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戰艦有哪些

戰艦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4-10 07:07:56

① 軍艦有哪些種類

軍艦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魚雷快艇、導彈快艇、掃雷艇、獵雷艇、獵潛艇、護衛艦、登陸艦、驅逐艦、巡洋艦、潛水艇及航空母艦等。在這艦艇的大家族裡,要數航空母艦的個兒最大了,因為它的排水量一般都有好幾萬噸,並能搭載各種艦載飛機,實際上它是一個海上活動的航空兵基地。航空母艦具有很多優點,在海戰中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威懾力量,因而它的數量多少、噸位大小是衡量海軍實力的標志之一。但相對來說,航空母艦的對空和對潛作戰能力就比較弱,因此航行中要有驅逐艦或巡洋艦護航。

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應首推美國的「尼米茲」號核動力航空母艦,它的噸位最大滿載排水量可達91400噸。「尼米茲」號由美國紐波紐斯船廠建造,於1972年5月13日下水,於1975年建成。「尼米茲」號船體尺度為長332米、寬408米、吃水113米。飛行甲板的寬度達768米,能搭載近百架飛機。1980年4月24日,美國為營救在伊朗的美國人質派出的8架RH-53直升飛機就是從「尼米茲」號上起飛的。「尼米茲」號主機為26萬匹馬力,航速在每小時30海里以上,艦上主要裝備為3座對空導彈發射架。

現在美國海軍服役的另一艘航空母艦「艾森豪威爾」號是與「厄米茲」號同型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最早的潛艇

最早的潛艇,是一艘人力推進的木製潛艇,是荷蘭人德列布希爾於1624年所製造的。

這艘木製潛艇外面蒙著塗油脂的皮革,艇體兩邊開有孔座,槳板從孔座中伸到艇外。艇上有12名劃槳水手,靠人力劃槳來前進。它能在四五米深的海水中,潛航好幾小時,乘坐多人。為了保持艇內空氣清潔,艇內設有特種液體,能吸收二氧化碳。

此外還有許多人嘗試過製造潛水艇,但都未成功。年,一位名叫德桑的法國發明家,建造了一艘20多米長的潛水艇。這位發明家曾誇張地說這艘潛水艇怎麼的好,說它快如飛鳥,能攻擊許多戰艦。但是艇造成後,卻不能在水中運動。

17世紀70年代,還曾出現過用漁船改裝成的潛水艇。艇的中部設置有一個水密艙,壓載重物後便能下潛,而拋掉壓載物便會浮出水面。後來為了一次打賭,這艘漁船改裝成的潛艇,潛入30米深的海中,由於艇體被水壓力毀壞,最後不知被海流沖向何方。

總言而之,這些早期的潛艇,沒有一艘是合格的,更不用說參加水中戰斗。不過它們都為後來潛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② 有哪幾種作戰艦艇

1.護衛艦

護衛艦是以艦炮、導彈和反潛武器為主要裝備的輕型軍艦,是一種裝備最廣泛的主力戰艦。主要用於護航和反潛,其次用於偵察、警戒、巡邏、布雷和支援登陸作戰等。滿載排水量600—500噸,最大航速35節(1節=1海里/小時)。一般裝備有艦炮,艦艦導彈或艦空導彈、反潛導彈等,有的還裝備有魚雷、反潛直升機。初期的護衛艦滿載排水量在240—400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護衛艦,滿載排水量在800—1300噸。20世紀70年代初,護衛艦裝備了導彈,滿載排水量增大到4000噸,有的達5000噸以上。1975年,中國自行研製成功導彈護衛艦,1986年第一艘全封閉型護衛艦正式服役。

2.驅逐艦

驅逐艦是裝備反艦、反潛、防空多種武器,能適應遠洋作戰的中型軍艦。主要用於攻擊敵潛艇、水面艦船,編隊防空以及護航、偵察、巡邏、警戒、布雷和襲擊岸上目標等。現代驅逐艦滿載排水量3500—8500噸,最大航速35節。主要裝備有艦艦導彈、艦空導彈、反潛武器、艦炮、魚雷等,有的還裝備有反潛直升機。世界上最早的驅逐艦是英國在1893年製造的「哈沃克」號和「霍內特」號,排水量240噸,航速27節,以魚雷為主要武器。第一艘導彈驅逐艦是美國在1953年製造的「米徹爾」號,滿載排水量5200噸,裝備「韃靼人」艦空導彈。中國於70年代初,製造了第一艘導彈驅逐艦。

3.巡洋艦

巡洋艦是具有遠洋作戰能力的大型軍艦。它比驅逐艦排水量大,武器裝備更好,具有多種作戰能力並具有指揮能力和獨立作戰能力。其火力較強,續航力較大,適航性和操縱性較好。主要用於掩護航空母艦編隊和其它艦船編隊,攻擊敵艦船,反潛,防空,破壞和壓制海上目標,支援登陸作戰等。現代巡洋艦滿載排水量0.5—3萬噸,最大航速35節。主要裝備有艦炮、艦空導彈、艦艦導彈、魚雷、反潛武器等,還載有1—3架反潛直升機。

