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堡中學
1. 柳州市的各分區初中和高中有那幾所
城中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高級中學
柳州市第二中學
柳州市第十二中學
柳州市龍城中學
柳州市博奧雙語實驗學校
柳州市柳林中學
魚峰區
柳州市第八中學
柳州市第二十四中學
柳州市第二十五中學
柳州市第二十中學
柳州市第十三中學
柳州市第十四中學
柳州市第四中學
柳州市第一中學
柳州市民進學校
柳州市育英中學
五里亭中學
柳州博文高級中學
柳州市第三十中學
柳州市第十六中學
柳州市柳東中學
柳州市女子實驗高中
柳州市羊角山中學
柳州市中山中學
柳州市中山中學(高中)
柳州市中山中學(中學)
柳州市女子高中
柳南區
廣西柳州地區柳邕高級中學
廣西柳州汽車運輸總公司子第學校
柳州地區第二高級中學
柳州市第二十二中學
柳州市第六中學
柳州市第十八中學
柳州市第十七中學
柳州市柳邑路中學
柳州市私立門頭中學
柳州機車車輛廠子弟中學
柳州市第36中學
柳州市第二十七中學
柳州市第二十一中學
柳州市紅旗中學
柳州市三十七中學
柳州市私立振興中學
柳州市西鵝中學
柳州市向華高中
柳州市新科高中
柳州鐵路第二中學
柳州鐵路第三中學
柳州鐵路第五中學
柳州鐵路第一中學
柳州市第二十三中學
柳州市太陽村中學
民族高中
地師高中
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柳州地區高級中學
柳北區
廣西柳州市第五中學
柳州市第三十五中學
柳州市第三中學
柳州市第十五中學
柳州市際友高級中學
柳州市私立科山高中
柳州鐵路第四中學
柳州市白露中學
柳州市長塘中學
柳州市第二十八中學
柳州市第二十九中學
柳州市第九中學
柳州市第三十九中學
柳州市第三十一中學
柳州市第十九中學
柳州市第四十中學
柳州市三十八中學
柳州市私立啟明中學
柳州市遠鋒中學
市鷓鴣江路中學
天馬中學
廣西柳州財經學校柳才高中部
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附屬中學
柳州市沙塘中學
柳州市第三十二中學
柳州市洛埠中學
柳州市第三十三中學
柳州市石碑坪中學
柳州市育紅中學
柳江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七地質隊職工子弟學校
柳江縣成團第二中學
柳江縣二中學
柳江縣拉堡中學
柳江縣實驗高中
柳江縣新世紀高級中學
柳江中學
柳江縣里雍鎮二中
柳江縣里雍中學
柳江縣百朋第二中學
柳江縣百朋第三中學
柳江縣百朋中學
柳江縣成團第三中學
柳江縣成團中學
龍虎中學
柳江縣洛滿第二中學
柳江縣洛滿中學
柳江縣三都第二中學
柳江縣三都中學
柳江縣三都中學本部
柳江縣宏遠中學
柳江縣進德第二中學
柳江縣進德第三中學
柳江縣進德第四中學
柳江縣進德中學
柳州地區外語實驗高級中學
柳江縣穿山第二中學
柳江縣穿山中學
柳江縣土博第二中學
柳江縣土博中學
柳江縣福塘中學
廣西柳興實業開發總公司中學
柳江縣流山鎮第二中學
柳江縣流山中學
柳江縣白沙中學
柳江縣里高第二中學
柳江縣里高中學
柳城區
柳城縣城中中學
柳城縣大埔中學
柳城縣民族中學
柳城縣實驗中學
柳城中學
柳城縣太平二中
柳城縣太平中學
廣西區柳城縣沙埔中學
柳城縣東泉鎮第二中學
柳城縣東泉鎮第三中學
柳城縣東泉中學
廣西壯族自治區國營柳城華僑農場中學
柳城縣鳳山中學
柳城縣馬山中學
柳城縣六塘中學
柳城縣洛崖中學
柳城縣古砦鄉龍美中學
柳城縣古砦中學
柳城縣寨隆鎮中學
2. 柳江縣拉堡二中有宿舍嗎
拉堡二中?...我怎麼沒聽過。是柳江二中嗎? 有是有,我覺得二中住校的人很少回,所以感覺二中領導也不答太注重住校條件..我去年從那裡畢業,是沒有正規的宿舍,是拿新建教學樓最上面那裡改裝成宿舍的,而且我畢業的時候,是沒有正規食堂的...不懂現在怎麼樣了。望採納
3. 柳州市城中區陽光一百那裡有個拉堡,拉堡是什麼地方是拉堡中學還是什麼
拉堡屬於柳江的
陽光一百在柳州東環那
兩地距離還挺遠
坐車都要一個小時多
4. 柳江縣的教育
