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詞牌名都有哪些

詞牌名都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4-10 06:39:13

① 詞牌名都有哪些

常見的詞牌名有憶江南、如夢令、浣溪沙、菩薩蠻、卜運算元、清平樂、採桑子、一剪梅、沁園春、水調歌頭等等。所謂詞牌,就是指唐宋時代經常用以填詞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樂曲的原名。它是適應文化生活的需要,結合當時在音樂和詩歌上的發展而流行

② 常用的詞牌名都有哪

一、常見詞牌名

1、漁家傲

漁家傲,詞牌名,又名「漁歌子」「漁父詞」等。

以晏殊詞《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為正體,雙調六十二字,前後段各五句,五仄韻。另有六十二字四仄韻一疊韻,六十二字兩平韻三葉韻,六十六字五仄韻的變體。 代表作有范仲淹《漁家傲·秋思》等。

2、蘇幕遮

蘇幕遮,詞牌名,又名「古調歌」「雲霧斂」「鬢雲松」「鬢雲松令」等。

以范仲淹《蘇幕遮·懷舊》為正體,雙調六十二字,前後段各七句、四仄韻。無變體。代表作品有梅堯臣《蘇幕遮·草》等。

3、御街行

御街行,詞牌名,又名「孤雁兒」。

以柳永《御街行·聖壽》為正體, 雙調七十六字,前後段各七句、四仄韻。另有雙調七十七字,前後段各七句、四仄韻;雙調七十八字,前後段各七句、四仄韻等變體。代表作品有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懷舊》等。

4、菩薩蠻

菩薩蠻,本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花間意」「梅花句」「花溪碧」「晚雲烘日」等。

此調為雙調小令,以五七言組成,四十四字。用韻兩句一換,凡四易韻,平仄遞轉,以繁音促節表現深沉而起伏的情感,歷來名作極多。代表作有唐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等。

5、浣溪沙

浣溪沙,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

此調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最早採用此調的是唐人韓偓,通常以其詞《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為正體,另有四種變體。正體雙調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

此調音節明快,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秦觀的《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等。

二、阮郎歸是詞牌名

阮郎歸,詞牌名,又名「碧桃春」「宴桃源」「濯纓曲」等。

以李煜詞《阮郎歸·呈鄭王十二弟》為正體,雙調四十七字,前段四句四平韻,後段五句四平韻。另有雙調四十七字,前段四句三平韻一重韻,後段五句兩平韻兩重韻的變體。代表作有蘇軾《阮郎歸·初夏》等。

③ 宋詞詞牌名都有哪些

常見的詞牌名主要有憶江南、長相思、漁歌子、蘇幕遮、永遇樂、虞美人、清平樂、採桑子、卜運算元、雨霖鈴、菩薩蠻、醉花陰、浣溪沙、臨江仙、生查子、定風波、漁家傲、蝶戀花、鵲橋仙、踏莎行、浪淘沙、點絳唇、相見歡、搗練子、水調歌頭等。

宋詞詞牌名來源:

一、來源於神話和歷史故事的詞牌名

1、歷史皆為傳頌的

研究我國詩詞的一個重要立足點就在於,他們和音樂密不可分的關系。尤其是宋詞,他作為唱出來的文化,詞牌名本身就帶有一定的歷史傳承意義。

沁園春的詞牌名,可能是現代讀者最熟悉的宋詞詞牌名之一,而沁園就是漢代沁水公主的私人園林,他被當時氣勢滔天的外戚竇憲垂涎,後來以權勢威壓,半買半搶的奪了過去。沁園的事情後來被漢章帝得知,這也成為了竇憲失寵的第一步。

沁園春這樣的詞牌,暗含歷史故事,在贊美沁水公主園林風光宜人的同時,好像又是對專權大臣的嘲諷和警示。

水調歌頭也是宋詞重要的詞牌名,他的來源是隋煬帝開鑿運河的時候,官方製作水調歌的第一段,即歌頭。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其中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將詩人浪漫主義的情懷,滿腔的報復依附在隋煬帝志得意滿的時候所做的詞牌上,將歷史和現實,寂寥和喧鬧種種意境,有意無意的融合在一起,成為了宋詞中難得一見的佳品。

雨霖鈴。寒蟬凄切。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在筆者看來,十一個字醞釀的男女分別時的不舍之情,那種凄楚和憂傷,超過了現在幾十集電視連續劇表達的感情,讀著讓人心中一痛,那種男女一生中大都會遭遇的情傷舊愛,被精巧的詞句輕輕的撩撥出來,讓人痛的清楚而悠長。

聯繫到雨霖鈴這個詞牌是唐玄宗在蜀地思念楊貴妃而制曲的詞牌,那種冥冥中的天數將男女之愛融入到了更蒼厚的歷史濁流中,表現力更加的驚人了。

2、神話故事與民間記憶的傳承

如果說歷史中文人士人對知識的壟斷,讓他們享有完全的歷史解釋記載權的話,民間神話故事的傳唱,則是共同的民族回憶的繼承。

阮郎歸的詞牌,就是這樣神話故事背景的詞牌,中國古代民間文學是有現代爽文的因素的,采葯人上山采葯遇見仙人飛升,是古代下層人民把自己一生都不太可能發生變化的境遇,最浪漫化的處理。蘇軾的阮郎歸,初夏。微雨過,小河翻,榴花開欲然,淋漓盡致的貼近田園勞動人民的詞句描寫,優雅又富於生活氣息,將宋文人心中嚮往天然逸趣的一面,表達的恰到好處。

臨江仙更是祭祀水神的詞牌,相傳是唐代樂府傳下,有祭祀湘江女神和洛河女神等多種說法,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將三國波瀾壯闊的歷史用短短的幾十字表現出來,意境甚至超過了歷史本身,他悲壯又凄婉,勵志又看開,不但是歷史,更是大部分人的人生,配著臨江仙的詞牌,人生的浪濤在讀者心中一股股的涌來,筆者看來,豪邁慷慨為千古第一詞。

