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報價
A. 如何報價
三、十三種貿易術語(貿易條件)
《199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共列出十三種貿易術語,其要點如下:
(一)工廠交貨( EXW) 本術語英文為「EX Works(… named place)」,即「工廠交貨(……指定地點)」。它指賣方負有在其所在地即車間、工廠、倉庫等把備妥的貨物交付給買方的責任,但通常不負責將貨物裝上買方准備的車輛上或辦理貨物結關。買方承擔自賣方的所在地將貨物運至預期的目的地的全部費用和風險。
(二)貨交承運人(FCA)
本術語英文為「Free Carrier(… named place)」,即「貨物交承運人(……指定地點)」。它指賣方應負責將其移交的貨物,辦理出關後,在指定的地點交付給買方指定的承運入照管。根據商業慣例,當賣方被要求與承運人通過簽訂合同進行協作時,在買方承擔風險和費用的情況下,賣方可以照此辦理。本術語適用於任何運輸方式。
(三)船邊交貨(FAS)
本術語英文為「Free Alongside ship(… named port of shipment)」即「船邊交貨(……指定裝運港)」。它指賣方在指定的裝運港碼頭或駁船上把貨物交至船邊,從這時起買方須承擔貨物滅失或損壞的全部費用和風險,另外買方須辦理出口結關手續。本術語適用於海運或內河運輸。
(四)船上交貨(FOB)
本術語英文為「 Free on Boaro(… named port of shipment)」,即「船上交貨(……指定裝運港)」。它指賣方在指定的裝運港把貨物送過船舷後交付,貨過船舷後買方須承擔貨物的全部費用、風險、滅失或損壞,另外要求賣方辦理貨物的出口結關手續。本術語適用於海運或內河運輸。
(五)成本加運費(CFR或 c&F)
本術語英文為「 Cost and Freight (named port of shipment)」,即「成本加運費(……指定目的港)」。它指賣方必須支付把貨物運至指定目的港所需的開支和運費,但從貨物交至船上甲板後,貨物的風險、滅失或損壞以及發生事故後造成的額外開支,在貨物越過指定港的船舷後,就由賣方轉向買方負擔.另外要求賣方辦理貨物的出口結關手續。本術語適用於海運或內河運輸。
(六)成本、保險費加運費(CIF)
本術語英文為「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named port of shipment)」,即「成本、保險費加運費(……指定目的港)」。它指賣方除負有與「成本加運費」術語相同的義務外,賣方還須辦理貨物在運輸途中應由買方承擔購貨物滅失或損壞的海運保險並支付保險費。本術語適用於海運或內河運輸。
(七)運費付至(CPT)
本術語英文為「Carriage Paid to):tid to(… 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即「運費付至(……指定目的地)」。本術語系指賣方支付貨物運至指定目的地的運費。關於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以及貨物交至承運人後發生事件所產生的任何額外費用,自貨物已交付給承運人照管之時起,從賣方轉由買方承擔。另外,賣方須辦理貨物出口的結關手續。本術語適用於各種運輸方式,包括多式聯運。
(八)運費及保險費付至(CIP)
本術語英文為「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 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即「運費及保險費付至(……指定目的地)。」它指賣方除負有與「運費付至(……指定目的地)」術語相同的義務外,賣方還須辦理貨物在運輸途中應由買方承擔的貨物滅失或損壞風險的海運保險並支付保險費。本術語適用於任何運輸方式。
(九)邊境交貨(DAF)
本術語的英文為「Delivered at Frontier(…named place)」,即「邊境交貨(……指定地點)」。它指賣方承擔如下義務,將備妥的貨物運至邊境上的指定地點,辦理貨物出口結關手續,在毗鄰國家海關關境前交貨,本術語主要適用於通過鐵路或公路運輸的貨物,也可用於其他運輸方式。
(十)目的港船上交貨(DES)
