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設計app
⑴ 如何製作app
一般製作app需要編程和UI設計,如果你不會這兩點,你可以找一些比較好的app在線製作平台去做,應用公園就是圖文的操作方式,靈活應操作,有很多可選擇的模板,不用自己去設計。
⑵ 如何設計出一個高大上的APP
App界面設計是UI設計師們普遍需要設計的內容,具體App界面設計流程是怎麼產生的?剛好我在CGWANG培訓學院了解咨詢過相關的設計流程,再結合一些企業內部設計師們的工作情況,最後為大家總結出了以下幾個方面,針對產品經理、交互設計師、視覺設計師提出的建議。 完整的流程,分層次設計,自下而上去完成: 1、策略層,定義產品使命、價值、目標人群 2、願景/功能層:定義核心場景、功能列表 3、結構層:做流程圖、信息架構,確定主導航、主菜單 4、框架層:梳理每一個主界面的內容、布局 5、表現層:視覺設計,涉及圖標、配色、切圖。 產品經理主要關注1~2,在去找設計師之前,請先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以保證需求明確: ...App界面設計是UI設計師們普遍需要設計的內容,具體App界面設計流程是怎麼產生的?剛好我在CGWANG培訓學院了解咨詢過相關的設計流程,再結合一些企業內部設計師們的工作情況,最後為大家總結出了以下幾個方面,針對產品經理、交互設計師、視覺設計師提出的建議。 完整的流程,分層次設計,自下而上去完成: 1、策略層,定義產品使命、價值、目標人群 2、願景/功能層:定義核心場景、功能列表 3、結構層:做流程圖、信息架構,確定主導航、主菜單 4、框架層:梳理每一個主界面的內容、布局 5、表現層:視覺設計,涉及圖標、配色、切圖。 產品經理主要關注1~2,在去找設計師之前,請先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以保證需求明確: 1、產品給用戶帶來的價值是什麼? 2、競品有什麼?我們做這個有什麼優勢? 3、為什麼樣的用戶而做? 4、用戶會在什麼樣的場景下使用這個產品? 5、要完成這個產品,最大的瓶頸是什麼?是技術攻關?體驗出彩?還是運營資源? 交互設計師主要關注3~4,在交付方案之前請先不斷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以保證體驗質量: 1、該界面要求用戶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麼? 2、這是最簡單的解決方案嗎? 3、信息是否組織得當? 4、設計是否易用且一目瞭然? 5、標準是否一致? 6、能否減少用戶點擊次數? 視覺設計師主要關注5,在與產品經理PK之前請先不斷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以保證減少返工: 1、界面上需要突出的重點是什麼?是否進行了有效的突出? 2、界面上一共有幾個層級,是否用清晰的視覺語言予以展現? 3、同樣層級、同樣性質的元素是否用了一致的設計語言? 4、主色調、材質,是否符合整體品牌感? 5、細節有無丟失?按鈕點擊態、反饋、預設狀態、字數超出、載入中、未載入態、載入失敗態,是否都提供了? 另外,合作不易,三個角色分別需要注意的問題: 對於產品經理: 1、APP的設計,不要只看競爭對手確定自己的定位,不要「因為競品A和B沒有做到,所以我們要做比A和B更牛B的XX功能」,而是要以用戶為導向,思考自己為客戶提供的價值。在向其他人描述你的想法時,請用這樣的句式來描述和思考:XXX這一類型的人在XXX的時候、XXX的環境下,想要做XXX事情,遇到了XXX問題。而我們這個APP能夠通過XXXX方式巧妙的幫助他解決了這個問題。 2、不要直接拿線框圖給交互設計師看,直接描述你的需求即可,描述清楚。讓設計師知道你的目標是什麼,接下來讓交互去畫原型,讓更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3、不要太糾纏視覺,對於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該放手就放手,盡量減少提出主觀意見。 