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必修二化學題

必修二化學題

發布時間: 2021-08-15 01:11:30

㈠ 必修二化學題 請詳細解說一下。謝謝。

答案選C

前提條件默認A2 B2 AB均為氣體。
A.單一方向的反應速率比A2:B2:AB永遠等於1:1:2,這個只要反應進行就是這個比例 。
B.在默認均為氣體的情況下,容器內反應前後的氣體摩爾數是相等的,壓強恆定不變,不能作為平衡標志。
C.單位時間內生成2nmol的AB和nmol的B2,相當於正逆反應速率比為1:1,可作為平衡標志。
D.默認為氣體的情況下,氣體平均分子質量不變。

當然,如果A2 B2 AB中有一項不為氣體時,答案就可以選BCD了。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如有疑惑,歡迎追問

㈡ 必修二化學題,求大神解答

元素組成是根據原子的大小以及題目條件推出來的:首先,中間兩個原子肯定是碳,位於第二周期,題中說三種元素位於不同短周期,所以那個小的當然是氫,那個大的是第三周期元素,能夠在碳上面直接取代的常見第三周期元素只有氯了,從而確定了化學式。

碳碳雙鍵:可以看出每個碳上只連3個鍵,如果都是單鍵,那麼每個碳上應該有4個鍵,所以中間那個必然是雙鍵。

至於甲烷的氯代反應和這個東西的關系,答案這么說確實不太明確。

如果還有疑問請追問,滿意請採納,謝謝!

剛才有一點寫錯了修改了一下。。。。

㈢ 高中化學必修二試題

1、據方程式,甲烷與氧氣恰好完全反應,生成0.5
mol
CO2和1
mol
水。表況下水為液體,故氣體體積為11.2L。
2、設甲烷為a
mol,氫氣為b
mol。據方程式有2a+b/2=V/22.4=a+b,得a:b=1:2
3、由題意可知生成水25.2g,即1.4mol。據氫原子守恆,有甲烷為0.7mol。則CO,CO2兩者物質的量之和也為0.7mol。而兩者質量和為49.6-25.2=24.4。列方程可得。(好像是高一的固學案)
4、寫出烷烴燃燒的通式(不會寫就去問老師),相信下面你一定能搞定。
5、據題意,水為10.8g即0.6mol,則氫原子為1.2mol。CO2為0.5mol,故碳原子為0.5mol。有:
C:H=5:12。僅戊烷符合,故為C5H12。
(你好貪,一下問這么多。下次把問題分開來問,不然很少有人像我這么閑)

㈣ 一道高一必修二化學題

H2O
7.2g
0.4moL
CO2
17.6g
0.4mol
2*14=28
C2H4
乙烯
CH2=CH2
+
Br2
----CH2Br
-CH2Br
1mol
160g
1
0.1mol
X
0.1mol
列式解得
X=
16g
加成產物CH2Br
-CH2Br0.1mol
含0.4mol氫原子,需要0.4molBr2
完全取代!

