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如何向

如何向

發布時間: 2022-03-28 13:45:56

如何向上級提建議

下級向上級提建議有幾點注意的:一,想好自己的建議,要連答案一起提出來,供領導參考。二,敏感的問題要注意場合提,應在沒人時以商量的口吻提出來三,領導有事時盡量不要提問題,急事也要和領導大好招呼允許後才可以四,不要提無理取鬧的問題五,上級高興時是最佳時機提意見的時候,但還要注意場合分寸恐れがいりますが、私の勘違いかもしれないですが、(本題に入る)身為部下,如何向領導提建議呢?古代謀臣的案例,給了我們無數值得學習的「建言」智慧,值得揣摩。唐朝宰相魏徵,輔佐太宗長達17年,進諫數百次,且多被太宗採納。他的說諫技巧,自有不可忽視的能耐。依筆者看,他的建言多半充滿邏輯力量,令人不得不折服。舉例來說,貞觀六年,唐代處於太平盛世,群臣奏請太宗前往泰山舉行封禪大典,以顯文治武功。唯獨魏徵一人反對,認為此時封禪不妥。看他怎麼說吧!「陛下功業雖高,但恩澤尚未遍及全國;國家雖已太平,但物資還不豐富;外邦雖已臣服,但還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祥瑞雖多次出現,但法網還嫌繁密;收成雖說不錯,但倉庫還嫌空虛。所以,我以為此時不宜舉行封禪。」魏徵一口氣舉出五個特殊事實,採用歸納推理的方法,得出「不可封禪」這一結論,具有一定的說服力,使得本來打算接受群臣奏請前往泰山封禪的太宗沉默不語。魏徵見說諫開始奏效,接著又說:「一個剛剛病癒的人,就讓他馬上扛上一石米日行百里,這樣做肯定不行。那麼,我們國家剛剛醫治好戰亂創傷,元氣還沒有恢復,就急於向上天報告功成,當然有欠妥當。」魏徵採用類比推理,已使太宗動心。於是,又進一步說:「再說,東封泰山,萬乘千騎,要耗費大量資財,若再遇上災荒、風雨驟變、不明事理的人橫生是非,那後悔就來不及了!」魏徵的三段諫詞,步步進逼,最後得出不容置疑的結論。唐太宗三思後,欣然接受了他的進諫,停止了封禪。魏徵的建言故事太多,在此不多舉例。筆者要說的是,魏徵的說詞,都是事先布局、准備充足才講的。唯有事先做好功課,在發言時才能鏗鏘有力,振振有詞。的確,古代的臣子向皇上建言時,留下了相當龐大的實際案例、精彩的故事。如今,雖然「皇帝的時代過去了,可是皇權思想仍然留下來」(余英時教授語),部分領導仍認為自己應當「說一不二」。因而,如何讓領導樂於接受你的提議,是溝通學的一大課題。以下是一個值得參考的秘訣:向領導提建議時,首先應分辨清楚的是,他一向是比較喜歡聽你說呢?還是只喜歡讓你聽他說?這一點判斷,很重要。因為提意見和勸告時,縱然自己覺得不錯,卻並不一定受領導歡迎。有時,你的意見真的不錯,但因態度過分得意,領導還會刻意殺殺你的銳氣。所以即使是好的建議,如果不注意表達方式,有時候也很難受到重用。沙利克是阿里雷扎家族公司的智囊,他的提議一向有效,很容易被老闆接受;而他的一位英國同事傑克,卻經常吃「閉門羹」,有時甚至碰得一鼻子灰。後來,傑克不得不虛心向沙利克請教。沙利克笑著解釋說:「其實,我哪有什麼秘招呢?關鍵在於你表達建議的方式,可能未顧及到老闆的面子。我們阿拉伯公司實行個人決策和集權管理,因而萬一公司主要決策者作出錯誤決定,其他人員很難更改,因為這會有傷決策者的面子。如果下屬雇員要向上級提意見,或者希望改變決策,前提條件是必須先顧全上司的面子。如果是我的話,我會先一聲不吭、言聽計從,然後在執行過程中,伺機再提出建議。由於環境因素的改變,原先的決策需要作某些調整更動,所以這時提出建議,老闆一般都會欣然接受。而你的做法卻不是這樣!你常在老闆作出決策的時候,就當著眾人面另提唱反調的建議,不是擺明不給他面子嗎?所以,你的提議再好,他也要斷然拒絕了。」前面所舉的故事,其一說的是建言時的態度(顧全領導的面子,實則也是一種尊重);其二是強調要內容豐富、言之有物;萬一有獨排眾議的建言,尤需有強而有力、不容忽視的說服理由。曾經出任英國第二屆工黨政府首相的麥克唐納說:「所謂交談,是指可以不同意對方的意見,但是仍然能夠繼續談話。」=======================如何向領導提建議本人是技術人員出身,又帶過技術人員為主的團隊,對技術人員的了解還算比較深入。這里想就技術人員如何向領導提建議的問題提一些自己的看法。技術人員喜歡提意見是因為技術人員具備獨立思考能力,不喜歡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有時候說服技術人員去做事情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個特性也決定了很多技術人員的行為特徵。能獨立思考是好事情,但是,喜歡提意見就要從幾個層面去看。