二、大量詩詞精美段落的節選與宋代詞人的自創

1、由詩詞節選的詞牌

詩詞,詩詞,詩詞做為都以音樂承載的文學體裁,中間的關系是藕斷絲連的,大量的宋詞詞牌名,就節選於詩詞的段落。

憶江南取自白居易詞中的能不憶江南,白居易的春來江水綠如藍,歐陽修的又隨飛絮過東牆就是憶江南詞牌下的得意之作。醉春風,取自李白的絲管醉春風,看花回,取自劉禹錫的無人不道看花回。鵲橋仙取自歐陽修的鵲迎橋路接天津。這些優美的詩句被人截取出來作為著名的詞牌名。

2、與個人因素密切的詞牌名

何滿子,卜運算元,蘭陵王,等詞牌,都是以個人故事經歷出名的詞牌。何滿子是唐代的犯人,據說含冤受死的時候高歌一曲,頗有悲愴之意,後人就以何滿子為詞牌,曲調憂傷悲涼。卜運算元則是駱冰王的綽號,這個曲子最早也是測人命運的詞牌,演唱起來婉轉平和。蘭陵王做為北齊著名將領,威嚴英武,蘭陵王入陣圖更是傳世佳作。以他為詞牌的曲子激昂慷慨,自成一派。

3、以大量歌姬為名字詞牌

西施,虞美人都是宋詞著名的詞牌,取自古代著名的美女,虞美人在唐代教坊樂中又名玉壺冰,問君能有幾多愁,恰如一江春水向東流。李後主凄婉之極的曲調,既是對項羽愛情的拜祭,又是對自身境遇的自憐,虞美人曲調憂傷,是古代著名的感懷歌曲。

西施則是柳永最愛使用的詞牌名之一,作為北宋著名的婉約詞人,西施的詞牌名唱腔下,柳永獨特的奢靡,華麗的曲風躍然紙上,詞人借古代美女的眼睛,唱不盡大宋的繁榮,唱不盡大宋的驕奢。

念奴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姬,念奴嬌就是對這個色藝雙全的女子的懷念,值得指出的是,念奴嬌的詞牌是被填詞最多的詞牌之一。

研究宋代詞牌的來源,可以發現宋雖然是詞曲文化迸發的朝代,但是大量的素材卻是來源於唐,特別是唐教坊集系統化的收集的詞牌名。宋代詞人本身的自創在先朝的文化大流面前,只是一個有力的補充。

周邦彥做為詞人,深得宋朝皇帝的喜愛,甚至被譽為詞中的杜普,可見文學造詣之深,他的六丑,柳蔭直直達天庭,本人也做官做到了整個宋朝的音樂總監的位置。柳永的曲玉管,采蓮令可能曲調過於的特殊,整個宋朝只有他一個人填曲,大有曲高和寡的意味。

三、唐代教坊曲實為詞牌寶庫

1、詞,鼎盛於宋,成長於唐

唐代不愧是華夏文化井噴迸發的年代,不僅產生了美輪美奐的唐詩,也是另一個漢語文化台柱,是宋詞重要的發展階段。

宋詞的大量詞牌,都來源於唐代的教坊司。浪淘沙,西江月等,都是唐人從前朝的文化中,歸納總結出來的曲調唱腔,儲存在國家的音樂庫中。長安十二時辰中的長相思,清平樂更是現代人演繹的古代唱腔。

清平樂,採桑子,等詞牌,都是唐代教坊樂吸收南北朝,隋朝的詞曲唱腔,歸納總結的詞牌名,他一直傳頌到了宋代。而荔枝香這樣的詞牌名,更是具有濃重的唐代風韻了,簡單的講,他就是取悅楊貴妃的曲調,貴妃生日的時候,玄宗湊趣讓樂府製作新調,慶祝貴妃生日,這樣的詞牌含有濃重的時代特徵。

2、西域文化傳入成宋詞構成因素之一

菩薩蠻也是唐代傳承下來的詞牌,據說是女蠻國的音律曲調,卻深得唐玄宗的喜愛。春鶯囀中濃重的胡人鼓樂的風格,迥異於華夏清沖大氣的曲調風格,是詞曲文化的有力補充。同心結,回波樂等大量的北魏,隋代風格音樂的詞牌,更是胡漢文化交流的結果,他被收入唐代教坊樂中,一直傳承到了今天。

④ 古詩文中常見的詞牌名都有哪些

一些常見的詞牌及其釋義:
1. 暗香 詞牌名。從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紹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訪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個月,石湖拿出詩箋,向作者索要詞章新作,作者填寫了兩首詞。石湖吟賞不已,命兩個歌妓演唱,音調節律和婉,作者就將這首詞名為《暗香》。
2. 八聲甘州 詞牌名。
3. 拜星月慢 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4. 卜運算元 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等。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駱賓王寫詩好用數字取名,人稱「卜運算元」。
5.. 采蓮令 詞牌名。
6.. 採桑子 原唐教坊大麴中有《採桑》,後截取一「遍」單行,取為詞。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詞中又創慢詞,《採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無此詞牌,始於晏殊。
7. 蒼梧謠 詞牌名。
8. 釵頭鳳 原名《擷芳詞》,相傳取自北宋政和間宮苑擷芳園之名。後因陸游有「可憐孤似釵頭鳳」詞句,故名。
9. 長相思 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又名《長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樂府中有「上言長相思,下言夕別離」一句,故名。
10. 朝中措 詞牌名。宋以前舊曲,名為《照江梅》、《芙蓉曲》。
11. 丑奴兒 詞牌名。出自唐教坊大麴《採桑》,所以,通稱《採桑子》,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
12. 搗練子 詞牌名。以搗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詞調。
13. 點絳唇 又名《南浦月》《點櫻桃》等。
14. 蝶戀花 本名《鵲踏枝》,唐教坊曲名,後改名《蝶戀花》,另名《鳳棲梧》、《一籮金》、《黃金縷》、《卷珠簾》等。
15. 定風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詞中有「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流」一語。此調取名原來有平定叛亂的意思。又名《定風流》、《定風波令》等。
16. 東風第一枝 詞牌名。又名《瓊林第一枝》,此調最早見於史達祖。
洞仙歌 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又稱《羽仙歌》、《洞中仙》。
17. 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詞中有「紅衣脫盡芳心苦」,故名。
18. 風流子 詞牌名。
19是風入松 後取用為詞調。
20. 鳳蕭吟 《詞譜》誤將這首詞的標題「芳草」,當作詞牌。

