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油多久熱

油多久熱

發布時間: 2021-08-03 17:00:11

㈠ 花生油什麼時候熱

現在許多的油不會起沫子,多試幾次就好了,誰也不是天生就會的,這次放進菜去不響,下次時間再長點再放菜,幾次不就知道了嗎,再話說回來,科學用油是不要燒開再放菜的,七八成熱就可。

㈡ 油熱多久能熟

嚴格的操作要用溫度計來看,通常在200度;若生活中考量看到冒煙就是代表熟了。

㈢ 油多久就熱開了

一般炒菜,放油不太多,只要看鍋冒煙,即可將菜下鍋翻炒。炸菜餚時,鍋內油多,又不好用版溫度計去測量油的權溫度,只能通過感觀來進行判斷。

烹制菜餚時,掌握好油溫的火候十分重要。該用旺火的不能用文火,該用文火的也不要用急火。油的溫度過高、過低對炒出來的菜的香味也有影響。特別是做油炸的菜餚,油的溫度過高,會使所炸的菜餚外焦里不熟;油的溫度過低,所炸菜餚掛的漿、糊容易脫散,使菜餚不能酥脆。

鍋里的油加熱後,把要炸的食物放入油中,待沉入鍋底,再浮上油麵時,這時的油溫大約是160°C,如果做拔絲菜,如拔絲山葯、拔絲白薯、拔絲土豆,用這種油溫的油炸比較合適。這時鍋下的火應控制住,以能保持油溫即可。

油加熱以後,把食物放入油中,沉在油的中間再浮上油麵,這種油的溫度大約是170°C左右。用這種溫度的油炸香酥雞、香酥鴨比較合適,炸出的雞、鴨,外焦里嫩。炸時,鍋下的火也要控制住。

如果把要炸的食物放入油中不沉,這種油的溫度大約達 190°C,比較適合炸各種含水分較少的菜餚,干炸帶魚、干炸黃魚、干炸裡脊等

㈣ 熟油多久可以燒好

加熱到油三四成熱即是熟油。

如何測試油溫幾成熱:

冷油溫,內1—2成熱。把筷子容放入油中沒有反應,這時候適合炸制堅果類食物,如油炸花生米,也適合炒醬料等。

低油溫,3—4成熱。筷子置於油中,周圍會出現細小的氣泡,一般用於滑炒、滑熘、油爆等類型菜餚。

中油溫,5—6成熱。細看油表面會有波紋,筷子周圍氣泡變得密集,但沒響聲,適合熗鍋和炒菜等。

高油溫,7—8成熱。筷子周圍有大量氣泡,並且有噼里啪啦的響聲,適合油炸或者煎肉類、魚類。
溫油鍋即三四成熱,油溫70—100度,為油麵平靜,無青煙,無響聲。
熱油鍋即五六成熱,油溫110—170度,油表面無青煙,四周向中間翻動。
旺油鍋即七八成熱,油溫180—220度,油麵有輕煙、平靜,用手勺攪動時有響聲。

㈤ 油一般燒多久是七八分熟的樣子

根據火力大小和油量多少,加熱時間不同。可以用筷子進行判斷:

取一根筷子直插入油中:油麵翻動轉向平靜,有青煙,用勺攪動時有聲響,若將筷子置於其中,筷子周圍會有大量氣泡,並有噼里啪啦的響聲。原料下鍋後,周圍出現大量氣泡,並帶有輕微的油爆聲即為七八分熱。

其它溫度:

一二成熱:由於油溫較低,把筷子放入油中,不會有什麼反應。

三四成熱:油麵泛起白泡,無聲響和青煙,用手置於油鍋表面,能感覺到熱,筷子置於油中,周圍會出現細小的氣泡。

五六成熱:此時油麵波動,向四周翻動,微有青煙升起,細看油表面會有波紋,筷子周圍氣泡變得密集,但沒響聲,原料下油後,周圍有大量氣泡,並伴有嘩嘩聲。

(5)油多久熱擴展閱讀

學會辨別油溫後,可以根據不同的油溫來選擇製作菜餚:

1、二成熱

適合炸堅果類食物,如油炸花生米、油酥腰果,也適合炒醬料等。

2、四成熱

這個油溫一般用於干熘、軟炸等,有保鮮嫩、除水分的作用,如軟炸蝦仁、炸香椿、干炸帶魚等。

但這些菜餚需要復炸,即將菜餚炸熟後撈出,待油溫升高後再炸一遍,復炸時需要七八成熱油溫,才能使菜外酥里嫩。

3、六成熱

炒、熗等烹調方法均適用,待油溫五六成熱,將蔥姜蒜等輔料倒入熗鍋,然後放入肉、青菜,水分明顯蒸發,蛋白質凝固加快,原料不易碎爛。

用這個油溫炒青菜能使炒出來的菜顏色漂亮且營養流失少,油溫過高可能造成原料受熱不均勻,油溫過低蔬菜容易出水。

4、七成熱

炸、煎、爆都適用七八成油溫。做出的蔥爆肉,能使主料迅速加熱,纖維急劇收縮,使肉內的水分不易浸出,吃時口感較嫩。如果火力不足,鍋內溫度不夠高,主料不能及時收縮,就會將主料炒老或煮老。

七成油溫煎出的荷包蛋,外皮金黃酥脆、蛋黃溏心;煎魚,能使其外皮變得酥脆。具有脆皮和凝結原料表面,使原料不易碎爛的作用;做拔絲地瓜、拔絲土豆的話,可用三四成油溫將原料內部炸熟,再用七八成熱油溫給原料炸制上色。