當然,我看到很多單位,尤其是國營單位,領導不喜歡下屬思考問題,希望下屬言聽計從,做一個應聲蟲,類似軍隊的風格: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這種管理模式省了領導很多精力,但是對下屬的成長沒有任何好處,雖然有句俗話叫先做奴才,再做人才,但如果你沒有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那麼,環境一旦發生改變,可能連奴才都沒得做了,職業風險還是很大(國營單位例外)。所以技術人員的獨立思考能力是值得保護的,這是個人和公司雙贏的選擇。獨立思考了,就會有自己對工作的看法,也會出現不理解領導決定的情況,那麼,技術人員應該怎麼處理呢?如果要有一個統一的回答,那麼還是一句話:聽從領導安排。看到這里,很多技術人員發出一聲鄙夷的嗤笑:你還不是要我做應聲蟲?請大家稍安勿躁,聽我慢慢說來。首先,領導是什麼?領導是公司的所有者認為他更能代表公司利益的人,位置越高越代表公司的利益。我們很多技術人員受古代「學而優則仕」的影響,認為領導的業務、技術水平一定要比自己高,所以碰到一個技術水平不如自己的,卻又做了一個自己不理解的決定,執行起來就滿腹狐疑,甚至拒不執行,和領導發生沖突。一件事情,站在你的角度看是很有道理的,但是,領導站的角度比你高,而且他得到的信息比你多,所以,站在他的角度看起來就可能完全是另外一件事情。要知道,領導是把握方向的,他的工作就是判斷各個問題的輕重緩急,所以,角度和擁有的信息不同,得到的判斷結果就完全兩樣,而且領導經常不方便把他自己的一些考慮解釋給下屬,所以,如果下屬不理解就拒不執行,那麼後果就很不妙了。那麼,按照我這么一說,下屬還思考什麼?等著領導吩咐就是了。又有一句話大家要記住:一個好的下屬要給領導做選擇題,而不是問答題。對於具體的事物,一定是你作為主辦人員最了解情況,如果你等領導安排,可能就會遭到瞎指揮。我們應該開動腦筋,給出幾種解決方案,再說明其長處和短處,讓領導選擇結果,這樣,你也得到了鍛煉,領導也不會瞎指揮,這些方法是你想出來的,以後執行起來也比較得心應手。再者,問題的提出也有很多學問在裡面。有些時候,技術人員覺得自己是為公司好,熱心提出的問題怎麼領導毫無表示,聽之任之,時間長了,就灰心喪氣,既耽誤了自己的發展,也給公司造成了損失。排除那些問題根本就是錯誤問題的情況,即使是正確的意見,解決起來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主要有以下因素:一、這個問題有解決的可能性嗎?很多問題是暫時無法解決的,一個人關注的范圍往往比能施加影響的范圍要廣得多,比如你可以關注非洲兒童的飢餓問題,但是對於我們來說,這個問題是無法解決的;二、這個問題是表象,而不是根本原因,下面的根本原因不解決,這個問題即使現在解決了,以後也會再冒出來,那麼這種問題就可以暫時放一放,不用浪費資源。分清現象和本質是一個人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三、這個問題是根本問題,但是因為沒有資源,所以,也只能暫且擱在一邊。解決問題需要很多資源,人、資金、設備、管理制度等等都要跟上,條件不成熟,即使去做也會無功而返,所以需要等待,等待資源,特別是上層領導的支持和關注;四、問題的確存在,也有解決的資源,那麼一定能解決嗎?非也,還要看時機。古人說要順勢而為,看清楚趨勢很重要,所以,時機到了,解決問題就會事倍功半,否則,喜歡逆勢而動,就容易事半功倍。有時候,很多問題就是在等機會,等趨勢變化;五、部門領導會考慮,這是我的問題嗎?一定要我牽頭解決嗎?人在職場,往往會站在部門角度看問題,考慮這是誰的問題,也就是說如果不解決誰會受損失,如果不是自己部門,那麼這個問題的優先順序肯定要向後放,否則出現皇帝不急太監急的情況就很戲劇化了;所以一個問題要看他是否可能解決、和其他問題的關聯程度、資源情況、時機是否合適、是我自己的問題嗎等等很多層面去考慮,不是那麼簡單的。再補充一句,表達意見的方式有時候比意見本身的內容更為重要,象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女秘書事件,其實完全不是什麼加班的問題,也不是什麼管理文化的差異,就是那個女秘書把問題(內容沒什麼錯)擴大化,鬧得全國都知道了,這種方式就是一種錯誤的方式,不管她要表達的是什麼。所以我們既要理解古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道理,又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地思考問題,給領導當參謀,做助手,這樣,個人發展才不會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最後,問題方面有一些比較好的書,我推薦大家看《你的燈亮著嗎-發現問題的真正所在》和孫繼偉的《問題管理-簡單而有效的管理經典》這兩本書,然後就會更加深刻地理解這個問題。編輯提醒:請注意查看「」一文是否有分頁內容。