⑤ 詞牌名都有哪些

1.念奴嬌

念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絕妙,後人用其名為詞調。又名《大江東去》、《千秋歲》、《酹江月》、《杏花天》、《赤壁謠》、《壺中天》、《大江西上曲》、《百字令》等十多個名稱。

格式: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後片五十一字,各十旬四仄韻。此令宜於抒寫豪邁感情。

例子: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2.釵頭鳳

原名《擷芳詞》、《折紅英》。相傳取自北宋政和間宮苑擷芳園之名。後因陸游有「可憐孤似釵頭鳳」詞句,故名。

格式:六十字,上下片各七仄韻,兩疊韻,兩部遞換。聲情凄緊,顯示一種情急調苦的姿態,是恰宜表達作者當時當地的苦痛心情。

例子:宋·陸游《釵頭鳳》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3.浣溪沙

唐教坊曲,《金奩集》入「黃鍾宮」,《張子野詞》入「中呂宮」。

格式:四十二字,上片三平韻,下片兩平韻,過片二句多用對偶。別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韻全同。

例子: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4.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過龍門》、《賣花聲》。此詞最早創於唐代劉禹錫和白居易。五代時開始,衍變為長短句雙調小令。

格式:雙片五十四字,前後片各四平韻,多激越凄壯。令有別格,名《浪淘沙令》,前後片首句各少一字。

例子:南唐·李煜《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5.漁家傲

唐、五代詞中不見此詞牌,取自北宋詞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漁家傲」一句。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和《遊仙詠》等。

格式:雙調六十二字,仄韻。

例子:宋·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⑥ 有名的詞牌名有哪些

有名的詞牌名有:念奴嬌、滿江紅、沁園春、江城子、永遇樂、賀新郎、卜運算元、憶江南回、水調歌頭、答定風波、一剪梅、西江月、浣溪紗、漁家傲、醉花陰、八聲甘州、採桑子、臨江仙、雨霖鈴、點絳唇、破陣子等。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這些格式稱為詞譜)。

人們為了便於記憶和使用,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有時候,因為它們是同一個格式的若干變體,幾個格式合用一個詞牌;有時候,因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個格式又有幾個詞牌。

(6)詞牌名都有哪些擴展閱讀:

有一些詞牌末帶有"令"、"引"、"近"、"慢"等術語。"令"與酒令有關,是一種比較接近民歌的抒情小曲;"引"集歌體與詩體於一身,也是這類詩歌詩曲調的演化;

"慢"有篇幅較長、語言節奏舒緩、韻腳間隔較大等特點;"近"有親昵、淺顯的意思,可能與令、引等一樣與曲調有關,指一種篇幅較"令"長而又不如"慢"曲那麼典雅莊重的曲調。

從字數上講,大體上說,"令"多半屬於"小令"范圍,"引"、"近"多半屬於"中調"范圍,"慢"則絕大多數是"長調"。

⑦ 常見的詞牌名都有什麼你學過幾個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這些格式稱為詞譜)。

詞,又稱長短句。人們為了便於記憶和使用,所以給它們起了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

常見詞牌有:蝶戀花、卜運算元、望江南、採桑子、行香子、西江月、釵頭鳳、長相思、定風波、浪淘沙、浣溪沙、漁歌子、滿庭芳、青玉案、青平樂、鷓鴣天等等。

雨霖鈴格律簡析:

《雨霖鈴》又名「雨淋鈴」、「雨淋鈴慢」。

正體雙調,一百零三字,前段十句五仄韻,後段九句五仄韻。

另有雙調一百零三字,前後端各九句,五仄韻;雙調一百零三字,前後端各九句,五仄韻變體。

《畫堂春》詞牌簡析:

畫堂春,詞牌名,又名「畫堂春令」「萬峰攢翠」等。以秦觀《畫堂春·落紅鋪徑水平池》為正體,雙調四十七字,前段四句四平韻,後段四句三平韻。另有四十六、四十八、四十九等變體。

⑧ 詞牌名有哪些

1、如夢令:如夢令,詞牌名。又名「憶仙姿」「宴桃源」「無夢令」等。以李存勗《憶仙姿·曾宴桃源深洞》為正體,單調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疊韻。另有三十三字六仄韻,三十三字四仄韻一疊韻,三十三字五平韻一疊韻,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韻一疊韻的變體。代表作有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等。

2、憶江南:憶江南,本為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又名「望江南」「夢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夢遊仙」「安陽好」「步虛聲」「壺山好」「望蓬萊」「江南柳」等。《金奩集》入「南呂宮」。原為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宋人多用雙調。

3、生查子:生查子,詞牌名。又名「相和柳」「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風月」「綠羅裙」「楚雲深」「梅和柳」「晴色入青山」等。原唐教坊曲,後用為詞調。有雙調五體,字數有四十、四十一、四十二三種。正體雙調,四十字。前後段各四句,兩仄韻。代表作有五代牛希濟《生查子·春山煙欲收》、北宋歐陽修《生查子·元夕》、晏幾道《生查子·關山魂夢長》等。

4、採桑子:採桑子,詞牌名,又名「丑奴兒令」「丑奴兒」「羅敷媚歌」「羅敷媚」等。以和凝《採桑子·蝤蠐領上訶梨子》為正體,雙調四十四字,前後段各四句三平韻。另有四十八字前後段各四句兩平韻一疊韻;五十四字前段五句四平韻,後段五句三平韻的變體,代表作有歐陽修《採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等。

5、菩薩蠻:菩薩蠻,本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花間意」「梅花句」「花溪碧」「晚雲烘日」等。此調為雙調小令,以五七言組成,四十四字。用韻兩句一換,凡四易韻,平仄遞轉,以繁音促節表現深沉而起伏的情感,歷來名作極多。代表作有唐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等。