民國19年(1930年),馬平縣政府始撥款504元,在城廂(今柳州市)模範小學附設一個幼兒班,招收幼兒42名。25年,開辦柳州城中鎮幼稚園,設主任1人,教師4人,招收幼兒200名,課程設識字、計算、美工、唱遊等。30年,在今柳州中山西路的柳州日報社處開辦德健幼兒園,招幼兒100名。32年,因設備不足和日本飛機經常騷擾、家長不願送幼兒入園而停辦。36年,柳州熱心人士陳顯揚等發動群眾捐資,在谷埠街又開辦一所幼兒園,招收幼兒50名,設教師2人。此幼兒園直辦至柳州市解放。此外,19年,模範小學附設一個幼兒班,設有固定教材,以游戲、唱歌為主,只教十以內的數字,教師重管不重教。
1952年,拉堡小學附設一個幼兒班,招收幼兒50人,配教師2人,設備簡陋。1958年9月,開辦縣機關保育院,實行全托制。「文革」中,縣機關保育院和附設幼兒班被迫停辦。1969年,縣機關保育院和附設幼兒班才相繼恢復。1981年,拉堡鎮屬各單位捐資1470多元創辦鎮幼兒園,招收幼兒68人,配教師4人。1982年,縣玻璃廠開辦一所幼兒園。1984年以後,各鄉中心校及有些村委會所在地的小學也先後辦了幼兒班和學前班。幼兒園的課程,有識字、計算、美工、唱遊、語言、常識、音樂、體育等。1980年前後,曾採用廣州和浙江編寫的教材。1983年後才使用全國通用教材《幼兒教育綱要》。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柳州始辦馬平縣城區第一初等小學堂。是為柳江縣開辦小學之始。次年,馬平縣知縣奉令將柳江書院改為馬邑兩等小學堂。課程有:國文、算術、英文、歷史、地理、格致、終身、圖畫、體操、音樂等,學制為7年(初小4年,高小3年)。光緒三十四年,在縣城十字街節孝祠(今柳州市中山東路新華書店處)建立馬邑女子小學堂。
民國元年(1912年),馬平縣政府在城廂(柳州市)設立樂群小學、河南小學、馬平縣女子小學、進化小學。鄉鎮小學當時只設有拉堡、洛滿、里高3所,其餘圩鎮仍保留私塾,直到民國4年,里雍、百朋、流山、進德、成團、三都、土博、穿山等鄉才先後都辦起初等小學。由於經費不足,一般是利用當地廟宇作校舍,設備也很簡陋。10年以後,廣西政局動盪,多數小學被迫停課。14年,才逐步恢復。21年,全縣連村小學共增加到114所,學生7516人。23年,新桂系制定《廣西普及國民基礎教育五年計劃》規定:每鄉、鎮設國民中心小學1所,每村街設立國民基礎小學1所。當時全縣有高等小學1所,兩等小學16所,初級小學168所。中心小學校長由鄉、鎮長兼任,國民基礎學校校長由村街長兼任。27年,全縣有中心國民基礎學校(即鄉、鎮小學,30年改稱中心國民學校)30所,國民基礎學校(即村小學,30年改稱國民學校)246所。抗戰開始,淪陷區的機關、團體和難民都向後方轉移,柳州人口急劇增漲,入學兒童相應增多,公立小學容納不了,私立小學應運而生。柳州先後建立了克強、中山、龍城、文惠、黃花崗、中正等私立小學。33年秋,日本侵略軍侵入柳江縣境,全縣中小學都被迫停課。日軍退出後,直至35年春,全縣能復課的中心國民學校才22所,國民學校才154所。至37年,全縣小學才基本恢復正常。據統計,當年全縣(包括今柳州市及郊區)中心國民學校有30所(相當解放後的大隊小學),國民學校有246所(相當解放後的村校教學點),但有的只有1個班,10多個學生;有的是空掛牌子,並不上課。
1950年,柳江縣人民政府接管民國留下的各鄉中心小學14所,共24個班,學生715人。當時由於土匪騷擾,很多小學無法上課,只有思賢、進德、大榮、六道等小學堅持上課,但來校學生也不多。1951年,全縣小學發展到67所,213個班,學生7881人。1952年全縣土地改革結束後,小學增加到94所,413個班,學生16226人。1956年,隨著農業合作化的發展,全縣小學發展到97所,631個班,學生27853人,相當於1951年的3.53倍還多(邊遠山區群眾自發開辦的教學班不計在內)。1960年,有小學114所,706個班,學生37841人。當年動員小學超齡生回隊參加生產勞動。1962年,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全縣小學調整為201所,565個班,在校學生28876人。1966年「文革」開始後,全縣學校停課鬧革命,教師被沖擊,社會上打、砸、搶成風,學校遭到嚴重破壞。1968年,貧下中農管理學校委員會進駐小學掌權,提出「復課鬧革命」,砍掉基礎課程,只學毛澤東語錄,取消考試和留級制度,學校出現了砸「三表」(課程表、作息時間表、教學進度表)現象。此後,大隊小學辦戴帽初中或高中,770多名教師被層層上調,削弱了小學師資,教學質量大大降低。1972年整頓了學校秩序,提出上好社會主義文化課,教學開始有所好轉。但第二年以後,又被說成是「資本主義回潮」,學生被迫放棄學習,參加「批林批孔」和「反師道尊嚴」的斗爭。
