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哪個部位最好吃
『壹』 豬肉哪個部位好吃
豬肉是我們日常生活最為常吃的肉類美食,人們在買豬肉的時候,越來越重視不同部位的肉在營養和口感上的差別了。不過,豬肉的種類之多,讓我們難以一時分清,在這里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可以幫大家了解豬肉到底應該怎麼挑選。按著烹調的需要,豬肉除去頭、蹄(爪)、尾外,一般分為以下14個部位。
1、血脖即耳至肩胛骨前頸肉,呈條形,肥瘦相同,韌性強。適於做香酥肉、叉燒肉、肉餡等。
2、鷹嘴位於血脖後、前腿骨上部的一塊方形肉。肉質細嫩,前半部適於做酥肉,切肉絲、肉片,後半部適於做櫻桃肉、過油肉、炸肉段、熘炒菜等。
3、哈利巴位於前腿扇形骨上的肉(包著扇形骨),質老筋多。適於燜、燉、醬、紅燒等。
4、裡脊又稱小裡脊。位於腰子到分水骨之間的一長條肉,一頭稍細,肉色發紅。這塊肉是豬瘦肉中最嫩的一塊,適於熘、炒、炸等。
5、通脊又稱外脊。位於脊椎骨外與脊椎骨平行的一長條肉。肉色發白,肉質細嫩。適於滑熘、軟炸及制茸泥等。
6、底板肉後腿骨下部,緊貼臀部肉皮的一塊長方形肉,一端厚,一端薄,肉質較老。適於做鍋爆肉、清醬肉和切肉絲等。
7、三岔位於胯骨與椎骨之間的一塊三角形肉,肉質比較嫩。適於做熘、炒菜及切肉絲、肉片等。
8、臀尖緊貼坐臀上的肉,淺紅色,肉質細嫩。適於做肉丁、肉段及切肉絲、肉片等。
9、拳頭肉又稱榔頭肉。肉。包著後腿棒子骨的瘦肉,圓形似拳頭。肉質細嫩。適於切肉絲、肉片和做炸、熘菜等。
10、黃瓜肉緊靠底板肉的一條長圓形內,形似黃瓜,質地較老,適於切肉絲。
11、腰窩後腿下部前端與肚之間的一塊瘦肉,肥瘦相連,肉層較薄。適於燉、燜、炒等。
12、羅脊肉連著豬板油的一圈瘦肉,外麵包一層脂皮。適於燉、燜或制餡。
13、五花肉位於前腿後、後腿前的腰排肉,肥瘦相間呈五花三層狀,肋條部分較好稱為上五花,又叫硬肋,沒有肋條部分較差稱為下五花,又叫軟肋。上五花適於片白肉,下五花適於燉、燜及制餡。
14、肘子南方稱蹄膀,即腿肉。結締組織多,質地硬韌,適於醬、燜、煮等
『貳』 豬哪個部位的肉最好吃
一:梅花肉
梅花肉是位於豬肩胛上的肉,又稱肩胛肉,肉裡面會夾著一些白色筋條和部分脂肪,形式梅花圖案,故得此名,是豬身上公認口感最好的一塊肉,每隻豬身上只有5,6斤,梅花肉肉質鮮美,油花豐富,肉質也相當嫩香,常煮不老,如果想買梅花肉一定要早一點去或者和老闆提前預定。梅花肉適合做豬排或者叉燒肉等。
豬肉哪個部位最好吃?一張圖教你分清9種豬肉,再也不怕被騙了
二:裡脊肉
裡脊肉主要位於豬的背部(即脊骨下面),與豬的大排骨相連。裡脊肉是一種瘦肉,脂肪較少,而且沒有筋骨,由於肉質鮮嫩,非常可口,適合切片蒸煮,剁、炒、炸都可以,所以裡脊肉常常是豬肉檔里比較搶手的。
豬肉哪個部位最好吃?一張圖教你分清9種豬肉,再也不怕被騙了
三:臀尖肉