4.戰列艦

也稱「戰斗艦」,是以大口徑、遠射程艦炮為主要裝備,具有很強的裝甲防護能力,可在遠洋活動的大型軍艦。因海戰時,通常列成單縱隊的戰列線進行炮戰而得名。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各國相繼建造了大型戰列艦,其主炮口徑達406—457毫米,裝甲厚度達381毫米,航速近30節,排水量達5萬噸。二戰期間,戰列艦改裝和增裝了大量自動高射炮,航速超過30節,裝甲厚度也增大了,排水量有的超過6萬噸。但由於艦載航空兵和潛艇的廣泛使用,戰列艦成為海、空襲擊的目標。參戰的60艘戰列艦有1/3被擊沉或擊毀。戰後,各國的戰列艦均先後退役,並不再建造新的戰列艦。

5.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是以艦載飛機為主要武器,同時又作為艦載飛機海上活動基地的大型軍艦。主要任務是:在其它戰斗艦艇的護衛下,遠離海岸實施機動作戰,襲擊敵海上編隊和岸上目標,奪取作戰海區的制空權和制海權。還可以投送兵力,支援登陸作戰和進行武力威懾等。按動力分,有核動力航空母艦、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按噸位分,有大型航空母艦(6萬噸以上)、中型航空母艦(3—6萬噸)、小型航空母艦(3萬噸以下);按戰斗使命分,有攻擊航空母艦、反潛航空母艦、多用途航空母艦。現代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2萬9萬噸,總功率20萬千瓦(28萬馬力),艦員5700多人,航速30—33節以上,續航力0.8—1.4萬海里,核動力航空母艦可達40—70萬海里。基本具有全天候適航能力,能在12級海浪下安全航行。可載各型飛機數十架至百餘架,並裝備有艦艦導彈、艦潛導彈、水中武器和艦炮等。具有巨大的攻擊力,較強的機動性,良好的航海性能;但目標大,易遭攻擊,造價昂貴,建造周期長,戰時受損補充困難。

6.潛水艇

簡稱「潛艇」。是能潛入水下進行戰斗活動的艦艇。主要由艇體、操縱系統、動力裝置、武器系統、觀察、通信、導航等設備組成。艇體由耐壓殼體和非耐壓殼體構成。耐壓殼體為圓柱體和截頭圓柱體構成的鋼質固殼。主要是能夠在水下承受外部海水壓力,保證艇員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非耐壓殼體為包圍固殼並構成潛艇外形的外殼,一般都呈良好流線型,以減小水下運動時的阻力和保證良好的操縱性。主要武器有彈道導彈、巡航導彈、魚雷和水雷等;主要特點是:具有良好的隱蔽性,較大的自給力、續航力和突擊威力,能遠離基地長時間地獨立在海洋進行戰斗活動。現代潛水艇水下排水量達到數十噸至2.6萬余噸。下潛深度100—500米,最大達900米。水下航速8—42節。主要任務是襲擊敵大、中型艦船和岸上戰略目標;並可擔負偵察、反潛和布雷等任務,還可輸送少量人員、物資。按戰斗使命分為戰吒導彈潛艇和攻擊潛艇;按動力裝置分為核動力潛艇和常規動力潛艇;按排水量分為大、中、小型和袖珍潛艇。

7.獵潛艇

獵潛艇是以反潛武器為主要裝備的小型水面戰斗艦艇。主要用於在近海搜索和攻擊敵潛艇,以及巡邏、警戒、護航和布雷等。一般裝備的武器有:反潛魚雷發射管4—12具,多管火箭式深水炸彈發射裝置2—4座,20—76毫米火炮1—6座,小型艦殼、雷達和作戰指揮系統等,有的還裝有艦空導彈。它適合在近海以編隊形式與敵常規潛艇作戰。滿載排水量100—1200噸,航速24—28節,水翼獵潛艇可達50節以上。主要特點是:航速較高,搜索和攻擊潛艇的能力較強,但適航性較差。

8.魚雷艇

也稱「魚雷快艇」,是以魚雷為主要作戰武器的小型高速戰斗艇。主要用於在近岸海區隱蔽,突然地對敵大、中型艦船實施魚雷攻擊,也可用於反潛、布雷等。有滑行艇、半滑行艇、水翼艇三種類型。滿載排水量40—200噸,最大航速50節,續航力400—1000海里。一般裝備2—6枚魚雷,單管或雙管25—57毫米炮1—2座,有的還裝備有魚雷、火炮射擊指揮系統。其主要特點是:體積小,航速高,機動性強,攻擊威力大,但耐波性差,活動半徑小,自衛能力弱。中國人民解放軍魚雷艇部隊,曾擊沉了國民黨海軍「太平」號護衛艦、「洞庭」號和「永昌」號炮艦、「劍門」號獵潛艦。