4、別太迷信用戶反饋,能提反饋的,大部分都是粉絲、深度用戶、高級用戶,他們代表不了全部用戶的心聲。 5、讓開發主管去評估工作量,如果對某一部分工作量的評估覺得時間太長,就把它拆分成子任務。 6、每周對一到兩次開發成果,別頻繁的去打擾人家。 7、bug不斷發現,不斷修復,發現/修復率小於1,才開始變得可控了,才能確定bug的具體規模並精準預測發布日期 8、少做少錯,新版本盡量別加太多錦上添花的功能,滿足最核心的就行了。 對於交互設計師: 1、不要一提商業化就頭疼,誰不想做一個乾乾凈凈沒廣告的APP ? 別老想著高大上,目標最重要。通過你的設計,讓用戶消無聲息的貢獻點擊,讓商業化變得人性化,這才是你的本事。 2、別太窩囊,別產品說怎麼改,就怎麼改,要跟他爭,把自己當成產品的owner,產品的數據、規劃,你全都要知道,這樣信息對等了,才有話語權,才能有機會站在用戶角度提供人性化的設計建議,否則只能是個畫線框圖的。 對於視覺設計師: 1、簡潔不等於好(在業界大談特談簡約至上的風氣下,一定有人對這句有疑問,不細解釋,請自行先翻一下諾曼的《如何管理復雜》這本書)。符合用戶的心智模型,讓人一目瞭然,才是好。 2、別做一大堆方案,ABC方案拋出去讓人選,這樣累不累?自己先判斷哪一個方案最好,把它做到自己滿意、可行、拿得出手,就行了,不要淪為美工。 3、給開發的視覺稿,先自己想一下,布局如何實現,不同屏幕尺寸如何適配。如果有動畫效果,別天馬行空的描述,能做出動畫示意最好,做不出來,也找一個靠譜的示意。別讓開發gg太上火。 最後,90%的問題本質上都是溝通問題!90%的爭論本質上都是名詞之爭! 總結 • 不管對於產品經理還是交互設計師或者是視覺設計師而言,在整個App界面設計流程中都需要做好准備,多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並付諸於行動,只有大家都互相通力合作了,整個App的UI界面才能初步有一個完整的雛形,UI設計的整個流程才能更加有效率。永遠記住以用戶的想法為核心,再進行進一步的設計,這是UI設計中最基本的理念。 o 來源:UI設計達人收起
⑶ 怎樣才能自己設計一款手機APP軟體
摘要 首先要知道一個APP軟體的開發,一般需要以下崗位:
⑷ 如何設計一個全新的APP應用
第一步:應用分析階段(其實包含有產品定位與用戶分析階段)
首先確定自家產品是什麼類型,競品分別是那些,有什麼優勢,適合的目標人群怎樣;然後將目標人群做細分:地域、職業、年齡、性別、興趣、消費習慣、收入水平等等;細分越詳細,在今後的推廣中越能明細自己該做什麼;
第二步:競品與渠道分析(對比競品確立渠道,或分析渠道確立競品)
通過與競品的對比,羅列出那些渠道比對方弱,那些渠道需要穩保排名,那些渠道需要做優化,那些渠道需要做CPSA等等;這樣做的前提是能清晰明確的分辨出自家產品與各競品的異同;適合成熟公司對比競品去在每個市場做戰斗,也可以中小公司避開正面沖突選擇性的在應用市場做推廣,不過,競品都沒有占據好的市場,有可能效果確實不好;
第二種方式是先渠道分析,然後再渠道中確定競品;例如對比安卓市場的網路和小米;小米首發好申請,第一批用戶就有了;網路市場是國內安卓最大的應用市場,成熟的產品就得進軍網路;選定了適合自己的渠道,就要看該渠道中競品的數據;例如同是北京大學生寵物社交類放入應用,對方在ios的關鍵詞覆蓋多少,關鍵詞都是那些,下載量是多少……哪怕我就照著做,效果也不至於差的太離譜;
第三步:確立目標(溝通讓目標更實際)
做完分析後其實就有了大致要運營的方向;結合公司的戰略發展及市場的變化趨勢;首先做出自己的目標;然後將目標告知老闆與同事,並得到他們的認可;(這在後期推廣時尤為重要,尤其是沒錢的小公司;全民皆兵吶;)
已經有目標後應該如何實現目標;老闆都怕花錢,可是不花錢買豬飼料,豬就長不大,豬長不大又怎麼能賺錢回來;土地自己也是可以長出莊稼的,可是有化肥的土地能讓玉米長得更壯實;買「豬飼料」或者「化肥」更得尋得老闆統一才可以。
第四步:制定方案(有方案,敢說話)
很想將文章的第三步與第四步做調換;因為在不同運營職位的角度立場各有不同:運營總監有了目標後跟著預算去做方案;而我遇到的大多老闆都是比較摳門的,得我拿著方案要預算;結合自己的情況,我覺得小公司運營更實際一點是先做一份簡單的方案,然後再找老闆談運營預算;拿到預算後,再制定詳細的方案;
