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教師
莎士比亞曾言:「世界是一個大舞台,每個人都在扮演角色。」教師的角色是由教師承擔的社會職責、所處的社會環境決定的。它體現了社會對教師角色的素質要求和教師對自己承擔職責的認識。其實質是對「教師是什麼樣的人」的概括。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時代對教師的角色有不同的要求。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網際網路越來越廣泛地滲透到教育領域,引起教育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深刻變革。在這種形勢下,教師原有的角色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了,它需要不斷地解構、整合為新的角色。 ◆學生學習的「領頭雁」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傳統的教育者是「牧羊人」的形象。課堂上一群學生痴痴凝望著教師或書本,筆下沙沙作響,彷彿是一群啃草的羊兒。而教師恰似一個「牧羊人」,他揮動著羊鞭,起承轉合,樂此不疲。結果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韓愈語)。而在網路環境下,學生或是自主探究、或是小組協作,教師再也不能「灌輸」、「填鴨」了。「牧羊人」的形象應該被重塑為「領頭雁」。「群雁高飛頭雁領」,知識的源泉在哪裡,教師要引導「群雁」踏出一條尋覓之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引路者,也是尋路人。他永遠在尋找最新的未知領域,在引導學生去探索、去開拓,並且永遠充滿激情與活力。 ◆學生生活的「設計師」 日本的石川達三在《關於教育》中說「對孩子的教育其目的不僅僅是培養成一個好孩子,而是二十年後,當他成為社會的一員時,能夠堅強的真正的活下去,這才是教育的著眼點。」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也把「學會生活」作為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講,在任何時候教育都不能偏離生活的軌道。在網路時代,學生學習環境虛擬化,教師更應關注學生的未來生活,做學生未來生活的「設計師」。具體而言,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終身學生教育,讓他們明白學習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要對學生進行生活教育,讓他們明白生活是現實的,生活就是煩惱、快樂、寬容、拼搏;還要對學生進行未來教育,讓他們感悟「今天,你如果不生活在未來,那麼,未來你將生活在過去」 (澳大利亞未來學家彼德·伊利亞德語)的深刻內涵。進而吸引學生去熱愛生活、適應生活、創造生活。 ◆人際關系的「藝術家」 基於網路環境的現代教學打破了時空的界限,拓寬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渠道,教師與學生的交往、溝通也變得更加多樣化、平等化。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質,淵博的專業知識,高超的教育藝術,優良的人格魅力,努力成為人際關系的「藝術家」。具體而言,教師要打破「警察」的形象,要做「平等中的首席」,將自己的權威內化於教學情景。另外現代學校教育打破了校園的圍牆,學校、家庭、社會連成一體,這也要求教師不能像以前那樣「躲進小樓成一統」,而應和各種各樣的人交往,成為一名新型的、開放的人際關系的「藝術家」。 ◆教學過程的「製片人」 有道是「社會大舞台,舞台小社會」,教學活動何嘗不是如此?傳統教學中,教師既是「導演」,又是「演員」,佔用了課堂大半時間,結果是「導」而不「明」,「演」而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與此相應,學生充當配角,甚至觀眾,竟也心甘情願。網路環境下的教學主張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教師縱覽一切,根據學科特點與學生特徵確定並實施不同的培養目標、培養方法以及評價標准,當好「製片人」,讓學生充分發揮、充分表演。有位教育家曾說:「什麼樣的教師在21世紀面臨下崗?如果教師在課堂上找不到下崗的感覺,自我表現慾望太強,這樣的教師就該下崗了;如果課堂上學生全動起來,教師似乎沒事干,這樣的教師不會下崗。」其意也是如此。 ◆教學資源的「挖泉人」 不知什麼時候起,「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就成了教師角色的隱喻。這一隱喻強調的是教師知識和能力的必要儲備,對教師的職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那麼在海量信息的網路環境下,教師是不是只要有一桶水就足夠了?顯然不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一個「倒水人」,其作用應該是幫助學生尋找適合的學習資源,並且加以辨別篩選,讓學生自己積極、健康、和諧地發展。與此同時,在「知識爆炸」的信息社會,教師自身也要扮演「挖泉人」的角色,不斷挖掘「活水源」,以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和價值實現。 ◆學生心理的「保健師」 上個世紀7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寫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從關注學生心理的角度對未來教師的角色做了這樣的描述:現在教師的職責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互相了解、影響、激勵、鼓舞。青少年學生處於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再加上網路環境的影響,他們很可能會遭遇各種心理挫折,出現各種心理障礙,教師要及時幫助學生、了解學生,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學生良好人格特徵的形成。這就要求教師成為學生健康心理、健康品格的促進者,承擔起學生心理「保健師」的職責。