其他詞牌名:水調歌頭、蝶戀花、定風波、江城子、泌園春、水龍吟、雨霖鈴、浣溪沙、憶王孫、醉花陰、鷓鴣天、臨江仙

(8)詞牌名都有哪些擴展閱讀:

詞牌內容字數:

十六字令16字,搗練子27字,憶江南27字,漁歌子27字,西樓月27字,壽陽曲27字,

憶王孫31字,調笑令32字,如夢令33字,相見歡(亦稱烏夜啼)36字,長相思36字,

生查子40字,減字木蘭花44字,點絳唇41字,浣溪沙42字,菩薩蠻44字,卜運算元44字,

採桑子44字,謁金門45字,九回腸(又名好女兒)45字,訴衷情45字,憶秦娥46字,

清平樂46字,更漏子46字,夜歸 46字,阮郎歸47字,畫堂春 47字,桃源憶故人48字,

攤破浣溪沙48字,賀聖朝49字,太常引49字,西江月50字,南歌子52字,醉花陰52字,

浪淘沙54字,鷓鴣天55字,鵲橋仙56字,虞美人56字,南鄉子56字,玉樓春56字 ,

一斛珠57字,踏莎行58字,小重山58字

蝶戀花60字,一剪梅60字,臨江仙60字,釵頭鳳(亦稱折紅英)60字,唐多令60字,

河傳61字,漁家傲62字,蘇幕遮62字,定風波62字,破陣子62字,錦纏道 66字,

謝池春66字,青玉案67字,天仙子68字,江城子70字,離亭燕72字,何滿子74字,

一叢花78字,御街行78字驀山溪82字 洞仙歌83字

滿江紅93字,水調歌頭95字,滿庭芳95字,八聲甘州97字,鳳凰台上憶吹簫97字,

鳳求凰98字,晝夜樂98字,雙雙燕98字,念奴嬌100字,桂枝香101字,翠樓吟101字,

石州慢102字,水龍吟102字,雨霖鈴103字,永遇樂104字,望海潮107字,沁園春114字,

賀新郎116字,摸魚兒116字,邁陂塘116字,六洲歌頭143字,鶯啼序240字

菩薩蠻代表作:

菩薩蠻

作者:李白(唐)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譯文

遠處舒展的樹林煙霧漾瀠,好像紡織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帶,觸目傷心的碧綠。暮色進了高高的閨樓,有人正在樓上獨自憂愁。

玉石的台階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鳥兒,在歸心催促下急急飛翔。哪裡是我返回的路程?過了長亭接著短亭。

⑨ 詞牌名有哪些

詞牌名有念奴嬌、滿江紅、沁園春、江城子、永遇樂、賀新郎、卜運算元、憶江南、水調歌頭、定風波、一剪梅、虞美人、蝶戀花等。

1、憶江南。本為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名。又名「望江南」、「夢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夢遊仙」、「安陽好」、「步虛聲」、「壺山好」、「望蓬萊」、「江南柳」等。

2、如夢令。又名「憶仙姿」「宴桃源」「無夢令」等。以李存勗《憶仙姿·曾宴桃源深洞》為正體,單調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疊韻。

另有三十三字六仄韻,三十三字四仄韻一疊韻,三十三字五平韻一疊韻,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韻一疊韻的變體。代表作有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厲聲教《西溪小令二首》等。

3、念奴嬌。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湘月」,得名於唐代天寶年間的一個名叫念奴的歌伎。此調以蘇軾《念奴嬌·中秋》為正體,雙調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後片五十一字,各十句四仄韻。

另有雙調一百字,前片九句四仄韻,後片十句四仄韻等十一種變體。代表作品有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姜夔《念奴嬌·鬧紅一舸》等。

4、蝶戀花。原是唐教坊曲,後用作詞牌,本名「鵲踏枝」,又名「黃金縷」「卷珠簾」「鳳棲梧」「明月生南浦」「細雨吹池沼」「一籮金」「魚水同歡」「轉調蝶戀花」等。

以南唐馮延巳《蝶戀花·六曲闌干偎碧樹》(一作晏殊詞)為正體,此體為雙調六十字,前後段各五句四仄韻,另有變體二種。

5、菩薩蠻。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花間意」「梅花句」「花溪碧」「晚雲烘日」等。本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也用作曲牌。此調為雙調小令,以五七言組成,四十四字。

用韻兩句一換,凡四易韻,平仄遞轉,以繁音促節表現深沉而起伏的情感,歷來名作極多。代表作有唐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等。

⑩ 都有哪些詞牌名

詞 牌 名

--------------------------------------------------
兩 字
丁兒 八歸 八塞 入塞 九日 三台 大有 大椿 大酺 個儂 子夜 無悶 無怨
天香 不見 木笡 五拍 六丑 比梅 白萱 白雪 月慢 犯花 古記 東仙 樂正
樂令 樂世 長春 西子 西河 西湖 西施 多麗 導引 尋梅 竹枝 合歡 防露
紅情 出塞 花犯 芳草 步月 別怨 杜宇 陽春 河傳 佳色 尾犯 招潮 鳴梭
側犯 錄調 孤鸞 徵招 南浦 秋水 秋霽 勝常 宣情 眉嫵 垂陽 相月 品令
拜星 胡州 夏州 春遊 春晴 春弄 綠腰 綠意 哨遍 傾杯 索酒 消息 離鸞
留家 調笑 薄倖 黃金 排歌 探春 望梅 減蘭 情詞 漁父 戚氏 梁令 寒姑
湘月 瓊台 凱歌 韻令 催雪 塞姑 琴調 禁煙 解紅 疏影 歌令 賺煞 瑤花
酹月 暗香 鎮西 踏月 橫雲 簇水 鞮紅 露華

