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地理質量

地理質量

發布時間: 2021-08-15 01:04:11

如何提高地理學科作業質量

如何提高地理學科作業質量
外面的天氣雖然寒冷,卻絲毫沒有阻擋我們「資源共享 共同研討 共謀發展」教育教研的熱情。2016年11月30日下午第四節課,高一、二地理組全體教師在地理組辦公室展開了這一輪的教研活動,主題是-------如何加強對地理學科作業的管理,制定相應措施。規范了作業格式,推進了校本教研質量,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進一步優化了課堂教學、課下輔導,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為當前的素質教育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在教學組長的帶領下,參會人員各抒己見,探究討論,並做好會議記錄。我作為高一9~12班的地理老師,針對我們班的作業情況,和辦公室的前輩「取經」,共同商討作業情況,並接受前輩的指導,應用於以後的教學工作中,爭取更上一層樓。
一、 作業中主要存在的主要問題
1) 有些學生缺乏自製力,馬虎偷懶,不能及時保質保量的完成作業。
2) 還沒有完全適應高中生活,沒有擺脫中考開卷的想法,存在僥幸心理。
3) 作業書寫不規范,尤其是讀圖題,作圖題。
4) 缺乏良好習慣的養成,沒有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
二、 相應措施
1) 作業內容具有科學性,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觀念,養成良好的地理學習習慣。新課程標准中有大量與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可持續發展觀相聯系的教學內容。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地理觀念,正確認識人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
2) 作業方式具有多樣性,指導學生開展觀察、實踐、探究和研究活動。作業方式多樣,不僅是題型多樣,更是形式多樣,多布置一些理論聯系實際的問題。
3) 作業要求具有層次性,採用適應學生個別差異的教學方式,一方面鼓勵學習程度較後的學生迎難而上,提高成績;另一方面,激勵學習程度較靠前的學生,攻克一些難度較大的題目,使得能力得以培養。
4) 作業設計具有開放性,發展學生的批判思維和創新思維。不僅僅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封閉性,而是注重邏輯思維能力、地理思維的培養和獲取、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地理學習能力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的一部分,也是學生未來生活能力的組成。

② 地球大小,形狀,質量的地理意義

地球半徑6357千米至6378千米之間,地球質量適中,形狀近圓形。其意義是吸收大氣在地球上面,形成水和保護水,減收紫外線對人的傷害,表面巨大給人提供活動場所。

③ 怎樣理解地理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標准請談

地理教育評價是對地理教育系統的結構與功能、過程與效果以及其他有關的方面所作的價值判斷。目前,地理教育評價主要包括地理教師教學質量的檢查與評估和學生地理學習質量的檢測與評定。地理教育評價是地理教學必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
地理教學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不僅涉及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方法以及教學設備等諸多因素,還涉及備課、上課、作業、輔導、檢查等各個教學環節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對地理教師教學質量的檢查與評價應著眼於在特定時間內的整個地理教學過程,而不僅僅只看結果。也就是說,要對地理教學過程所涉及的各項因素進行綜合評價,這就需要對反映地理教學質量的各項因素確定相應的標准。
(1)地理教學目的明確
地理教學目的是地理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檢查和評價地理教師教學質量的最根本的標准,也是確定其他評價指標的重要依據。由於任何教學活動和教學過程,都要圍繞教學目的而展開,並為實現這一目的採用相應的方法和手段。
因此,明確地理教學目的,端正地理教學指導思想,是評價地理教師教學質量的首要指標。
(2)地理教學內容正確
地理教學內容是由教學目的、任務所決定的,也是地理教學目的和任務的具體化,是衡量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志。地理教學內容正確,即要求教學內容應符合地理教學大綱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把握住教材的重點、難點及其關鍵,控制廣度、深度,注意揭示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理論聯系實際,經常更新教學內容,保證教學內容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先進性。
(3)地理教學方法適當
地理教學方法是服從於特定的地理教學目的和內容的,它應能調動學生學習和認識活動的積極性。一般而言,評價教學方法優劣的標準是用最少的時間達到最優的教學目的和最佳的教學效果。地理教學方法的靈活使用,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全面正確地貫徹地理教學原則,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教師為主導,結合學生實際和教材特點,正確處理好講與練、知識教育與能力培養及思想教育之間的關系。
(4)地理教學語言得當
地理教學語言是地理教師教學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主要媒介,也是地理教師的基本功。地理教學語言應講究科學性、地理性、教育性、啟發性和感染性,要求准確、簡潔、通俗和規范化。
(5)教具運用恰當
地理教具的選擇、運用和製作也是地理教師的基本功,應根據地理教學目的,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正確選用地理直觀教具系列,巧妙自如地運用好各種地理教學手段,充分有效地使用教學地圖、地理圖表等,演示操作正確熟練,板書、板圖、板畫准確規范,各種教具之間、教具與教法之間配合默契。
(6)教學態度端正
地理教學態度反映教師的責任心和教書育人的表現。為了實現預期的教學目的,教師必須充分做好教學准備,包括對教學大綱、教材的研究,認真備課、編寫教案以及對學生情況充分了解。教師講課應有針對性、鼓動性和感染力,言傳身教,治學嚴謹;答疑、布置作業、批改作業及輔導等環節認真負責,一絲不苟;與學生廣泛交流,主動徵求意見,做到教學相長;熱愛地理專業,以身作則。
(7)教學效果良好
地理教學效果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方法達到認識交往的統一性而產生的結果,它反映了教學目的達到的程度和教師對學生的教學影響。教學效果如何,將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學習質量。好的教學效果,不但能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促進能力的培養和發展,也能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發揮其主導作用。

