏡到地圖的距離應大於焦距
D.人眼相當於一架照相機,物體能在視網膜上成正立、縮小的實像
(2006 沈陽)甲在陽光充足的教室內,小陽手持一個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在白牆和窗戶之間移動,可以在牆上看到窗戶的像,這個像是 ( B )
A.倒立、等大的 B倒立、縮小的
C.正立、放大的 D正立、縮小的
(2006 成都)關於四種光學儀器的成像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
A.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實像
B.照相、機成正立、縮小的實像
C.幻燈機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D.近視眼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2006 成都)某照相機鏡頭焦距為10cm,小剛用它 來給自己的物理小製作參展作品照相,當照相機正對作品從50cm處向12cm處移動的過程中( A )
A.像變大,像距變大
B.像變大,像距變小
C.像先變小後變大,像距變大
D.像先變小後變大,像距變小
二、填空題:
(2006 內蒙) 下圖是「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實驗中凸透鏡的位置固定。當光屏在1.5倍焦距時,屏上有像。你認為在直線CD上,光屏的位置至少移動 cm時,就會出現任意移動蠟燭屏上都無像的現象。
答案:5
(2006 北京市)一束平行光線經過凸透鏡折射後的傳播方向如圖16甲所示,由圖可知,此透鏡的焦距為 cm;當把燭焰放在此凸透鏡左側12cm處時,如圖16乙所示,則從該凸透鏡右側通過透鏡可以看到一個 、放大的虛像(填:「正立」或「倒立」)。
答案:15cm;正立
(2006 蕪湖) 人眼結構中的晶狀體相當於一個 鏡,來自物體的光經過晶狀體在視網膜上成 (選填「正立」或「倒立」)縮小的像。人眼觀察物體最清晰而又不易疲勞的距離,叫做明視距離。根據老花眼的結構可判定,老花眼的明視距離 (選填「大於」、「等於」或「小於」)正常人眼的明視距離。
答案:凸透鏡,倒立,大於
(2006 黑龍江)在森林裡決不允許隨地丟棄透明飲料瓶。這是由於雨水進入飲料瓶後相當於一個_________鏡,對太陽光有_________作用,可能會導致森林火災。
答案:凸透 會聚
(2006 欽州市)照相機的鏡頭相當於一個 透鏡(選填「凸」或「凹」);用放大鏡觀察郵票時(如圖8所示),看到的像是一個放大的 像(選填「實」或「虛」)。
答案:凸;虛
(2006 桂林)一次,小明在家寫作業時在書桌的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過水滴看下去,他發現壓在台板下面的動畫圖片上的文字變大了。這是由於此時的水滴相當於一個 ,圖片上的文字經過水滴折射後形成一個放大的 像(選填 「實」或「虛」)。
答案:凸透鏡,虛
(2006 宜昌)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每組透鏡的作用相當於一個 透鏡,人眼通過顯微鏡觀察微小物體時,看到的是放大的 像(填虛或實).
答案:凸;虛.
(2006 黃岡)體育運動中,科研人員經常利用頻閃攝影對運動員的動作進行分析與指導。頻閃攝影就是攝影光源在有節奏的閃光時,從光源射出的光線照射到運動員身上發生_______射,
又通過攝影機前的_______鏡
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觀察圖中照片,可知頻閃
攝影時要求背景較_________
(填「亮」、「暗」)。
答案:反射;凸透鏡;倒立、縮小的實像;暗
(2006 襄樊)在圓形魚缸中喂養著的魚,看起來要比真實的魚大,這是因為圓形魚缸相當於一個_ 鏡。
答案:凸透
(2006 長沙)如圖所示是一束平行光通過一個透鏡的情景,由圖可知該透鏡是__________透鏡。當它作為照相機的鏡頭,把物體放在2倍焦距之外時,能成倒立、縮小的_________像。
答案:凸 ; 實
(2006 株州)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如圖1是表示小亮看遠處物體時的光路圖,他是____________眼。矯正的方法是戴____________透鏡片做的眼鏡。
答案:近視; 凹
(2006 長春)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機,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於一個_______________透鏡,來自物體的光會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_______________的像(選填「正立」或「倒立」)。如果長期不注意用眼衛生,會導致近視。有一種治療近視眼的手術,採用激光對角膜進行處理,使晶狀體和角膜構成的透鏡對光的偏折能力變得_______________些(選填「強」或「弱」)。
答案:凸(或會聚);倒立;弱
(2006 錦州)小強用焦距一定的照相機拍攝景物。若他將照相機遠離被拍攝的景物,景物在底片上所成的清晰的像將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答案:變小
(2006 雲南)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一照相機鏡頭的焦距為15cm,要在底片上成清晰的人像,人與鏡頭的距離應 30cm(填「大於」、「小於」或「等於」);底片上所成的像是 像(填「實」 或「虛」)。
答案:大於;實
(2006 昭興)人的眼睛在結構上和照相機非常相似,晶狀體相當於一個凸透鏡,能使物體成像在視網膜上。在下面的甲、乙示意圖中,屬近視眼的是 ,矯正時配戴的眼鏡鏡片應選用 (選填:「丙」或「丁」)。
答案:甲,丁
三、作圖題:
(2006 廣州)畫出圖13中的光線AB經過凸透鏡後的徑跡.