所謂臀尖肉,就是豬屁股上面一點的肉。肉質鮮嫩,可用作代替裡脊肉來用。臀尖肉又分前臀尖和後臀尖肉,前臀尖是緊挨豬前腿,向上一點兒的部位,肉質會稍嫩,後臀尖,也就是屁股後腿向上一點的部位,肉會稍硬,纖維稍粗。
豬肉哪個部位最好吃?一張圖教你分清9種豬肉,再也不怕被騙了
四:前排肉
位於豬前腿的上半部分,又稱上腦肉,這種肉裡面有筋,肉質比較硬和老,容易吸水,因此比較適合包餡汆丸子。
豬肉哪個部位最好吃?一張圖教你分清9種豬肉,再也不怕被騙了
五:五花肉
相信五花肉是我們吃得最多的肉類,五花肉之所以被稱為五花肉,是因為肥肉和瘦肉相隔了好幾層,位於豬的腹部,也是豬身上脂肪含量最高的一塊部位,雖說五花肉脂肪多,但它的肥肉卻很容易融化,而且瘦肉鮮嫩,無論用於炒菜,還是做燉肉、扣肉,都非常美味可口。
豬肉哪個部位最好吃?一張圖教你分清9種豬肉,再也不怕被騙了
六:坐臀肉
位於後腿緊貼肉皮的一塊呈梯形的肉,前後薄中間厚,又稱坐板肉,該肉全部為瘦肉,肉質稍老,肌纖維較長,吃起來口感比較硬,一般用於白切肉或者回鍋肉。
豬肉哪個部位最好吃?一張圖教你分清9種豬肉,再也不怕被騙了
七:彈子肉
彈子肉位於後腿棒子骨前的一塊球形,彈子肉呈橢圓形狀,外面被一層薄膜覆蓋,勁道十足、肉質嫩、口感好,無論是用來煲湯還是用來燉煮,都是極好的選擇。
豬肉哪個部位最好吃?一張圖教你分清9種豬肉,再也不怕被騙了
八:前腿肉
生活中經常提到的「豬手」,就是前腿肉,由於豬的手平時活動量比較少,所以脂肪含量一般較多,是後腿肉的兩倍。但盡管豬手脂肪較多,但它的肉卻肥而不膩,用於燉煮方式口感較好,湯味鮮香,也比較多用於鹵肉的製作。北方的朋友喜歡用前腿做成肉餡包餃子或蒸肉包。
豬肉哪個部位最好吃?一張圖教你分清9種豬肉,再也不怕被騙了
九:後腿肉
後腿肉就是平時講的「豬腳」,又稱後鞧,由於豬的腿部活動量較多,所以後腿肉含有的脂肪比前腿肉要少。肉質較有彈性,比較鮮嫩,而且肥而不膩,適合炒,煮,燉,燒等各種烹飪方式,無論怎麼做都好吃,很多的火腿腸就是選用後腿肉。
『叄』 豬身上哪個部位最好吃
仍記得初入菜市場時,看到案板上被切成條狀的、方狀的豬肉,就一臉篤定,完全忘記我媽的叮囑,這看上去不都一樣嘛,隨便買不會錯。
果然還是太年輕,炒菜、燉肉通通味道差矣,後來一詢才知道,原來是肉質和做法不匹配,想到有很多人也存在這樣的誤區,於是小萌新我特意請教了我們慢仰豬的大廚,各個部位的豬肉該如何做,在這篇文章里一目瞭然。有了這本選豬肉秘籍,從此面對豬肉不發愁。
No.1豬頭肉豬頭肉皮厚、質地老、膠質重,宜醬、燒、煮、腌,多用來製作冷盤,其中豬臉、豬耳、豬舌是下酒的好菜,地位和花生米不相上下。
No.2梅花肉梅花肉是豬的肩胛肉,瘦肉居多,但油花豐富,瘦肉中摻雜著脂肪,形似梅花,吃起來又香又嫩,取來做叉燒或者煎烤都風味十足。
No.3前排肉前排肉又叫上腦肉,是背部靠近脖子的一塊肉,瘦內夾肥,肉質較嫩,適於做米粉肉、燉肉。
No.4前腿肉豬前腿肉比較嫩,口感也細膩,肥肉少,瘦肉多,前腿肉不僅炒著好吃,還十分適合做餃子餡,餃子餡的味道和口感會比其他部位更美味,還可以做鹵肉和腌肉。