三 字
一 畫
一七令 一寸金 一葉葉 一葉樂 一葉落 一半子 一江風 一絲風 一過金 一夢金
一叢花 一枝花 一樣花 一點春 一枝春 一落春 一年春 一痕沙 一落索 一絡索
一捻紅 一萼紅 一斛珠 一斛球 一剪梅 一翦梅
二 畫
二郎神 二色蓮 卜運算元 卜玉郎 人月圓 人南渡 七娘子 七娘仔 八六子 八寶妝
八拍蠻 八音諧 九能歸 九回腸 九張帆 九張機 十拍子 十樣花 十愛詞 十二時
十二紅 十二郎 十八香 二十時 丁香結
三 畫
三字令 三台令 三學士 三部樂 三登樂 三奠子 三株媚 上行杯 上升花 上江虹
上馬嬌 上西平 上南平 上平西 上平南 上小樓 上束馬 上西樓 上林春 上陽春
下水船 下手遲 大江西 大江乘 大聖樂 小聖樂 小沖山 小重山 小闌干 小桃紅
小桃花 小庭花 小梅花 小鎮西 小秦王 小梁州 千秋歲 千秋節 千年調 千春詞
萬年秋 萬年枝 萬年春 萬里春 萬年斯 山外雲 山花子 山桃紅 山坡羊 山漸青
山鬼謠 山亭柳 山亭燕 於飛樂 於中好 廣寒枝 廣寒秋 子夜歌 川撥棹 干荷葉 女冠子
四 畫
天仙子 天下樂 天門謠 天香引 天凈沙 月兒高 月下笛 月中行 月中桂 月當聽
月當窗 月邊嬌 月宮春 月城春 月華清 風入松 風中柳 風光好 風歸雲 風馬兒
風流子 風蝶令 風敲竹 雲霧斂 雲松令 雲鬢亂 水仙子 水龍吟 水雲游 水漫聲
水調歌 水晶簾 鳳仙引 鳳池吟 鳳來朝 鳳求凰 鳳棲梧 鳳孤飛 鳳時春 鳳樓春
鳳樓吟 鳳蕭吟 鳳御杯 鳳凰間 雙雙燕 雙飛燕 雙燕兒 雙頭蓮 雙瑞蓮 雙聲子
雙帶子 雙韻子 雙紅豆 雙勸酒 雙荷葉 雙蕖怨 雙鴻鶉 斗百花 鬥百草 斗雞回
斗嬋娟 斗鵪鶉 無夢令 無俗念 無漏子 無錫景 太平時 太平令 太常引 不水船
不是路 不怕醉 六六峰 六么序 六么令 少年心 少年游 五更轉 五供養 豐樂樓
豐年瑞 中央樂 開元樂 昇平樂 王孫信 木蘭花 見龍門 內家嬌 廳前柳 丹鳳吟
丑奴兒 飛來峰 比目魚 文風盛 烏夜啼 勸金船 引駕行 巴渝辭 元和令 元會曲
五 畫
玉人歌 玉山枕 玉山頹 玉京秋 玉京謠 玉京簫 玉竹斬 玉燭新 玉團兒 玉交枝
玉連環 玉蓮花 玉堂春 玉樓春 玉龍瑤 玉壺冰 玉闌干 玉梅令 玉美蓉 玉抱肚
玉漏遲 玉蝴蝶 玉簟秋 玉簟涼 憶江南 憶江月 憶漢月 憶歲月 憶蘿月 憶人人
憶故人 憶王孫 憶君王 憶帝京 憶少年 憶仙姿 憶舊游 憶多嬌 憶餘杭 憶吹簫
憶悶令 憶章台 憶柳曲 憶秦娥 憶真妃 憶瑤姬 歸去來 歸去難 歸去曲 歸巴樂
歸平遙 歸國遙 歸國謠 歸字謠 歸自謠 歸朝歡 歸塞北 四字令 四時好 四邊靜
四園竹 四代好 四和香 四和春 四塊玉 四犯令 四季花 四換頭 甘草子 甘州子
甘州令 甘州遍 甘州曲 甘州歌 長生樂 長安女 長命女 長相思 長壽樂 長橋月
長亭怨 石州行 石州引 石州慢 石湖仙 石榴花 白雪詞 白萱歌 白蘋香 白鴿子
白鶴子 東平引 東坡引 東陽歌 東原樂 東風寒 東湖月 古陽關 古梅曲 古傾杯
古調笑 古竹馬 永遇樂 永原樂 台城路 台城游 占春芳 占春魁 占梅芳 龍山會
龍吟曲 聖樂王 聖無憂 樂中悲 樂遜曲 撲粉蝶 撲蝴蝶 漢宮春 加侍香 叨叨令
且坐令 生查子 市橋柳 蘭陵王 瓜茉莉 北楊柳 擊裙腰 絲羅襖 犯胡兵 付金釵
冉冉雲 對玉環 鳥鳴澗
六 畫
江城子 江神子 江南憶 江南好 江南春 江南柳 江兒水 江月令 江如練 江亭怨
江梅引 西平曲 西平樂 西江月 西湖月 西湖邊 西湖路 西湖春 西子妝 西施錦
西地錦 西意曲 西意令 西夢令 西樓子 西河慢 西笑吟 西溪子 慶千秋 慶長春
慶青春 慶宮春 慶春時 慶春歲 慶春澤 慶春深 慶同天 慶東原 慶清朝 慶宣和
慶春宮 曲入門 曲入冥 曲千秋 曲玉管 曲游春 紅娘子 紅娘仔 紅梅引 紅樓引
紅窗聽 紅窗迥 紅窗睡 紅窗影 好女兒 好時光 好花時 好事近 好姐姐 好離鄉
好觀音 竹枝子 竹香子 竹馬車 竹馬兒 竹枝詞 竹牌兒 百字令 百字謠 百字字
百尺樓 百媚娘 百宜嬌 掃地花 掃地舞 掃地游 掃花游 掃市舞 陽關曲 陽關引
陽春曲 陽台曲 陽台路 陽台夢 過江龍 過龍門 過秦樓 過澗歇 行香子 行杳子
行不得 行路難 早梅香 早梅芳 早春怨 傷春曲 傷春怨 傷情怨 安公子 安陽好
安慶摸 回波樂 回波詞 回婆樂 回心院 華清引 華胥引 華荷媚 如夢令 如意令
如魚水 伊川令 伊州令 後庭花 後庭宴 喬木查 喬牌兒 字字雙 字字錦 羽仙歌
師師令 阮郎歸 吊嚴陵 奪錦標 買陂塘 邁陂塘 有有令 揚州慢 向天盞 向湖邊
似娘兒 紇那曲 齊天樂 關河令 庄椿歲 陣破樂 雪芳草 尋瑤草
七 畫
花心動 花非花 花自落 花相容 花間意 花深深 花前飲 花溪碧 折紅梅 折紅英
折花令 折桂令 折丹桂 折柳枝 折楊柳 壽山曲 壽南山 壽星明 壽桃春 壽樓春
步花間 步虛聲 步虛詞 步步嬌 步蟾宮 應天長 應天良 應長天 應景樂 杏花天
杏花風 杏梁燕 沙頭雨 沙塞子 沙磧子 蘇台新 蘇武慢 蘇幕遮 芙蓉月 芙蓉曲
胡山青 胡音子 隴頭月 隴頭泉 快活三 快活年 閑中好 閑閑令 紗窗恨 紗窗怨
泠青沼 泛蘭舟 伴雲來 伴登臨 赤棗子 赤壁詞 聲塊令 聲聲慢 迎新春 迎春來
還京樂 還冠子 君不悟 君來路 拋綉球 拋球樂 村意遠 杜韋娘 極相思 楊柳枝
秀廂兒 秀碧宵 佛霓裳 何滿子 蒼梧謠 芭蕉雨 芳心苦 孝白歌 飲馬歌 訴衷情
陂搪柳 灼灼花 豆葉黃 禿廝兒 更漏子 忍淚吟 沐皇恩 阿那曲 告春來 懷舊游
別仙子 弄花雨 吹柳紊 兩同心 連枝理 這橫山 雞叫子 沁園春 遠朝歸 陂堂柳 芰荷香
八 畫
金字經 金明池 金明春 金歡帶 金浮圖 金盞子 金錯刀 金蕉葉 金菊香 金鳳鉤
金鳳調 金縷曲 金縷詞 金縷歌 夜飛樂 夜飛鵲 夜半樂 夜合花 夜來花 夜行船
夜如年 夜遊宮 夜遊朝 夜搗衣 青門引 青杏兒 青哥兒 青歌兒 青雲怨 青玉案
青衫濕 採桑子 采蓮子 采蓮令 采彩令 采綠令 采明珠 畫堂春 畫屏春 畫樓空
畫招郎 畫錦堂 畫娥眉 念奴嬌 念良游 念香衾 念離群 定風波 定風流 定西番