④ 質量大小與地理位置關系

初中定義:質量表示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

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基本屬性,與物體的狀態、形狀、溫度、所處的空間位置變化無關。
平常所說的重量,是根據重力測出來的,單位和質量一樣,這只是一種習慣而已。
物理中,重力才與地理位置有關。
希望有所幫助,不懂可以追問,有幫助請採納

⑤ 地理學習質量的評價方法有哪些,它們各有何優缺點

學生學習方式的評價分為兩大類:1、過程性評價。它主要對學生平時的學習方式進行評價,評價的方面主要包括:①平時的作業:主要是對課堂學習的反饋,類型有填圖、填空、選擇、讀圖分析等。②課堂表現:它和小組活動一起,主要評價學生課堂上是否積極投入,如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能否在規定的時間里積極與小組成員合作,完成學習任務。③小組活動:主要指課堂上需討論、研究、配合才能更好完成的學習任務,多為活動課的學習方式。④資料搜集:主要指學生為配合學習,積極提供的圖片資料、文字資料、實物資料等。⑤小論文:主要指和現實生活聯系緊密的一些地理現象,需學生通過自己深入的探究去觀察、去思考、去闡述,從而達到提高其綜合學習能力的練習。論題可從教材的活動課提供的題目里選擇。⑥小製作:主要是用來充分發揮學生的動手能力,製作的好壞並不重要,重在製作過程中的態度。⑦社會實踐:主要是鍛煉學生參與社會事務的能力,如對不可降解的塑料袋使用的調查,社區垃圾分類的調查等。2、結果性評價。它是對學生階段學習的評價,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可分為期中或期末,方式可採用開卷和半開卷兩類。

開卷:可看作案例學習的一種方式,一般在大的地理單元學習之後進行,如亞洲之後的其他大洲學習,要求學生在亞洲學習的基礎上自行完成其他大洲的學習,教師可給出評分標准和完成時間。

半開卷:一般可放在期末進行,是對學生一個學期學習情況的綜合評價,用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答卷的方式進行,但學生可以帶統一使用的地圖冊進考場,以考查學生對地圖提供信息的提取能力。

⑥ 如何提高地理課堂的質量

對於初中地理課程,大部份學生都不重視,不希望付出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充分的探究與體驗,為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向課堂45分鍾要質量,這就需要我們一線的教師去潛心的研究、體會,找出適合自己實際的教學方法。本人在自己短短四年的教學實踐中逐步認識到要提高課堂效率大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一、教師一定要備好課
1、精心設計教學導入
新穎別致的課堂導入設計,更能激起學生的興趣,例如,在講「氣候的影響因素」時,讓同學們結合當地的氣候想一想為什麼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桃花開得晚?為什麼夏天海邊比我們內陸更涼快?為什麼每年的春節前後,當北方的哈爾濱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時,而在南方的廣州,卻是一幅鮮花盛開的景象?等等。這些身邊的地理現象很容易引起孩子們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傑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如果學生對某學科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如果能很好的利用這些素材對學生進行啟發,點撥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自然就上來了,有了興趣,地理還能學不好嘛?
2、明確教學方法,精心編制教學內容
常言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就要求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例如在學習經緯網知識時,教師可以採用"問題解決"式的教學方式。
(1)將學習內容轉化為"問題"。一艘海上遇難船隻如何向別人報告自己所在位置?
(2)理解問題讓學生邊觀察邊討論。這實際上就是"如何在地球表面確定一個點的位置"的問題。進一步引導學生運用生活經驗,提出確定某一學生在教室里的座位或者在電影院里找座位的方法。
(3)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確定"座位"的方法概括為利用"行"和"列"定點的方法。學生會聯想到可在空白球面上通過"遇難船隻"這一點劃兩條十字交叉的線。但怎樣向別人描述這兩條線的交點是一個新問題。教師由此引出經緯線、經緯度和經緯網的知識。學生觀察地球儀並閱讀課本,理解經緯線、經緯度和經緯網等概念。"問題"就解決了。通過「問題解決」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習並逐步把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和基本方法