(2006 北京朝陽區)如圖9所示,根據光的折射情況,在虛線框內填上一個適當的透鏡。
(2006 四川樂山)在圖1中完成透鏡的光路圖.
(2006 廈門)在圖12中,完成光線從左邊射向凸透鏡折射後,再射向凹透鏡折射後的光路。
(2006 河北)按下面要求作圖。圖甲是遠處物體在某人眼睛成像的示意圖,請在圖乙中的虛線框內填上適當的透鏡,使遠處物體成像在視網膜上。
(2006 泰州) 請在圖10中畫出近視眼看物體所成像的大致位置,並在像上標出與物體上A點相對應的像點A′。
(2006 錦州)請你畫出圖4中入射光線的折射光線。
答案
(2006 泰安)根據下面兩圖中的入射光線或折射光線,分別作出相應的折射光線或入射光線。
四、實驗題:
(2006 連雲港)在做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所用透鏡的焦距為10cm。某同學按下圖所示放置好蠟燭和透鏡後,左右移動光屏始終得不到燭焰完整的像,其原因是 。該同學作適當調整(物距不變)後,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完整的像。該像的性質是 。
答案:燭焰、透鏡、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 倒立、放大、實像
(2006 無錫)小明站在同一位置用數碼相機(焦距可改變)對著無錫著名景點——錫山先後拍攝了兩張照片甲和乙,如圖所示。他產生了這樣的疑問:物體通過凸透鏡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與透鏡的焦距有何關系呢?小明對此進行了探究。
(1)小明找來了一些凸透鏡,但不知道它們的焦距,請你為他提供一種測量透鏡焦距的方法。(可畫圖說明)
(2)測出凸透鏡焦距後,小明先後選用了三個焦距分別為15cm、10cm、5cm的凸透鏡,在保持物距始終為35cm的情況下依次進行實驗,發現所成的像越來越小。請你根據實驗結果判斷小明在拍攝哪一張照片時照相機鏡頭的焦距較大。
(3)在探究過程中,小明總是讓物距保持不變,請你說出他這樣做的理由。
答案:(1)將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在透鏡的另一側放一張紙,調節透鏡到紙面的距離,直至紙面上出現最小、最亮的光斑,測出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即為凸透鏡的焦距 (其它方法正確同樣給分)
(2)拍攝乙照片時照相機鏡頭的焦距較大
(3)凸透鏡所成實像的大小與物距、焦距都有關系,因此研究實像的大小與焦距的關系時應控制物距不變
(2006 福州)請仔細閱讀下文,按要求回答問題。
人類的眼睛
人類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機。眼睛與照相機的不同之處是:人的眼睛是通過調節晶狀體的彎曲程度,改變晶狀體的焦距來獲得清晰的 、縮小的實像,如圖17所示;普通照相機是在物距確定的情況下通過改變像距使像變得清晰。由眼睛的調節作用所能看清的最遠點,叫遠點,正常眼的遠點在極遠處。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點,叫近點,正常眼的近點約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體的重要器官,長時間的用眼,比如看書,看電視、計算機,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勞,眼睛疲勞常見症狀是頭疼腦漲、眼睛發干。看物體時間較長也不易感到疲勞的距離叫明視距離,正常眼的明視距離25cm。
(1)請把文中像的性質補充完整。
(2)人的眼睛是通過改變晶狀體的 獲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機是在物距確定的情況下通過改變 使像變得清晰。
(3)根據上文,你認為人的正常眼睛的觀察范圍是: (填以下選項)。
A.0~10cm B.10cm~25cm C.10cm一極遠處 D.0~25cm
(4)如何預防眼睛疲勞,請你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 。
答案:(1)倒立;(2)焦距(或彎曲程度),像距;(3)c;(4)讓物體與眼睛的距離為25 cm (或不要長時間看書,中間要適當休息,或多做眼保健操)(其他建議合理即可)
(2006 福州)如圖12所示,周倩和幾位同學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個縮小倒立的清晰實像。這時,周倩同學將自己的近視眼鏡鏡片放在了蠟燭與凸透鏡(靠近透鏡)之間,結果原來在光屏上的清晰的像變得模糊了。
(1)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變得清晰,在不移動蠟燭和透鏡位置的前提下,應該如何移動光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13所示的四幅小圖中正確表示周倩同學近視眼成像情況和矯正做法的是( )
A、②①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光屏向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2)B
(2006 韶關)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鏡(焦距為10cm)、蠟燭、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
(1)光具座上有A、B、C三個滑塊用於放置凸透鏡、光屏或蠟燭(如下左圖),其中在B上應放置: .