雨中花 雨淋鈴 雨霖鈴 國香慢 國門東 試羅香 試周郎 河滿子 河瀆神 明月引
明月斜 羅嗊曲 羅敷媚 武林春 武陵春 轉應曲 轉應詞 陌上花 陌上郎 卷春空
卷珠簾 撥不斷 撥棹子 駐馬聽 駐雲飛 佳人醉 使牛子 征部樂 拍球場 拙魯連
松梢月 杵聲齊 怕春歸 憐薄命 恆春令 乳燕飛 寶釵分 釵頭鳳 釣船笛 孤雁兒
詠搗練 賣花聲 卓牌子 魚兒賺 苗兒秀 話桐鄉 昆明池 沽美酒 貧也樂 於中好
油葫蘆 輪檯子 學士吟 拂霓裳 寶鼎現
九 畫
春光好 春去也 春心盪 春雲怨 春歸怨 春色滿 春聲滿 春聲啐 春初臨 春草碧
春衫淚 春團圓 春宵曲 春曉曲 春麗景 春鶯轉 鞦韆索 秋月夜 秋夜雨 秋波媚
秋思耗 秋思夜 秋宵吟 秋景麗 秋蕊香 柳葉兒 柳長春 柳色黃 柳色新 柳初新
柳含煙 柳枝秋 柳梢青 柳梢春 柳腰輕 怨三三 怨回紇 怨王孫 怨春風 怨春歸
怨春閨 怨春郎 怨啼鵑 南鄉子 南柯子 南歌子 南平引 南樓令 南浦月 賀新郎
賀新涼 賀聖朝 賀熙朝 洞中仙 洞仙詞 洞仙歌 洞瀆神 點絳唇 點牌兒 點櫻桃
思遠人 思越人 思佳客 思帝鄉 相思子 相思令 相見歡 恨春時 恨春宵 恨來遲
垂絲釣 垂楊柳 垂碧柳 迷仙引 迷神引 拜新月 拜星月 選冠子 選官子 誤佳期
誤桃源 拾菜娘 拾翠羽 獨腳令 獨倚樓 劍氣近 劍器近 繞地游 繞佛樂 送征衣
送將歸 絳都春 絳桃春 絳黃龍 洛陽春 洛妃怨 掛金索 掛庭秋 祝英台 昭君怨
美人春 茭荷香 珍珠令 玲瓏王 柘枝引 麻郎兒 映山紅 帶馬行 胡搗練 絡絲娘
臨江仙 重疊金 哪吒令 荊州亭 帝春台 揮春墁 晝錦堂 耍孩兒 茶瓶兒 將進酒
香山會 煉丹砂 看花回 眉峰碧 亭前柳 勝勝慢 城頭月 相見歡 鍾離春
十 畫
離亭怨 離亭宴 離亭燕 離庭宴 離別難 離香令 離苦海 離翠袖 宴清都 宴桃源
宴西園 宴山亭 宴瓊林 宴瑤池 桂枝香 桂枝秋 桂花明 桂華明 桂殿秋 破陣子
破陣樂 破字令 破齊陣 荷葉杯 荷乾杯 荷花媚 壺山好 壺中天 壺天曉 浣溪行
浣溪沙 浣沙溪 綉帶子 綉帶兒 綉停針 夏初臨 夏孤臨 夏雲峰 桃花水 桃花落
海棠花 海棠春 凄涼犯 凄涼調 戀情深 戀香衾 留春令 留客住 偶相逢 特地新
鬼三台 倒垂柳 逍遙樂 莫思歸 悟黃梁 淅江靜 倘秀才 凌波曲 涼州令 唐多令
調笑令 粉蝶兒 鴨頭綠 酒泉子 閱金經 家山好 高陽台 澗底松 真珠簾 珠簾卷
搗練子 浪淘沙 喚春愁 啄木兒 剔銀燈 透碧宵 倦尋芳 鴛鴦夢 薄命女 愛孤雲
十一畫
惜分飛 惜紅衣 惜分釵 惜雙雙 惜余歡 惜余春 惜余香 惜春容 惜春令 惜春郎
惜春纖 惜春姿 惜花春 惜黃花 惜瓊花 惜奴嬌 惜芳菲 惜寒梅 望江東 望江怨
望江南 望江梅 望仙人 望湖人 望湘人 望仙門 望仙樓 望遠行 望梅花 望梅潮
望夫歌 望春回 望書歸 望海潮 望秦川 望蓬萊 夢江口 夢江南 夢仙游 夢行雲
夢芙蓉 夢揚州 夢還涼 夢魂香 夢橫塘 探道子 探花慢 探芳訊 探芳新 探芳信
探春令 探春慢 清平樂 清平調 清江行 情江曲 清和風 清商怨 清波引 梅花句
梅花引 梅月圓 梅和柳 梅弄影 梅已謝 剪牡丹 剪征袍 剪湘雲 剪朝霞 黃金縷
黃鍾樂 黃鶯兒 黃鶴引 漁家傲 漁家樂 漁父樂 漁歌子 梧桐兒 梧桐影 梧桐樹
梧葉兒 雪花飛 雪獅兒 雪綠蓑 混江龍 混羅衣 彩雲歸 彩鳳飛 情天久 情久長
脫布巾 脫布衫 擲半浣 擲金錢 瑣窗寒 瑣寒窗 綺羅香 綺秦怨 菊花天 菊花新
深院月 深院靜 綠頭鴨 萍宮春 謁金門 蕭蕭雨 章台柳 梁州令 婆羅門 淮甸春
唉乃曲 得勝令 甜水令 掉角兒 麻郎兒 祭天神 尉遲杯 眼兒媚 寄生草 第一花
維揚好 接賢賓 淡黃柳 控春令 添添春
十二畫
喜春來 喜遷鶯 喜朝天 喜連聲 喜常新 謝池春 謝秋娛 謝秋娘 謝新恩 朝天子
朝中措 朝天樂 朝天懶 鎖窗寒 鎖寒窗 鎖陽台 寒食詞 寒松嘆 寒連新 臘梅花
臘梅香 臘前梅 落梅風 落花時 散天花 散餘霞 越江吟 越溪寒 御街行 御帶花
普天樂 普賢歌 賞先春 賞花時 最高樓 最高春 悲中樂 悲哉行 番搶子 番卜算
森春慢 期夜月 聒龍謠 濺羅裙 景龍燈 渭城曲 渡江雲 雁後歸 遐方怨 黑漆弩
縷金金 集賢賓 喝大令 葛浦曲 敬天花 道成歸 湘妃怨 替人愁 晚雲高 隔簾聽
款殘紅 琵琶仙 崐綉毯 攪琵琶 滯人嬌 淚紅雲 蕊珠間 紫玉簫 晴偏好 紫騮馬
十三畫
滿江紅 滿官花 滿園花 滿路花 滿庭花 滿庭芳 滿庭霜 滿朝歡 滿院春 錦花香
錦上花 錦帳春 錦園春 錦堂春 錦纏道 解火令 解佩令 解佩環 解連環 解語花
解春風 解冤結 瑞雲濃 瑞飛好 瑞龍吟 瑞鶴仙 瑞鷓鴣 愁風月 愁春來 愁倚闌
感皇恩 感恩多 感庭秋 新水令 新水命 新安路 新念別 塞垣春 塞里春 塞翁吟
摸魚兒 摸魚子 照紅梅 照碧桃 鵲橋仙 鵲踏枝 楚天謠 楚雲深 鼓笛令 鼓笛慢
意不盡 意難忘 獻衷心 獻仙音 殿前歡 殿前催 樓上曲 驀山溪 蓬萊閣 虞美人
蜀溪春 鹽角兒 鋸解令 謫仙怨 頻載酒 催花樂 遙天奉 攬掙琶 鮑老催
十四畫
碧雲深 碧美蓉 碧玉簫 碧牡丹 碧桃春 碧夢 瑤池宴 瑤池燕 瑤花慢 瑤階草
翠羽吟 翠華引 翠園枝 翠樓吟 舞春風 舞楊花 舞迎春 舞馬詞 暮雲碧 暮山溪
暮花天 摘得新 摘紅英 賽紅娘 賽天香 瀟湘曲 瀟湘神 瀟瀟雨 滴滴金 酷相思
醉江月 箜篌曲 熙州慢 睿思新 慢卷紬 福馬郎 滾綉球 願成雙 疊蘿花
十五畫
醉中天 醉太平 醉公子 醉鄉春 醉紅妝 醉花間 醉花番 醉花蔭 醉花春 醉思凡
醉思仙 醉妝詞 醉木犀 醉春台 醉春風 醉東風 醉吟商 醉桃源 醉桃園 醉扶歸
醉落拓 醉落魄 醉梅花 醉翁操 醉蓬萊 醉垂鞭 醉瑤瑟 燕歸來 燕歸梁 燕山亭
燕春台 燕台春 燕同宴 燕鶯語 踏枝間 踏歌詞 踏青游 踏春遊 踏莎行 踏陽春 踏雲行
踏馬陣 橫塘路 蝴蝶兒 蝶戀花 蕃女怨 擷芳詞 鶴沖天 鞋兒曲 懶畫眉 醋葫蘆 憐薄命
十六畫以上
撼庭秋 鸚鵡曲 穆護砂 澡蘭香 鏡中人 贊成功 贊浦子 鷓鴣天 鷓鴣詞 霜天曉
霜花膄 霜葉飛 霜菊花 翻香令 翻翠袖 檐前缺 濯香令 鬢雲松 鬢邊華 攀鞍態露華慢

