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蕪湖縣紅楊中學

蕪湖縣紅楊中學

發布時間: 2021-09-22 09:47:10

Ⅰ 蕪湖有多少個 高中

直屬學校
第一中學
第二中學
第三中學
安師大附屬中學
第七中學
第八中學
田家炳實驗中學
安師大附屬外國語學校
第十二中學
第十三中學
蕪湖國防教育學校
蕪湖師范學校
安師大附小
聾啞學校
培智學校
安師大附幼
安師大夜大學
職教中心
工業學校
火龍崗中學

鏡湖區
鏡湖區教育局
第十四中學 育紅小學
第十九中學 綠影小學
第二十七中學 師范附小
第二十八中學 獅子山小學
第二十九中學 大慶路小學
柳春園小學 大官山小學
鏡湖小學 王家巷小學
環西小學 三園小學
羅家閘小學 中和路小學
北塘小學 范羅山小學
康復路小學 棠橋小學
建設路小學 解放西路小學
楊場小學 東風小學
赭山小學 石頭路小學
梅蓮路小學 江東小學
人民路小學 造船廠小學
弋江北路小學 二勘小學
環南幼兒園 實驗幼兒園
鏡湖幼兒園 育紅幼兒園
張家山幼兒園 三聯幼兒園
上長街幼兒園 大官山幼兒園
中二街幼兒園 解放西路幼兒園
弋江區
弋江區教育局
第三十六中
澛港中學
第二十四中學
第二十五中學
利民路小學
延安小學
碼頭口小學
南關小學
馬塘中心小學
魯港中心小學
牌樓小學
馬塘小學
龍華小學
馬飲小學
平山小學
港西小學
西街幼兒園
海螺集團寧國
子弟學校蕪湖分校
蕪鋼子弟學校
發動機廠子弟學校
鳩江區
鳩江區教育局
第三十二中學
第三十三中學
第三十四中學
新世紀學校
鳳鳴實驗小學
褐山小學
天門小學
官陡小學
灣里小學
神東小學
南陽小學
管山小學
裕溪口小學

三山區
三山區教育局
浮山中心小學
保定中心小學
新淮中心小學
小洲中心小學
峨橋中心小學
三山中心小學
龍湖中心小學
第三十九中
第四十中學
第四十一中學
第四十二中學
第四十三中學
第四十六中學
第四十八中學

蕪湖縣
蕪湖縣教育局
清水鎮永鎮中心學校
方村鎮中心學校
紅楊鎮中心學校
花橋鎮中心學校
清水鎮中心學校
清水鎮荊山中心學校
陶辛鎮保沙中心學校
方村鎮埭南中心學校
陶辛鎮十連中心學校
六郎鎮周皋中心學校