1、(勤勞的)老師
2、(善良的)老師
3、(美麗的)老師
4、(嚴厲的)老師
5、(熬夜的)老師
6、(兇狠的)老師
7、(我們的)老師
8、(失聯的)老師
9、(斯文的)老師
10、(優雅的)老師
11、(博學的)老師
12、(愛笑的)老師
13、(嘮叨的)老師
14、(年輕的)老師
15、(無私的)老師
16、(不計回報的)老師
17、(和藹可親的)老師
③ 什麼教師
教師是一種職業,不同於其它職業,面對的是孩子
④ 什麼是教師
具體概念:
教師是在規定的時間節點內,根據學校設施條件和個人職稱專內業,安排學生入座、容發放學習資料、備課授課批改作業、引導輔導幫助學生學習,組織考試、傳授科學文化基本知識,提高學生的觀察學習、動手溝通、操作等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特長,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
歷史由來:
明清以來,一般稱教師為「先生」。直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人將西學(美式教育)引入中國,創辦新式學校後,便開始在「學生操行規范」裡面明確將「教師」稱謂定義為「老師」。
職業特性:
教師角色是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實現的。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教師通過與其他角色——主要與學生——互動,建立起一定的關系,發揮著自己的角色功能。這里就有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角色地位問題。
(4)什麼教師擴展閱讀
基本要求:
1、愛國守法,它是「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2、愛崗敬業,它是「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3、關愛學生,它是「師德的靈魂」。
4、教書育人,它是「教師的天職」。
5、為人師表,它是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6、終身學習,它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
⑤ 一什麼教師,
一名教師
⑥ 什麼是教師
教師一詞有兩重含義,既指一種社會角色,又指這一角色的承擔者。版 廣義的教師是泛指權傳授知識、經驗的人,狹義的教師是指受過專業培訓的人,並在教育(學校)中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人。
⑦ 什麼老師填詞語
勤勞的老師,可親的老師。老師一詞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後來把教學生的人也稱為 「老師」。《師說》中:「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概念:在各級各類學校中,以教育培養學生為職責的專業工作者!老師責任職責首先是育人。先成人,後成才。教知識,只記得一時,而育人,卻影響一個人的一生,為人師表,答疑解惑,則為老師。
⑧ 什麼教師是好教師
究竟什麼樣的教師是好教師呢?什麼樣的教師堪稱理想的教師呢?
一、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
首先必須有高的理想。人的抱負層次越高,成就也就越大。做為教師來說,走上工作崗位以後,必須為自己設置一個一生為之奮斗的目標。只有設置這樣一個目標,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為定在這個目標上,才能不斷增強自我意識和使命感,才能不斷地進行自我挑戰,否則就會走彎路,會荒廢時間及精力;
富有更高的靈性和悟性;
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會做夢的教師。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內涵和主題都不一樣。只有具有強烈的沖動、願望、使命感、責任感,才能提出問題,才會自找「麻煩」,也才能擁有詩意的教育生活。寫詩是要靈感、悟性和沖動的,真正的教育家也應具備這樣的品格,永遠憧憬明天。沖動停止,教育就會終結;
具有遠大的理想,不斷地給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標,同時又要有激情;
人要會做夢。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著自己的夢想。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就沒有了意義。
二、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
一個理想的教師,應善於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人,為什麼沒有激情?因為他發現不了自己的可愛之處和偉大之處。在交往中自貶一些未嘗不可,但在內心深處絕對不能自貶。一個人永遠不會超越他追求的目標,一個人也永遠不會超越對自己的評價。培養人就是培養他的自信,摧毀人就是摧毀他的自信。人來到世上,就應該有他的價值、他的舞台,就應該有他扮演的角色、達到的境界。一個人要取得成功有兩個重要的前提:一個是追求成功,一個是自己相信自己能夠成功。人來到世上並不知道他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只有去撞擊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暗點,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
三、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
一個不善於合作的教師,走不了多遠,因為這個社會是需要合作的社會。教師的影響多大程度上能夠成功,取決於教師在多大的層面上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對學生施加影響。一個會做工作的教師,會調動千軍萬馬來實現自己的教育抱負。怎樣成為一個受歡迎的教師?過去一直是講三要素:一換位思考,二尊重,三互惠。