本術語的英文為「Delivered Ex Ship(… 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 即「目的港船上交貨(……指定目的港)」。它系指賣方履行如下義務,把備妥的貨物,在指定目的港的船甲板上不辦理貨物進口結關手續的情況下,交給買方,故賣方須承擔包括貨物運至指定目的港的所有費用與風險。本術語只適用於海運或內河運輸。
(十一)目的港碼頭交貨(DEQ)
本術語的英文為 :「Delivered Ex Quay (Duty Paid)(…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即「目的港碼頭交貨(關稅已付)(……指定目的港)」。本術語指賣方履行如下義務,將其備好的貨物,在指定目的港的碼頭,辦理進口結關後,交付給買方,而且賣方須承擔所有風險和費用,包括關銳、捐稅和其他交貨中出現的費用。本術語適用於海運或內河運輸。
(十二)未完稅交貨(DDU)
本術語的英文為「Delivered Duty Unpaid(… 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即「未完稅交貨(……指定目的地)」。它指賣方將備好的貨物,在進口國指定的地點交付,而且須承擔貨物運至指定地點的一切費用和風險(不包括關稅、捐稅及進口時應支付的其他官方費用),另外須承擔辦理海關手續的費用和風險。買方須承擔因未能及時辦理貨物進口結關而引起的額外費用和風險。本術語適用於各種運輸方式。
(十三)完稅後交貨(DDP)
本術語的英文為「Delivered Duty Paid(… named place ofdestination)」,即「完稅後交貨(……指定目的地)」。它是指賣方將備好的貨物在進口國指定地點交付,而且承擔將貨物運至指定地點的一切費用和風險,並辦理進口結關。本術語可適用於各種運輸方式。
B. 如何投標報價
這個問題問得比較粗略,這里簡單介紹四種報價策略。
策略一:不平衡報價法
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報價方式,它是指在工程項目的投標總價確定時,通過抬高或降低不同分項的報價,以期既不提高總價,不影響中標,又能在結算時得到更理想經濟效益的報價方式。
策略二:多方案報價法
對於部分工程范圍不明確,條款不清楚或者技術規范要求過於苛刻的項目,投標人可以在充分估計投標風險的基礎上採用多方案報價法。
多方案報價法是指在標書中針對原招標文件給出一個價格,再對項目進行合理的預判和修改,提出如果修改了招標文件中某要求,標價就可以降低為多少多少,即給出一些備注的價格。
策略三:無利潤報價法
雖然大家都希望報價能保證一定的利潤,但在缺乏競爭優勢的情況下,不得已時也可以考慮犧牲利潤來獲得中標機會。
策略四:增加建議方案法
有時招標文件會規定可以提出一個建議方案,既可以修改原設計方案來提出投標者的方案,這時投標人可以根據原方案進行報價,並且提出自己的建議方案,並給出相應的報價。
C. 如何合理報價
首先要確定就是,,材料合理,工人工資合理,,機械費用合理,,最後你出的報價就是合理報價
D. 應如何報價
成本=進貨價-退稅=58.5-(58.5/1+17%)乘上10%=53.5RMB 國內費用為5元, 出口運費=1000乘上8.2/500=16.4 出口報價=實際成本十齣口各項費用之和/1-出口各項費用之和-利潤率 =53.5+5+16.4/1-5%-110%乘上1%-15%=94.93RMB 如果報美元價為94.93/8.2=11.58USD
E. 如何報價
回復僅供參考,謝邀
這事件的核心問題是究竟客戶的指定貨代報關是否要用到你們的報關單據。
如果不用的話很大程度走的是一些專線,這種路徑有些按快件出可能不用單獨報關(以他們解釋為准),也就不會涉及到退稅。這也就解釋了為何客戶不同意你加費用。
之前你有退稅,現在沒退稅加%13也是正常的。還要加上國內運費也是正常的,客戶國內付款還加上我前面說的如果不用報關,那就是完全的內銷業務,按照內銷開票來報價。
如果確認客戶指定貨代正規報關需要你們單據,又要付你們人民幣,你們沒有收外匯是矛盾的,相關管理局也會查的。對你們公司會有影響(當然少量外匯市場有些公司可以通過外匯找平的方式解決)所以還是先問下他們改付人民幣的深層原因吧,是否乾脆就不用你資料報關。
最後你當做不開票單子(也就是不提供單據),還保持FOB價格不變,不多收取13%費用,只收從上海到廣西這方案理論上可行。相當於內銷不開票,但在這里,我不贊成。請依法納稅。
F. 如何進行投標報價
投標報價是工程施工投標的關鍵,准確與否直接關系建設單位及施工單位的經濟利益,真實反映工程造價。要使有限的資金在各方面獲取最大的收益,就必須對工程投標報價工作進行有效合理的控制,切實保證施工企業的合理收入和建設單位的合理投資。如何實現最經濟合理、最有成效做好投標報價工作???
