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禁忌有哪些

禁忌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4-07 20:07:51

㈠ 傳統民間禁忌有哪些

用餐禁忌

吃相禁忌有很多。舊時漢族忌吃飯時掉米粒或吃完飯後碗底有剩飯,否則要遭雷劈;如果小孩吃不完飯,將來就會娶麻臉妻子或嫁給麻臉丈夫。忌吃飯時說「捧飯」,因為只有在人死後「做七」祭靈請亡靈吃飯時才說「捧飯」。忌用一支筷子扒飯,也只有喪俗中出棺時,棺上放五碗或七碗白飯,中央插一根筷子。俗謂鬼用單筷吃飯,故忌。忌吃飯時照鏡子,認為會結巴。在別人家吃飯,忌把碗轉來轉去,因為「轉」與「賺"諧音,主人家忌由此而「賺他人飯碗"。吃飯忌筷子擺在碗上,忌翻扣碗、盤,忌反手添水、添飯。客人忌翻魚。青年忌喝瓶底酒。這些吃相禁忌在民間得到廣泛流傳,家人同桌吃飯時,大人們便會向兒女們傳播這些禁忌並督促他們執行。盡管這些禁忌表面被迷信化了,但通常說來都是出於衛生、節約、禮儀方面的考慮。

食物禁忌是因對動物的喜愛而引起的。譬如,漢族有些地區有禁食牛肉的習俗。對於農耕民族而言,牛是必不可少的勞動工具,因其有助於人,終年勞苦,又通人性,所以不忍殺食。漢族民間至今還有不吃馬肉的習俗,認為馬也與牛一樣,有功於人,所以不忍心殺食之。南昌、甌江一帶百姓忌食龜、鱉肉,認為龜是有功之物,是它在唐僧取經時幫助唐僧師徒渡過八百里通天河,又運回了經書。所以人們敬之若神,禁忌殺食。

使用餐具的方式禁忌也有很多:如忌諱用手掌平托碗底,又忌用手捏著碗邊,這是「丐幫"之相。不許倒扣碗於桌上,因為不吉利。因為生病的人服湯葯後才將碗扣於桌上,表示不再生病服葯。在用餐前或用餐過程當中,將筷子長短不一地放在桌子上,這種做法是很不吉利的。一般我們稱為「三長兩短",意思是表示死亡。因為中國人過去認為人死之後是要裝進棺材的,棺材的組成部分是前後兩塊短木板,兩旁加底部共三塊長木板,五塊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長兩短,所以說這是極為不祥的事情。

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無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這在北京人眼裡稱「罵大街」。北京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對方時,大都帶有責備的成分,所以說,吃飯用筷子時用手指人,無異於指責別人,這與罵人是相同的,是不準許的。還有一種情況也是同樣意思,即吃飯與別人交談時用筷子指人。

用餐時把筷子放在嘴裡嘬,並不時地發出噝噝聲音,這種行為被視為是一種不禮貌。因為在吃飯時用嘴嘬筷子本身就是一種無禮的行為,再加上配以聲音,更是令人討厭,所以一般出現這種做法都會被認為是缺少教養的體現,同樣不能夠允許。

用餐時要注意不要將筷子落到地上。所謂「落地驚神」,是指失手將筷子掉落在地上,這是嚴重失禮的一種表現。因為祖先們全部長眠在地下,不應當受到打擾,筷子落地就等於驚動了地下的祖先,這是大不敬,所以這種行為也是不被允許的。但有種破法,一旦筷子落地,就應當趕忙用落地的筷子根據自己所坐的方向,在地上畫個十字。其方向為先東西後南北。意思是我不是東西,不應驚動祖先,然後再拿起筷子,嘴裡同時說自己該死。

用餐時將筷子放在菜里不停地扒拉,想吃這個想吃那個,筷子攪來拌去,就像盜墓刨墳的一般,這種缺乏教養的行為,令人生厭。

用餐時筷子不能顛倒使用,這種做法是非常被人瞧不起的。正所謂飢不擇食,以至於都不顧臉面了,將筷子使倒,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用餐時用一隻筷子去扎盤子里的菜品,這同樣是不行的,被以為是對同桌用餐人員的一種羞辱。

出於好意幫別人盛飯時,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飯中遞給對方,這種做法要被人視為大不敬,因為只有給死人上香時才這樣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飯中,無疑是被等同於給死人上香一樣,因此說,把筷子插在碗里是絕不被接受的。

孕婦禁忌

在舊社會,民間對孕婦流產、難產及生殘缺兒和怪胎無法做出完全科學的解釋,就捏造附會出種種迷信說法以告誡一般婦人,不但要禁食、禁視,在行動舉止等方面也出現很多的清規戒律。

禁食

誰都希望自己生出的孩子健康、漂亮、聰明、活潑。要想生個好寶寶,做母親的就必須遵照這些飲食禁忌,不讓吃的堅決不吃,可吃的盡量多吃。雖然這些禁忌並沒有哪些科學依據,大多是建立在感覺聯想之上。

忌食兔肉。兔子三瓣嘴,吃了兔肉胎兒也會三瓣嘴。吃兔肉生子豁唇之說至少在東漢已經流傳,當時的著名學者王充在他的《論衡》中專門記載。這一俗信的影響巨大,以致有些地方發展到了孕婦連兔子都不能見到,否則後果一樣可怕。