四 字
一江春水 一枝花犯 二十四會 八聲甘州 八節同歡 九重春色 人在樓上 卜運算元慢
十六字令 大江東去 大刀將軍 小重山令 小樓蓮花 小鎮西犯 千秋萬歲 千秋歲引
萬年歡慢 萬斯年曲 上林春令 上林春慢 三台春曲 三調笑令 山鎮西犯 馬家春慢
女冠子慢 天下樂令 雲淡秋空 少年游慢 雲鬢松令 木蘭花令 木蘭花慢 無愁可解
風中柳令 風大松慢 鳳棲梧桐 氏州第一 月上瓜州 月上海棠 月照梨花 六州歌頭
丑奴兒令 丑奴兒慢 丑奴兒近 雙頭蓮令 不如歸去 水調歌頭 長命女令 長亭怨慢
長相思令 撲蝴蝶近 公無渡河 玉水明沙 玉樓春令 玉臘梅枝 漢宮春慢 玉連環影
如此江山 江城子慢 江南春慢 西江月慢 西平樂慢 西子妝慢 西施愁春 傳言玉女
朱奴兒犯 燈月交輝 紅林擒近 紅情綠意 尹州三台 麥秀兩岐 並蒂芙蓉 明月逐來
沉醉東風 迎春樂令 花犯念奴 泛情波偏 花上月令 慶春澤慢 應天長令 應時明近
應天長慢 慶清朝慢 魚游春水 魚水春來 魚水同歡 村裡逐鼓 送大守詞 法駕道引
訴衷情近 採桑子慢 賣花聲煞 畫堂春慢 雨中花令 雨中花慢 空亭日暮 侍香金童
夜鳥飛慢 卓牌子慢 戀芳春慢 青山濕遍 羅敷夜歌 念家山破 祝英台近 皂羅特髻
洞庭春色 洞仙歌慢 玲瓏四犯 浪淘沙令 浪里來煞 宮中三台 宮中調笑 春風裊娜
春早湖山 繞地游慢 思焦客令 粉蝶兒慢 金碧芙蓉 閨怨無夢 相思令兒 賀聖朝影
頌聖朝影 燭影搖紅 壺中天慢 烘春桃李 秋色橫空 秋光滿目 惜黃花慢 惜雙雙令
惜余春慢 夢玉人引 唱調笑令 高山流水 搗練子令 雪月先交 雪月交光 黃河清慢
漁父家風 得春令慢 鹽角兒令 海天闊處 海棠花令 海棠春令 晚香時候 晚雲烘月
拜星月慢 楚宮春慢 綠鸞歸令 錦堂春慢 喜遷鶯令 郭郎兒慢 瑞鶴仙影 銀河浮槎
庭院深深 望雲灘引 望花花令 福壽千春 刷子序犯 婆羅門引 換巢鸞鳳 越女鏡心
踏莎美人 暗香疏影 隔浦蓮近 隔溪棲令 隔溪梅令 疏簾淡月 紫萸香慢 紫花兒序
湘春夜月 鵲橋仙令 愁春未醒 愁倚闌令 貂裘換酒 宴春台慢 虞美人令 虞美人影
感皇恩慢 感恩多令 霜天曉角 謝春池慢 霓裳羽衣 轆轤金井 轆轤仙影 露華春慢
鬢雲松令 瀟湘夜雨 驪歌一疊 惠蘭芬引 荔枝香近

