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多少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
A. 全國有多少個省 自治區和直轄市
中國一共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介紹如下:
1、23個省包括河北省、山西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海南省、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台灣省。
2、5個自治區包括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3、4個直轄市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
(1)中國有多少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擴展閱讀:
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
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334個地級行政區,2851個縣級行政區,39888個鄉級行政區。北京是中國的首都。
B. 中國有幾個省,幾個直轄市,幾個自治區
我國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
1、23個省:河北省,山西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海南省,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台灣省。
2、5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3、4個直轄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
4、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2)中國有多少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擴展閱讀:
四個直轄市簡稱由來:
1、北京(京)
北京有據可查的第一個名稱為「薊」,是春秋戰國時燕國的都城。遼金是將北京作為陪都,稱為燕京。金滅遼後,遷都於此,稱中都。元代改稱大都。明成祖朱棣從南京遷都於此,改稱「北平」。
建國後做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改稱「北京」,名稱一直沿用。1949年設為直轄市。取全稱中的「京」字作為簡稱。
2、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稱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稱「直沽寨」。元代設津海鎮,這是天津建城的開始。明永樂2年(1404年)築城設衛,始稱天津衛,取「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1949年設為直轄市。
取全稱中的「津」字作為簡稱。
3、上海(滬)
上海之稱始於宋代,當時上海已成為我國的一個新興貿易港口,那時的上海地區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條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設有上海鎮。1292年,上海改鎮為縣。這是上海這一名稱的由來。1949年,上海設為直轄市。
古時,上海地區的漁民發明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扈」,當時還沒有上海這一地名,因此,這一帶被稱為「滬瀆」,故上海簡稱「滬」。春秋戰國時上海是楚春申君黃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別稱「申」。
4、重慶(渝)
重慶古稱「巴」。秦時稱江州。隋稱渝州。北宋稱恭州。重慶之名始於1190年,因南宋光宗趙敦先封恭王,後登帝位,遂將恭州升為重慶府,取「雙重喜慶」之意。
1997年,重慶設為直轄市。隋時,嘉陵江稱渝水,重慶因位於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慶簡稱「渝」。
C. 中國有多少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
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23個省:河北省、山西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海南省、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台灣省。
5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4個直轄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
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3)中國有多少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擴展閱讀
中國省級行政單位是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轄的最高一級地方行政區域,目前有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
省——是中國國家地方一級行政區域。始於元朝。至今已有六、七百年的歷史。
自治區——是中國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而建立的相當於省的行政區域。
直轄市——即中央直轄市,由國務院直接管轄。是人口比較集中,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具有特別重要地位的大城市。
特別行政區——為「一國兩制」的實施,憲法第三十一條專門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可以設立特別行政區。特別行政區與省、自治區、直轄市同屬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區域。
資料來源: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官網: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統計表
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官網:省級行政單位
D. 中國有多少個省份,分別是什麼
我國進行行政區劃的時候參考了三個方面,分別是自然環境,經濟發展,民族政治,通過這三個方面將不同的地區劃分開來,形成了我國現在的行政區劃,不過我國的省級行政區是34個,不是36。
一、自然環境因素自然環境這個很好理解,有一些地形將兩個地區分割開來,那這兩個地區就基本分屬於不同的省份了。山東省和山西省就是以太行山為分界,將兩個省份分割開來。還有一些是大的地形區,不同的地形區,基本就分屬於不同的省份,國家不會把大盆地地形和一個大高原地形劃分為同一個省份,這樣兩個省份溝通起來太不方便了。
民族政治是我國在劃分行政區劃時考慮的最主要的一個因素了。像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省,都是因為政治民族的原因才被劃為行政區域。內蒙古自治區都是以蒙古族為主,維吾爾族為主,寧夏回族自治區是以回族為主,而雲南和貴州這兩個省份有我國大多數的少數民族。澳門,香港台灣都是因為一國兩制的政治概念。