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小學教育才逐漸恢復正常。1977年,各校先後恢復了各種規章制度。1978年,教育部公布了修訂的《全日制小學暫行工作條例》,全縣學校進行調整,撤消了大隊小學戴帽高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為了加強小學基礎教學,又逐步地撤消了大隊小學戴帽初中。1980年,全縣小學109所,教學點320個,1670個班,在校學生54572人。1981年,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1.2%。1985年,在縣城增辦第二小學。當年,全縣小學共125所,村教學點223個,共1602個班,學生59543人。 解放前,今柳江縣境內沒有一所中學,青少年讀初中都得到柳州去。民國38年以前,柳州除省立柳州中學、私立龍城中學、中正中學、大道中學、豫章中學外,縣立中學先後有:
馬平縣立初級中學,民國16年建,校址在青雲街學院衙門(今中山西路柳州日報社處)。22年,該校並入廣西省立第四中學。柳江縣立國民中學,29年柳江縣參議會、縣政府根據《廣西國民中學辦學大綱》籌辦,並定柳州景行路黌學(今市二中)為臨時校址,同時在思賢鄉木羅村籌建永久校舍。因柳州常遭日機轟炸,次年3月才開始招收3個班新生180人。31年秋季以後,該校先後開辦一年制的簡易師范2個班和高中先修班,同時招收初中班和國中班。32年9月,木羅村新校舍建成,全校師生500餘人遷到新校址上課。33年11月,日本侵略軍入縣後校舍遭破壞,學校再遷回柳州舊址。35年停止招收國中班,只收初中班,校名改為柳江縣立初級中學,一直辦到柳江縣解放。柳江縣立第二初級中學始建於36年,稱縣中河南分校,校址在河南圩亭(今東風商場處)。38年遷入新校舍(桐油山下,今市一中處),改稱柳江縣立第二初級中學,一直辦到柳江縣解放。1950年12月,縣立國民中學、縣立第二初級中學,都劃歸柳州市。
1951年4月,柳江縣第二屆各界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議建立柳江縣初級中學。先利用土改時沒收的成團鄉靈江村大地主的房屋作臨時校舍,一面在拉堡圩興建新校舍。最初招生3個班,共150人。1953年春,新校舍基本建成,校址由成團遷拉堡,當年招生3個班。1956年,改辦完全中學,除招收各年級初中生外,開始招高中新生兩個班;兼收來賓、柳城兩縣部分學生。另外,在三都、百朋、成團、洛滿、穿山等區各新辦一所初中,各招生兩個班,分別稱柳江縣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1958年,教育也掀起「大躍進」高潮,又在里雍、土博兩區各辦一所初中,校名分別為柳江縣六中、七中,各招收新生兩個班,並把三都中學辦成完全中學,招收高中新生一個班。1959年9月,全縣各中學都改為以所在地點名稱命名。1962年進行調整,停辦成團、里雍、土博中學,三都中學停止招高中生。同時各校開始貫徹《全日制中學暫行工作條例》(簡稱「五十條」),重新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改變學生勞動過多、參加社會活動過多的做法。1963年再次調整原來8所中學,又精簡為5所,43個班精簡為34個班。1966年,各中學都捲入「文革」停課「鬧革命」,先後有700名師生外出串連,用去柳江縣和外地國家經費28萬多元。1967年3月,部分學生回校鬧革命,組成各種名目的戰斗隊,批判、揪斗學校領導和教師,並向教育行政部門奪權。10月,中央發出《關於中、小學復課鬧革命的通知》後,大部分師生陸續回校,在大批判、大辯論中逐步形成兩派,在「文攻武衛」的口號下開始武鬥,一時打、砸、搶成風,學校遭到嚴重破壞。三都中學所有的課桌凳被搶劫一空,教室、宿舍的門板、門框、窗扇、窗框也被撬走,圖書、儀器無一倖存,教師的衣物也多被搶走。