一、現行建築安裝工程造價管理辦法計算投標報價。
所謂投標報價是指建築施工企業根據招標文件及有關計算工程造價的資料,分別計算單項工程價格,分部工程造價及工程總造價。
在工程總造價的基礎上,再考慮投標策略以及各種影響工程造價的因素,然後提出投標報價。
1、收集整理計價依據:A,工程計價類別;B,執行定額及取費標准;C,執行的人工、材料、機械設備政策性的調整文件等;D,材料、設備計價方法及采購、運輸、保管的責任;E,工程量清單。針對以上工程造價的依據,因此,施工企業要認真做好這些計算造價的基礎工作。這此工作,有的具有相對穩定性,可以一次編制,在較多的工程中使用,如定額、工是單價、機械台班單價等;有的則需針對具體工程進行工作,如材料價格,需要及時詢價掌握市場供應情況及價格,只有這些工作做的准確及時,才能保證計算出的工程造價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並能獲得利潤。由於受條件限制,招標方往往還要提出達到高於國家驗收規范的質量要求,為此,施工單位要付出比合格水平更多的費用,據某此地區測算,建築成本相應增加3%-5%左右,因此,報價的計算應體現優質優價的原則。在以上這些規定和條件的基礎上,允許根據企業的人員配備、技術裝備、管理水平和具體措施等實際情況,對報價進行合理的浮動。
2、科學合理的計算程序在計算工程造價前,應熟悉施工圖紙和招標文件,了解設計意圖工程全貌,同時還要了解並掌握工程現場情況,然後對招標單位提供的工程量清單進行審核。工程量的審核,視招標單位是否允許對工程量清單內所列工程量的誤差進行調整來決定審核辦法。如果允許調整,就要詳細審核工程量清單內所列各工程項目的工程量,對有較大誤差的,通過招標單位答疑會提出調整意見,取得招標單位同意後進行調整。不允許調整工程量的,無須對工程量進行詳細的審核,只對主要項目或工程量大的項目進行審核,發現這些項目有較大誤差時,可以利用調整這些項目單價的辦法解決,工程量確定後進行工程造價的計算。
3、正確無誤的計算方法根據已經審定的工程量,按照定額和單價,逐步計算每個項目的合價計算直接費。再根據相關部門制定的各項費率及法定稅率,依次計算出間接費、計劃利潤及稅金,得出工程總造價。對整個計算過程,要反復進行審核,保證據以報價的基礎工程總造價的正確無誤。
二、報價必須適應建築材料采購渠道和市場價格的變化,考慮材料差價因素。目前,由於材料價格不統一,在報價時所用的有變化的價格,應列出清單,隨同投標文件、圖紙提供給建設方供其參考。
三、報價必須合理考慮本工程的自然地理條件及工程范圍等因素。將地下工程及「三通一平」等工程范圍內的費用正確計入報價價格。由於自然條件導致的施工不利因素也應考慮。編制一個較理想的報價,還要把工程項目的施工組織設計做得深入、透徹,有一個比較先進、比較切合實際的施工規劃,包括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進度安排、施工總平面布置和施工資源估算,認真分析施工水平及建築市場動態,做出較合理、經濟的投標報價。
四、以人為本,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造價師」隊伍。一切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投標報價工作必須擁有大量掌握專業操作理論與實務,技術綜合能力強,適應競爭的開拓精神及高素質的復合人才,才能控制投標報價,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五、多渠道收集整理投標報價資料與信息,建立資料庫。電算化實行網路化管理,其目的都在於應用,積極推廣使用計算機建立資料及信息資料庫,資源共享,這樣有利於對價格進行科學管理,促進投標報價工作管理水平的總體上升。
G. 產品如何報價
你好!