9.導彈艇

也稱「導彈快艇」,是以艦艦導彈為主要作戰武器的小型高速戰斗艇。主要用於在近岸海區突擊敵大、中型艦船,也可用於反潛、佈雷、巡邏、警戒。有滑行艇、半滑行艇、水翼艇和排水型艇。大型導彈艇滿載排水量300—500噸,航速30—40節,水翼導彈艇最大可達50節左右,中、小導彈艇滿載排水量數十噸至300噸,續航力500—3100海里。裝備艦艦導彈2—8枚,單管或雙管20—76毫米艦炮1—2座,有的還有艦空導彈、魚雷、水雷、深水炸彈。艇上有搜索探測武器裝制、通信導航、電子戰和以電子計算機為中心的作戰指揮等系統。其主要特點是:噸位小,航速高,機動性強,突擊威力大,但耐波性較差,續航力較小,自衛能力較弱。中國人民解放軍於60年代中期開始裝備導彈艇。

10.艦、艇、船的區分

艦與艇通常是以排水量的大小來區分的。排水量在500噸以上的水面艦艇統稱為艦,主要航行於中、近海區,必要時也可遠海航行,如航空母艦,排水量最小的也有2萬噸,最大可達9.5萬噸,巡洋艦、驅逐艦最小排水量也在2000噸;排水量在500噸以下的水面艦艇統稱為艇,主要擔負沿海作戰任務,如巡邏艇、掃雷艇、獵潛艇等,排水量均不超過500噸。區別比較明顯的如登陸艦和登陸艇,登陸艦排水量2000—10000噸,而登陸艇排水量只有10—20噸。另外潛水艇無論其噸位大小,習慣上都稱為艇。人們習慣上把民用船隻和軍用勤務船隻稱為船,不分噸位大小。如軍用的補給船、衛生船、救生船等,噸位大的船有破冰船,排水量可達2萬多噸。

③ 二戰中最著名的戰列艦都有哪些呢

戰列艦是一種以大口徑艦炮為主要戰鬥武器的大型水面戰斗艦艇,由於艦上裝備威力巨大的大口徑艦炮和厚重裝甲,具有強大攻擊力和防護力。戰列艦曾經是人類創造出的最龐大、最復雜的武器系統之一,在其極盛時期20世紀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唯一具備遠程打擊手段的戰略武器平台,因此受到各海軍強國的重視。

依阿華級戰列艦

▲納粹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

希特勒稱它為「德國海軍的驕傲」,就連敵人丘吉爾也不得不贊嘆「這真是一艘了不起的船隻」,這就是納粹德國最強戰列艦「俾斯麥」號。

它以普魯士鐵血宰相命名,凝聚德國最先進的工業和科技智慧結晶,其武備之強令同時代戰艦望塵莫及,只用6分鍾就消滅了被稱為英國海上國力象徵的胡德號戰列艦,震驚了整個世界。然而,初戰3天後,「俾斯麥」號就永遠沉入了大海,其末日之戰與初戰一樣驚心動魄,至今仍為無數軍迷津津樂道。

④ 十大戰列艦

一、依阿華級戰列艦

依阿華級戰列艦共完成建造4艘,是世界上艦體最長、主機功率最大、航速最高(達到33節)、最晚退役(1992年退役封存)的戰列艦,4艘同型艦仍保存。由於依阿華級的繼承艦——蒙大拿級的取消建造,使得這一級戰列艦成為美國海軍的最後一級戰列艦。
「依阿華」號戰列艦9門主炮右舷順次射擊,據稱可導致這艘排水量45000噸的龐然大物側移10米。主炮採用了輕量化的MK7型406毫米50倍口徑主炮,由於應用了當時最先進的冶金技術,成功地將身管結構從MK2型的7層減少到2層,身管重量也降低了22噸,減至108噸。MK7型主炮內身管長度20.2米,有96條膛線,每25倍口徑距離旋轉一圈。副炮採用10座MK12型38倍口徑127毫米口徑雙聯裝高平兩用炮,炮塔布置在艦體中部兩舷。
二、「大和」號戰列艦

