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第一速度是多少
㈠ 第一宇宙的速度是多少
第一宇宙速度,指物體在地面附近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速度。在一些問題中說,當
某航天器以第一宇宙速度運行,則說明該航天器是沿著地球表面運行的。按照力學理論
可以計算出v1=7.9km/s。
第一宇宙速度別稱:航天器最小發射速度、航天器最大運行速度、環繞速度。
而在一些問題中說,當某航天器以第一宇宙速度運行,則說明該航天器是沿著地球表面
運行的。按照力學理論可以計算出v1=7.9公里/秒。實際上,地球表面存在稠密的大氣
層,航天器不可能貼近地球表面作圓周運動,必需在150千米的飛行高度上,才能繞地
球作圓周運動。航天器在距離地面表面數百公里以上的高空運行,地球對航天器引力比
在地面時要小,故其速度也略小於v1。在此高度下的環繞速度為7.8千米/秒。
㈡ 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少
第一宇宙速度是7.9公里/秒。
實際上,地球表面存在稠密的大氣層,航天器不可能貼近地球表面作圓周運動,必需在150千米的飛行高度上,才能繞地球作圓周運動。航天器在距離地面表面數百公里以上的高空運行,地球對航天器引力比在地面時要小,故其速度也略小於v1。在此高度下的環繞速度為7.8千米/秒。
(2)宇宙第一速度是多少擴展閱讀:
在做第一宇宙推導時理解人造衛星在地面附近(高度忽略)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時,其軌道半徑近似等於地球半徑R,其向心力為地球對衛星的萬有引力,其向心加速度近似等於地面處的重力加速度。
所以,物體所受重力=萬有引力= 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圓周運動時向心力,在這里,正好可以利用地球的引力,在合適的軌道半徑和速度下,地球對物體的引力,正好等於物體作圓周運動的向心力。
㈢ 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分別是多少
第一、二、三宇宙速度分別為7.9km/s ,11.2km/s ,16.7km/s。
地球上的物體要脫離地球引力成為環繞太陽運動的人造行星,需要的最小速度是第二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約為11.2公里/秒,是第一宇宙速度的2倍。地面物體獲得這樣的速度即能沿一條拋物線軌道脫離地球。
第三宇宙速度地球上物體飛出太陽系相對地心最小速度,第三宇宙速度的大小約為16.6公里/秒。地面上的物體在充分利用地球公轉速度情況下再獲得這一速度後可沿雙曲線軌道飛離地球、
當它到達距地心93萬公里處,便被認為已經脫離地球引力,以後就在太陽引力作用下運動。這個物體相對太陽的軌道是一條拋物線,最後會脫離太陽引力場飛出太陽系。
(3)宇宙第一速度是多少擴展閱讀
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往天空扔石頭,石頭會做拋物線運動,隨著力度不斷的加大,會拋的越來越高,並且會越來越遠。
於是他們設想,假如拿一個很厲害的大炮,用最大的力量把一個物體給轟出去,物體有可能會環繞地球一圈後落回原點,如果再足夠大,物體就可以一直環繞地球飛行,這個剛好可以環繞地球飛行的速度就是第一宇宙速度。
㈣ 宇宙第一速度是什麼能讓火箭飛出大氣層嗎
有人說,如果能不斷向物體提供能量以克服重力,物體的速度就可以離開地球,而不需要達到第一宇宙的速度,甚至烏龜和蝸牛也可以爬行。不僅能登上大氣層,還能逃離地球,沖出太陽系。因此,火箭擁有足夠的燃料,通過燃料燃燒釋放的能量克服重力,如果不需要太多的速度,就能悠閑地從大氣層中飛走。火箭並不一定要達到第一宇宙速度才能飛越大氣層,任何速度都可以飛越大氣層。有充分的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繼續發揮。即使速度低於每秒一米,也能從大氣層、甚至太陽和銀河系飛走。
大氣層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概念。地球的大氣層沒有表面的睡眠、冰面和山脈那樣明顯的邊界。隨著海拔的升高,變得越來越稀疏。一般來說,人們普遍認為地球大氣層的厚度只有約100公里,但地面超過1000公里的地方仍然存在一定密度的空氣粒子。包括國際空間站在內的許多Sputnik高度不超過400公里,所以嚴格來說沒有脫離地球大氣。只是在這個高度,空氣已經太稀薄了,對宇宙飛船的阻力微乎其微,已經幾乎可以無視了。地球的大氣層對火箭產生很大的阻力,但由於大氣的存在,為火箭提供了反作用力加速的介質。火箭在大氣中噴射加速,比在真空中噴射效率高得多。
㈤ 宇宙第一速度是多少
在地面上發射一航天器使之能沿繞地球的圓軌道運行所需
的最小發射速度,稱為宇宙第一速度,又叫環繞速度。
速度的大小是7.9km/s
㈥ 光速是不是第一宇宙速度
不是
解析:
宇宙第一速度是光速 量值是 30萬 千米/秒
但第一宇宙速度不是光速
第一宇宙速度——指物體在地面附近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速度叫做第一宇宙速度
量值是 7.9 千米/秒
圖片內容可供參考~
㈦ 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少