忌吃狗肉。吃狗肉對胎兒不利的說法大約產生於唐朝。除了吃狗肉會化胎的危言聳聽外,也有較為直觀的聯想認識:狗愛咬人,孕婦吃了狗肉會把狗性傳染給胎兒,胎兒出世後也會愛咬人,至少在吃奶時愛咬乳頭。

忌吃驢肉。吃了驢肉,將來孩子「驢性」,不聽話。

忌吃公雞。吃了公雞,這樣生下的孩子夜裡啼哭。

忌吃螃蟹。吃螃蟹後,生下的孩子咂泡沫流口水,又說吃螃蟹使胎橫難產。台灣民俗則認為吃了蟹,生出來的孩子像蟹那樣抓扭別人的手腳。

忌食生薑。生薑外形「多指」,自然會讓人想到生子多指,這一俗信也至少在東漢就已盛行。

忌食老鱉。老鱉脖子短,吃了老鱉胎兒脖子也短。

除了從外部形狀上引起人們的聯想外,還有從姜辛辣、刺激性強的特徵出發,聯想到容易使小兒生瘡。無論如何,姜由此就被從孕婦的飲食清單中剔除。

行動禁忌

如果說,千奇百怪的飲食禁忌限制了孕婦的嘴,那麼,花樣繁多的行動禁忌就是限制了孕婦的腿。

例如建屋上樑,是極為講究的,要有相對的儀式,要講究吉日吉時,這就要嚴禁孕婦在場,因為在鄉間視上樑為神聖的事,關乎一家的興盛,沒有人敢小看,被孕婦沖撞了要倒霉,而且無法破解。所以很多地方把上樑的吉時選在清早。

打井,也不能被孕婦碰上,否則會破了龍脈打不出水,或者打出水來又苦又澀。

造酒,被孕婦撞上,酒就釀不出。

采葯,撞上孕婦,葯效就會失去。

做豆腐,撞上孕婦,豆腐會壞。

養蠶,撞上孕婦,蠶會死掉。發展到頂峰,誰清早出門碰上孕婦,誰這一天就要不順,事事不成,閉門家中坐,都保不準禍從天上來。

禁視

這些禁忌得以實施的原理是相同的,都建立在人與外界相互交感的原始思維之上。

孕婦不能看產婦生產,否則自己將來要難產。這條禁忌頗有點科學根據,因孕婦看到正在分娩的產婦的痛苦表情,聽到產婦的叫喊聲,容易產生一種精神壓力,到自己分娩時可能會精神緊張,以致引發難產。

忌見到蛇,否則生下的孩子就會吐舌頭。至於忌見到屬虎的人,自然是猛虎傷人說法的一種演繹。

忌看傀儡戲,不然將生無骨的孩子。浙江麗水一帶至今還有孕婦忌看電影、電視和看花臉戲的風俗。

忌看戲中花臉,是為將來生下的小孩不會臉花。

不能進入新房看新娘,因為她是「雙身人",「四眼相」,看了新房,新娘日後不是克夫守寡,就是斷子絕孫。這說的是「四眼人"不潔,會沖克人。可是在鄂西北,流行「四眼人」動動眼睛、動動手還能治些病症,不管靈不靈,街坊鄰居一定要登門邀請。尤其是那些同輩的男子漢或小夥子,眼裡掉進點灰塵,要請四眼人用嘴吹吹;胳膊擰傷,要請四眼人搖搖;頭痛感冒的要請四眼人摸摸等。這種習俗真可謂奇怪。

禁接觸

除了以上建立在相似基礎上的禁忌外,還有些禁忌是建立在接觸感測的基礎之上,比如坐在葡萄架下,俗認為會生邪氣,生下葡萄胎。摸了戥秤,則會延長孕期,因為過去的秤是十六進位,孕婦碰到戥秤,就意味著要懷胎十六個月,這對大人孩子都是很大的煎熬,而且會造成難產。相同的禁忌還有不能跨越繩索,認為繩索像胎兒臍帶,跨後要纏身難產;不能滿屁股坐板凳,否則胎位後墜易成難產;不能抱別家的孩子,說是抱過的孩子要生病,俗稱「替胎」;不能到廟宇去,俗以為神靈是至高無上的,潔白無私,福佑人民,理應虔誠尊敬。而受胎是褻瀆的產物,倘到神靈之前,是大不敬的行為;不能橫跨過扁擔,說是會造成橫生、難產;不能纏繞繩、線,會造成胎兒臍帶繞頸;不能在門口探頭縮腦,這將導致胎兒不能順利生出產門。最令人感到莫名奇妙的是不能抬高手臂,俗信以為胎兒是靠咬著母親的奶筋吸食營養而存活的。孕婦抬高胳膊,會使胎兒咬不到奶筋而餓死。不可放刀於灶上,因孩子投胎時,須經灶君菩薩的准許,懷孕後,置刀於灶,那就是對灶君不滿,灶神會將原答允送子的主意取消,因此生下的孩子多死嬰或造成流產;孕婦不能進入鄰村,不得已要進時,先備祭品祭掃該村之土地神,不然,該村的厲鬼妖魔會附上身,將會造成難產。

