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德國正視歷史

德國正視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15 01:16:47

『壹』 德國總理默克爾為什麼突然提出讓日本正視歷史

德意志民族是一個理性的民族,其哲學思想深厚,善於思辨和反思,悠久的歷史文化使其有足夠的自信否定自己的某一段歷史。
默克爾到日本第一天就給他們上了一堂課:「正視歷史是和解的前提」,她委婉地告訴日本要直面歷史:「二戰後德國能夠幸運地被國際社會再度接受,是因為德國徹底與過去訣別」。
不過,日本政府似乎還沒有做好接受建議的准備。當天安倍政府在公開場合未對默克爾上述講話作出任何回應,對於此前一天中國外長王毅在兩會上有關歷史問題的答日本記者問,日本內閣官房長官9日拒絕評論。
對此,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沈丁立9日對《環球時報》說,在全世界慶祝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前夜,曾經同為戰敗國的德國對日本的勸說無疑是最具說服力的,「我們應該為默克爾的東京行點個贊」。

求採納O(∩_∩)O~

『貳』 關於日本與德國正視歷史的論文

8月15日發生的一些事情總能觸動中國人的神經,58年前的這一天,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今年圍繞「8·15」發生的兩件事令人格外感慨。一是德國決定為二戰期間被屠殺的600萬猶太人建造「大屠殺紀念碑林」,盡管這一爭論已在德國國內進行了10年,但爭論的結束表明德國希望藉此表達勿忘歷史的決心。另外一件發生在中國的近鄰日本,8月15日,日本政府防災相鴻池祥肇、農林水產相龜井善之、經濟產業相平沼赳夫、國家公安委員會委員長谷垣禎一4名閣僚參拜了靖國神社。

兩個曾經幾乎犯下同樣罪行的國家,數十年後對待歷史的方式卻如此迥異。紀念二戰歷史,最為經典的畫面就是1970年12月7日,在締結蘇德條約3個月後,德國總理勃蘭特訪問波蘭,簽署了波德條約。在簽字前,勃蘭特到華沙無名烈士墓前獻花圈,並在華沙猶太區,在全世界的注視下,為1942年被希特勒殘殺的50萬猶太人下跪誌哀:「我下跪並不是因為我有罪……面對受害猶太人石碑,我不能僅僅面無表情地獻上一個花圈就完事……應該有個舉動。它對德國人和猶太人都有利,能為未來打通一條道路……」這一簡單動人的贖罪姿勢和真誠的波德條約不僅化解了這兩個相鄰民族的宿怨,更使全世界人民產生了對勃蘭特本人和全體德國人民的深深敬意。可說是「一跪泯恩仇」。1971年10月,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一致通過,授予勃蘭特1971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當晚,德國青年舉起火炬,絡繹不絕地來到勃蘭特的寓所,向他表示衷心祝賀。亞洲日本的領導人也下跪了,但跪的不是千千萬萬的亞洲鄰國的受害者,而是當年肆意屠殺無辜生靈的「劊子手」。
日本在戰後雖然也在某種程度上表明了「謝罪」立場,但始終不能以光明正大的方式向亞洲人民表示懺悔,反而在不斷地刻意歪曲歷史。在當年和平反戰的大氣氛下,日本政府的高官一旦在歷史問題上「失言」,不僅會丟官,還會遭人唾棄。隨著日本政壇大氣候的改變,高官頻頻「失言」,甚至信口雌黃,不僅相安無事,反而會撈到豐厚的政治資本。參拜靖國神社本來也是日本政壇的禁忌,但是1997年後,日本的首相和大臣一再參拜,明目張膽地向包括甲級戰犯在內的所謂「軍神」致敬,認為他們是為亞洲帶來和平。今年6月19日,小泉首相針對中國外長李肇星提起他多次參拜靖國神社破壞兩國關系的言論表示「不悅」。他說,「我不這樣認為」,並聲稱將再次參拜靖國神社。日本媒體已經放出風來:首相不但不是「事不過三」,而是會每年都參拜靖國神社。
新加坡有一座「日本佔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每年2月15日新加坡淪陷日,不少新加坡人都會去獻花。筆者日前訪問新加坡時,特意參觀了這座紀念碑。據介紹,旅居新加坡的日本居民曾一度想通過他們的影響力把紀念碑遷到郊外。日本領導人就不說參拜了,起碼可以鞠個躬,獻個花吧,這樣的行動都沒有出現。直到1995年村山富市才去獻了花,成為第一個有所表示的日本首相。可見,日本領導人所謂人死後就應該得到尊敬和寬容對待的說法是內外有別的。
否認歷史,甩掉「歷史包袱」似乎已成為日本政治家的共識,也是日本的選擇。日本本來是個歷史感很強的國家,喜歡傳統節日,不會輕易忘記古代的事情,但卻總是沒有勇氣面對現代。淡忘歷史是日本戰後的風潮。懂歷史的日本人,目前不敢談歷史;對歷史了解不多的人,卻又歪曲歷史,盲目相信保守派出版的歪曲歷史的書籍。「南京大屠殺」、「慰安婦」等歷史名詞都被一一踢出歷史教科書。
德國卻贏得了世界的尊重。二戰已過去半個多世紀,然而在當今德國,回憶納粹希特勒給人類造成的那場浩劫,已成為人們的一項道德義務。德國政要把教育下一代、防止歷史重演看成是自己的責任。
30年後,德國的新一代領導人沿著勃蘭特的足跡又踏上了波蘭的土地:2000年12月6日中午,施羅德總理在對波蘭進行短暫訪問期間,再次來到他的前輩曾經真誠下跪的紀念碑前,鄭重地獻上了一個花圈。隨後,施羅德為安放在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附近的勃蘭特紀念碑揭了幕。陽光下,紀念碑浮雕上這位領導人下跪的側影顯得凝重而神聖。歷史再次昭示:一個民族因為勇敢和真誠而偉大。
德國勇敢面對歷史和真誠的道歉,不僅贏得了寬容與尊重,也使戰後歐洲建立起與東亞截然不同的信任關系,德國也成為歐盟的主要領導力量,並且深受世界尊重。而日本則在教科書、靖國神社、「慰安婦」等問題上每年都要遭到鄰國的批評,國際信譽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質疑。這樣的日本又怎能建立起所謂的「與21世紀相稱的關系」和樹立大國形象,又怎能擔當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樣一個主持正義、維護世界和平的角色。最重要的是,日本解不開鄰國的心結。