E. 中國有多少省市直轄市自治區
目前中國有34個省復級行政區,即4個直轄市制、23個省、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
(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
(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
(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並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1997年7月1日,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1999年12月20日,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
(5)中國有多少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擴展閱讀:
中國地理省區域劃分:
東北地區(3個):黑龍江、吉林、遼寧。
華北地區(5個):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
華中地區(3個):河南、湖北、湖南。
華東地區(8個):山東、江蘇、安徽、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台灣。
華南地區(5個):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
西北地區(5個):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
西南地區(5個):四川、貴州、雲南、重慶、西藏。
F. 中國總共有多少個省和直轄市啊
中國共計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一、23個省分別為:
1、河北省
2、山西省
3、吉林省
4、遼寧省
5、黑龍江省
6、陝西省
7、甘肅省
8、青海省
9、山東省
10、福建省
11、浙江省
12、河南省
13、湖北省
14、湖南省
15、江西省
16、江蘇省
17、安徽省
18、廣東省
19、海南省
20、四川省
21、貴州省
22、雲南省
23、台灣省。
二、4個直轄市分別為:
1、北京市
2、上海市
3、天津市
4、重慶市。
三、5個自治區分別為:
1、內蒙古自治區
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3、寧夏回族自治區
4、廣西壯族自治區
5、西藏自治區
四、2個特別行政區分別為:
1、香港特別行政區
2、澳門特別行政區。
(6)中國有多少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擴展閱讀:
元朝實行的行省制是現代省級行政區的開端,清朝時全國共18個布政使司(省)等25個省級行政區。中華民國初年,行政區劃沿襲清朝。後歷經變動,又由於戰亂或時局原因,區劃不常固定;1945年收回台灣省,1946年外蒙古獨立。至1949年全國依法共有35個省等50個省級行政區。
1950年,全國大部分地區雖已解放,但國民經濟建設尚未走上正軌。因此基本上沿襲舊中國的劃分,全國共設有52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9個省、12個直轄市、9個行署區、1個自治區、1個地方。
1、12個直轄市:北京市、天津市、重慶市、上海市、沈陽市、撫順市、鞍山市、本溪市、西安市、南京市、武漢市、廣州市。
2、29個省:河北省、山西省、平原省、綏遠省、察哈爾省、遼東省、遼西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松江省、熱河省、陝西省、甘肅省、寧夏省、青海省、新疆省、山東省、福建省、浙江省、台灣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廣東省、廣西省、貴州省、雲南省、西康省。
3、9個行署區:旅大行署區、蘇北行署區、蘇南行署區、皖北行署區、皖南行署區、川東行署區、川南行署區、川西行署區、川北行署區。
4、1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
5、1個地方:西藏地方。
後歷經多次變動,1965年基本穩定下來;1967年設立天津市,1988年設立海南省,1997年設立重慶市,同年收回香港,1999年收回澳門。全國共有23個省。
G. 中國有幾個省幾個自治區幾個直轄市,分別是哪些
截至2019年4月底,中華人民共和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23個省: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青海、台灣
5個自治區:內蒙古、廣西、西藏、寧夏、新疆
4個直轄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
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澳門
(7)中國有多少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擴展閱讀:
省級行政區區劃體制:
省級行政區是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轄的最高一級地方行政區域,有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4種。
省——是中國國家地方一級行政區域,始於元朝,已有六、七百年的歷史。
自治區——是中國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而建立的相當於省的行政區域。新中國成立後共建立了5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
直轄市——即中央直轄市,由國務院直接管轄。是人口比較集中,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具有特別重要地位的大城市。至1997年3月設立重慶直轄市為止,中國共設有4個中央直轄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
特別行政區——為「一國兩制」的實施,憲法第三十一條專門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可以設立特別行政區。特別行政區與省、自治區、直轄市同屬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區域。至1999年12月澳門回歸為止,中國共設立2個特別行政區。
H. 中國有多少個省市直轄市,省會分別是什麼
中國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具體如下:
1、山東:濟南
2、河北:石家莊
3、吉林:長春
4、黑龍江:哈爾濱
5、遼寧:沈陽
6、內蒙古:呼和浩特
7、新疆:烏魯木齊
8、甘肅:蘭州
9、寧夏:銀川
10、山西:太原
11、陝西:西安
12、河南:鄭州
13、安徽:合肥
14、江蘇:南京
15、浙江:杭州
16、福建:福州
17、廣東:廣州
18、江西:南昌
19、海南:海口
20、廣西:南寧
21、貴州:貴陽
22、湖南:長沙
23、湖北:武漢
24、四川:成都
25、雲南:昆明
26、西藏:拉薩
27、青海:西寧
28、天津:天津
29、上海:上海
30、重慶:重慶
31、北京:北京
32、台灣:台北
33、香港
34、澳門
(8)中國有多少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擴展閱讀:
中國各省名稱的由來:
1、北京市