Ⅱ 蕪湖縣第一中學的校史

一九二0年——一九三六年)
本世紀初葉,在五四運動的高潮中,新文化運動興起,影響所及,各地紛紛開設學校。一九二0年八月,宣城地方熱心辦學人士,呈請當時省教育廳批准,在宣城小東門奉公街前清游擊公署創辦宣城蠶桑學校。一九二二年宣城蠶桑學校改為安徽農業學校,同年底又改為安徽寧國府六邑(宣城、南陵、涇縣、旌德、寧國、太平)公立初級中學。初創期間,全校師生員工不滿百人。校長先後計有周芷貞、吳榮生及茆魯蓀。
三十年代末,宣城城內曾設有女子初中一所,校址在縣夫子廟,僅有三個班級,學生將近九十人。由張伯熙、張益清先後任該校校長。因經費拮據,學生人數過少,於一九三六年夏,與寧屬六邑公立初級中學合並,改名為寧屬六縣聯立中學。聯中校址在女中舊址夫子廟,並稍加修葺。首任校長為旌德人江康世。寧屬聯中當時有三個年級,六個班,男女生分班教學,學生人數近200人,教師員工約20人,校舍系舊房改修,教室、宿舍陰暗潮濕,學生活動場地狹小,無圖書儀器,教學用具及體育器材只寥寥數件。 (一九三七年——一九四九年)
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爆發。寧屬聯立中學第二學期開學後不久,宣城即遭日機轟炸,學校無法上課。校長江康世因系旌德人,乃決定將學校遷往旌德江村。是年十月底,學校開始搬遷。學校遷抵江村後,臨時借用江氏宗祠分祠及江村小學為校舍。次年春,開學上課,原有部分師生亦陸續來校。
不久,宣城及鄰近各縣相繼淪陷,大批青年學生流亡涇縣、旌德及徽州地區。於是有大批失學青年來江村入學學習,因此聯中學生人數增多。到一九三九春,聯中增設高中三個班,成為完全中學。初中則增加到十三個班,高初中學生共有800多人。一九四○年以後,涇縣、寧國、南陵、宣城各縣相繼開辦初中,因此寧屬聯中初中部學生人數驟減,但高中班級卻有所增加。一九四三年高中為七個班,初中只有六個班,學生人數為550餘人。一九四四年高中為七個班,初中減為五個班,學生人數只有470餘人。到抗日戰爭勝利前夕的一九四五年春,高中則減為五個班,初中只有三個班,學生人數不過320餘人。當時寧屬聯中的教職員工除一部分系遷校之際來江村外,大部分教職員工均系就地聘用,其中絕大多數是旌德人。以後外地教師紛紛離去。該校教工工資微薄,每月所得,除交伙食外所余無幾,無法贍養家庭,生活甚為清苦。
寧屬聯立中學遷旌德江村後第二年,又相繼增設涇縣、寧國、宣城三個分校。涇縣分校由周芷貞任分校主任,校址在涇縣茂林附近潘村,校舍系借用潘氏宗祠。全校分四個班(高初中各兩個班),男女學生有200餘人,教職工20人。至一九四三年,涇縣分校高中兩個班並入江村校本部,初中班並入涇縣初級中學。宣城分校校址在宣城周王村附近之榨門口,校舍系借用師家大屋及五松庵兩處,主任為方詩祥。宣城分校只有三個初中班,學生130餘人,教職工約10人。一九四二年宣城分校改為宣城縣立初級中學,抗日戰爭勝利後遷往宣城縣城裡,解放後並入安徽省宣城初級中學。
一九三九年底,江康世委派校本部秘書彭懋常往寧國縣籌設寧國分校,校址覓定寧國縣東南山區之寧國墩。寧國分校以地處山區,對外交通不便,學生入學者不多,僅60餘人,分兩班上課。一年後,以學生人數過少,即宣告停辦,部分學生轉入校本部。
一九四六年一月,旌德三溪人陳在平任寧屬聯立中學校長(江康世已去世)乃決定將聯中遷回宣城。當時聯中舊址宣城縣夫子廟在抗日戰爭時期,已全部毀於炮火,無力重建,只得到處尋找公屋做校舍。有一天,我在蕪湖市路遇陳在平(當時我在前省立蕪湖中學任教),陳談及擬將聯中遷回宣城,但苦於校舍無著。我建議陳往灣沚去看看,因灣沚在抗日期間系日軍據點,日軍在鎮東獅子山附近築有營房數棟,因日軍勿促退走,房屋損失不大,若稍加修葺,可作校舍之用。且灣沚水陸交通便利,便於學生入學。陳採納我的建議,便於次日前來灣沚察看房屋,旋即去宣城申請遷校灣沚,獲得批准。不久,聯中遷灣沚。暑期中,原寧屬聯中一部分學生來校,又添了一些新生。九月,學校開始上課,計有高中四個班,初中兩個班,學生計220人,教職員工約20人左右。聯中開學後不久,陳在平辭去校長職務,由彭懋常繼任校長。一九四八年,聯中有高初中各四個班,學生330餘人。因缺乏教師,缺經費,學校大部分開支靠學生學雜費收入勉強維持。到解放前夕,學校僅開設高初中各三個班,高初中學生總數只有181人,教職員工人數也減少到10餘人。
寧屬聯中校史前後也有10餘年之久,但學校始終不穩定,有時甚至難以為繼,更不談上發展了。 (一九四九年——一九八四年)
一九四九年四月,灣沚解放,當時大部分學生均未離校。人民解放軍關懷教育,臨時委派原聯中老師王慶新接收學校,並成立了校務委員會,作為學校領導機構。一九四九年八月,宣城專員公署批准將聯立中學改稱為皖南區灣沚中學。
一九五零年秋,灣沚中學的高中部並入宣城中學,設初中三個班,學生約百人,並正式委任馮紀雲為校長。一九五一年學校曾附設過一個獸醫班,一年後獸醫班並入鳳陽獸醫學校。一九五三年又以當時蕪湖縣初師(校址在蕪湖縣方村)並來初師三個班(三年級兩個,一年級一個班),於一九五四年夏結束了附設的初師班。