做好分析後其實方向已經在心中了;要激活,就再更精準的定位用戶;要留存就適當做一些活動吸引;要下載,關鍵詞評論各要如何……
⑸ 如何設計app的架構
想要設計App的整體框架,首先要清楚我們做的是什麼
一般我們與網路交互數據的方式有兩種:主動請求(http),長連接推送
結合網路交互數據的方式來說一下我們開發的App的類型和特點:
數據展示類型的App:特點是頁面多,需要頻繁調用後端介面進行數據交互,以http請求為主;推送模塊,IM類型App的IM核心功能以長連接為主,比較看重電量、流量消耗。
手機助手類App:主要著眼於系統API的調用,達到輔助管理系統的目的,網路調用的方式以http為主。
游戲:一般分為游戲引擎和業務邏輯,業務腳本化編寫,網路以長連接為主,http為輔。
把服務端的數據拉下來給用戶展示
把用戶在客戶端修改的數據上傳給服務端處理
一般我們做的App都是類型1,簡要來說這類app的主要工作就是
所以這類App的網路調用相當頻繁,而且需要考慮到網路差,沒網路等情況下,App的運行,成熟的商業應用的網路調用一般是如下流程:
UI發起請求 - 檢查緩存 - 調用網路模塊 - 解析返回JSON / 統一處理異常 - JSON對象映射為Java對象 - 緩存 - UI獲取數據並展示
這之中可以看到很明顯職責劃分,即:數據獲取;數據管理;數據展示
確定了職責,就可以進入正題了
1. 傳統的Android App架構
Android最原生也是最基礎的架構,可以理解為MVC,Controller即是Activity和Fragment,但是這兩者掌握了Android系統中絕大多數的資源,並且在內部直接控制View,因此傳統的Android App一般是以Activity和Fragment為核心,將網路模塊,資料庫管理模塊,文件管理模塊,常用工具類等分離成若干工具類包,供Activity和Fragment使用。
⑹ 如何製作app
一個完整的App 開發過程要經過項目啟動、建立產品原型、形成效果圖、進入研發階段、研發成功後進入測試階段、測試過後將問題反饋給研發人員進行調整、多次測試確認沒有bug。這就是一個完整的app開發過程。
簡單來說五個步驟,請繼續往下看:
1.idea形成
一個APP項目的首先要確定項目整體方案,整個項目的規劃,大體框架,做成文檔展現出來,以便大家提意見和更好的改進。也就是說首先要確立產品原型,進入項目評估階段。經過反復確認,最終形成產品腦圖(axure軟體)和完整的需求文檔。
2.功能設計
第二步相當於網站的需求分析,需要整理確定App的主要用戶群體和APP能實現的功能。關於APP開發設計可以在DevStore(全球首家開發者服務商店)
平台上藉助一些工具來充實APP,像結合推送、地圖、社交分享、第三登錄等常用的工具讓你的APP更豐富一些。藉助第三方服務來豐富自己的作品是很好的借力途徑,一定不要錯過,平時要養成收集平台的習慣,例如工具平台,學習交流平台,養成總結整合資源會是受益一生的好習慣。
3. 功能實現
APP的大概界面構思和設計,大功能模塊代碼編寫。正式進入產品的原型設計階段。UI、UE開始設計,形成初步的效果圖。在經過確認後界面的效果圖正
式設計完成。產品在設計圖完成後,進入研發階段。通過編程語言形成正式序。至此,App的製作過程就完成了一大部分,可以進入測試部進行測試。作為一個開發者來說這才是重頭戲,設計,測試都是別人的事情,這一步主要是開發者努力打碼階段,不斷碼磚,修bug階段。
4.測試
把大概的界面和功能連接後,App的大致demo就出來了,demo自己試用和體驗幾遍後,根據實際情況修改,沒有大錯誤後,新版本可以嘗試尋找beta用戶,
根據測試用戶的反饋,改進並反復測試。用戶測試階段一定要把每個用戶的見考慮進去,不一定每個意見都會通過,但是不要放過一點瑕疵,盡全力讓自己的作品更好。
5.完成
在產品經過多次測試,修改bug確認無誤後。一個App製作項目就完成,可
以進入個大市場,投放使用。
⑺ 如何設計一個用戶體驗好的app