「大和」級戰列艦就噸位來說,是人類歷史上建造過的最大的戰列艦。火炮上而言,「大和」號在戰列艦發展史上也是空前絕後的,她裝備的九門460毫米口徑主炮——是迄今為止戰列艦所裝備過的最大口徑的艦炮。
除此之外,「大和」號還裝備了從155毫米到127毫米的幾十門副炮與防空炮,此外25毫米到13毫米的機關槍多達數百門,密密麻麻地布置在艦體各處。因此,單純論艦炮火力而言,「大和」號是人類歷史上建造過的最強大的超級戰艦。
就裝甲防護而言,「大和」號也可謂是武裝到了牙齒。其要害處裝甲厚達410毫米,炮塔的厚度更是達到了650毫米,能夠在20公里左右抵禦當時世界上幾乎所有主流艦炮的火力。
三、俾斯麥級戰列艦
俾斯麥級戰列艦是納粹德國建成的最大的主力艦,超越了英國皇家海軍旗艦胡德號戰列巡洋艦,成為當時世界上噸位最大的戰艦。希特勒稱它為「德國海軍的驕傲」,就連敵人丘吉爾也不得不贊嘆「這真是一艘了不起的船隻」。
它以普魯士鐵血宰相命名,凝聚德國最先進的工業和科技智慧結晶,其武備之強令同時代戰艦望塵莫及,只用6分鍾就消滅了被稱為英國海上國力象徵的胡德號戰列艦,震驚了整個世界。
四、南達科他級戰列艦
南達科他級戰列艦是在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基礎上改進而成,可擔任艦隊(特混編隊)級旗艦,雖然由於排水量受條約限制及試用了一些未經全面測試的革新性新技術,而並不是十分成功,但仍被公認是攻防平衡的優秀的條約型戰列艦,在太平洋戰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戰爭中多用做為航空母艦編隊護航和對岸火力支援使用,被編入航空母艦編隊,利用其強大的防空火力網為快速航空母艦特混艦隊提供空中保護與支援兩棲作戰。相繼參加了進攻吉爾伯特群島、馬里亞納群島的戰役,萊特灣海戰,攻佔硫磺島和沖繩島的戰役以及對日本本土的炮擊作戰。
五、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是20世紀30至40年代美國建造的第一種快速戰列艦。該級艦標准排水量35000噸,滿載排水量44800噸,主炮為3座三聯裝45倍口徑406毫米主炮,艦橋前部2座,後部1座。主炮可發射重型穿甲彈。副炮為10座雙聯裝38倍口徑127毫米高平兩用炮。高炮最初採用28毫米和12.7毫米機槍,但在建成後隨即換成盟軍制式的20毫米及40毫米機關炮。
作為美國快速戰列艦的開端,應用了大量的先進技術與美國海軍的實踐結晶,是末代戰列艦中最有技術含量的戰列艦之一,從後世的眼光來看,這一級戰列艦是絕對有實力被稱為一流的末代戰列艦。
該級戰列艦2艘艦,都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海上作戰,並取得不俗戰績,展示了強大的火力打擊性能,是美國海軍的優秀戰列艦之一。
六、黎塞留級戰列艦

黎塞留級戰列艦是20世紀30年代法國建造的該國海軍史上最大、最後一級戰列艦。該級艦標准排水量38500噸,滿載排水量47548噸,前甲板裝備8門380毫米主炮,後甲板布置9門152毫米高平兩用火炮,艦體兩舷有12門100毫米高射炮,擁有密集的攻擊火力。該級艦由6台增壓鍋爐蒸汽機驅動,總功率為15.7萬匹馬力,戰艦航速達到32節。
黎塞留級戰列艦作為法國本土主力艦隊核心的,其作戰思想就是在地中海能與義大利主力艦或者英國地中海分艦隊決戰,同時能進行護航、破交和對陸火力支援、壓制任務。基於此,黎塞留級在設計上具有以下特點:具有高航速,但續航力不作過高要求;具有足以對付義大利新型戰列艦的主炮;具有較強的水平裝甲帶,還有較強的對空防護能力。
黎塞留號戰列艦的航跡遍布世界三大洋,是法國海軍參戰范圍最廣、航程最遠的戰列艦,也是法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戰列艦,代表了法國戰列艦建造的最高水平。
七、喬治五世級戰列艦

喬治五世國王級戰列艦是20世紀30年代末期英國建造的一級戰列艦,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英國建造的最後一級戰列艦。該艦是英國皇家海軍為適應1936年第二次倫敦海軍軍備會議而設計的,是典型的條約型戰列艦。
總體而言,「喬治五世」但體現了臨戰時期的務實原則:爭取時間、力求實用。盡管飽受主炮研發進度拖沓的折磨,但該級戰列艦仍然是第一批服役的條約型戰列艦。縱觀將近5年的服役歷程,「喬治五世」級幾乎參加了皇家海軍1940年末以來的歷次重大行動,盡管使用中曾多有故障,也付出了戰沉的代價,但最終迎來了勝利的曙光。
八、維內托級戰列艦