數字禁忌

數字中,最吉利的要算六和八,所謂「六六大順」,「要得發,不離八」,就講出了其中緣由。當今社會,花幾十萬元買下一個含六和八最多的電話號碼或車牌號,已不是新鮮事。忌諱的數字很多,從總體來講,忌單數,因為好事成雙;「二」是雙數,但這樣的日子忌出殯,因為人們不希望壞事成雙;「三」諧音「散」,做壽和結婚忌這個日子,祝壽、賀喜送禮也忌「三」這個數字;「四」諧音「死」,因此門牌號、汽車牌號、電話號碼、手機號碼等都不宜用這個數字;「五」諧音「無」,因此談判、收賬款等都不宜使用這個數字,免得一事無成;離家出行忌「七」,有「七不出,八不歸,初九一十往家飛」之說;老人易忌諱九,因意外或死亡事件比率較普遍年齡高;忌「十三」本是西方的風俗,因為背叛耶穌的猶大排位十三,但中國開放之後,一些高級賓館為了迎合西方人,也避諱這個數字,不設十三號;年齡上忌「七十三」和「八十四」,因為孔子卒年七十三歲,孟子卒年八十四歲,民間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忌諱「二百五」這個數,習慣上把「二百五」當做傻子、白痴的代名詞;還有號碼「七零八六」、「五三五四"之類的數字也忌諱,因為他與「七零八落"、「吾散吾死」同音。

日常行為禁忌

禁遠行前洗腳。台灣人以為夏天遠行前洗腳,會越走越熱,冬天會越走越冷。

忌拔去白頭發,俗說「拔一根,生三根」,通常以為白頭發會越拔越多。

百歲老人忌說實際年齡,總說九十九歲。老年人去世忌說「死」,應說「老了」。中年人報年齡忌說四十一歲。

太陽落山後禁止掃地,因為此時家中的福氣神、運氣神都回家了,把它們掃出去就會家道中落。打掃忌由內掃到外,因恐將財運福氣掃出門。反之,若想驅霉運,則要由內掃到外了。打掃時也不能將椅子椅腳朝上堆疊,因喪事中亦有將椅子翻疊的習俗,會使人聯想到喪事,自然盡力避免。

忌在屋中打傘,俗信在屋內打傘會成禿子。

不要半夜到陽台晾衣服或收衣服,如果平常真的沒時間晾衣服,最好等隔日正午曬過太陽後再收。

看望病人忌下午和晚上。借用別家葯壺煎葯,用後忌還。死於外者屍體忌進門,須停於門外。

已婚婦女忌在娘家過春節,忌看娘家的家譜,忌在娘家過元宵節,忌在娘家生孩子。孕婦忌看死屍,忌探望產婦。

七月夜間禁止外出。俗言「七月孤魂野鬼四處游盪」,人們害怕遇夜鬼,晚上除非有急事,要不然沒人會冒險外出。再如:不幸遇到鬼,只要咳嗽幾聲,鬼就離開了,或是夜行的人常邊走邊唱歌,鬼就不敢出來。新中國成立後,帶有迷信色彩的禁忌多被廢除。

生肖婚配禁忌

一些民間歷書中所列「男女配婚吉凶表」中,屬虎的倒不忌配屬牛、羊、犬的,而獨忌配屬猴、蛇。而屬牛、羊、犬的竟也無一忌配屬虎的,堪稱怪事。看來後來的生肖相剋已經不是五行相生相剋的延續,而成了各種民俗文化的「合成事實」。歌謠有:

自古白馬不配牛,羊鼠相配一旦休,金雞不與狗相見,青龍見兔淚交流,豬猴見面如刀割,虎蛇相配不到頭。蛇配虎,男克女;豬配猴,不到頭;兔見蛇,如刀割。白馬怕青牛。烏豬怕猿猴,蛇怕猛虎如刀斷,羊鼠相逢一旦休,黑狗不能進羊圈,庚雞見犬淚交流。辰子申忌蛇雞牛,巳酉丑忌虎馬狗,寅午戌忌豬兔羊,亥卯未忌龍鼠猴。

這些民諺和歌謠大多是在中原一帶搜集起來的,與台灣民歷中的生肖婚配禁忌相比,有許多不同之處。這是風俗的必然特點,正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不過,這一比較也暴露出了這種生肖婚配禁忌的不可信性。一對男女在此地合婚不成,受到生肖方面的禁忌,如果換了地方,還是他們兩人,便可能絲毫不受什麼制約了。這不是很有戲劇性的事情嗎?可見生肖婚配禁忌是不可信的,沒有一點科學依據。

節日禁忌

春節是新年的初始,正月初一又是新年的第一天,故禁忌很多。如忌打碎物品,打碎了要說「歲歲(碎碎)平安」或「越打越發」之類的吉利話;吃年飯時忌無魚,有魚忌全部吃凈,是為了討個「年年有餘(魚)」

的吉利。這一天忌動刀、斧、剪之類的器物,忌挑水,忌下地幹活,忌借火種,忌討債,忌購物,忌針線活,忌殺生,忌啼哭,戴重孝者忌拜年,忌說一切不吉利的話。春節餃子煮破皮,忌說「破了、碎了」,要說「掙了";饅頭蒸裂了,忌說「裂了」,要說「笑了」。另外還忌掃地,掃了地也不能把垃圾倒掉,認為會把財氣掃走。又忌條凳倒地,因為人死是停柩在兩條長凳上的,出殯時抬走棺材,踢倒條凳才起步。此外,許多地方還忌吃豆腐,因為按習俗辦喪事時吃豆腐,老人壽終正寢的叫做「倒了豆腐山"。總之,正月尤其是初一禁一切認為不吉利的事情。