No.5豬肘豬肘結締組織多,質地硬韌,適於醬、燜、煮等。位於前後腿下部,後蹄膀又比前蹄膀好,紅燒和清燉均可。
No.6裡脊肉豬肉當屬裡脊肉為首,以「嫩」著稱!肉瘦、肉味濃且香嫩多汁,裡脊肉,每一扇豬只有細細的一條。裡脊肉的寬容度非常高,炒、爆、炸、煎、燜、燉、蒸、煮、烤、鹵、熘、腌、熏都能行。
No.7五花肉五花肉也稱三線肉,肥瘦相間,吃起來肥而不膩。五花肉可以勝任很多菜餚需求,代表菜有燒白、東坡肉、蒸肉、炸酥肉、腌制臘肉、紅燒肉等。
No.8臀尖肉臀尖肉位於臀部的上面,都是瘦肉,肉質鮮嫩,一般可代替裡脊肉,多用於炸、熘、炒。
No.9尾根肉尾根肉就是尾巴根肉(圓尾),也就是連接尾巴根地方的肉,肉質香,是炒回鍋肉的好選擇。
No.10彈子肉位於後腿腿上,均為瘦肉,肉質較嫩,可切片,切丁,能代替裡脊肉。
No.11坐臀肉位於後腿上方,臀尖肉的下方臀部,全為瘦肉,但肉質較老,纖維較長,一般多作為白切肉或回鍋肉用。
No.12豬蹄豬蹄向來是養顏美容的首選,皮、筋、膠質的組合,讓它的口感十分的勁道,適宜燒、燉、鹵、煨等用。
哈!有了這本《選豬肉秘籍》,心中有數,臉上不慌,甚至還能和豬肉販打上幾個回合。言歸正傳,有了這本秘籍,以後買豬肉就輕松多啦。打完收工,記得常來看我。
慢仰豬I純糧養 慢慢長此時此刻,您鍋里的五花肉,是我們用純糧慢養230天以上產出的豬肉;此時此刻,您鍋里煮的餃子,是我們用食葯同源技術90天之後調理出的豬肉;此時此刻,您碗里燉的排骨,是我們用7大變革技術精心打造出的豬肉;此時此刻,您碗里盛的丸子,是我們用6年心血數萬次實踐匠心呈上的豬肉;您享用的是皇家的榮耀;您品嘗的是健康的精華;鯤鵬農牧集團特養風味豬肉;隨時恭候您御駕品鑒。
『肆』 豬肉哪裡的肉最好吃
1、五花肉
說到五花肉大家都不陌生,應該就是日常常吃的部位了。五花肉其實就是豬腹部的那塊肉,肥瘦相間且分布均勻,這個部位的肉製作方法是非常多樣的,可以用來做紅燒肉、回鍋肉,還可以配合著炒各種蔬菜,真的是想想就流口水。挑選五花肉的時候記得要挑肥瘦相間的,這種做出來才好吃。
2、梅花肉
對於梅花肉那可是我每次到市場中都最喜歡購買的一塊豬肉,這個部位的肉不管是用來炒還是用來燉都特別細膩、嫩滑、好吃。提到梅花肉,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這塊肉主要長於豬脖子的上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肩胛肉,紅白相間就像盛開的梅花,故得名「梅花肉」。一頭豬整體下來也差不多隻有5、6斤左右的梅花肉,因此梅花肉顯得格外珍貴。在購買時一定要記得說出梅花肉三個字,只有內行人才會這樣說。
3、裡脊肉
裡脊肉主要位於豬的背部(即脊骨下面),與豬的大排骨相連。裡脊肉是一種瘦肉,脂肪較少,而且沒有筋骨,由於肉質鮮嫩,沒有骨頭,沒有肥肉脂肪含量低,非常適合小孩和老人吃。切片蒸煮,剁、炒、炸都可以,最常見的做法就是糖醋裡脊了。