蘋果的新iOS我們已經上手好幾周了,准備好為它而設計嗎? 如果你已經有一個運行於此平台的APP,你可能打算為新iOS而設計,或者在舊版上做一些必要調整 不論哪種,你都希望為新界面而設計,確保你的APP與用戶在蘋果設備上的體驗相吻合,那麼如何做到這點? 扁平,更加扁平 蘋果的iOS7秉承著扁平的設計理念,盡管它不是完全的扁平化 那麼就秉著“較扁平”來規劃設計你APP或移動站點 所有的那些曾經輝煌的擬物化風格圖標與效果,一去不復返了。如今的潮流是單色塊、多色文字和大量留白 蘋果為iOS7制訂的設計准則鼓勵簡潔設計與易用性。但是設計准則並沒有著重介紹我們即將討論的關於扁平化設計的規范。我們能在這些新設計的APP(包括蘋果自身樣式)中看出一些與扁平設計特徵相違背的東西 比如說顏色,iOS7包含了相當一部分柔和色調和半透明效果。扁平設計通常使用明亮、高對比度的顏色 你所見到的按鍵和按鈕也沒有設計成扁平樣式。例如鍵盤,每個字母都包含在一個帶陰影效果的按鈕中。這些微妙的效果是新界面的顯著特徵 重視字體 字體是iOS7設計的關鍵 大多操作都是點擊文字,而非按鈕(有時是圖標) 蘋果的默認字體是Helvetica Nenu,一種纖細簡單的文字。但那不是你的唯一選擇 iOS7中的字型大小稍微加大了,主要由於它的用途。而且文字間的層級至關重要。利用顏色和不同粗細,來保持文字布局和UI元素清晰易懂 可是從哪入手? 選好並獲得字體的使用許可後,將蘋果的默認字體規格說明作為設計准則著手開始 導航欄標題:Medium, 34像素 按鈕和表頭:Light, 34像素 表格標簽:Regular, 28像素 Tab頁圖標標簽:Regular, 20像素 無邊界 關於iOS7中文字作為按鈕,我們已經討論了不少。不過還能再深入。多數界面設計是無邊界的 看看日歷——日期沒有網格線。看看Safari中的可點擊區域——沒有明確的按鈕。再看看時鍾和內置天氣app——網格線也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留白。但不要誤解。網格也仍然存在(並且很明確),只是劃分“格子”的分隔線被去除了 像這樣去掉線條,創造了更開闊的空間。極簡風格和額外的留白能讓用戶看見並感覺到按鈕和網格的存在,卻不會讓他們拘泥於其中 所以如果用到方塊、按鈕、邊框,並決定何時使用它們——舉棋不定時,去掉就好 考慮使用視差效果 iOS7設計中的一項重要的新特徵就是動畫。這個系統中使用到的動畫效果,比蘋果以往發布的任何系統都來得復雜 好好利用它 考慮新穎且與眾不同的方式來讓你APP中的物體移動,並與其他物體互動。視覺差滾動(垂直方向甚至水平方向)是一個你以前從未使用過的方案 記住,蘋果這次發布所兜售的理念,大多都關乎用戶體驗。牢記它並將其貫穿整個項目 分層創造層次感 蘋果給設計師們的最後一項工具,是一種在iOS7中創建和操縱層次感的方式。早期版本中,層次感通過擬物化效果來實現。iOS7中,層次感是分層的產物 以主屏幕作為例子。打開一個文件夾。它停留在屏幕中央,並沒有占據全部空間 這層也包含了半透明效果。從你設備的底部滑出菜單。你的視線能夠穿透它。你屏幕上的顏色和主風格就在那裡,只不過帶上了半透明的模糊效果(除非你在設置中選擇了“增加對比度”選項)。通知中心、Siri、甚至主界面上的通話按鈕處都一樣 想想如何將這些效果用在你的APP設計中。對你選擇的配色方案和基調有影響嗎?製作按鈕、圖標和提示時它能起到作用嗎? 如何創造出適當的模糊效果?在Adobe Photoshop中,10像素的高斯模糊大致可行 精心處理你的圖標 設計APP圖標和APP本身一樣重要。它同樣需要遵循蘋果的iOS7設計准則 外形都很相似,但它有些新的特徵,包括一套為圖標本身的設計制訂的特殊柵格系統 Pixelresort的Michael Flarup製作了一個非常棒的圖標模板,迅速創建蘋果標准圖標變得信手拈來 謹記 為iOS7而設計時(全新設計或重新設計),蘋果也有三條准則需要牢記 新APP需要遵循Appstore的這些規則 記得為現有APP更新圖標以匹配新界面。規格:iPhone版120×120像素,iPad版152像素 啟動圖要包含狀態欄區域 所有設計都要支持視網膜屏和iPhone5 結論 現在我們已經看過了為iOS7設計所需要准備的東西,可以著手開始了 如果你需要更多設計准則的說明,蘋果為設計師和開發者提供了過渡指南和文檔,來解釋他們團隊的設計理念 來源:article/view/418335/381994
⑻ 如何做APP界面設計
第一點:了解你的目標客戶群的心態
1、做微任務的目標客戶群(如隨時隨地看看新聞,聽聽歌,看看電影,聊聊八卦之類):