維內托級戰列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義大利建造的一型戰列艦。該級艦又稱為利托里奧級戰列艦,該級艦滿載排水量45000噸,採用適航性較好的長艏樓、球鼻艏、巡洋艦艉構型,裝備三座三聯裝381毫米口徑主炮(前二後一)、四座三聯裝152毫米副炮和十二座90毫米單管高炮。裝甲為帶延伸結構的的盒型裝甲艙和普列賽防魚雷系統,裝甲防禦和水下防禦體系完全獨立,在設計上前衛且符合義大利海軍特點和需求,是充分體現義大利海軍在地中海作戰意圖的主力艦。
九、納爾遜級戰列艦
納爾遜級戰列艦是20世紀20年代英國建造的一型戰列艦,該級戰列艦不再採用以往英國戰列艦常用的艏樓船型,改用平甲板船型,並根據日德蘭海戰的經驗教訓著重提升裝甲防護水平。納爾遜級艦安裝3座三聯裝16英寸主炮和12門6英寸副炮,裝備兩台總功率45000馬力的蒸汽輪機,但因艦體過重而航速只有23節。
納爾遜級戰列艦一反過去英國戰列艦不太重視防護性能的弱點,第一次將艦船防護放在了設計要求的首位,甚至為了防護(火力已經由條約限定)不惜極大地犧牲航速。納爾遜級是條約型戰列艦的開山之作,也是現代化戰列艦的先驅,代表了戰列艦新時代的開始,盡管性能不佳,但是納爾遜級代表了更為先進的設計思想,它在世界戰列艦史上的地位仍然是不容低估的。
十、長門級戰列艦

長門級戰列艦是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一級戰列艦。該級艦滿載排水量39000噸,裝備8門410毫米主炮(另有注為16英寸、即406毫米)、18門140毫米副炮和8門127毫米高射炮,軍艦航速高達26.5節,是當時戰列艦中火力猛、航速快、作戰效能高的戰列艦。

⑤ 常見的軍艦有哪些

軍艦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魚雷快艇、導彈快艇、掃雷艇、獵雷艇、獵潛艇、護衛艦、登陸艦、驅逐艦、巡洋艦、潛水艇及航空母艦等。在這艦艇的大家族裡,要數航空母艦的個兒最大了,因為它的排水量一般都有好幾萬噸,並能搭載各種艦載飛機,實際上它是一個海上活動的航空兵基地。航空母艦具有很多優點,在海戰中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威懾力量,因而它的數量多少、噸位大小是衡量海軍實力的標志之一。但相對來說,航空母艦的對空和對潛作戰能力就比較弱,因此航行中要有驅逐艦或巡洋艦護航。

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應首推美國的「尼米茲」號核動力航空母艦,它的噸位最大滿載排水量可達91400噸。「尼米茲」號由美國紐波紐斯船廠建造,於1972年5月13日下水,於1975年建成。「尼米茲」號船體尺度為長332米、寬40.8米、吃水11.3米。飛行甲板的寬度達76.8米,能搭載近百架飛機。1980年4月24日,美國為營救在伊朗的美國人質派出的8架RH-53直升飛機就是從「尼米茲」號上起飛的。「尼米茲」號主機為26萬匹馬力,航速在每小時30海里以上,艦上主要裝備為3座對空導彈發射架。

現在美國海軍服役的另一艘航空母艦「艾森豪威爾」號是與「厄米茲」號同型的核動力航空母艦。

⑥ 戰艦世界中有哪些戰艦

航空母艦(CV):航空母艦起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飛機作戰能力實用化後的影響,在各國航空技術進步、進而使陸基飛機有能力攻擊地面目標的同時,海軍亦用飛機來進行偵查與攻擊敵軍偵察機,因此出現了專門供水上飛機整備與其他雙翼機起飛的水上飛機母艦。


⑦ 各國戰列艦有哪些

戰列艦

戰列艦裝有大口徑艦炮,帶有裝甲防護和較強突擊火力,能在遠洋作戰,是海軍的主要艦種之一。它主要擔負海上作戰、支援登陸和攻擊岸上目標等任務。20世紀30年代,戰列艦的發展達到頂峰。二戰後,戰列艦的地位逐漸被航空母艦取代。各國均不再建造戰列艦,艦隊中的戰列艦也紛紛退出現役;一時間,戰列艦幾乎銷聲匿跡。現代的戰列艦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建造的,經過多次現代化改裝。

「俾斯麥」號戰列艦

「俾斯麥」號戰列艦艦長241.55米,寬36術,吃水10米;標准排水量41637噸,最大航速30.1節,續航力為1.5萬海里。全艦火力較強,裝有4座雙聯裝381毫米主炮、6座雙聯裝150毫米炮、8座雙聯裝105毫米重型高炮、8座雙聯裝37毫米中型高炮、40門機關炮,以及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此外,艦上還搭載有4架「阿拉多-19」式水上飛機,以及18艘小艇。該艦的裝甲厚實堅固,舷側有魚雷防護系統。