此時,學校規模正在逐漸擴大,發展為七個班,學生增加到560餘人。一九五四年初,校長馮紀雲調省工作。夏維民繼任校長,後夏調郎溪中學任校長,繼任校長為楊濟人。楊來灣沚不久,便去北京學習,由岑佩鋒繼任校長。
一九五六年初,學校改為安徽省宣城第一初級中學。一年後,學校更名為宣城灣沚初級中學。此時學校發展為八個班,共有學生七百餘人。
一九五七年,楊濟人復任灣中校長。一九五八年,蕪湖地委批准灣沚初中改為完全中學,暑假後招收高一兩個班。校名改稱為安徽省宣城灣沚中學。
自解放時起,至一九五八年的10年時間里,由於中國共產黨重視文教事業,灣沚中學在黨的領導下,學校日益鞏固、發展。班級增多,學校人數日益增多,圖書儀器及教學設備亦陸續添置,教學質量在逐步提高。
一九六二年,楊濟人調走,由秘書陳奇暫行主持教務。一九六四年汪時春任灣中校長。在文革期間,灣沚中學相繼由林傑、方覺、王竟成等人主管教務。文革後期宣城縣派王朝安、郭逸群來灣中主持教務。一九六九年十月,王朝安將灣中一分為四,下鄉辦學。王朝安去花橋,陳文宣去趙橋,徐永生去紅楊,灣沚則由方覺、王竟成主管校務。灣沚中學所有校產亦一分為四。此時灣沚中學師生,大部分下鄉,去花橋、趙橋、紅楊等處。
一九七○年,汪時春復任灣沚中學校長。一九七一年,宣城八社二鎮劃為蕪湖縣管轄,灣沚鎮成為蕪湖縣城關鎮,灣沚中學亦改為蕪湖縣中學。
自一九七二年起至一九七三年署假,蕪湖縣中副校長為吳同秀。一九七三年秋,王英繼任蕪湖縣中校長。一九七八年學校易名,改稱為蕪湖縣第一中學。從此以後,學校發展很快。特別是一九八二年,本校成為蕪湖市重點中學後,上級增拔經費,擴建校舍,充實圖書儀器及其它教學設備,學校面貌大為改觀。至一九八三年,學校共有高初中五個年級,27個班,其中高中為11個班,初中為16個班,學生人數多達1500餘人,教師員工人數共有115人(不含已退休的6名員工)。自一九七八年王英調走後,繼任縣一中校長者先後有黃勛、梁家慶、王訓之、巫俊欽。
自一九七八年暑假全國大專院校恢復招生制度以後,截至一九八三年(八四年縣一中無應屆高中畢業生)止,一中每年應屆畢業生報考大專院校的錄取名額逐年增加。七八年僅錄取3人,七九年錄取11人,八0年錄取24人,八一年錄取42人,八二年錄取79人,八三年錄取人數較多,為135人。
從一九八一年起,畢業生錄取全國重點大專院校的也逐年增多。據不完全統計,歷屆高中畢業生所錄取的全國重點大學有:北大、上海交大、科技大、復旦、同濟、浙大、武大、解放軍政治學院、長春地質學院、東北工學院、華東化工學院、華東紡織工學院、合工大、華師大以及全國其它著名大專院校。進入大專院校學習的本校學生學習勤奮,學習成績較好。其中如陶明同學在上海交大畢業後,由學校送往法國繼續深造。楊春同學由東北工學院畢業後已考取去英國深造。其他大專院校畢業的同學均能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崗位,做出了應有的成績,為祖國四化建設貢獻力量。
八四年五月起,一中開始進行學校領導體制改革,實行幹部革命化、年輕化、專業化、知識化,經過民主推選,謝文輝任校長,副校長有汪忠音、後正培。
目前,一中高初中各有三個年級,共24個班級,學生共有1290人,教職員工115人。
一中現擁有建築面積為8000餘平方米,其中教學大樓建築面積為1579.5平方米,即將竣工之實驗大樓建築面積1512平方米。
圖書館擁有各類畫書約一萬八千五百多冊,供教學使用的各類掛圖亦大致齊全。各種理化儀器,可供10個實驗小組同時使用。其中較精密儀器有:分析天平(一架)、示波器(七個)、顯微鏡(十台)、電影機(三台)、投影電視機(一部)、電視機(兩台)等。
生物及生理衛生方面有各種切片、標本、人體模型。體育器材正不斷添置。現有籃球場四個(內燈光球場一個)、足球、排球場各一個。課外活動場地也很寬敞。 綜上所述,蕪湖縣第一中學六十餘年之沿革史顯然可劃分為兩個時期。解放以前,一中前身各學校,大都設施簡陋,經費短絀,人事遞嬗,主教事者咸以學校為斂財和安插私人之場所,而其間又三遷校址,師生疲於奔命。教師薪資微薄,難以安心教學,學校風雨飄搖,教學秩序無法穩定。到解放前夕,已呈無法撐持之局面。
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蕪湖縣第一中學從此獲得了新生。建國35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中繼續不斷地向前發展。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一中的發展步伐加快,教學質量逐步提高。
多年來,一中全校師生經過長期不懈地努力,先後為祖國培養出一批建設社會主義各方面的人才。如現在首都工作的叢翰香(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中國近代史副研究員)、江春澤(曾擔任過中國人民大學領導職務);在省工作鄭伊農(省著名畫家、書法家)以及在灣沚本校就讀過的著名小說家魯彥周等人。
目前,蕪湖縣第一中學全體師生,為祖國四化建設,為早日實現祖國現代化的宏偉大業正在作出更大努力!