其他節日也多有禁忌,如二月初二古稱「中和節」,俗稱「龍抬頭」,忌動剪刀針線,忌推磨取水總碰井沿,都是怕傷了龍。清明節前一二天為「寒食節」,禁忌煙火。七月「鬼節」忌夜間外出,免得驚動鬼神而遭難。八月中秋節忌陰雨,否則來年收成不好。九月重陽節有的地方忌諱出嫁的女兒回娘家,有所謂「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娘』』的說法。此外,一些節令也有忌諱,如立秋忌無雨,認為該日雷鳴下雨則預示豐收,有所謂「雷動秋,狗兒貓兒不吃粥」的俗諺。立冬也有忌雷鳴的,俗言:「雷打不動,十個牛欄九個空。」大概是說牲畜會死亡。

婚姻禁忌

婚姻禁忌也很多,表現了人們對婚姻大事的謹慎態度。在擇偶方面,我國許多地方禁忌同姓通婚,歷來如此,如古人就說過:「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另外,按算命術的觀點,八字五行相剋的男女禁忌結婚;在結親日期上,忌諱在沒有立春節氣的年份結婚,忌諱五、六、七月結婚,忌諱單日結婚;在吉日選擇術中,忌月破、平日、收日、閉日、劫煞、災煞、月煞、月刑、月害、亥日等時間內結婚;結婚當日,新娘出門時,姑嫂都要迴避,不能相送。因為「姑"跟「孤"同音,而「嫂」跟「掃」

同音,都不吉利;婚禮中,新娘忌穿黑色禮服,新娘的衣服忌有口袋,免得帶走娘家運勢,忌打破器物,忌有小孩哭,忌戴孝的人、寡婦、四眼人(孕婦)進新房,忌諱別人坐在新床上;結婚第三天,新婚夫婦攜帶禮品回至女方家,即所謂的回門,但牢記在當天日落之前趕回夫家,不能留在娘家過夜。萬一有特殊情況以致無法回家,夫妻就要分房睡,以免新娘子蜜月里的血光沖撞了娘家人。

關於性生活的禁忌,古人有詳細敘述,摘錄如下:

男女交媾之際,更有避忌,切須慎之,若使犯之,天地奪其壽,鬼神殃其身,又恐生子不肖不壽之類,謹守戒條,可以長生。所忌之要備述於後:天地震動、稗風暴雨、雷電交作、晦朔弦望、月煞日破、大寒大暑、日月薄蝕、神佛生辰、庚申甲子、本命之日、三元八節、五月五日、名山大川、神桐社廟、僧宇道觀、聖賢像前、井灶前後、火光鬧烘,以上時地禁忌須慎之,不可交合,犯之者令人大則折壽,小則生病。或若生男,使其丑貌怪相,形體不全,災疾夭折。諸所禁忌敷奏於前,復有五月十八日是天地牧年之日'陰陽交合。世人須避,慎不可同房,犯之重則奪命,輕則減壽,如果此時受孕,子母難保。

㈡ 中國的五大禁忌有哪些

你這個問題太大,我給你說說大年初五的五大禁忌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是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節日之一。舊時,初一到初五民間有很多迷信禁忌,如不得用生米做飯、婦女不能動針線、不允許搞衛生、不能打碎東西等。在過了初五之後,這些禁忌即告解除,故而稱此日為「破五」。但大年初五並不是百無禁忌的,那麼大年初五禁忌有哪些呢?
1、要放鞭炮: 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人們要用鞭炮從每間房屋裡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意思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出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越遠越好,尤其放「二踢腳」稱「崩窮」,把「晦氣」、「窮氣」從家中崩走。
2、要吃餃子: 大年初五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因為包餃子時,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著餃子邊捏。據說,這樣可以規避周圍讒言。此外,婦女們在這天還要找出幾件舊衣服來拆拆,謂之「拆小人」。這樣可以免霉運。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初五這天,有些地方餃子里還要包上硬幣、蜜棗、紅糖等,寓意發財、好運早來、甜蜜和美。
3、一定要清垃圾 :一定要將過年期間所製造的垃圾清掃干凈,謂之「送窮」,否則會帶來窮困。將灶灰及清掃房屋的垃圾送出門外,再放炮驅邪。寓意在新的一年裡送出窮困,迎來富裕和幸福。
4、不宜做事:按照舊的習慣,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財。「五忙日」,禁止動土,否可能會有災害發生。無論則南北方,過去坊間都忌諱吃藕,也忌諱梳頭。但這些都是迷信的說法。
5、忌串門:《燕京歲時記》中說:初五日謂之「破五」,「破五」之內不得以生米為炊,婦女不得出門。至初六日,則王妃貴主以及宦官等冠帔往來,互相道賀。新婚女子亦於當日歸寧,而諸商亦漸次開張貿易矣。《清裨類鈔》也載:正月初五日為破五,婦女不得出門。
傳說姜太公封老婆為窮神,並令她「見破即歸」,人們為了避窮神,於是把這天稱為「破五」。初五不串門其實就是避免見到窮神也就是小媳婦、有的地方乾脆叫「初五送窮媳婦出門後喜迎財神」,其實是古時對婦女的一種不尊重。
另外,上了年紀的老人們還會忌諱在這一天串親訪友,也不準串門,說是走親會把晦氣帶到別人家。

㈢ 飲食禁忌有哪些

喝豆漿謹記在心

(1)剛翻泡的豆漿並沒有熟。有些人在煮豆漿時,剛看到鍋中翻泡就認為豆漿煮熟了,於是停止加熱。其實,這時候,豆漿並沒有煮熟,之所以會翻泡,是生豆漿中的皂角素在作怪。在加熱豆漿的過程中,當鍋內溫度達到80℃左右的時候,皂角素迅速膨脹,導致水面上有泡沫出現,從而造成一種假象。這時候千萬不要熄火,而應該繼續加熱,直至煮沸,將其中的有毒物質完全分解掉。