「依阿華」級戰到艦

「依阿華」級戰列艦艦長270.4米,寬33米,標准排水量4.5萬噸;艦體最厚裝甲達430毫米。改裝後的「依阿華」級戰列艦安裝了8座四聯裝「戰斧」巡航導彈發射裝置、4座四聯裝「魚叉」艦艦導彈發射裝置、3座三聯裝406毫米火炮、6座雙管127毫米火炮、4座「密集陣」近程武器防禦系統。艦上設有直升機起降平台。

美國依阿華級戰列艦

依阿華級戰列艦是美國海軍的戰列艦,是除了航空母艦外,威力和噸位最大的水面戰艦。由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建造,於1943~1944年間建成服役,共建造4艘,即「依阿華」號、「新澤西」號、「密蘇里」號和「威斯康星」號。

依阿華級戰列艦滿載排水量5.8萬噸,動力裝置由8座鍋爐和4台汽輪機組成,採用四軸推進方式,總功率為212萬馬力。其航速可達33節,當航速12節時續航力為1.5萬海里。人員編制為1651人。本級戰列艦有的是5座四聯裝40毫米炮,全艦通體有裝甲防護,水線處307毫米,重要部分達430毫米厚,是世界L裝甲最厚的水面艦艇,遠遠超過小型艦艇和中型艦艇。它的裝甲足以承受1噸半重穿甲炮彈的轟擊,「飛魚」導彈擊在戰列艦的裝甲鋼板上會彈回去,爆炸沖擊波只能劃傷裝甲。

該級艦於20世紀80年代以來改裝了反艦、防空、反潛武器裝備和電子設備。拆除了4座雙聯裝127毫米副炮,改裝了4座八聯裝「戰斧」巡航導彈發射裝置、4座四聯裝「捕鯨叉」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和3架「拉姆普斯」輕型多用途直升機,保留3座三聯裝406毫米主炮、6座雙聯裝127毫米副炮。後來還計劃在後甲板上加設一層飛行甲板和增設機庫,可載12架AV—SB「鷂」式垂直起降飛機或拉姆普斯輕型直升機。

「威斯康星」號戰列艦

「威斯康星」號戰列艦是美國海軍主要戰艦,也是世界上僅有的4艘現役戰列艦之一。1941年開始建造,1943年下水,1944年在美國海軍服役,曾於1958年3月8日退役,80年代初經現代化改裝又重新服役。

本戰艦滿載排水量5.73萬噸,艦長2704米,寬33米,吃水深116米;最大航速33節,續航力為1.5萬海里;艦上人員1518人,其中軍官為65人。

艦上有重裝甲防護,舷裝甲厚度307毫米,甲板裝甲厚35~121毫米,炮塔裝甲厚432毫米,指揮塔側部裝甲厚440毫米,頂部裝甲厚183毫米。

「威斯康星號」戰列艦原裝備有3座三聯裝406毫米主炮,10座雙聯裝127毫米高平兩用炮,20座四聯裝40毫米多管自動高炮,49門20毫米自動高炮。改裝後的主要武器有8座四聯裝「戰斧」巡航導彈發射架,4座四聯裝「捕鯨叉」導彈發射架,3座三聯裝406毫米火炮,6座雙聯裝127毫米火炮,4座156管20毫米火炮。406毫米艦炮是當今世界上口徑最大、威力最強的艦炮,射程可達38千米以上,每發炮彈重達1225千克,全艦共載有1220發炮彈。「威斯康星號」戰列艦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曾發射了大量的「戰斧」巡航導彈攻擊伊拉克境內的目標,其攻擊性強、命中率高、突然性大。

此外,本戰艦還有先進的雷達、指揮、控制、通信系統和電子戰系統。

「君主」號戰列艦

世界上第一艘鋼質戰列艦是英國朴次茅斯工廠於1892年開始建造的「君主」號戰列艦。其標准排水量1.4萬噸,全長125米,航速165節。

裝備有雙聯裝343毫米炮兩座,152毫米炮10門。該艦水線處的裝甲帶厚457毫米。該艦建成後,人們就發現其航行性能極佳,武器配備合理。

很快,英國人在兩年內建成了7艘同級艦。後來,「君主」號的主副炮布置、防禦方式、動力配置、高幹舷設計等均成為各國戰列艦設計的標本。因此,船史學家們甚至將「君主」號稱為「近代戰列艦的鼻祖」。

⑧ 軍艦的種類有什麼及各有什麼作用

1、軍艦,又稱海軍艦艇,是在海上執行戰斗任務的船舶。直接執行戰斗任務的叫戰斗艦艇,執行輔助戰斗任務的是輔助戰斗艦艇。艦艇分為戰斗艦艇和輔助戰斗艦艇兩大類。戰斗艦艇按其航行狀態不同,分為水面戰斗艦艇和水下戰斗艦艇。