你說的不夠詳細,具體報價還包含很多因素的,不單是材料,還應計算人工、包裝、運費、售後等方面。所以無法幫你計算!
你說的關於增值稅,一般的私人企業開增值稅發票是13個點,是比較高的;不過實際中私人企業是很少需要開票的,主要是開普通發票,普通發票是4個點。你可以根據這個點數結合你們的其它支出,這樣就可以計算出來了。
如果忽略這些因素開增票含稅價應報78-80元,
開普票含稅價應報68-70元,
至於產品賣了100件的價格不變,還是每件15元,總共是1500元毛利潤。
其實你現在很多都是報不含稅的價格,你只需計算自己的利潤,有些客戶是不需要發票的,需要發票的客戶就直接根據開票的點數往上加就OK了!
H. 如何給客戶報價
首先我們要明白:
價格永遠不是銷售的決定因素!
談價格為了不陷入「價格戰」,唯一的辦法就是從價格轉化為價值的談判方法。
我用「三部曲」來解決:
第一步:簡明扼要,宣傳公司和品牌;
第二步:尋找客戶問題的重心,由淺入深,層層深入;
第三步:說出自己的與眾不同。
直到完全闡明自己品牌的優勢後,才可談到價格。
過早談價,勢必會造成價格戰;好業務一般至少會在客戶三次詢價後才談到價格。
應對價格異議
盡管直銷員在報價之前已經向顧客充分地展示了產品的價值,但是仍然可能遇到顧客對價格存在異議的情況,因為顧客總是希望以最低的價格買到最實惠的產品。這個時候直銷員就需要掌握處理價格異議的技巧。
1.「三明治」法
如果顧客一提出異議,直銷員就立即反駁,「你錯了,好貨不便宜,你懂嗎?」這樣的話猶如利劍,很容易傷害顧客的自尊心,甚至激怒顧客,引起不快。這個時候直銷員可以採用「三明治」法處理異議。所謂「三明治」法就是「認同+ 原因+ 贊美和鼓勵」的方式。
比如說直銷員在介紹完產品之後,顧客還是說產品太貴了,直銷員可以這樣說,「您說得對,一般顧客開始都有和您一樣的看法,即使是我也不例外。但您經過使用就會發現,這種沐浴露的質量真的非常好,而且是濃縮型的,用量也非常省。您完全可以試一下,相信像您這么精明的消費者是不會選擇錯誤的。」直銷員先是表示與顧客有相同的看法,使顧客感受到自己得到了對方的理解和尊重,這自然也就為直銷員下一步亮出自己的觀點、說服對方鋪平了道路。一般來說,顧客都明白「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當顧客得知產品價格高是因為質量好的緣故,再加上銷售員對其適當的認可和理解時,顧客對於價格也就不會再爭議了。
2.比較法
顧客購買產品一般都會採取貨比三家的方式。這個時候直銷員就要用自己產品的優勢與同行的產品相比較,突出自己產品在設計、性能、聲譽、服務等方面的優勢。也就是用轉移法化解顧客的價格異議。常言道,「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由於價格在「明處」,顧客一目瞭然,而優勢在「暗處」,不易被顧客識別,而不同生產廠家在同類產品價格上的差異往往與其某種「優勢」有關,因此,直銷員要把顧客的視線轉移到產品的「優勢」上。這就需要直銷員不僅要熟悉自己銷售的產品,也要對市面上競爭對手的產品有所了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另外,直銷員在運用比較法的時候,要站在公正、客觀的立場上,一定不能惡意詆毀競爭對手。通過貶低對方來抬高自己的方式只會讓顧客產生反感,結果也會令直銷員失去更多的銷售機會。
3.化整為零
如果直銷員把產品的價格按產品的使用時間或計量單位分至最小,可以隱藏價格的昂貴性,這實際上是把價格化整為零。這種方法的突出特點是細分之後並沒有改變顧客的實際支出,但可以使顧客陷入「所買不貴」的感覺中。
一位直銷員向一位大媽推薦保健品,大媽問他多少錢,這位直銷員未加思索脫口而出,「450元一盒,三盒一個療程」,話音未落,人已離開。試想,對於一個退休的大媽來說,400 多元一盒的保健品怎麼可能不把她嚇跑呢?沒過幾天,小區又來了另一位直銷員,他這樣告訴那位大媽,「您每天只需要為您的健康投資15元錢」,聽他這么一說,大媽就很感興趣了。產品價格並沒有改變,但為什麼會有截然不同的兩種效果呢?原因是他們的報價方式有別。前者是按一個月的用量報的,這樣報價容易使人感覺價格比較高;而後一位直銷員是按平均每天的費用來算的,這樣這位大媽自然就容易接受多了。
1960 年,美國營銷學家傑羅姆· 麥卡錫提出了著名4P
組合,即產品(Proct)、價格(Price)、地點(Place)和促銷(Promotion)的營銷組合。由此可見價格因素在銷售過程中的重要性。雖說價格不是決定銷售的惟一因素,但是直銷員掌握好和顧客談價格的技巧,就能在銷售過程中盡量避免因為價格問題產生的失誤,使銷售業績再上一個新台階。
如何和客戶談價格之二?