(2)實驗中發現光屏上成像如上右圖,你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
(3)觀察並記錄凸透鏡成像的情況時,應測量 和 .
(4)將蠟燭放在距凸透鏡16cm處,前後移動光屏,小明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5)接著小明用不透光的紙板遮擋住凸透鏡的上半邊,然後前後移動光屏,他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
答案:(1) 凸透鏡 (2) 蠟燭、凸透鏡、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水平線上
(3) 物距 ; 像距 (4) 能 (5) 能
(2006 南通) 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測量凸透鏡的焦距如圖所示,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_____cm.
(2)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後,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上.
(3)當燭焰距凸透鏡30cm時,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倒立、_____的實
像._______就是利用這一成像規律工作的(填光學儀器).
答案:(1)9.4(9.2—9.5) (2)同一高度 (3)縮小;照相機
(2006 內蒙)給你一個透鏡,不知道是凸透鏡還是凹透鏡,請你簡要寫出三種判斷方法。
答:(1)
(2)
(3)
答案:(1)透鏡對著太陽光(平行光源)移動,另一側有亮點說明是凸透鏡
(2)用手去摸,中間厚、兩邊薄的說明是凸透鏡
(3)點燃蠟燭,在另一側的屏上看能否成像,能成像的是凸透鏡
④ 初2物理題..
1.電影院的牆壁上都被裝成坑坑窪窪的.俗稱燕子泥,其目的是_產生漫反射_防止電影的強光直接反射到觀眾的眼睛____.2.下列措施中不能減弱躁聲的是
A.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環境整潔..3.笛子等管樂器發出動聽的聲音,是由_空氣____振動產生的.
4.悠揚的笛聲是空氣 振動____產生的.
⑤ 幾個初2物理問題
1,在理想狀態下,也就是說,溫度恆定的情況下,靜止的且和氣溫的溫度一樣的水是不會蒸發的.如你所說,那些水的蒸發,是你現實生活所見,而不是物理學中常用的"理想狀態下",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例如風的影響.
2,水蒸氣的確是無色透明的,如你所見燒開水時上面出現的那些"白氣",並不是水蒸氣,而是水蒸氣從水面升起以後,對外界溫度較低的環境進行能量釋放,從而形成的小水滴,所以,"白氣"才能被你看見.(這一題要好好記住哦,這是物理常考的問題)
3,雪條是凍的,也就是溫度低的,雪條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上冷,從而釋放能量(熱),形成小水滴,所以被你所見.
4,初中物理裡面不會問你蘋果那些是不是晶體或者非晶體的,這是復雜的有機物,要說也只能說非晶體了.