簡稱:京。由來:取全稱中的「京」字作為簡稱。以省、市、區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北京有據可查的第一個名稱為「薊」,是春秋戰國時燕國的都城。遼金是將北京作為陪都,稱為燕京。金滅遼後,遷都於此,稱中都。元代改稱大都。明成祖朱棣從南京遷都於此,改稱「北京」。
2、天津市
簡稱:津。由來:取全稱中的「津」字作為簡稱。以省、市、區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唐宋以前,天津稱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稱「直沽寨」。元代設津海鎮,這是天津建城的開始。明永樂2年(1404年)築城設衛,始稱天津衛,取「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
3、上海市
簡稱:滬,其他簡稱:申。由來:以境內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上海之稱始於宋代,古時,上海地區的漁民發明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扈」,當時還沒有上海這一地名,因此,這一帶被稱為「滬瀆」,故上海簡稱「滬」。春秋戰國時上海是楚春申君黃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別稱「申」。
4、江蘇省
簡稱:蘇,由來:以省、市、區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有江蘇,以江寧、蘇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東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兩浙西路和淮南東路;元屬江東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東江北道;後分設江蘇省,為江蘇得名的開始。
5、浙江省
簡稱:浙,由來:以境內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浙江,以浙江(又稱錢塘江)得名。唐屬江南東道,設浙東觀察使和浙西觀察使;宋置兩浙路,南宋又分兩浙東路和兩浙西路,簡稱浙東路和浙西路;元設浙東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設浙江省,為浙江得名的開始,後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6、安徽省
簡稱:皖,由來:以境內山名是安徽,以安慶、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和淮南西路;元屬江東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內各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為直隸,後改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設安徽省,為安徽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初分設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後合並恢復安徽省,省名至今未變。
7、福建省
簡稱:閩,由來:以境內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江南東道,後設福建觀察使,為福建得名的開始;宋置福建路;元設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後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變。境內有江叫閩江,以閩江為母親河,故簡稱「閩」。
8、江西省
簡稱:贛,由來:以境內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江西,以江南的西部得名。因境內有貫穿省內南北的河流叫贛江,以贛江為母親河,故簡稱「贛」。
9、湖南省
簡稱:湘,由來:以境內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 因境內有貫穿省內南北的河流叫湘江,以湘江為母親河,故簡稱「湘」。
10、山東省
簡稱:魯,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山東,以在太行山之東而得名。明朝設置山東省,春秋時是魯國領土,所以簡稱魯。
11、河南省
簡稱:豫,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河南,以在黃河之南而得名。相對於黃河為南,主要部分在黃河以南,因為古代屬豫州地區,所以簡稱豫。
12、內蒙古自治區
簡稱:內蒙古,由來:以區名的前三字為簡稱的有內蒙古,以漠南蒙古得名。是蒙古族聚居地區,清朝時,為區別外蒙古,習慣上稱為內蒙古。1947年成立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是所有簡稱中最長的一個。
13、湖北省
簡稱:鄂,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清朝時省會武昌屬鄂州管轄,所以簡稱鄂。
14、寧夏回族自治區
簡稱:寧,由來:以西夏安寧得名。這里原為古代西夏地區。取夏地安寧的意思,因此叫寧夏。1928年設寧夏省。1958年設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
15、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簡稱:新,由來:新疆,意為「故土新歸」。古代稱西域,公元前一世紀起,成為漢王朝的一部分,因為是新開辟的疆土,習慣上稱新疆。清光緒年間設置新疆省,解放後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
16、廣東省
簡稱:粵,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廣東,以廣南東路簡稱得名。五代時叫廣東。明朝設廣東省,因為古是百越(粵)地區,所以簡稱粵。
17、西藏自治區
簡稱:藏,由來:以省、市、區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西藏,以清正式定名得名。元朝、明朝稱西藏地區為烏斯藏,「烏斯」是藏語「中央」的意思,藏是「聖潔」的意思。因為它在中國西部,稱西藏。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區,簡稱藏。
18、海南省
簡稱:瓊,由來:海南,以海南島得名。唐屬嶺南道;宋屬廣南西路;元設海南海北道,是為海南得名的開始;明屬廣東省;清仍之,正式稱瓊崖為海南島;民國仍之,後設海南特別行政區,仍屬省;建國後設海南行政區,仍屬省,1988設立海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19、廣西壯族自治區
簡稱:桂,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廣西,以廣南西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置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為廣西得名的開始;元設廣西兩江道;明置廣西省,後改廣西布政使司;清復設廣西省;民國仍之;建國後改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20、四川省
簡稱:川或蜀,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以省、市、區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