4、前腿肉(前槽肉)
前腿肉顧名思義就是豬的前腿部位的肉,豬的前腿肉和後腿肉長相類似,口感卻大不相同。豬活動主要依靠前腿發力,前腿肉因為運動量相對而言比較大,所以吃起來特別有嚼勁,肉質也比較嫩,價格也比豬後腿要貴一些,而後腿的是肥肉偏多,吃起來比較膩,價格也相對便宜,所以如果你想要好到好吃的豬肉的話,一定要買前腿肉來吃。
『伍』 豬肉,哪個部位的肉最好吃,最有營養
很多人覺得豬身上最嫩的是裡脊肉,其實不然,最嫩的是梅花肉。梅花肉位於豬的肩胛骨處,這種的分布是瘦肉中摻雜著脂肪,形似梅花,吃起來又香又嫩。
『陸』 豬肉哪個部位最好吃最嫩
豬肉的分解圖介紹詳細分類 豬肉的不同部位肉質不同,一般可分為四級。特級:裡脊肉;一級:通脊肉,後腿肉;二級:前腿肉,五花肉;三級:血脖肉,奶脯肉,前肘、後肘。不同肉質,烹調時有不同吃法。吃豬肉,不同位置的肉口感也不同。豬身上裡脊肉最嫩,後臀尖肉相對老些。炒著吃買前後臀尖;燉著吃買五花肉;炒瘦肉最好是通脊;做餃子、包子的餡要買前臀尖。" 根據做菜要求選購豬肉的不同部位(附:豬肉各個部位分布圖)
豬肉的各個部位
1、豬頭肉:裡麵包括上下牙頜、耳朵、上下嘴尖、眼眶、核桃肉等。豬頭肉皮厚、質地老、膠質重。適宜涼拌、鹵、腌、熏、醬臘等。
2、鳳頭皮肉:此處肉皮薄,微帶脆性,瘦中夾肥,肉質較嫩。適宜鹵、蒸、燒和做湯,或回鍋肉等。
3、槽頭肉(又稱頸肉):其肉質地老、肥瘦不分宜於做包子、餃子餡,或紅燒、粉蒸等。(含淋巴較多不宜多吃。最便宜。東南亞菜的炭燒豬頸取自此處)
4、前腿肉:這個部位的肉半肥半瘦肉質較老。適宜涼拌、鹵、燒、腌、醬臘、咸燒白(芽菜扣肉)等。(餃子也常用這個)
5、前肘(又稱前蹄膀):其皮厚、筋多、膠質重。適宜涼拌、燒、制湯、燉、鹵、煨等。 6、前腳(又稱前蹄、豬手):質量比後蹄好。此處只有皮、筋、骨骼,膠質重。適宜作燒、燉、鹵、煨等用。
7、裡脊皮肉:此處肉質嫩、肥瘦相連。適宜鹵、涼拌、腌、醬臘或做水煮肉片,肥膘部位可做甜燒白等。
8、正寶肋:此處肉皮薄,有肥有瘦,肉質較好。適宜蒸、鹵、燒、煨、腌,可烹制甜燒白、粉蒸肉、紅燒肉等。
9、五花肉:這個部位的肉因一層肥一層瘦,共有五層,所以叫五花肉。其肉質較嫩,肥瘦相間,皮薄。量適宜燒、蒸、咸燒白、紅燒肉、東坡肉等。
10、奶脯肉(又稱下五花肉、拖泥肉等):其位於豬腹部,肉質差,多泡泡肉,肥多瘦少。一般適宜做燒、燉、炸酥肉等。
11、後腿肉:此處肉好、質嫩,有肥有瘦,肥瘦相連,皮薄。適宜做白肉(涼拌)、鹵、腌、做湯,或回鍋肉等。
12、後肘(又稱後蹄膀):質量較前蹄差,其用途相同。
13、後腳(又稱後蹄):質量較前蹄差,其用途相同。
14、臀尖:肉質嫩、肥多瘦少。適宜涼拌(白肉)、鹵、腌,做湯,或回鍋肉。