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形式,它直接影響消費者心理感知和判斷,是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和購買數量的重要因素。有經驗的直銷員都知道,價格問題談得好就是成交的前兆,談得不好就是銷售失敗的信號。那麼當談到價格問題的時候,直銷員該如何應對呢?
不要急著談價格
曾經有這樣一個案例,說的是一個直銷員向顧客推薦牙膏,顧客本能地問他多少錢,直銷員心直口快,同時也缺乏經驗,他告訴對方牙膏30
塊一支,顧客立刻覺得「太貴了」,後來不管那個直銷員再怎麼解釋,都無濟於事。這個時候直銷員也許會問,不急著和顧客談價格那談什麼呢?
1.先價值,後價格
直銷員在向顧客介紹產品的時候,要避免過早提出或討論價格,應該等顧客對產品的價值有了起碼的認識後,再與其討論價格。顧客對產品的購買慾望越強烈,他對價格問題的考慮就越少。讓顧客認同產品價值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產品示範,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任你再怎麼滔滔不絕地講解都比不上讓顧客真真切切地看一遍產品展示來得實在。
2.了解顧客的購物經驗
顧客對於產品價格的反應很大程度上來源於自己的購物經驗。個人經驗往往來自於自身的接受程度所形成的、對某種產品某個價位的知覺與判斷。顧客多次購買了某種價格高的商品回去使用後發現很好,就會不斷強化
「價高質高」的判斷和認識。反之,當顧客多次購買價格低的商品發現不如意後,同樣也會增加 「便宜沒好貨」的感知。
值得強調的是,在一對一個性化的銷售過程中,直銷員完全有時間了解到顧客的購物經驗,從而對顧客能夠接受的價位進行准確地判斷。有個銷售化妝品的直銷員,她的顧客平時消費的產品價位都很高,同時也認為高價位才是品質的保證和身份的象徵,於是她總是毫不猶豫地向顧客推薦自己銷售的產品中比較高端的產品。
3.模糊回答
有的直銷員問,如果遇到顧客非要首先問價格該怎麼辦呢?這個時候可以採用模糊回答的方法來轉移顧客的注意力。比如說當顧客問及價格時,直銷員可以說,「這取決於您選擇哪種型號、那要看您有什麼特殊要求」,或者告訴顧客,「產品的價位有幾種,從幾百到上千的都有……」即使直銷員不得不馬上答復顧客的詢價,也應該建設性地補充,「在考慮價格時,還要考慮這種產品的質量和使用壽命。」在做出答復後,直銷員應繼續進行促銷,不要讓顧客停留在價格的思考上,而是要回到關於產品的價值這個問題上去。
總之,價格是銷售的最後一關,支付能力與支付意願之間總是有差異,購買意願沒有形成之前,談價格是沒有意義的,沒有購買慾望,就沒有談價格的必要。
報價看似是個很簡單的問題,其實不然。報價太高,會把客人嚇跑,太低了自己又吃虧,只有一個合理專業的報價,才能為我們贏來更多的客戶。怎樣才能做到合理報價呢?這里是有一定技巧的。
企業成立之初,必要的准備工作做完後,便要考慮如何向外推廣業務。這時,你的業務開展得是否順利,訂單量簽得是否夠大,如何跟客戶報價是重要因素。在跟客戶報價之前,首先要清楚兩方面的因素—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只有充分考慮到這兩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較為合理的、自己能接受的價格底線,然後才能向客戶報價。
