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冷敷需要多久

冷敷需要多久

發布時間: 2021-08-04 03:41:02

⑴ 腳扭傷冷敷要多長時間

這個問題抄需要根據自身情況而定襲——並不是每一種扭傷都需要冷敷: 1.疼痛厲害的可以——一跳一跳刺痛的那種 2.腫脹厲害的可以——皮膚顏色改變面積大且快的 3.酸痛的最好不要——容易遺留以後酸痛的病根 4.皮膚破損了(先處理破損創面)需要先用干凈的醫用棉紗隔開才可以 5.冷敷最好是加壓包紮——但要注意肢端(上肢或者下肢)顏色變化以免因為包紮太緊而產生其他危害——具體以掐指(趾)頭、看恢復皮膚本身顏色是不是一放手就(基本)恢復了,不是,太緊,需要松一些 6.冷敷包紮最好是每隔半小時就松開——根據自身情況,只好沒有繼續腫脹,可以不用再冷敷。如有必要,再反復冷敷 7.冷敷是即時(受傷當時——越快越好)的,超過12小時,基本沒有必要冷敷了——僅僅針對扭傷而言

⑵ 冰敷多長時間

一般每次20-30分鍾。

冰敷的原理在於:減少以及減緩組織胺的釋放,減輕組織對疼痛內的敏感性;減輕微循環及容周圍組織的滲出和腫脹; 減少血管內皮 細胞的作用和血栓的形成;減少氧自由基的釋放等。

要注意冷敷或冰敷的時間,不能過長,防止出現局部皮膚的損傷;可以適當服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葯物,不能過於著急,畢竟病情的恢復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多休息,少幹活,會慢慢好起來的。

(2)冷敷需要多久擴展閱讀:

很多研究表明:在創傷後的第一個24小時之內,微循環障礙以及由其繼發的組織損傷反應並不明顯。所以冰 敷要盡早,而且要持續一段時間。這樣,早期合理的冰敷就可以達到減低組織創傷程度和加快組織修復的目的。

在受傷24小時以後,可以做做熱敷治療,用熱毛巾或者是熱水袋進行外敷;口服一些治傷的葯物,如獨一味膠囊、傷科七味片等;對於現在的疼痛,可以噴點雲南白葯。

有條件時,在綁扎的同時用冰塊敷於傷肢,使血管及淋巴管收縮,減慢蛇毒的吸收。也可將傷肢或傷指浸入4-7°C的冷水中,3-4小時後再改用冰袋冷敷,持續24-36小時即可,但局部降溫的同時要注意全身的保暖。

參考資料:冰敷-網路

⑶ 冷敷一般每隔多久進行一次

你好!冷敷治療,一般是24小時內冷敷2到3次就行了,一次大概半個小時左右。
退燒方法有很多。如果高燒無法耐受,可以採用冷敷幫助降低體溫。在額頭、手腕、小腿上各放一塊濕冷毛巾,其他部位應以衣物蓋住。還可以用自來水擦拭身體來降溫。
意見建議:如果溫度特別高,而且一直不減退,需要送到醫院診治。退燒後注意保暖,多喝水,吃些清淡食物。

⑷ 冷敷多長時間合適

  1. 冷敷的時間一般要求在二十分鍾左右就可以的,同時服用活血化瘀的葯回物。

  2. 常用的冷敷方法也答是分為兩種,一是乾冷敷,二是濕冷敷。具體方法與熱冷敷許多相似之處。但作用原理恰恰相反,冷敷是為了局部損傷肌肉組織得以收縮,減少出血和腫脹。所以冷敷時要注意皮膚不要凍傷。

  3. 冷敷的原理是減輕疼痛感覺,減少血液流向該部位,防止充血腫脹。冷敷之後第二天如果還有疼痛,那麼合適的時間繼續冷敷。如果過一段時間發現扭傷的部位出現血腫、紫斑等,這說明有瘀血了,這時候就該反過來熱敷了。千萬別搞錯了順序。

  4. 當如果損傷處有傷口、起泡或出血的時候,要注意患者的情況,如果對低溫特別敏感或心血管系統有病的人,要慎用冷敷。

  5. 冷敷時一定要注意冷敷時間的控制,不要時間過長,避免造成凍傷,尤其是在肘關節和膝關節部位特別注意防凍,以免造成對關節的損害。

⑸ 腳崴了腫了需要冷敷多久

以傷抄後24小時為界限,正確使用熱敷和冷敷。
冷敷方法:將冷水浸泡過的毛巾放於傷部,每3分鍾左右更換一次,也可以用冰塊裝入塑料袋內進行外敷,每次20~30分鍾。夏季則可用自來水沖洗,沖洗時間一般在4~5分鍾左右,不宜太長。
如果踝部扭傷已超過24小時,則應改用熱敷療法。此時熱敷能改善血液和淋巴液循環,有利於傷處淤血和滲出液的吸收。
熱敷方法:將熱水或熱醋浸泡過的毛巾放於傷處,5~10分鍾後毛巾已無熱感時進行更換。每天進行1~2次,每次熱敷約30分鍾即可。