(2)忌過量飲用豆漿。喝過多的豆漿會讓人感到胃部不舒服並會讓人腹部脹痛,有時候還會導致腹瀉。老年人和嬰幼兒的消化功能比較差,更不應該貪喝豆漿。

(3)忌在豆漿中加紅糖。豆漿中含有大量蛋白質,而紅糖中則存在數種有機酸。如果在豆漿中加入紅糖,豆漿中的蛋白質就會因有機酸的作用而變性,形成沉澱。沉澱後的變性蛋白質會沉在杯底,豆漿的營養成分被破壞。如果想喝甜豆漿,可以往豆漿中加些白糖。

(4)忌用保溫瓶盛放生豆漿。有些家庭主婦把大豆磨成豆漿後,習慣用保溫瓶保存,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一方面,保溫瓶為細菌繁殖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另一方面,保溫瓶中殘留水垢,而生豆漿中含有皂角素,它能夠將水垢中的部分有毒物質溶解。

忌食鮮黃花菜

新鮮的黃花菜中含有秋水仙鹼,它是有毒物質,食用後會導致惡心、腹瀉等;而乾的黃花菜則可以食用,因為它的有毒物質在晾乾及加工過程中已經消除了。

空腹忌多吃柿子

未加工或未去皮的柿子空腹吃多了,會在胃裡凝結成塊,形成柿石,引起肚子疼、嘔吐等症狀。

忌吃隔夜的熟白菜

大白菜不僅富含營養物質和維生素,還含有大量的硝酸鹽,如果煮熟後放置的時間過長,在細菌的作用下,這些硝酸鹽就會被還原成亞硝酸鹽。這類物質進入到人體的腸胃後,會迅速進入血管,把正常的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從而喪失帶氧能力,使人的肌體因缺氧而出現很多病症。

胃寒者忌吃豆腐

平素胃寒者,不宜吃豆腐,因為豆腐性偏寒,食用後可能會導致胸悶、反胃等現象。易腹瀉、腹脹脾虛者,也不宜多食豆腐。

中葯食物搭配禁忌

薄荷,忌鱉肉;茯苓,忌食醋;蜂蜜,忌生蔥;白術,忌大蒜、桃子、李子等。

水腫病人禁忌

水腫病人,最好不要吃鹼性食物,以防病情惡化。

慎買街頭散裝炒貨

在街頭上散賣的炒瓜子、栗子等,表面上看起來很有光澤,但實際上可能是塗上了礦物油,而一些白瓜子、開心果等,看起來很白,招人愛,吃起來卻別有味道,這些東西很可能用漂白劑漂過或硫磺熏過。

不宜提前購買的蔬菜

青菜最好吃新鮮的,即使在冬天,青菜的存放也不能超過3天,特別是青椒、豆角、菜花、韭菜、菠菜、茴香、生筍、蘑菇、生菜、油麥菜等。

哮喘、過敏性疾病患者禁忌

患有哮喘和過敏性疾病的人,最好不要吃「發食」,如雞、羊、魚、蝦、蟹等。

不能用茶葉煮雞蛋

常吃茶葉蛋,不利於人體對各種營養的消化和吸收,因為茶葉中不僅含有生物鹼,還含有多種酸性物質,這些化合物與雞蛋中的鐵元素結合,對胃有刺激作用。

熬粥切忌加鹼

很多人為了使煮出來的粥黏稠、滑口,就在熬粥時加食用鹼,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會使粥內一些重要的營養成分被破壞。

忌過量食咸魚

咸魚通常是將生魚用海鹽腌制而成的。在腌制的過程中,海鹽中的亞硝酸鈉和生魚中的胺就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二甲基亞硝酸鹽。這種物質進入人體後,會產生極強的致癌物質,過量食用可能會導致鼻咽炎。

忌食燒焦的魚和肉

燒焦的魚和肉有毒,因為魚和肉本身富含蛋白質,一旦燒焦後,高分子蛋白就會轉化為許多有害化學物質,它們進入人體後,會使正常的人體功能及遺傳受到毒害,會影響到下一代的健康,而且被燒焦的魚和肉里的高分子蛋白會分解出一些極強的致癌物質。

忌直接食用鮮海蜇

食用未腌漬透的海蜇會中毒,因為海蜇屬於腔腸動物類的水母生物,它體內的五羥色胺等毒胺會引起腹痛、嘔吐等症狀。如果在食用前將其經過鹽和白礬長時間浸漬,就會脫去水和毒物,食用就非常爽口且無害身體了。

忌吃未煮熟的黃豆

生黃豆對人體有刺激作用,吃後會引起惡心、嘔吐、腹瀉等中毒症狀。

春季飲食禁忌

春季氣溫乍暖,人體陽氣漸旺,所以應忌多食羊肉、狗肉、獐肉、雀肉、鵪鶉、紅參、川芎、洋蔥、白酒、炒花生、炒瓜子、肉桂、茴香、花椒、炒蠶豆、炒黃豆等上火的食物。

夏季飲食禁忌

夏天炎熱,應該忌食冷元宵、冷糍粑、冷黏糕、冷飯、冷粥、隔夜葷腥油膩菜餚;忌飲隔夜茶;忌多食鹿肉、龍眼肉、獐肉、雀肉、羊肉、狗肉、荔枝、人參、韭菜、肉桂、洋蔥、芥菜、花椒、白酒、炒花生、瓜子、黃豆等。