⑵ 如何向人打招呼

如何與人打招呼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禮貌用語就屬於良言之列。禮貌用語在公關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招呼用語
招呼用語表示的是打招呼人與被打招呼人之間的一種交往關系。如果遇到熟人不打招呼或者別人給你打招呼你裝作沒聽見,都是不禮貌行為。打個招呼發生在瞬間,但卻影響久遠。下面分析幾種招呼用語。
「吃飯了沒有?」
這是中國歷史上沿用比較長比較普遍的招呼語。「民以食為天」,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大多數勞動者求的就是能夠吃飽肚子。因此,問對方有沒有吃飯便是對對方的一種關心。
隨 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飯問題已經得以解決,然而,「吃飯了沒有」這句問候語卻流傳了下來。但是,現在的這句招呼語基本上沒有了原來的意思。它只成 為一種形式,不再包含原來的內容。問聲「吃飯了沒有?」也單單是一種招呼,表示「我看見你了,跟你打招呼呢!」至於對方真的吃飯沒吃飯,都無關緊要。所 以,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吃飯了沒有?」的問話逐漸被新的招呼語所代替。
「你干什麼去?」
這也是一種比較原始的招呼語,與對方擦身而過,為了表示一下看見了對方,以此語代替一切語言。至於對方干什麼都無關緊要,只是表示一種問候。在西方發達國家,基本上沒有這種招呼語,因為「自己干什麼」是屬於私人
的事情,他們不希望別人過多地干涉自己的私事。這句問候語出現在中國,也反映了國人的一種心態,隨著經濟的發展,這句話也將逐漸被新的招呼語代替。
「你在哪兒發財?」
這 是中國近幾年才時興起來的問話。在中國漫長歷史中,「君子重義不重利」的觀念在人們的頭腦中已根深蒂固,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行和深入,「利」越來越被 人們看重,「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促使全國人民奔富裕,並以「發財」相互祝福。所以,這句招呼語如實反映了近幾年來從上到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奔富 裕的文化心理,折射出初得溫飽後人民的更高追求,是一種歷史的進步。
「你好?」
這句招呼語簡潔明了,通用性強,同時又是 對他人的一種祝福,因此,這句話常出現在經濟發達、不同社會群體交往頻繁、而人際關系又比較鬆散的開放型社會中。特別是在一些城市,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 每個人都來去匆匆,以前那種交談型的招呼語已經不適用了,彼此見面時一聲節奏明快的「你好」,同時伴以微笑、點頭等動作便是禮貌之極。所以,這是隨時代發 展應運而生的新型的招呼語。
此外,在一些特定的場合,如離得比較遠不適於講話,或者是關系比較一般的人之間,只要相互微笑,或者點一下頭,也算是一種招呼語了。
「你這段時間忙嗎?」
由於改革開放以後,我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都在為事業,金錢,生活而忙碌,奔波。
很長時間以來,人們喜歡用「你這些時間忙嗎」問候校友,同事,特別是年齡相當者。覺得這一問候語,既體現了朋友之間的相互關心,又顯得很文雅,不俗。問話 人對對方工作忙不忙並非實質性的了解,重在招呼。若對方回答「很忙」,問話人如果不再問一句「忙什麼」顯得又不禮貌了。