15、豬尾:皮多、脂肪少、膠質重,適宜作燒、鹵、涼拌等。 好壞看顏色可分辨 買豬肉時,根據肉的顏色、外觀、氣味等可以判斷出肉的質量是好還是壞。優質的豬肉,脂肪白而硬,且帶有香味。肉的外面往往有一層稍帶乾燥的膜,肉質緊密,富有彈性,手指壓後凹陷處立即復原。 次鮮肉肉色較鮮肉暗,缺乏光澤,脂肪呈灰白色;表面帶有黏性,稍有酸敗霉味;肉質松軟,彈性小,輕壓後凹處不能及時復原;肉切開後表面潮濕,會滲出混濁的肉汁。變質肉則黏性大,表面比較乾燥,顏色為灰褐色;肉質松軟無彈性,指壓後凹處不能復原,留有明顯痕跡。 頸背肌肉(簡稱1號肉) 前腿肌肉(簡稱2號肉) 大排肌肉(簡稱3號肉) 後退肌肉(簡稱4號肉) 頸背肌肉(簡稱1號肉)指從第五、六肋骨中斬下的頸背部位肌肉;前腿肌肉(簡稱2號肉)指從第五、六肋骨中間斬下的前腿部位肌肉;大排肌肉(簡稱3號肉)指在脊椎骨下約4-6cm肋骨處平行斬下的脊背部位肌肉;後退肌肉(簡稱4號肉)指從腰椎與薦椎連接處(允許帶腰椎一節半)斬下的後腿部位肌肉。1-4號分割肉肌肉保持完整,表層脂肪修凈,肌膜不破。感官指標,色澤鮮紅或深紅、有光澤、脂肪呈乳白色或粉白色,有豬肉固有的氣味,無異味,冷凍良好,肉質緊密,有堅實感;煮沸後肉湯透明澄清,脂肪團聚於表面,具特有香味。
---——————————————————————————————
里肌肉
豬的里肌肉相當於牛的肋里肌及沙朗部位,豬里肌以胸部的胸最長肌為主,肉質嫩
還包含腰部的胸長肌,這就是大塊肉類料理常用里肌肉的道理。
(胸最長肌連接著尾底部與胸部及腰部)
肩里肌
是肩膀上方的背肉。平常家庭料理,可以選擇本身含油脂較豐富的里肌肉來燒煮,
選脂肪量較低的肩里肌來煎炒炸食,可以均衡調節油脂的攝取量。肩里肌的肉質比里肌肉來得
結實、堅韌,比較有嚼勁,取來當火鍋肉片、南洋沙爹等都足具風味。肩膀里肌肉適合煎、烤與做排
肉用:肩腹部肉含筋,適合切薄片煮湯或作火鍋肉片,肩膀肉易附著脂肪,適合食補燉湯的料理。
小里肌(菲利)
豬菲利屬於附著在腰椎部內側的里肌肉部分,是平常運動不到的豬肉,因所在的位置特別,也因此成了最柔軟、最稀有、最高貴的豬肉,一頭豬只有兩條菲利,豬排的料理就需用此部分,水煮肉片用此處。
胛心肉
前腿與肩里肌間的肉類,切薄片或不要太多肥肉比例的絞肉,常用此部位。
梅花肉
肩里肌肉靠胸部的部位,肉質紋路是沿軀體走向延展,因此筋肉之間附著有細細的脂肪,常見取來當火鍋肉片、台式的酸甜肉或宜蘭的卜肉 都足具風味。
排骨
連結里肌肉的胸骨至腰椎部的骨,把肉類取下後的骨變可作為料理用,如:接近小里肌的稱為小排骨里肌肉部位的骨則稱排骨;常見糖醋排骨、排骨等料理。
大腿肉
常指後腿肉,肉多脂肪分布均勻,含豐富蛋白質,煎、炒類常用。
豬腱
前後小腿去骨後所得的肉塊,腱子肉中的脂肪也很少,不需加以切修,不過,由於肉中有許多連結組織,因此極適合燉煮,鹵制。
五花肉
剔取第五肋骨到腰椎間的里肌肉後,就可看三層肉也是大家熟知的五花肉,又稱三層肉。因為從
側面看,是肌肉與脂肪分層交疊,所以被命名三層肉,它的脂肪含量是全豬最高的。適合做鹵肉飯。紅燒肉,梅菜扣肉,一般層數越多質量越好。
絞肉
常用五花肉或夾心肉,使用機器或剁刀,將肉剁成細末狀,再依料理所需,做成丸子或內餡等。
大骨
肩胛骨或臀骨等大塊骨,是熬高湯時不可或缺的主材料。