秋季飲食禁忌

秋天天氣漸涼,人們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忌食或少食生黃瓜、生地瓜、生菜瓜、西瓜、香瓜、小蒜、蒓菜、葵菜、檳榔、柿子、香蕉、綠豆、茄子、炒貨食品、辣椒、茴香、砂仁、肉桂、草豆蔻、冷茶、羊肉、狗肉、雀肉、菊花、薄荷、金銀花等。

冬季飲食禁忌

冬天氣候寒冷,根據自己的體質忌食或少食螃蟹、螺螄、田螺、蚌肉、蜆肉、綠豆、綠豆芽、生藕、生冷瓜果、柿子、柿餅、香蕉、菊花腦、蒓菜、發菜、地耳類、冰啤酒、冷茶、金銀花、薄荷、白菊花、決明子、沙參、西洋參等。

忌用牛奶送服葯品

在服葯期,葯物不應與牛奶同時服用,通常在服葯後一個半小時才可飲奶,因為牛奶中含鈣、鐵量高,每一升鮮牛奶含1300毫克鈣,含0.4毫克鐵,這些離子要與葯物同時服用就會使葯物的性能被破壞,使腸胃難以吸收,從而影響治療的效果。

忌飲冰凍的鮮牛奶

存放牛奶的溫度應不低於0℃~3℃,絕對不可冷凍,因為冷凍後的牛奶中脂肪會在最上層

,大量蛋白質和乳糖在中層,最下面的是固體物質和一部分蛋白質,緊密透明的冰晶體會包在周圍,這樣的牛奶解凍後會出現異常的氣味,其營養價值也會隨之降低。

酸牛奶忌加熱後食用

有人擔心酸奶太涼,冷天吃了它會鬧肚子,所以就將酸奶加熱後食用,這種方法是不科學的。

酸奶是用鮮奶加入活性乳酸菌發酵而成的。它保存著鮮奶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鈣等一切營養素,酸奶中的蛋白質經過乳酸菌發酵,而形成細微的凝乳。酸奶中的鈣在乳酸的作用下會形成酸鈣,這些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和消化,如加熱有益的乳酸菌將被全部殺死,不但降低了酸奶的營養價值,還會使其美味消失,所以酸奶還是不要加熱後食用。

忌食結塊的麥乳精

麥乳精一經打開一時又吃不完,其表面顆粒吸水後表面溶解,從而會互相粘連結成塊狀。麥乳精是經過真空乾燥製成的多孔碎粒速溶含乳飲料,其中有些物質如果糖、葡萄糖以及麥芽糖都具有吸濕性,而麥乳精中總的含糖量可達百分之六十五至七十。一但形成塊狀,時間較短一般對質量和食用不會有很大的影響,但長時間結塊後麥乳精中的維生素、脂肪都會逐步變質而不能食用。

低度酒忌久存

啤酒和葡萄酒屬於低度酒,它們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類,如存放太久微生物很容易生長繁殖,這樣就會使酒產生酸味而變質。

通常散裝啤酒的保質期應為2~3天,瓶裝啤酒的保質期是2~4個月。

但是白酒度數高,它的乙醇分子含量多,會很快與水分子產生聚合作用。不僅可以長時間儲存,並且越陳越香。

吃含鈣食物不喝茶

草酸易與鈣形成結石,而茶的成分中含有草酸,因此日常飲茶以濃淡適度為宜,且不要過量。另外食用富含鈣質的食物後,不要馬上喝茶。

㈣ 古代人的禁忌有哪些

中國人對自身的身體禁忌:
中國的平民百姓只所以要盡力遠離那些「命大」於己的神聖的權威人體和不潔凈的危險人體,當然是出於一種自我保護的目的。他們害怕那具有更強的神秘力量的人體通過接觸、目視、語音的傳導傷害了自己的身體,這是對自身以外人體的禁忌。除此之外,民間還相信,自己還需要對自己的人體採取一些禁忌行為,進一步確保自身人體的安全。

裸露禁忌

中國人忌諱裸露自己的身體。除了小孩子可以光著身體到處跑以外,

成年人絕對不可以將肉體裸露人前。民間有「男不露臍,女不露皮」的俗語。可能是出於對男性乾重體力時太熱的照顧,也可能是出於男性上體無性刺激敏感特區的考慮,所以男性上體的裸露限制尚不太嚴格。對於女性,要求的嚴刻是驚人駭世的。舊時,一般平民良家婦女,人幼年起就深藏閨閣,所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整天呆在家裡。這意思不外是要將難以包裹的臉、手都隱藏起來,不讓外人看到。因為女人任何部位的裸露都會產生「性引誘」,都會引起男人的淫慾,從而招致禍患。在孟姜女的傳說故事中,萬喜良為逃避修長城的苦役,跳進了孟姜女的家院,正巧看到孟姜女在玩水時裸露的胳膊。於是,孟姜女只得做了萬喜良的妻子。從這里看,裸露禁忌的根由並不僅僅在於有失禮貌或者男女間的私情,而還有更深層的信仰根源。亦即,在別人看到自己裸露的肉體的同時,自己的靈魂也就被這人攝去了、佔有了、控制了。因而,裸露者也就完全失去了自衛的能力,只有服就這人而去了。只不過,這種深層的根源在後世封建禮教的影響下變換了形貌而更加隱蔽罷了。直至如今,當人們提起某某人時,有人會帶著很自豪、很自信的口氣說:「他呀,我見過!」「我認識他!」「我們是莫逆之交。」「我們從小就在一個水坑裡洗澡。」等等,這口氣里多少還隱約地可以感到他是在說,「我已經佔有了他!」這種佔有的觀念,當然也是屬於靈魂的佔有的!他越是熟視過他的面孔、他的肉體,越是更多地、更牢地把握著了他的靈魂!