四、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
「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 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每偶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找到樂趣,心中湧起一種愛的熱潮。一個人最大的發展境界,是能夠有最多的閑暇時間從事自己想做的事情。作為一個教師,能在最大程度上獲得成功,享受人生。
相信每個孩子;教育民主;
五、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
教育家和教書匠的一個最大區別,就是教育家有一種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新的精神。
應該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人,應該是一個教育上的有心人。一個人之所以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是個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寫教育日記,做一個有心人,認真總結教育的得與失。一件事情,今天成功了,是怎樣做的?有什麼體會?有什麼感受?今天發生了一個矛盾,是怎樣解決的?今天產生了一個挫折,又有什麼樣的感受?你把這些原封不動地記錄下來。
我們很多人激動了一下,興奮了一下,沒有付諸筆端。這些「火花」不久就煙消雲散了。做一個有心人,什麼都能做學問。
我們的教師還應該創造與眾不同的品牌,打出自己的旗幟。
六、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
勤於學習,充實自我,一個理想的教師, 從最基礎的做起,扎扎實實多讀一些書。
關鍵在於是否做一個有心人,是否執著,是否有恆心。
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用我們的時代語言,用我們的生活閱歷,同過去的大師們進行心靈溝通,闡釋我們對教育的理解。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論上的支柱和共鳴。要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行萬里路和讀萬卷書,其價值是一樣的。我們要鼓勵教師成為一個探索自然、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人類的人,要培養這樣一種心境,才能教育好孩子。
七、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
教育不光是給孩子們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以積極的生存心境,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待生活。教育本身就是生活。孩子在離開學校的時候,帶去的不僅僅是分數,更重要的是帶著他對未來社會的理想的追求。
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只會教好學生的教師不是好教師。 堅韌不拔的意志力非常重要。 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燒起理想的火焰,才能使我們的整個民族變得強大,變得有凝聚力。
相關文章
⑨ 什麼的教師
教師一詞有兩重含義,既指一種社會角色,又指這一角色的承擔者。 廣義的教師是泛指傳授知識、經驗的人,狹義的教師系指受過專門教育和訓練的人,並在教育(學校)中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人,狹義方面來理解,即教師是指受過專門教育和訓練的,在學校中向學生傳遞人類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發展學生的體質,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社會需要的人才的專業人員。
⑩ 什麼教師
教師 jiào shī
英文:teacher
釋義:是指受一定社會(或階段)的委託,以培養人的專門教育工作者。
因此又派生出來「XX學科教師」如:武術教師、體育教師等,以區別所傳授的內容。
「教師」是一類人的集合(傳授知識、技能、技藝的人),也可以理解為一種職業;
「老師」則是具體的人,從事教育的人,教師的具體個體;
不能說成: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師。
由於知識的傳授需要一個過程,一般會涉及個人的相關經驗、觀點;因此,無論是從知識的傳授層面,還是做人的標准方面,教師都將影響學生(向教師學習知識的人)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身為教師,應該注意對自身的素質培養,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系統,不斷完善自己的思想!學習終生!認真對待學生!對待學生,無論怎樣認真都不為過,這是一種態度,一種精神,一種責任!
作為教師,應該善於發現問題的根結所在,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去解決問題、引導學生;不能發現問題一律認為是學生的錯,更不能粗暴對待學生、處理問題。
從各方面來看,教師不僅起到傳授知識、傳承文明的作用,而且還是學識淵博、經驗豐富、道德高尚、積極向上、理智、穩重的典範。
「教師」一詞有兩重含義,「既指一種社會角色,又指這一角色的承擔者」。
廣義的教師是泛指傳授知識、經驗的人,狹義的教師系指受過專門教育和訓練的人,並在教育(學校)中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人」, :
狹義方面來理解,即教師是指受過專門教育和訓練的,在學校中向學生傳遞人類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發展學生的體質,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社會需要的人才的專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