Ⅲ 蕪湖縣紅楊中學。期末成績

蕪湖縣紅楊中學不掛網公布此類信息。

如有合法需要,

建議直接詢問學校辦公室、教務處。

祝你好運。

Ⅳ 蕪湖縣有幾所高中

蕪湖縣有普通高中44所。

蕪湖面積5988平方公里,人口384.21萬,其中市區面積1064.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5萬,下轄無為、蕪湖、繁昌、南陵4縣和鏡湖、弋江、鳩江、三山4區,2個國家級開發區。

現有中小學1173所,其中:幼兒園409所、小學523所、初中167所(含九年一貫制學校34所)、普通高中44所、中等職業學校25所、特殊教育學校4所、國防教育學校1所。全市在校中小學、幼兒園學生50.8萬人,教職工3.5萬人,專任教師2.9萬人。

(4)蕪湖縣紅楊中學擴展閱讀:

蕪湖高中歷史沿革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中江書院創立。

清同治二年(1863年),中江書院更名為鳩江書院。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鳩江書院更名為皖江中學堂。

1912年,皖江中學堂更名為省立第二師范學校。

1914年8月,省立第二師范學校更名為省立五中。

1916年,早年曾留學日本的同盟會會員、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劉希平受聘於省立五中,教授國文與修身課。「五四」運動興起後,他被學生推選擔任校長。

1929年,省立五中更名為省立七中。

1934年,省立七中更名為省立蕪湖中學。

1948年,省立蕪湖中學更名為省立蕪湖高級中學

1949年,省立蕪湖高級中學更名為蕪湖市立中學。

1950年,蕪湖市立中學更名為皖南區蕪湖市第一中學。

1951年,皖南區蕪湖市第一中學更名為安徽省蕪湖市第一中學。

1958年,被評為安徽省重點中學。

1969年,安徽省蕪湖市第一中學更名為蕪湖市東方紅中學。

1972年,定名為蕪湖市第一中學。

1978年,恢復為省重點中學。

1997年,被評為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1999年12月,被評為安徽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2007年10月19日上午,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在學校舉行了國防生生源基地簽約揭牌儀式,一中被確立為全國100所國防生生源基地之一。