㈥ 油燒熱需要多少時間

不知是五斤,三斤,還是一兩,也不知你用的是煤炭爐,煤氣爐,還是煤油爐。

㈦ 炒菜時油燒多長時間最佳

烹調中火候與油溫的學問

(1) 炸 . 溜 . 炒等均用旺火,菜餚特點為嫩 . 脆 . 酥。

(2) 燒 . 悶 . 煨 . 扣 . 燉等均先用大火後用小火烹制,這種方式必須先用大火把材料燒至半熟,使材料上色後再用小火煮熟。

(3) 涮 . 熬 . 蒸等烹調方式所採用的火力,應根據材料而定,一般質嫩易碎者宜用小火,質老而又體大者則用大火。

(4) 煎 . 貼 .都均以少量油作為傳熱的方式,其菜餚特點為外香酥 . 里軟嫩,具有沉厚的油香味,宜用溫火。

(5) 注意掌握油溫,材料過油是菜餚在烹飪前一項重要的准備工作,也是製作過程中常用的方式,一道菜品質的好 . 壞與過油關系非常大,加熱時間掌握不好,那麼菜餚品質就達不到標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火候與油溫掌握得好不好,成為菜餚燒得好不好的關鍵。所以,懂得這方面的決竅,非常要緊。

(一)如何掌握火候

家庭廚房做菜,要重視如何用火。做菜用火得當,菜餚便烹製得好;火候過頭或火候不足,都會損害食物質量。

一般說,用炸、爆、炒、熘等方法烹制菜餚時,都宜用大火。用這種方法做菜,坐火時間短,菜餚成熟快。如炒肉絲,原料下鍋後用大火炒至七八成熟時,即可加調料包括鮮湯,加好略加翻炒即可成熟裝盤。上灶做菜僅用五六分鍾。若火候不足,肉絲使不熟,原料所含蛋白質也不易水解呈鮮,肉絲便缺少鮮香味。

火候過頭同樣不好。

凡是用煎、煮、燒等方法烹制菜餚,以使中火為好。好肉片燒豆腐,先把鍋用中火燒熱,待所放的植物油有七八成熱時,將豆腐下鍋,煎至兩面黃色時撈起。另把肉片下油鍋炒至半熟取出。然後鍋中加油再起鍋,將肉片倒入,加放調料,用中火燒開,再用小火稍燒,加水澱粉勾芡即成。此菜主要用中火烹成,豆腐外香里嫩,湯汗濃鮮。

用燉、燜、燴等方法做菜,應使用小火和微火。例如燉雞、燉鴨、燉蹄膀,都需用小火和時間加熱,才能使之肉酥湯濃。燜、燴一類半菜半湯的菜餚,用文火才適合。如果火力過大,原料枯熟而無味,湯汁在大火中易耗干,重新加水則滋味走失。

一菜在烹制過程中並非只能用一種火,要根據要求,適當掌握。例如有的魚菜時,先用大火烹煎,解其腥味,煎至兩面呈黃色時,加好調料燒滾,就改用小火燜燒,出鍋時又用大米收干鹵汁,魚肉便更為入味。

(二)如何掌握"油溫"

油溫,指即將投料時鍋中油的熱度。製作菜餚怎樣掌握油溫?一般要看火力的大小,原料投放的多少以及原料的性質而定。如大火,下料又少,則油溫掌握稍低一些;在小火時,油溫掌握要稍高一些,不然烹制炒蝦仁、炒肉絲、面拖排一類的菜餚,就會造成原料脫漿、脫糊。如烹制的菜餚,原料很多,油溫掌握要略高些。此外,還要根據原料質地的老嫩和形狀的大小來靈活掌握油溫。

油鍋加熱後,怎樣估計油溫的高低呢?可用眼觀耳聞的簡便方法來推知。如果油的表面穩定,無煙,無響聲,那麼可推知為低油溫。如果油麵四周各中間翻動,並冒出少量的煙,則屬中油溫。如果油麵中間往外翻動,並有大量青煙,用勺攪動有聲響,則可確定為高油溫。

低油溫在85~120℃,谷稱三四成熱。中油溫120~180℃,俗稱六成熱。高油溫一般在180~240℃,俗稱八成熱。低油溫適用於軟炸、滑炒,中油溫適用於干炸、酥炸,高油溫適用於清炸(如炸雞、炸魚)。

掌握好油溫還要看原料大小而定。體積大的要用稍低的油溫,較長時間的加熱,才能使原料受熱均勻。家庭烹制菜餚限於條件,一般火力較小,放油量較少,油溫升高慢投影降低快,因此油溫掌握可以略高一二成。

熱點內容
京芳教育 發布:2025-05-11 14:06:12 瀏覽:943
雲南白葯膏多少錢 發布:2025-05-11 12:53:15 瀏覽:566
師德師風演講稿標題 發布:2025-05-11 11:22:34 瀏覽:520
小小的船優秀教學設計 發布:2025-05-11 11:06:30 瀏覽:240
老師的眼作文 發布:2025-05-11 10:38:52 瀏覽:803
擴大英語 發布:2025-05-11 09:48:26 瀏覽:473
在線教育美國 發布:2025-05-11 08:07:13 瀏覽:899
教育培訓廣告設計 發布:2025-05-11 08:07:13 瀏覽:894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論文 發布:2025-05-11 06:32:22 瀏覽:221
佔有女老師 發布:2025-05-11 06:11:24 瀏覽: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