2、水面戰斗艦艇執行水面戰斗任務,按其基本任務的不同,又區分為不同的艦種,有: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戰列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魚雷艇、導彈艇、獵潛艇、潛艇救援艦、布雷艦、反水雷艦艇、兩棲登陸艦和登陸艦等等水面戰斗艦艇;在同一艦種中,按其排水量、武器裝備的不同,又區分為不同的艦級,如美國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蘇聯的"卡拉"級導彈巡洋艦等。 在同一艦級中, 按其外型、構造和戰術技術性能的不同,又區分為不同的艦型。

3、水下戰斗艦艇即潛艇,潛艇種類很多,潛艇按其動力不同,分為常規動力潛艇和核動力潛艇。常規動力潛艇通常以蓄電池和柴油機為動力,故又稱蓄電池潛艇;核動力潛艇以核反應堆為動力,又稱核潛艇。現代的常規動力潛艇通常是魚水雷潛艇;導彈潛艇裝備有導彈武器,按其執行任務不同,分為戰略導彈潛艇和攻擊潛艇,戰略導彈潛艇裝備有彈道式戰略導彈,攻擊潛艇裝備有飛航式對艦導彈。

4、輔助戰斗艦艇是執行輔助戰斗任務的艦艇,又稱勤務艦艇,主要用於戰斗保障、技術保障和後勤保障,它包括:軍事運輸艦船、航行補給艦船、維修供應艦船、醫院船、防險救生船、試驗船、通信船、訓練船、偵察船等。

5、驅逐艦裝備有防空、反潛、對海等多種武器,既能在海軍艦艇編隊擔任進攻性的突擊任務,又能擔任作戰編隊的防空、反潛護衛任務,還可在登陸、抗登陸作戰中擔任支援兵力,以及擔任巡邏、警戒、偵察、海上封鎖和海上救援等任務。

6、巡洋艦(Cruisers)是在排水量、火力、裝甲防護等方面僅次於戰列艦的大型水面艦艇,巡洋艦擁有同時對付多個作戰目標的能力。歷史上巡洋艦一開始是指可以獨立行動的戰艦,而與此相對的驅逐艦則需要其它船隻(比如補給船隻)的幫助。但是在現代這個區分已經消失了。

⑨ 中國目前的主力水面戰艦有哪些

我國海軍目前裝備的主力水面艦艇是遼寧號航空母艦,055型驅逐艦,052D型驅逐艦,052C型驅逐艦,以及054A型護衛艦。遼寧號航母是我國當前唯一服役的航空母艦,該航母的滿載排水量超過6萬噸,採用4台蒸汽輪機作為主動力系統,在海上的航行速度能夠達到30節左右。因為遼寧號航母是我國海軍的一艘訓練艦,所以遼寧號航母的艦載機群數量一直都不固定。在訓練時候最多可以裝載24架殲15戰斗機,以及十餘架各用途的艦載直升機。

除了這些已經服役的水面艦艇之外,我國還裝備有093型攻擊潛艇和094型彈道潛艇兩類核潛艇。同時我國的002型航母已經下水,未來服役只是時間問題。055型驅逐艦的2號艦3號艦4號艦也都已經下水海試,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些軍艦也都將會和大家見面。

