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每逢佳節倍思親的佳節是什麼節日

每逢佳節倍思親的佳節是什麼節日

發布時間: 2020-11-19 02:08:07

① 每逢佳節倍思親的佳節是什麼節日

是九月九日重陽節。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

② 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詩句中的佳節指的是什麼節日

每逢佳節倍思親,這里的佳節指的是重陽節。
唐代有個大詩人叫王維。他才十五歲,就一個人離開了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一晃兩年過去了,在異地他鄉,王維十分思念家鄉的親人。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遊玩。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王維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了。
王維想,以前在家鄉的時候,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登高遠眺。大家在一起,是多麼高興啊!如今卻天各一方,不能和他們相聚。兄弟們在登高的時候,一定也在思念著我。或許他們正西望長安,無限深情地說:「不知道王維一個人在長安過得怎麼樣……」
王維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提筆寫下了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 每逢佳節倍思親全詩是什麼節日

重陽節。

出自唐代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

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3)每逢佳節倍思親的佳節是什麼節日擴展閱讀:

重陽節民俗活動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而形成的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1、登高

九月九正值仲秋時節,秋高氣爽,登高遠望,嘯詠騁懷,活動筋骨,所以,人們於重陽登高,在時令上是最合適不過的。

2、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葯,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3、吃重陽糕

與登高相聯系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在北方,吃重陽糕之風尤盛。

4、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5、飲菊花酒

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6、放紙鷂

放紙鷂是惠州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換句話說,惠州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鷂為主要特徵的。此習除惠州流傳的民謠中有敘述以外,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

④ 每逢佳節倍思親的佳節是什麼節日

「每逢佳節倍思親」的佳節指的是"重陽節"

該詩選自唐代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

⑤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的「佳節」指的是什麼節

重陽節
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佳節,往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對家鄉風物的許多美好記憶聯結在一起,所以「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這種體驗,可以說人人都有,但在王維之前,卻沒有任何詩人用這樣樸素無華而又高度概括的詩句成功地表現過。而一經詩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現客中思鄉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登高時佩帶茱萸囊,據說可以避災。茱萸,又名越椒,一種有香氣的植物。三四兩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遙想兄弟如何在重陽日登高,佩帶茱萸,而自己獨在異鄉,不能參與。

⑥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的佳節是什麼節

九月九日重陽節。
九月九日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根據《歲時廣記》匯集整理的有關重陽節的文獻資料,南宋之前每年九月九日古人都會舉行各式各樣的節日活動,雖然這些習俗隨著時代的變遷、地域的變換呈現出不同的面貌,但重陽節宴飲、登高、食糕,以及有關菊花、茱萸等主題的活動一直貫穿始終。

⑦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的「佳節」指的是什麼節

「佳節」意思是美好的節日,沒有特定指代的節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詩人作客他鄉者的思鄉懷親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過有時不一定是顯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種觸媒,最常見的是「佳節」,就很容易爆發出來,甚至一發而不可抑止,這就是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

佳節,往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對家鄉風物的許多美好記憶聯結在一起,所以「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7)每逢佳節倍思親的佳節是什麼節日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是王維十七時的作品。

王維當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的兄弟為山東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中國有些地方有登高的習俗。

重陽節的起源:

「重陽」之名稱由來,得名於古籍《易經》中的『陽爻為九』。在《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又為「極數」,指天之高為「九重」。

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謂「兩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時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謂之「重陽」。明代張岱著《夜航船》雲:「九為陽數,其日與月並應,故曰「重陽」。

「九」為老陽,是陽極數,兩個陽極數重在一起,九九歸一,一元肇始,萬象更新。因此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

⑧ 每逢佳節倍思親的佳節是什麼意思

重陽節。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

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節日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

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滿茱萸只少我一人。

(8)每逢佳節倍思親的佳節是什麼節日擴展閱讀:

賞析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王維少年時期就創作了不少優秀的詩篇。這首詩就是他十七歲時的作品。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

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但千百年來,人們在作客他鄉的情況下讀這首詩,卻都強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這種力量,首先來自它的朴質、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開篇一句寫出了詩人在異鄉的孤獨之感。在外越是孤獨,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強烈。

後面詩人從直抒胸臆,轉筆寫到自己對親人團聚的聯想,遙想兄弟們在重陽佳節登上高山,身上插著茱萸,該是多麼的快樂。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這種出乎常情之處,正是它的深厚之處。

⑨ 獨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的佳節指的什麼節

佳節:原意指美好的節日(詩中指九月九日)。

九月九日:即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憶:想念。山東:王維遷居於蒲縣(今山西永濟縣),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

重陽節,即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為吉祥之日。

佳節,往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對家鄉風物的許多美好記憶聯結在一起,所以「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這種體驗,可以說人人都有,但在王維之前,卻沒有任何詩人用這樣樸素無華而又高度概括的詩句成功地表現過。而一經詩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現客中思鄉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熱點內容
青志生物 發布:2024-05-17 08:59:01 瀏覽:478
2014溫州師德培訓總結鄭 發布:2024-05-17 07:22:52 瀏覽:777
運營商英語 發布:2024-05-17 06:37:12 瀏覽:480
中醫外科學教學視頻 發布:2024-05-17 05:35:15 瀏覽:664
地理中考圖片 發布:2024-05-17 05:04:45 瀏覽:966
幼兒園師德觀後感 發布:2024-05-17 00:48:44 瀏覽:987
語文國學 發布:2024-05-17 00:47:29 瀏覽:509
合肥教育考試院網站 發布:2024-05-16 22:02:24 瀏覽:465
單價數量總價教學反思 發布:2024-05-16 18:40:30 瀏覽:485
門外的班主任表情包 發布:2024-05-16 18:08:47 瀏覽: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