豬腸、豬心、豬腰。。。等內臟
不同內臟以不同方式洗滌干凈後,常用來製作燉補或燒鹵等料理。
前、後腿
豬腿脂肪含量,前腿(豬手)比後腿(豬腳)多兩倍以上,以燉煮方式,最能呈現汁多味鮮的好口味,如鹵,烤前腿較香醇,金華火腿、德國豬腿都取後腿較甘味。
如何選購新鮮豬肉
肉類色澤可判斷新鮮度
鮮紅色的豬肉表示新鮮,肉色蒼白沒有彈性而且濕濕的叫(打水肉)肉質緊密乾燥而
呈暗紅色肉叫(暗干肉)吃起來都不可口,有不好氣味的豬肉表示不新鮮或品質不佳。
如何辨識肉質的老嫩
豬肉的里肌較細嫩,而胛心肉、硬肌、臀肉等,肉質較老,所以選購肉品時,請根據不同用途,選用不同的種類及部位。
買肉,彈性是重點
烹飪技術高低是影響豬肉食品上不上口的主因,然而選擇材料也是要事一件,因此在選擇豬肉時,先用手指觸摸感覺其彈性及硬度,新鮮豬肉,硬中帶柔,
肉質帶有彈性,拿在手尚可感覺到沉重與彈性。
豬的種類影響口味
豬的種類很多,以國人的食用習慣而言,大根分為(黑毛豬)(白毛豬)(花豬)
由於黑毛豬的肉質較緊密富彈性,口味較香郁,且數量也較白毛豬繁殖少,所以價格略高,
注重烹飪美味的人大會挑選(黑豬肉)
看豬肉與脂肪的質地
肉色鮮紅色,切面有光澤,肉質鮮嫩,組織強軟,瘦肉切面成大
理石紋,豬肉脂肪成純白色,質地較軟而粘稠。
母豬肉比公豬肉口感好
選擇母豬肉時可看,母豬肉皮厚而硬,毛孔粗而深,有黑色斑點,
皮膚與脂肪之間沒有界限。若剝皮了,母豬的瘦肉成深紅色,手摸無沾液。
剛屠宰的肉質不夠鮮美
剛屠宰的禽畜,肉味不鮮美,而且腥臊味較濃,屠屠宰的禽畜等肉類進行後熟期過程,應在低溫(4度左右)的環境下存放最好。
『柒』 買豬肉買哪個部位的肉最好吃
一:梅花肉
梅花肉是位於豬肩胛上的肉,又稱肩胛肉,肉裡面會夾著一些白色筋條和部分脂肪,形式梅花圖案,故得此名,是豬身上公認口感最好的一塊肉,每隻豬身上只有5,6斤,梅花肉肉質鮮美,油花豐富,肉質也相當嫩香,常煮不老,如果想買梅花肉一定要早一點去或者和老闆提前預定。梅花肉適合做豬排或者叉燒肉等。
二:裡脊肉
裡脊肉主要位於豬的背部(即脊骨下面),與豬的大排骨相連。裡脊肉是一種瘦肉,脂肪較少,而且沒有筋骨,由於肉質鮮嫩,非常可口,適合切片蒸煮,剁、炒、炸都可以,所以裡脊肉常常是豬肉檔里比較搶手的。
三:臀尖肉
所謂臀尖肉,就是豬屁股上面一點的肉。肉質鮮嫩,可用作代替裡脊肉來用。臀尖肉又分前臀尖和後臀尖肉,前臀尖是緊挨豬前腿,向上一點兒的部位,肉質會稍嫩,後臀尖,也就是屁股後腿向上一點的部位,肉會稍硬,纖維稍粗。
四:前排肉
位於豬前腿的上半部分,又稱上腦肉,這種肉裡面有筋,肉質比較硬和老,容易吸水,因此比較適合包餡汆丸子。
五:五花肉
相信五花肉是我們吃得最多的肉類,五花肉之所以被稱為五花肉,是因為肥肉和瘦肉相隔了好幾層,位於豬的腹部,也是豬身上脂肪含量最高的一塊部位,雖說五花肉脂肪多,但它的肥肉卻很容易融化,而且瘦肉鮮嫩,無論用於炒菜,還是做燉肉、扣肉,都非常美味可口。
六:坐臀肉