1、只要是朋友都能用的:
How's everything?
一切都好?
2、What's up?
近況如何?
3、What's new?
有什麼新鮮事?
4、What's happening?
在忙什麼?
5、任何時後都可以用,但比較見外:
How are you?
你好嗎?
6、適用於第一次見面:
Nice to meet you.
很高興見到你。
7、適用於曾經見過,但不太熟的人:
Nice to see you again.
很高興再見到你。
8、適用於有一陣子沒見面的朋友:
How have you been?
你過得怎麼樣?
9、適用於很久沒見的朋友:
Long time no see.
好久不見。

打招呼並不難,難的是恰到好處,大方得體。這還真有點學問,請看下例:
例1,傍晚時分,小李走在街上,迎面看到王叔從公共廁所出來,就熱情地打招呼:「王叔,您吃過了!」王叔一臉的不高興,「哼」了一聲走過去了。正確的做法是問一聲:「您好!」或說一句與廁所無關的話,如「您回家啊」,「今天下班早點呀」等。
例2,張姐身體較胖,但總喜歡別人說她瘦。有一天,她穿了一件連衣裙,看樣子挺高興,小李碰 見她,就打招呼說:「張姐,又瘦了。」她以為說自己瘦了,就高興地說:「真的?」小李說:「我說衣服!」張姐一聽就生氣了,因為觸動了她的痛處。正確的做 法是不要開玩笑,帶著羨慕之意地說:「你穿這件衣服真好!」不說胖瘦這個敏感的話題。
簡單說,打招呼要注意時間、地點、場合,不同的情況說不同的話;要注意尊重別人,不要拿人家的缺欠開玩笑;打招呼的語言要簡明易懂,不要使用可能產生歧義的話語,如:「您要是走了,那怎麼辦?」還要注意男女有別、長幼有序,不可沒大沒小,信口亂說。

打招呼是人們日常應酬中最常用的禮節之一,熟人見了面總要打個招呼,即使雙方不太熟悉,僅有一面之交,再見面時也 不應互不理睬,無所表示。漫不經心的習慣有時會給人以傲慢的印象,與別人見面時心不在焉,失去了打招呼問候的機會,無意間就形成了無禮的舉止。因此善於交 際的遇到面熟的人就打聲招呼、點點頭,或相視一笑。
打招呼看似簡單,實際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具體來說,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主動大方
雙方見面,不管彼此年齡、地位有何差距,一般應先主動大方與對方打招呼,如果你是長輩,會顯得和藹可親,如果你是晚輩,則會顯得彬彬有禮。
⊙因時而異
以一日早午晚為例,隨時間變化,打招呼也應巧妙而自然變化。早晨,用「您早」、「您好」;中午,用「您好」、「午睡了嗎?」;晚上,用「晚上好」、「下班了」等等。
⊙因地而異
打招呼也要分場所。在公共場所,如大街上、公園、餐館、商店等遇到熟人,自然可以和熟人大聲問候,寒暄交談,但也不要故作驚喜,大驚小怪。如在開會、看電影、觀看文藝演出、聽音樂會時,你就不可大聲寒暄了,這時微笑著招招手、點點頭即可。
⊙兼顧眾人
如果打招呼的對象不止一個人,就要做到面面俱到。如果來者是兩位長輩,可說:「兩位伯伯好」,表現謙恭有禮。同輩則可隨便些,如:「二位有何貴干?」遇 到三人以上的一夥,並且,他們正自顧玩笑,你可「視而不見」,免得一打招呼沖了對方興致(但事後碰到要說明),如果對方中僅有個別人熟悉,雖然只能與熟人 打招呼,但目光也應顧及其餘人,以表示對其餘陌生人的尊重,也是對熟人的尊重。
⊙靈活應變
如果碰到特殊的場合打招呼,就應靈活變 通。所謂特殊場合,就是不宜於按照常規打招呼的場合,或使人無法應答和難於應答的場合。比如,在廁所相遇,不說什麼實際的內容,或點頭以示看見了,或 「噢,劉主任」「幄,陳師傅」支吾過去即可。這種含混其辭的招呼既繞開了「你從廁所出來了」,又避免了「你吃過了」的難堪。另外,遇到晦氣、傷心或讓人難 堪的事,與當事人的打招呼,應機敏地岔開正題,繞開當事人倒霉的事,談些無關的話,同樣是一種獲得和諧氣氛的好的打招呼語。
在特殊情況下的打招呼,一定要慎重、自然、合情合理。不可使人感到莫名其妙,甚至起疑心