㈤ 高一必修二的化學題

干餾 dry distillation
固體或有機物在隔絕空氣條件下加熱分解的反應過程。干餾的結果是生成各種氣體、蒸氣以及固體殘渣。氣體與蒸氣的混合物經冷卻後被分成氣體和液體。干餾是人類很早就熟悉和採用的一種生產過程,如干餾木材制木炭,同時得到木精(甲醇)、木醋酸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工業上丙酮就是由木材幹餾所得的木醋酸用石灰中和,再經干餾而製得的。最初製得環己酮的方法是干餾庚二酸鈣。在煤的化學加工中,干餾一直是重要的方法。目前,干餾過程除用於煤化工外,還應用於油頁岩、木材和農副產品等的加工過程。干餾後,原料的成分和聚集狀態都將發生變化,產物中固態、氣態和液態物質都有。對木材幹餾可得木炭、木焦油、木煤氣;對煤干餾,可得焦炭、煤焦油、粗氨水、焦爐氣。
過程機理 干餾是一個復雜的化學反應過程,包括脫水、熱解、脫氫、熱縮合、加氫、焦化等反應。不同物質的干餾過程雖各有差別,但一般均可分為三個階段:①脫水分解。干餾操作初期,溫度相對較低,有機物首先脫水,隨著溫度升高,逐漸分解產生低分子揮發物。②熱解。隨著干餾溫度的繼續升高,有機物中的大分子發生鍵的斷裂,即發生熱解,得到液體有機物(包括焦油)。這些干餾產物隨干餾物質而異,如干餾糠殼可得糠醛,干餾油頁岩可得頁岩油和一些雜環化合物。③縮合和碳化。當溫度進一步提高時,隨著水和有機物蒸氣的析出,剩餘物質受熱縮合成膠體。同時,析出的揮發物逐漸減少,膠體逐漸固化和碳化。隨著溫度升高、加熱時間延長,所生成的固體產物中的碳含量逐漸增多,氫、氧、氮和硫等其他元素含量逐漸減少。從木材幹餾可得木炭,從煤可得焦炭。
過程條件 不同物質的干餾所需的溫度差別很大,可以從 100℃以上(如木材幹餾)到1000℃左右(如煤高溫干餾)。壓力可以是常壓,也可以是減壓。干餾所得氣、液、固產物的相對數量隨加熱溫度和時間變化而有差別,如低溫干餾一般可獲得較多的液體產物。因此,變換和調節干餾過程的條件即可達到不同的生產目的。
干餾生產大多採用間歇操作,但干餾裝置可因原料種類和目的不同而異,一般可分為外熱式和自熱式兩類。外熱式是將原料放入金屬或耐火材料製成的密閉干餾爐(窯)內,外部用燃料燃燒供熱。現代干餾裝置多採用這種型式。自熱式則是在干餾的同時,向干餾爐內通入一定量的空氣,使部分干餾原料燃燒放熱,因此原料利用率較低,只在小規模生產中採用。
分餾 分餾
fēnliú
[fractional distillation] 分離幾種不同沸點的揮發性組分的混合物的一種方法;混合物先在最低沸點下蒸餾,直到蒸氣溫度上升前將蒸餾液作為一種成分加以收集。蒸氣溫度的上升表示混合物中的次一個較高沸點組分開始蒸餾。然後將這一組分開收集起來。
分餾是分離提純液體有機混合物的沸點相差較小的組分的一種重要方法。石油就是用分餾來分離的。
分餾在常壓下進行,獲得低沸點餾分,然後在減壓狀況下進行,獲得高沸點餾分。
每個餾分中還含有多種化合物,可以再進一步分餾。
屬於物理變化。

裂解 pyrolysis
裂解是指只通過熱能將一種樣品(主要指高分子化合物)轉變成另外幾種物質(主要指低分子化合物)的化學過程。裂解也可稱謂熱裂解或熱解。
石油化工生產過程中,以比裂化更高的溫度(700℃~800℃,有時甚至高達1000℃以上),使石油分鎦產物(包括石油氣)中的長鏈烴斷裂成乙烯、丙烯等短鏈烴的加工過程。
目前主要用石腦油、煤油、柴油為原料並向重油發展在裂解過程中,同時伴隨縮合、環化和脫氫等反應。由於所發生的反應很復雜,通常把反應分成兩個階段來看。第一階段,原料變成的目的產物為乙烯、丙烯,這種反應稱為一次反應。在第二階段,一次反應生成的乙烯、丙烯繼續反應轉化為炔烴、二烯烴、芳烴、環烷烴,甚至最終轉化為氫氣和焦炭,這種反應稱為二次反應。所以裂解產物往往是多種組分的混合物。影響裂解的基本因素首先是溫度和反應的持續時間,還有是烴原料的種類。化工生產中用熱裂解的方法,在裂解爐(管式爐或蓄熱爐)中,把石油烴變成小分子的烯烴、炔烴和芳香烴,如乙烯、丙烯、丁二烯、乙炔、苯和甲苯等。
裂解(英語:Pyrolysis),或稱熱解、熱裂、熱裂解、高溫裂解,指無氧氣存在下,有機物質的高溫分解反應。此類反應常用於分析復雜化合物的結構,如利用裂解氣相色譜-質譜法。
工業上,裂解反應可用於合成化工產品,比如二氯乙烯裂解可生成聚氯乙烯,即PVC。此外,也可用於將生物質能或廢料轉化為低害或可以利用的物質,例如用此法來製取合成氣。
裂解與干餾及烷烴的裂化反應有相似之處,同屬於熱分解反應。如果裂解的溫度再升高,則會發生碳化反應,所有的反應物都會轉變為碳。
裂解又可分為以下幾種主要類型:
無水裂解:在古代時無水裂解用於將木材轉化為木炭,現在可用該法從生物質能或塑料製取液體燃料。
含水熱解:如油的蒸汽裂化及由有機廢料的熱解聚製取輕質原油。
真空裂解
此外,由於著火時氧氣供應通常較少,因而火災時發生的反應與裂解反應類似。這也是目前研究裂解反應機理和性質的重要原因。