現代中國人對於裸露身體仍是有所忌諱的,不過不像舊時那樣拘泥了。對於乳房、性器官的裸露是禁止的;對於四肢和其他不太性感的地方則聽之任之了;對於「比基尼」三點式泳裝的接受以及對人體畫展、人體藝術的欣賞標志著中國人在這方面意識的突破和進展。

骨相禁忌

由於相信通過注視可以攝取、控制靈魂的巫術效驗,所以中國上古時就有許多人體相法。骨相便為其中一種。王符《潛夫論箋.相列》雲:「人之有骨法也,猶萬物之有種類。」王充《論衡.骨相篇》雲:「案骨節之法,察皮膚之理,以審人之性命,無不應者。」王充還列舉了范蠡去越,尉繚亡秦的例子。說:「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榮樂。」「秦王為人,隆準長目,鷙膺豺聲,少恩,虎視狼心……不可與交遊。」都是通過骨相、占驗掌握對方靈魂從而加以避忌的實證。可見民間是有「長頸鳥喙」、「隆準長目,鷙膺豺聲」等骨相禁忌的。骨相呈凶兆的俗信原則一旦在民間約定俗成,便不僅適合於別人,也適合於自身。因而自身如有呈凶兆的骨相也會自我諱忌的。當然,這種相論是唯心主義的,但是在民間仍有眾多篤信不疑者。此種情狀,戰國時期的思想家荀子,早就在《荀子.非相篇》中指出了,他說:「相人之形狀顏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稱之;古之人無有也,學者不道也。」他還列舉了許多實例來論證骨相之法是不可信的,指出「相形不如論心」。可見相骨禁忌是屬於俗信的,其中迷信、謬誤的地方,也早已被明眼人看破。不過,民間信仰的存在和發展並沒有因少數智者的覺悟而中止和改變,骨相信仰仍然越來越繁復地發展、延續下來。民間有「上身長,佐君王;上身短,福分淺」、「上身長,坐中堂;下身長,走忙忙」的說法。這是媚上的。還有一種說法是:「上身長,下向短,不吃嘴就是懶」。這是勞動者自珍的俗諺。兩種說法雖有立場的分別,卻也有一致的地方。它反映了對同一骨相不同立場的不同禁忌,也是一種骨相俗信的特例。總之,民間對骨頭的靈氣還是崇信的,「骨法為祿相表,氣色為吉凶候」。對意志堅定的強者,民間俗稱之為「硬骨頭」、「有骨氣」。《西遊記》中白骨精能從一堆白骨而變化成人形也是中國民間相信骨頭是有靈性的一個證據。《水滸傳》中武松葬兄以骨,還有今天對故人哀思寄託於其骨灰等等,也都與骨靈信仰不無關系。由於民間存有骨靈信仰,所以迷信活動中,凡骨相不好的人便成為眾人禁忌的對象,對自身骨相不好的,便也深以為忌,想方設法要改變自己的厄運。

㈤ 風俗禁忌有哪些

蒙古族習俗
獻哈達:哈達是蒙古族日常行禮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獻哈達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禮節。獻哈達時,主人張開雙手捧著哈達,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詞或贊詞,渲染敬重的氣氛,同時將哈達的折疊口向著接受哈達的賓客。賓客要站起身面向獻哈達者,集中精力聽祝詞和接受敬酒。接受哈達時,賓客應微向前躬身,獻哈達者將哈達掛於賓客頸上。賓客應雙手合掌於胸前,向獻哈達者表示謝意。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遊點上,主人或服務小姐首先會給賓客敬上一碗奶茶。賓客要微欠起身用雙手或右手去接,千萬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節。主人或服務小姐斟茶時,賓客若不想要茶,請用碗邊輕輕把勺或壺嘴一碰,主人便即刻會明白賓客的用意。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傳統方式。他們認為美酒是食品之精華,五穀之結晶,拿出最珍貴的食品敬獻,是表達草原牧人對客人的敬重和愛戴。通常主人是將美酒斟在銀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長長的哈達之上,唱起動人的蒙古族傳統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讓不喝酒,就會被認為是對主人瞧不起,不願以誠相待。賓客應隨即接住酒,接酒後用無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爐方向點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會喝酒也不要勉強,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純潔的情誼。

敬神:蒙古民族的禮宴上有敬神的習俗。據《蒙古風俗鑒》描述,廚師把羊割成九個相等的肉塊,「第一塊祭天,第二塊祭地、第三塊供佛、第四塊祭鬼,第五塊給人,第六塊祭山,第七塊祭墳墓,第八塊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塊獻給皇帝」。祭天則把肉拋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則拋入爐火之中;祭佛置於佛龕前;祭鬼置於包外;祭山則掛之於供奉的神樹枝上,祭墳墓即祭本民族祖先。置於包外,祭水神扔於河泊,最後祭成吉思汗,置於神龕前。這種習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薩滿教,其崇拜多種神祗,爾後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間信仰,把眾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軌跡。