2011年2月,城東新校區正式建成並啟用。10月,獲清華大學「新百年領軍計劃」優質生源基地推薦資質。

2014年,第十一屆全國普通高中通用技術實驗工作研討會在蕪湖一中召開;安徽省「江南十校」聯誼會第27屆年會在蕪湖一中學召開;俄羅斯彼爾姆青少年合唱團來蕪湖一中訪問交流;於丹做客蕪湖一中。

2015年,學校成功承辦安徽省生物學科優質課大獎賽;教學樓外立面改造、師生書吧等一批項目相繼完工。

Ⅳ 蕪湖市排名前十的高中,麻煩了!我要考高中 緊急啊

並無權威的排名,好點的高中有蕪湖一中、安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蕪湖十二中、蕪湖市田家炳實驗中學、安徽省繁昌第一中學,這些都是安徽省級示範中學。

1、蕪湖一中

蕪湖市第一中學是安徽省老牌重點中學、省首批示範高中。

學校前身系創建於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的中江書院,清同治二年(1863年)更名為鳩江書院,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更名為皖江中學堂,1912年更名為省立第二師范學校;

後經歷省立五中、省立七中、省立蕪湖中學、省立蕪湖高級中學、蕪湖市立中學、皖南區蕪湖市第一中學、安徽省蕪湖市第一中學、蕪湖市東方紅中學等階段,1972年定名為蕪湖市第一中學。

4、蕪湖市田家炳實驗中學

蕪湖市田家炳實驗中學是一所具有60多年辦學歷史的高級中學,省級示範高中。原名蕪湖市第九中學,2001年3月更名為蕪湖市田家炳實驗中學,成為當今全國138所田家炳系列院校之一。

2002年秋季開始接受援藏教育任務,招收來自西藏自治區的學生就讀,成為全國眾多援藏教育系列學校之一。2008年被安徽省教育廳定為省級示範高中。

5、安徽省繁昌第一中學

安徽省繁昌第一中學,簡稱「繁昌一中」,位於安徽省蕪湖市繁昌縣城西南郊,北鄰峨溪河,南依繁昌窯遺址,安徽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繁昌一中前身為始建於1936年的「繁昌縣農業初級中學」,1958年秋增辦高中,更名為「繁昌中學」,1981年春,定名為安徽省繁昌第一中學。2003年,學校剝離初中部,易址新建,9月,遷入現址,2005年4月被評為「安徽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Ⅵ 安徽省蕪湖縣紅楊鎮興塘村六甲胡發生了一些什麼

說來聽聽

Ⅶ 蕪湖縣紅楊中學距離橫崗超市多遠

公交線路:蕪湖縣31路 → 蕪湖縣23路,全程約37.4公里

1、從蕪湖縣紅楊中學步行約210米,到達三狄路口站

2、乘坐蕪湖縣31路,經過19站, 到達世紀廣場站

3、步行約40米,到達世紀廣場站

4、乘坐蕪湖縣23路,經過22站, 到達花橋木器包裝園站

5、步行約6.8公里,到達華億超市(永興村店...