㈥ 給我高一化學必修二的題越多越好要難的

有原稿,留郵箱可以發給你。後邊有答案

一、選擇題 【共19道小題】
1、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製作出了第一張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學元素間的內在聯系,成為化學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下列有關我們常用的元素周期表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元素周期表有七個橫行,也是七個周期
B.元素周期表有18個縱行,即有18個族
C.短周期是指第一、二、三、四周期
D.ⅠA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屬元素
2、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0.5 mol Al與足量鹽酸反應轉移電子數為1NA
B.標准狀況下,11.2 L SO3所含的分子數為0.5NA
C. 0.1 mol CH4所含的電子數為1NA
D.46 gNO2和N2O4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數為1NA

3、發展「綠色食品」是提高人類生存質量、維護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綠色食品指的是( )
A.富含葉綠素的食品 B.綠色的新鮮蔬菜
C.安全、無污染、無公害的營養食品 D.經濟附加值高的營養食品

4、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A.氯化鋁溶液中加入過量氨水:Al3++4NH3·H2O+4+2H2O
B.澄清石灰水與少量蘇打溶液混合:Ca2++OH-+CaCO3↓+H2O
C.碳酸鈣溶於醋酸:CaCO3+2H+Ca2++CO2↑+H2O
D.氯化亞鐵溶液中通入氯氣:2Fe2++Cl22Fe3++2Cl-

6、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推測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結構和性質。某元素的原子序數為7,下列有關該元素的推斷不正確的是( )
A.它處於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ⅤA族
B.它的最高正價為+5,負價為-3
C.它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是一種強酸
D.它的非金屬性比磷弱

7、某一反應物的濃度是1.0 mol·L-1,經過10 s後,它的濃度變成了0.2 mol·L-1,在這10 s內,它的反應速率為( )
A.0.08 B.0.08 mol·(L·s)-1 C.0.04 D.0.04 mol·(L·s)-1

12、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預期目的的是( )
A.用鈉、鎂分別與水反應,可證明鈉、鎂的金屬性強弱
B.用氯化鎂、氯化鋁分別與過量濃氨水反應,可證明鎂、鋁的金屬性強弱
C.用鐵、石墨與硫酸銅溶液組成原電池,可證明鐵、銅的金屬性強弱
D.把氯氣通入到硫化鈉的水溶液中,看到淡黃色沉澱,可證明氯氣、硫的非金屬性強弱

13、下列物質中,屬於含有共價鍵的離子化合物的是( )
A.MgCl2 B.Br2 C.KOH D.H2S

14、在海水的綜合利用中,海水提溴工業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一種提溴的工藝是在預先濃縮並酸化的海水中,通入足量氯氣,然後使生成的溴與吸收劑SO2反應轉化為氫溴酸以達到富集溴元素的目的。在有關上述工藝流程的以下化學用語中,錯誤的是( )

A.用電子式表示氫溴酸的形成過程為:
B.海水中Br-的電子式為:
C.海水中通入氯氣時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Br-+Cl2Br2+2Cl-

16、海水中含有的氯化鎂是鎂的重要來源之一。從海水中製取鎂有多種生產方法,可按如下步驟進行:
①把貝殼製成石灰乳 ②在引入的海水中加石灰乳,沉降、過濾、洗滌沉澱物 ③將沉澱物與鹽酸反應,結晶、過濾、乾燥產物 ④將得到的產物熔融後電解
關於從海水中提取鎂的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此法的優點之一是原料來源豐富
B.進行①②③步驟的目的是從海水中提取氯化鎂
C.第④步電解制鎂是由於鎂是很活潑的金屬
D.以上製取鎂的過程中涉及的反應有分解反應、化合反應和置換反應

二、填空題 【共3道小題】
1、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學的重要理論知識,通過學習這部分知識,可以對所學元素化合物等知識從理論角度進一步加深理解。有A、B、C、D四種短周期元素,它們的原子序數由A到D依次增大,已知A和B原子有相同的電子層數,且A的L層電子數是K層電子數的兩倍, C燃燒時呈現黃色火焰, C的單質在高溫下與B的單質充分反應,可以得到與D單質顏色相同的淡黃色固態化合物,試根據以上敘述完成下列問題:

(1)元素名稱:A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_。
(2)寫出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_____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_____族。
(3)AB2的電子式為_______________;C單質在高溫下與B單質充分反應所得化合物的電子式為_______________。
(4)用電子式表示化合物C2D的形成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般情況下,B元素與氫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以_______________鍵(填極性或非極性)結合的_______________化合物。
參考答案與解析:解析:
1周期表中有18個縱行,但只有16個族,故B項錯。短周期是指第一、二、三周期,故C項錯。ⅠA族元素中的氫元素是非金屬,故D項錯。
答案:A
主要考察知識點:元素周期律與元素周期表—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質遞變規律
2.1 mol的Al與鹽酸完全反應轉移3 mol的電子,0.5 mol轉移的電子數應為1.5 mol,A選項不正確;標准狀況下SO3為固體,B項不正確;由於存在2NO2N2O4,故46 g混合物的分子數小於1 mol。
答案:C
主要考察知識點:物質的量
3綠色食品指的是安全、無污染、無公害的營養食品。
答案:C
主要考察知識點:化學與社會發展—化學史、與生活的聯系等
4 Al(OH)3不溶於氨水,故A選項不正確;B項中Ca2+與OH-不符合分子式中的離子個數比,C項中CH3COOH是弱酸,應用分子式表示。故B、C項不正確。
答案:D
主要考察知識點:離子反應
6原子序數為7的元素,是氮元素,其原子電子層數為2,最外層有5個電子。故A、B、C項正確。氮和磷在同一主族,隨原子序數遞增,非金屬性逐漸減弱,故D項說法是不正確的。
答案:D
主要考察知識點:元素周期律與元素周期表—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質遞變規律

7反應速率通常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濃度的減少量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加量來表示。據此首先排除A、C選項。然後進行計算,得知答案為B項。
答案:B
主要考察知識點:化學反應速率—概念、影響和計算
12比較金屬性的強弱,可以通過金屬與水或酸反應,可以通過金屬間的置換反應,也可以通過發生原電池反應等途徑來進行;比較非金屬性強弱可以通過非金屬間的置換反應來進行。B選項的操作不能達到預期目的,二者都能生成白色沉澱而不溶於過量氨水。
答案:B
主要考察知識點: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及要求—性質、制備和檢驗
13 A項MgCl2是離子化合物,但其中不含共價鍵。B項中Br2隻含共價鍵,且是單質。D項中H2S只含共價鍵,是共價化合物。C項中KOH是離子化合物,其中O原子與H原子之間以共價鍵結合,符合題意。
答案:C
主要考察知識點:化學鍵
14 :氫溴酸HBr是共價化合物,H原子與Br原子成鍵時形成共價鍵,無電子得失,不形成陰陽離子,故A項錯。其餘均正確。
答案:A
主要考察知識點:化學用語
16把貝殼製成石灰乳涉及兩步反應,首先貝殼高溫分解製成氧化鈣,然後氧化鈣與水結合製成石灰乳;在引入的海水中加石灰乳後,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氫氧化鈣與海水中的鎂離子結合生成氫氧化鎂沉澱;氫氧化鎂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電解熔融的氯化鎂得到金屬鎂。分析上述轉化過程,可知反應中沒有涉及置換反應。
答案:D
主要考察知識點:鎂和鋁
二.1根據物質的特徵性質和元素的原子結構進行判斷。由於A的L層電子數是K層電子數的兩倍,故A為碳元素;C焰色反應為黃色,故為Na;B與A電子層數相同,且與A反應生成淡黃色固態化合物,故B為O,D為S。

答案:(1)碳 氧 鈉 硫

(2)二 ⅥA

(5)極性 共價
主要考察知識點:元素周期律與元素周期表—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質遞變規律

㈦ 化學必修二一題

此題正確答案應該選A。第三列為第三副族,存在鑭系和錒系金屬各多了十四種元素,所以在所有的族也可以說是列中元素種類數最多,而第十四列是第四主族元素,即碳族元素,其中碳元素可以形成種類繁多的有機化合物物,現在仍然在以巨大的數量不斷的增加,所以第十四列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種類最多,故A選項正確。B選項第一列有氫元素,為非金屬,除氫元素外都為鹼金屬元素。且第一列鹼金屬元素的單質中大體規律從上到下熔沸點降低,但其中金屬鈉和金屬鉀是例外的,所以C錯。D選項第二列中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都為2,但也有其它列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二,如第十八列中氦元素,再比如第十二列中的鋅元素等,最外層電子數也是二,所以D錯。故本題選擇A選項。