『叄』 德國真的正視歷史了嗎

因為法國和德國是一個國家。歐盟。沒錯吧。中日是兩個。想想,只要是成功的侵略都是促進民族融合。而日本錯就錯在侵略失敗了。他笨呀。你想中國歷史什麼時候出過這么全面的侵略戰爭還失敗了。他要打就專心點。還非得打美國。日本在侵略方面落後中國兩千年。

『肆』 我就想問 為什麼德國能正視歷史

因為它正視也沒有什麼後果,受害者英法什麼的自他一投降就已經伸出雙臂准備擁抱了,正視歷史對誰都有好處。
日本旁邊有中韓兩國一直盯著,只要有毛病就准備把它滅了,越是承認錯誤就越是危險。

『伍』 德國正視歷史是哪位總統

不是總統而是總理(德國是總理內閣負責制,總統只是禮儀性質,沒有存在感)


就是回著名的「華沙之跪」


1970年答12月7日, 西德總理威利·勃蘭特在華沙猶太隔離區起義紀念碑前下跪。當天西德與波蘭簽訂了華沙條約。 勃蘭特在紀念碑前敬獻花圈後,突然自發下跪並且為在納粹德國侵略期間被殺害的死難者默哀。

『陸』 同樣是二戰的侵略國,德國為什麼能正視歷史,而日本卻不能

同樣是二戰的侵略國,德國戰敗後對納粹進行了徹底的清算,黨衛隊/蓋世太保等組織為非法。而日本用大量黃金賄賂了以麥克阿瑟為首的美軍高官,沒有進行徹底的清算,天皇/靖國神廁得到保留,大量戰犯輕判,比如罪惡滔天的731部隊頭目石井。所以同樣是二戰的侵略國,德國能正視歷史,而日本卻不能。

『柒』 為什麼德國就能正視歷史 日本就是不行

二戰後,德國被全面清算,納粹思想被徹底鏟除,所以德國能正視歷史。而美國為了一己之私,與蘇聯爭霸,防範新成立的中國,對日本的改造並不徹底,沒有廢除天皇制度,軍國主義思想並未連根拔起,所以日本才不能徹底地反省歷史。日本,或許只有等到再次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時候,才會反省自己的罪行。

『捌』 德總理勸日正視歷史有何意義

德國總理默克爾今天抵達東京,開始對日本進行為期兩天的正式訪問。在《朝日新聞》舉辦的活動中,默克爾發表演講勸誡日本就歷史問題做出正確的選擇。

默克爾在演講中特別提到二戰後德國的經歷,她說德國背負著納粹對猶太人進行大屠殺的歷史,正是由於德國正視過去的歷史,才在二戰後被國際社會所接納。她指出,正視歷史是德國重返國際社會的前提,「漠視歷史就是逃避現實」,以此勸告日本正視歷史問題。

默克爾說,戰爭是德國的沉痛記憶,德國永遠不會忘記歷史。今年是二戰結束70周年,對德國和日本來說都是有意義的一年。她指出,正視歷史在國際社會和國際關系中尤為重要。

『玖』 為什麼日本不能像德國那樣正視歷史

恰恰日本人能夠正視歷史——作為戰勝國,中國的勝利很大程度上是藉助了美蘇的力量。
而翻開中日對峙的歷史,從元朝到民國,中國沿海的倭匪、城市的浪人禍害不斷。中國不斷地對日本人讓朝鮮,失琉球,丟庫頁、割台灣……
中國人給了日本的禮物是——滿洲國、汪偽政權、華北自治、蒙疆政府、數不盡的漢奸走狗賣國賊……
留給日本的這些歷史記憶,歷歷在目,根深蒂固。
所以,要想日本服氣,中國要強大,中國人要爭氣!必須給日本一次痛徹心扉的教訓,幫助日本人找回漢唐時代的臣服感覺。。

熱點內容
女人做什麼生意好 發布:2025-05-25 19:48:13 瀏覽:643
教育部大綱 發布:2025-05-25 19:23:37 瀏覽:960
2014高考地理試題 發布:2025-05-25 18:48:51 瀏覽:712
畫角的教學反思 發布:2025-05-25 18:23:46 瀏覽:241
初三化學第一單元試題 發布:2025-05-25 17:18:36 瀏覽:173
英語地點單詞 發布:2025-05-25 16:47:05 瀏覽:848
中國地理順口溜大全 發布:2025-05-25 15:58:28 瀏覽:657
co化學式 發布:2025-05-25 15:35:28 瀏覽:825
二年級數學余數應用題 發布:2025-05-25 15:31:43 瀏覽:196
葉聖陶學語文 發布:2025-05-25 15:29:29 瀏覽: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