21、河北省
簡稱:冀,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河北,以在黃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北道,為河北得名的開始。宋設河北路,後分河北東、西路;金分河北東路設大名府路;元設燕南趙北道;明設北平省,後廢省,所有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北直隸;清改直隸省;1929年民國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22、貴州省
簡稱:貴或黔,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貴州,以貴山得名。唐為黔中道;宋屬夔州路;元屬湖廣行省;明置貴州土司,是為貴州得名的開始,後置貴州布政使司;清改貴州省,省名至今未變。
23、重慶市
簡稱:渝,其他別稱:巴,由來:重慶古稱「巴」,商周時期為巴國首都。秦時稱江州。隋稱渝州。北宋稱恭州。重慶之名始於1190年,因南宋光宗趙敦先封恭王,後登帝位,遂將恭州升為重慶府,取「雙重喜慶」之意。隋時,嘉陵江稱渝水,重慶因位於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慶簡稱「渝」。
24、山西省
簡稱:晉,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屬河東道;宋設河東路;金分河東北、南路;元設山西河東道,為山西得名的開始;明置山西省,後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25、雲南省
簡稱:雲或滇,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雲南,以在雲嶺之南得名因在雲嶺以南而得名。相傳漢武帝時有人在白崖看見彩雲,派人追彩雲到這里,因為設立的縣在彩雲的邊,所以叫雲南,簡稱雲。因為昆明附近是古代滇國,故又簡稱滇。
26、遼寧省
簡稱:遼,由來: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遼寧,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
27、陝西省
簡稱:陝或秦,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陝西,以陝原之西得名。唐大部屬京畿道和關內道;宋初設陝西路,為陝西得名的開始,後分設永興軍路,以軍事鄜延、邠寧、環慶、秦鳳、熙河五路設陝西五路經略使;元設陝西行省和陝西漢中道;明置陝西省,後改陝西布政使司;清改陝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28、吉林省
簡稱:吉,由來: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吉林,以吉林烏拉前二字得名,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唐屬東北民族地;遼屬東京路;金屬上京路;元屬遼陽行省;明屬奴兒干都司;清設吉林將軍,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變。
29、甘肅省
簡稱:甘或隴,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甘肅,以甘州、肅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關內道和隴右道;宋時東部屬宋秦鳳路,西部屬西夏;金分秦鳳路為秦鳳、臨洮、慶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肅路(不久即改甘州路),為甘肅得名的開始,後改寧夏行省為甘肅行省;明為陝西行都司;清分陝西省恢復甘肅省,省名至今未變。
30、黑龍江省
簡稱:黑,由來: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黑龍江,以黑龍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將軍置黑龍江將軍,清末改黑龍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31、青海省
簡稱:青,由來: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青海,以青海湖得名。唐宋屬吐蕃;元其土地屬宣政院管轄;明屬朵甘都司等;清初為衛藏地,後分設西寧辦事大臣,又稱青海辦事大臣,為青海得名的開始;民國初設青海辦事長官,後屬甘邊寧海鎮守使,之後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變。
32、台灣省
簡稱:台,由來: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台灣,以台灣府得名。古代台灣稱「夷州」或「流求」,又稱「東番」、「北港」、「大員」、「大灣」,後來又改為「台灣」,清光緒年間建立台灣省,簡稱台。
33、香港特別行政區
簡稱:港,由來:宋代以前,香港是海上漁民捕魚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後,島上有個小村,叫「香港村「,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
34、澳門特別行政區
簡稱:澳,由來:澳門名字最早記錄於明朝史書,叫做「蚝鏡」(濠鏡),意為海灣如明鏡,盛產「蚝」。後又稱做「澳」,即船隻停航寄泊的地方,故稱「蚝鏡澳」,因隸屬廣東香山,亦稱「香山澳」。
I. 中國現在有多少個省市,自治區
中國現在有34個省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管轄的最高一級地方行政區域稱為省級行政單位。目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中國現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
一、省。
省,是中國地方最高一級行政區域,由中央人民政府管轄。始於元朝。至今已有六、七百年的歷史。
中國目前共有23個省: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河北省、河南省、山東省、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台灣省、廣東省、湖南省、湖北省、海南省、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青海省、甘肅省、陝西省。
二、自治區。
自治區,是中國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而建立的相當於省的行政區域,由中央人民政府管轄。
中國現設有5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
三、直轄市。
直轄市,即中央直轄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轄。是人口比較集中,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具有特別重要地位的大城市。
中國現設有4個中央直轄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
四、特別行政區。
為「一國兩制」的實施,憲法第三十一條專門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可以設立特別行政區。特別行政區與省、自治區、直轄市一樣,由中央人民政府管轄。
中國共設立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