1969年,各中學相繼正式復課後,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貧下中農管理學校委員會陸續派人進駐學校,領導一切,強調「以階級斗爭為綱」,「防修反修」,亂批亂斗。柳江中學45名教職員就有40人被批判、斗爭、圍攻,其中5人被抄家,11人遭毒打致殘,19人被隔離審查,2人被抓入監獄坐牢,1人無辜被殺害,21人長期被掛牌勞役。同時,批判「專家治校」、「智育第一」,以致形成以勞動代替教學的偏向。同年9月,進德中學、成團中學、里雍中學被迫搬到拉堡,合並為柳江中學;縣教育行政部門按照《人民日報》發表的《農村中小學大綱》(草案)的精神,決定廢除考試制度和留級制度,招生採取推薦與選拔相結合的辦法。1970年,提出「讀初中不出大隊,讀高中不出公社」的口號,又恢復成團、土博和里雍3所中學,增設福塘中學(當時名為福塘「五七」中學),各公社中學統統改辦高中,把初中下放給大隊辦。至1976年,全縣103個大隊有98個辦了戴帽初中。合格師資不足,就層層拔高使用。結果,有770多名小學教師被「拔」上來教初中,許多初中教師則教高中,致使教學質量嚴重下降。當年,縣革委會還決定停辦柳江中學,撥款3萬元在穿山公社開辦柳江共產主義勞動大學,招生200人,分為農機、農技、水電、林業、畜牧、衛生等6個專業。初建校時,搭茅棚做教室和宿舍,將縣城柳江中學的課桌、公文櫃、床架、辦公桌椅搬去使用。只辦了一年,又遷回縣城恢復柳江中學。1972年9月,縣革委抽調一批大隊幹部到各中學充當領導(即所謂「摻沙子」),加強工農兵對學校的管理。強調學校要走「五·七」道路,要辦工廠、農場,教學要走出去,請進來。當時,百朋中學在校辦工廠、農場和開門辦學等方面「成績」比較突出,成為柳州地區的重點中學。區內外不少學校都到該校參觀,內蒙古、新疆等地的教育參觀團也不遠千里而來。
粉碎「四人幫」後,1978年7月,根據教育部《關於辦好一批重點中小學試行方案》的通知,縣教育局確定柳江中學為縣重點中學。8月,成立拉堡中學。1980年秋起,開始改革中等教育結構。穿山、成團、三都、里雍、土博等中學,停止招收高中生。1981年增辦白沙中學、進德二中、三都二中、穿山二中、百朋二中、土博二中、流山中學。1982年洛滿中學停止招收高中生。1983年,縣城增辦柳江二中,定為重點初中,每年都向全縣招收新生兩個班(1985年取消)。1984年,穿山二中停辦,學生並入穿山中學。1985年,全縣有完全中學兩所(柳江中學、拉堡中學),仍有高中班的鄉中學3所(進德、百朋、三都),縣、鄉初中11所,共有高中29個班,學生1371人;初中124個班,學生6135人。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柳江縣在中學教育方面,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按教育規律辦事,加強學校管理,建立教學質量目標,加強質量控制,抓好質量分析,嚴格質量把關,重視質量服務方面的五個方面管理,即:制定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綱要、建立良好的教學常規和學生管理條例、提出狠抓「雙基」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具體措施。要求教師抓好備課、上課、作業批改、成績考核四個環節;要求學生抓好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四個環節,努力把教育質量搞上去。為此,幾年來縣教研室還舉辦教學改革學習班8期,專題講座十多次,鄉一級上公開課200多節,先後引進外地教學法16種,徵集較有價值的教學論文162篇(都分別發表在自治區級、全國性和《柳江教育》上),還通過電教活動和多次學習、聽課和參觀訪問等,交流教學經驗,促進了全縣教學改革出現新面貌和取得成績。