五 字
三犯渡江雲 三犯錦園春 大江西上曲 五福降中天 五綠結同心 月底修簫譜 玉人捧露盤
玉女迎春慢 玉女逢春慢 玉樹後庭花 玉女搖仙佩 玉珥墜金環 東風齊看力 東風吹酒面
東風第一枝 四犯剪梅花 四笑江梅引 江月見重山 江城梅花引 西湖明月引 後庭花破子
紅杏泄春光 飛雪滿群山 快活年近拍 扶醉去春寒 花發沁園春 花雪滿堆山 送入我門來
明月逐人來 明月生南浦 明月棹孤舟 金人捧露盤 金菊對芙蓉 金盞倒垂簾 巫山一片雲
巫山一段雲 採茶煮春碧 泛情波摘遍 轉調二郎神 轉調踏莎行 捉拍丑奴兒 細雨鳴春沼
荷葉鋪水面 春從天上來 春夏兩相期 春雪問早梅 桃源憶故人 桃園憶故人 鈾帶長中空
高平探芳新 缺月掛疏桐 郭郎兒近拍 偷聲木蘭花 減字木蘭花 減字浣溪沙 添字浣溪沙
添字採桑子 清風八詠樓 梁州令疊韻 綠孟舞風輕 弦曲獻仙音 番馬舞西風 晴色入青山
喝馬一枝花 銅人捧露盤 闌干萬里心 扁舟尋舊約 隔浦蓮近拍 愁倚闌干令 梅子黃時雨
新雁過妝樓 桂花鎮南枝 攤破江城子 攤破丑奴兒 攤破採桑子 攤破浣溪沙 鶯聲繞紅樓
滿路花捉拍 琴瑟相思引 琴調相思引 瑤台第一層 瑤台聚八仙 黃鶴繞碧樹 徵招調中腔
醉吟仙小品 驟雨打新荷

六字以上
九重春色萬年 望月樓羅門引 惜花春起早慢 霓裳中序第一 瀟湘逢故人慢 鳳凰台上憶吹簫

熱點內容
公教育網 發布:2025-09-17 17:52:26 瀏覽:706
小學二年級教學總結 發布:2025-09-17 16:05:57 瀏覽:320
小學教師學習筆記 發布:2025-09-17 15:10:22 瀏覽:380
2014年小學師德師風總結 發布:2025-09-17 14:19:55 瀏覽:129
教師1對1 發布:2025-09-17 13:05:38 瀏覽:317
粵菜教學 發布:2025-09-17 12:15:54 瀏覽:604
安徽省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09-17 09:07:06 瀏覽:940
英語字母英語 發布:2025-09-17 08:43:00 瀏覽:850
小學班主任師德師風自查材料 發布:2025-09-17 06:44:53 瀏覽:451
從化教育局 發布:2025-09-17 06:16:02 瀏覽: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