⑩ 軍艦的種類有哪些各有什麼作用

軍艦,又稱海軍艦艇,是在海上執行戰斗任務的船舶。直接執行戰斗任務的叫戰斗艦艇,執行輔助戰斗任務的是輔助戰斗艦艇。艦艇分為戰斗艦艇和輔助戰斗艦艇兩大類。戰斗艦艇按其航行狀態不同,分為水面戰斗艦艇和水下戰斗艦艇。.
水面戰斗艦艇
水面戰斗艦艇執行水面戰斗任務,按其基本任務的不同,又區分為不同的艦種,有: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戰列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魚雷艇、導彈艇、獵潛艇、潛艇救援艦、布雷艦、反水雷艦艇、兩棲登陸艦和登陸艦等等水面戰斗艦艇;在同一艦種中,按其排水量、武器裝備的不同,又區分為不同的艦級,如美國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蘇聯的"卡拉"級導彈巡洋艦等。 在同一艦級中, 按其外型、構造和戰術技術性能的不同,又區分為不同的艦型。
.水面戰斗艦艇按其排水量大小分為大、中、小型:大型水面戰斗艦有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中型水面戰斗艦艇有驅逐艦、護衛艦等;小型水面戰斗艦有護衛艇、魚雷艇、導彈艇、獵潛艇等。在水面戰斗艦艇中標准排水量在600噸以上的,通常稱為艦;600噸以下的,通常稱為艇。
水面戰斗艦艇,按其航行原理的不同,區分為排水型、滑行型、水翼型和氣墊型。
水下戰斗艦艇
水下戰斗艦艇即潛艇,潛艇種類很多,潛艇按其動力不同,分為常規動力潛艇和核動力潛艇。常規動力潛艇通常以蓄電池和柴油機為動力,故又稱蓄電池潛艇;核動力潛艇以核反應堆為動力,又稱核潛艇。
水下戰斗艦艇按其裝備武器不同,分為火炮潛艇、魚水雷潛艇和導彈潛艇,火炮潛艇為早期潛艇,裝備有火炮,用於防空;魚水雷潛艇裝備有魚雷和水雷武器,現代的常規動力潛艇通常是魚水雷潛艇;導彈潛艇裝備有導彈武器,按其執行任務不同,分為戰略導彈潛艇和攻擊潛艇,戰略導彈潛艇裝備有彈道式戰略導彈,攻擊潛艇裝備有飛航式對艦導彈。
輔助戰斗艦艇
輔助戰斗艦艇是執行輔助戰斗任務的艦艇,又稱勤務艦艇,主要用於戰斗保障、技術保障和後勤保障,它包括:軍事運輸艦船、航行補給艦船、維修供應艦船、醫院船、防險救生船、試驗船、通信船、訓練船、偵察船等。
驅逐艦
現代驅逐艦裝備有防空、反潛、對海等多種武器,既能在海軍艦艇編隊擔任進攻性的突擊任務,又能擔任作戰編隊的防空、反潛護衛任務,還可在登陸、抗登陸作戰中擔任支援兵力,以及擔任巡邏、警戒、偵察、海上封鎖和海上救援等任務。艦體空間增大艦上條件逐步改善,現代驅逐艦的艦員們也不再象其前輩那樣,在簡陋而狹窄、顛簸劇烈的艙室中用他們的英勇和膽量經歷艱苦的磨難,而是在舒適的封閉的艙室中值勤,利用自動化技術操縱他們的戰艦。"驅逐艦從過去一個力量單薄的小型艦艇,已經成為一種多用途的中型軍艦。除了名稱留下一點痕跡之外,驅逐艦已經失去了它原來短小靈活的特點。
巡洋艦
巡洋艦(Cruisers)是在排水量、火力、裝甲防護等方面僅次於戰列艦的大型水面艦艇,巡洋艦擁有同時對付多個作戰目標的能力。歷史上巡洋艦一開始是指可以獨立行動的戰艦,而與此相對的驅逐艦則需要其它船隻(比如補給船隻)的幫助。但是在現代這個區分已經消失了。
戰列艦
戰列艦(Battleship,或又稱為戰斗艦、主力艦、戰艦)是一種以大口徑火炮的攻擊力與厚重裝甲的防護力為主要訴求的高噸位海軍作戰艦艇。由於這種軍艦自1860年代開始發展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末期逐漸式微為止,一直是各主要海權國家的主力艦種之一,因此在過去又曾經一度被稱為主力艦,但由於近代以來戰列艦的戰略地位被航空母艦和彈道導彈潛艇所取代再也不是艦隊中的主力,因此這樣的稱呼方式也相對失去了意義。戰列艦是人類有史以來創造出的最龐大、復雜的武器系統之一,在其極盛時期--20世紀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列艦是唯一具備遠程打擊手段的戰略武器平台,因此受到各海軍強國的重視。
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是一種以艦載機為主要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面艦艇。現代航空母艦及艦載機已成為高技術密集的軍事系統工程。
航空母艦一般總是一支航空母艦艦隊中的核心艦船,有時還作為航母艦隊的旗艦。艦隊中的其它船隻為它提供保護和供給。依靠航空母艦,一個國家可以在遠離其國土的地方、不依靠當地的機場情況施加軍事壓力和進行作戰。
航空母艦按其所擔負的任務分,有攻擊航空母艦、反潛航空母艦、護航航空母艦和多用途航空母艦;航空母艦按其艦載機性能又分為固定翼飛機航空母艦和直升機航空母艦,前者可以搭乘和起降包括傳統起降方式的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在內的各種飛機,而後者則只能起降直升機或是可以垂直起降的定翼飛機。某些國家的海軍還有一種外觀類似的艦船,稱作"兩棲攻擊艦",也能搭乘和起降軍用直升機或是可垂直起降的定翼機。按噸位分,有大型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6~9萬噸以上)、中型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3~6萬噸)和小型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3萬噸以下);按動力分,有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和核動力航空母艦。

熱點內容
公教育網 發布:2025-09-17 17:52:26 瀏覽:706
小學二年級教學總結 發布:2025-09-17 16:05:57 瀏覽:320
小學教師學習筆記 發布:2025-09-17 15:10:22 瀏覽:380
2014年小學師德師風總結 發布:2025-09-17 14:19:55 瀏覽:129
教師1對1 發布:2025-09-17 13:05:38 瀏覽:317
粵菜教學 發布:2025-09-17 12:15:54 瀏覽:604
安徽省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09-17 09:07:06 瀏覽:940
英語字母英語 發布:2025-09-17 08:43:00 瀏覽:850
小學班主任師德師風自查材料 發布:2025-09-17 06:44:53 瀏覽:451
從化教育局 發布:2025-09-17 06:16:02 瀏覽: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