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黃是什麼
1. 姜黃的功效是什麼
姜黃功能主治:止血、理氣、月經、鎮痛、治療腹脹、腹痛、手臂酸痛、麻痹、婦女瘀血、閉經,產後瘀滯、腹痛、撲動損傷、腹脹、
它用於胸和腹痛、痛經和氣滯血瘀的四肢痛、常與元虎和香附一起使用、「現代實用中葯」、「芳香性胃葯、對膽管和肝臟消毒有益。
用於黃疸,胸悶,窒息和疼痛、還用作止血劑、用於治療嘔吐、痢疾、尿液和痔瘡、外用膿腫創傷。
(1)姜黃是什麼擴展閱讀:
姜黃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脾、肝經。
姜黃根粗壯、末端膨大成長卵形或紡錘狀塊根、灰褐色、根莖卵形、內面黃色、側根莖圓柱狀、紅黃色、葉根生、葉片橢圓形或較狹、長20~45厘米、寬6~1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葉柄長約為葉片之半、有時幾與葉片等長、葉鞘寬、約與葉柄等長。
《本草求原》:"姜黃,益火生氣,辛溫達火化氣,氣生化則津液行於三陰三陽,清者注於肺,濁者注於經、溜於海,而血自行,是理氣散結而兼泄血也。"
《本草經疏):"凡病因血虛臂痛,血虛腹痛,而非瘀血凝滯、氣塑上逆作脹者,切勿誤用。誤則愈傷血分,令病轉劇。"
2. 姜黃是什麼
姜黃為姜科植物姜黃的乾燥根莖,主要功能是破血行氣,通經止痛。用於胸脅剌痛,閉經,症瘕,風濕肩臂疼痛,跌撲腫痛。
3. 姜黃是什麼,姜黃的功效與作用
以下來源於網路——
姜黃芭蕉目,姜科、姜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1.5m,根莖很發達,根粗壯,末端膨大呈塊根;葉片長圓形或橢圓形,葉頂端短漸尖;苞片卵形或長圓形,淡綠色,頂端鈍,花冠淡黃色;花期8月。
姜黃能行氣破瘀,通經止痛。主治胸腹脹痛,肩臂痹痛,心痛難忍,產後血痛,瘡癬初發,月經不調,閉經,跌打損傷。又可提取黃色食用染料;所含姜黃素可作分析化學試劑。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注意事項
血虛而無氣滯血瘀者忌服。
臨床應用
⑴治心疼(《奇效良方》)治心疼:姜黃、玄索、乳香、沒葯。上各等分為末,好酒用一盞,(心疼如手捉,一方用水煎)。每服6g,不拘時溫酒調服。方中姜黃破血行氣,通經止痛,為君葯。
⑵姜黃散(《雜病源流犀燭》)治風熱蟲牙痛:姜黃、細辛、白芷。上為末,擦牙,須臾吐出,鹽湯漱口。方中姜黃止痛,為君葯。
⑶瑞金散(《婦人良方大全》)治婦人血氣樶痛,月經不行,經先嘔吐疼,及月信不通:姜黃120g,牡丹皮、莪術、紅花、桂心、當歸、芍葯、川芎、延胡索各15g。上為末,每服6g,水一盞,酒三分,煎七分溫服。方中姜黃破血行氣,通經止痛,為君葯。
4. 姜黃是什麼
姜黃
(英)Turmeric
別名 毛薑黃、姜黃。
來源 為姜科植物姜黃Curcuma longa L.的根莖。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葉2列,長橢圓形,長20~40cm,寬6~15c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成柄。花莖由葉鞘內抽出,穗狀花序圓柱狀;櫻部苞片粉紅色,下部的綠色,內含數花;花萼綠白色,具3鈍齒;花冠漏斗形,喉部密生柔毛,裂片3,上面1片較大,長圓形,略成兜狀;唇瓣長圓形,3淺圓裂,黃色;葯隔基部有距。蒴果膜質,球形。花期8~11月。
栽培 主產四川、福建、廣東、江西。
採制 冬季或早春採挖,洗凈,除去細根,煮或蒸至透心,曬干。
性狀 根莖卵圓形、圓柱形或紡錘形,有的叉狀分枝,長2~5cm,直徑1~3cm。表面深黃色,有皺縮紋理和留有葉痕的明顯的環節,並有圓形分枝痕及須根痕。質堅實,斷面棕黃色至金黃色,角質狀,有蠟樣光澤,內皮支環紋明顯,維管束呈點狀散在。氣香特異味苦、辛。
功能主治 行氣破瘀,通經止痛。用於胸脅刺痛、經閉、症瘕、風濕肩臂疼痛、跌撲腫痛。
一般在葯店裡就可以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