這類的解決方案是設計的app最好是小而准,不要大而全。越全的功能應用,只能代表著這個應用在各方面的都很平庸
2、喜歡當工具來使用的目標客戶群:比如找地圖,看天氣,查數據等。
這類的解決方案是 我們盡最大努力的去滿足用戶的情景需求。做到極致和簡單。
3、無聊的客戶群,用來打發消磨時間的:無需求,漫無目的的
這類的解決方案是盡可能展示用戶感興趣的東西,幫助客戶來打發消磨時光。
第二點:APP原型圖的製作和設計討論
這個環節是必不可少的。需要根據設計需求認認真真的來畫畫原型圖。
常用的APP原型圖工具:移動APP原型設計神器 POP 、axure、Foreui等
第三點:APP視覺設計與設計要點
(1)大概設計板塊有APP啟動頁面設計,APP界面設計的尺寸規范,app圖標設計等
一般來說,手機屏幕是從上往下布局的,重要的信息會放在上方。但是在操作上,大部分人都是單手拿手機,常用的操作,要放在界面的下方。
另外還有一個原則,最小的觸摸單位,一般是44個像素。如果再小,你的拇指難以觸碰,或者容易引發誤操作。同時,也不要讓界面太擁擠。
所以,設計師必須用減法設計,這個過程需要花時間思考、簡化元素。
你必須記住:(1)隱藏設計或者減法設計 (2)分區或分類 (3)幫用戶做決策 (4)提高交互創新設計 (5)讓人有爽快感和新奇感 (6)在設計中浸入情感,把握用戶的心理。(談談如何進行產品設計以及產品情感化設計)
一位大師這樣說過「真正的簡約設計是:作品必須不斷的被簡化,一改再改,直到設計最終成形。」
2014年 APP設計風格趨向扁平化和卡片化。卡片,扁平化都會是移動app設計的趨勢!認為卡片設計確實同時兼具了「擬物」和「極簡」2種優勢!
第四點:APP界面設計流程
(1). 設計APP界面時,學會從優秀APP界面設計作品中尋求靈感,以前的藝術大師,用少量的資源做了大量的設計。
(2). 放下工作,休息一下很有幫助。扁平和簡約設計的一切均關乎到細節的差異。因此小憩片刻後再回到工作,帶著全新的眼光工作,比長時間冥思苦想更有
效。
(3). 並排比較各個版式同樣有幫助。哪怕花20分鍾前將一個線條下移各5個像素分別保存,對比兩個版式就能很快分清孰好孰壞。
(4). 由於實物展示的相對比例至關重要,所以要及早在不同的目標設備上測試。
(5). 整個設計過程中不斷問自己「真的需要嗎?」 。支撐項目時候,找一些討巧的辦法,例如,添加一些有趣的元素、樣式會這樣會很容易也會很吸引人,
但必須始終注意剔除不必要的元素,不斷精簡。甩掉你費盡心血的部分總是難以割捨,但修改過程必須挑剔。
第五點:APP界面設計測試與預覽修正
設計完成之後,我們可以把設計圖導入手機測試或者是校正。之前發布的在線測試工具:快速在移動終端上預覽APP界面設計效果圖的方法最後:好的APP界面設計作品必然是要經過不斷升級、重復迭代的。
⑼ 怎麼設計開發app
那要看什麼app了~
如果是安卓的app,可以使用很多編程軟體,例如Microsoft Visual Studio,其它也可以。
iOS平台的話只有Xcode,需要一台Mac電腦,macOS系統的軟體也必須使用Xcode
還有WP和Windows系統的話,Windows商店(包括PC和HUB、WP)軟體必須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Windows上exe軟體就很多了~
我說得很概括,我也不是專業編程的,最快捷的學習還是找找專業書籍吧~
⑽ 如何設計app界面可以適合所有手機屏幕
通過設備dpi的聲明,和設計上dp的標注,來判斷某個元素應該渲染成多大(像素px)的面積,來適配不同屏幕大小和像素密度。
密度
本來就是一個物理面積和像素數的關系,所以這個密度值,可以為不同尺寸不同解析度的設備提供一個界面布局的參考。
前提是設備聲明的dpi是接近自身的硬體ppi的。
明顯的例子就是魅族,比如MX3,屏幕物理ppi應該是接近400,所以他們聲明dpi也是400(非安卓標準的480)
這樣的結果就是MX3上同樣的界面(比如Play store),和物理尺寸解析度都非常接近的其他手機相比(聲明dpi480的那些),看起來更小,可以展示更多的內容,充分利用了屏幕,並且在用戶使用中會感覺更精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