位於後腿緊貼肉皮的一塊呈梯形的肉,前後薄中間厚,又稱坐板肉,該肉全部為瘦肉,肉質稍老,肌纖維較長,吃起來口感比較硬,一般用於白切肉或者回鍋肉。
七:彈子肉
彈子肉位於後腿棒子骨前的一塊球形,彈子肉呈橢圓形狀,外面被一層薄膜覆蓋,勁道十足、肉質嫩、口感好,無論是用來煲湯還是用來燉煮,都是極好的選擇。
八:前腿肉
生活中經常提到的「豬手」,就是前腿肉,由於豬的手平時活動量比較少,所以脂肪含量一般較多,是後腿肉的兩倍。但盡管豬手脂肪較多,但它的肉卻肥而不膩,用於燉煮方式口感較好,湯味鮮香,也比較多用於鹵肉的製作。北方的朋友喜歡用前腿做成肉餡包餃子或蒸肉包。
九:後腿肉
後腿肉就是平時講的「豬腳」,又稱後鞧,由於豬的腿部活動量較多,所以後腿肉含有的脂肪比前腿肉要少。肉質較有彈性,比較鮮嫩,而且肥而不膩,適合炒,煮,燉,燒等各種烹飪方式,無論怎麼做都好吃,很多的火腿腸就是選用後腿肉。
『捌』 豬肉哪個部位最好吃
豬口條和梅花肉最好吃。
豬口條,一頭豬只有一個,因價格小貴,被好多人錯過了內,但只要吃過一回,這口容感和味道足以回味半天,所以,貴也不放過,這就是美食的魅力吧!豬舌頭,平滑柔軟,都是瘦肉,無骨無筋,蛋白質豐富,有滋陰潤燥的功效。
據說每隻豬身上的這塊肉只有五六斤,大約有二十厘米長,橫切面瘦肉佔90%,其間有數條細細的肥肉絲縱橫交錯,所以吃的時候特別嫩而且香, 更是一點也不油膩,其肉質鮮美可口,切的時候可以很明顯的看到白脂粉肉相互交錯恰是一朵朵梅花。
『玖』 豬哪裡的肉最好吃
不同的烹飪方法選擇豬不同位置的肉會有特別好的口感和效果。
豬身上最嫩的是裡脊肉,我們農村殺豬的話,第一頓吃的就是裡脊肉!就是把裡脊肉切小塊,加入食鹽,料酒,雞精攪拌均勻。直接放入開水中,煮5-10分鍾就可以了。吃著又嫩又甜
其次就是梅花肉。梅花肉位於豬的肩胛骨處,這種的分布是瘦肉 中摻雜著脂肪,形似梅花,吃起來又香又嫩。
五花肉,豬的腹部位置,這里的肉肥瘦相間,一層瘦肉一層肥肉,吃起來肥而不膩。
前腿肉也是很不錯的,豬前腿部位的肉。這里的肉質略老,分布著十幾塊肌肉因此筋膜多,適合用來做餡料。
對於美女,講究吃個膠原蛋白,所以喜歡吃點帶皮的,豬肘子,尾巴,燉出來之後,細軟而富有彈性,吃什麼樣的,就補什麼樣的。
如果自己能弄得很仔細,很乾凈的話,豬頭肉是很好吃的一塊肉,肥而不膩,豬耳朵炒辣椒,粉蒸豬頭肉,特別美味,想想都留口水了,都是兒時的味道,小時候在外婆家,過年之前一定會做粉蒸肉吃。
後腿肉的皮質嫩,脂肪含量低,有筋,中間還包含了一塊腱子肉。豬的後腿因為運動量較多而富有彈性,適合燉,煮炒等。另外,很多火腿肉就是用豬後腿肉做成的。這些肉有的適合用來燉湯,有的適合用來包餃子,有的適合炒回鍋肉,各有各的吃法,只有經驗豐富的廚師才知道哪裡的肉最適合做什麼菜,才能將不同部位的豬肉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有經驗的朋友應該也懂得如何利用它們的特質做出不同口味的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