㈥ 禁忌詞有哪些

禁忌語
禁忌語指人們在說話時,由於某種原因,不能、不敢或不願說出某些具有不愉快的聯想色彩的詞語。而以之代替的詞語。如把親屬或別人死亡說成「逝世」、「升天」之類;把「上廁所」說成「方便」等;還有人名禁忌,生理缺陷禁忌等。習俗禁忌
現代社會的習俗中也有很多禁忌語。例如到漁民家裡做客,不能說「翻」「沉」之類的詞語,而某些地方的生意人則忌諱「干」「賒」「折」這些字眼。彷彿這些詞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說出來就會導致災禍的降臨。當然,這些都是極端的例子,但即使在實際的語言交際中,有時也需要避諱,例如去探望病人時,要避免說與「死」有關的話,因為這容易對病人的心理產生刺激。

㈦ 中國人的忌諱有哪些

(一)結婚禁忌
雙喜不對沖。同月內喜事不相賀。
與新娘新郎生肖相沖相剋刑者忌在場。
迎親忌遇出殯(大不吉)。
婚期忌單月單日,特別忌七月結婚。
(二)孕婦禁忌
孕婦忌看砌灶、不祭灶神(否則生兒兔唇)。
孕婦房內忌大力開屜、亂搬東西、殺雞鴨剁肉等動作(否則驚動胎神,導致難產或產畸形兒)。
孕婦忌參加紅白喜事(因身不潔),忌看布袋戲(否則產軟骨兒)。
孕婦忌吃兔肉和薑母(否則生兒兔唇、有畸指)。

(三)產婦禁忌
忌在娘家生產(否則會帶走娘家福運,使娘家衰敗)。
產房一月內忌外人進人(忌血光穢氣,不潔)。
月內忌冷水洗滌(否則患月內風痛)。

(四)嬰兒禁忌
嬰兒「落地時」忌人知(防人做扣)。
贊嬰兒忌說「肥」、「重」(否則折福損壽)。
嬰兒忌人宮廟(因魂魄不全,怕見鬼神)。
嬰兒面前忌說「猴」字(否則易患「猴損」,發育不良)。
忌抱嬰兒參加喪事(不祥)。

(五)兒童禁忌
兒童忌食雞爪(否則寫字手抖),忌食魚卵(否則長大不會數數字)。

(六)喪事禁忌
停靈忌貓近屍體(否則屍體顫動或起立追人)。
入殮防人影入棺(否則生人靈魂被攝入)。忌與喪者生肖相剋者送殮。
吊喪忌說「死」字,以「老了」、「去了」代替。
居喪不拜客,不入他人居,吊喪不入他人居(因身不潔)。

(七)治病、問病禁忌
葯渣不留屋內,得倒在路頭(送病出門)。
問病不過午(因午後陰氣漸盛,有礙病人)。

(八)待客、宴客禁忌
家有客不掃地,宴客不趕禽畜(否則易被誤解為逐客)。
出菜忌單數,忌出四六盤(分別為轎夫和死囚辭世飯盤數)。
婚宴不出面條,喪宴不出甜湯、不飲酒。

(九)建築禁忌
宮前、祖厝後忌建房屋(否則居家不利)。
住宅大門忌沖對他人屋脊尖,忌正對巷口(如沖對必築牆以遮擋,否則家口有損)。
巷道拐角處民居忌大門沖道(否則犯煞,要立「石敢當」以擋煞去禍)。
建房、砌灶最忌與泥瓦師傅口角嘔氣(否則師傅會暗中「做扣」,使新房漏雨、風天有異響、炊煮費柴草又難熟,且原因難查。修造蒸籠也有此忌)。
建屋忌坐西、北向(民諺:向北空殼,坐西苦無人知)。
建築動土忌日時破年、破月、沖害太歲(大不吉)。

(十)其他生活禁忌
忌夢中掉牙齒(主折壽),忌夢拾金銀(主破財)。
忌出行遇出殯(辦事不利)。
忌行路踩上葯渣(晦氣)。
忌從曬褲(特別是女褲)的桿下過(晦氣)。
忌空中、樹上鳥屎落頭(大晦氣)。
生辰八字及建房砌灶時辰忌人知道(防人「做扣」)。
做壽忌稱「九」,逢「九」必稱「十」(否則陽極必衰)。
賭博打牌忌女人在旁觀看、插手(否則必輸)。

十一歲時禁忌
1、除夕,忌打碎碗碟、說不吉利的話。
2、除夕夜和正月初一,說話忌帶「死」、「鬼」等不吉利詞彙;
3、初一早晨忌喊人名字;
4、初一忌吃葯,恐開一年吃葯之端;
5、新喪者,初一家裡閉門。貼白紙。年內忌拜年、串親。
6、婦女忌動針線。
7、正月剃頭,要死舅舅。

熱點內容
教研組師德師風自查報告 發布:2025-09-18 01:09:50 瀏覽:611
壞老師吧 發布:2025-09-17 22:02:36 瀏覽:643
化學能力培養 發布:2025-09-17 20:28:02 瀏覽:584
師德師風演講稿格式 發布:2025-09-17 19:57:15 瀏覽:728
國畫培訓教學內容 發布:2025-09-17 18:11:05 瀏覽:464
公教育網 發布:2025-09-17 17:52:26 瀏覽:706
小學二年級教學總結 發布:2025-09-17 16:05:57 瀏覽:320
小學教師學習筆記 發布:2025-09-17 15:10:22 瀏覽:380
2014年小學師德師風總結 發布:2025-09-17 14:19:55 瀏覽:129
教師1對1 發布:2025-09-17 13:05:38 瀏覽: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