3、充分發揮集體備課的優勢
話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通過集體備課教師間可以互相取長補短,充分發揮集體智慧,以集體智慧來解決教學中的細節問題,解決個人力量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最大限度的優化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效率。
二、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讀圖、判圖能力
1、培養學生讀圖能力:
地圖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地理知識的基礎,也是地理教學的主要工具,前蘇聯著名地理學家、地理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把畫片帶進教室,就是啞子也會說話了。」此足見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經常運用地圖,可以加強地理課的直觀性、形象性與趣味性,能善於運用地圖是學習地理的最有效辦法。對初中的學生來說,抽象思維和空間想像能力及理解能力較差,教師應該了解學生,耐心細致地教學生:
首先,看圖的標題。這是讀圖的前提,了解地圖的屬性,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的去閱讀地圖。 其次,看地圖圖例。這是看懂地圖的基礎,了解圖例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可以避免把國界當成河流,把海洋當成陸地的尷尬現象。
最後,看地圖內容。教師要緊扣主題提問,引導學生在地圖上獲取相關信息,教師再總結並適時板書,讓學生做到觀其「圖」而知其「地」,從而達到懂其「理」的效果,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析圖、畫圖能力
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懂得從地圖上發掘信息,還要教學生把學到的地理知識轉換成圖形的技能,使學生養成圖文互換的習慣,因此在教學中適當使用教學掛圖,充分利用地圖冊中的地圖,或者在黑板上繪簡圖,並引導學生分析,對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質量具有獨特的作用。例如,在學習「北美洲的地形特徵」時,可採用讓學生閱讀北美洲地形圖,將課文中對北美洲地形空間格局的文字表述轉繪為地理略圖或模式圖。如學生能畫出北美洲地形呈三個南北縱列帶的示意圖,實現了圖文間的轉換,更方便教學也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三、教師應讓學生知道地理學科的重要性
對初中生來說,地理學科是副科,是一門枯燥乏味又沒什麼用的學科。而事實上地理知識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所以第一節課時,我都會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學習地理學科知識的重要性:
首先,學習地理學科是目前應試教育的需要。它是中考的必考科目,雖然僅佔有30分,但對學生的升學影響還是很大的,如果沒有學好初中地理知識,也必將影響學生高中階段的地理學習。其次,地理學科和其它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和影響。比如,歷史學科,學好了中國的「省級行政區劃」這節內容,能熟練的運用我國的省級簡稱,將有利於理解歷史上國共內戰的戰役名稱和發生的地點。再次,學習地理知識具有趣味性。學習地理知識不僅可以知道我國的地理位置、人口、氣候、資源、交通、經濟和文化等知識,還可以了解各個民族的服飾、生活習慣及文化特點。也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其他國家的特色,
總之,要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質量,不是靠一朝一夕或輕輕鬆鬆地去做就可以完成的,這需要我們教師用心思考和不斷實踐,能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優勢,並腳踏實地承擔起學生正面教育的重任,那麼地理課堂教學質量必將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⑦ 如何提高地理教學質量

如何提高地理教學質量

由於地理知識涉及面廣,對學生來說,大量的地理概念、規律、特徵等常常不易分辨、掌握。不少學生感到地理難學、難記而對地理學習無興趣,使得教學效果不佳。那麼如何改變這一現象呢?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地理教學質量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是入門的向導,是學生探求知識、促進思維發展的巨大動力。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應注重對興趣這個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其一,我們應該將課本的知識與現代社會的發展聯系起來,賦予學科一定的生命力,使其呈現知識的價值,這樣學生學習積極性就能調動起來。課上我們可以通過講一些地理知識在社會發展與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地理在國土規劃、合理布局工農業生產、政府決策的應用,在協調人口和資源及環境的關系的應用,在交通運輸上的應用等等。這樣,學生就會覺得所學的知識有用,於是就有興趣去學。其二,我們可以通過直觀的教學和科學的記憶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直觀教學能把難於理解的地理知識變得易於掌握,而科學的記憶方法則可降低學生學習難度。這樣,學生對學好地理充滿信心而使得學習興趣倍增。其三,我們在講課時可以穿插一些資料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並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學生各種能力的發展,都是以領會知識和掌握技能為基礎的。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也取決於對知識的 掌握和理解程度,明白得越多,知識掌握越好,興趣也就越濃。在課堂上如果適當引用一些平時搜集的資料, 就會促進知識的理解,提高趣味性。除上述三種方法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還有很多。如還可以設疑激思,讓學生去思考課內外與地理知識相聯系的問題等等。愛好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大的動力。在教學中,我們應積極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教學質量。