客觀因素
兵家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首先,你要盡可能先從多方面了解客戶的情況,這樣才有助於你有的放矢地對他進行針對性的報價,即「個性報價」。比方說,如果一個客人向你詢價,你就應先了解這個客戶是哪個國家、哪個城市的,是否屬於你們產品的銷售群體,其主要的產品經營范圍及銷售方式,是批發、零售還是郵購,是大客戶還是小的中間商,他的購買能力及誠意,他對產品的熟悉程度等等,以這些為基礎資料建立一個詳盡的客戶檔案,再根據以下這幾個大眾性的原則,最後報出價格:
1.如果對方是大客戶,他的購買力較強,你可適當將價格報高一點,反之偏低。
2 如果客戶對該產品和價格都非常熟悉,建議你採用「對比法」,在跟他談判時,突出自己產品的優點、同行的缺點,價格再接近底價,才有可能從一開始就「逮」住客人。
3.如果客戶性格比較直爽,不喜歡跟你兜圈子討價還價,你最好還是一開始就亮出自己的底牌,以免報出高價一下子把他給嚇跑。
4.如果客戶對產品不是很熟悉,你就多介紹一些該產品的用途及優點,價格不妨報高一點。
5.如果有些客戶對價格特別敏感,每分每厘都要爭,而他又很看中你的產品,你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跟客人打一場「心理戰」,詢問或揣摩一下客人的目標價格,再跟自己能給到的底價比較一下差距有多大。比如他的目標價格是12元,而你能承受的價格是13元,你最好報14元,還價時你可分多步驟走,先讓多一點,讓客人看到希望,接著的讓利一步步減小,千萬不可以一步到位,而應步步為營,讓客人慢慢嘗到甜頭,看到希望,但又要通過艱苦努力獲得,讓客人最後有一種贏了的感覺。
請記住,一定不要一開始就直接給客戶最低的報價,因為如果你在談判結束之前就全盤讓步,最後時刻你手中就沒有調動買方的砝碼了。
主觀因素
產品價格的高低跟它的質量和供求關系等息息相關。報價之前,你首先要對自己的產品及價位、主要目標市場、同類產品及價格做一個充分的了解。一般情況下是這樣的:
1.如果你的產品質量相對更好,報價肯定要更高。
2.如果你的產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當然也可以報更高的價。
3.如果你的產品是新產品,款式又比較新穎,通常報價比成熟的產品要高些。
4.即使同一種產品,在不同的階段,因受市場因素和配額等影響,報價也不盡相同,一定要多方了解有關信息,鍛煉出敏銳的嗅覺。
除了這兩點因素,在報價時,還有一些技巧可以運用。
報價技巧
如果你的產品價格較高,在報價時,就要想辦法使客戶充分認識到你的產品在其它方面的優勢。
有一個保健品公司出售一種特別昂貴的婦女口服液,它的價格與競爭對手的比起來要高出很多,但是推銷員向經銷商介紹該產品時,強調的是它的效果和用量,即它的效果是同類產品無法相比的,況且每天只服用一隻就可以,不像其它產品每天要服用三隻,這樣算下來,它的價格也就不高了。這名推銷員的報價方式,就使人易於接受。
另外,報價的同時還應將交貨期、付款方式、訂單數量等主要交易條件一同攤出,即不要只限於價格一個問題,而應將其它條件作為互動。客戶可能對交貨期非常重視,本來你報的交貨期為35天,而客戶提出30天交貨。在可行的情況下,你可以滿足客人的交貨期,但以交貨期限太緊張為由,適當提高一下價錢,這時對方也有可能接受,你就能為自己多爭取到一分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