⑶ 如何向上司請教問題

向上司請教問題,要注意幾方面:

1.對請教問題內容的思考和選擇

  • 拋磚引玉

    什麼意思呢,向上司請教時避免出現你自己沒有任何思路,單純的拋出問題讓上司解決,這個要注意了。應當先把自己的想法和利弊向上司陳述,做到拋磚引玉,這樣上司會認為你自己已經認真思考過某問題而不是「甩手掌櫃」;

  • 精挑細選

    向上司請教問題是好事兒,但不能什麼問題都請教。如果非常簡單的問題你去請教會讓上司懷疑你個人的工作能力。所以請教之前要「精挑細選」,自己克服困難或者求助同事能解決的問題就不要去請教上司;

2.請教問題的方式和時機

  • 開門見山

    既然是請教問題,開門見山的表達出想請教的事情,切忌扭扭捏捏。記住你的根本目的是請教問題而不是「嘮家常」;

  • 見機行事

    上司的平時事情可能會很多,要等他不忙的時候,態度誠懇的去找他請教。請教後如果你的問題得以解決,記得表達謝意。而如果你的問題讓上司為難,不要緊逼上司,讓他考慮過後再約定時間繼續請教;

最後,每個上司的性格、喜好等各不相同,對於請教的看法也不盡相同。日常工作中要善於溝通,了解上司,助於你解決自己困惑。

⑷ 如何向他人請教

要先放下自己所謂的面子,語氣委婉一點 ,當別人坐著時你可以彎腰對他說 ,我可以請教你一下嗎 ,別人當時有事的話你就對他說 ,等你有空了可以請教你一下嗎 ,態度稍微好點 ,對方就應該不會拒絕

⑸ 如何向領導學習

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1、工作技能,這點是每個人都要去學會的,在一個崗位上一個行業的工作技能、工作內容要學習好,領導是很好的榜樣,不懂得及時問領導
2、做事風格,與同事、客戶打交道的方法,這點可能和個人的性格有關的,雖然性格是不能變的,但是有的做事技巧還是可以學習的
3、處理事情的方法,這個只有你碰到了才會知道如何去處理的,因此在領導處理事情的時候,你可以觀察一下,以後自己碰到同樣的事情的時候就可以借鑒了