㈧ 高一必修二的化學題有機物

CD
先說C碳酸鈉
乙酸+碳酸鈉會有二氧化碳氣體;加乙醇,不反應,且互溶,沒現象;加苯,不反應,但會分層;加氫氧化鋇,會生成碳酸鋇白色沉澱和氣體(二氧化碳
D石蕊
乙酸是酸性的,所以石蕊會變紅;乙醇,沒反應,且互溶;苯,不反應,但會分層;氫氧化鋇,鹼性,會變藍

㈨ 必修二化學計算題

解析:
平衡時HBr的物質的量 = 1.56mol/L * 2L = 3.12mol
所以設Br2轉化了xmol
H2 + Br2 = 2HBr(=表示可逆符號)
初始值:3 2 0
轉化值:x x 3.12
平衡值:3-x 2-x 3.12

利用方程式比例系數計算:Br2:HBr = 1:2
所以Br2轉化的物質的量 = 3.12mol / 2 = 1.56mol

所以Br2的轉化率 = 1.56mol / 2mol = 78%

㈩ 求化學高中必修二的計算題。

⑴取 0.04mol KMnO4固體加熱一段時間後,收集到a mol氣體,在反應後的殘留固體中再加入足量的濃鹽酸(適當加熱),又收集到b mol氣體,反應後錳元素以Mn2+形式存在於溶液中,則⑴寫出a與b的函數關系式。(2)a+b的最小值是多少?(3)當a+b=0.09時,殘留固體的質量為多少?

解:因為KMnO4固體是「加熱一段時間後」,所以可以認為只是一部分KMnO4分解,或者說最多是全部分解,所以根據反應2KMnO4 K2MnO4+ MnO2+O2 可以得出O2氣最多為0.04*0.5=0.02mol 而最少也不會到零。所以0<a≤0.02。其次殘留固體中不管是MnO2,還是KMnO4(未反應)還是KMnO4也不管它們與濃HCl的反應方程式如何,題目中有「足量的濃鹽酸」與「錳元素以Mn2+形式存在於溶液中」兩個條件,所以我們必須用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與還原劑得失電子的守恆來解題。
Mn元素在反應前,都是以+7價的形式存在於K2MnO4中。
O元素在反應前,都是以-2價的形式存在於K2MnO4中。
Cl元素在反應前,都是以-1價的形式存在於濃HCl中。
而Mn元素從+7價降到了+2價(Mn2+,Mn為+2價)所以一共得到電子量為(7-2)*0.04=0.2mol
O(-2價)2放出每2mol O(-2價)4mol才能成為1mol O2 現在有a mol的O2,所以失電子總數為4a mol。
Cl(-1價)要變成Cl2每2mol Cl(-2價)要失去電子2mol才能成為1mol Cl2。
現在有b mol的Cl2所以失電子總數為2b mol。
由失電子總數=得電子總數
所以0。04*5=4a+2b 得 b=-2a+0.1(0<a≤0.02)

至於a+b的最小值:由b=-2a+0.1 所以a+b=-a+0.1
所以當a最大時 a+b有最小值
當a最多即KMnO4全部分解產生O2時
由反應方程得2 KMnO4~O2, 所以n O2max=0.04/2=0.02 mol
所以a+b的最小值為0.1-0.02=0.08 mol
當a+b=0.09時 -a+0.1=0.09
a=0.01
所以殘留固體的質量為:
KMnO4(未反應)(0.04-0.01*2)*158
MnO2:87*0.01
K2MnO4:197*0.01
所以:三者加和得固體總質量為6g。

熱點內容
女人做什麼生意好 發布:2025-05-25 19:48:13 瀏覽:643
教育部大綱 發布:2025-05-25 19:23:37 瀏覽:960
2014高考地理試題 發布:2025-05-25 18:48:51 瀏覽:712
畫角的教學反思 發布:2025-05-25 18:23:46 瀏覽:241
初三化學第一單元試題 發布:2025-05-25 17:18:36 瀏覽:173
英語地點單詞 發布:2025-05-25 16:47:05 瀏覽:848
中國地理順口溜大全 發布:2025-05-25 15:58:28 瀏覽:657
co化學式 發布:2025-05-25 15:35:28 瀏覽:825
二年級數學余數應用題 發布:2025-05-25 15:31:43 瀏覽:196
葉聖陶學語文 發布:2025-05-25 15:29:29 瀏覽: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