⑹ 受傷後 多長時間內冷敷 多久後熱敷

立刻冷敷,24小時後熱敷。
冷敷是減少受傷處的血液循環,減輕疼痛和出血。
熱敷是為了消腫。

⑺ 敷,一次冷敷多長時間,隔多久冷敷一次

冷敷時間一般為20分鍾一次,間隔3/4小時為好。

⑻ 冷敷每次應持續多長時間效果最佳

一般傷後24小時內需要冷敷,冷敷可以防止繼續腫脹,不能太涼,防止凍傷。冷敷持續15-20分鍾一次就可以,感到皮膚溫度恢復正常了就可以再次冷敷。

⑼ 扭傷後要冷敷多久,急!

如果扭傷了腳,你會怎麼辦,是冷敷還是熱敷?許多人會先用冰,以減少傷處的腫脹,然後很快又改用熱敷或用熱水來促進傷口的癒合。這種做法其實是錯誤的。現代醫學認為,在沒有特殊情況的前提下,受傷(挫傷、扭傷、碰傷、韌帶撕裂傷、肌肉和軟組織傷等)以後,在48小時之內應當用冰袋冷敷而不是熱敷。
當然,也有一些特殊情況不適於冰敷,比如:傷口起了水皰或破潰(即開放性傷口),以及對低溫特別敏感的人或心血管系統有病的人。
冷敷可以減少通往傷處的血流,使受傷部位內出血和腫脹情況得到控制,促進恢復。為什麼不能馬上熱敷呢?因為,熱敷會使受傷局部溫度升高,血流增加,腫痛加劇;如傷處有小血管破裂,會增加出血量,使以後血腫吸收困難,延緩恢復過程。
那麼,如何進行冷敷呢?一般在受傷後頭兩天,每1~2小時使用冰袋10~20分鍾,冰袋與皮膚之間要毛巾、綳帶之類的東西隔開。如果受傷的是手或腳,也可以直接泡在冰水裡,但每次不要超過15分鍾。冷敷的時候應該控制溫度,當心造成凍傷。在肘關節或膝關節部位尤其要注意防凍傷,因為這些部位的神經比較
接近皮膚。
除了冷敷,受傷初期還要做到三點:首先要讓傷處休息不要活動;第二要將傷處適當地包紮起來,這樣可以減少腫脹;第三要把受傷的部位適當抬高,應比心臟部位稍高些,以減少局部血流。
當傷處的腫脹得到控制,並開始消退,此時加溫熱敷就有好處了,提高溫度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對於促進傷口癒合和康復有多方面的好處。熱敷可以減少疼痛,使肌肉鬆弛,並且也可減少關節僵硬的程度;熱敷可以擴張局部血管,促進血腫吸收。加溫熱敷也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干法加溫,就是把熱水袋或裝有熱水
的瓶子放在傷處;用熱水袋或瓶子時,跟用冰袋一樣,也要用毛巾等物與皮膚隔開,一次不要超過20~30分鍾,以防燙傷。另一種是濕法加溫,就是敷熱毛巾或把傷處泡在溫水裡,濕法透熱效果好。

⑽ 你好,請問冷敷要敷 多久

冷敷可使毛細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可使神經末梢的敏感性降低專而減輕疼痛,降溫退熱,可減少屬局部血流,防止炎症和化膿擴散。可將體內的熱傳導發散,增加散熱,降低體溫。冷敷適用於扁桃體摘除術後、鼻出血,早期局部軟組織損傷、高熱病人及中暑者、牙痛及腦外傷病人。冷敷可用小毛巾在冷水或冰水中浸濕,擰成半干,敷於局部,每隔1-3分鍾更換一次,持續15-20分鍾。也可用冰袋裹上毛巾敷於局部,但要注意避免凍傷。
熱敷

熱點內容
教育雲公司 發布:2025-05-11 04:15:38 瀏覽:601
英語基礎1 發布:2025-05-11 01:46:36 瀏覽:45
燕趙教育 發布:2025-05-11 01:34:11 瀏覽:24
圖形與幾何教學設計 發布:2025-05-11 00:17:53 瀏覽:419
上海高中化學知識點 發布:2025-05-10 23:57:31 瀏覽:826
教師的福利待遇 發布:2025-05-10 23:09:53 瀏覽:485
陸房中學 發布:2025-05-10 22:10:05 瀏覽:982
湖南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發布:2025-05-10 21:23:02 瀏覽:29
水晶缽教學 發布:2025-05-10 20:40:56 瀏覽:433
教師長工資 發布:2025-05-10 18:56:59 瀏覽: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