Ⅷ 蕪湖縣紅楊中學二中高考分數線是多少

580吧 目前還沒正式訂下來

Ⅸ 「供電杯」中學生書信文化節作文

用戶登錄
用戶名:
密碼:
關於開展第六屆「供電杯」少年兒童書信文化活動的通知
2010-6-1 11:31:20
關於開展第六屆「供電杯」少年兒童書信文化活動的通知
七、八年級各班:
「全國少年兒童書信文化活動」是由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少工委和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聯合舉辦的旨在弘揚傳統書信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的一項全國性重要文化活動。該項活動每年一屆,目前已成功舉辦五屆。根據蕪縣青聯字〔2010〕10號文件精神,我校決定開展第五屆少年兒童書信文化活動。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動主題:
以「同慶世博會 共創文明城」為主題,推進少年兒童了解世博、參與世博、奉獻世博,增強學生「文明迎世博」的光榮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結合我縣爭創全國文明縣城的時機,讓少年兒童努力成為合格的文明創建的參與者、宣傳者和建設者。
二、活動時間:
2010年6月
三、活動對象:
七、八年級全體學生
四、組織機構:
本次活動由紅楊中學第六屆少年兒童書信文化活動組委會主辦,活動組委會辦公室設在學校團總支。
五、活動進程:
1、組織發動階段
6月上旬,學校成立第五屆少年兒童書信文化活動組委會。組委會向各班級發出通知,舉辦啟動儀式暨第五屆少年兒童書信文化活動頒獎儀式。
2、開展活動階段
6月中旬,各年級組、各班級組織學生參與書信文化活動。各班班主任指導參賽學生以「同慶世博會共創文明城」為主題,以「書信、書法、繪畫」為形式進行創作。
各班班主任做好作品收集工作,並於6月10日(周四)之前上交到團總支辦公室。學校活動組委會將統一郵寄至縣組委會。
3、評選表彰階段
書信作品上交到第六屆全國少年兒童書信文化活動(蕪湖賽區)組委會辦公室後,市、縣組委會邀請專家對參賽書信作品進行集中評選,分別評出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
七、相關要求:
1、作品要求
⑴、書信篇:必須以「同慶世博會共創文明城」為主要內容進行創作,參考題目設立為「寫給城市的一封信——『我與文明同行』」等五個子題目,文體不限,字跡要求工整規范。參賽者務必將書信作品謄寫在方格稿紙上,裝入比賽專用的免費信封中。
⑵、書法篇:內容必須緊扣「同慶世博會共創文明城」進行創作,篇幅不超過20字,字體不限,用三尺宣紙書寫,不許裝裱。參賽者可以將書法作品裝入大信封,然後將發放的參賽郵簡上免費參賽標識剪下,貼在信封正面充當郵票。
⑶、繪畫篇:可以用生動的筆觸、誇張的視覺造型,圖文並茂的方法闡述文明創建這一主題,所有參賽繪畫作品必須用A3紙上報。以「同慶世博會 共創文明城」為主要內容進行創作,具體繪畫參考題目設立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等五個題目。參賽者可以將繪畫作品裝入大信封,然後將發放的參賽郵簡上免費參賽標識剪下,貼在信封正面充當郵票。
2、所有參賽作品必須是本人的真實作品,凡已在報刊上公開發表的作品不列入本次活動評選范圍。報送作品時須寫明姓名、所在學校、年級、地址、聯系電話。來稿一律不退,請參加者自留底稿。組委會辦公室對獲獎作品享有包括但不限於書籍、報刊、雜志、影視、網路等相關媒體出版、發表的著作使用權。對被採用的作品不再另行支付稿酬。活動參加者根據自願原則參與活動,一經投稿,表明接受上述約定。
3、全國少年兒童書信文化活動是一項涉及面廣、參加人數多、社會影響面大的公益活動。為確保活動的順利開展,各年級、各班級把這項活動作為加強德育教育、引導中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的具體實踐,要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工作,確保活動覆蓋率達到95%以上。
紅楊中學第六屆少年兒童書信文化活動組委會
二〇一〇年五月三十一日
附件:
蕪湖縣紅楊中學第六屆少年兒童書信文化活動組委會名單
組 長:胡禮明
副組長:吳成林 程太璋
成 員:徐克發 羅龍章 李傳孝 張 勝 范慶慶 七八年級班主任老師
蕪湖縣紅楊中學第六屆少年兒童書信文化活動參賽作品參考題目
本次活動主題為「同慶世博會 共創文明城」,以下為參考題目(可任選):
一、書信篇:1、寫給城市的一封信——「我與文明同行」
2、寫給未來的一封信——「我的世博夢想」
3、寫給玉樹小夥伴的一封信——「明天會更好」

熱點內容
醫生的英語 發布:2025-05-09 00:30:42 瀏覽:273
晏陽初平民教育 發布:2025-05-08 23:53:40 瀏覽:840
如何搭搭訕 發布:2025-05-08 23:47:57 瀏覽:840
微博如何刪 發布:2025-05-08 21:15:32 瀏覽:659
教育平台在線 發布:2025-05-08 20:11:45 瀏覽:618
安徽教師資格准考證列印入口 發布:2025-05-08 18:52:50 瀏覽:861
學好語文的方法和技巧 發布:2025-05-08 18:35:29 瀏覽:507
高一地理熱力環流 發布:2025-05-08 17:25:46 瀏覽:559
我的世界中立生物 發布:2025-05-08 16:29:53 瀏覽:32
信用卡審批要多久 發布:2025-05-08 15:43:16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