第一宇宙速度為7.9公里/秒,第二宇宙速度為11.2公里/秒,第三宇宙速度為16.7公里/秒。
第一宇宙速度分為兩個別稱:航天器最小發射速度、航天器最大運行速度。在一些問題中說,當某航天器以第一宇宙速度運行,則說明該航天器是沿著地球表面運行的。按照力學理論可以計算出v1=7.9 km/s。
(7)宇宙第一速度是多少擴展閱讀
巧妙理解和掌握第一宇宙速度的方法:
假設在地球表面建造一座炮台,可以隨意打出不同出膛速度的炮彈。很明顯,如果出膛速度比較慢,就會落在A點;如果速度快一點,就可以落在B點;如果速度再快一點,炮彈的落點就會降落在地球的另一側C點。
如果炮彈的出膛速度繼續增加,當超過某個臨界值,炮彈剛好可以繞地球一圈,回到炮台的位置——然後,繼續繞圈,成為一顆繞行不倦的衛星。這個臨界值就是第一宇宙速度7.9km/s,也就是讓衛星繞地飛行的最小發射速度。
了解大氣層的同學應該知道,物體運動速度越快,阻力越大,如果炮彈真的達到7.9km/s的出膛速度,大氣層只會將它無情融化。所以,世界上沒有這樣的炮台,也不會有這么快速的炮彈。
因此,火箭在垂直突破大氣層後,立刻轉為橫向飛行,爾後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附近(具體數值大小與軌道位置有關),按照大炮發射衛星的思路,將航天器釋放(發射)出去。
㈧ 第一宇宙速度,第二,第三宇宙速度分別是多少
宇宙速度:從地球表面發射的航天器環繞地球.脫離地球引力或飛出太陽系所需的最小速度.
能環繞地球在最低的圓形軌道上運行的速度稱為第一宇宙速度.約為7.9千米/秒,
脫離地球引力的最小速度稱為第二宇宙速度.約為11.2千米/秒,
飛出太陽系的最小速度稱為第三宇宙速度.約為16.7千米/秒.
第一宇宙速度(又稱環繞速度):是指物體緊貼地球表面作圓周運動的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又稱脫離速度):是指物體完全擺脫地球引力束縛.飛離地球的所需要的最小初始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又稱逃逸速度):是指在地球上發射的物體擺脫太陽引力束縛.飛出太陽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其大小為16.7千米/秒.
環繞速度和逃逸速度也可應用於其他天體.例如計算火星的環繞速度和逃逸速度.只需要把公式中的m.r.g換成火星的質量.半徑.表面重力加速度即可.
㈨ 第一宇宙速度是幾馬赫
第一宇宙速度:7900m/s,馬赫(即音速):340m/s,7900/340=23.2馬赫,馬赫數等於當時當地的音速的倍數,在不同高度、溫度、濕度,音速不同,所以馬赫數是一個相對的速度表示方法。
宇宙速度都是指發射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v1是能使發射的天體繞地球(或其他發射衛星的天體)表面做勻速圓周運動的最小發射速度,所以又叫環繞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v2能使發射的天體脫離地球(或其他發射衛星的天體)引力范圍沿橢圓軌道運動的最小發射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v3能使發射的天體脫離恆星引力范圍沿橢圓軌道運動的最小發射速度
當v1
評論
0
0
載入更多
㈩ 第一宇宙速度是什麼
第一宇宙速度,又稱為環繞速度,是指在地球上發射的物體繞地球飛行作圓周運動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按照力學理論可以計算出v1(第一宇宙速度)=7.9 km/s。
要作圓周運動,必須始終有一個力作用在航天器上。其大小等於該航天器運行線速度的平方乘以其質量再除以公轉半徑,即F=(m*v*v)/R,其中v*v/R是物體作圓周運動的向心加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的計算公式是:G*M*m/R*R=(m*v1*v1)/R,v1=√(G*M/R)=7.9 km/s。
(10)宇宙第一速度是多少擴展閱讀:
由於地球表面存在稠密的大氣層,航天器不可能貼近地球表面作圓周運動,必須在150公里的飛行高度上才能作圓周運動。在此高度的環繞速度為7.8公里/秒。
第一宇宙速度別稱:航天器最小發射速度、航天器最大運行速度、環繞速度。
人造衛星在地面附近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時,其軌道半徑近似等於地球半徑 R,其向心力為地球對衛星的萬有引力,其向心加速度近似等於地面處的重力加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v3為從地球表面發射航天器,飛出太陽系,到浩瀚的銀河系中漫遊所需要的最小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為人造衛星在地面附近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所必須具有的速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第一宇宙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