柳江中學這樣做後,不僅1980年至1986年的高中畢業生考上大中專院校744人、升學率佔72.4%,而且畢業回鄉的學生中,有31人當上鄉幹部,27人當上民辦教師,2人被選為縣八屆人大代表,有的入了黨,有的成為種養專業戶,有的被聘為農民技術員,都為農村的兩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該校80屆高二班原是個紀律差、成績差的「雙差班」,經過一年努力,迅速改變面貌,1981年高考中被錄取大中專院校23人。百朋中學的畢業生,除1979、1980年升學率分別為37%和40.2%外,公社各大隊的農科組成員大多數是該校畢業的學生。1984年,全縣報考初中5942人,錄取2180人,升學率為36.7%;高中畢業生362人,考取大中專院校191人,升學率為52.8%。 清末,馬平縣書院教師及城鄉塾師大都是當地秀才和宿儒。開辦柳州府中學堂後,文科教師仍是縣內舉人、貢生;理科教師一般到外地聘請。
民國初年,縣城小學教師一般以師范畢業生充任,鄉鎮小學教師大多數仍是當地有名望的讀書人充任;中學教師多聘請外地人擔任。民國15年以後,柳江縣籍的大專、高師畢業生陸續回縣參加教育工作,中學教師隊伍才不斷得到充實。
抗日戰爭期間,各省、市南遷的中、小學教師有不少加入柳江縣中小學教師隊伍,此外,柳慶師范、香山慈幼院等也為柳江縣培養了一定數量的小學教師和幼兒教師。解放戰爭期間,除高等院校及師范學校畢業生充任中、小學教師外,國民中學和其他公私立中學畢業生也有很多人加入小學教師隊伍。
解放初期,按照「維持現狀,立即開學」的原則,柳江縣對原任教職工採用「留去自由」的做法,留用了一部分小學教師。此外,還在寒、暑假舉辦教師講習會時,吸收社會上一些知識分子參加學習,補充小學教師的不足。1952年,柳江縣中學開辦教師培訓班,有58人參加學習,學習結束後,有56人分配當小學教師。但中學教師仍靠上級調配。1958年,上級開始從湖南、江蘇、河南、上海、浙江等省市大專畢業生中分配10名到柳江縣任教。以後連年都有分配。1972年以後除了接收上級分配來的大專及師范生外,為了解決中小學師資不足的問題,縣教育局選送4名教師到大專院校培訓,又在柳江縣中附設師范班和各種短訓班。1976年,縣師范學校正式成立,到1983年共培養師范生350人,各科專業短訓班結業1222人。1983年至1985年,又舉辦語文、音樂、美術、體育等科的短訓班,培訓各種專業教師321人。1985年,全縣公辦小學教師774人,佔小學教師總數的37%;公辦中學教師313人,佔中學教師總數的88%。
5. 拉堡中學的辦學成果
2010年中考,2007屆的陳傑以6A+的成績成為全縣的中考狀元;00屆的韋秋香成為國家隊的手球運動員;2014年中考有13人考取柳州高中和柳鐵一中。
6. 柳江縣第二中學主要接收哪個區的學生
拉堡這個地方的小學吧,一小二小,三小這樣小考完平均分配到二內中或者拉堡中容學。一般家裡面可以的又被分到拉堡中學的會找關系進二中。畢竟二中確實比拉中好,拉中總讓我感覺比較亂一點。那些戶口不在拉堡的學生進二中,可以說是借讀生?我們以前班上也有幾個,可是有兩個因為成績倒數就被勸退了,讓我感覺非常不好…………
7. 為什麼拉堡中學有秋遊,其他中學為什麼沒有
二中也有
8. 柳江二中和拉堡中學哪個好
說實在的每個學校都差不多,但是我們那一屆成績好的基本上都想去二中,畢竟體校生大部分都去拉中了,同學和家長可能也認為拉中比較差,所以盡量讓孩子去二中報名。就學校環境來看,拉中的環境是比二中好的,教學樓啥的很漂亮啊連廁所都要搞裝修,操場也比二中大,這點二中是比不上了。因為我是在二中讀的所以也不知道怎麼比較兩個學校的成績,但聽老師說去年的高考二中的A+是比拉中多的,但我看今年初一的成績貌似兩邊都差不多,甚至感覺拉中那邊初一高分的更多……還有就是晚自習啊,二中這邊初一是沒有晚自習的,老師也怕不安全,但是初二初三有些班是要晚修的,好像也是每個班自願留下來,留多久我就不知道了。初一的話特尖班和實驗班會有九節課而普通班只有八節。拉中那邊貌似是特尖班都要晚自習,了解到的就只有這些了,希望能幫到你。【為我二中打call】還有就是聽說以後上初中都是按學區來分了,不知道是不是謠言但是還是說一下