二、提高備課質量以保證教學質量。
教研專區全新登場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課題研究教育論文日常工作

認真、扎實地備課和編寫地理教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基本。我認為備課與教案的編寫應注意以下幾點:1.深鑽大綱、教材,確定教學目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偏離教學的方向。2.教學內容的安排要符合公民素質教育的要求和學生的年齡、心智特徵。3.教學的內容和要求要具體、明確、清晰 ,便於講授。4.簡化和降低一些較偏較深知識的要求,減輕了學生的負擔,有利於教學的順利進行。5.區別教材主次,突出教學重點 。教案要做到突出重點、排解難點、抓住關鍵,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目的。6.設計教學方法,准備直觀教具。教師應據課本內容而精心設計教學方法。教師要估計到上課時可能出現的情況和問題,想好如何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使教學有聲有色、緊張有序地進行。此外還要考慮好直觀教具何時用、如何用,應做到心中有數。總之,地理備課是一項經常、艱巨的工作。這需要教師認真、細致、周密地考慮各種教育因素,不斷地 學習、探索,付出辛勤的勞動,克服困難,做到備知識、備能力、備素質的教學步步到位,達到備課的更高要 求,以保證教學的質量。

三、運用對比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與理解。
高中的地理知識涉及面廣,概念繁多,規律、特徵不易分辨、掌握,這是學生感到學習地理困難的主因。我在教學中體會到比較法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有利於學生掌握新知識的同時,復習並鞏固舊知識,前後形成一個統一的知識體系。下面我具體談下比較法在教學中運用的幾種形式:1.對比法:把分別獨立或不同課時的幾個地理事物、現象或規律,並列到一張圖表上進行對照,讓學生理解它們之間的差別與聯系。例如:在講城市的三種基本功能區時,可以對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進行對比區分。2.借比法:在教學中往往會遇到一些比較抽象的地理事物或現象,只靠簡單的語言文字表達很難達到效果,這時我們可以藉助日常的事物借喻地理事物使得抽象的地理事物或現象具體化、 形象化、簡單化。例如:通過書本受擠壓變形,來說明褶皺的形成原因。這些抽象難懂的知識運用借比法講述,能引起學生興趣,利於學生消化知識。3..類比法:有些教學內容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相似性,此時可以藉助以前學過的內容來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新的知識並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例如:在解釋區域經濟一體化可以類比世界經濟全球化進行講解。4.專比法:為了讓學生更好理解某一地理事物或現象的特點,可以把該地理知識和另外知識點進行逐一對比。例如:在講中國A區域時,可以通過對比A區與B區地理環境,A區與C區的經濟結構, 6、群比法:在系統復習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尋找知識間的聯系,達到對所學知識認識上的新的飛躍,一 般進行綜合性比較,例如:對我國的三大經濟地帶的全面對比。這們有利於學生把厚書讀薄,馭駕各個知識點。綜上所述,地理教學中若能把比較運用得當,注意選擇比較對象和比較方法,就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但要注意,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識都可以相互比較,應該根據教學需求而靈活運用,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提高地理教學質量是調配每個教學環節至最佳狀態,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需要在每個教學環節中不斷地磨合,切實地從細微處入手。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認真、扎實備好每一堂節,積極探究科學的授課方法,以保證地理教學的最

熱點內容
2014高考地理試題 發布:2025-05-25 18:48:51 瀏覽:712
畫角的教學反思 發布:2025-05-25 18:23:46 瀏覽:241
初三化學第一單元試題 發布:2025-05-25 17:18:36 瀏覽:173
英語地點單詞 發布:2025-05-25 16:47:05 瀏覽:848
中國地理順口溜大全 發布:2025-05-25 15:58:28 瀏覽:657
co化學式 發布:2025-05-25 15:35:28 瀏覽:825
二年級數學余數應用題 發布:2025-05-25 15:31:43 瀏覽:196
葉聖陶學語文 發布:2025-05-25 15:29:29 瀏覽:753
勾股定理數學論文 發布:2025-05-25 15:04:07 瀏覽:796
六年級上冊數學導學答案 發布:2025-05-25 14:09:24 瀏覽: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