⑹ 如何向他人尋求幫助

摘要 建議想要尋求他人幫助的朋友,在和對方交流和溝通時要表現的很興奮,要讓對方也變得興奮,這樣對方會更可能幫助你

⑺ 如何向老師表白

我以前也喜歡過我來的一個老源師,沒有到非常喜歡的地步,應該算是有好感吧,但是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向他表白,這份感覺很美,不如讓它留在心裡,老師跟學生之間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開始了也不會有結果,除非你和他是極少數的例子,我覺得你最不別跟老師表白,不說的話你們還能維持現在這種輕松的師生關系,如果說了,以後見面多尷尬啊,萬一被其他同學和學校領導知道了對他的影響是很不好的,而且就算你們老師也喜歡你他也不能給你說啊,因為師德不允許他這樣做,如果你真的非常喜歡他,那先把這份感情收藏起來,等到畢業的時候在悄悄地告訴他,或者等到你以後從這個學校畢業了不再是這個學校的學生了,那時候再來找他,那時候你們如果在一起就是帶著祝福的,而不是被人非議的,如果那時候你發現自己不喜歡他了也沒關系,以後時間很長,你總會遇到一個值得你愛她的人的,現在呢,你就化感情為動力好好學習吧,尤其是那個老師的那門課,這樣也算是間接的幫到他了,如果你的老師已經結婚了就把這份感覺留在心裡吧
祝你成功也祝你幸福~

⑻ 如何向他人表白

1,提升自己的形象,面部要保持干凈,弄一個帥氣一點的發型(男靠發裝),平時在穿戴上多下下功夫,看起來要比較干凈清爽,鞋子什麼的弄乾凈點不要白鞋子穿成了黑色也不洗我有很多朋友都是這樣,大多數女生還是比較喜歡干凈的男生哈!
2,多方面了解對方的一些生活習慣比如愛好,飲食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哈,找機會和話題聊天,不經意聊到它的一些愛好上產生共同話題,這樣聊多幾次對方慢慢的就會對你產生興趣,當然聊天中可以適當的幽默點哦,盡量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聊天氛圍,剛開始不要過多的去關心問候這樣顯得目的性太強;
3,尋找機會邀請它身邊的朋友一起組織一些活動,比如吃飯唱歌爬山什麼的,但要記住第一次約會一定不要單獨約不然很容易被拒絕的最好是有共同熟悉的朋友,等熟悉後就可以單獨約會啦(如果對你有好感的話一般都不會拒絕你的),盡量表現成熟穩重些。

⑼ 有一首古詩還是古文,亦或是詞,有一句話是「如何向」。是什麼來著。。。

有很多首包含有」如何向「。
下面列舉4首:

鶴沖天·黃金榜上
朝代:宋代
作者:柳永
原文: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盪。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紅窗聽(仙呂調)
朝代:宋代

作者:柳永
原文:
如削肌膚紅玉瑩。舉措有、許多端正。二年三歲同鴛寢。表溫柔心性。
別後無非良夜永。"如何向"、名牽利役,歸期未定。算伊心裡,卻冤成薄倖。

滿庭芳
朝代:宋代
作者:周邦彥
原文:
花撲鞭梢,風吹衫袖,馬蹄初趁輕裝。都城漸遠,芳樹隱斜陽。未慣羈游況味,征鞍上、滿目凄涼。今宵里,三更皓月,愁斷九回腸。
佳人,何處去,別時無計,同引離觴。但唯有相思,兩處難忘。去即十分去也,"如何向、"千種思量。凝眸處,黃昏畫角,天遠路岐長。

蝶戀花(登樓晚望,聞歌聲清婉而作此)
朝代:宋代
作者:趙長卿
原文:
閑上西樓供遠望。一曲新聲,巧媚誰家唱。獨倚危欄聽半餉。長江快瀉澄無浪。
清淚恰同春水漲。拭盡重流,觸事"如何向。"不覺黃昏燈已上。舊愁還是新愁樣。

熱點內容
小學師德考核登記表 發布:2025-09-19 07:44:03 瀏覽:662
生物材料報告 發布:2025-09-19 05:12:45 瀏覽:413
語文老師總結 發布:2025-09-19 04:58:43 瀏覽:352
感恩教育詞 發布:2025-09-19 01:46:11 瀏覽:26
江北語文網 發布:2025-09-19 00:51:35 瀏覽:370
七年級下冊地理同步 發布:2025-09-18 21:49:01 瀏覽:253
大學城英語 發布:2025-09-18 21:32:25 瀏覽:589
七年級上冊數學期末試題 發布:2025-09-18 19:59:33 瀏覽:531
干電池化學 發布:2025-09-18 16:30:48 瀏覽:733
何猷君怎麼讀 發布:2025-09-18 16:07:13 瀏覽: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