5,所以的聲音,是指人聽力范圍內的聲波而已,要發出聲音,既要發出聲波,當然需要震動;而說有震動,就不一定是聲音了,但一定有聲波.對於不同的生物,聽力范圍不一樣,有的聲波是某些生物聽得到但是人類聽不到的.(物理書上有寫的,我記得,好好看)
至於你補充說的向上和向下問題,其實是這樣的,兩個問題裡面存在著一個熱,一個冷,熱的時候,水的分子之間的縫隙會變大,從而密度變小,相對與周圍的空氣的密度要小,所以,這些分子(也可以說這些物質)往上升.相反,冷的時候,水的分子之間的縫隙會變小,密度變大,相對與周圍的空氣的密度要大,所以向下.(這些密度這些分子之間的知識在初中是會教的,不難,或者你上網查一查這些知識你就會懂是什麼來的了)
⑥ 初2下物理題目,
1.C,抽氣機是通過機械外力來抽走燈內空氣,與大氣壓無關。
2.A,處於靜止狀態時,豎直向上的靜摩擦至於物體豎直向下的重力有關,所以壓力大小並不影響摩擦力的大小。
3.D,原理同1題,這是通過外力來改變氣體的運動狀態,與大氣壓無關。
4.在一定空間內上下往復運動的圓柱形物體。就像針管的那個塞子,那就是活塞(抱歉,我在課本上沒找到,也許是課本不一樣……汗下)
5.氣壓增大,沸點升高
⑦ 初2物理題~`
夜晚,進行偵察的偵察員為了及早發現情況,長將耳朵貼在大地上傾聽遠處敵人的人踏地聲和車輛的的轟鳴聲,原因是(固體傳聲比空氣快 ) 的緣故
某人用錘子敲打了一根鋼管,在較長鋼管的另一端往往會聽到兩聲聲響,這是因為(固體傳聲比空氣快 )的緣故
用樂音三要素解釋:
1.先多音叉輕輕敲一下,再用較大的力敲擊音叉一下,這兩次敲擊的結果是(聲音的響度 ) 不同了
2.先用橡膠錘對音叉輕輕敲一下,再用金屬錘稍微大點的力敲擊音叉一下,這兩次敲擊的結果是聲音的響度 不同了
3.先對音叉輕輕敲一下,然後將音叉放在共鳴箱上,這時音叉的響度 增大了,這是由於振幅 的緣故
4.取兩只不同的音叉,分別敲擊一下,出現了音色 不同
⑧ 初2物理題
1、G總=PS=30000×0.2=6000N
所以這個雪橇最大載重量是:
G=G總-G自=6000-800=5200N
2、由P=G/S得
S=G/P=5×9.8/4900=0.01m^2
又物體漂浮,則容器底增加的壓力為:
△F=F浮=G物=9.8N
容器底增加的壓強為:
△P=△F/S=9.8/0.01=980Pa
又△P=ρ水g△h
所以容器中水面升高了:
△h=△P/ρ水g=980/9800=0.1m
3、由η=W有/W總得
W有=ηW總=0.8×24000=19200J
又W有=Gh
所以G=W有/h=19200/5=3840N
⑨ 初2物理題(高手進)~
此題將密度化為g/cm^3比較好算,幾個密度的值分別是:
鐵:7.9g/cm^3
水銀:13.6g/cm^3
煤油:0.8g/cm^3
根據漂浮時的力的關系有:
F浮=G鐵
ρ水銀gV排=ρ鐵gV
V排=ρ鐵V/ρ水銀=7.9g/cm^3*10cm^3/13.6g/cm^3=5.81cm^3
當倒入煤油後,鐵球受到水銀和煤油的浮力等於鐵球的重力,所以設鐵球浸沒在水銀中的體積為V1,則有:
F1+F2=G
ρ水銀gV1+ρ煤油g(V-V1)=ρ鐵gV
13.6V1+0.8(10-V1)=7.9*10
解得:V1=5.73cm^3
答:第一個空是:5.81cm^3,第二個空是5.73cm^3。
⑩ 初2物理題
按照初中做法,應要知道ρ=1000kg/m^3
已知:ρ=1000kg/m^3 木塊第一次露出水面部分的體積為24立方厘米
和第二次漏出水的體積為16立方厘米,
則可以知道木塊已截去部分可以排開水的體積為16立方厘米
則該木塊的質量等於排開水體積的質量 m=ρV=0.016kg
則木塊的密度是 ρ'=m/v=0.016kg/(24×10^-6m^3)=2/3×10^3kg/m^3
木塊總體積是
先求出被截去後部分木後浸入水的體積V"
ρ水V水= ρ木V木浸入水 + ρ木V露出水的體積
並且,ρ水 ρ木 為已知量 V水=V木浸入水
可求出V"=72×10^-6^3=72cm^3
天黑了,時間倉促可能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